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龙门[重生]_49
推荐阅读:皇后葬身火海,疯批暴君一夜白头、狗洞谋士、夫人被迫觅王侯、网游之超级掌门人、冬日宜喜欢、至尊修罗、聊斋之问道长生、嫁权贵:三爷野性难驯、长生之路、继室她娇软动人、
第三,如果君主施行暴政,那么就会被人顺应天意的推翻他的统治,实现朝代的更迭,在这一点上来说又不得不说“民贵君轻”是对的,的确是有道理的。
第四,孔子、很多明君以及名臣都提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论断,告诉为政者要施行仁政,否则就会淹没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就会丧尸自己的统治基础。这种论断和“民贵君轻”的看法很像,但又不完全一致。
第五,除了史书上的记载,除了各种圣人的观点以外,现在的主考官和新帝日后会发生一场大的争议,也就是夺权的斗争。主考官宰相沈宗青代表的自然是勋贵世家的利益,他们想要趁着新皇根基不稳的时候尽可能多的削弱皇权,为世家争取利益,所以想要淡化皇权,将皇帝渐渐架空。而皇帝则通过提拔各个寒门士子来对抗世家,削弱世家豪强的影响力,提高寒门士子的地位,同时更加巩固自己的皇权。
在这场天然的争斗之中,李鸿过自然是要站在新皇这一边的。因此他就不能赞同“民贵君轻”这个主张,起码不能在试卷之中明目张胆的赞同,否则会让新皇很被动,也会在为官后被政敌将这篇文章找出来作为对付自己的武器。
可是他又不好明目张胆地反对这篇文章,因为这是亚圣孟子之言,千百年来,或许会有疑惑,或许会对此有想法,但是谁又敢明目张胆地批驳这句话,说它是错的呢?
同时,进士科笔试的卷纸还是由考官们批改的,并不会在现阶段就进入新皇的视线,如果自己写得入不了考官们的眼,只中了同进士或者不中,那么就连参加殿试的资格都没有,又如何获得新皇的青睐呢?
这个问题很棘手啊,估计是士子们无法两面都讨好,所以新皇一发怒,让此次进士科的所有卷纸都不天下公行,普通世人甚至没有人知道此次进士科的笔试考了什么题目。
李鸿过也大皱眉头,如何才能做好平衡呢?或者说他该如何取舍呢?
第40章 考完一场
第四十章考完一场
思来想去之后,李鸿过有了一点思路,然后立即铺开草稿纸书写了起来,大体论文思路如下:
他一开始先写了平常人对孟子这句话的理解,提出了“民贵君轻”这种思想千百年来都被大家奉为圣典,甚至是帝王也同意这句话,唐太宗转化经典,说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千古名言,同时也施行了仁政,被后世之人所赞颂。
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看到的却不是这样的画面。在大秦,学生认为君主是最尊贵的,士大夫阶层其次,剩下才是“农工商”三个阶层的庶民们,最下是奴婢奴仆。整个大秦之中等级森严,轻易不可逾越。除了奴仆外没有资格参加科考以改变命运外,“农工商”这三个阶层的所有的人都想通过科举来使自己鱼跃龙门,摆脱原有的身份,进入士大夫阶层。如果真的是“民贵君轻”,为何大家还要力争上游,摆脱自己“庶民”的身份呢?为何还要提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呢?
圣人的理论是否不合实际?圣人的理论是否错误?
学生曾经对此感到很迷惘,也曾经苦苦思索这个问题而无解,直到很久之后,才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看一句话是对还是错,首先要看它是对谁说的。
这句名言出自《孟子》中的《尽心章句下》,虽然原文并未表明,但是学生私以为这句话是孟子对天子和国君说的,其中的“民”,并不是指单一的升斗小民,而是一个集合的概念,指的是所有的民众。这句话在于教导国君,别把自己看得太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想要以自己的好恶决定一件事,决定一个人生死的时候,要想一想,如果你施行了□□,不把民众当回事,那么民众就会群起而攻之,把你拉下马。也就是说国君可以换,社稷可以换,只有民众不能换。如果君主施行的是仁政,那么大家都会尊敬您,国家和人民也都能繁荣富强生活安定。即所谓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但是对于庶民而言,就不是这样的说法了,不能让民众觉得自己比君主还要厉害,对君主的施政方针都指指点点,不遵守规则和律法。要让民众知道生而有贵贱,身份有等差,要安心固守自己的阶级,不能想着要造反,而是安定的生活,凭借自己的勤劳和善良去获取更好的生活,或者利用读书这条路改变自己的社会为,以谋求更好的生活。
在想通了这几点之后,学生更加专心苦读,研究古之圣人的专著,一个是增进自己的知识,不使自己成为蝇营狗苟之流,二是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让自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报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将稿子写完之后,李鸿过认真地看了看自己所做的文章,订正了几个错别字,纠正了几处语法错误。一个时辰以后,他的这篇文章已经很成熟了,可是他还是迟迟没有动笔将写好的草稿誊写在试卷上。
他还在犹豫,虽然文章写起来之后很顺利,而且他早早就考虑过了各种观点的利弊,甚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隐隐有些迎合新帝的想法,想趁着他提升寒门学子地位的机会奋力一搏。但是这篇文章写出的也的确是他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
整篇文章中充满了他自己的真情实感。他的确不是很赞同“民贵君轻”这句话,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之中看到的都是特权,君主的特权!士大夫的特权!功勋世家的特权!庶民和寒门士子被他们一直压迫着不成气候,哪里比他们贵了?
“民贵君轻”只不过是士大夫提出来的一个谎言罢了!从古至今都没有实现过!顶多是君主用此自勉,让自己控制自己的喜怒,不要穷奢极欲罢了,他对士大夫和庶民好就是“礼贤下士”,什么人敢在他面前撒泼那是不想活了!他乃是“九五之尊”,还有谁能比他贵?
可是在这种重要的考试之中,自己的这种观点真的合适吗?虽然科举阅卷官每次遇到的有三个不同学派的人,可是虽然学派众多,对于孟子的这句话的解释却几乎是全天下各种学派的学者都赞同的,而且有了公论的,自己这么在考试之中□□裸地戳破了这层遮羞布,真的好么?
李鸿过此刻想了很多,他甚至产生了一种犹豫,要不要迎合主流思想写一篇正正经经的八股文呢?凭着他这么多天的学习,已经能够“带着镣铐跳舞”了,在规定的格式之中将文章写出采。当然他自己的历练还不够,如果这样的话只能够到进士的尾巴,名次不够好,可是那也是进士啊!也实现了自己的“四同野望”了啊!殿试是不会刷掉人的,只是会改变一下各人的排位而已,到时候是皇帝自己出题,说不定自己还可以在殿试上提升几个排名。无论如何,这都是能名留青史的事情!
可是现在这样一篇文章,他完全没有必定中进士的把握!
他忽然有些害怕了起来。如果这次考不中还不算什么,可是如果尴尬的成为了同进士怎么办呢?难道又要走上一辈子的老路?而且他会被很多人笑话,被赵氏兄弟再次不停地在耳边说道“敏之啊,你就是太急了,如果你听我们的,缓个三年,能中状元都不一定!你说你小小年纪的,急什么呢?”
是啊,急什么呢?大不了他把白卷这么往上一交,今科肯定不中,然后可以卧薪尝胆三年,下一科争个三甲出来!
这样的诱惑让他差点儿都忍不住撕掉自己写好的稿纸了。可是最后,他还是没有动手,他对自己说道:“李鸿过,时不我待!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今日你退让了,安能知道三年后的科考题目是不是还这么让你难以抉择,难道还要交一份白卷?三年又三年,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啊?如果这辈子你还走上辈子的老路,重活一次又有什么意思?
如果选择平稳的观点,日后宰相大人拉拢你,你要不要拒绝?如果他拉拢不成开始打压你,要不要撑住?今日你为了考中进士就迎合他的观点写文章,日后难道也要一直摧眉折腰事权贵吗?大胆的将这篇文章交上去,即便是最坏的结果中了同进士,也算是同年中了四科,名声在外了,日后新帝和你谈论起科考这个题目的时候,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来,不会遭到新帝的厌弃。”
想明白之后,李鸿过用水将自己的双手洗净,然后用干抹布将自己手上的水分完全擦干净,凝神静气的开始磨墨、铺纸,誊写自己的文章。
在试卷上的每一个字,他都写得极为认真,每一个都是规规矩矩的馆阁体,全篇写完之后,没有一个字有错误,没有一笔有涂抹,整个试卷卷面清秀整洁。
李鸿过深吸了一口气,再次检查了好几遍,确认了没有错别字之后才将试卷上交了。然后他便什么东西都没有吃就在号间里面睡下了。
躺在床上的他有着不好的预感,是否他依旧是把进士科考试想得太简单了,他这次这么坚持的要考试到底是对还是错?
第四,孔子、很多明君以及名臣都提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论断,告诉为政者要施行仁政,否则就会淹没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就会丧尸自己的统治基础。这种论断和“民贵君轻”的看法很像,但又不完全一致。
第五,除了史书上的记载,除了各种圣人的观点以外,现在的主考官和新帝日后会发生一场大的争议,也就是夺权的斗争。主考官宰相沈宗青代表的自然是勋贵世家的利益,他们想要趁着新皇根基不稳的时候尽可能多的削弱皇权,为世家争取利益,所以想要淡化皇权,将皇帝渐渐架空。而皇帝则通过提拔各个寒门士子来对抗世家,削弱世家豪强的影响力,提高寒门士子的地位,同时更加巩固自己的皇权。
在这场天然的争斗之中,李鸿过自然是要站在新皇这一边的。因此他就不能赞同“民贵君轻”这个主张,起码不能在试卷之中明目张胆的赞同,否则会让新皇很被动,也会在为官后被政敌将这篇文章找出来作为对付自己的武器。
可是他又不好明目张胆地反对这篇文章,因为这是亚圣孟子之言,千百年来,或许会有疑惑,或许会对此有想法,但是谁又敢明目张胆地批驳这句话,说它是错的呢?
同时,进士科笔试的卷纸还是由考官们批改的,并不会在现阶段就进入新皇的视线,如果自己写得入不了考官们的眼,只中了同进士或者不中,那么就连参加殿试的资格都没有,又如何获得新皇的青睐呢?
这个问题很棘手啊,估计是士子们无法两面都讨好,所以新皇一发怒,让此次进士科的所有卷纸都不天下公行,普通世人甚至没有人知道此次进士科的笔试考了什么题目。
李鸿过也大皱眉头,如何才能做好平衡呢?或者说他该如何取舍呢?
第40章 考完一场
第四十章考完一场
思来想去之后,李鸿过有了一点思路,然后立即铺开草稿纸书写了起来,大体论文思路如下:
他一开始先写了平常人对孟子这句话的理解,提出了“民贵君轻”这种思想千百年来都被大家奉为圣典,甚至是帝王也同意这句话,唐太宗转化经典,说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千古名言,同时也施行了仁政,被后世之人所赞颂。
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看到的却不是这样的画面。在大秦,学生认为君主是最尊贵的,士大夫阶层其次,剩下才是“农工商”三个阶层的庶民们,最下是奴婢奴仆。整个大秦之中等级森严,轻易不可逾越。除了奴仆外没有资格参加科考以改变命运外,“农工商”这三个阶层的所有的人都想通过科举来使自己鱼跃龙门,摆脱原有的身份,进入士大夫阶层。如果真的是“民贵君轻”,为何大家还要力争上游,摆脱自己“庶民”的身份呢?为何还要提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呢?
圣人的理论是否不合实际?圣人的理论是否错误?
学生曾经对此感到很迷惘,也曾经苦苦思索这个问题而无解,直到很久之后,才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看一句话是对还是错,首先要看它是对谁说的。
这句名言出自《孟子》中的《尽心章句下》,虽然原文并未表明,但是学生私以为这句话是孟子对天子和国君说的,其中的“民”,并不是指单一的升斗小民,而是一个集合的概念,指的是所有的民众。这句话在于教导国君,别把自己看得太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想要以自己的好恶决定一件事,决定一个人生死的时候,要想一想,如果你施行了□□,不把民众当回事,那么民众就会群起而攻之,把你拉下马。也就是说国君可以换,社稷可以换,只有民众不能换。如果君主施行的是仁政,那么大家都会尊敬您,国家和人民也都能繁荣富强生活安定。即所谓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但是对于庶民而言,就不是这样的说法了,不能让民众觉得自己比君主还要厉害,对君主的施政方针都指指点点,不遵守规则和律法。要让民众知道生而有贵贱,身份有等差,要安心固守自己的阶级,不能想着要造反,而是安定的生活,凭借自己的勤劳和善良去获取更好的生活,或者利用读书这条路改变自己的社会为,以谋求更好的生活。
在想通了这几点之后,学生更加专心苦读,研究古之圣人的专著,一个是增进自己的知识,不使自己成为蝇营狗苟之流,二是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让自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报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将稿子写完之后,李鸿过认真地看了看自己所做的文章,订正了几个错别字,纠正了几处语法错误。一个时辰以后,他的这篇文章已经很成熟了,可是他还是迟迟没有动笔将写好的草稿誊写在试卷上。
他还在犹豫,虽然文章写起来之后很顺利,而且他早早就考虑过了各种观点的利弊,甚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隐隐有些迎合新帝的想法,想趁着他提升寒门学子地位的机会奋力一搏。但是这篇文章写出的也的确是他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
整篇文章中充满了他自己的真情实感。他的确不是很赞同“民贵君轻”这句话,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之中看到的都是特权,君主的特权!士大夫的特权!功勋世家的特权!庶民和寒门士子被他们一直压迫着不成气候,哪里比他们贵了?
“民贵君轻”只不过是士大夫提出来的一个谎言罢了!从古至今都没有实现过!顶多是君主用此自勉,让自己控制自己的喜怒,不要穷奢极欲罢了,他对士大夫和庶民好就是“礼贤下士”,什么人敢在他面前撒泼那是不想活了!他乃是“九五之尊”,还有谁能比他贵?
可是在这种重要的考试之中,自己的这种观点真的合适吗?虽然科举阅卷官每次遇到的有三个不同学派的人,可是虽然学派众多,对于孟子的这句话的解释却几乎是全天下各种学派的学者都赞同的,而且有了公论的,自己这么在考试之中□□裸地戳破了这层遮羞布,真的好么?
李鸿过此刻想了很多,他甚至产生了一种犹豫,要不要迎合主流思想写一篇正正经经的八股文呢?凭着他这么多天的学习,已经能够“带着镣铐跳舞”了,在规定的格式之中将文章写出采。当然他自己的历练还不够,如果这样的话只能够到进士的尾巴,名次不够好,可是那也是进士啊!也实现了自己的“四同野望”了啊!殿试是不会刷掉人的,只是会改变一下各人的排位而已,到时候是皇帝自己出题,说不定自己还可以在殿试上提升几个排名。无论如何,这都是能名留青史的事情!
可是现在这样一篇文章,他完全没有必定中进士的把握!
他忽然有些害怕了起来。如果这次考不中还不算什么,可是如果尴尬的成为了同进士怎么办呢?难道又要走上一辈子的老路?而且他会被很多人笑话,被赵氏兄弟再次不停地在耳边说道“敏之啊,你就是太急了,如果你听我们的,缓个三年,能中状元都不一定!你说你小小年纪的,急什么呢?”
是啊,急什么呢?大不了他把白卷这么往上一交,今科肯定不中,然后可以卧薪尝胆三年,下一科争个三甲出来!
这样的诱惑让他差点儿都忍不住撕掉自己写好的稿纸了。可是最后,他还是没有动手,他对自己说道:“李鸿过,时不我待!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今日你退让了,安能知道三年后的科考题目是不是还这么让你难以抉择,难道还要交一份白卷?三年又三年,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啊?如果这辈子你还走上辈子的老路,重活一次又有什么意思?
如果选择平稳的观点,日后宰相大人拉拢你,你要不要拒绝?如果他拉拢不成开始打压你,要不要撑住?今日你为了考中进士就迎合他的观点写文章,日后难道也要一直摧眉折腰事权贵吗?大胆的将这篇文章交上去,即便是最坏的结果中了同进士,也算是同年中了四科,名声在外了,日后新帝和你谈论起科考这个题目的时候,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来,不会遭到新帝的厌弃。”
想明白之后,李鸿过用水将自己的双手洗净,然后用干抹布将自己手上的水分完全擦干净,凝神静气的开始磨墨、铺纸,誊写自己的文章。
在试卷上的每一个字,他都写得极为认真,每一个都是规规矩矩的馆阁体,全篇写完之后,没有一个字有错误,没有一笔有涂抹,整个试卷卷面清秀整洁。
李鸿过深吸了一口气,再次检查了好几遍,确认了没有错别字之后才将试卷上交了。然后他便什么东西都没有吃就在号间里面睡下了。
躺在床上的他有着不好的预感,是否他依旧是把进士科考试想得太简单了,他这次这么坚持的要考试到底是对还是错?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41782/94848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