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财政窘境
推荐阅读:下山后,我在民政局门口闪婚京圈首富、[柯南同人] 柯学不易,红桃叹气、小行星、他一直在黑化、事不过三、万古神帝、装O后和联姻对象HE了、金玉满堂、穿到老爸相亲那年、恶毒直男但天然钓系、
历史总是带有自己的惯性,该发生的,最后总会发生,历经打击,饱受摧残的周钟,最终还是如历史上一样,成为了翰林院庶吉士。
庶吉士,亦称庶常,为明清时期的官职,庶吉士为皇帝近臣,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为皇上讲解经籍,成为庶吉士,既可以接触到朝廷中的大事,历练本事,又能时常和皇上相处,加深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印象,为自己将来的仕途打下坚实的基础。
朝廷中的内阁辅臣,也经常会从庶吉士中挑选,所以说,成为庶吉士,乃是一条能够快速获得升迁的终南捷径。
抛开为人不提,单以学问而论,周钟的学问还是非常不错的,再加上崇祯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他对这个长相不俗,文采不错的年轻人印象很好,也有意磨炼栽培他,是以最近一段时间,周钟经常能参加到这种内阁辅臣级别的朝议之中。
历史上的周钟是通过科举而获得庶吉士一职,而在这个平行时空里,周钟却是靠着国舅周奎的举荐,而得以成为天子近臣。
周钟虽然是靠着无节操地巴结逢迎周奎得以上位,但在崇祯面前,他则又是一番模样。
崇祯平时就某事征询群臣意见时,与唯唯诺诺的众人不同,周钟很敢说话,经常做出一副耿直的样子,在皇帝面前直言不讳,旗帜鲜明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这让崇祯对他很是欣赏。
虽然有时周钟也会说错话,但崇祯对此并不在意,年轻人犯点错误,不是很正常的么?他的‘耿直’让崇祯很欣赏,甚至拿他当做铮臣看待。
面对一旁德高望重的礼部尚书蒋德景,周钟毫无惧色,对着崇祯侃侃而谈。
“皇上,臣听闻,士气宜鼓而不宜泄,而今我朝十五万大军齐聚宁远,九边猛将云集于此,将士士气高涨,以此强军击败满清,并非难事,前日洪大人击溃来犯的满清英亲王阿济格便是明证;
而洪大人一味死守不出,徒然靡费我方士气,于战局并无半分裨益,臣附议陈阁老所言,此战当速胜,不宜多拖,否则定然生变,对我大明不利。”周钟慨然说道。
户部尚书李待问皱着眉看着周钟,周钟的伪装,瞒得过崇祯皇帝,却瞒不过在宦海沉浮多年的李待问,李待问觉得面前的这个年轻人,爱说大话,表里不一,表面装出一副慷慨大义,铁骨铮铮的样子,其实他的一切言行,全都在揣摩圣意,迎合崇祯的想法。
他觉得周钟刚才的一番话,看似蛮有道理,其实都不过是在纸上谈兵,他觉得周钟不但是个表里不一的小人,还是一个绣花枕头,外面看着不错,其实里面就是一包草。
李待问轻咳一声,迈步出列,对崇祯禀道:“皇上,洪大人统率手下士卒,九年剿匪,辗转于陕,甘,宁,豫等地,所过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谓军功累累,战绩辉煌,皇上,臣以为用人当不疑,疑人则不用,既然皇上已拜洪大人为帅,此番征辽之事,便应由洪大人一力决之,切忌随意干涉为好。”
李待问表明了支持蒋德景的态度。
崇祯看着这边的蒋德景,李待问,又看看那边的陈新甲和周钟等人,他的心中宛若一团乱麻般,不知该如何决断。
默然沉思半晌,崇祯在心中也慢慢地有了主意,他觉得李待问说的不错,心中还是倾向于支持洪承畴,因为洪承畴已经用以往的战绩证明,目前他依旧是大明最优秀的军事统帅,崇祯觉得自己最好还是选择相信他。
崇祯轻咳一声,目光在群臣的脸上一一扫过,看着众人神色各异的脸色,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崇祯正待开口之际,兵部尚书陈新甲再度出列。
“皇上,非是臣不相信洪大人,实在是我军此战,除速胜一途,再无他路。”陈新甲开口便是惊人之语。
“皇上可知,如今我大明国库早已空空如也,十五万大军远在辽东,人吃马嚼,每日靡费钱粮巨大,数目惊人;
皇上,臣如何不知满清擅攻,我军擅守?但若是任由洪大人慢慢守下去,只怕清军未败,我朝户部财政便已率先崩溃。”
“是以,臣之所以主张速战,实不得已耳。”陈新甲脸上的神色也很复杂,他潜意识深处,也明白洪承畴的战略并无问题,但每日经由兵部之手,输送往前线的大量粮草物资,早已让他不堪重负,捉襟见肘。
更何况当初赵无忌率领一万人马,便如切瓜削菜一般,轻松砍翻了十万满清大军,而今洪承畴坐拥强兵十五万,而满清则在山东一役中,被赵无忌迎头痛击,损失惨重,此消彼长之下,在陈新甲看来,如今明军的实力远超清兵,洪承畴用兵如此保守,实在是没必要也太过于胆怯了。
我强敌弱,直接推过去掩杀就好,如此的磨磨唧唧,徒然耗费朝廷的粮秣,主帅畏敌,也会打击到己方的士气。
崇祯听了陈新甲的话,顿时脸色就有点黑,陈新甲的话语,正击中了他内心深处的软肋,崇祯虽然是天子,富有整个大明,但他却没有钱。
“李阁老,前线的军资供应情况如何?可还支持得住这十五万大军?”崇祯带着一丝的侥幸希望,看向户部尚书李待问。
刚才还在慷慨激昂地支持洪承畴的李待问,此刻脸色也突然变得很臭,他咬了咬牙,犹豫了一下,最终从牙缝里挤出来几个字:“老臣已经尽力,不瞒皇上,为此番征辽准备的物资粮食,月底即将耗尽。”
崇祯顿时就觉得脑袋一阵嗡嗡作响,他觉得自己头上的白发,好像突然又多了几根。
定了定神后,崇祯强作镇静地问道:“朕不是命你按半年时间来准备此次大战的粮秣么?如今不过刚刚一个半月,怎么物资就要耗尽了呢?”
李待问也是无语,他原本按洪承畴的需求制定的计划并无问题,粮秣物资绝对是够用的。
谁知洪承畴出兵之后,前线的物资粮秣消耗大大超出预期,洪承畴本人还好,他手下的各路总兵,纷纷狮子大张口,以各种理由,向后方朝廷索要大量的物资粮秣,尤其是大同总兵王朴,山海关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等三人,胃口最大,要的也最多。
洪承畴名为此次出征的最高统帅,实则下面的这些骄兵悍将们,基本不怎么买他的帐,也就前屯卫总兵王廷臣,玉田总兵曹变蛟比较听他的话,其余各人,则各自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朝廷拖欠军饷那么多年,如今好容易有一个要钱的机会,当然要多要一些,属下士卒高兴,自己也能贪墨不少,为什么不要?
那边各路总兵狮子大张口,漫天要价,这边户部李阁老只得就地还钱,将前方的军资要求一压再压,然而即便如此,这一个半月来的物资消耗依旧是远超李待问想象,说能将粮秣供应保证到月底,已经是李阁老尽量往乐观的方面说,生怕惊到了崇祯。
“半个月时间,肯定不够,李阁老,这样吧,朕这便颁下旨意,命各省总督巡抚,尽量协助你筹粮筹钱,一定要保证好前线的军资供应,除此此外,”崇祯犹豫了一下,不动声色地又看了李待问一眼,“李阁老,你可还有其他方法解决钱粮问题?”
崇祯所言的其他方法,其实就是向老百姓加税,不过他自持明君身份,加税这种事,只能是臣子主动上奏请求,然后他还要拒绝几次,直到最后,他才会装作勉为其难地同意加税,以保持自己的明君形象,想让崇祯自己说出‘加税’两个字,那是休想。
李待问跟了崇祯这么久,如何不知崇祯的心意?不过加税说着简单,实施起来可就困难了,而因加税会造成的种种深远影响,则更是贻害无穷。
由于各地官吏的层层腐败,雁过拔毛,朝廷征收一百两银子,倒是有七八十两进了各级官吏差人自己的腰包,如今李闯,张献忠率领流贼正在河南,陕西一带到处抢劫,如入无人之境,各地官府皆都头疼不已。
明朝的每次加税,那些地主豪绅们都能巧妙地将税收转嫁给最底层的百姓,选择在这个时候加税,势必又要逼反一批交不起税的穷人,这不等于变相地给那些流贼创造兵源么?
李待问可不傻,若是他提出加税的主意,最后又被崇祯采纳,将来若是因此事造成各地百姓纷纷民变,民众揭竿起义,最终背锅担责的肯定就是他。
所以李待问这时就开始装糊涂,他假做冥思苦想了半晌,方才遗憾地摇了摇头,道:“老臣已经尽力了,实在再想不出其他更好的法子。”
周钟心想表现的机会来了,他眼珠一转,当即出列,望着崇祯皇帝禀道:“皇上,臣有一法,或可得几十万两银子,以为军资。”
眼见周钟献策,崇祯大喜过望,急忙道:“周卿家有何良策,快快请讲。”
庶吉士,亦称庶常,为明清时期的官职,庶吉士为皇帝近臣,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为皇上讲解经籍,成为庶吉士,既可以接触到朝廷中的大事,历练本事,又能时常和皇上相处,加深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印象,为自己将来的仕途打下坚实的基础。
朝廷中的内阁辅臣,也经常会从庶吉士中挑选,所以说,成为庶吉士,乃是一条能够快速获得升迁的终南捷径。
抛开为人不提,单以学问而论,周钟的学问还是非常不错的,再加上崇祯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他对这个长相不俗,文采不错的年轻人印象很好,也有意磨炼栽培他,是以最近一段时间,周钟经常能参加到这种内阁辅臣级别的朝议之中。
历史上的周钟是通过科举而获得庶吉士一职,而在这个平行时空里,周钟却是靠着国舅周奎的举荐,而得以成为天子近臣。
周钟虽然是靠着无节操地巴结逢迎周奎得以上位,但在崇祯面前,他则又是一番模样。
崇祯平时就某事征询群臣意见时,与唯唯诺诺的众人不同,周钟很敢说话,经常做出一副耿直的样子,在皇帝面前直言不讳,旗帜鲜明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这让崇祯对他很是欣赏。
虽然有时周钟也会说错话,但崇祯对此并不在意,年轻人犯点错误,不是很正常的么?他的‘耿直’让崇祯很欣赏,甚至拿他当做铮臣看待。
面对一旁德高望重的礼部尚书蒋德景,周钟毫无惧色,对着崇祯侃侃而谈。
“皇上,臣听闻,士气宜鼓而不宜泄,而今我朝十五万大军齐聚宁远,九边猛将云集于此,将士士气高涨,以此强军击败满清,并非难事,前日洪大人击溃来犯的满清英亲王阿济格便是明证;
而洪大人一味死守不出,徒然靡费我方士气,于战局并无半分裨益,臣附议陈阁老所言,此战当速胜,不宜多拖,否则定然生变,对我大明不利。”周钟慨然说道。
户部尚书李待问皱着眉看着周钟,周钟的伪装,瞒得过崇祯皇帝,却瞒不过在宦海沉浮多年的李待问,李待问觉得面前的这个年轻人,爱说大话,表里不一,表面装出一副慷慨大义,铁骨铮铮的样子,其实他的一切言行,全都在揣摩圣意,迎合崇祯的想法。
他觉得周钟刚才的一番话,看似蛮有道理,其实都不过是在纸上谈兵,他觉得周钟不但是个表里不一的小人,还是一个绣花枕头,外面看着不错,其实里面就是一包草。
李待问轻咳一声,迈步出列,对崇祯禀道:“皇上,洪大人统率手下士卒,九年剿匪,辗转于陕,甘,宁,豫等地,所过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谓军功累累,战绩辉煌,皇上,臣以为用人当不疑,疑人则不用,既然皇上已拜洪大人为帅,此番征辽之事,便应由洪大人一力决之,切忌随意干涉为好。”
李待问表明了支持蒋德景的态度。
崇祯看着这边的蒋德景,李待问,又看看那边的陈新甲和周钟等人,他的心中宛若一团乱麻般,不知该如何决断。
默然沉思半晌,崇祯在心中也慢慢地有了主意,他觉得李待问说的不错,心中还是倾向于支持洪承畴,因为洪承畴已经用以往的战绩证明,目前他依旧是大明最优秀的军事统帅,崇祯觉得自己最好还是选择相信他。
崇祯轻咳一声,目光在群臣的脸上一一扫过,看着众人神色各异的脸色,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崇祯正待开口之际,兵部尚书陈新甲再度出列。
“皇上,非是臣不相信洪大人,实在是我军此战,除速胜一途,再无他路。”陈新甲开口便是惊人之语。
“皇上可知,如今我大明国库早已空空如也,十五万大军远在辽东,人吃马嚼,每日靡费钱粮巨大,数目惊人;
皇上,臣如何不知满清擅攻,我军擅守?但若是任由洪大人慢慢守下去,只怕清军未败,我朝户部财政便已率先崩溃。”
“是以,臣之所以主张速战,实不得已耳。”陈新甲脸上的神色也很复杂,他潜意识深处,也明白洪承畴的战略并无问题,但每日经由兵部之手,输送往前线的大量粮草物资,早已让他不堪重负,捉襟见肘。
更何况当初赵无忌率领一万人马,便如切瓜削菜一般,轻松砍翻了十万满清大军,而今洪承畴坐拥强兵十五万,而满清则在山东一役中,被赵无忌迎头痛击,损失惨重,此消彼长之下,在陈新甲看来,如今明军的实力远超清兵,洪承畴用兵如此保守,实在是没必要也太过于胆怯了。
我强敌弱,直接推过去掩杀就好,如此的磨磨唧唧,徒然耗费朝廷的粮秣,主帅畏敌,也会打击到己方的士气。
崇祯听了陈新甲的话,顿时脸色就有点黑,陈新甲的话语,正击中了他内心深处的软肋,崇祯虽然是天子,富有整个大明,但他却没有钱。
“李阁老,前线的军资供应情况如何?可还支持得住这十五万大军?”崇祯带着一丝的侥幸希望,看向户部尚书李待问。
刚才还在慷慨激昂地支持洪承畴的李待问,此刻脸色也突然变得很臭,他咬了咬牙,犹豫了一下,最终从牙缝里挤出来几个字:“老臣已经尽力,不瞒皇上,为此番征辽准备的物资粮食,月底即将耗尽。”
崇祯顿时就觉得脑袋一阵嗡嗡作响,他觉得自己头上的白发,好像突然又多了几根。
定了定神后,崇祯强作镇静地问道:“朕不是命你按半年时间来准备此次大战的粮秣么?如今不过刚刚一个半月,怎么物资就要耗尽了呢?”
李待问也是无语,他原本按洪承畴的需求制定的计划并无问题,粮秣物资绝对是够用的。
谁知洪承畴出兵之后,前线的物资粮秣消耗大大超出预期,洪承畴本人还好,他手下的各路总兵,纷纷狮子大张口,以各种理由,向后方朝廷索要大量的物资粮秣,尤其是大同总兵王朴,山海关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等三人,胃口最大,要的也最多。
洪承畴名为此次出征的最高统帅,实则下面的这些骄兵悍将们,基本不怎么买他的帐,也就前屯卫总兵王廷臣,玉田总兵曹变蛟比较听他的话,其余各人,则各自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朝廷拖欠军饷那么多年,如今好容易有一个要钱的机会,当然要多要一些,属下士卒高兴,自己也能贪墨不少,为什么不要?
那边各路总兵狮子大张口,漫天要价,这边户部李阁老只得就地还钱,将前方的军资要求一压再压,然而即便如此,这一个半月来的物资消耗依旧是远超李待问想象,说能将粮秣供应保证到月底,已经是李阁老尽量往乐观的方面说,生怕惊到了崇祯。
“半个月时间,肯定不够,李阁老,这样吧,朕这便颁下旨意,命各省总督巡抚,尽量协助你筹粮筹钱,一定要保证好前线的军资供应,除此此外,”崇祯犹豫了一下,不动声色地又看了李待问一眼,“李阁老,你可还有其他方法解决钱粮问题?”
崇祯所言的其他方法,其实就是向老百姓加税,不过他自持明君身份,加税这种事,只能是臣子主动上奏请求,然后他还要拒绝几次,直到最后,他才会装作勉为其难地同意加税,以保持自己的明君形象,想让崇祯自己说出‘加税’两个字,那是休想。
李待问跟了崇祯这么久,如何不知崇祯的心意?不过加税说着简单,实施起来可就困难了,而因加税会造成的种种深远影响,则更是贻害无穷。
由于各地官吏的层层腐败,雁过拔毛,朝廷征收一百两银子,倒是有七八十两进了各级官吏差人自己的腰包,如今李闯,张献忠率领流贼正在河南,陕西一带到处抢劫,如入无人之境,各地官府皆都头疼不已。
明朝的每次加税,那些地主豪绅们都能巧妙地将税收转嫁给最底层的百姓,选择在这个时候加税,势必又要逼反一批交不起税的穷人,这不等于变相地给那些流贼创造兵源么?
李待问可不傻,若是他提出加税的主意,最后又被崇祯采纳,将来若是因此事造成各地百姓纷纷民变,民众揭竿起义,最终背锅担责的肯定就是他。
所以李待问这时就开始装糊涂,他假做冥思苦想了半晌,方才遗憾地摇了摇头,道:“老臣已经尽力了,实在再想不出其他更好的法子。”
周钟心想表现的机会来了,他眼珠一转,当即出列,望着崇祯皇帝禀道:“皇上,臣有一法,或可得几十万两银子,以为军资。”
眼见周钟献策,崇祯大喜过望,急忙道:“周卿家有何良策,快快请讲。”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45521/106826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