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大唐扫把星 > 第945章 甘妮娘

第945章 甘妮娘

推荐阅读:记忆之场同行人(群像)无双局(1v2 父子丼)缘浅(百合abo)哑巴A今夜沉沦(亲兄妹h)临时夫妻(nph)最优解(1v2 兄妹骨+青梅竹马)【正在更新】纯粹的爱拘魂(1V1,高H)滥情

    一行人进了村子,随即村正就出现了。
    “贾某带着家中的孩子出来转转。”
    侍卫都被留在了外面,贾平安带着太子和几个官员,外加包东雷洪和徐小鱼进了村子。
    “是贾郡公啊!”
    这里距离贾家庄不算太远,村正随口就提到了王悦荣。
    “那个女管事好生厉害,说到抢水谁都争不过她……什么要看谁家的田地最干旱,谁家的田地最多再放水……”
    贾平安笑吟吟的应付了几句,“带我去村里最好的人家。”
    “那就是钱家。”
    钱家的宅子看着也就是普通,但在村子里却是豪宅般的存在。
    院子里铺了石板,这很讲究。但右侧的茅厕里能听到猪叫,这一下就原形毕露了。
    还是农家的气息!
    钱家二十一口人,两个老人含笑出来,互相见礼后就坐在边上。
    儿孙们按照顺序站着,贾平安笑着给了孩子们礼物。
    一番寒暄后,这才各自坐下。
    和贾平安说话的是钱家老大钱遵。
    “原先老夫叫做钱大,后来机缘巧合读了几年书,觉着这名字不妥当,就回家请示了阿翁,阿翁说那便请先生取一个,于是就改名为钱遵。”
    钱遵的肌肤依旧粗糙,一双大手看着就像是砂纸般的。
    他笑了笑,牙齿发黄,掉了好几颗。
    “你家二十余口人,也算是大家了,如此对以后可有谋划?”
    贾平安问的开门见山。
    见钱遵为难,村正在后面笑了笑,“贾郡公家中钱财无数,又是朝中的重臣,难道还能看上你家的这点见识?”
    “是是是。”
    钱遵恭谨中带着惶然。
    这便是底层百姓在面对权贵时的自然反应。
    这让李弘想到了自己先前遇到的一条狗……在被遇到自己打不过的狗时,那条狗就躺在地上,把肚皮露出来。
    钱遵眼中多了些喜色,“托陛下的福,这几年风调雨顺,收成不错。家中又做了些小生意,日子渐渐就好了起来。”
    钱家的人穿着普通,但补丁很少。
    李弘微微颔首,心想原来这便是乡野中的殷实人家吗?
    他又想到了豪强……豪强光是宅子就能让钱家无地自容,更遑论何为豪强……必须是和官府往来的人家,能影响官府做决断的人家才能被称之为豪强,否则只是富家翁罢了。
    “日子确实是不错。”贾平安笑眯眯的道:“那以后有何谋划……安心,我只是一问,事后不会吐露半个字。”
    边上坐着的老人动了动,“贾郡公是个好人,大郎说了吧。”
    好人啊!
    贾平安笑道:“可不是,贾某若是要祸害也会去祸害那些权贵豪强,却不会祸害百姓。”
    众人都笑了起来。
    钱遵笑道:“如今老夫也不让阿耶阿娘再管事,只管享福。家中的子弟该种地的种地,聪慧的送去读书……”
    他指指两个看着多了书卷气的少年,“这两个都在读书。老夫也不想什么高官厚禄,就想着……钱家种了几百年的地,如今赶上了好时候,老夫就算是累死也得让子孙们有出息。若是能出一个读书人做官,那死后老夫也能去底下和祖宗们报喜了。”
    就是这么简单吗?
    李弘在沉思。
    “上进心该有,那在这个过程中可有什么阻碍吗?”
    贾平安觉得自己有做采访人的天赋。
    “就是孩子们读书……说是先生教的好,可和城里的学生一比,他们就差了好些……”
    钱遵笑吟吟的,一点都不愁,“若是能有些好先生就好了。”
    李弘看了蒋峰一眼……
    大唐的读书人其实不少,除去做官之外,剩下那些大多身家不菲,就算是穷了也没几个想着去教书。
    “若是能让孩子们读书需要付出大半家产,你可愿意?”
    钱遵毫不犹豫的道:“若是读书能有前途,就算是倾家荡产老夫也要送子弟进学堂。”
    这便是华夏的传统。
    一代人为了一代人,父辈能给子女最好的,一代哺育一代,繁衍生息。
    “你二人过来。”
    贾平安招手把那两个少年叫过来,问道:“你们觉着读书有何用?”
    钱遵板着脸。一人后脑勺拍了一巴掌,声音很响亮,让李弘都不禁头皮发麻。
    “贾郡公问话嘞!还不快说!”
    左边虎头虎脑的少年捂着后脑勺说道:“先生说读书能明理。”
    哎!
    贾平安想到了以后……
    “读书不只能为了明理,也不能单独为了明理,那是缘木求鱼!”
    贾平安想到了后世儒学昌盛的时代,堪称是遍地开花,无数人从儒学中寻到了发家致富的手段:免税、做生意方便、兼并土地省事、和那些上层都是一个阶级,好处都能分润……
    从大宋到大明,再到后续的蛮清,儒学数百年发展不断,进步呢?
    没有进步。
    整日高谈阔论,整日琢磨人心人性,对社会进步却半点贡献也无。
    这样的学问竟然被奉为唯一的显学,这不是自我阉割是什么?
    “先生说明理了才能做官……”
    “一派胡言!”
    贾平安皱着眉,“读书明理是要紧,可之后要做什么?父母把你等送进了学堂,除去指望你等学会如何做上等人之外,还指望你等能从书卷中寻到生存之道……”
    钱遵本来惶然,听到后面就笑了,“贾郡公此言不差,老夫送他们进了学堂,第一想到的就是能让他们出人头地,至于做人……老夫做了大半辈子的人,难道不能教他们?”
    正在愤怒的蒋峰等人愣住了。
    李弘却兴奋的道:“舍滴好!”
    贾平安见两个少年茫然,就笑道:“无需紧张,我只是这么一说。学堂里该教什么,今日我来问问……问学生自然不妥,钱公的话直白,一句话,读书首要是让儿孙有出息,可对?”
    那些口号喊了有毛用!后世东林党还打出了为国为民的招牌,可干的却是祸国殃民的事儿。满肚子所谓的圣贤学问,可整日就知晓党争内讧。皇帝一提收税必然会招致反击……皇帝好财货,与民争利。可那些民是什么人?
    都是权贵豪族!
    一谈及打仗,仿佛老夫子的之乎者也中都自带兵法,一个个信心十足,牛皮哄哄,结果葬送了大明。
    所以要紧的是看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
    儒学大发展了千余年,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什么?
    可带来了社会进步?
    最后竟然把自然学科鄙夷的称为:奇技淫巧。
    “官吏就那么多,不能做官吏该去做什么?”
    贾平安坐在矮凳上温和的道:“我以为,学生就该在学堂里学到谋生之计,知晓如何能增收,知晓如何能改进器具,知晓放开眼去看世界……”
    这才是学生该学的。
    “整日不是做文章就是作诗,这些能谋生吗?”
    贾平安一提这事儿就一肚子的火气,“权贵之家的孩子能荫官,如此衣食无忧,学了文章诗赋自以为儒雅,可百姓的孩子学了这些,一旦科举不过,他们能去做什么?”
    李弘觉得脑子炸了。
    “贾郡公此言说到了老夫的心中。”钱遵开始倒苦水,“老夫家中供了两个孩子读书,堪称是竭尽全力,可孩子们整日都在弄什么诗赋文章,都在读什么先贤的话,老夫就在想,若是他们考不上科举怎么办?回来种地?”
    他抓住一个少年的手摊开,“看看这手,白白嫩嫩的,如何能种地?那既然不能种地,科举不中了他以后怎么活?”
    这话堪称是振聋发聩!
    钱遵看着贾平安,诚恳的道:“老夫虽说只是个农夫,却也知晓家国的道理,前隋不存,天下就会大乱。老夫竭尽全力了,该缴纳的赋税不含糊,若是朝中要征募,老夫也能上阵为大唐杀敌!死而无悔!”
    这只是一个农夫!
    贾平安看着他,良久点头,“每个人都尽力,那么这个大唐会更好。”
    直至回到了东宫,李弘犹自在沉思中。
    蒋峰给了张颂一个眼神。
    张颂干咳一声,“殿下,儒学能正人……”
    他觉得自己的话有些苍白。
    李弘抬眸,“今日听了农人一番话,孤才知晓,原来百姓并无什么读圣贤书的惶恐和期待,更多是想着儿孙能通过读书出人头地。可若是不能过了科举,他们能有何为?”
    他看着自己的属官们,用那等认真的语气问道:“学了儒学若是不能为官,他们靠何为生?这儒学学了竟然只能做人上人,做不了人上人就是白学了,这等学问孤不解……更是惶然。若是天下人都读了儒学如何?孤担心会遍地虚妄,遍地都是大言不惭,却不知谋生之计的人……到了那时,国之将亡,谁能挽救?”
    曾相林情不自禁的道:“殿下此言甚是,如今是读书人就能寻到好处,那是因为读书人少了。若是读书人再多些,那些人怕是要无所事事了。”
    这个问题在以后就爆发了,以至于不少人家不愿意让子弟读书。但那些人有办法啊!
    ——不交税!但凡读书有点出息的,都不用交税!
    于是后世的落地举子能得意洋洋的说:“老子从此不交税了,那些农人会主动把田地投献过来,老子坐家里就能天降财富,这就是圣贤书带来的好处。谁敢说读圣贤书没好处,老子弄死他!”
    张颂说道:“他们能去教书……”
    李弘皱眉,“教出更多除去圣贤书之外就不知以何为生的人?”
    张颂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
    李治也得知了今日的经过。
    但皇帝在沉默。
    该出手了啊!
    贾平安翘首以盼。
    看来得带个头!
    他想了许多。
    深夜,贾平安依旧在院子里散步。
    吱呀!
    卫无双悄然出来。
    “夫君可是有难事?”
    贾平安回身含笑道:“我只是在想……若是前方有一个庞然大物,凶狠异常,而我只是一人。我若是跑了,家园也就没了。你说我是该跑……还是该勇敢的冲上去?”
    卫无双走过来,轻声道:“我的夫君从未退缩过……”
    “好!”
    贾平安进了值房,奋笔疾书。
    卫无双在一旁为他磨墨,当看到了奏疏的内容时,不禁惊呼一声。
    贾平安抬头微笑,“为夫这便是冲着刀山火海去了。”
    ……
    “阿耶!”
    早上,李朔兴高采烈的等着去踏春。
    小子一身猎装,看着精神抖擞。
    不愧是我的种!
    高阳也是如此,看着英姿飒爽。至于新城……依旧是小白花的打扮,见他看过来,就挑眉。
    “出发!”
    一份奏疏也在此刻进了皇城。
    “贾平安建言朝中补贴钱粮,在各地设立官办学堂,越多越好……”
    李义府抬头,眼中多了讥诮之色。
    “那些百姓就只能种地,让他们读书……贾平安昨夜是和谁喝多了?”
    不只是李义府,这份奏疏的内容外传后,迅速激起了浪涛。
    “这个疯子!”
    李勣听到了这样的议论,李敬业急匆匆的来寻他。
    “阿翁,刚才我打了人。”
    李勣捂额,“为何打人?可厉害?”
    “打断了他的鼻梁,鼻血喷的欢。”李敬业不屑的道:“那人说兄长的建言就是痴人说梦,我一听就怒了,给了他一拳。他说要上告,可我怕个屁!”
    这个逆孙!
    李勣叹道:“你要知晓为何他们不乐意让百姓读书。世家门阀的倚仗何来?其一是累世积攒下来的钱粮人脉,其二便是家学。小贾说上层垄断了教育权,这话一点都没错。可为何要垄断?”
    李敬业一怔,“他们莫非害怕百姓和他们能读一样的书,到时候争不过?”
    “对!”李勣颔首,“上面的官位好处就那么多,百姓能读书了……他们的好处就会被抢走。那些人会把小贾恨之入骨,若是可能,他们能把小贾挫骨扬灰……老夫仿佛看到了他一人孤独的冲向刀山火海……一人呐!”
    李敬业楞住了,随后问道:“阿翁,那咱们不能坐视啊!”
    李勣默然,“上次小贾就提过此事,不过散播不多。且那时朝中也没有余钱,大家都当听笑话。可这几年朝中积蓄越来越多……补贴已然成为了可能。他此次进言太大胆了。”
    “阿翁!”
    李敬业要怒了。
    外面进来一个官员。
    “相公。”官员面色凝重,“奏疏刚递过去,那些人看了都傻眼了……”
    任雅相在兵部头痛不已,“小贾这是在挖那些人的根基。”
    吴奎心中有些小雀跃,旋即被沉重淹没了,“自古以来读书都和百姓无关,所谓有教无类,可读书要花钱,百姓哪里读得起,于是那些人就垄断了高官显贵……若是朝中补贴百姓读书的耗费,那就是朝中花钱来挖他们的根基。”
    “小贾……”任雅相深吸一口气,那眉心皱成了川字,“你去……兵部若是有谁敢对此妄加非议,赶出去……就说是老夫说的。”
    吴奎身体一震,“任相,那些人此刻正在怒火中烧之际,你这番话会引来恨意。”
    任雅相微笑道:“一个年轻人敢于为了大唐发声,老夫老矣,便出手助他一臂之力。哪怕前方荆棘密布,老夫垫个脚,让他踩着老夫的脚面多走一步也好!”
    吴奎身体一震。
    晚些他到了前院,把那些官吏叫出来。
    “老夫知晓有人在咒骂贾郡公。”吴奎冷着脸,“此事究竟如何老夫不敢妄议,但谁若是想趁机对贾郡公落井下石,老夫在此……当让他后悔终生!”
    他颔首离去,心腹知晓刚才任雅相的交代,就急切的道:“侍郎为何如此……把任相的交代说出去就好了,咱们不招惹那些人岂不更好?”
    “是!是更好!”
    吴奎淡淡的道:“老夫的背后并无家族,家中当年也算是破落户。当年老夫读书时,怀着的是出人头地的念头。”
    “那些年老夫埋首苦读,最终过了科举,那一刻你可知老夫在想什么?”
    心腹摇头,心想你刚才可是把锅从任相的头上接了过来,还顺带扣在了自己的头顶上。
    吴奎止步,仰头看着蓝天,“那一刻老夫在想……要为这个天下去做些什么。”
    他低下头,“这些年老夫渐渐忘却了那一刻的誓言,沉溺于升官发财的美梦之中。贾郡公进了兵部老夫并不高兴。他来了就映衬着老夫无能……可这一刻老夫知晓……”
    吴奎叹息,“这个世间终究是有些人不畏生死,只想为这个家国做些什么。他能如此,老夫为何不能扶他一把?为何不能为他阻挡些刀枪?”
    他回身看着心腹,“做人,不只是要想着自家的好处,该热血时,就该拎着横刀,冲着那些狗娘养的喝骂一声……”
    “甘妮娘!”
    ……
    奏疏还在走程序,但李治已经得知了内容。
    皇帝跪坐在那里,看不出喜怒。
    “见过皇后!”
    李治抬眸,就见到皇后急匆匆的进殿。因为肚子很大,所以她的身体后仰着,让人见了担心不已。
    “平安这是疯了吗?”
    武媚在咆哮,“陛下,令他去西域吧,在西域待几年,等此事烟消云散了再回来。”
    这不是元末,元末时既得利益者们大多蹲在家中,不肯为放牛娃朱元璋效力。朱元璋也很硬气……谁特娘的敢贪腐就剥皮实草。
    朱元璋虽然是放牛娃出身,却深谙王朝兴旺之道。他知晓要想让王朝延续更长,唯有打压那些所谓的君子,打压那些所谓的家族。最好的办法就是兴学!
    于是大明开国后就纷纷在各地兴办学堂,强行让孩子读书。
    这等带着强迫性质的教育,在后世叫做义务教育……但洪武大帝万万没想到的是,儒学教授出来了一群特权者。
    教育普及后,世家门阀确实是没了容身之地,但却诞生了另一个可怕的群体:士绅!
    ……
    月初,求月票啊!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41539/93691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