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上岸(gl)、无双局(1v2 父子丼)、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皆其靡也(剧情nph)、《觊觎(女S男M,np)》、【星际abo】洛希极限(H)、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而在此之前张仁愿认为是万无一失,这点自信他还是有的。不过还剩两天时间交付衣甲军械的时候,他的心理波动还是比较大……一旦开始就没法收手了。
现在张仁愿已经闭门谢客了,不见任何官吏宾客,无论有什么公务,没有任何事比得上他手上的大事重要。
他在家沐浴后换了一身麻布衣,独身一人去了城中的一个道观。这个道观连名字都没有,建筑格局都能看出新建的痕迹,里面的楼阁房屋都是刚修起来不久……毕竟西受降城没有什么历史,本身就是刚兴建没多少年的军镇性质的城池。
新城大多都有一个特点,文化气氛不厚,缺乏沉淀。宗教气氛也不浓,甚至这处道观里只有一个道士,其他有两三人不过是杂役负责打打扫扫之类的杂活,只有那一个人才算得上道士。
道士显然是张仁愿的熟人,而且不是一般熟悉的那种。二人见面后的随意就可见一斑,张仁愿这种士大夫层次的人平时都很讲究礼仪,而和道士见面之后连基本的礼节都没有,自己找了条凳子就坐下,也不管道士,他自顾在那里所有所思地想着什么。
道士亲自动手沏了两杯茶,然后端了一杯过来随手放在张仁愿的旁边,自己端起另一杯就喝起来。茶水很烫,道士边吹边小口喝,而且因为吸进去的空气多水少,发出很响的声音,很没讲究就像一个市井粗人一般,在意风度的人都是用杯盖轻轻拂着水面。
这时道士总算开口说话了:“我不想骂你,却忍不住要说你几句,那事儿实在不怎么靠谱。我就不明白了,你好好的当你官儿,荣华富贵该享就享多逍遥,管那么多干什么?”
张仁愿也随手端起茶杯,淡淡说道:“真正的知己不需要什么都情投意合,这就是我们的差别,你是看破尘世的人,我和你说什么不是废话么?”
道士嘿嘿笑了一声。
“不想干也不勉强你,我已经下定决心,有你在只是多几分把握,你不愿意去也不强求。”张仁愿面无表情的说。
道士的神情立刻变得不悦,沉默良久之后才从牙缝里哼出一句话:“视为知己则死!”
张仁愿听罢转头看向他,两人对视了片刻,什么也没说,但彼此的心不需要说什么都已经明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张仁愿过得一会才说道:“你们到了地儿后别急着动手,两种情况就当机立断:万一那俩贼子意外要提前离开;我们的人马被过早发现。”
“我还没老得糊涂,上次你才说过,不能这么快就忘了啊。”道士面带轻松的笑容,好像这种提着脑袋保定必死决心的事和上集市买菜一样简单。他又神情自若地说道,“故人(张仁愿)也别对咱们抱太大的希望,其实我这个道士自己都不信有神仙。他们(太平母子)位高权重,身边的人也不是吃素的……总之我认为你要办成此事的机会很小。”
张仁愿道:“我早就明白。如果偷袭不成,大家就只能亮出来明摆着干了。生适逢时的人自然很少,如果什么都对咱们有利,大势所趋之下谁都可以完成功业,还要我张仁愿做什么?”
“哈哈……”道士放肆地大笑了一声。
“你那两个随从靠谱么?”张仁愿问道,随后又半开玩笑地笑道,“别像荆轲手下的那个屠夫,只在市井间横,一见到大阵仗完全就手足无措了。”
道士笑道:“应该比屠夫好罢。其中一个是莽夫,但他最大的长处是为人很实心;另一个十来岁的小娘,从小就被官府抄家灭族,亲眼见过极其残暴的事,恐怕她这辈子已经无法逃离年幼时的经历。都算比较靠谱的人……今天还有一出‘戏’,故人一块儿看看如何?”
“反正我已闭门谢客,这段时间没有俗务烦扰,姑且一观便是。”
正说着话,一个仆人进来禀报道:“人已经到了。”
道士一合巴掌,笑道:“开始准备吧,先让刘七和百月进来。”
因为有不熟悉的人来,张仁愿便本能地拿起了架子,找了把椅子端正地坐在上面品茶,也不说话。过得一会儿果然见得一男一女从外面进来了。
初见这两个老道的随从,都会让人感到有些异样……主要是反差太大了,首先是身高,那男的一见就是莽汉,身高比普通人起码高出整整一个头,而女孩儿却娇小异常,本来年龄就不大的缘故,这样两个人并排着走的反差一目了然;然后是相貌,未见人之前张仁愿想着一男一女又是跟着一个道士里,还以为是所谓的“金童玉女”,但见了之后才发现那叫“刘七”的莽汉相貌丑陋异常,面部骨骼相当不对称,简直可以用奇形怪状来形容,而且脸上坑坑洼洼的,女的倒又些“玉女”的感觉,面部玉白娇小可爱,这么放在一起不是金童玉女反倒成了美女与野兽;还有举止和打扮也截然不同,刘七一身脏兮兮的麻布衣服,关键还是那种吊儿郎当的形象,大冬天的领口也敞着给人衣冠不整的形象,百月却穿着一件立领襦衫,连下巴的布纽扣都扣得很严谨。
二人一起向老道见礼:“拜见主公。”
老道淡淡地撸|着下巴的山羊胡,指着椅子上的张仁愿道:“这位老夫的好友张明公。”
本来带着稚气的可爱女|童听到“明公”二字立刻露出了仇恨的表情,难以想象一个这么小的女|童有这样的神色。
老道又继续说道:“张明公和那种无恶不作横征暴敛的贪官污吏完全不同,他也十分痛恨那样的人犹如仇恨,平生以除恶为己任。”
百月听到这里脸色才稍稍缓和,她根本不会怀疑老道的话,当一个人在你从小就给你安全感和信赖感的时候,加上她与外人接触不多,就会产生这样无条件的信任。
就在这时,一个青衣人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说道:“张天师,您的故交王家来人了。”
老道淡定道:“请客人进来吧,正巧老夫的好友张明公也在,正好引荐相识一下。”
青衣人神情异样道:“恐怕无法请进来,只能抬进来!”
老道立刻意外惊讶道:“发生了何事?”
青衣人送上来一封带着血迹的书信:“张天师看看就明白了。”
老道接过书信小心地展开浏览了一遍,旁边的张仁愿也随口问道:“怎么回事?”
“砰!”老道淡定的神色消失得无影无踪,把书信重重地拍在案上,脸色都白了,“简直是丧尽天良!”老道愤愤地说道:“王家办喜事,听说朝廷御史周彬正在当地,好心发了请帖。不料那周彬偶然见得新娘美貌,竟生歹意,潜入洞房将新娘子玷|污!这还不够,待得王家郎君发现,他索性将王家满门杀害,又对新娘子百般施|虐……”
正在说话间,两个奴仆便抬着一块架子进来了,众人一看皆尽变色。但见那盖在人身上的被子上血迹斑斑,显然下面的人已经惨不忍睹。
老道站了起来,走上前去一把掀开被子,所有人“啊”地出了一声,女|童百月立刻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小嘴,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刘七见状立刻挡在百月的面前,善意道:“你不要看了,免得让你记起那些伤痛的往事……”
老道的气愤地抬起手,手指都在颤|抖:“丧绝人性!这样的人一定要严惩。还请张明公主持大义,还王家一个公道。”
张仁愿看着眼前的情形异样地看着老道:“周彬确有此人……您这一出是真的?”
老道认真地说道:“我与你相识多年,是什么样的人你难道不知道?无论何时,我能干出这等事来么?”
“周彬是朝里有名的酷吏,这种事确实像他的作风……”张仁愿差不多是信了,这出“戏”根本就不是故意设计的,“可是有些事若非官场的人不了解内情,就凭我张某根本动不了周彬。别看他品级不高,却是只手遮天的薛氏嫡系,就是中书令亲自过问,能过得了晋王那关?”
第十九章 石头
道观里的人脸上都露出激愤的表情,有的站着有的人坐着也站起来了。架子上的“女人”十分恐怖,也许已经算不上是一个完整的人,因为那人的手臂和腿都不见了,只剩下一个头颅和躯干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并且是赤|身|露|体的,这样的人已经没法穿上衣服,只能用东西盖着。道士揭开来让大家都看见了,并没有马上给盖上,却让这具赤|裸的恐怖的东西敞|露在人们的视线中。
“她还是活的?”张仁愿不禁问道。
旁边的人点头道:“等歹人走后,郎中发现她还有一口气,可是眼睛瞎了耳朵也聋了甚至连舌头也被人割|掉,所以现在她既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听不见我们说话,也无法对我们说话。”
说到这里,只见刘七百月等人都捏紧了拳头。老道咬牙道:“周彬为何不将她直接了断,偏生把人折|磨成这样?”
张仁愿道:“周彬本就是个酷吏,他是以暴|虐为乐的人,听说几年前让他去管刘幽求谋逆案,也是把人的家人变成了这样的‘萝卜人’(没有四肢只剩躯干的人)。”
“将他碎|尸|万|段也不能赎其罪!这样的人竟然能逍遥法外?”老道咬牙切齿地说道,“朝廷竟然会包庇这等畜生,公道何在?王法何在?”
张仁愿道:“谁有权谁就是王法,要把周彬这样的恶人绳之以法,就先要除去太平、薛氏这两个篡位专权为非作歹的首恶……否则此等悲剧还会发生,而我们只能望洋兴叹。可是贼子权势滔天,我们不是对手,当下之计只能寄希望于道长,望道长能将这两个罪恶滔天罄竹难书的贼人除掉,百姓幸甚,社稷幸甚!”
道士正色道:“昔者秦王暴政,志士荆轲携剑义无返顾,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绝唱,今日贫道也愿舍生取义!”说罢看向下面的两个助手。
刘七和百月见得这等惨状早已是义愤填膺,一个无辜的女子而且刚刚做新娘子就变成这个样子,是何等悲剧,大凡平常人也会对凶手怒不可遏……而且百月见得架子上的女人就勾起了她童年的回忆,被抄家灭族时发生在家里的各种罪孽,也有人被那些残暴的官吏砍成了“萝卜人”,还以此取乐……
百月毫不犹豫地上前了两步,跪倒在地道:“我愿追随主公除恶扬善,誓杀贼子!”
刘七见状也急忙拜道:“某愿往。”
张仁愿见时机差不多了,便约他们到密室,尽快开始了刺客的布置。这边的准备也多少要费些周折,张仁愿一面准备一面又派人去和突厥骑兵接头,各方面的事都进入实践阶段了。
张仁愿已经抱定了谋反之绝心!他也有起事的根基,按照平常的造反路子,无非就是占领一块地方然后招兵买马向周围扩张发动反叛战争。不过他自己也知道实力悬殊,所以在宣布反叛之前要想办法把太平公主和薛崇训除掉,万一成功了,那么情势就能变得非常有利。
这时候他还没暴露出自己的意图,甚至写了奏呈送回关中。
……他这份来自边关的奏呈却不是说军务,说是有个游历天下的道士在深山里发现了一块很古老的石头,上面有字。老道就把石头送到了官府,张仁愿见了字之后不敢截留,急忙就上书朝廷要把石头送到太平公主等人手里才行。
“深山里有字的石头?”太平公主似笑非笑地喃喃说了一句。
薛崇训听到这一句话就猜到了八九分这一出的内容,和黄河里捞出刻字的石头不是一回事么?恐怕太平公主也心中明镜似的,以前她就亲眼经历过自己的生母武则天篡位的整个过程,什么封禅泰山、黄河出石的技俩,她哪样没干过?
不过薛崇训也不好说什么,只默不作声坐在那里喝茶听琴。太平公主偶尔看他一眼,见他没什么话要说的样子,就自己说道:“崇训你认为这奏章上说的石头,是什么道士找到的还是张仁愿自己找人刻的?”
“怕是他自己搞的|事儿,老道之类的都是幌子。”薛崇训实话道。
太平公主缓缓地说道:“你瞧人家张仁愿,到底是经验阅历丰富博学多才的老臣,做点事就比年少的皇帝老练多了。皇帝在京里一会禅位一会退位,风风雨雨的,可最后起了什么用;再看张仁愿,啥也不说,就编出个道士来找到一块石头,可又什么也说了……”
“是。”薛崇训谨慎地应了一句。太平公主到现在还没有明确表态皇位的问题,他就一直等着,丝毫不想表露出自己想当皇帝的意愿,避免引起太平公主的情绪抵制。
事到如今薛崇训仍旧认为整个大事的关键点是太平公主。他只在意太平公主的选择,其他的事儿根本没有放在眼里……只要太平公主支持自己,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只要拉拢所有可以拉拢的人,再用武力解决他们的共同敌人,多简单;万一她仍然在意李家的社稷,薛崇训就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们母子俩的势力交|织太多,发生对抗只能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处。
太平公主继续说道:“你也别用皇帝那样的法子,得像张仁愿的主意那样,多做些准备,有的事急不得,欲速则不达。”
她这样说是在试探自己?薛崇训心里一紧,顿了顿没有马上答话。薛崇训一直在揣摩母亲|的心理,虽然她常常向自己示好,肯定有感情和相互依赖关系等诸多考虑,但她实际上并不容易下定决心……毕竟背叛祖宗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她姓李这一点是永远都无法改变的。
薛崇训没有轻率地顺着太平公主的话附和,他忙说道:“母亲明鉴,这不是方法的事,儿臣本就不想那样做。”
“呵呵……”太平公主浅浅地笑了一声,明亮的眼睛仿佛能把人的心思看穿,给薛崇训的压力非常大。
太平公主又轻轻敲了敲桌案上的奏章:“那张仁愿的这块石头,要不要让他送过来瞧瞧?”
“这等事物有什么好瞧的,咱们要是让他派人送此物回来,明眼人不是就确定咱们的野心了?”薛崇训道。
“张仁愿……”太平公主念了一遍这个名字,皱眉道,“此人倒是为朝廷立下过汗马功劳,可最近几年很少在京师,与我也比较疏远。掌兵的人不是咱们的人,倒不是什么好事。而这次他是借此来向我表明站位的:他送了一块这样的石头,在我这里是一件功劳;而在别人那里就是一个把柄和污|点,足够治罪的凭据……因此我想让他把那块石头送过来,瞧瞧上头究竟是什么字,也好看明白一个封疆大吏的位置。”
既然太平公主要这样做的,那野心也算不到薛崇训的头上,他有什么理由反对呢?于是他便立刻赞成道:“但听母亲作主。”
太平公主便对侍立一旁的鱼立本说道:“你叫门下省的朝大夫回复,准张仁愿所请。”
鱼立本忙躬身道:“是,奴婢即刻去办。”
薛崇训见状忽然悟到了一点玄机,古之“圣人”上位,几乎不会自己去夺,反而一直在推辞,只有在推辞不过的时候才“勉为其难”地同意大家的劝进。这种干法不仅是形式的问题,其实推辞的过程中就是在等待时机的成熟,这样才会尽可能地减少阻力。
就比如现在,他要是一门心思地想着怎么篡位,说不定太平公主等势力就会生出担忧而演变成自己的敌人。反倒是放开了,不要去逼她或者去劝说她,让她自己想明白了会稳靠得多。
薛崇训认为母亲最终还是会站在自己这边的,理由太多了。其中一点,就算太平公主选择了“忠诚”,后世仍然会给她一个骂名,各种不堪入耳的东西都会扣到她头上;反之,她为了一己之私坏了李唐的江山,却可能获得一个美名,干得各种坏事都会被掩盖。这个世上,不是干了好事就好,干了坏事就一定有报应。
这时太平公主办完了正事起身要回长春殿,薛崇训忙做出十分孝顺的样子去扶她,太平公主的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便把保养得玉|白的手放到了薛崇训的手心里。她扶着薛崇训的手站起来的时候,薛崇训又见到了她的脖子上与头发挨着的肌肤,或许因为乌黑的头发衬托才更显出肌肤的白,干净、芬芳、柔和,薛崇训非常喜欢这种感觉的东西。
他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一直陪在太平公主的身边,什么正事都不干……因为他认为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做什么还不如什么也不做地闲着。总之他现在的心境比较乐观,只是还需要等待,等待到什么时候才算成熟?也许等大势所趋的时候,瞎子都能看出来。
在浩浩大势面前,谋略等都是次要的,对于此中的人物来说有两件事比其他都重要:耐心、活得久。司马懿比诸葛亮厉害的地方就是活得久,对手都死了。
第二十章 奇兵
正如张仁愿所料,整个计划在关中以北的阶段一点问题都没有出,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太平公主答应了将山中古石送过去,在张仁愿的猜测里太平母子心怀不轨,便没有理由拒绝这样的进献;同时奇兵的第一步也顺利展开,唐军衣甲不出纰漏地交付到了突厥骑兵手里。
唐朝边关不修长城,只在边境驻军以军镇堡垒哨点等据点组成防卫预警体系,张仁愿下令调了一千多副衣甲到阴山南部的一个据点,然后又调亲兵换防。等待突厥人按照商量好的时间到达那里之后,便得到了东西。
这股人马以突厥可汗默啜之子同俄特勒为首,军中另有张仁愿之子张之辅及其调到据点的少量唐军,一起装扮成一股唐军。他们的军械衣甲都是安北军的模样,乍一看去和唐军没有两样,但自然经不起细查,毕竟头发长相等和汉人有区别,大部分人更不会说汉话。
准备妥当之后他们便从阴山夜行到了西受降城附近,在此段路中没有惊动唐军,天寒地冻的白天都见不到人烟,更别提晚上了。到达了西受降城外,张仁愿又下达了一份军务公文,给了奇兵一道合法的文牒:北部防区缺物少粮,冬天到来后一直从南面调粮,这支兵马的名目就是张仁愿部署南下护送运粮车马的兵力。
因手续出自张仁愿之手,印信、兵符等都没问题,本身就是道真正的公文,哪里能查出纰漏来?如果非要拿到他们不合法的凭据,只有追查这股人马的具体编制,但这种事儿涉及的就广了,必须经过几个衙门,张仁愿及幕僚一句话就能制止的事儿。
于是同俄特勒部便大摇大摆地向南行军,简直是畅通无阻,遇到关卡,只要亮出加盖了朔方军总管和安北都护府印的公文,兵符一合,就能立刻放行。
唐军这套严密的典章制度在面对落后的蛮夷部落时非常好用,既能保证安全又能保证诸部按照上峰的部署快速协同,但真正的漏洞就出在自身,正如一句话“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
因为天气严寒,突厥人的头部裹着布和毛皮遮得几乎只剩一个眼睛,身上又穿着唐军铠甲,不仔细看实在无法让人有什么怀疑。但过了半月之后,突厥轻兵携带的粮草补给告罄,需要从唐军军镇得到补给,这次就出了点问题。
上方早已给军镇下了命令,让他们准备一批粮草,程序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同俄特勒派人进军仓搬粮时,军镇的将领看出了不对劲的地方,发现这些人很多好像不是汉人。
现在张仁愿已经闭门谢客了,不见任何官吏宾客,无论有什么公务,没有任何事比得上他手上的大事重要。
他在家沐浴后换了一身麻布衣,独身一人去了城中的一个道观。这个道观连名字都没有,建筑格局都能看出新建的痕迹,里面的楼阁房屋都是刚修起来不久……毕竟西受降城没有什么历史,本身就是刚兴建没多少年的军镇性质的城池。
新城大多都有一个特点,文化气氛不厚,缺乏沉淀。宗教气氛也不浓,甚至这处道观里只有一个道士,其他有两三人不过是杂役负责打打扫扫之类的杂活,只有那一个人才算得上道士。
道士显然是张仁愿的熟人,而且不是一般熟悉的那种。二人见面后的随意就可见一斑,张仁愿这种士大夫层次的人平时都很讲究礼仪,而和道士见面之后连基本的礼节都没有,自己找了条凳子就坐下,也不管道士,他自顾在那里所有所思地想着什么。
道士亲自动手沏了两杯茶,然后端了一杯过来随手放在张仁愿的旁边,自己端起另一杯就喝起来。茶水很烫,道士边吹边小口喝,而且因为吸进去的空气多水少,发出很响的声音,很没讲究就像一个市井粗人一般,在意风度的人都是用杯盖轻轻拂着水面。
这时道士总算开口说话了:“我不想骂你,却忍不住要说你几句,那事儿实在不怎么靠谱。我就不明白了,你好好的当你官儿,荣华富贵该享就享多逍遥,管那么多干什么?”
张仁愿也随手端起茶杯,淡淡说道:“真正的知己不需要什么都情投意合,这就是我们的差别,你是看破尘世的人,我和你说什么不是废话么?”
道士嘿嘿笑了一声。
“不想干也不勉强你,我已经下定决心,有你在只是多几分把握,你不愿意去也不强求。”张仁愿面无表情的说。
道士的神情立刻变得不悦,沉默良久之后才从牙缝里哼出一句话:“视为知己则死!”
张仁愿听罢转头看向他,两人对视了片刻,什么也没说,但彼此的心不需要说什么都已经明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张仁愿过得一会才说道:“你们到了地儿后别急着动手,两种情况就当机立断:万一那俩贼子意外要提前离开;我们的人马被过早发现。”
“我还没老得糊涂,上次你才说过,不能这么快就忘了啊。”道士面带轻松的笑容,好像这种提着脑袋保定必死决心的事和上集市买菜一样简单。他又神情自若地说道,“故人(张仁愿)也别对咱们抱太大的希望,其实我这个道士自己都不信有神仙。他们(太平母子)位高权重,身边的人也不是吃素的……总之我认为你要办成此事的机会很小。”
张仁愿道:“我早就明白。如果偷袭不成,大家就只能亮出来明摆着干了。生适逢时的人自然很少,如果什么都对咱们有利,大势所趋之下谁都可以完成功业,还要我张仁愿做什么?”
“哈哈……”道士放肆地大笑了一声。
“你那两个随从靠谱么?”张仁愿问道,随后又半开玩笑地笑道,“别像荆轲手下的那个屠夫,只在市井间横,一见到大阵仗完全就手足无措了。”
道士笑道:“应该比屠夫好罢。其中一个是莽夫,但他最大的长处是为人很实心;另一个十来岁的小娘,从小就被官府抄家灭族,亲眼见过极其残暴的事,恐怕她这辈子已经无法逃离年幼时的经历。都算比较靠谱的人……今天还有一出‘戏’,故人一块儿看看如何?”
“反正我已闭门谢客,这段时间没有俗务烦扰,姑且一观便是。”
正说着话,一个仆人进来禀报道:“人已经到了。”
道士一合巴掌,笑道:“开始准备吧,先让刘七和百月进来。”
因为有不熟悉的人来,张仁愿便本能地拿起了架子,找了把椅子端正地坐在上面品茶,也不说话。过得一会儿果然见得一男一女从外面进来了。
初见这两个老道的随从,都会让人感到有些异样……主要是反差太大了,首先是身高,那男的一见就是莽汉,身高比普通人起码高出整整一个头,而女孩儿却娇小异常,本来年龄就不大的缘故,这样两个人并排着走的反差一目了然;然后是相貌,未见人之前张仁愿想着一男一女又是跟着一个道士里,还以为是所谓的“金童玉女”,但见了之后才发现那叫“刘七”的莽汉相貌丑陋异常,面部骨骼相当不对称,简直可以用奇形怪状来形容,而且脸上坑坑洼洼的,女的倒又些“玉女”的感觉,面部玉白娇小可爱,这么放在一起不是金童玉女反倒成了美女与野兽;还有举止和打扮也截然不同,刘七一身脏兮兮的麻布衣服,关键还是那种吊儿郎当的形象,大冬天的领口也敞着给人衣冠不整的形象,百月却穿着一件立领襦衫,连下巴的布纽扣都扣得很严谨。
二人一起向老道见礼:“拜见主公。”
老道淡淡地撸|着下巴的山羊胡,指着椅子上的张仁愿道:“这位老夫的好友张明公。”
本来带着稚气的可爱女|童听到“明公”二字立刻露出了仇恨的表情,难以想象一个这么小的女|童有这样的神色。
老道又继续说道:“张明公和那种无恶不作横征暴敛的贪官污吏完全不同,他也十分痛恨那样的人犹如仇恨,平生以除恶为己任。”
百月听到这里脸色才稍稍缓和,她根本不会怀疑老道的话,当一个人在你从小就给你安全感和信赖感的时候,加上她与外人接触不多,就会产生这样无条件的信任。
就在这时,一个青衣人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说道:“张天师,您的故交王家来人了。”
老道淡定道:“请客人进来吧,正巧老夫的好友张明公也在,正好引荐相识一下。”
青衣人神情异样道:“恐怕无法请进来,只能抬进来!”
老道立刻意外惊讶道:“发生了何事?”
青衣人送上来一封带着血迹的书信:“张天师看看就明白了。”
老道接过书信小心地展开浏览了一遍,旁边的张仁愿也随口问道:“怎么回事?”
“砰!”老道淡定的神色消失得无影无踪,把书信重重地拍在案上,脸色都白了,“简直是丧尽天良!”老道愤愤地说道:“王家办喜事,听说朝廷御史周彬正在当地,好心发了请帖。不料那周彬偶然见得新娘美貌,竟生歹意,潜入洞房将新娘子玷|污!这还不够,待得王家郎君发现,他索性将王家满门杀害,又对新娘子百般施|虐……”
正在说话间,两个奴仆便抬着一块架子进来了,众人一看皆尽变色。但见那盖在人身上的被子上血迹斑斑,显然下面的人已经惨不忍睹。
老道站了起来,走上前去一把掀开被子,所有人“啊”地出了一声,女|童百月立刻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小嘴,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刘七见状立刻挡在百月的面前,善意道:“你不要看了,免得让你记起那些伤痛的往事……”
老道的气愤地抬起手,手指都在颤|抖:“丧绝人性!这样的人一定要严惩。还请张明公主持大义,还王家一个公道。”
张仁愿看着眼前的情形异样地看着老道:“周彬确有此人……您这一出是真的?”
老道认真地说道:“我与你相识多年,是什么样的人你难道不知道?无论何时,我能干出这等事来么?”
“周彬是朝里有名的酷吏,这种事确实像他的作风……”张仁愿差不多是信了,这出“戏”根本就不是故意设计的,“可是有些事若非官场的人不了解内情,就凭我张某根本动不了周彬。别看他品级不高,却是只手遮天的薛氏嫡系,就是中书令亲自过问,能过得了晋王那关?”
第十九章 石头
道观里的人脸上都露出激愤的表情,有的站着有的人坐着也站起来了。架子上的“女人”十分恐怖,也许已经算不上是一个完整的人,因为那人的手臂和腿都不见了,只剩下一个头颅和躯干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并且是赤|身|露|体的,这样的人已经没法穿上衣服,只能用东西盖着。道士揭开来让大家都看见了,并没有马上给盖上,却让这具赤|裸的恐怖的东西敞|露在人们的视线中。
“她还是活的?”张仁愿不禁问道。
旁边的人点头道:“等歹人走后,郎中发现她还有一口气,可是眼睛瞎了耳朵也聋了甚至连舌头也被人割|掉,所以现在她既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听不见我们说话,也无法对我们说话。”
说到这里,只见刘七百月等人都捏紧了拳头。老道咬牙道:“周彬为何不将她直接了断,偏生把人折|磨成这样?”
张仁愿道:“周彬本就是个酷吏,他是以暴|虐为乐的人,听说几年前让他去管刘幽求谋逆案,也是把人的家人变成了这样的‘萝卜人’(没有四肢只剩躯干的人)。”
“将他碎|尸|万|段也不能赎其罪!这样的人竟然能逍遥法外?”老道咬牙切齿地说道,“朝廷竟然会包庇这等畜生,公道何在?王法何在?”
张仁愿道:“谁有权谁就是王法,要把周彬这样的恶人绳之以法,就先要除去太平、薛氏这两个篡位专权为非作歹的首恶……否则此等悲剧还会发生,而我们只能望洋兴叹。可是贼子权势滔天,我们不是对手,当下之计只能寄希望于道长,望道长能将这两个罪恶滔天罄竹难书的贼人除掉,百姓幸甚,社稷幸甚!”
道士正色道:“昔者秦王暴政,志士荆轲携剑义无返顾,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绝唱,今日贫道也愿舍生取义!”说罢看向下面的两个助手。
刘七和百月见得这等惨状早已是义愤填膺,一个无辜的女子而且刚刚做新娘子就变成这个样子,是何等悲剧,大凡平常人也会对凶手怒不可遏……而且百月见得架子上的女人就勾起了她童年的回忆,被抄家灭族时发生在家里的各种罪孽,也有人被那些残暴的官吏砍成了“萝卜人”,还以此取乐……
百月毫不犹豫地上前了两步,跪倒在地道:“我愿追随主公除恶扬善,誓杀贼子!”
刘七见状也急忙拜道:“某愿往。”
张仁愿见时机差不多了,便约他们到密室,尽快开始了刺客的布置。这边的准备也多少要费些周折,张仁愿一面准备一面又派人去和突厥骑兵接头,各方面的事都进入实践阶段了。
张仁愿已经抱定了谋反之绝心!他也有起事的根基,按照平常的造反路子,无非就是占领一块地方然后招兵买马向周围扩张发动反叛战争。不过他自己也知道实力悬殊,所以在宣布反叛之前要想办法把太平公主和薛崇训除掉,万一成功了,那么情势就能变得非常有利。
这时候他还没暴露出自己的意图,甚至写了奏呈送回关中。
……他这份来自边关的奏呈却不是说军务,说是有个游历天下的道士在深山里发现了一块很古老的石头,上面有字。老道就把石头送到了官府,张仁愿见了字之后不敢截留,急忙就上书朝廷要把石头送到太平公主等人手里才行。
“深山里有字的石头?”太平公主似笑非笑地喃喃说了一句。
薛崇训听到这一句话就猜到了八九分这一出的内容,和黄河里捞出刻字的石头不是一回事么?恐怕太平公主也心中明镜似的,以前她就亲眼经历过自己的生母武则天篡位的整个过程,什么封禅泰山、黄河出石的技俩,她哪样没干过?
不过薛崇训也不好说什么,只默不作声坐在那里喝茶听琴。太平公主偶尔看他一眼,见他没什么话要说的样子,就自己说道:“崇训你认为这奏章上说的石头,是什么道士找到的还是张仁愿自己找人刻的?”
“怕是他自己搞的|事儿,老道之类的都是幌子。”薛崇训实话道。
太平公主缓缓地说道:“你瞧人家张仁愿,到底是经验阅历丰富博学多才的老臣,做点事就比年少的皇帝老练多了。皇帝在京里一会禅位一会退位,风风雨雨的,可最后起了什么用;再看张仁愿,啥也不说,就编出个道士来找到一块石头,可又什么也说了……”
“是。”薛崇训谨慎地应了一句。太平公主到现在还没有明确表态皇位的问题,他就一直等着,丝毫不想表露出自己想当皇帝的意愿,避免引起太平公主的情绪抵制。
事到如今薛崇训仍旧认为整个大事的关键点是太平公主。他只在意太平公主的选择,其他的事儿根本没有放在眼里……只要太平公主支持自己,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只要拉拢所有可以拉拢的人,再用武力解决他们的共同敌人,多简单;万一她仍然在意李家的社稷,薛崇训就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们母子俩的势力交|织太多,发生对抗只能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处。
太平公主继续说道:“你也别用皇帝那样的法子,得像张仁愿的主意那样,多做些准备,有的事急不得,欲速则不达。”
她这样说是在试探自己?薛崇训心里一紧,顿了顿没有马上答话。薛崇训一直在揣摩母亲|的心理,虽然她常常向自己示好,肯定有感情和相互依赖关系等诸多考虑,但她实际上并不容易下定决心……毕竟背叛祖宗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她姓李这一点是永远都无法改变的。
薛崇训没有轻率地顺着太平公主的话附和,他忙说道:“母亲明鉴,这不是方法的事,儿臣本就不想那样做。”
“呵呵……”太平公主浅浅地笑了一声,明亮的眼睛仿佛能把人的心思看穿,给薛崇训的压力非常大。
太平公主又轻轻敲了敲桌案上的奏章:“那张仁愿的这块石头,要不要让他送过来瞧瞧?”
“这等事物有什么好瞧的,咱们要是让他派人送此物回来,明眼人不是就确定咱们的野心了?”薛崇训道。
“张仁愿……”太平公主念了一遍这个名字,皱眉道,“此人倒是为朝廷立下过汗马功劳,可最近几年很少在京师,与我也比较疏远。掌兵的人不是咱们的人,倒不是什么好事。而这次他是借此来向我表明站位的:他送了一块这样的石头,在我这里是一件功劳;而在别人那里就是一个把柄和污|点,足够治罪的凭据……因此我想让他把那块石头送过来,瞧瞧上头究竟是什么字,也好看明白一个封疆大吏的位置。”
既然太平公主要这样做的,那野心也算不到薛崇训的头上,他有什么理由反对呢?于是他便立刻赞成道:“但听母亲作主。”
太平公主便对侍立一旁的鱼立本说道:“你叫门下省的朝大夫回复,准张仁愿所请。”
鱼立本忙躬身道:“是,奴婢即刻去办。”
薛崇训见状忽然悟到了一点玄机,古之“圣人”上位,几乎不会自己去夺,反而一直在推辞,只有在推辞不过的时候才“勉为其难”地同意大家的劝进。这种干法不仅是形式的问题,其实推辞的过程中就是在等待时机的成熟,这样才会尽可能地减少阻力。
就比如现在,他要是一门心思地想着怎么篡位,说不定太平公主等势力就会生出担忧而演变成自己的敌人。反倒是放开了,不要去逼她或者去劝说她,让她自己想明白了会稳靠得多。
薛崇训认为母亲最终还是会站在自己这边的,理由太多了。其中一点,就算太平公主选择了“忠诚”,后世仍然会给她一个骂名,各种不堪入耳的东西都会扣到她头上;反之,她为了一己之私坏了李唐的江山,却可能获得一个美名,干得各种坏事都会被掩盖。这个世上,不是干了好事就好,干了坏事就一定有报应。
这时太平公主办完了正事起身要回长春殿,薛崇训忙做出十分孝顺的样子去扶她,太平公主的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便把保养得玉|白的手放到了薛崇训的手心里。她扶着薛崇训的手站起来的时候,薛崇训又见到了她的脖子上与头发挨着的肌肤,或许因为乌黑的头发衬托才更显出肌肤的白,干净、芬芳、柔和,薛崇训非常喜欢这种感觉的东西。
他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一直陪在太平公主的身边,什么正事都不干……因为他认为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做什么还不如什么也不做地闲着。总之他现在的心境比较乐观,只是还需要等待,等待到什么时候才算成熟?也许等大势所趋的时候,瞎子都能看出来。
在浩浩大势面前,谋略等都是次要的,对于此中的人物来说有两件事比其他都重要:耐心、活得久。司马懿比诸葛亮厉害的地方就是活得久,对手都死了。
第二十章 奇兵
正如张仁愿所料,整个计划在关中以北的阶段一点问题都没有出,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太平公主答应了将山中古石送过去,在张仁愿的猜测里太平母子心怀不轨,便没有理由拒绝这样的进献;同时奇兵的第一步也顺利展开,唐军衣甲不出纰漏地交付到了突厥骑兵手里。
唐朝边关不修长城,只在边境驻军以军镇堡垒哨点等据点组成防卫预警体系,张仁愿下令调了一千多副衣甲到阴山南部的一个据点,然后又调亲兵换防。等待突厥人按照商量好的时间到达那里之后,便得到了东西。
这股人马以突厥可汗默啜之子同俄特勒为首,军中另有张仁愿之子张之辅及其调到据点的少量唐军,一起装扮成一股唐军。他们的军械衣甲都是安北军的模样,乍一看去和唐军没有两样,但自然经不起细查,毕竟头发长相等和汉人有区别,大部分人更不会说汉话。
准备妥当之后他们便从阴山夜行到了西受降城附近,在此段路中没有惊动唐军,天寒地冻的白天都见不到人烟,更别提晚上了。到达了西受降城外,张仁愿又下达了一份军务公文,给了奇兵一道合法的文牒:北部防区缺物少粮,冬天到来后一直从南面调粮,这支兵马的名目就是张仁愿部署南下护送运粮车马的兵力。
因手续出自张仁愿之手,印信、兵符等都没问题,本身就是道真正的公文,哪里能查出纰漏来?如果非要拿到他们不合法的凭据,只有追查这股人马的具体编制,但这种事儿涉及的就广了,必须经过几个衙门,张仁愿及幕僚一句话就能制止的事儿。
于是同俄特勒部便大摇大摆地向南行军,简直是畅通无阻,遇到关卡,只要亮出加盖了朔方军总管和安北都护府印的公文,兵符一合,就能立刻放行。
唐军这套严密的典章制度在面对落后的蛮夷部落时非常好用,既能保证安全又能保证诸部按照上峰的部署快速协同,但真正的漏洞就出在自身,正如一句话“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
因为天气严寒,突厥人的头部裹着布和毛皮遮得几乎只剩一个眼睛,身上又穿着唐军铠甲,不仔细看实在无法让人有什么怀疑。但过了半月之后,突厥轻兵携带的粮草补给告罄,需要从唐军军镇得到补给,这次就出了点问题。
上方早已给军镇下了命令,让他们准备一批粮草,程序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同俄特勒派人进军仓搬粮时,军镇的将领看出了不对劲的地方,发现这些人很多好像不是汉人。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4266/4014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