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315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维桑瑞拉·坦格利安(高h NP 吸奶 ntr 乱伦)、静海旖旎(校园高H)、小梨花(校园h1V1)、招蜂引蝶、【星际abo】洛希极限(H)、武动乾坤之淫符林动、【崩铁乙女】总合集、记忆之场、
当然这个人物虽然难产,但也并不是没有人可以代替。比如杨震在一二九师的那位赫赫有名的老师长,以其曾任红军总参谋长的资历,以及其极高的军事理论水平和极高的战略战术素养足可以胜任。
但一二九师的位置极为关键。不仅承担着掩护十八集团军总部的重任,其所创立的根据地又处于联系几大战略区的关键位置,根本就离不开人。不仅仅自己的老师长,包括其他几个能够胜任的人,目前都是各大战略区的主帅,也同样的都脱不开身。
作为抗战时期参加工作的自己,虽然资历也不深,年龄更是有些太过于年轻。但是在东北打出了不小的成绩,最起码军事水平能拿的出手。而且以自己在东北的战绩,足可以压制住一些人。眼下东北又因为正处于冬季酷寒时的战略休整期,抽调自己过来还是比较恰当的。
第731章 真的很累
累,真的很累。这是到皖南这一个月来,杨震现在的最大感受。虽然北上之前,他除了最终敲定行军路线之外,极少插手军事准备工作。将其全部委托给了军长和副参谋长,自己主要抓的是理顺关系,矫正军部内部不正常现象。
但就这个单单理顺皖南部队内部相对复杂的关系,重新建立起军长的信心,就让杨震感觉比在抗联的时候打一场大规模的会战还累,还要耗费精力。为了尽快让军长恢复他本应该有的状态,在准备期间杨震基本上没有插手军事工作,全部交由军长负责。自己则尽可能的不去插手。
杨震一方面充分的放权,但另一方面军长却是在状态上,尤其是自信心的恢复却是始终不尽如人意。在很多事情上的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只要杨震一有不同的意见,便马上闭口不言。从来没有过坚决的时候。使得最终还是让杨震分担了大部分的压力。
除了之前的准备工作,在北上行动开始之后,能不能将困守在皖南的这近万干部、战士,以及大量的知识分子、归国抗战的华侨,平安的带到江北,完成中央交予自己的任务,避免这近万部队重蹈自己后世所知道皖南事变的覆辙,更是让杨震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
先前战略上的迟疑不决,使得皖南部队周边的形势已经极为恶化。云岭周边的随时可以变成敌军的友军,不是一个师,甚至不是一个军,而是七个师。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就有五个师。
兵力与装备上悬殊,加上几乎所有的制高点都控制在人家手中。让皖南部队陷入了一个极为不利的态势,从一开始就始终处于被动。一旦真的拉下脸来开打,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轻松解决的。
皖南现今的情况与自己当初在东北不一样。当时在东北,当时几乎没有任何退路,更是一穷二白的自己除了拼死一搏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而当时那支由战俘组成的小部队,无论怎么做都没有任何的顾及,可以放手一搏。因为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更没有什么牵挂。
但是在皖南却不一样。这里不仅仅有近万的干部、战士,还有大批的对于新四军来说极为宝贵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以及相当数量的高级指挥员。说是轻装,所携带的物资,除了弹药和粮食之外,尽可能的坚壁起来。
但是这些宝贵的非战斗人员本身对一支军队来说,就可以说是相当沉重的一个负担。这些人只经过少量的军事训练,大部分没有配备任何的武器。身体素质,也远不如普通的干部、战士。在强行军的时候,掉队的大多都是这种人。
在行军之中,部队不仅要在方方面面的照顾他们。还要派出专门的掩护部队,专门收容保护他们。看着这些行军速度很慢,行军的时间只要一长,就叫苦连天的知识分子,杨震有时候真的很挠头。
虽说你们的战斗力在笔头子上,在大脑之中,而不是在战场之上。但好赖你们现在是军人,早就已经不是老百姓了,平时也要经过必要的军事训练吧。就算没有人会真的让你们上战场,但是体能也得跟得上吧。至少在情况紧急的时候,你也要有逃命的本钱啊。
可眼下倒好,到了部队一个个还是书生气十足。看那小胳膊、小腿的,杨震感觉自己一个能打一群。从北上撤离行动一开始,还没有走多远,刚一渡过青戈江就出现大量掉队。一个人还得安排一个战士看着他们。
皖南虽说也是前沿,但毕竟也算是后方。这里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整日被日伪军清乡、扫荡弄的鸡飞狗跳的华北各个根据地无法相比的。看到这里甚至可以用养尊处优来形容的知识分子干部,杨震多少有些摇头不语。
这些人在皖南相对和平的环境之下,可以说都被宠坏了。一个个不能说养尊处优,但也没有强到那里去。要是放在华北,恐怕一次大扫荡都挨不下来。在后世自己知道的皖南事变中,这些知识分子能够安全突围的基本没有。包括军部的女兵在内,绝大部分都损失掉了。一部分牺牲,大部分被俘。
这些宝贵的财富,除了先行利用合法斗争手段送走的之外,最终还是没有能够保存下来。而在皖南上万人的部队之中,最终能够突围出去的两千多人,大部分还是那些老游击队员与经历过长征的干部以及战斗骨干。
而现在,对于杨震来说。这些人别说像自己知道的历史那样成批的损失掉,就是丢掉一个,都是难以接受的。任光的牺牲,杨震表面上虽然装作无事,但是内心却相当的难过。这不仅仅是一个团职干部牺牲的事情,更是中国损失了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
这个时候,杨震才发现自己在后世对于历史的了解,现在甚至成为了自己心中的一个包袱。先知者,所拥有的不仅仅是动力和未卜先知的能力,更多的是压力。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战场上永远没有亚军。仗打败了,也什么都没有了。
北上转移行动开始后,尤其在星潭一线与三战区四十师遭遇后,杨震才发现有时候真的是无知者才会无谓。有的时候,对于事情后续发展知道的太多,反倒是成了自己的一个相当大的心里负担。
皖南与东北不一样,在那里自己的命本来就近乎于捡来的,是顷尽全力一搏换来的。即便自己掌握了一些知识,但真正取得一场胜利,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努力,去拼搏。可谓是真正的白手起家。那里也没有复杂的人事关系,更没有漩涡一样的党内斗争。也不用面对国内复杂的政治形势,可谓是轻装上阵。
到皖南,尽管杨震很不想,也不愿意,但都不可避免的卷进那个漩涡。杨震可没有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都其乐无穷的那种心思与心态。相对于战场上几天几夜不能合眼来说,杨震的累更多是心理上的。
不过,好在现在大部队已经脱险。如果不出什么太大的意外,按照时间和方位来看,军部和皖南部队此时应该已经在苏南部队的接应之下,安全到达苏南游击根据休整,准备渡江北上。
至于自己带着的这支小部队,到了眼下的地步,可以说已经基本上突出合围圈。只要剩下的路程,运气别太坏的话能顺利的抵达繁昌一线,那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至于渡江,那倒是不急于一时。
虽然在转移的过程之中,部队也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精华自己总算还是带了出来。部队的骨干和元气也尚存。至于损失,那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更是一支军队从游击队走向正规的必经之路。
看着眼前黑黝黝的群山,尽管已经是曙光在前,但杨震知道自己不能放松,黎明前的黑暗,历来都是最黑的。曙光在前,但并不代表自己已经在曙光的照耀之下。那么多的沟沟坎坎都闯过来了,要是在伸手已经摸到胜利的时候倒下,那就太说不出口了。
在越过牛栏岭一线之后,杨震非但没有丝毫的放松,反倒是在行军的时候越发小心起来。避开了一切有人烟的地方,更没有去找什么向导,只凭借一张地图、一个指北针,带着部队就向赤坑山一线的深山老林进发。
当天色开始逐渐放亮的时候,看着眼前一道道山梁,在心里盘算了一下部队行军速度,以及行军方向确定了一下自己所在的位置已经在赤坑山腹地后,杨震才转过头对身边的叶超道:“下令部队就地休整。还有,将几个团以上干部给我找过来。让李明博撤回来,告诉他今天的哨兵由他安排。”
听到杨震的命令,叶超道:“政委,您看休整多长时间合适?还有,我们的给养已经所剩无几。这战士们强行军整整一夜,肚子里面没食恢复不了元气,下一步行军恐怕要误事的。是不是派人下山去买一点粮食?”
“这里的老百姓我们很熟悉,加上又是山区,敌人的保甲制度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我想我们再多加些小心的情况之下,购买一些粮食补充给养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以前曾经秘密发展了一些基本群众。安全上,应该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对于叶超的建议,杨震却是轻微的摇了摇头道:“你先去收集一下战士们手中还有多少干粮,平均分配一下,能不能再坚持一下?按照我们昨晚的行军速度,如果现在我们一直休整到今天下午。最迟到明天凌晨,我们就可以完全渡过青戈江。”
杨震的思路,叶超略微一琢磨,马上就明白了。只是他也只能摇头苦笑道:“政委,部队连续行军作战,战士们的体力消耗很大。原来能使用七天的干粮,现在已经是见底了。昨晚临出发的时候,我就已经将战士们手头的干粮和粮食全部收集起来,加一起还不到六十斤。”
“这个数量,全军战士平均下来连六两都达不到。这个数量根本就补充不了战士在之前行军过程之中,过量的体能消耗。政委,战士的体能跟不上,一旦出现大量掉队的情况,对我们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饿着肚子是没有办法行军作战的。”
第732章 粮食的问题
对于叶超的担心,杨震皱了皱眉头道:“咱们部队里面有没有自幼在这片山区长大的人,最好是当过猎户,熟悉野兽习性的人,下点套子想办法弄一点野物吗?这里山连着山,植被又茂盛,野生动物应该不会太少。打上两头野猪,再加上干粮我想应该够我们补充体力了。”
“总之还是那句话,我们要尽可能的减少一切暴露的机会。即便在这里,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谁也保证这里没有敌军的小规模的搜索部队?谁能保证这里的山民不贪图赏金,向敌人告密?”
“你是作战科的副科长,应该知道,三战区除了正规军之外,还有形形色色的保安部队。这些人战斗力虽然不强,但都是地头蛇,又是专门用来控制地方的,我们更应该多加小心一些。不管怎么样,小心总是没有大错的。”
对于杨震的坚持,叶超无奈的摇了摇头,转身按照他的部署去安排了。这赤坑山上的野猪数量是不少,但开枪打倒是容易暴露行踪。单纯的下套子,又那里那么容易去搞到足够近千人吃的野猪?
这里也算的上老区了,群众基础还是不错的。派个人下山买上一点粮食,也不见得会暴露。就算买不到太多,至少也能缓解一下燃眉之急。如果实在担心部队的行踪暴露,购买完粮食之后,部队可以立即转移吗。政委,这实在有些过于小心了。
对于叶超摇头的原因,杨震心里面很是心知肚明。在皖南近两年后勤稳定,虽不能说衣食无忧,但好赖不用在饿肚子,不用像几年前打游击时候每天都在为一顿饭而去战斗的生活,让有些人的思维方式变的简单。
自新四军组建后,国民政府和三战区,虽说在多方面克扣,也发生过数次欠饷。而且数量相对于一个军来说也少的可怜,只有中央军一个师七成的军饷。但对于这些在深山老林过惯了衣食无着的军人来说,毕竟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不用在为了一口吃的去拼命。
有了稳定的经费来源,有了至少在表面看来还算稳定的补给,让部队中很是有一部分忘记了他们曾经有过的最基本生存本能。虽然现在是冬季,但这皖南的山区却要比零下三十多度,到处都是雪的东北好过的多。
这里植被茂盛,野生动物也不像是后世那样被贪心的人几乎一扫而光。野猪、各种食草动物有的是。下几个套子,弄几头野猪,足够大家就着干粮吃上一顿的了。运气好的话,在弄上两头鹿,那就是更是美味了。
更别提,这满山的竹林里面还有一种后世尽管已经大面积人工养殖,但却因为营养丰富以及特别的味道,却依旧被炒成天价的特殊美味。虽然是冬季,但是只要有竹林,找到这些家伙的藏身之处,却是并不困难。
在这富饶不下于东北的皖南山区,想要弄到满足千把人一顿吃的肉食,虽说有点难处,但并不是办不到。至少在这一片山区,山区农业的最大害兽,野猪的数量可是相当的多。但这些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却是整整打了三年艰苦卓绝游击战争的他们给忘记了。
这一带部队有群众基础这不假,但是他们却是想的有些片面了。只考虑到群众基础,却没有考虑到粮食的流通量会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力。这里地处皖南山区腹地,人口数量并不多。而且因为地形限制,本身就不是粮食的产地。
这里的居民,大多以采药和狩猎为生。即便是大户人家,也是伐木、种植茶叶为主。虽地处江南,但粮食的产量并不多,可购买的粮食数量更是有限。要想买到足够一千人一顿吃吃的粮食,按照每人一斤的数量来计算,也要一千余斤。
而这个数目,对于周围的几个不大的山村来说,可谓是天文数字。就算老百姓为了支持部队,将所有的粮食贡献出来,能够凑足数量。但为了自身的生存,他们势必还要去山外购买粮食。
一旦有大量的粮食突然进山,肯定会引起周边粮食价格的波动。而这不是不引起某些人的注意力。三战区和三十二集团军的作战参谋不是傻子,相反他们的情报收集能力还有一定的水平。如果这种异常情况还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那这个军队的情报系统也就等于没有一样。
俗话说,军队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是一支军队生存的最基本要素,没有了粮食,即便再强大的军队也会不战自败,毕竟皇帝也不差饿兵吗。封锁自己的对手,最重要的就是封锁粮食流通的渠道。只要控制了粮食,也就意味着控制了对手发展,甚至生存的根本。
地处深山的几个山村,突然买进大量的粮食,这就意味着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异常。自己从三溪至蔡家桥一线突围,行踪已经暴露。如果赤坑山一线的粮食再出现异常,那么傻子都知道自己现在肯定掩蔽在赤坑山一线。也就意味着,自己的行踪将会彻底的暴露。
这些干部只想到这里的群众基础好,可以购买一定的粮食补充。却没有想到,部队要吃饭,而老百姓更要吃饭。先不说这里的老百姓能不能凑足一千多斤粮食,就是凑足了,估计家底也要掏干净了。为了自身生存,这些百姓还是要向山外购买粮食的。
这也是杨震为什么坚持尽量不要向山下的百姓购买粮食,除了这里很难凑齐所需粮食数量之外,就是担心购买所需粮食数量,势必会引起当地出现缺粮情况。而一旦在突然间有大量的粮食进入赤坑山,也就意味着自己的踪迹暴露了。
原来的游击队分散活动,多是以几十人,最多不过百余人的规模活动。即便购买一定的粮食,也不会引起太大的波动。可部队眼下的人数虽然不多,但也足有上千人,一下子购买这么多的粮食,不引起注意才怪。
他们作为部下可以不考虑这些事情,自己这个当最高指挥员的不考虑是不行的。只要有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能不下山就不要下山。对于自己这个最高指挥员来说,能晚暴露一天是一天。
这里地处人烟稀少的山区,粮食的产量虽然不多,但是山高林密不说,植被可谓相当的茂盛。加上这里的生态还没有遭到破坏,部队北上,这里又没有做过战场,野生动物的数量可是相当的不少。
刚一进赤坑山区的时候,杨震就看到过一群漂亮的梅花鹿,被部队惊到,在自己眼前跑了一个精光。这里的野猪和其他可以提供肉食的动物,数量更是不少。虽然搞不到粮食,但是时间充裕,弄点野物补充一下粮食的不足还是不成问题的。
自己在东北就曾经说过,守着宝库一样的大山,还能饿肚皮,那才是天大的笑话?虽说长时间总吃这玩意受不了,但是偶尔利用野生动物补充一下部队粮食不足,却还是没有没有什么问题的。现在也不是后世,打上一些野生动物,也不会引起生态破坏。只是这些有的人给忘记了,都给忘记了。
想到这里,杨震摇头叹息一声。站起身来,打量了自己所在的这一片看起来似乎没有边际的竹林,带着张子雄拿着一条麻袋在竹林里面仔细的查找起来。他要带一个头,让这些让半稳定生活已经忘记了曾经艰苦的人,重新捡起他们似乎已经忘掉的过去。
杨震的眼睛很毒,尽管那些小家伙的洞穴都很隐蔽,却被他一个个轻而易举的找了出来。正处于繁殖期的竹鼠肥的很,一个个被拎出来被塞进麻袋的时候,瞪着一双可爱的圆眼睛,看着这个抓住自己莫名其妙的家伙。也许是已经预见到自己的命运,被杨震铁一样的大手抓住的时候,还在心有不甘的在拼命的挣扎。
看着杨震又从一个洞穴中拎出一只自己从没有见过的肥硕的,和老鼠有些相似,但是却大的多的家伙。后边拎着已经装满了一麻袋的这些奇怪动物的张子雄好奇的道:“一号,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像老鼠。和咱们东北兴安岭的河狸,有点像可又不太像。”
“我原来在抗联八军打游击的时候,因为鬼子围困,也吃过咱们东北的山鼠。味道还是不错的,和鸡肉的味道差不多。但那玩意我们都认识,可这玩意长的这么古怪,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些东西能吃吗?”
对于张子雄的疑问,杨震笑了笑道:“这个东西叫做竹鼠,是专门以竹子为食物的。这东西在咱们东北可没有,是南方产竹子地方的特产。这东西因为常年吃竹子,尤其是竹笋,所以身上的肉味道可相当的鲜美,是在咱们东北吃不到的山珍。”
“你可别小看这些小家伙,要是搁在几十年后,一斤肉的价格都你手中的枪还要贵。就这还是人工养殖的价格,纯野生的可是少见了。一会等炊事班收拾好了,我给你弄点尝尝,保证你吃了一回,还想要第二回。”
自幼生长在东北山林中,又在抗联最艰苦的时候打过游击。别看年纪不大,经历却是极为丰富,饿急眼了的时候,什么都吃过的张子雄。听到杨震的话,在看看手中不断蠕动的麻袋,非但没有感觉到有什么恶心的,反倒是两眼冒光的充满了期待。
张子雄被杨震弄得的喉头微微有些蠕动,一看就是在吞咽着口水。不过他馋了归馋了,却是有些好奇的道:“一号,这玩意真像你说的那么好吃?我可得好好的尝尝。不过一号,你可是北方人,怎么知道南边还有这么一个好吃的玩意?还这么会抓……”
第733章 不该付出的代价
看着一副馋像的张子雄,杨震不由的苦笑不已的道:“看把你小子馋的,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你小子可真是一个饕餮,见到好吃的就走不动道了。行,一会我的那份也给你,让你放开了吃。”
“不过这玩意好吃不好吃,得看你自己的口味。反正这么说吧,咱们东北除了飞龙之外,还没有什么玩意能够比的上这东西。当然熊掌那一类的高档玩意咱也没有吃过,我可就不知道了。”
“不过,这个东西的味道可不次于咱们东北的狍子。在营养上,还要高于狍子肉。一会吃的时候,你就知道了。还有,你将这些东西送到炊事班收拾的时候,让他们加一点小心,别把皮子给我弄坏了。这东西皮子做护膝可是相当的不错,我要留着送人的。”
杨震只是回答了张子雄的关于这个东西味道的疑问,至于为什么久居东北的他,知道南方还有这么一道美味,却没有回答。他无法告诉张子雄,这个东西和蛇是他后世在南方进行野外生存训练的时候,自己和战友们难得的美味?
只不过后世因为人为了满足自己口欲而大量的捕杀,这个原本大量分布在中国南方山区,相貌可爱的小动物,数量已经并不是很多了。除了养殖的之外,真正野生的已经难得一见了。原本并不稀奇,生育能力也很强的这种动物,已经成为国家保护动物。
到了杨震穿越回来的那个年代,只有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区,才有一些分布。不过这也正常,经济发展使得人们对口味和营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动物,可是大受欢迎。
好在这种小动物已经能够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就像在野外已经相当少见的梅花鹿一样,虽然野外的不多了,但是暂时还没有灭绝的危险。不过杨震在后世也吃过人工养殖的,也许是因为饲料和生长环境的原因吧,总感觉人工养殖出来和野生的有一定的差别。
其实捕捉这玩意很简单,只不过徒手捕捉不好弄而已。弄不好还会被这个凶悍,长着两只可爱大板牙的小家伙给咬伤。徒手捕捉,是需要一定技巧的。除了一个下手精确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
看着手中不断挣扎的竹鼠,杨震却是不由的想起后世那些生死与共的战友,原本有些兴奋的神情不由的一黯。将手中的竹鼠丢进张子雄的麻袋后,接过来掂量一下分量,又打量了一下周边的环境后,将手中装满竹鼠的麻袋,随手又丢给张子雄道:“差不多了,这一片的竹林里面的公竹鼠,应该都在这里。”
闻言,张子雄掂量一下手中整整一麻袋的竹鼠道:“一号,我在去弄几只兔子吧。刚刚我看到南边的山头上,由不少的兔子洞。多了不敢保证,给我一个小时,我给您弄上几只兔子。这个时候,可是兔子正肥的时候。”
“这玩意咱们东北没有,我不会抓。可兔子,哪儿的都一样。您搞这些东西,数量虽然不少,但太小。咱们人多,恐怕不够分的。我再去搞几只兔子,弄好了还能在抓上几只野鸡,今天给同志们好好的改善一下伙食。我也尝尝这皖南的野味和咱们东北的有什么不同。奶奶的,这里没有狍子。来皖南这么长时间了,我最想的就是咱们东北的狍子肉了。”
对于张子雄的再弄几只兔子的请求,杨震爽快的摆了摆手道:“你把这些家伙送到炊事班后就去吧,多加小心。不许贪多,到时间了就给我回来。另外记住了,没有特殊情况绝对不许开枪。”
“还有,将这些东西送到炊事班的时候,告诉他们收拾的时候加点小心。这种小家伙可是牙尖嘴利的很,别说一般的东西,就连竹子都能一口咬断的。抓的时候,小心一些,别被咬伤了。这里可没有破伤风疫苗。”
听到杨震放人,张子雄连忙答道:“一号,你放心吧。抓几只兔子还要开枪,您也太小瞧人了。您空手抓这个什么竹鼠的本事我虽然没有,但下套子抓野物的本事,尤其是掏兔子洞的本事,您可就不见得比我这个自幼生长在深山老林中的人强了。”
张子雄兴匆匆的将手中装满竹鼠的送往炊事班后,便奔着自己发现兔子洞的地方跑去。看着他的背影,杨震笑着摇了摇头。他也知道,将张子雄放在自己身边做警卫员,把这个家伙憋坏了。但不磨磨他的野性子,这个野得很的家伙早晚要出事的。
这个家伙自幼在山林中长大,有一手好骑术和枪法,贴身搏斗的本事也不错,可谓是一个天生的山地战专家。但就是有一点不好,这个家伙的性子太野了。整个部队中,除了自己之外,可能就是发现他的杜开山能压制住他。不将他的性子好好的磨磨,放到哪里杨震都不放心。
等杨震返回指挥位置的时候,却看到不知道什么时候来找自己的李慧兰,坐在自己原来的临时指挥所位置上,靠着一块大石头却是睡的很是香甜。就连自己已经回来了,都没有能够惊醒她。
见到睡的很沉的李慧兰,杨震摇了摇头,轻叹一声。他知道李慧兰这是不是有意的偷懒,而是过于疲劳。与军部一起行动的时候,收发报员都是相互替换轮流值班的。但在分兵之后,所有的担子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没有人和她轮换。
别的干部、战士在休息的时候,她要架起电台与陕北、军部甚至苏北的华东局联系。别人行军的时候,她也要跟着行军。自分兵以来,几乎没有休息过。可以说,她是目前整个部队之中最辛苦的一个。作为一个女同志,能坚持到这个时候已经不容易了。
这个时代的女性可不是后世那些在夜店中熬了大半夜,第二天还可以照常上班的白领。更不是后世那些夜猫子,整夜的不睡,第二天还能和没事人一样。尤其作为收发报员,是一个相当熬心熬力的事情。一个不注意,很可能会漏掉一个相当重要的电报。
知道李慧兰的辛苦,所以杨震也没有打算将她唤醒。能休息一段时间,还是让她休息一段时间吧。能睡上一个小时,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尽管杨震自己也已经几天没有合眼,但却还是决定让李慧兰休息一会。
杨震没有急于唤醒沉睡中的李慧兰,而是将自己的大衣拿了出来,轻轻的给李慧兰披上,并小心翼翼拿下了她手中的抄报纸。皖南山区的冬天,虽然远远的比不上东北那种零下几十度的酷寒,更没有东北山区冬季那种冒烟大雪。
但毕竟也是冬天,山风还是硬的很。还有江南山地冬季特有的阴冷。尤其在这个竹林之中,更是阴的很。对于身上只穿了一件薄薄棉衣的李慧兰来说,要是这么睡下去很容易坐下病根的。
给李慧兰披上大衣后,杨震才拿起这份本就是向自己汇报的电报看了起来。只是杨震看完电报上的内容之后,眉头却是微微的皱了起来。自己估算的没有错,军长带领的主力虽然没有遭遇到第二游击区大部队的袭击,也避开了芜湖一线的日军。
但一二九师的位置极为关键。不仅承担着掩护十八集团军总部的重任,其所创立的根据地又处于联系几大战略区的关键位置,根本就离不开人。不仅仅自己的老师长,包括其他几个能够胜任的人,目前都是各大战略区的主帅,也同样的都脱不开身。
作为抗战时期参加工作的自己,虽然资历也不深,年龄更是有些太过于年轻。但是在东北打出了不小的成绩,最起码军事水平能拿的出手。而且以自己在东北的战绩,足可以压制住一些人。眼下东北又因为正处于冬季酷寒时的战略休整期,抽调自己过来还是比较恰当的。
第731章 真的很累
累,真的很累。这是到皖南这一个月来,杨震现在的最大感受。虽然北上之前,他除了最终敲定行军路线之外,极少插手军事准备工作。将其全部委托给了军长和副参谋长,自己主要抓的是理顺关系,矫正军部内部不正常现象。
但就这个单单理顺皖南部队内部相对复杂的关系,重新建立起军长的信心,就让杨震感觉比在抗联的时候打一场大规模的会战还累,还要耗费精力。为了尽快让军长恢复他本应该有的状态,在准备期间杨震基本上没有插手军事工作,全部交由军长负责。自己则尽可能的不去插手。
杨震一方面充分的放权,但另一方面军长却是在状态上,尤其是自信心的恢复却是始终不尽如人意。在很多事情上的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只要杨震一有不同的意见,便马上闭口不言。从来没有过坚决的时候。使得最终还是让杨震分担了大部分的压力。
除了之前的准备工作,在北上行动开始之后,能不能将困守在皖南的这近万干部、战士,以及大量的知识分子、归国抗战的华侨,平安的带到江北,完成中央交予自己的任务,避免这近万部队重蹈自己后世所知道皖南事变的覆辙,更是让杨震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
先前战略上的迟疑不决,使得皖南部队周边的形势已经极为恶化。云岭周边的随时可以变成敌军的友军,不是一个师,甚至不是一个军,而是七个师。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就有五个师。
兵力与装备上悬殊,加上几乎所有的制高点都控制在人家手中。让皖南部队陷入了一个极为不利的态势,从一开始就始终处于被动。一旦真的拉下脸来开打,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轻松解决的。
皖南现今的情况与自己当初在东北不一样。当时在东北,当时几乎没有任何退路,更是一穷二白的自己除了拼死一搏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而当时那支由战俘组成的小部队,无论怎么做都没有任何的顾及,可以放手一搏。因为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更没有什么牵挂。
但是在皖南却不一样。这里不仅仅有近万的干部、战士,还有大批的对于新四军来说极为宝贵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以及相当数量的高级指挥员。说是轻装,所携带的物资,除了弹药和粮食之外,尽可能的坚壁起来。
但是这些宝贵的非战斗人员本身对一支军队来说,就可以说是相当沉重的一个负担。这些人只经过少量的军事训练,大部分没有配备任何的武器。身体素质,也远不如普通的干部、战士。在强行军的时候,掉队的大多都是这种人。
在行军之中,部队不仅要在方方面面的照顾他们。还要派出专门的掩护部队,专门收容保护他们。看着这些行军速度很慢,行军的时间只要一长,就叫苦连天的知识分子,杨震有时候真的很挠头。
虽说你们的战斗力在笔头子上,在大脑之中,而不是在战场之上。但好赖你们现在是军人,早就已经不是老百姓了,平时也要经过必要的军事训练吧。就算没有人会真的让你们上战场,但是体能也得跟得上吧。至少在情况紧急的时候,你也要有逃命的本钱啊。
可眼下倒好,到了部队一个个还是书生气十足。看那小胳膊、小腿的,杨震感觉自己一个能打一群。从北上撤离行动一开始,还没有走多远,刚一渡过青戈江就出现大量掉队。一个人还得安排一个战士看着他们。
皖南虽说也是前沿,但毕竟也算是后方。这里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整日被日伪军清乡、扫荡弄的鸡飞狗跳的华北各个根据地无法相比的。看到这里甚至可以用养尊处优来形容的知识分子干部,杨震多少有些摇头不语。
这些人在皖南相对和平的环境之下,可以说都被宠坏了。一个个不能说养尊处优,但也没有强到那里去。要是放在华北,恐怕一次大扫荡都挨不下来。在后世自己知道的皖南事变中,这些知识分子能够安全突围的基本没有。包括军部的女兵在内,绝大部分都损失掉了。一部分牺牲,大部分被俘。
这些宝贵的财富,除了先行利用合法斗争手段送走的之外,最终还是没有能够保存下来。而在皖南上万人的部队之中,最终能够突围出去的两千多人,大部分还是那些老游击队员与经历过长征的干部以及战斗骨干。
而现在,对于杨震来说。这些人别说像自己知道的历史那样成批的损失掉,就是丢掉一个,都是难以接受的。任光的牺牲,杨震表面上虽然装作无事,但是内心却相当的难过。这不仅仅是一个团职干部牺牲的事情,更是中国损失了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
这个时候,杨震才发现自己在后世对于历史的了解,现在甚至成为了自己心中的一个包袱。先知者,所拥有的不仅仅是动力和未卜先知的能力,更多的是压力。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战场上永远没有亚军。仗打败了,也什么都没有了。
北上转移行动开始后,尤其在星潭一线与三战区四十师遭遇后,杨震才发现有时候真的是无知者才会无谓。有的时候,对于事情后续发展知道的太多,反倒是成了自己的一个相当大的心里负担。
皖南与东北不一样,在那里自己的命本来就近乎于捡来的,是顷尽全力一搏换来的。即便自己掌握了一些知识,但真正取得一场胜利,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努力,去拼搏。可谓是真正的白手起家。那里也没有复杂的人事关系,更没有漩涡一样的党内斗争。也不用面对国内复杂的政治形势,可谓是轻装上阵。
到皖南,尽管杨震很不想,也不愿意,但都不可避免的卷进那个漩涡。杨震可没有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都其乐无穷的那种心思与心态。相对于战场上几天几夜不能合眼来说,杨震的累更多是心理上的。
不过,好在现在大部队已经脱险。如果不出什么太大的意外,按照时间和方位来看,军部和皖南部队此时应该已经在苏南部队的接应之下,安全到达苏南游击根据休整,准备渡江北上。
至于自己带着的这支小部队,到了眼下的地步,可以说已经基本上突出合围圈。只要剩下的路程,运气别太坏的话能顺利的抵达繁昌一线,那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至于渡江,那倒是不急于一时。
虽然在转移的过程之中,部队也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精华自己总算还是带了出来。部队的骨干和元气也尚存。至于损失,那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更是一支军队从游击队走向正规的必经之路。
看着眼前黑黝黝的群山,尽管已经是曙光在前,但杨震知道自己不能放松,黎明前的黑暗,历来都是最黑的。曙光在前,但并不代表自己已经在曙光的照耀之下。那么多的沟沟坎坎都闯过来了,要是在伸手已经摸到胜利的时候倒下,那就太说不出口了。
在越过牛栏岭一线之后,杨震非但没有丝毫的放松,反倒是在行军的时候越发小心起来。避开了一切有人烟的地方,更没有去找什么向导,只凭借一张地图、一个指北针,带着部队就向赤坑山一线的深山老林进发。
当天色开始逐渐放亮的时候,看着眼前一道道山梁,在心里盘算了一下部队行军速度,以及行军方向确定了一下自己所在的位置已经在赤坑山腹地后,杨震才转过头对身边的叶超道:“下令部队就地休整。还有,将几个团以上干部给我找过来。让李明博撤回来,告诉他今天的哨兵由他安排。”
听到杨震的命令,叶超道:“政委,您看休整多长时间合适?还有,我们的给养已经所剩无几。这战士们强行军整整一夜,肚子里面没食恢复不了元气,下一步行军恐怕要误事的。是不是派人下山去买一点粮食?”
“这里的老百姓我们很熟悉,加上又是山区,敌人的保甲制度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我想我们再多加些小心的情况之下,购买一些粮食补充给养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以前曾经秘密发展了一些基本群众。安全上,应该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对于叶超的建议,杨震却是轻微的摇了摇头道:“你先去收集一下战士们手中还有多少干粮,平均分配一下,能不能再坚持一下?按照我们昨晚的行军速度,如果现在我们一直休整到今天下午。最迟到明天凌晨,我们就可以完全渡过青戈江。”
杨震的思路,叶超略微一琢磨,马上就明白了。只是他也只能摇头苦笑道:“政委,部队连续行军作战,战士们的体力消耗很大。原来能使用七天的干粮,现在已经是见底了。昨晚临出发的时候,我就已经将战士们手头的干粮和粮食全部收集起来,加一起还不到六十斤。”
“这个数量,全军战士平均下来连六两都达不到。这个数量根本就补充不了战士在之前行军过程之中,过量的体能消耗。政委,战士的体能跟不上,一旦出现大量掉队的情况,对我们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饿着肚子是没有办法行军作战的。”
第732章 粮食的问题
对于叶超的担心,杨震皱了皱眉头道:“咱们部队里面有没有自幼在这片山区长大的人,最好是当过猎户,熟悉野兽习性的人,下点套子想办法弄一点野物吗?这里山连着山,植被又茂盛,野生动物应该不会太少。打上两头野猪,再加上干粮我想应该够我们补充体力了。”
“总之还是那句话,我们要尽可能的减少一切暴露的机会。即便在这里,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谁也保证这里没有敌军的小规模的搜索部队?谁能保证这里的山民不贪图赏金,向敌人告密?”
“你是作战科的副科长,应该知道,三战区除了正规军之外,还有形形色色的保安部队。这些人战斗力虽然不强,但都是地头蛇,又是专门用来控制地方的,我们更应该多加小心一些。不管怎么样,小心总是没有大错的。”
对于杨震的坚持,叶超无奈的摇了摇头,转身按照他的部署去安排了。这赤坑山上的野猪数量是不少,但开枪打倒是容易暴露行踪。单纯的下套子,又那里那么容易去搞到足够近千人吃的野猪?
这里也算的上老区了,群众基础还是不错的。派个人下山买上一点粮食,也不见得会暴露。就算买不到太多,至少也能缓解一下燃眉之急。如果实在担心部队的行踪暴露,购买完粮食之后,部队可以立即转移吗。政委,这实在有些过于小心了。
对于叶超摇头的原因,杨震心里面很是心知肚明。在皖南近两年后勤稳定,虽不能说衣食无忧,但好赖不用在饿肚子,不用像几年前打游击时候每天都在为一顿饭而去战斗的生活,让有些人的思维方式变的简单。
自新四军组建后,国民政府和三战区,虽说在多方面克扣,也发生过数次欠饷。而且数量相对于一个军来说也少的可怜,只有中央军一个师七成的军饷。但对于这些在深山老林过惯了衣食无着的军人来说,毕竟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不用在为了一口吃的去拼命。
有了稳定的经费来源,有了至少在表面看来还算稳定的补给,让部队中很是有一部分忘记了他们曾经有过的最基本生存本能。虽然现在是冬季,但这皖南的山区却要比零下三十多度,到处都是雪的东北好过的多。
这里植被茂盛,野生动物也不像是后世那样被贪心的人几乎一扫而光。野猪、各种食草动物有的是。下几个套子,弄几头野猪,足够大家就着干粮吃上一顿的了。运气好的话,在弄上两头鹿,那就是更是美味了。
更别提,这满山的竹林里面还有一种后世尽管已经大面积人工养殖,但却因为营养丰富以及特别的味道,却依旧被炒成天价的特殊美味。虽然是冬季,但是只要有竹林,找到这些家伙的藏身之处,却是并不困难。
在这富饶不下于东北的皖南山区,想要弄到满足千把人一顿吃的肉食,虽说有点难处,但并不是办不到。至少在这一片山区,山区农业的最大害兽,野猪的数量可是相当的多。但这些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却是整整打了三年艰苦卓绝游击战争的他们给忘记了。
这一带部队有群众基础这不假,但是他们却是想的有些片面了。只考虑到群众基础,却没有考虑到粮食的流通量会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力。这里地处皖南山区腹地,人口数量并不多。而且因为地形限制,本身就不是粮食的产地。
这里的居民,大多以采药和狩猎为生。即便是大户人家,也是伐木、种植茶叶为主。虽地处江南,但粮食的产量并不多,可购买的粮食数量更是有限。要想买到足够一千人一顿吃吃的粮食,按照每人一斤的数量来计算,也要一千余斤。
而这个数目,对于周围的几个不大的山村来说,可谓是天文数字。就算老百姓为了支持部队,将所有的粮食贡献出来,能够凑足数量。但为了自身的生存,他们势必还要去山外购买粮食。
一旦有大量的粮食突然进山,肯定会引起周边粮食价格的波动。而这不是不引起某些人的注意力。三战区和三十二集团军的作战参谋不是傻子,相反他们的情报收集能力还有一定的水平。如果这种异常情况还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那这个军队的情报系统也就等于没有一样。
俗话说,军队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是一支军队生存的最基本要素,没有了粮食,即便再强大的军队也会不战自败,毕竟皇帝也不差饿兵吗。封锁自己的对手,最重要的就是封锁粮食流通的渠道。只要控制了粮食,也就意味着控制了对手发展,甚至生存的根本。
地处深山的几个山村,突然买进大量的粮食,这就意味着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异常。自己从三溪至蔡家桥一线突围,行踪已经暴露。如果赤坑山一线的粮食再出现异常,那么傻子都知道自己现在肯定掩蔽在赤坑山一线。也就意味着,自己的行踪将会彻底的暴露。
这些干部只想到这里的群众基础好,可以购买一定的粮食补充。却没有想到,部队要吃饭,而老百姓更要吃饭。先不说这里的老百姓能不能凑足一千多斤粮食,就是凑足了,估计家底也要掏干净了。为了自身生存,这些百姓还是要向山外购买粮食的。
这也是杨震为什么坚持尽量不要向山下的百姓购买粮食,除了这里很难凑齐所需粮食数量之外,就是担心购买所需粮食数量,势必会引起当地出现缺粮情况。而一旦在突然间有大量的粮食进入赤坑山,也就意味着自己的踪迹暴露了。
原来的游击队分散活动,多是以几十人,最多不过百余人的规模活动。即便购买一定的粮食,也不会引起太大的波动。可部队眼下的人数虽然不多,但也足有上千人,一下子购买这么多的粮食,不引起注意才怪。
他们作为部下可以不考虑这些事情,自己这个当最高指挥员的不考虑是不行的。只要有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能不下山就不要下山。对于自己这个最高指挥员来说,能晚暴露一天是一天。
这里地处人烟稀少的山区,粮食的产量虽然不多,但是山高林密不说,植被可谓相当的茂盛。加上这里的生态还没有遭到破坏,部队北上,这里又没有做过战场,野生动物的数量可是相当的不少。
刚一进赤坑山区的时候,杨震就看到过一群漂亮的梅花鹿,被部队惊到,在自己眼前跑了一个精光。这里的野猪和其他可以提供肉食的动物,数量更是不少。虽然搞不到粮食,但是时间充裕,弄点野物补充一下粮食的不足还是不成问题的。
自己在东北就曾经说过,守着宝库一样的大山,还能饿肚皮,那才是天大的笑话?虽说长时间总吃这玩意受不了,但是偶尔利用野生动物补充一下部队粮食不足,却还是没有没有什么问题的。现在也不是后世,打上一些野生动物,也不会引起生态破坏。只是这些有的人给忘记了,都给忘记了。
想到这里,杨震摇头叹息一声。站起身来,打量了自己所在的这一片看起来似乎没有边际的竹林,带着张子雄拿着一条麻袋在竹林里面仔细的查找起来。他要带一个头,让这些让半稳定生活已经忘记了曾经艰苦的人,重新捡起他们似乎已经忘掉的过去。
杨震的眼睛很毒,尽管那些小家伙的洞穴都很隐蔽,却被他一个个轻而易举的找了出来。正处于繁殖期的竹鼠肥的很,一个个被拎出来被塞进麻袋的时候,瞪着一双可爱的圆眼睛,看着这个抓住自己莫名其妙的家伙。也许是已经预见到自己的命运,被杨震铁一样的大手抓住的时候,还在心有不甘的在拼命的挣扎。
看着杨震又从一个洞穴中拎出一只自己从没有见过的肥硕的,和老鼠有些相似,但是却大的多的家伙。后边拎着已经装满了一麻袋的这些奇怪动物的张子雄好奇的道:“一号,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像老鼠。和咱们东北兴安岭的河狸,有点像可又不太像。”
“我原来在抗联八军打游击的时候,因为鬼子围困,也吃过咱们东北的山鼠。味道还是不错的,和鸡肉的味道差不多。但那玩意我们都认识,可这玩意长的这么古怪,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些东西能吃吗?”
对于张子雄的疑问,杨震笑了笑道:“这个东西叫做竹鼠,是专门以竹子为食物的。这东西在咱们东北可没有,是南方产竹子地方的特产。这东西因为常年吃竹子,尤其是竹笋,所以身上的肉味道可相当的鲜美,是在咱们东北吃不到的山珍。”
“你可别小看这些小家伙,要是搁在几十年后,一斤肉的价格都你手中的枪还要贵。就这还是人工养殖的价格,纯野生的可是少见了。一会等炊事班收拾好了,我给你弄点尝尝,保证你吃了一回,还想要第二回。”
自幼生长在东北山林中,又在抗联最艰苦的时候打过游击。别看年纪不大,经历却是极为丰富,饿急眼了的时候,什么都吃过的张子雄。听到杨震的话,在看看手中不断蠕动的麻袋,非但没有感觉到有什么恶心的,反倒是两眼冒光的充满了期待。
张子雄被杨震弄得的喉头微微有些蠕动,一看就是在吞咽着口水。不过他馋了归馋了,却是有些好奇的道:“一号,这玩意真像你说的那么好吃?我可得好好的尝尝。不过一号,你可是北方人,怎么知道南边还有这么一个好吃的玩意?还这么会抓……”
第733章 不该付出的代价
看着一副馋像的张子雄,杨震不由的苦笑不已的道:“看把你小子馋的,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你小子可真是一个饕餮,见到好吃的就走不动道了。行,一会我的那份也给你,让你放开了吃。”
“不过这玩意好吃不好吃,得看你自己的口味。反正这么说吧,咱们东北除了飞龙之外,还没有什么玩意能够比的上这东西。当然熊掌那一类的高档玩意咱也没有吃过,我可就不知道了。”
“不过,这个东西的味道可不次于咱们东北的狍子。在营养上,还要高于狍子肉。一会吃的时候,你就知道了。还有,你将这些东西送到炊事班收拾的时候,让他们加一点小心,别把皮子给我弄坏了。这东西皮子做护膝可是相当的不错,我要留着送人的。”
杨震只是回答了张子雄的关于这个东西味道的疑问,至于为什么久居东北的他,知道南方还有这么一道美味,却没有回答。他无法告诉张子雄,这个东西和蛇是他后世在南方进行野外生存训练的时候,自己和战友们难得的美味?
只不过后世因为人为了满足自己口欲而大量的捕杀,这个原本大量分布在中国南方山区,相貌可爱的小动物,数量已经并不是很多了。除了养殖的之外,真正野生的已经难得一见了。原本并不稀奇,生育能力也很强的这种动物,已经成为国家保护动物。
到了杨震穿越回来的那个年代,只有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区,才有一些分布。不过这也正常,经济发展使得人们对口味和营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动物,可是大受欢迎。
好在这种小动物已经能够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就像在野外已经相当少见的梅花鹿一样,虽然野外的不多了,但是暂时还没有灭绝的危险。不过杨震在后世也吃过人工养殖的,也许是因为饲料和生长环境的原因吧,总感觉人工养殖出来和野生的有一定的差别。
其实捕捉这玩意很简单,只不过徒手捕捉不好弄而已。弄不好还会被这个凶悍,长着两只可爱大板牙的小家伙给咬伤。徒手捕捉,是需要一定技巧的。除了一个下手精确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
看着手中不断挣扎的竹鼠,杨震却是不由的想起后世那些生死与共的战友,原本有些兴奋的神情不由的一黯。将手中的竹鼠丢进张子雄的麻袋后,接过来掂量一下分量,又打量了一下周边的环境后,将手中装满竹鼠的麻袋,随手又丢给张子雄道:“差不多了,这一片的竹林里面的公竹鼠,应该都在这里。”
闻言,张子雄掂量一下手中整整一麻袋的竹鼠道:“一号,我在去弄几只兔子吧。刚刚我看到南边的山头上,由不少的兔子洞。多了不敢保证,给我一个小时,我给您弄上几只兔子。这个时候,可是兔子正肥的时候。”
“这玩意咱们东北没有,我不会抓。可兔子,哪儿的都一样。您搞这些东西,数量虽然不少,但太小。咱们人多,恐怕不够分的。我再去搞几只兔子,弄好了还能在抓上几只野鸡,今天给同志们好好的改善一下伙食。我也尝尝这皖南的野味和咱们东北的有什么不同。奶奶的,这里没有狍子。来皖南这么长时间了,我最想的就是咱们东北的狍子肉了。”
对于张子雄的再弄几只兔子的请求,杨震爽快的摆了摆手道:“你把这些家伙送到炊事班后就去吧,多加小心。不许贪多,到时间了就给我回来。另外记住了,没有特殊情况绝对不许开枪。”
“还有,将这些东西送到炊事班的时候,告诉他们收拾的时候加点小心。这种小家伙可是牙尖嘴利的很,别说一般的东西,就连竹子都能一口咬断的。抓的时候,小心一些,别被咬伤了。这里可没有破伤风疫苗。”
听到杨震放人,张子雄连忙答道:“一号,你放心吧。抓几只兔子还要开枪,您也太小瞧人了。您空手抓这个什么竹鼠的本事我虽然没有,但下套子抓野物的本事,尤其是掏兔子洞的本事,您可就不见得比我这个自幼生长在深山老林中的人强了。”
张子雄兴匆匆的将手中装满竹鼠的送往炊事班后,便奔着自己发现兔子洞的地方跑去。看着他的背影,杨震笑着摇了摇头。他也知道,将张子雄放在自己身边做警卫员,把这个家伙憋坏了。但不磨磨他的野性子,这个野得很的家伙早晚要出事的。
这个家伙自幼在山林中长大,有一手好骑术和枪法,贴身搏斗的本事也不错,可谓是一个天生的山地战专家。但就是有一点不好,这个家伙的性子太野了。整个部队中,除了自己之外,可能就是发现他的杜开山能压制住他。不将他的性子好好的磨磨,放到哪里杨震都不放心。
等杨震返回指挥位置的时候,却看到不知道什么时候来找自己的李慧兰,坐在自己原来的临时指挥所位置上,靠着一块大石头却是睡的很是香甜。就连自己已经回来了,都没有能够惊醒她。
见到睡的很沉的李慧兰,杨震摇了摇头,轻叹一声。他知道李慧兰这是不是有意的偷懒,而是过于疲劳。与军部一起行动的时候,收发报员都是相互替换轮流值班的。但在分兵之后,所有的担子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没有人和她轮换。
别的干部、战士在休息的时候,她要架起电台与陕北、军部甚至苏北的华东局联系。别人行军的时候,她也要跟着行军。自分兵以来,几乎没有休息过。可以说,她是目前整个部队之中最辛苦的一个。作为一个女同志,能坚持到这个时候已经不容易了。
这个时代的女性可不是后世那些在夜店中熬了大半夜,第二天还可以照常上班的白领。更不是后世那些夜猫子,整夜的不睡,第二天还能和没事人一样。尤其作为收发报员,是一个相当熬心熬力的事情。一个不注意,很可能会漏掉一个相当重要的电报。
知道李慧兰的辛苦,所以杨震也没有打算将她唤醒。能休息一段时间,还是让她休息一段时间吧。能睡上一个小时,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尽管杨震自己也已经几天没有合眼,但却还是决定让李慧兰休息一会。
杨震没有急于唤醒沉睡中的李慧兰,而是将自己的大衣拿了出来,轻轻的给李慧兰披上,并小心翼翼拿下了她手中的抄报纸。皖南山区的冬天,虽然远远的比不上东北那种零下几十度的酷寒,更没有东北山区冬季那种冒烟大雪。
但毕竟也是冬天,山风还是硬的很。还有江南山地冬季特有的阴冷。尤其在这个竹林之中,更是阴的很。对于身上只穿了一件薄薄棉衣的李慧兰来说,要是这么睡下去很容易坐下病根的。
给李慧兰披上大衣后,杨震才拿起这份本就是向自己汇报的电报看了起来。只是杨震看完电报上的内容之后,眉头却是微微的皱了起来。自己估算的没有错,军长带领的主力虽然没有遭遇到第二游击区大部队的袭击,也避开了芜湖一线的日军。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4264/4006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