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
推荐阅读:快穿历劫:主神大人天天宠、死而复生后他们想让我安息、团宠打工人:小少爷以为他万人嫌、驀然回首、御兽仙族、临时夫妻(nph)、魇运、学神同桌他总装穷、论女a与哨向的兼容性(nph)、我在耽美文里苟且偷生(1v3)、
只是在宫里,她也不想搞特殊,这后世的规矩大,可不是唐朝那会儿了,她也怕不小心犯了禁忌。
蜜水也好,饭菜也好,入口之后,琉璃都要好一会儿才咽下去,用自己的五脏六腑来暖食物,这不符合她的养生之学。
胤祯初时还没有注意,宴席过了一半儿,才发现福晋吃东西这么温吞,倒是他没考虑周全,女孩子嘛,一般都不能吃生冷之物。
忙让人上了一壶热红茶,冬日里最适合喝红茶了,他顺便沾沾福晋的光,若只他一人,还是不太好意思叫热茶的,谁让兄弟们都不叫呢,连比他小好几岁的十五都不叫 。
这边两口子你一杯我一杯喝起了热茶,那边康熙与直郡王不知单独在聊什么呢,把老爷子逗笑了好几次。
太子爷就坐在康熙的下首,这会儿颇有几分落寞,没人理,兄弟们各聊各的,皇阿玛跟直郡王秀起了感情。
三贝勒同四贝勒也聊诗词,五贝勒跟自家福晋说小话,七贝勒越过福晋,好似是在跟自己的侧福晋说话。
八贝勒不知何时跟九爷和十爷凑到一块儿去了,不过这也不奇怪,这三人原就是一块长大的,这几年尽管不如往年亲密了,但八贝勒的人格魅力毋庸置疑,只要他想,总能与人聊到一块儿去。
胤祯起初是对八哥充满了好感的,但自从八哥挖了直郡王的墙角后,往日的好感便没了。
夺嫡惨烈,就算是不能跟直郡王一样,打从一开始就明目张胆地站出来与太子唱对台戏,那也可以暗自积蓄力量,没人反对旁人闷声发大财,只是暗箭伤人算什么,直郡王对八哥也算是不错了。
要自立门户,也没必要把直郡王大半的人脉都给挖走吧。
在太子于德州病重之前,直郡王可以说是被京城的许多人暗戳戳同情,当然也有许多的人震惊于八贝勒的能力,能够使人信服,在不占嫡不占长的情况下,经营到现在这个程度,能力那是没得说。
老爷子感慨‘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虽说拉着直郡王说了一整晚上的话,但也没把旁的儿子给忘了,宴席临终,就宣布了第四次南巡的伴驾名单。
太子带着,直郡王也带着,三贝勒,四贝勒,八贝勒,这几位能够挑起监国重担的儿子都带着。
可以说年长的阿哥们都在此次伴驾南巡的名单上。
被留下来的只有十二爷、十三爷和十四贝勒,监国的重担就放在了这三个小儿子身上了。
胤祯同福晋两个人喝了整整一壶的热茶,偷溜出去如厕,也没怎么耽搁,回来之后就被告知要留下来监国。
胤祯也没什么盼着去伴驾,他毕竟已经去过江南了,而且这来回的路上实在遭罪,留在京城也没什么不好的,但是……监国。
皇阿玛大概是喝昏了头,就算要紧的奏章都可以八百里加急送到皇阿玛那边儿批阅,但京城的事情仍旧是千头万绪,不是所有人都能担得起这个重任的。
太子,直郡王,三贝勒,四贝勒,八贝勒。
皇阿玛好歹也给留下一个,哪怕是把五哥留下来呢,也总比只留下他们哥仨要强。
是十二哥监过国,还是十三哥监过国,他就更没有监国的经验了。
皇阿玛明显是赶鸭子上架,把小马驹当骆驼使。
此次南巡,一则是为了查看山东的受灾情况,去年山东大旱,受灾严重,二则是为了湖南私征过多一事,收钱粮食火耗过多,以至于百姓穷困流离。
三则还是为了江南,江南文人多,文风重,也是整个大清的粮仓和钱袋子,绝不能起乱子,而且江南学子受孔孟影响大,‘太子’所代表的意义在这一群人心里深重。
他把一连串的年长的儿子都带过去,就是要让这些人看看,他不缺好儿子,大清也不缺好的继位者。
儿子多了固然有坏处,但好处更多,一个不行了,就能把另一个拉出来。
江南学子再是请愿,再是联名,太子的位置稳不稳,仍旧是他这个做皇帝的说了算。
京城这边儿,监国其实没什么难的,他又不是把所有的大臣都带走了,留下一大半呢,又有好几位议政大臣在,十二、十三、十四留在京城,就算是只当一个吉祥物,也是出不了什么事儿的。
若是肯争气,借此次监国一事锻炼自己,那便更好了,算他没看错人,没养错儿子。
正月十六,胤祯带着十二哥和十三哥挥别御驾,谁让他身上还有个贝勒的爵位呢,此次监国,就是以他为主。
皇阿玛临行之前还单独跟他嘱咐了,要保证京城不出乱子,还得要看紧索额图,不能让人溜了。
胤祯从来都不知道皇阿玛对索额图如此忌惮,太子都被皇阿玛带走了,索额图一个人还怎么蹦跶。
再说,这位已经是一个头发胡子都已经斑白的老人家了,用‘行将就木’这四个字来形容都不为过,旁人又怎么会愿意跟着这样一位老人家折腾。
话是这么说,但皇阿玛既然嘱咐了,胤祯还是派人盯着索额图,免生异变。
他一直没问过十三哥在德州发生了什么事儿,但皇阿玛对太子和索额图的态度,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转变,都是从德州之变开始的,也就是上一次南巡。
如今连一年都未到,皇阿玛便又火急火燎的开始了下一次南巡,也不知到底是在着什么急,是不是与太子有关。
不过,这与胤祯就没什么关系了,皇阿玛走了,太子走了,直郡王走了,年长的哥哥们都跟着走了,所谓‘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胤祯他们现在大抵就是这个样子。
一开始面对监国的事宜还战战兢兢,理顺了之后就发现,难怪皇阿玛这么安心只留他们三个在京城。
几位议政大臣太好用了,小事都可以给他们建议,大事则是要快马送到皇阿玛跟前去,用不着他们做决定。
十二爷一直以来都没什么存在感,不争也不抢,到了监国这事上也是如此,除了头两日还能准时到议政殿,后边干脆就不去了。
十三爷跟十四贝勒,两个人算是相互勉励,谁都不能不去,这跟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也没什么区别了,几位议政大臣是他们的师傅,处理的差事就是他们要学习的内容。
在几乎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十三爷和十四贝勒直接较起劲来了,读书习武的时候要一争高低,如今也不能例外。
不过可苦了几位议政大臣,他们就没见过这么较真的两位爷,一件事情要怎么处理,拿出好几套方案来,反反复复的比较优劣,有什么琢磨不明白的地方还会一直问,不听透彻不罢休。
不堪其扰的不光是议政大臣们,还有已经出发南巡的康熙,从京城来的信件就没停过,十三遇到不太明白的事儿,会写信过来询问。
十四也是如此,只是他比十三胆子大,话也比十三多,信上东拉西扯,足足能写上五六页。
把类似的差事拉出来做比较,而且还总列什么表格数据出来,看着是挺考究的,只是太过费事儿了些。
不太像是在办差事,倒像是准备要著书立说,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还得能拿出来说服人。
康熙没少检查过儿子们的功课,如今看十四的信,不光是在解疑答惑了,更像是在检查功课,检查朝堂上的功课。
还真别说,虽然有些费时间,但的确要比之前看奏章直观的多,不过这法子不好推行,他没那么多时间,其他儿子也没有十四这么大胆直率。
康熙也就是新鲜几天,没多少时间做好老师、好家长,第五日的时候就把信转交给老四了,让老四来做这个解疑答惑的人。
康熙儿子多,所以才会不耐烦,四贝勒可就只有三个儿子,尽管公务繁忙,也愿意抽时间花在儿子身上,尤其是在宫里读书的弘晖。
十四很快就接到了来自于四哥的信,除了公事儿外,还嘱咐了他一件私事儿——教弘晖写信。
准确的说,是教弘晖写信的模式,不必太拘谨,不必太简练,胆子要大,字数要多,内容要丰富。
第39章 二更
六岁的弘晖,俨然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胤祯不知道四哥小时候是什么模样,但跟他小时候比起来,弘晖尤为的懂事和早熟。
跟这样的小孩子交流,原就不是一件难事儿,胤祯拿自己做例子,把自己给皇阿玛写的信拿出来做范文,一点儿都不避讳的拿给大侄子看。
“跟自己阿玛说什么都行,不是光汇报功课,你平日里的饮食起居,也是可以写的,甚至可以写一点自己的感想、感悟,就算是说错了也没关系,又不是旁人。”胤祯不好拿皇阿玛跟四哥做比较。
但在他心里头,若说是做阿玛,四哥必然是要比皇阿玛合格的。
弘晖已经仔细研读过十四叔的信了,脸颊微微有些发热,吃饭喝水这样的小事儿,都要挑挑拣拣的写进信里,也难怪能写这么多页,而且十四叔在信中的语气,实在腻歪了些。
但,是阿玛让十四叔来的,也是阿玛让十四叔教他写信的,难不成阿玛就是喜欢这样风格的信。
弘晖有些难以置信,他记忆中虽然亲近但很是严肃的阿玛,居然会喜欢这般腻歪的信吗。
“十四叔还有没有旁的信,只有一封太少了,侄儿还想多学习学习。”
方才能模仿得来。
胤祯写给皇阿玛的那些信没什么好隐瞒的,处理的差事也都非什么绝密的要事,完全可以拿给大侄子看,正好也让这孩子提前学习学习,日后肩上的担子还重着呢。
胤祯把这段时间写给皇阿玛的信,尽数拿来给了弘晖,而且还布置了任务,每日写两封信,一封是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哥,一封则是给在宫里办差的他。
大侄子写给四哥的信,他不好提前看,还是让四哥慢慢感知大侄子的进步吧。
为了把大侄子写信的风格教好,所以这一日一封信的练习是少不了的。
“跟十四叔想写什么都行,就是写做梦睡觉,十四叔也乐意看,礼尚往来,十四叔每日也给你写一封回信。”胤祯就当是交笔友了。
他虽未与福晋圆房,但等到两个人都成年之后,早晚是会有这么一天的,到时候他必然也会生一个像弘晖一般的孩儿,陪他玩耍,教他读书,给他写信。
陪大侄子做的这些,将来都会陪着自己的孩子做,如此想来,倒还挺盼着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自家爷的心思,琉璃自是不知道,大婚后的这段时间,她过得要比在闺阁中自在多了,唯一不太习惯了就是:每逢初一和十五,要进宫去跟太后和额娘请安。
几乎是天还没亮呢,就得要起来了,梳妆打扮足足要花上半个多时辰的功夫,用膳也得要差不多一刻钟,从十四贝勒府到紫禁城的宫门口又是小半个时辰。
进宫之后,先步行去永和宫,之后再步行去慈宁宫,而且还得是穿着花盆鞋,走路很是费劲。
这也就是身子骨壮实,赶上个病弱的,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那都是受苦日。
额娘是个好相处的,待她尤为体贴,原本婚前想象的婆媳矛盾,压根儿就不存在,当然也有可能是时日尚短的原因,不过,眼下,琉璃是极为喜欢额娘的。
她喜欢人的方式,向来都是送东西,也就是俗称的‘花钱’,她肯花的钱越多,就说明这人在她心里边越重要。
玻璃屏风,已经给额娘送过去了,但镜子和西洋钟这些稀罕物件就算了,额娘同自家爷不一样,对这种新鲜玩意儿接受不来。
生意人要学会的第一课就是投其所好,当年自家爹爹可没少给玄宗皇帝送了礼,这也是爹爹能够全身而退的原因之一,作为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宅院比皇宫都要富丽堂皇,却能够在盛世以财富得到帝王的认可。
琉璃送给永和宫额娘的,可不只是看起来阔气的玻璃屏风,还有从西洋送过来的葡萄酒,从江南送来的首饰,从盛京送过来的人参,还有没有杂色的兽皮,难得一遇的芍药珍品……
德妃并非是没有见识之人,可这段时日也不得不瞠目于小儿媳的阔绰,出手豪气,难怪胤祯自打大婚以后,就这么不把银子当银子了,上等的美玉被用来做压衣服的玉佩,连辫子都要用极好的玉石做坠子,也不怕磕着碰着。
德妃手里的私房并不多,她原是宫女子出身,娘家不给力,能有如今全靠了自个儿,老四和十四出宫开府,她能给的东西也有限。
好在,老四有孝懿皇后的私房,十四娶了财神爷座下童女,都不是手里缺银子花的主儿。
她这个做额娘的,也没什么更多的期盼了。
与德妃一样,对儿子们所寄期望不多的还有宜妃,老五已经是贝勒了,老九虽然是光头阿哥,但上边有嫡亲的哥哥帮忙,下边儿跟几个弟弟处的也不错,不掺和那些烂事儿也好,总归是一世的富贵。
跟这二位不同,惠妃可是对自家儿子寄予了大希望的,她是四妃之首,自家儿子是皇上的长子,也是唯一的郡王,那个位置不光是自家儿子想,她也已经想了多年了。
可太子还没扳倒呢,就先被老八截了胡,要知道老八的额娘原只是辛者库里的一个贱奴,若不是有她提携,这等贱人又怎么会得到皇上的恩宠,更不可能生下老八。
养鹰却被鹰啄了眼,这可不单单是丢人的事儿,而是牵扯到大位的要紧事儿。
惠妃能咽得下这口气去才怪了呢,自从去年夏天开始,已经是一宫之主的良嫔,就处处受挤兑,等到皇上把众多的儿子带去南巡了,那就更没了忌惮。
还没出正月呢,天正是冷的时候,良嫔宫里的炭火说没有供应就没有供应了,送过去的膳食也总是冷的,惠妃甚至把良嫔叫到自己宫里,当面找茬挤兑。
后宫没有皇后,虽然有佟家所出的贵妃,但这位贵妃没有资历,没有宫权,没有子嗣,基本上是不管事儿的,管也不敢管到惠妃的头上。
其余三妃那就更不管了,压根就没这个立场。
良嫔自己的儿子有能力,而且已经是一宫主位,但凡硬气一些,惠妃也做不了这么过分,但偏偏这人性子软弱,已经被人欺负到头上了,也不知道反抗,只会干巴巴的掉几滴眼泪。
美人落泪,当然还是美的,只可惜泪流在惠妃面前,不会引人怜惜,反倒更加恼火。
宫里就不是能藏得住秘密的地方,更何况惠妃压根就没有遮掩,胤祯作为皇子,都知道这事儿了。
虽说惠妃是仗势欺人,但也事出有因,良嫔实在可怜了些,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软弱的人,而且这样的人居然还能够在皇阿玛的后宫里生存。
八哥的性情,实在不像这位良嫔娘娘。
蜜水也好,饭菜也好,入口之后,琉璃都要好一会儿才咽下去,用自己的五脏六腑来暖食物,这不符合她的养生之学。
胤祯初时还没有注意,宴席过了一半儿,才发现福晋吃东西这么温吞,倒是他没考虑周全,女孩子嘛,一般都不能吃生冷之物。
忙让人上了一壶热红茶,冬日里最适合喝红茶了,他顺便沾沾福晋的光,若只他一人,还是不太好意思叫热茶的,谁让兄弟们都不叫呢,连比他小好几岁的十五都不叫 。
这边两口子你一杯我一杯喝起了热茶,那边康熙与直郡王不知单独在聊什么呢,把老爷子逗笑了好几次。
太子爷就坐在康熙的下首,这会儿颇有几分落寞,没人理,兄弟们各聊各的,皇阿玛跟直郡王秀起了感情。
三贝勒同四贝勒也聊诗词,五贝勒跟自家福晋说小话,七贝勒越过福晋,好似是在跟自己的侧福晋说话。
八贝勒不知何时跟九爷和十爷凑到一块儿去了,不过这也不奇怪,这三人原就是一块长大的,这几年尽管不如往年亲密了,但八贝勒的人格魅力毋庸置疑,只要他想,总能与人聊到一块儿去。
胤祯起初是对八哥充满了好感的,但自从八哥挖了直郡王的墙角后,往日的好感便没了。
夺嫡惨烈,就算是不能跟直郡王一样,打从一开始就明目张胆地站出来与太子唱对台戏,那也可以暗自积蓄力量,没人反对旁人闷声发大财,只是暗箭伤人算什么,直郡王对八哥也算是不错了。
要自立门户,也没必要把直郡王大半的人脉都给挖走吧。
在太子于德州病重之前,直郡王可以说是被京城的许多人暗戳戳同情,当然也有许多的人震惊于八贝勒的能力,能够使人信服,在不占嫡不占长的情况下,经营到现在这个程度,能力那是没得说。
老爷子感慨‘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虽说拉着直郡王说了一整晚上的话,但也没把旁的儿子给忘了,宴席临终,就宣布了第四次南巡的伴驾名单。
太子带着,直郡王也带着,三贝勒,四贝勒,八贝勒,这几位能够挑起监国重担的儿子都带着。
可以说年长的阿哥们都在此次伴驾南巡的名单上。
被留下来的只有十二爷、十三爷和十四贝勒,监国的重担就放在了这三个小儿子身上了。
胤祯同福晋两个人喝了整整一壶的热茶,偷溜出去如厕,也没怎么耽搁,回来之后就被告知要留下来监国。
胤祯也没什么盼着去伴驾,他毕竟已经去过江南了,而且这来回的路上实在遭罪,留在京城也没什么不好的,但是……监国。
皇阿玛大概是喝昏了头,就算要紧的奏章都可以八百里加急送到皇阿玛那边儿批阅,但京城的事情仍旧是千头万绪,不是所有人都能担得起这个重任的。
太子,直郡王,三贝勒,四贝勒,八贝勒。
皇阿玛好歹也给留下一个,哪怕是把五哥留下来呢,也总比只留下他们哥仨要强。
是十二哥监过国,还是十三哥监过国,他就更没有监国的经验了。
皇阿玛明显是赶鸭子上架,把小马驹当骆驼使。
此次南巡,一则是为了查看山东的受灾情况,去年山东大旱,受灾严重,二则是为了湖南私征过多一事,收钱粮食火耗过多,以至于百姓穷困流离。
三则还是为了江南,江南文人多,文风重,也是整个大清的粮仓和钱袋子,绝不能起乱子,而且江南学子受孔孟影响大,‘太子’所代表的意义在这一群人心里深重。
他把一连串的年长的儿子都带过去,就是要让这些人看看,他不缺好儿子,大清也不缺好的继位者。
儿子多了固然有坏处,但好处更多,一个不行了,就能把另一个拉出来。
江南学子再是请愿,再是联名,太子的位置稳不稳,仍旧是他这个做皇帝的说了算。
京城这边儿,监国其实没什么难的,他又不是把所有的大臣都带走了,留下一大半呢,又有好几位议政大臣在,十二、十三、十四留在京城,就算是只当一个吉祥物,也是出不了什么事儿的。
若是肯争气,借此次监国一事锻炼自己,那便更好了,算他没看错人,没养错儿子。
正月十六,胤祯带着十二哥和十三哥挥别御驾,谁让他身上还有个贝勒的爵位呢,此次监国,就是以他为主。
皇阿玛临行之前还单独跟他嘱咐了,要保证京城不出乱子,还得要看紧索额图,不能让人溜了。
胤祯从来都不知道皇阿玛对索额图如此忌惮,太子都被皇阿玛带走了,索额图一个人还怎么蹦跶。
再说,这位已经是一个头发胡子都已经斑白的老人家了,用‘行将就木’这四个字来形容都不为过,旁人又怎么会愿意跟着这样一位老人家折腾。
话是这么说,但皇阿玛既然嘱咐了,胤祯还是派人盯着索额图,免生异变。
他一直没问过十三哥在德州发生了什么事儿,但皇阿玛对太子和索额图的态度,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转变,都是从德州之变开始的,也就是上一次南巡。
如今连一年都未到,皇阿玛便又火急火燎的开始了下一次南巡,也不知到底是在着什么急,是不是与太子有关。
不过,这与胤祯就没什么关系了,皇阿玛走了,太子走了,直郡王走了,年长的哥哥们都跟着走了,所谓‘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胤祯他们现在大抵就是这个样子。
一开始面对监国的事宜还战战兢兢,理顺了之后就发现,难怪皇阿玛这么安心只留他们三个在京城。
几位议政大臣太好用了,小事都可以给他们建议,大事则是要快马送到皇阿玛跟前去,用不着他们做决定。
十二爷一直以来都没什么存在感,不争也不抢,到了监国这事上也是如此,除了头两日还能准时到议政殿,后边干脆就不去了。
十三爷跟十四贝勒,两个人算是相互勉励,谁都不能不去,这跟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也没什么区别了,几位议政大臣是他们的师傅,处理的差事就是他们要学习的内容。
在几乎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十三爷和十四贝勒直接较起劲来了,读书习武的时候要一争高低,如今也不能例外。
不过可苦了几位议政大臣,他们就没见过这么较真的两位爷,一件事情要怎么处理,拿出好几套方案来,反反复复的比较优劣,有什么琢磨不明白的地方还会一直问,不听透彻不罢休。
不堪其扰的不光是议政大臣们,还有已经出发南巡的康熙,从京城来的信件就没停过,十三遇到不太明白的事儿,会写信过来询问。
十四也是如此,只是他比十三胆子大,话也比十三多,信上东拉西扯,足足能写上五六页。
把类似的差事拉出来做比较,而且还总列什么表格数据出来,看着是挺考究的,只是太过费事儿了些。
不太像是在办差事,倒像是准备要著书立说,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还得能拿出来说服人。
康熙没少检查过儿子们的功课,如今看十四的信,不光是在解疑答惑了,更像是在检查功课,检查朝堂上的功课。
还真别说,虽然有些费时间,但的确要比之前看奏章直观的多,不过这法子不好推行,他没那么多时间,其他儿子也没有十四这么大胆直率。
康熙也就是新鲜几天,没多少时间做好老师、好家长,第五日的时候就把信转交给老四了,让老四来做这个解疑答惑的人。
康熙儿子多,所以才会不耐烦,四贝勒可就只有三个儿子,尽管公务繁忙,也愿意抽时间花在儿子身上,尤其是在宫里读书的弘晖。
十四很快就接到了来自于四哥的信,除了公事儿外,还嘱咐了他一件私事儿——教弘晖写信。
准确的说,是教弘晖写信的模式,不必太拘谨,不必太简练,胆子要大,字数要多,内容要丰富。
第39章 二更
六岁的弘晖,俨然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胤祯不知道四哥小时候是什么模样,但跟他小时候比起来,弘晖尤为的懂事和早熟。
跟这样的小孩子交流,原就不是一件难事儿,胤祯拿自己做例子,把自己给皇阿玛写的信拿出来做范文,一点儿都不避讳的拿给大侄子看。
“跟自己阿玛说什么都行,不是光汇报功课,你平日里的饮食起居,也是可以写的,甚至可以写一点自己的感想、感悟,就算是说错了也没关系,又不是旁人。”胤祯不好拿皇阿玛跟四哥做比较。
但在他心里头,若说是做阿玛,四哥必然是要比皇阿玛合格的。
弘晖已经仔细研读过十四叔的信了,脸颊微微有些发热,吃饭喝水这样的小事儿,都要挑挑拣拣的写进信里,也难怪能写这么多页,而且十四叔在信中的语气,实在腻歪了些。
但,是阿玛让十四叔来的,也是阿玛让十四叔教他写信的,难不成阿玛就是喜欢这样风格的信。
弘晖有些难以置信,他记忆中虽然亲近但很是严肃的阿玛,居然会喜欢这般腻歪的信吗。
“十四叔还有没有旁的信,只有一封太少了,侄儿还想多学习学习。”
方才能模仿得来。
胤祯写给皇阿玛的那些信没什么好隐瞒的,处理的差事也都非什么绝密的要事,完全可以拿给大侄子看,正好也让这孩子提前学习学习,日后肩上的担子还重着呢。
胤祯把这段时间写给皇阿玛的信,尽数拿来给了弘晖,而且还布置了任务,每日写两封信,一封是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哥,一封则是给在宫里办差的他。
大侄子写给四哥的信,他不好提前看,还是让四哥慢慢感知大侄子的进步吧。
为了把大侄子写信的风格教好,所以这一日一封信的练习是少不了的。
“跟十四叔想写什么都行,就是写做梦睡觉,十四叔也乐意看,礼尚往来,十四叔每日也给你写一封回信。”胤祯就当是交笔友了。
他虽未与福晋圆房,但等到两个人都成年之后,早晚是会有这么一天的,到时候他必然也会生一个像弘晖一般的孩儿,陪他玩耍,教他读书,给他写信。
陪大侄子做的这些,将来都会陪着自己的孩子做,如此想来,倒还挺盼着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自家爷的心思,琉璃自是不知道,大婚后的这段时间,她过得要比在闺阁中自在多了,唯一不太习惯了就是:每逢初一和十五,要进宫去跟太后和额娘请安。
几乎是天还没亮呢,就得要起来了,梳妆打扮足足要花上半个多时辰的功夫,用膳也得要差不多一刻钟,从十四贝勒府到紫禁城的宫门口又是小半个时辰。
进宫之后,先步行去永和宫,之后再步行去慈宁宫,而且还得是穿着花盆鞋,走路很是费劲。
这也就是身子骨壮实,赶上个病弱的,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那都是受苦日。
额娘是个好相处的,待她尤为体贴,原本婚前想象的婆媳矛盾,压根儿就不存在,当然也有可能是时日尚短的原因,不过,眼下,琉璃是极为喜欢额娘的。
她喜欢人的方式,向来都是送东西,也就是俗称的‘花钱’,她肯花的钱越多,就说明这人在她心里边越重要。
玻璃屏风,已经给额娘送过去了,但镜子和西洋钟这些稀罕物件就算了,额娘同自家爷不一样,对这种新鲜玩意儿接受不来。
生意人要学会的第一课就是投其所好,当年自家爹爹可没少给玄宗皇帝送了礼,这也是爹爹能够全身而退的原因之一,作为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宅院比皇宫都要富丽堂皇,却能够在盛世以财富得到帝王的认可。
琉璃送给永和宫额娘的,可不只是看起来阔气的玻璃屏风,还有从西洋送过来的葡萄酒,从江南送来的首饰,从盛京送过来的人参,还有没有杂色的兽皮,难得一遇的芍药珍品……
德妃并非是没有见识之人,可这段时日也不得不瞠目于小儿媳的阔绰,出手豪气,难怪胤祯自打大婚以后,就这么不把银子当银子了,上等的美玉被用来做压衣服的玉佩,连辫子都要用极好的玉石做坠子,也不怕磕着碰着。
德妃手里的私房并不多,她原是宫女子出身,娘家不给力,能有如今全靠了自个儿,老四和十四出宫开府,她能给的东西也有限。
好在,老四有孝懿皇后的私房,十四娶了财神爷座下童女,都不是手里缺银子花的主儿。
她这个做额娘的,也没什么更多的期盼了。
与德妃一样,对儿子们所寄期望不多的还有宜妃,老五已经是贝勒了,老九虽然是光头阿哥,但上边有嫡亲的哥哥帮忙,下边儿跟几个弟弟处的也不错,不掺和那些烂事儿也好,总归是一世的富贵。
跟这二位不同,惠妃可是对自家儿子寄予了大希望的,她是四妃之首,自家儿子是皇上的长子,也是唯一的郡王,那个位置不光是自家儿子想,她也已经想了多年了。
可太子还没扳倒呢,就先被老八截了胡,要知道老八的额娘原只是辛者库里的一个贱奴,若不是有她提携,这等贱人又怎么会得到皇上的恩宠,更不可能生下老八。
养鹰却被鹰啄了眼,这可不单单是丢人的事儿,而是牵扯到大位的要紧事儿。
惠妃能咽得下这口气去才怪了呢,自从去年夏天开始,已经是一宫之主的良嫔,就处处受挤兑,等到皇上把众多的儿子带去南巡了,那就更没了忌惮。
还没出正月呢,天正是冷的时候,良嫔宫里的炭火说没有供应就没有供应了,送过去的膳食也总是冷的,惠妃甚至把良嫔叫到自己宫里,当面找茬挤兑。
后宫没有皇后,虽然有佟家所出的贵妃,但这位贵妃没有资历,没有宫权,没有子嗣,基本上是不管事儿的,管也不敢管到惠妃的头上。
其余三妃那就更不管了,压根就没这个立场。
良嫔自己的儿子有能力,而且已经是一宫主位,但凡硬气一些,惠妃也做不了这么过分,但偏偏这人性子软弱,已经被人欺负到头上了,也不知道反抗,只会干巴巴的掉几滴眼泪。
美人落泪,当然还是美的,只可惜泪流在惠妃面前,不会引人怜惜,反倒更加恼火。
宫里就不是能藏得住秘密的地方,更何况惠妃压根就没有遮掩,胤祯作为皇子,都知道这事儿了。
虽说惠妃是仗势欺人,但也事出有因,良嫔实在可怜了些,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软弱的人,而且这样的人居然还能够在皇阿玛的后宫里生存。
八哥的性情,实在不像这位良嫔娘娘。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42594/97553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