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办学
推荐阅读:下山后,我在民政局门口闪婚京圈首富、[柯南同人] 柯学不易,红桃叹气、小行星、他一直在黑化、事不过三、万古神帝、装O后和联姻对象HE了、金玉满堂、穿到老爸相亲那年、恶毒直男但天然钓系、
赵无忌看着眼前的连元,暗自赞许,不错,是个人才,有想法,有才干,这样的人,可以重用。
“你这个建议,本官很喜欢,作为回报,本官会赏赐你两千两银子,作为你献上良策的报酬。”赵无忌笑眯眯地看着连元。
“下官为大人效力,已经是难得的荣幸,哪里还敢让大人破费。”连元依旧是一副很恭敬的样子。
嗯,不但有能力,还很谦虚,“这个建议对本官很有用,连知县就不必推脱了,这是你应得的酬劳,两千两银子,稍后本官便会送到你的府中。”
“连知县,好好干吧,朝廷如今很需要你这样的人才。”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勉励下级,却又像是隐晦地封官许愿。
连元似是心领神会,满脸的激动之色:“下官惶恐,还望大人多多栽培。”
如愿得到知府大人的赏识,升迁有望,又得了两千两银子的奖赏,连元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酒宴之后,他立即雷厉风行地行动了起来,一面派人前去县衙,将县衙内的县志取出,供顾炎武查阅临淄县矿藏的线索,一面又派了两个小吏和十多个衙役跟随顾炎武一起行动,为他勘探矿藏提供方便。
工坊的选址要在确定了矿藏的位置之后才能确定,总是要选在离矿藏近一些的地方,这样运输也方便,顾炎武带着一群工匠前去找矿,赵无忌眼看已无事可做,便辞别了连元,带人返回了青州府。
教育是第一生产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者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后者说明教育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本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赵无忌打算尽快把学校建立起来,于是第二天,整个青州府都在流传着一则消息,江南有名的大豪商庆记商行,将建立一所免费教学的学院,由青州知府赵无忌赵大人亲自担任学院院长,学院招收八岁到十五岁的孩童入学,免费提供食宿,每月还有五百文钱的补贴,唯一的条件是学业结束后,必须与庆记商行或和记商行签订一份长达二十年的长约,为两家商行工作。
青州府的万达茶楼全面开动起来,每个茶楼都在传播着这条消息,并且特意说明,外地的小孩也可以入学,不限男女,无需任何条件,这也意味着,为那些家中有孩子的难民提供了一条生路。
学校选址在青州城的南阳河畔,所以赵无忌将其命名为南阳书院,工匠们连夜在这里建设起了几座小屋,作为报名处,小屋背后,一些工匠带着雇工们已经开始平整土地,开挖地基,准备开始建设这座南阳书院。
李谦吉曾送了赵无忌两万两银子,赵无忌拿出了五千两银子,他准备把这座书院建设成后世清华北大那种水平。
要是达不到北大清华的水平,那么达到蓝翔的标准也可以,这所书院的教育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那种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而是为了培养那种能够适应将来的工业革命,所急需的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
消息传出的当天,报名处便被汹涌而来的民众挤爆了。
读书人基本对此都是不屑一顾,他们读书是为了参加科举,谋得一官半职,而不是为了学成后加入庆记,成为庆记的雇工。
挤爆报名处的民众,大部分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和那些难民们。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八岁到十五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个年龄的孩子,由于生长发育的需求,饭量也是极大,家里穷一些的家长早就为他们的饭钱发愁了。
听闻南阳书院招收学生,包吃包住,免费教授学业,每月还发钱,学成之后还会被安排进庆记商行,捧上金饭碗,这简直是好的不能再好的条件了。
这年头,穷人家的孩子,念不起书的,要么去做小生意,早早地开始赚钱,要么去做学徒,以期学得一门手艺谋生,学徒可是很苦的,没工钱不说,地位也极为低下,师父打死徒弟都不用偿命,与师父家的奴仆无异,学成之后还要为师父免费干若干年的活,虽然当学徒很不划算,但还是有很多穷人迫于无奈,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当学徒。
至于那些难民,家中有一个孩子上学,去学习本领,不但省去了孩子的伙食,还能给家里带来五百文钱的额外收入,要知道一般的市井小贩,辛苦一个月收入也不过一两贯钱而已,若是再刨去吃穿住行的费用,净收入到手,未必比五百文多多少,所以报名的人十分踊跃,城外的难民几乎占了六成,还有四成是青州本地的百姓。
赵无忌对学生不限名额,在他看来,工业时代需要的技术人才越多越好,这些人将来都是工业革命的火种,哪怕是烧掉再多的钱,赵无忌也要做下去,正如那句话说的,再穷不能穷教育!
第一天就招了七百多人,赵无忌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吩咐手下尽量加快建设书院的进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南阳书院建设好。
后世赵无忌上大学时,他所在的大学宿舍,一个屋子里住着八个学生,如今招收的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不用那么讲究,有个住的地方就行,于是赵无忌便决定,在一个屋子里塞进去二十个学生,这么多学生,自然睡的便是通铺,一排能睡十个人的那种,一个屋子,两排铺盖,正好二十人。
古代的很多著名书院,都是建设在山清水秀,远离闹市的风景优美,环境优雅之所,喜欢与道观,寺庙相邻,正因这样,古代书院的院长,不叫‘院长’,而是叫‘山长’,或是‘洞长’。
赵无忌以为他们这完全是在装x,不过是把普通的读书学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是一种自抬身价的举动。
南阳书院所在的南阳河畔,不算是什么热闹场所,毕竟热闹场所的地价也贵,赵无忌既然想把南阳书院建设成一座占地广阔的大学府,就不能买太贵的地,但是南阳书院也绝不是在什么深山老林之类的僻静场所,周围还是颇有一些人家,不远处甚至还有一处百姓自发形成的集市。
手下的官员曾打算取缔这处集市,理由是担心影响学子们的学业,但是被赵无忌给制止住了,后世的大学校园周围,饭店酒家多如牛毛,也没看到影响了谁的学业,完全没必要那么矫情。
赵无忌甚至打算在附近开一家万达茶楼,用来搜集学子们平时的想法和动态,顺便再把发给他们的五百文多少赚回来点,有些话学生不会对老师说,但是未必不会在茶馆和朋友说。
“你这个建议,本官很喜欢,作为回报,本官会赏赐你两千两银子,作为你献上良策的报酬。”赵无忌笑眯眯地看着连元。
“下官为大人效力,已经是难得的荣幸,哪里还敢让大人破费。”连元依旧是一副很恭敬的样子。
嗯,不但有能力,还很谦虚,“这个建议对本官很有用,连知县就不必推脱了,这是你应得的酬劳,两千两银子,稍后本官便会送到你的府中。”
“连知县,好好干吧,朝廷如今很需要你这样的人才。”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勉励下级,却又像是隐晦地封官许愿。
连元似是心领神会,满脸的激动之色:“下官惶恐,还望大人多多栽培。”
如愿得到知府大人的赏识,升迁有望,又得了两千两银子的奖赏,连元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酒宴之后,他立即雷厉风行地行动了起来,一面派人前去县衙,将县衙内的县志取出,供顾炎武查阅临淄县矿藏的线索,一面又派了两个小吏和十多个衙役跟随顾炎武一起行动,为他勘探矿藏提供方便。
工坊的选址要在确定了矿藏的位置之后才能确定,总是要选在离矿藏近一些的地方,这样运输也方便,顾炎武带着一群工匠前去找矿,赵无忌眼看已无事可做,便辞别了连元,带人返回了青州府。
教育是第一生产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者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后者说明教育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本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赵无忌打算尽快把学校建立起来,于是第二天,整个青州府都在流传着一则消息,江南有名的大豪商庆记商行,将建立一所免费教学的学院,由青州知府赵无忌赵大人亲自担任学院院长,学院招收八岁到十五岁的孩童入学,免费提供食宿,每月还有五百文钱的补贴,唯一的条件是学业结束后,必须与庆记商行或和记商行签订一份长达二十年的长约,为两家商行工作。
青州府的万达茶楼全面开动起来,每个茶楼都在传播着这条消息,并且特意说明,外地的小孩也可以入学,不限男女,无需任何条件,这也意味着,为那些家中有孩子的难民提供了一条生路。
学校选址在青州城的南阳河畔,所以赵无忌将其命名为南阳书院,工匠们连夜在这里建设起了几座小屋,作为报名处,小屋背后,一些工匠带着雇工们已经开始平整土地,开挖地基,准备开始建设这座南阳书院。
李谦吉曾送了赵无忌两万两银子,赵无忌拿出了五千两银子,他准备把这座书院建设成后世清华北大那种水平。
要是达不到北大清华的水平,那么达到蓝翔的标准也可以,这所书院的教育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那种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而是为了培养那种能够适应将来的工业革命,所急需的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
消息传出的当天,报名处便被汹涌而来的民众挤爆了。
读书人基本对此都是不屑一顾,他们读书是为了参加科举,谋得一官半职,而不是为了学成后加入庆记,成为庆记的雇工。
挤爆报名处的民众,大部分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和那些难民们。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八岁到十五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个年龄的孩子,由于生长发育的需求,饭量也是极大,家里穷一些的家长早就为他们的饭钱发愁了。
听闻南阳书院招收学生,包吃包住,免费教授学业,每月还发钱,学成之后还会被安排进庆记商行,捧上金饭碗,这简直是好的不能再好的条件了。
这年头,穷人家的孩子,念不起书的,要么去做小生意,早早地开始赚钱,要么去做学徒,以期学得一门手艺谋生,学徒可是很苦的,没工钱不说,地位也极为低下,师父打死徒弟都不用偿命,与师父家的奴仆无异,学成之后还要为师父免费干若干年的活,虽然当学徒很不划算,但还是有很多穷人迫于无奈,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当学徒。
至于那些难民,家中有一个孩子上学,去学习本领,不但省去了孩子的伙食,还能给家里带来五百文钱的额外收入,要知道一般的市井小贩,辛苦一个月收入也不过一两贯钱而已,若是再刨去吃穿住行的费用,净收入到手,未必比五百文多多少,所以报名的人十分踊跃,城外的难民几乎占了六成,还有四成是青州本地的百姓。
赵无忌对学生不限名额,在他看来,工业时代需要的技术人才越多越好,这些人将来都是工业革命的火种,哪怕是烧掉再多的钱,赵无忌也要做下去,正如那句话说的,再穷不能穷教育!
第一天就招了七百多人,赵无忌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吩咐手下尽量加快建设书院的进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南阳书院建设好。
后世赵无忌上大学时,他所在的大学宿舍,一个屋子里住着八个学生,如今招收的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不用那么讲究,有个住的地方就行,于是赵无忌便决定,在一个屋子里塞进去二十个学生,这么多学生,自然睡的便是通铺,一排能睡十个人的那种,一个屋子,两排铺盖,正好二十人。
古代的很多著名书院,都是建设在山清水秀,远离闹市的风景优美,环境优雅之所,喜欢与道观,寺庙相邻,正因这样,古代书院的院长,不叫‘院长’,而是叫‘山长’,或是‘洞长’。
赵无忌以为他们这完全是在装x,不过是把普通的读书学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是一种自抬身价的举动。
南阳书院所在的南阳河畔,不算是什么热闹场所,毕竟热闹场所的地价也贵,赵无忌既然想把南阳书院建设成一座占地广阔的大学府,就不能买太贵的地,但是南阳书院也绝不是在什么深山老林之类的僻静场所,周围还是颇有一些人家,不远处甚至还有一处百姓自发形成的集市。
手下的官员曾打算取缔这处集市,理由是担心影响学子们的学业,但是被赵无忌给制止住了,后世的大学校园周围,饭店酒家多如牛毛,也没看到影响了谁的学业,完全没必要那么矫情。
赵无忌甚至打算在附近开一家万达茶楼,用来搜集学子们平时的想法和动态,顺便再把发给他们的五百文多少赚回来点,有些话学生不会对老师说,但是未必不会在茶馆和朋友说。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45521/106820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