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战后的第一次朝会
推荐阅读:下山后,我在民政局门口闪婚京圈首富、[柯南同人] 柯学不易,红桃叹气、小行星、他一直在黑化、事不过三、万古神帝、装O后和联姻对象HE了、金玉满堂、穿到老爸相亲那年、恶毒直男但天然钓系、
尽管大清官方严禁民间私自谈论并传播有关这场战争的消息,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清的百姓们,越来越感觉自家的军队,这一次很可能是打了一场败仗。
想要完全隐瞒住消息,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某些人眼中,受伤回来的清兵已经是值得羡慕的幸运者,因为还有更多的清兵,战死在了此次大明的土地上,再也没有回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以往的战争结束后,最高兴的往往就是那些清兵的家属们,女真的勇士们,每次回来,都能给家中带来大量的牛羊牲畜,金银珠宝,以及一些健壮的男女奴隶,每次战争结束后的日子,对于家中有清兵的家庭来说,就好像是在过节。
然而此次与以往的几次战争截然不同,或是自家的儿郎永远地留在了大明的土地上,或是打开大门,结果迎来的是缺胳膊少腿的亲人,便是能全须全尾地回到家中的清兵,脸上也没有什么笑容。
而这次战争的奖赏,也迟迟没有下发。
清兵们的家属从三月等到四月,再从四月等到五月,六月,直到现在的七月,整整四个月过去了,然而依旧没有等来大清朝的奖赏。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如此失意,至少正白旗那一脉的人,如今日子过得还是十分滋润的,正白旗的旗主,睿亲王多尔衮,出于体恤下属的目的,自掏腰包拿出了一大笔钱,给属下的士卒们发了下去。
这使得多尔衮贤明宽厚的名声更盛。
此刻正是上午时分,是泰和轩酒楼一天中比较清闲的时刻,王喜坐在一楼柜台的后面,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时不时地和店里的小二说笑几声,他的心情很好。
前方真实的战况,他早就知道了,得知清兵被大人连番击败,死伤惨重,王喜的心中高兴的跟什么似的。
不远处的一桌客人,一面心思重重地喝着酒,一面交头接耳地低声谈论几句什么,虽然他们说话的声音很低,但是‘信’,“投降”,“勾结”这几个词依旧传入到了王喜的耳中。
王喜对此一脸的不在意,他甚至打了个哈欠。
街道上的行人突然乱了起来,闹哄哄的纷纷向道路的两旁开始躲避,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到近传了过来,这不知又是哪位大人物要出行了,王喜心中暗自想道,他的目光也便有意无意地向街道正中看去。
多铎坐在一辆黑色的四轮马车中,整个人都舒舒服服地靠在真皮沙发里,他紧紧抿着薄薄的嘴唇,目光阴鸷。
这辆马车也是在济南城的缴获,原主是德王朱由枢,乃是当初青州府临淄工坊生产出的最顶配马车,此刻马车的四面玻璃窗全部打开,顶上的玻璃天窗也已开启,明媚的阳光照射在车厢里,照耀在年轻而又强壮的豫亲王身上,路边的百姓们用羡慕而又崇拜的目光看着马车,看着马车里的多铎。
随着马车的前进,车厢也在不断慢地摇晃,多铎的目光随意地浏览着街景,突然,‘泰和轩’三个字映入了他的眼帘,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了柜台后面那个一脸谦和的年轻掌柜。
两人的目光甫一接触,年轻掌柜便谦卑地低下了头,多铎扫了他一眼,并未在意。
今日的多铎,心情有些烦闷,严格来说,这几日他的心情一直不太好。
清兵返回辽东之后,多尔衮把多铎私自留下来的银子分成四份,三兄弟一人一份,还有一份,被多尔衮秘密地送给了满清四大亲王之一的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虽然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但他与努尔哈赤的这些儿子们关系都很好,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他便是执掌国政的八大贝勒之一,便是皇太极对也一向是礼遇有加,在满清贵族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多尔衮将银子送给济尔哈朗,也无非是看中了他的地位,想要拉拢他,济尔哈朗当时也是很欣喜地收下了。
多铎护送回的那五十万两黄金白银,则如数上交,其间皇太极也曾询问多铎,当时索海交给多铎的是百万两金银,为何只带了五十万返回辽东?
多铎的解释是他在路上遇上了明将李定国的偷袭,损失了一部分金银,把这件事,就这么暂时地掩盖过去了。
皇太极返回盛京之后,因身受重伤,所以一直都没有上朝,朝中的满清贵族们也慢慢地形成了两派实力,一派是如今满清贵族中军事实力最强的多尔衮三兄弟,另一派则是以大贝勒代善为首的保皇势力,代善这边虽然军事实力没有多尔衮强,但政治上的盟友却是最多,济尔哈朗在中间态度暧昧,不过他的立场暗中还是倾向于多尔衮。
多铎心烦意乱的原因在于,最近这半个月来,盛京城乃至辽东地区,最近有一些流言传的特别厉害。
其中一则流言的内容,便是之所以出征大明之时,多尔衮的左翼军损失最小,乃是因为多尔衮事先和赵无忌勾结,双方约定彼此互不侵犯,立下了君子协议,也正因如此,没有后顾之忧的赵无忌才能集中全部兵力,在德州野外,一鼓作气地击破了皇太极的主力部队。
又有人夜间在盛京城各处发放传单,传单的内容竟然是大明兵部左侍郎赵无忌至辽东百姓的一封信。
赵无忌在信中写道,无论满汉哪一族,都是大明的良善百姓,只是被奸人,阴谋家和野心家皇太极所惑,大明和大清才会屡次发生战争,赵无忌呼吁在辽东的满汉两族百姓,勇敢地站出来推翻皇太极的残暴统治,并认为睿亲王多尔衮温厚贤明,正是替代暴虐无道的皇太极之最佳领袖。
最后赵无忌则威胁,若是辽东百姓依旧执迷不悟,跟随皇太极一条路走到黑,数年之内,他必会亲自统率数万最精锐的黑旗军,前来讨平辽东,到时定会将这里玉石俱焚,鸡犬不留!
若是放在一年之前,辽东的百姓谁知道赵无忌是谁啊?他的威胁谁也不会当回事。
但是如今赵无忌的名声,在辽东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大明以寡击众,连番击败了大汗皇太极的主力大军;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心腹爱将,李定国趁着清军主力出动的机会,在辽东犹如拉网般的一顿扫荡,几乎把辽东腹地稍微繁华点的府县都给破坏了一遍,甚至连曾经的都城东京城,都被李定国带人给攻破了,最后李定国还在里面放了一把火,把努尔哈赤当年住过的寝宫都给烧了。
李定国这样一个凶悍的明军将领,还不过是赵无忌手下的一名大将而已,赵无忌的实力可想而知,这样一个人说的话,无论是谁,都要好好地掂量掂量。
毕竟清军之中最能打的几大名将,皇太极,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已经纷纷地败在了赵无忌手中,成亲王岳托更是在与赵无忌的战争中,战败身死,就连尸首都没有抢回来,在大清的百姓心目中,渐渐地已经有了赵无忌此人不可战胜的想法。
所以,如今在满清贵族的两大派系之中,隐隐又有第三派产生,那便是投降派,至于投降派的实力有多大,暂时不得而知,但多铎可以想象,朝中肯定有这样的人存在!并且为数还不少!
就在这大清国一片人心浮动的时候,一直在深宫中养伤的皇太极突然有旨意传出,他决定在今日,举行他自大明境内返回后的第一次朝会,多铎一大早便匆匆出行,正是为了去皇宫参加这次朝会。
由于有人传言多尔衮与赵无忌勾结,所以多铎料想,今日的朝会恐怕不会太平静,难保那些在战争中一无所获的满清贵族们,不会在朝堂上向自己等人发难。
但是满清这边,一向崇尚强者为尊,而今的大清国,多尔衮三兄弟的军事实力最强,又有四大亲王之一的济尔哈朗在暗中帮助,多铎并不惧怕这些人会在朝会中搞出什么幺蛾子。
万一真到了双方撕破脸,剑拔弩张的地步,多铎不介意亲自带兵杀进皇宫去,直接就逼迫皇太极退位!
毕竟实力才是硬道理,皇太极这边的实力,在与赵无忌的战争中损失惨重,代善如今只是个空头贝勒,他的两个儿子,岳托身死,萨哈廉如今正被关押在察哈尔部,代善如今年岁已高,虽然他手下也有些兵马,但是却无能征惯战的大将。
多铎倚在沙发上,明亮的阳光照射过来,让他不由得眯起了眼睛,他向前望去,只见前方路口处停了一顶轿子,似是正在等他。
片刻之后,多铎便已来到轿子跟前,只见那黑色轿子的窗帘已经打开,里面之人正是多尔衮的心腹刚林。
刚林看着多铎,点头示意,多铎急忙命车夫停下马车,刚林下了轿子,来到马车旁边,低声对多铎说道:“蒙古各部王公今日齐聚盛京,来意不善,睿亲王让我转告您,今日一定要小心行事。”
想要完全隐瞒住消息,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某些人眼中,受伤回来的清兵已经是值得羡慕的幸运者,因为还有更多的清兵,战死在了此次大明的土地上,再也没有回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以往的战争结束后,最高兴的往往就是那些清兵的家属们,女真的勇士们,每次回来,都能给家中带来大量的牛羊牲畜,金银珠宝,以及一些健壮的男女奴隶,每次战争结束后的日子,对于家中有清兵的家庭来说,就好像是在过节。
然而此次与以往的几次战争截然不同,或是自家的儿郎永远地留在了大明的土地上,或是打开大门,结果迎来的是缺胳膊少腿的亲人,便是能全须全尾地回到家中的清兵,脸上也没有什么笑容。
而这次战争的奖赏,也迟迟没有下发。
清兵们的家属从三月等到四月,再从四月等到五月,六月,直到现在的七月,整整四个月过去了,然而依旧没有等来大清朝的奖赏。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如此失意,至少正白旗那一脉的人,如今日子过得还是十分滋润的,正白旗的旗主,睿亲王多尔衮,出于体恤下属的目的,自掏腰包拿出了一大笔钱,给属下的士卒们发了下去。
这使得多尔衮贤明宽厚的名声更盛。
此刻正是上午时分,是泰和轩酒楼一天中比较清闲的时刻,王喜坐在一楼柜台的后面,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时不时地和店里的小二说笑几声,他的心情很好。
前方真实的战况,他早就知道了,得知清兵被大人连番击败,死伤惨重,王喜的心中高兴的跟什么似的。
不远处的一桌客人,一面心思重重地喝着酒,一面交头接耳地低声谈论几句什么,虽然他们说话的声音很低,但是‘信’,“投降”,“勾结”这几个词依旧传入到了王喜的耳中。
王喜对此一脸的不在意,他甚至打了个哈欠。
街道上的行人突然乱了起来,闹哄哄的纷纷向道路的两旁开始躲避,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到近传了过来,这不知又是哪位大人物要出行了,王喜心中暗自想道,他的目光也便有意无意地向街道正中看去。
多铎坐在一辆黑色的四轮马车中,整个人都舒舒服服地靠在真皮沙发里,他紧紧抿着薄薄的嘴唇,目光阴鸷。
这辆马车也是在济南城的缴获,原主是德王朱由枢,乃是当初青州府临淄工坊生产出的最顶配马车,此刻马车的四面玻璃窗全部打开,顶上的玻璃天窗也已开启,明媚的阳光照射在车厢里,照耀在年轻而又强壮的豫亲王身上,路边的百姓们用羡慕而又崇拜的目光看着马车,看着马车里的多铎。
随着马车的前进,车厢也在不断慢地摇晃,多铎的目光随意地浏览着街景,突然,‘泰和轩’三个字映入了他的眼帘,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了柜台后面那个一脸谦和的年轻掌柜。
两人的目光甫一接触,年轻掌柜便谦卑地低下了头,多铎扫了他一眼,并未在意。
今日的多铎,心情有些烦闷,严格来说,这几日他的心情一直不太好。
清兵返回辽东之后,多尔衮把多铎私自留下来的银子分成四份,三兄弟一人一份,还有一份,被多尔衮秘密地送给了满清四大亲王之一的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虽然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但他与努尔哈赤的这些儿子们关系都很好,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他便是执掌国政的八大贝勒之一,便是皇太极对也一向是礼遇有加,在满清贵族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多尔衮将银子送给济尔哈朗,也无非是看中了他的地位,想要拉拢他,济尔哈朗当时也是很欣喜地收下了。
多铎护送回的那五十万两黄金白银,则如数上交,其间皇太极也曾询问多铎,当时索海交给多铎的是百万两金银,为何只带了五十万返回辽东?
多铎的解释是他在路上遇上了明将李定国的偷袭,损失了一部分金银,把这件事,就这么暂时地掩盖过去了。
皇太极返回盛京之后,因身受重伤,所以一直都没有上朝,朝中的满清贵族们也慢慢地形成了两派实力,一派是如今满清贵族中军事实力最强的多尔衮三兄弟,另一派则是以大贝勒代善为首的保皇势力,代善这边虽然军事实力没有多尔衮强,但政治上的盟友却是最多,济尔哈朗在中间态度暧昧,不过他的立场暗中还是倾向于多尔衮。
多铎心烦意乱的原因在于,最近这半个月来,盛京城乃至辽东地区,最近有一些流言传的特别厉害。
其中一则流言的内容,便是之所以出征大明之时,多尔衮的左翼军损失最小,乃是因为多尔衮事先和赵无忌勾结,双方约定彼此互不侵犯,立下了君子协议,也正因如此,没有后顾之忧的赵无忌才能集中全部兵力,在德州野外,一鼓作气地击破了皇太极的主力部队。
又有人夜间在盛京城各处发放传单,传单的内容竟然是大明兵部左侍郎赵无忌至辽东百姓的一封信。
赵无忌在信中写道,无论满汉哪一族,都是大明的良善百姓,只是被奸人,阴谋家和野心家皇太极所惑,大明和大清才会屡次发生战争,赵无忌呼吁在辽东的满汉两族百姓,勇敢地站出来推翻皇太极的残暴统治,并认为睿亲王多尔衮温厚贤明,正是替代暴虐无道的皇太极之最佳领袖。
最后赵无忌则威胁,若是辽东百姓依旧执迷不悟,跟随皇太极一条路走到黑,数年之内,他必会亲自统率数万最精锐的黑旗军,前来讨平辽东,到时定会将这里玉石俱焚,鸡犬不留!
若是放在一年之前,辽东的百姓谁知道赵无忌是谁啊?他的威胁谁也不会当回事。
但是如今赵无忌的名声,在辽东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大明以寡击众,连番击败了大汗皇太极的主力大军;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心腹爱将,李定国趁着清军主力出动的机会,在辽东犹如拉网般的一顿扫荡,几乎把辽东腹地稍微繁华点的府县都给破坏了一遍,甚至连曾经的都城东京城,都被李定国带人给攻破了,最后李定国还在里面放了一把火,把努尔哈赤当年住过的寝宫都给烧了。
李定国这样一个凶悍的明军将领,还不过是赵无忌手下的一名大将而已,赵无忌的实力可想而知,这样一个人说的话,无论是谁,都要好好地掂量掂量。
毕竟清军之中最能打的几大名将,皇太极,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已经纷纷地败在了赵无忌手中,成亲王岳托更是在与赵无忌的战争中,战败身死,就连尸首都没有抢回来,在大清的百姓心目中,渐渐地已经有了赵无忌此人不可战胜的想法。
所以,如今在满清贵族的两大派系之中,隐隐又有第三派产生,那便是投降派,至于投降派的实力有多大,暂时不得而知,但多铎可以想象,朝中肯定有这样的人存在!并且为数还不少!
就在这大清国一片人心浮动的时候,一直在深宫中养伤的皇太极突然有旨意传出,他决定在今日,举行他自大明境内返回后的第一次朝会,多铎一大早便匆匆出行,正是为了去皇宫参加这次朝会。
由于有人传言多尔衮与赵无忌勾结,所以多铎料想,今日的朝会恐怕不会太平静,难保那些在战争中一无所获的满清贵族们,不会在朝堂上向自己等人发难。
但是满清这边,一向崇尚强者为尊,而今的大清国,多尔衮三兄弟的军事实力最强,又有四大亲王之一的济尔哈朗在暗中帮助,多铎并不惧怕这些人会在朝会中搞出什么幺蛾子。
万一真到了双方撕破脸,剑拔弩张的地步,多铎不介意亲自带兵杀进皇宫去,直接就逼迫皇太极退位!
毕竟实力才是硬道理,皇太极这边的实力,在与赵无忌的战争中损失惨重,代善如今只是个空头贝勒,他的两个儿子,岳托身死,萨哈廉如今正被关押在察哈尔部,代善如今年岁已高,虽然他手下也有些兵马,但是却无能征惯战的大将。
多铎倚在沙发上,明亮的阳光照射过来,让他不由得眯起了眼睛,他向前望去,只见前方路口处停了一顶轿子,似是正在等他。
片刻之后,多铎便已来到轿子跟前,只见那黑色轿子的窗帘已经打开,里面之人正是多尔衮的心腹刚林。
刚林看着多铎,点头示意,多铎急忙命车夫停下马车,刚林下了轿子,来到马车旁边,低声对多铎说道:“蒙古各部王公今日齐聚盛京,来意不善,睿亲王让我转告您,今日一定要小心行事。”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45521/1068241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