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1019节
推荐阅读:一级律师、花都狂龙、极品神医、末世最强觉醒、隋炀帝、血性、无限进化(无敌宝宝猪)、鬼话、宠妻成瘾、主宰苍穹、
“而今复以差代雇,当然应详议熟讲,庶几可行。而限止五日,不是比熙宁初行募役法更加急迫吗?其弊将益甚矣。章惇乞太皇太后,陛下熟议之,未可仓促。”
高滔滔问道:“其余官员,有关于役法的建议吗?”
司马光说道:“前几日苏轼来看望老臣,也议及役法。说差役、免役各有利害。”
“免役之害,在聚敛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则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吏胥缘以为奸。故二法的弊端、轻重和危害,差不多是一样的。”
“臣便问他的意见是什么。他说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三代之法,兵农为一,至秦始分为二,及唐中叶,尽变府兵为长征卒。”
“从那时候起,国家变成民不知兵,兵不知民;民出谷帛以养兵,兵出性命以卫民。”
“天下便之,虽圣人复起,也不可更改。”
“苏轼以为,而今免役之法也与之类似。完成差役,需要专业的队伍,认为臣欲骤罢免役而行差役,正如罢长征而复民兵,盖未易也。”
“范纯仁与臣素厚,也曾经劝说过老臣,认为所谓治道,去其太甚者即可。”
“还说差役一事,尤当熟讲而缓行,不然,必将滋为民病。”
“还说宰执职在求人,变法非所先。要臣虚心以延众论,不必谋自己出;说谋自己出,则谄谀得乘间迎合矣。”
“他的建议,是议或难回,则可先行之一路,以观究竟。”
“然臣以为,为陛下去除恶政,安养人民,正是宰执之责任!”
“臣也自信,非谄谀之徒可以动摇。”
“臣更深信,若有一念可以利国为民,何论官职高下?为何谋不得从己出?”
“臣之坚持,自有自己的理由。”
“因为臣认为,免役之害尤甚于差役。绝非如苏轼所言,其弊相同。”
“因为即便如苏轼所言,行免役之法,聚敛于上,导致州府有钱荒之患,其危害也远比民不得专力于农,吏胥缘以为奸要重!”
“钱荒之患,朝廷尚可调补解决,而吏治败坏为奸,残暴以取民,民同样不得安业,甚至被驱为盗,更胜于猛虎洪涛!”
“行差役之法,有官司提举专责,有法令绳系,官员不得放肆。”
“不至如雇令豪滑为之,取之时尽锱铢,用之际如泥沙,只肥了贪官豪强,而事终不成,役终不绝!”
“恰恰相反!”章惇立刻表示这话不对:“差役行于祖宗之世,法久多弊。”
“编户充役,不习官府,吏虐使之,多致破产,而狭乡之民或有不得休息者。”
“免役使民以户高下出钱,而可免执役之苦。”
“但行法者不循上意,于雇役实费之外,取钱过多,民遂以病。”
“臣闻多有附从司马公者,而子瞻独以实告,令司马公不悦。”
“轼又陈于政事堂,公色忿然。”
“子瞻陈言:‘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尝闻公道其详。岂今日将作相,不许轼尽言邪!’”
“范纯仁劝司马公以实,司马公持之益坚,纯仁叹曰:‘以是使人不得言尔。若欲媚公以为容悦,何如少年合安石以速富贵哉!’”
“今日在殿诸君,若容司马之议,待他日天下大乱,亦能奉陪吃剑?!”
“胡说!”“章惇你放肆!”
却是帘内帘外一同发声。
帘外是吕公著,帘内是高滔滔。
章惇这话,已经涉及人身攻击,还将皇室至于不仁之地,以致引得高滔滔都变色失态。
在这个时代,差不多可以称为“大逆不道”了。
殿内顿时雅雀无声,无人再敢说话,半晌之后,高滔滔冰冷到极点的声音才从帘子内传了出来:“章惇你出去。”
章惇的神色充满了执拗,倔强和深深的失望,扭头就向殿外走去。
“且慢!”又是两个急切的声音同时响起,却是吕公著和司马光。
司马光已经气得身子都在颤抖,却坚持奏道:“启禀太皇太后,章惇就算失仪,也自有大臣申斥,御史弹劾。”
“国家重臣,岂可以太皇太后一言而斥出之?如此非止章惇有失,太皇太后亦失矣。”
吕公著直接拉住章惇:“子厚倔强,然臣等所争者,皆是国事。”
“一时激奋争吵,罢朝之后亦当一笑了之,庆历诸臣的风范,于今传为美谈。”
“而仁宗容忍群臣之美,臣也乞太皇太后勉力效从。”
韩缜已经上章求去了几次,现在只差个手续履行,无事一身轻,但是毕竟与章惇是一派。
章惇如今孤身奋战,韩缜也觉得有些愧疚,宽解道:“章惇之过乃在情急,然终是忧心国事,臣敢保并无他心。”
“望太皇太后与陛下容忍一时,毕竟役法之议,牵涉天下广大子民,不可不慎。”
“臣记得在苏油在宁夏时,不少州府官还是原夏国降臣,不通礼数,咆哮上官,至有拍案者。”
“先帝闻之震怒,命苏油严惩,苏油封还先帝诏书,说只要议者于国有益,于民有益,他并不在乎那些人的态度。”
“章惇,快给太皇太后和陛下道歉,给司马公道歉,之后自请处分吧。”
章惇刚刚也是过于激奋,现在冷静下来自己背上都是冷汗:“臣冲突诸公,喧嚣御前,罪莫甚焉,请……请陛下与太皇太后治罪。”
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矛盾根本
赵煦就是在朝堂上打酱油的,现在反倒是饶有兴趣地打量着章惇。
司徒讲过他和大苏遇虎的故事,这人胆子可真大。
高滔滔冷哼一声:“御前议论,尚且如此,在都堂,在枢府,那会是什么模样?就算我能容你,台谏能容你?”
章惇取下幞头:“臣罪甚,这就回家写谢表,阖门自拘,静待朝廷降罚。”
高滔滔冷哼一声:“那倒是不用了,苏明润有容人之量,朕难道就没有?”
“之前吕公请三省枢密会同进奏,大概是没有想到,宰执枢密当中,还有章卿这样的人吧?”
章惇连连躬身:“臣有罪,臣惶恐……”
高滔滔说道:“如今看来,殿中制度,不是没有道理,这便殿之中,也得添加纠核你们的侍御史了。”
吕公著赶紧躬身:“是老臣疏忽了,老臣也请罪。”
帘内沉默了好一阵,高滔滔的声音才传出来:“不过既然之前没有立这条规矩,处罚也就难以服人。章惇,这一次算你侥幸。”
章惇额头见汗:“臣谢太皇太后,谢陛下隆恩。”
“将幞头戴回去。”
“是,是……”
高滔滔不再搭理他:“吕公,殿中制度,下去就立起来,然后拟进。”
吕公著躬身:“臣遵旨。”
殿中秩序恢复,高滔滔这才说道:“司马公言免役之法有五害,章卿则言五害尽可改良,且差役之法本不可行,先帝才更张为免役。”
“而衙前之苦为差役之弊,朕也久知。之前司马说过,役人利害,四方不能齐同,乞指挥降诸路转运使下诸州县,限五日内县具利害申州,州限一月申转运司,司限一季奏闻,广采众智,想法是很好的。”
说完令中使送出几张表格:“几位看看这个。”
司马光取过来,只见上面写着《役法利弊问卷调查表》几个字,其下列为表格,老长一张,调查的项目极多,但是却都和役法息息相关。
司马光一看就明白,当年搞《河情咨要》前期调查,这样的东西是太多了:“苏明润想出来的?”
高滔滔说道:“不全是,是官家想出来的法子,让司徒完善的问项。”
“官家有个建议,老身倒是觉得不错,他说由两府下询转运司,转运司或者希从上意,或者担心报复牵连,未必就敢尽实相告。”
“不如恢复先帝密折制度,让他们通过密折奏报内中,由朕亲览,由官家为大家统计成条议册子,是不是可以尽得下情?”
“这个……”司马光有些犹疑:“如果按照陛下和苏油这样的格式来完成,那就不是五日内可毕的了。”
高滔滔说道:“官家说了个法儿,朕倒是觉得巧妙,先从近处做起,做完京周快马三日之区,咱至少已经得到了利弊条问之大约。”
“这些条问,于各县其实差不多相同,之后便可以将问卷改为选卷,对于每一条利弊,可以给出甲乙丙丁几个选项,通过电报发到各路。”
“各路下发县里,完成选择,再将每一县的答案收起来,通过电报传至京中。”
“答案不过一问甲,二问乙,字数不多,如此一来,是不是便化繁为简,方便快捷了?”
司马光看向赵煦,这娃之前的扑克脸,现在变成了有些期待,有些忐忑,有些小激动。
司马光终于笑了:“陛下,如果老臣所料不差,之前那些,怕都是苏司徒所制,只有最后这个化问卷为选答的法子,才是陛下的主意吧?”
“啊?”赵煦的脸一下子红了:“学士如何知道的?”
“呵呵,陛下的理工课本,老臣也是翻阅过的。”
说完正色道:“陛下,之前那个问卷,老臣太熟悉了,当年老臣和明润一起考察河情,这样的东西,司徒不知道发下去过多少。”
“那些调查条文务实老练,不是饱经事务之臣,是绝对想不到如此周密的。陛下这样做,有些不诚实了。”
赵顼只好低下头:“是……是我做错了。”
司马光却非常欣喜:“陛下年纪还在聪幼,偶尔犯点这样的小错没关系,改了就是。”
说完将问卷折子收起来:“太皇太后,陛下虽在幼聪,然天姿英睿,这等化繁为简的法子,已胜出殿中诸臣多矣,臣为大宋贺,为天下贺。”
“臣也有错,之前五日之期,从这问卷上看,的确是太想当然了。”
“数日前蔡京过府,告诉我开封能在五日内复差役之法,却不代表其余地方也能做到,当时臣只以为他是在矜功,却没有多想。”
“如今看来,时间的确不够,不如宽展州县一些日子,先用司徒之法调查京周,制作问条,再用陛下之法,将时间追回来,三月之后,再议役法,如何?”
高滔滔这才说道:“官家那日从学堂归来,说司徒曾经跟他说,役法牵扯到天下之广,务必慎之又慎。”
“应该查清事实,因地制宜,详议熟讲。最终的目的,是以天下人的利益为先,是让天下百姓,不再为差役所苦。”
“在这个目的之前,任何人的观点,他的,司马学士的、章惇的,甚至官家和老身的,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根据调查所得的事实,发现问题,然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
“大家相争,乃是为国,而不是争什么胜负、斗什么意气。”
“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高滔滔问道:“其余官员,有关于役法的建议吗?”
司马光说道:“前几日苏轼来看望老臣,也议及役法。说差役、免役各有利害。”
“免役之害,在聚敛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则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吏胥缘以为奸。故二法的弊端、轻重和危害,差不多是一样的。”
“臣便问他的意见是什么。他说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三代之法,兵农为一,至秦始分为二,及唐中叶,尽变府兵为长征卒。”
“从那时候起,国家变成民不知兵,兵不知民;民出谷帛以养兵,兵出性命以卫民。”
“天下便之,虽圣人复起,也不可更改。”
“苏轼以为,而今免役之法也与之类似。完成差役,需要专业的队伍,认为臣欲骤罢免役而行差役,正如罢长征而复民兵,盖未易也。”
“范纯仁与臣素厚,也曾经劝说过老臣,认为所谓治道,去其太甚者即可。”
“还说差役一事,尤当熟讲而缓行,不然,必将滋为民病。”
“还说宰执职在求人,变法非所先。要臣虚心以延众论,不必谋自己出;说谋自己出,则谄谀得乘间迎合矣。”
“他的建议,是议或难回,则可先行之一路,以观究竟。”
“然臣以为,为陛下去除恶政,安养人民,正是宰执之责任!”
“臣也自信,非谄谀之徒可以动摇。”
“臣更深信,若有一念可以利国为民,何论官职高下?为何谋不得从己出?”
“臣之坚持,自有自己的理由。”
“因为臣认为,免役之害尤甚于差役。绝非如苏轼所言,其弊相同。”
“因为即便如苏轼所言,行免役之法,聚敛于上,导致州府有钱荒之患,其危害也远比民不得专力于农,吏胥缘以为奸要重!”
“钱荒之患,朝廷尚可调补解决,而吏治败坏为奸,残暴以取民,民同样不得安业,甚至被驱为盗,更胜于猛虎洪涛!”
“行差役之法,有官司提举专责,有法令绳系,官员不得放肆。”
“不至如雇令豪滑为之,取之时尽锱铢,用之际如泥沙,只肥了贪官豪强,而事终不成,役终不绝!”
“恰恰相反!”章惇立刻表示这话不对:“差役行于祖宗之世,法久多弊。”
“编户充役,不习官府,吏虐使之,多致破产,而狭乡之民或有不得休息者。”
“免役使民以户高下出钱,而可免执役之苦。”
“但行法者不循上意,于雇役实费之外,取钱过多,民遂以病。”
“臣闻多有附从司马公者,而子瞻独以实告,令司马公不悦。”
“轼又陈于政事堂,公色忿然。”
“子瞻陈言:‘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尝闻公道其详。岂今日将作相,不许轼尽言邪!’”
“范纯仁劝司马公以实,司马公持之益坚,纯仁叹曰:‘以是使人不得言尔。若欲媚公以为容悦,何如少年合安石以速富贵哉!’”
“今日在殿诸君,若容司马之议,待他日天下大乱,亦能奉陪吃剑?!”
“胡说!”“章惇你放肆!”
却是帘内帘外一同发声。
帘外是吕公著,帘内是高滔滔。
章惇这话,已经涉及人身攻击,还将皇室至于不仁之地,以致引得高滔滔都变色失态。
在这个时代,差不多可以称为“大逆不道”了。
殿内顿时雅雀无声,无人再敢说话,半晌之后,高滔滔冰冷到极点的声音才从帘子内传了出来:“章惇你出去。”
章惇的神色充满了执拗,倔强和深深的失望,扭头就向殿外走去。
“且慢!”又是两个急切的声音同时响起,却是吕公著和司马光。
司马光已经气得身子都在颤抖,却坚持奏道:“启禀太皇太后,章惇就算失仪,也自有大臣申斥,御史弹劾。”
“国家重臣,岂可以太皇太后一言而斥出之?如此非止章惇有失,太皇太后亦失矣。”
吕公著直接拉住章惇:“子厚倔强,然臣等所争者,皆是国事。”
“一时激奋争吵,罢朝之后亦当一笑了之,庆历诸臣的风范,于今传为美谈。”
“而仁宗容忍群臣之美,臣也乞太皇太后勉力效从。”
韩缜已经上章求去了几次,现在只差个手续履行,无事一身轻,但是毕竟与章惇是一派。
章惇如今孤身奋战,韩缜也觉得有些愧疚,宽解道:“章惇之过乃在情急,然终是忧心国事,臣敢保并无他心。”
“望太皇太后与陛下容忍一时,毕竟役法之议,牵涉天下广大子民,不可不慎。”
“臣记得在苏油在宁夏时,不少州府官还是原夏国降臣,不通礼数,咆哮上官,至有拍案者。”
“先帝闻之震怒,命苏油严惩,苏油封还先帝诏书,说只要议者于国有益,于民有益,他并不在乎那些人的态度。”
“章惇,快给太皇太后和陛下道歉,给司马公道歉,之后自请处分吧。”
章惇刚刚也是过于激奋,现在冷静下来自己背上都是冷汗:“臣冲突诸公,喧嚣御前,罪莫甚焉,请……请陛下与太皇太后治罪。”
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矛盾根本
赵煦就是在朝堂上打酱油的,现在反倒是饶有兴趣地打量着章惇。
司徒讲过他和大苏遇虎的故事,这人胆子可真大。
高滔滔冷哼一声:“御前议论,尚且如此,在都堂,在枢府,那会是什么模样?就算我能容你,台谏能容你?”
章惇取下幞头:“臣罪甚,这就回家写谢表,阖门自拘,静待朝廷降罚。”
高滔滔冷哼一声:“那倒是不用了,苏明润有容人之量,朕难道就没有?”
“之前吕公请三省枢密会同进奏,大概是没有想到,宰执枢密当中,还有章卿这样的人吧?”
章惇连连躬身:“臣有罪,臣惶恐……”
高滔滔说道:“如今看来,殿中制度,不是没有道理,这便殿之中,也得添加纠核你们的侍御史了。”
吕公著赶紧躬身:“是老臣疏忽了,老臣也请罪。”
帘内沉默了好一阵,高滔滔的声音才传出来:“不过既然之前没有立这条规矩,处罚也就难以服人。章惇,这一次算你侥幸。”
章惇额头见汗:“臣谢太皇太后,谢陛下隆恩。”
“将幞头戴回去。”
“是,是……”
高滔滔不再搭理他:“吕公,殿中制度,下去就立起来,然后拟进。”
吕公著躬身:“臣遵旨。”
殿中秩序恢复,高滔滔这才说道:“司马公言免役之法有五害,章卿则言五害尽可改良,且差役之法本不可行,先帝才更张为免役。”
“而衙前之苦为差役之弊,朕也久知。之前司马说过,役人利害,四方不能齐同,乞指挥降诸路转运使下诸州县,限五日内县具利害申州,州限一月申转运司,司限一季奏闻,广采众智,想法是很好的。”
说完令中使送出几张表格:“几位看看这个。”
司马光取过来,只见上面写着《役法利弊问卷调查表》几个字,其下列为表格,老长一张,调查的项目极多,但是却都和役法息息相关。
司马光一看就明白,当年搞《河情咨要》前期调查,这样的东西是太多了:“苏明润想出来的?”
高滔滔说道:“不全是,是官家想出来的法子,让司徒完善的问项。”
“官家有个建议,老身倒是觉得不错,他说由两府下询转运司,转运司或者希从上意,或者担心报复牵连,未必就敢尽实相告。”
“不如恢复先帝密折制度,让他们通过密折奏报内中,由朕亲览,由官家为大家统计成条议册子,是不是可以尽得下情?”
“这个……”司马光有些犹疑:“如果按照陛下和苏油这样的格式来完成,那就不是五日内可毕的了。”
高滔滔说道:“官家说了个法儿,朕倒是觉得巧妙,先从近处做起,做完京周快马三日之区,咱至少已经得到了利弊条问之大约。”
“这些条问,于各县其实差不多相同,之后便可以将问卷改为选卷,对于每一条利弊,可以给出甲乙丙丁几个选项,通过电报发到各路。”
“各路下发县里,完成选择,再将每一县的答案收起来,通过电报传至京中。”
“答案不过一问甲,二问乙,字数不多,如此一来,是不是便化繁为简,方便快捷了?”
司马光看向赵煦,这娃之前的扑克脸,现在变成了有些期待,有些忐忑,有些小激动。
司马光终于笑了:“陛下,如果老臣所料不差,之前那些,怕都是苏司徒所制,只有最后这个化问卷为选答的法子,才是陛下的主意吧?”
“啊?”赵煦的脸一下子红了:“学士如何知道的?”
“呵呵,陛下的理工课本,老臣也是翻阅过的。”
说完正色道:“陛下,之前那个问卷,老臣太熟悉了,当年老臣和明润一起考察河情,这样的东西,司徒不知道发下去过多少。”
“那些调查条文务实老练,不是饱经事务之臣,是绝对想不到如此周密的。陛下这样做,有些不诚实了。”
赵顼只好低下头:“是……是我做错了。”
司马光却非常欣喜:“陛下年纪还在聪幼,偶尔犯点这样的小错没关系,改了就是。”
说完将问卷折子收起来:“太皇太后,陛下虽在幼聪,然天姿英睿,这等化繁为简的法子,已胜出殿中诸臣多矣,臣为大宋贺,为天下贺。”
“臣也有错,之前五日之期,从这问卷上看,的确是太想当然了。”
“数日前蔡京过府,告诉我开封能在五日内复差役之法,却不代表其余地方也能做到,当时臣只以为他是在矜功,却没有多想。”
“如今看来,时间的确不够,不如宽展州县一些日子,先用司徒之法调查京周,制作问条,再用陛下之法,将时间追回来,三月之后,再议役法,如何?”
高滔滔这才说道:“官家那日从学堂归来,说司徒曾经跟他说,役法牵扯到天下之广,务必慎之又慎。”
“应该查清事实,因地制宜,详议熟讲。最终的目的,是以天下人的利益为先,是让天下百姓,不再为差役所苦。”
“在这个目的之前,任何人的观点,他的,司马学士的、章惇的,甚至官家和老身的,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根据调查所得的事实,发现问题,然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
“大家相争,乃是为国,而不是争什么胜负、斗什么意气。”
“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46232/109358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