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扩大的战争
推荐阅读:碎星、临时夫妻(nph)、【年代婊】重生后又娇媚勾人(nph 插足)、炸厨房、【星际abo】洛希极限(H)、晴日物语、珀迪达之雾【简】、恶督心奴(1v1,sc)、无双局(1v2 父子丼)、私生女(np 强制 骨科)、
工业革命没有影响到世界局势,电力的运用才刚刚开始。在当时很多人看来,主要作用也就是照明。
大功率发电机刚刚出现,电力在工业上的运用还没有开启。受弗朗茨蝴蝶效应的影响,这次工业革命从奥地利拉开了序幕。
原时空的主角,现在变得黯淡无光。建立德二帝国的普鲁士还在和俄国人死磕,牛逼哄哄的美帝国正在舔内战的伤口。
分裂后美国,内部市场已经无法支撑起一场产业革命。战争的惨重伤亡,与之相伴随的高额抚恤金,各州间的内部矛盾,这些都制约了联邦的发展。
原时空的,美国内战过后的经济繁荣,现在一点儿影子也看不到了。列强可不是做义工的,四国联合干预也是拿了好处的。
战后,英法奥三国商品充斥整个美洲大陆,就是这次战争中大家的报酬。
西班牙因为内部矛盾,在工业革命当中掉队了,这一福利他们没有享受到。
……
莫斯科,自从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后,这座俄罗斯第二大城市,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作为俄罗斯帝国第二大工业区,莫斯科的工人数量已经突破了五十万大关,城市总人口过百万,欧洲人口第四大城市。
人多社会矛盾自然也多,这就给革命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沙皇政府的改革只是进行到了一半,没有来得及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
新崛起的资产阶级虽然从改革中获利,但是他们还想要更大的权利。等待亚历山大二世继续改革?很遗憾,他们等不及了。
况且,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保护了他们的利益,却没有让他们进入权利中心。
为了给政府施加压力,这些人毫不犹豫的勾搭上了革命党。当然,这只是局限于暗中提供支持,造反他们还是不敢的。
在英国人的串联下,革命党领袖马泰-托尔斯基回国了。这次他们要在莫斯科发动起义,不选圣彼得堡,那是因为沙皇手中有兵。
亚历山大二世一次军队换防,就让国内的势力安分了下来。俄罗斯不是法国,军民鱼水情没有那么浓厚。
既然如此,自然要选实力薄弱,影响力又足够大的地方。莫斯科就是最佳的选择,这个位置非常好,一旦起义成功就可以将俄罗斯东西两分。
马泰-托尔斯基的心情很沉重,不要看现在他们的支持者似乎很多,实际上起义成功的几率依然非常低。
最近两年,革命党人已经发动了五六次起义,均以失败告终。最佳战绩,就是占据一座小城市,然后被沙皇军队镇压下去。
现在需要他们发动起义的人很多,英国人、法国人、普鲁士人、瑞典人……
除了国际上的后援团,还有国内的革命团体,对改革不满的各方势力集团,包括:激进改革派和利益受损的保守派,以及没有拿到土地的农民……
这些人希望他们发动起义,却并不希望他们真的推翻沙皇政府。所谓的支持,仅限于让他们给沙皇政府捣乱。
马泰-托尔斯基关心的问道:“奥古斯特,武器拿到了没有?”
奥古斯特欣喜的回答道:“放心吧先生,已经拿到了。我还亲自检察过,一百八十条步枪全都是来自奥地利的进口货。”
马泰-托尔斯基点了点头,从近东战争开始,俄国人就习惯使用奥地利装备了。
这次起义使用奥地利进口武器,除了好用之外,也要栽赃嫁祸的意思。
这是英国人惯用的手法,成功了就是大赚,失败了也无妨。他们和俄国人的矛盾由来已久,现在是债多不压身。
作为执行者,马泰-托尔斯基自然没有意见了。尽管他个人并不反奥,甚至还是俄奥同盟的支持者,但并不妨碍他接受英国人的援助。
相比之前,现在伦敦政府已经开始注意吃相了,没有明火执仗的支持他们,反而经过了普鲁士王国中转。
这不是英国人改邪归正,主要是身份发生了转变。在此之前,英俄两强争霸世界,双方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
现在俄罗斯帝国暂时退出世界霸权之争,获得了胜利的英国人就必须要收敛一下,保持一个良好的国际声誉。
世界霸主不能够全靠武力,更多的还是需要利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这个时期伦敦政府自然要隐藏一下。
……
暗流在俄罗斯帝国涌动,英国人提议和谈也在伦敦开始。
谈判非常的不顺利,俄国代表要求英国人解除对波罗地海的封锁,遭到了拒绝,谈判陷入僵局。
谈判并没有影响到战场上,战争依然在继续中。在毛奇的指挥下,普鲁士军队且战且退,波兰起义军被当做炮灰丢给了俄国人。
接连不断的胜利,让俄军士气大振,这场战争似乎就要结束了。
看着军事地图,弗朗茨叹了一口气。看似占据了上风的俄军,实际上已经危险了。
在收缩防线的同时,普鲁士王国的军队数量也正在集中,俄军不断的向前推进,兵力也不可避免的在分散。
战场已经从白俄罗斯地区转移到了波兰地区,俄国人的本土作战优势也不复存在。
尽管现在波兰还算是他们的本土,然而波兰人却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这和深入敌国没有任何区别。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汇报道:“陛下,刚刚收到消息,在两个月前远东战争爆发了,俄国人又增加了一条战线。”
弗朗茨心中一惊,随及又恢复了正常。时间提前了,不过这也正常。
一方面是英国人的外交手段,另一方面是俄国人现在正处于最虚弱的状态,落井下石谁都会。
相对于欧洲和中亚来说,远东地区对俄国人的重要性最低,同时也是力量最薄弱的地方。
现在欧洲和中亚两处战场,已经牵制住了俄国人大量的兵力,就算是沙皇政府想要增援远东地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不是亚历山大二世没兵,也不是他手中没钱。关键是中亚地区已经沦陷战场,要增援远东必须要经过西伯利亚绕道,从欧洲派兵过去,大约要走上一年时间。
并且军队数量还不能多,不然后勤无法解决。这些限制条件,几乎可以直接宣布,俄国人在远东地区失败成为了定局。
弗朗茨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转而问道:“奥斯曼人要动手了么?”
为了让奥斯曼帝国参战,英法奥地利三国都在给他们施加压力。苏丹政府害怕俄国人,同样也怕这三个观战的大流氓。
英法海军时常在奥斯曼帝国港口出没,借口自然是让他们还钱。奥地利也在西奈半岛磨刀霍霍,大有收复圣地的意思。
当然明面上,维也纳政府从来没有要求奥斯曼帝国对俄宣战,只是在进行军事演习。
这不演习结束后,就从西奈半岛撤离了么?半岛上面就留下了一个团的军队驻守,足以证明奥地利没有挑起战争的意思。
苏丹政府怎么想就不知道了,反正英法给他们下达了最后通牒。要么和俄国人打一仗,要么就和英法奥地利三国干一场。
这里面威胁的成分居多,然而苏丹政府不敢进行冒险。奥斯曼帝国欠了英法的债务无法还清,奥地利又对耶路撒冷虎视眈眈。
大家留着奥斯曼帝国,就是让他们牵制俄国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存在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
不要看俄国人经常赖账,那是他们有赖账的底气。除了这一个例外,剩下的敢赖账的国家,有谁好过了?
比如说:墨西哥,上一届政府就是因为赖账完蛋的。为了讨债,法国人才出兵墨西哥,并且拥立马西米连诺一世继位。
远在美洲的墨西哥都没能逃过一劫,近在咫尺奥斯曼帝国就更不用说了,武力讨债是这个年代列强的本能。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回答道:“在英法的支持下,苏丹政府已经发布了全国动员令。
目前,奥斯曼帝国已经集结了三十万军队,不过他们并不准备进攻高加索地区,而是想要进攻君士坦丁堡。”
利令智昏!
弗朗茨脑海中,不由自主的蹦出了这个成语。
如果是进攻高加索地区,那么还有可能趁机占点儿便宜。未来就算是俄国人要报复,他们利用地理上的优势,还是有机会守住。
君士坦丁堡就不一样了,这里面的政治利益太大,沙皇政府宁愿丢掉波兰,也不会放弃这里。
一旦占领了这里,亚历山大二世只能选择死磕到底。不要看俄国人疲于奔命,内部矛盾重重,可是在保卫君士坦丁堡的时候,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弗朗茨冷笑着说:“既然苏丹政府想要找死,那就随他们去吧!正好检验一下他们改革的成果,如果表现不及格的话,奥斯曼帝国也就该寿终正寝了。”
哈布斯堡家族和奥斯曼帝国也是世仇,弗朗茨自然要继承祖宗的优良传统,拔掉这个东面的隐患。
大功率发电机刚刚出现,电力在工业上的运用还没有开启。受弗朗茨蝴蝶效应的影响,这次工业革命从奥地利拉开了序幕。
原时空的主角,现在变得黯淡无光。建立德二帝国的普鲁士还在和俄国人死磕,牛逼哄哄的美帝国正在舔内战的伤口。
分裂后美国,内部市场已经无法支撑起一场产业革命。战争的惨重伤亡,与之相伴随的高额抚恤金,各州间的内部矛盾,这些都制约了联邦的发展。
原时空的,美国内战过后的经济繁荣,现在一点儿影子也看不到了。列强可不是做义工的,四国联合干预也是拿了好处的。
战后,英法奥三国商品充斥整个美洲大陆,就是这次战争中大家的报酬。
西班牙因为内部矛盾,在工业革命当中掉队了,这一福利他们没有享受到。
……
莫斯科,自从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后,这座俄罗斯第二大城市,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作为俄罗斯帝国第二大工业区,莫斯科的工人数量已经突破了五十万大关,城市总人口过百万,欧洲人口第四大城市。
人多社会矛盾自然也多,这就给革命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沙皇政府的改革只是进行到了一半,没有来得及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
新崛起的资产阶级虽然从改革中获利,但是他们还想要更大的权利。等待亚历山大二世继续改革?很遗憾,他们等不及了。
况且,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保护了他们的利益,却没有让他们进入权利中心。
为了给政府施加压力,这些人毫不犹豫的勾搭上了革命党。当然,这只是局限于暗中提供支持,造反他们还是不敢的。
在英国人的串联下,革命党领袖马泰-托尔斯基回国了。这次他们要在莫斯科发动起义,不选圣彼得堡,那是因为沙皇手中有兵。
亚历山大二世一次军队换防,就让国内的势力安分了下来。俄罗斯不是法国,军民鱼水情没有那么浓厚。
既然如此,自然要选实力薄弱,影响力又足够大的地方。莫斯科就是最佳的选择,这个位置非常好,一旦起义成功就可以将俄罗斯东西两分。
马泰-托尔斯基的心情很沉重,不要看现在他们的支持者似乎很多,实际上起义成功的几率依然非常低。
最近两年,革命党人已经发动了五六次起义,均以失败告终。最佳战绩,就是占据一座小城市,然后被沙皇军队镇压下去。
现在需要他们发动起义的人很多,英国人、法国人、普鲁士人、瑞典人……
除了国际上的后援团,还有国内的革命团体,对改革不满的各方势力集团,包括:激进改革派和利益受损的保守派,以及没有拿到土地的农民……
这些人希望他们发动起义,却并不希望他们真的推翻沙皇政府。所谓的支持,仅限于让他们给沙皇政府捣乱。
马泰-托尔斯基关心的问道:“奥古斯特,武器拿到了没有?”
奥古斯特欣喜的回答道:“放心吧先生,已经拿到了。我还亲自检察过,一百八十条步枪全都是来自奥地利的进口货。”
马泰-托尔斯基点了点头,从近东战争开始,俄国人就习惯使用奥地利装备了。
这次起义使用奥地利进口武器,除了好用之外,也要栽赃嫁祸的意思。
这是英国人惯用的手法,成功了就是大赚,失败了也无妨。他们和俄国人的矛盾由来已久,现在是债多不压身。
作为执行者,马泰-托尔斯基自然没有意见了。尽管他个人并不反奥,甚至还是俄奥同盟的支持者,但并不妨碍他接受英国人的援助。
相比之前,现在伦敦政府已经开始注意吃相了,没有明火执仗的支持他们,反而经过了普鲁士王国中转。
这不是英国人改邪归正,主要是身份发生了转变。在此之前,英俄两强争霸世界,双方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
现在俄罗斯帝国暂时退出世界霸权之争,获得了胜利的英国人就必须要收敛一下,保持一个良好的国际声誉。
世界霸主不能够全靠武力,更多的还是需要利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这个时期伦敦政府自然要隐藏一下。
……
暗流在俄罗斯帝国涌动,英国人提议和谈也在伦敦开始。
谈判非常的不顺利,俄国代表要求英国人解除对波罗地海的封锁,遭到了拒绝,谈判陷入僵局。
谈判并没有影响到战场上,战争依然在继续中。在毛奇的指挥下,普鲁士军队且战且退,波兰起义军被当做炮灰丢给了俄国人。
接连不断的胜利,让俄军士气大振,这场战争似乎就要结束了。
看着军事地图,弗朗茨叹了一口气。看似占据了上风的俄军,实际上已经危险了。
在收缩防线的同时,普鲁士王国的军队数量也正在集中,俄军不断的向前推进,兵力也不可避免的在分散。
战场已经从白俄罗斯地区转移到了波兰地区,俄国人的本土作战优势也不复存在。
尽管现在波兰还算是他们的本土,然而波兰人却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这和深入敌国没有任何区别。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汇报道:“陛下,刚刚收到消息,在两个月前远东战争爆发了,俄国人又增加了一条战线。”
弗朗茨心中一惊,随及又恢复了正常。时间提前了,不过这也正常。
一方面是英国人的外交手段,另一方面是俄国人现在正处于最虚弱的状态,落井下石谁都会。
相对于欧洲和中亚来说,远东地区对俄国人的重要性最低,同时也是力量最薄弱的地方。
现在欧洲和中亚两处战场,已经牵制住了俄国人大量的兵力,就算是沙皇政府想要增援远东地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不是亚历山大二世没兵,也不是他手中没钱。关键是中亚地区已经沦陷战场,要增援远东必须要经过西伯利亚绕道,从欧洲派兵过去,大约要走上一年时间。
并且军队数量还不能多,不然后勤无法解决。这些限制条件,几乎可以直接宣布,俄国人在远东地区失败成为了定局。
弗朗茨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转而问道:“奥斯曼人要动手了么?”
为了让奥斯曼帝国参战,英法奥地利三国都在给他们施加压力。苏丹政府害怕俄国人,同样也怕这三个观战的大流氓。
英法海军时常在奥斯曼帝国港口出没,借口自然是让他们还钱。奥地利也在西奈半岛磨刀霍霍,大有收复圣地的意思。
当然明面上,维也纳政府从来没有要求奥斯曼帝国对俄宣战,只是在进行军事演习。
这不演习结束后,就从西奈半岛撤离了么?半岛上面就留下了一个团的军队驻守,足以证明奥地利没有挑起战争的意思。
苏丹政府怎么想就不知道了,反正英法给他们下达了最后通牒。要么和俄国人打一仗,要么就和英法奥地利三国干一场。
这里面威胁的成分居多,然而苏丹政府不敢进行冒险。奥斯曼帝国欠了英法的债务无法还清,奥地利又对耶路撒冷虎视眈眈。
大家留着奥斯曼帝国,就是让他们牵制俄国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存在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
不要看俄国人经常赖账,那是他们有赖账的底气。除了这一个例外,剩下的敢赖账的国家,有谁好过了?
比如说:墨西哥,上一届政府就是因为赖账完蛋的。为了讨债,法国人才出兵墨西哥,并且拥立马西米连诺一世继位。
远在美洲的墨西哥都没能逃过一劫,近在咫尺奥斯曼帝国就更不用说了,武力讨债是这个年代列强的本能。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回答道:“在英法的支持下,苏丹政府已经发布了全国动员令。
目前,奥斯曼帝国已经集结了三十万军队,不过他们并不准备进攻高加索地区,而是想要进攻君士坦丁堡。”
利令智昏!
弗朗茨脑海中,不由自主的蹦出了这个成语。
如果是进攻高加索地区,那么还有可能趁机占点儿便宜。未来就算是俄国人要报复,他们利用地理上的优势,还是有机会守住。
君士坦丁堡就不一样了,这里面的政治利益太大,沙皇政府宁愿丢掉波兰,也不会放弃这里。
一旦占领了这里,亚历山大二世只能选择死磕到底。不要看俄国人疲于奔命,内部矛盾重重,可是在保卫君士坦丁堡的时候,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弗朗茨冷笑着说:“既然苏丹政府想要找死,那就随他们去吧!正好检验一下他们改革的成果,如果表现不及格的话,奥斯曼帝国也就该寿终正寝了。”
哈布斯堡家族和奥斯曼帝国也是世仇,弗朗茨自然要继承祖宗的优良传统,拔掉这个东面的隐患。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46821/1114207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