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
推荐阅读:快穿历劫:主神大人天天宠、死而复生后他们想让我安息、团宠打工人:小少爷以为他万人嫌、驀然回首、御兽仙族、临时夫妻(nph)、魇运、学神同桌他总装穷、论女a与哨向的兼容性(nph)、我在耽美文里苟且偷生(1v3)、
这场葬礼办得极为体面,各方都很给面子,哪怕大阿哥现在已经不是直郡王了,手中没有半点权势,可天底下最尊贵的那对父子已经做出了表率,剩下的人,只要不傻,就不会反着来。
大阿哥这两年老了很多,还不到四十岁的人,都已经长出白头发来了,在长长的辫子里头,很容易就能看到。
原本高大挺拔的一个人,现在甚至有些微微的驼背,眼睛里死气沉沉,眉心即便不刻意皱着,也能看到明显的皱纹。
由内而外,都是暮气沉沉。
老爷子虽然也老了,五十多岁将近六十岁的人,但那种老态跟大阿哥还不一样,威严中又带着几分怡然,像一头已经年迈的狮子,哪怕体力比不得壮年,但仍旧还是狮群的领导者,没有半点儿的失意。
一个人是否活着,不只是要看有没有生命特征,还要看有没有精气神儿,原来出了名的美男子,如今眼睛里连光都没有了。
别说是之前跟大阿哥亲近的人了,就连胤祯,瞧见这样的大哥,心里面也觉得酸涩。
康熙大概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在见过长子之后,都没有等到过年,便直接下旨恢复了大阿哥的爵位,并且令他出海。
四爷带着胤祯亲自办的这件差事,皇阿玛吩咐的兵丁和粮草要备上,旁的日用品也要准备,更重要的是,此次带出海的武器不只是冷兵器,还有一百零一把火枪。
胤祯当年改造的那种样式,只给了直郡王一人,剩下装配火枪的,都是直郡王府以前的侍卫,对直郡王可以说是忠心耿耿。
还真不是四爷和勤郡王细心至此,他们也没那么大的权利,可以外调一百多把火枪,是老爷子特意吩咐的,就连私底下给直郡王的十万两银子,那也是老爷子从自己私库里出的。
一样的儿子,甭管是谁生的,也甭管是谁长谁幼,这样的差别待遇,很难让人心里没有想法。
胤祯都有些可怜八哥了,当年八哥可是头一个出海的,比起后来人,那才是最危险的。
而且在此之前也没犯什么事儿,就算有志于大位,可也没被夺爵,没被囚禁,比此时的直郡王要好上很多,可老爷子偏心眼儿压根就不管这些。
也不知道若换做他去出海,老爷子愿不愿意把火枪拿出来,又能不能拿到老爷子私库里的银子,胤祯一点儿也不自信,老爷子最疼的就是长子和嫡子,幼子或许会被偏疼几分,但跟前面的那两位没法比。
更重要的是他不占长,也不占幼,嫡跟他就更没关系了,四哥好歹也曾经是孝懿皇后的养子,虽说没记名吧,但也算是半个嫡子了。
康熙可不知道自己这一出又一出,伤的不光是远在海外的廉郡王,连京城其他阿哥们的心都给伤了,在长子那里也没落得什么好。
毕竟被亲阿玛定罪镇魇太子,被废了爵位,又被圈禁了好几年,孝子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更何况在此之前,皇阿玛在他和老二之间平衡之术玩的溜,身在局中的时候,被皇阿玛牵着鼻子走,等到站在局外,再去回顾此前三十几年的种种,实在是可笑又可怜。
皇上的圣旨并没有规定直郡王出海的时间,但这位在把府上的孩子们托付给了四爷之后,连新年都没过,腊月里就启程出发了。
四爷都不知道大哥哪来对他这么大的信任,毕竟曾经他们也是站在敌对这样的,就像当初不明白大哥为什么在举荐太子的时候投他一票,现在他也不明白,大哥为什么把孩子托付给了他,而不是旁人。
不过,明白不明白的,这烫手山芋他都接了。
看顾孩子可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四爷既然已经答应直郡王了,就不会敷衍了事,弘昱去上书房读书这事儿是他亲自办的,人也是他亲自领过去的,还特意嘱咐了弘晖,兄弟俩要互相照顾。
直郡王府剩下的孩子,该请先生的请先生,该请嬷嬷的请嬷嬷,一应的吃穿用度,内务府那边都有人盯着,绝对不会短缺了去。
直郡王府没有嫡福晋,也没有侧福晋,嫡出的女儿们都已经嫁出去了,庶出的女儿年纪小不说,也压不住场,能管住着!一大家子的也就只有弘昱。
这孩子今年才不过十四周岁,比弘晖只大了一岁,头几年还有几分天真和跋扈,如今再看,也是可怜。
许是自己有了儿子的缘故,胤祯最见不得小孩子如此了,带着自家儿子和弘晖出去玩儿的时候,也会叫上弘昱。
就连比自家儿子小了几天的弘旺,他也特意让人去瞧过几次,只不过廉郡王府毕竟只有八福晋在,他一个小叔子,哪怕是过去看孩子,也不方便上门。
弘易和弘旺差不多算是一般大的,他已经准备给自家儿子请先生了,弘旺自然也到年纪了。
皇孙们也是要到了六岁才能进上书房读书的,在此之前,并不是什么东西都不学,一丁点的基础都没有便送到上书房去,可跟不上进度。
不过,八嫂并没有让他帮忙,而是自己派人请的先生。
如果说大哥夫妇俩,是大嫂的人缘胜于大哥,那到了八哥八嫂这里就完全反过来了,八哥笼络人心的功夫不是一般的强,八嫂得罪人的功夫也不是一般的强。
弘易的先生,是胤祯和四哥亲自挑的,总共四位。
一位是启蒙先生,用的是四哥原来府里的清客,也曾经教导过弘晖的邬先生。
一位是教西学的,胤祯自己去面试来的,意大利来的洋人。
一位是教弹琴画画的先生,这是四哥挑的,审美风格跟四哥是一条路子的。
还有一位武学师傅,不是旁人,是已经在兵部任职的洪石。
别看胤祯也是出了一份力的,可不过三岁就有四位先生教导,他还是挺同情自家儿子的,尚且年幼就要承受这么重的担子了。
不过,小家伙自己倒是适应良好,性子是半点没遗传到自己的阿玛,早起早睡,功课认真,关键是在教室里头能坐得住,这对三岁大的孩子来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就是有点偏科,也不能完全算是偏科,应该说审美这东西是与生俱来的!,弘易的性格虽然没随了自己的阿玛,但审美跟自家阿玛还是很像的。
从最初学画画开始,虽然小孩子的画也没那么多可以细究的地方,但风格绝对是偏胤祯那一派的,喜欢使用繁多的色彩,喜欢追求写实,而且按先生的话来说,略有几分匠气。
胤祯怀疑,这不应该是遗传的事儿,应该是他给儿子看过他太多的画作了,从人物画到风景画,再到连环画,潜移默化的,也就受到了他的影响。
这锅是他的,想扣别人身上都扣不了。
儿子过于乖巧,除了想出去玩儿的时候跟他闹以外,其余的时候绝对是乖小孩、乖学生,这孩子最让人费心的时候,应该是在福晋肚子里的时候,生出来以后,就很好养活了。
关键是身子骨壮实,从小到大也没生过什么病,大人最怕的还是小孩子生病了。
胤祯还记得那会儿弘晖生病的时候,太医守在四贝勒府好几日,四哥四嫂都跟着熬,寸步不敢离,几乎是不错眼的看着,那可不光是在熬人,简直是在熬心。
好在,弘晖是有惊无险,不然的话,四哥这会儿可能还要为继承人发愁。
老爷子跟四爷处得还算不错,小家伙满月当天就得了赐名——弘历。
当时,胤祯自然也在场,只觉得这名字耳熟,可能上辈子在哪个电视剧里听过吧,毕竟清宫剧这么多,母上大人又爱追剧,他偶尔也会跟着看一点儿,不过谁是谁早就已经记不清了。
弘历一个半月大的时候,直郡王的信和廉郡王的信是同时被送到京城来的。
直郡王出海,走的是开疆辟土的路子,不服就打,所以他写信给京城要交易的东西一般都是火药,剩下的他全都能抢过来。
而廉郡王,这几年一直都是在做生意,船队比最初的时候扩大了三倍,之前欠的本金和利息早就还上了。
两个人都不透露自己的行踪,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此之前两边是没有遇上过的。
第64章 (
而现在遇上了,不光是遇上了,两边还动起了手。
按照廉郡王在信上的说法,两边一碰面,是直郡王先动的手,为的就是报往日之仇。
往日两个人什么仇怨大家也都清楚,直郡王性子有几分刚烈,确实能做得出来这种事儿。
但是在直郡王的信里,两边却是为了争地盘动手的,与旧怨无关,不过是新仇。
按照直郡王的意思,虽然已经出海了,可长幼尊卑也还是要论的,老八仗着在当地的底蕴深、经营的时间长,就对他动手,实在过分。
两个人来信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大清这边儿能给予他们帮助,而不是帮对方。
直郡王想要更多的火枪,而廉郡王也想要火枪,这玩意儿在大清管控严格,在海外也是稀罕物,不容易被淘换到。
这两封信的内容,知道的人并不多,除了皇室之人,也就只有几个议政大臣知道了。
大多数人的主张是不管,这两个人谁都不管,海外那么远,谁知道真实情况是什么样,两个人必然有一个撒了谎,要不然就是都撒了谎,为的就是合伙问大清要火枪。
如果是两个人合伙撒谎,那这火枪自然不能给,若是只有一个人撒了谎,在无法分辨的情况下,要给也只能是都给,那便更不行了。
火枪这东西的杀伤力有多大,大家都是清楚的,把武器运过去,岂不是让这兄弟俩在海外打得更激烈。
还说是要过去跟人家抢地盘,结果兄弟俩先互相斗了个你死我活,这算怎么回事。
外族人都会看大清朝的笑话。
包括几位议政大臣在内,也包括这些皇子阿哥们,意见都是不给,要不然就是不发表意见的。
康熙最终的决定也是不给,但是却写了两封信,下了一道圣旨,两封信分别是给直郡王和廉郡王的,圣旨则是给廉郡王的。
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调停,这要是在大清朝的境内,他可犯不上写什么信,直接让这两个逆子来见他就成了,可是在海外,就不是一件易事了,来回折腾!腾太过麻烦,好在无论是他的书信,还是他的圣旨,都应当是有用的。
谁让两个儿子的家眷和额娘都在京城呢,即便这两个人不打算再做大清的子民,也总还是要做儿子、做父亲的吧。
康熙要是不偏心那就不是康熙了,关键几十年了,从他有孩子的时候起,就一直偏心偏得明目张胆,偏得理所当然,不然的话,这么多儿子,太子之位为什么从一开始就定了老二,而不是让众子公平竞争。
爵位也是如此,谁是郡王,谁是贝勒,谁是贝子,还不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帝王的宠爱,就如同这天上的雷霆雨露一般,可以心怀感念,但绝不能心怀怨恨,给不给的,给多给少,那都是上天的安排。
正如同,康熙一道圣旨就可以让如日中天的老八出海,一道圣旨也可以废了太子之位,这样的权利,很难再让康熙本人有所顾忌。
所以他写的这两封书信,还有这一封圣旨,尽管在他看来已经有几分委婉了,不然也不会有书信的存在,可也难掩本质:老八让步,老大得利。
康熙下旨让廉郡王友爱兄弟,又说他比直郡王早出海两年,应当多多帮助兄长,更别提之前他还有愧于直郡王了。
廉郡王有愧于直郡王这事儿,几乎没人不知道,就连后宫里的娘娘们,也都清楚。
早些年甚至有小嫔妃为了巴结惠妃,转而去欺负良妃的,柿子挑软的捏,当年的直郡王占长,而良妃不管是什么样的阶品,性格都是一如既往的怯懦。
给不给火枪,康熙是听了众人的意见,但这封圣旨,可就没有询问众人的意见了,而是乾坤独断,就算是太子和其他几个儿子都劝了,也没有任何的用处。
老爷子这手伸得长,人家都已经出海了,还想着当说一不二的大家长,关键还是一位处事不太公平的大家长。
胤祯只有一个儿子,也不打算再要旁的孩子了,但就算是对比他的那些侄儿们,有跟他亲近的,也有跟他不太熟的,一旦两边起了冲突,那也该就事论事,拉偏架这种事儿,总归是不太好的,尤其是在两个大人之间!拉偏架。
这要是普通的长辈,早晚会尝到苦果的那一天,但换作是老爷子就不一样了,只有他给旁人苦果吃的份儿,旁人哪能给老爷子吃苦果。
就算是直郡王和廉郡王,那也还被老爷子捏着命脉呢,人质不人质的暂且不提,直郡王的火药,都是大清给提供,廉郡王的生意,也都多倚仗于大清。
也难怪老爷子这般有恃无恐。
若是他当年真的出手了,看看八哥现在就知道,吃亏的肯定不是废太子。
老爷子一出手,大伙都已经默认廉郡王吃下这个亏了,不过泥人也有三分性子,接下来的这小半年,廉郡王的商队规模反而比之前缩小了,一次比一次小,买卖的商品也远不如之前多了。
但若是势力在海外缩小了,也不尽然,毕竟过来的商队,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人员配置,比以往还要好上几分。
做生意这事儿,大清和廉郡王原本是双赢的,如今只能说,廉郡王宁肯自己吃亏,也要让大清稍微吃点亏了。
胤祯心里头也是同情八哥的,明明在此之前,他还一直同情丧偶的大哥,说到底都是老爷子造的孽,这事儿明明可以不管的,非要从中间横插这么一杠子。
胤祯曾经脑洞大开,希望老爷子能主动退位,毕竟这么大年纪了,做太上皇肯定是比做皇帝容易得多。
不过他自己也知道没这可能。
但是脑洞再怎么大,胤祯也从来没想过老爷子会有一日这样躺在床上,胸口的匕首还没被拔出来,鲜血不断往外渗,看着就吓人。
还有三天,就是康熙五十年的大年夜了,谁也没想到会出这事儿。
凶手已经被押起来了,虽然不是众目睽睽之下动的手,但李德全闯进来的时候,看见了很是慌张的良妃,以及良妃那半脸!脸的血。
而且康熙也并不是心血来潮找到良妃,而是良妃让人去乾清宫送的点心,把康熙请过来的。
这是后宫常见的手段,也就是俗称的‘邀宠’,但良妃虽然长了一张艳压整个后宫的脸,但她性子怯懦是一早就有的事儿,从未有过这样的举动。
李德全当时就以为良妃是为了儿子才邀宠的,康熙怕是也这么想的,所以才会去找良妃。
大阿哥这两年老了很多,还不到四十岁的人,都已经长出白头发来了,在长长的辫子里头,很容易就能看到。
原本高大挺拔的一个人,现在甚至有些微微的驼背,眼睛里死气沉沉,眉心即便不刻意皱着,也能看到明显的皱纹。
由内而外,都是暮气沉沉。
老爷子虽然也老了,五十多岁将近六十岁的人,但那种老态跟大阿哥还不一样,威严中又带着几分怡然,像一头已经年迈的狮子,哪怕体力比不得壮年,但仍旧还是狮群的领导者,没有半点儿的失意。
一个人是否活着,不只是要看有没有生命特征,还要看有没有精气神儿,原来出了名的美男子,如今眼睛里连光都没有了。
别说是之前跟大阿哥亲近的人了,就连胤祯,瞧见这样的大哥,心里面也觉得酸涩。
康熙大概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在见过长子之后,都没有等到过年,便直接下旨恢复了大阿哥的爵位,并且令他出海。
四爷带着胤祯亲自办的这件差事,皇阿玛吩咐的兵丁和粮草要备上,旁的日用品也要准备,更重要的是,此次带出海的武器不只是冷兵器,还有一百零一把火枪。
胤祯当年改造的那种样式,只给了直郡王一人,剩下装配火枪的,都是直郡王府以前的侍卫,对直郡王可以说是忠心耿耿。
还真不是四爷和勤郡王细心至此,他们也没那么大的权利,可以外调一百多把火枪,是老爷子特意吩咐的,就连私底下给直郡王的十万两银子,那也是老爷子从自己私库里出的。
一样的儿子,甭管是谁生的,也甭管是谁长谁幼,这样的差别待遇,很难让人心里没有想法。
胤祯都有些可怜八哥了,当年八哥可是头一个出海的,比起后来人,那才是最危险的。
而且在此之前也没犯什么事儿,就算有志于大位,可也没被夺爵,没被囚禁,比此时的直郡王要好上很多,可老爷子偏心眼儿压根就不管这些。
也不知道若换做他去出海,老爷子愿不愿意把火枪拿出来,又能不能拿到老爷子私库里的银子,胤祯一点儿也不自信,老爷子最疼的就是长子和嫡子,幼子或许会被偏疼几分,但跟前面的那两位没法比。
更重要的是他不占长,也不占幼,嫡跟他就更没关系了,四哥好歹也曾经是孝懿皇后的养子,虽说没记名吧,但也算是半个嫡子了。
康熙可不知道自己这一出又一出,伤的不光是远在海外的廉郡王,连京城其他阿哥们的心都给伤了,在长子那里也没落得什么好。
毕竟被亲阿玛定罪镇魇太子,被废了爵位,又被圈禁了好几年,孝子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更何况在此之前,皇阿玛在他和老二之间平衡之术玩的溜,身在局中的时候,被皇阿玛牵着鼻子走,等到站在局外,再去回顾此前三十几年的种种,实在是可笑又可怜。
皇上的圣旨并没有规定直郡王出海的时间,但这位在把府上的孩子们托付给了四爷之后,连新年都没过,腊月里就启程出发了。
四爷都不知道大哥哪来对他这么大的信任,毕竟曾经他们也是站在敌对这样的,就像当初不明白大哥为什么在举荐太子的时候投他一票,现在他也不明白,大哥为什么把孩子托付给了他,而不是旁人。
不过,明白不明白的,这烫手山芋他都接了。
看顾孩子可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四爷既然已经答应直郡王了,就不会敷衍了事,弘昱去上书房读书这事儿是他亲自办的,人也是他亲自领过去的,还特意嘱咐了弘晖,兄弟俩要互相照顾。
直郡王府剩下的孩子,该请先生的请先生,该请嬷嬷的请嬷嬷,一应的吃穿用度,内务府那边都有人盯着,绝对不会短缺了去。
直郡王府没有嫡福晋,也没有侧福晋,嫡出的女儿们都已经嫁出去了,庶出的女儿年纪小不说,也压不住场,能管住着!一大家子的也就只有弘昱。
这孩子今年才不过十四周岁,比弘晖只大了一岁,头几年还有几分天真和跋扈,如今再看,也是可怜。
许是自己有了儿子的缘故,胤祯最见不得小孩子如此了,带着自家儿子和弘晖出去玩儿的时候,也会叫上弘昱。
就连比自家儿子小了几天的弘旺,他也特意让人去瞧过几次,只不过廉郡王府毕竟只有八福晋在,他一个小叔子,哪怕是过去看孩子,也不方便上门。
弘易和弘旺差不多算是一般大的,他已经准备给自家儿子请先生了,弘旺自然也到年纪了。
皇孙们也是要到了六岁才能进上书房读书的,在此之前,并不是什么东西都不学,一丁点的基础都没有便送到上书房去,可跟不上进度。
不过,八嫂并没有让他帮忙,而是自己派人请的先生。
如果说大哥夫妇俩,是大嫂的人缘胜于大哥,那到了八哥八嫂这里就完全反过来了,八哥笼络人心的功夫不是一般的强,八嫂得罪人的功夫也不是一般的强。
弘易的先生,是胤祯和四哥亲自挑的,总共四位。
一位是启蒙先生,用的是四哥原来府里的清客,也曾经教导过弘晖的邬先生。
一位是教西学的,胤祯自己去面试来的,意大利来的洋人。
一位是教弹琴画画的先生,这是四哥挑的,审美风格跟四哥是一条路子的。
还有一位武学师傅,不是旁人,是已经在兵部任职的洪石。
别看胤祯也是出了一份力的,可不过三岁就有四位先生教导,他还是挺同情自家儿子的,尚且年幼就要承受这么重的担子了。
不过,小家伙自己倒是适应良好,性子是半点没遗传到自己的阿玛,早起早睡,功课认真,关键是在教室里头能坐得住,这对三岁大的孩子来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就是有点偏科,也不能完全算是偏科,应该说审美这东西是与生俱来的!,弘易的性格虽然没随了自己的阿玛,但审美跟自家阿玛还是很像的。
从最初学画画开始,虽然小孩子的画也没那么多可以细究的地方,但风格绝对是偏胤祯那一派的,喜欢使用繁多的色彩,喜欢追求写实,而且按先生的话来说,略有几分匠气。
胤祯怀疑,这不应该是遗传的事儿,应该是他给儿子看过他太多的画作了,从人物画到风景画,再到连环画,潜移默化的,也就受到了他的影响。
这锅是他的,想扣别人身上都扣不了。
儿子过于乖巧,除了想出去玩儿的时候跟他闹以外,其余的时候绝对是乖小孩、乖学生,这孩子最让人费心的时候,应该是在福晋肚子里的时候,生出来以后,就很好养活了。
关键是身子骨壮实,从小到大也没生过什么病,大人最怕的还是小孩子生病了。
胤祯还记得那会儿弘晖生病的时候,太医守在四贝勒府好几日,四哥四嫂都跟着熬,寸步不敢离,几乎是不错眼的看着,那可不光是在熬人,简直是在熬心。
好在,弘晖是有惊无险,不然的话,四哥这会儿可能还要为继承人发愁。
老爷子跟四爷处得还算不错,小家伙满月当天就得了赐名——弘历。
当时,胤祯自然也在场,只觉得这名字耳熟,可能上辈子在哪个电视剧里听过吧,毕竟清宫剧这么多,母上大人又爱追剧,他偶尔也会跟着看一点儿,不过谁是谁早就已经记不清了。
弘历一个半月大的时候,直郡王的信和廉郡王的信是同时被送到京城来的。
直郡王出海,走的是开疆辟土的路子,不服就打,所以他写信给京城要交易的东西一般都是火药,剩下的他全都能抢过来。
而廉郡王,这几年一直都是在做生意,船队比最初的时候扩大了三倍,之前欠的本金和利息早就还上了。
两个人都不透露自己的行踪,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此之前两边是没有遇上过的。
第64章 (
而现在遇上了,不光是遇上了,两边还动起了手。
按照廉郡王在信上的说法,两边一碰面,是直郡王先动的手,为的就是报往日之仇。
往日两个人什么仇怨大家也都清楚,直郡王性子有几分刚烈,确实能做得出来这种事儿。
但是在直郡王的信里,两边却是为了争地盘动手的,与旧怨无关,不过是新仇。
按照直郡王的意思,虽然已经出海了,可长幼尊卑也还是要论的,老八仗着在当地的底蕴深、经营的时间长,就对他动手,实在过分。
两个人来信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大清这边儿能给予他们帮助,而不是帮对方。
直郡王想要更多的火枪,而廉郡王也想要火枪,这玩意儿在大清管控严格,在海外也是稀罕物,不容易被淘换到。
这两封信的内容,知道的人并不多,除了皇室之人,也就只有几个议政大臣知道了。
大多数人的主张是不管,这两个人谁都不管,海外那么远,谁知道真实情况是什么样,两个人必然有一个撒了谎,要不然就是都撒了谎,为的就是合伙问大清要火枪。
如果是两个人合伙撒谎,那这火枪自然不能给,若是只有一个人撒了谎,在无法分辨的情况下,要给也只能是都给,那便更不行了。
火枪这东西的杀伤力有多大,大家都是清楚的,把武器运过去,岂不是让这兄弟俩在海外打得更激烈。
还说是要过去跟人家抢地盘,结果兄弟俩先互相斗了个你死我活,这算怎么回事。
外族人都会看大清朝的笑话。
包括几位议政大臣在内,也包括这些皇子阿哥们,意见都是不给,要不然就是不发表意见的。
康熙最终的决定也是不给,但是却写了两封信,下了一道圣旨,两封信分别是给直郡王和廉郡王的,圣旨则是给廉郡王的。
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调停,这要是在大清朝的境内,他可犯不上写什么信,直接让这两个逆子来见他就成了,可是在海外,就不是一件易事了,来回折腾!腾太过麻烦,好在无论是他的书信,还是他的圣旨,都应当是有用的。
谁让两个儿子的家眷和额娘都在京城呢,即便这两个人不打算再做大清的子民,也总还是要做儿子、做父亲的吧。
康熙要是不偏心那就不是康熙了,关键几十年了,从他有孩子的时候起,就一直偏心偏得明目张胆,偏得理所当然,不然的话,这么多儿子,太子之位为什么从一开始就定了老二,而不是让众子公平竞争。
爵位也是如此,谁是郡王,谁是贝勒,谁是贝子,还不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帝王的宠爱,就如同这天上的雷霆雨露一般,可以心怀感念,但绝不能心怀怨恨,给不给的,给多给少,那都是上天的安排。
正如同,康熙一道圣旨就可以让如日中天的老八出海,一道圣旨也可以废了太子之位,这样的权利,很难再让康熙本人有所顾忌。
所以他写的这两封书信,还有这一封圣旨,尽管在他看来已经有几分委婉了,不然也不会有书信的存在,可也难掩本质:老八让步,老大得利。
康熙下旨让廉郡王友爱兄弟,又说他比直郡王早出海两年,应当多多帮助兄长,更别提之前他还有愧于直郡王了。
廉郡王有愧于直郡王这事儿,几乎没人不知道,就连后宫里的娘娘们,也都清楚。
早些年甚至有小嫔妃为了巴结惠妃,转而去欺负良妃的,柿子挑软的捏,当年的直郡王占长,而良妃不管是什么样的阶品,性格都是一如既往的怯懦。
给不给火枪,康熙是听了众人的意见,但这封圣旨,可就没有询问众人的意见了,而是乾坤独断,就算是太子和其他几个儿子都劝了,也没有任何的用处。
老爷子这手伸得长,人家都已经出海了,还想着当说一不二的大家长,关键还是一位处事不太公平的大家长。
胤祯只有一个儿子,也不打算再要旁的孩子了,但就算是对比他的那些侄儿们,有跟他亲近的,也有跟他不太熟的,一旦两边起了冲突,那也该就事论事,拉偏架这种事儿,总归是不太好的,尤其是在两个大人之间!拉偏架。
这要是普通的长辈,早晚会尝到苦果的那一天,但换作是老爷子就不一样了,只有他给旁人苦果吃的份儿,旁人哪能给老爷子吃苦果。
就算是直郡王和廉郡王,那也还被老爷子捏着命脉呢,人质不人质的暂且不提,直郡王的火药,都是大清给提供,廉郡王的生意,也都多倚仗于大清。
也难怪老爷子这般有恃无恐。
若是他当年真的出手了,看看八哥现在就知道,吃亏的肯定不是废太子。
老爷子一出手,大伙都已经默认廉郡王吃下这个亏了,不过泥人也有三分性子,接下来的这小半年,廉郡王的商队规模反而比之前缩小了,一次比一次小,买卖的商品也远不如之前多了。
但若是势力在海外缩小了,也不尽然,毕竟过来的商队,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人员配置,比以往还要好上几分。
做生意这事儿,大清和廉郡王原本是双赢的,如今只能说,廉郡王宁肯自己吃亏,也要让大清稍微吃点亏了。
胤祯心里头也是同情八哥的,明明在此之前,他还一直同情丧偶的大哥,说到底都是老爷子造的孽,这事儿明明可以不管的,非要从中间横插这么一杠子。
胤祯曾经脑洞大开,希望老爷子能主动退位,毕竟这么大年纪了,做太上皇肯定是比做皇帝容易得多。
不过他自己也知道没这可能。
但是脑洞再怎么大,胤祯也从来没想过老爷子会有一日这样躺在床上,胸口的匕首还没被拔出来,鲜血不断往外渗,看着就吓人。
还有三天,就是康熙五十年的大年夜了,谁也没想到会出这事儿。
凶手已经被押起来了,虽然不是众目睽睽之下动的手,但李德全闯进来的时候,看见了很是慌张的良妃,以及良妃那半脸!脸的血。
而且康熙也并不是心血来潮找到良妃,而是良妃让人去乾清宫送的点心,把康熙请过来的。
这是后宫常见的手段,也就是俗称的‘邀宠’,但良妃虽然长了一张艳压整个后宫的脸,但她性子怯懦是一早就有的事儿,从未有过这样的举动。
李德全当时就以为良妃是为了儿子才邀宠的,康熙怕是也这么想的,所以才会去找良妃。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42594/97553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