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各显神通
推荐阅读:碎星、临时夫妻(nph)、【年代婊】重生后又娇媚勾人(nph 插足)、炸厨房、【星际abo】洛希极限(H)、晴日物语、珀迪达之雾【简】、恶督心奴(1v1,sc)、无双局(1v2 父子丼)、私生女(np 强制 骨科)、
1880年7月16日,经历了十个月的苦战,付出了数十万人的伤亡之后,俄军终于攻克斯摩林斯克,欧洲世界一片哗然。
这一夜,欧洲政客集体失眠了。弗朗茨也是其中之一,如果不是多年皇帝生涯的锻炼,他都要忍不住连夜召开会议。
斯摩林斯克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场战役的不平凡。俄军夺取了这座要塞,已经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本来就占据国力优势的俄国人,将这种优势放的更大。
留下一个晚上时间的缓冲,次日,弗朗茨在维也纳宫召开了政府高层会议。
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必须要先搞清楚普俄战场上的真实情况。
多年的皇帝生涯,弗朗茨已经不把前世的历史资料当一回事了,他更喜欢用事实说话,不会根据个人喜好想当然的做出判断。
……
参谋长阿尔布雷希特:“普俄两国为了争夺斯摩林斯克,前前后后投入的总兵力高达187万,普军投入总兵力72万,俄军投入总兵力115万。
根据军事观察团提供的资料分析,初步分析仅仅是斯摩林斯克地区,普俄两国的总伤亡人数就超过70万,其中阵亡人数约占四分之一,普俄两军的交换比大概在1:1.3左右。
可以说普俄两国为了这次战役都在倾尽全力,战争打的非常惨烈,斯摩林斯克地区防御工事非常完善,突然失守完全出乎了我们意料。
我们手中的资料不全,无法准确判断出斯摩林斯克失守的真正原因。从俄军的战果来看,普军已经损失惨重,光俘虏就超过12万。
不过,军事观察团中有人提出了异议。俘虏中的老弱比例太高,不像是普军的主力部队,就连二线部队都可能算不上。
我们向派往普军的军事观察团核实,在半个月之前,普军确实进行了一次大换防。只不过进行的很隐秘,观察团成员没有办法近距离接触。
如果这些消息都是真实的,那么俄国人这次“斯摩林斯克大捷”的含金量,就要大打折扣了。
我们没有发现普军有大动作,无论是南线、还是北线,都没有发起进攻的意思,集中主力部队的真正目的就有待研究了。”
“普军故意放弃斯摩林斯克”,这个推论让很多人都难以置信,包括弗朗茨也一样。
从战场上的局势来看,普军完全没有放弃斯摩林斯克必要。依托当地的要塞工事,即便是再过两三年,俄军都未必能够攻克。
这种背景下,放弃战略要地,还要牺牲一大堆的炮灰部队,根本就没必要。
“诱敌深入”不是没有人想到,问题是这个代价未免也太惨烈了一些。即便是战斗力低下的炮灰部队,那也是宝贵的国防力量。
弗朗茨问道:“柏林政府最近有什么外交活动?”
由不得弗朗茨不怀疑,威廉一世+毛奇的组合战斗力绝对不容怀疑,这么轻易的丢了斯摩林斯克,显然不是他们该犯的错误。
不是意外,那就是有目的了。除了“诱敌深入”外,示敌以弱争取更多的外交援助,也是可能之一。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有些尴尬的回答:“陛下,从战争爆发开始,普波联邦的外交活动一直都没有停过。
据各地使馆传来的情报,普波联邦驻外公使,每周都会和各国政要接触,即便是瑞士那样的中立小国也不例外。”
这个答案令弗朗茨目瞪口呆,说好的外交活动,怎么到了这里就变成了日常活动。
天天都在接触各国政要,谁知道有没有成果?
似乎觉察到了皇帝的为难,韦森贝格又补充道:“对了,前不久普波联邦驻奥斯曼公使和苏丹进行了一次密谈,具体内容没人知道。
柏林政府还提高了同中亚各国和远东帝国外交关系,似乎有意重组反俄同盟。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估计应该不怎么乐观。这几个国家内部问题一大堆,反俄并不积极。”
上一次能够组建反俄同盟,主要是英国人的功劳,柏林政府只是跟着打打酱油。
今时不同往日,俄罗斯帝国已经不再是约翰牛的主要敌人,伦敦政府自然不会继续花费大代价针对俄国人。
外交也是有成本的,没有足够的利益,凭什么让大家卖命?
无论是中亚各国、还是远东帝国,都没有从毛熊身上咬下一块肉的勇气,能够保证自身领土完整他们就很满意了。
在弗朗茨看来,与其去说服这几个国家,不如派人游说日本政府的成功率更高,起码这位富有冒险精神。
当然,这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远东地区太偏远了,即便是全部都丢了,也不会影响俄罗斯帝国的实力。
真正有能力帮助柏林政府的还是北欧联邦和奥斯曼帝国。可惜前者有丹麦人捣乱,沙皇政府又做出了许诺,根本就拉不动。
后者更不用说,苏丹正忙着内部改革呢,就算是再怎么想向俄国人复仇,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费利克斯首相:“如果是这样的话,柏林政府获得大量外援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英法不可能无限度的投入下去,他们必须要考虑怎么收回成本。
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毛奇在故技重施,企图效仿上一次战争中放弃东普鲁士地区,增加俄军的后勤补给线,引诱俄国人和他们决战?”
没有人规定同样的战术不能使用两次,事实上到了战场上,无论是什么战术,只要有效就可以一直使用下去。
重复不重复,会不会被人看出破绽,这些都不是问题,核心永远都只有一个——赢得战争。
参谋长阿尔布雷希特:“不排除有这种可能。从战略上来说,这就是一个阳谋。
即便是沙皇政府知道了普波联邦的计划,也不可能因为存在风险,就下令前线的俄军停下脚步。
不过他们的计划虽好,能不能实现就很难说了。这里面存在的风险,俄军中不可能没人发现。
只要小心谨慎一点儿,稳扎稳打、步步推进,不给普军留下机会,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说到这里,阿尔布雷希特突然选择了闭嘴。“稳扎稳打、步步推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一点儿也不简单。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乏蠢货,军队中也不缺乏功利性强的主,面对送上门的诱惑,大家都能够忍住么?
战争要为全局服务,反过来说局部也影响着整体。只要有一个地方出了问题,原本完美无瑕的战略计划,瞬间就变得千疮百孔。
对俄军的执行能力,阿尔布雷希特完全不抱有信心。不要说俄国人,这个年代任何国家的军队,都不能保证所有的军官都有大局观。
弗朗茨摆摆手:“打住,这个问题到此为止。如果普军是诱敌深入,现在该头疼的也是沙皇政府。
当然,亚历山大二世可能还在庆祝胜利。不过我想会有人提醒他的,毕竟他们已经输过一次了,应该吸取了经验教训。
现在我们还是商量一下,该怎么应对接下来的欧洲变局。”
“长远计划”,很遗憾这玩意儿早就不存在了。维也纳政府的外交政策从来都是根据现实需要调整的,任何外交政策都有实效性。
这次也不例外,因为普俄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多准备几套方案。
具体采用哪一套方案,还需要等尘埃落定过后,选择最符合奥地利国家利益的方案。
……
取得了“斯摩林斯克大捷”后,俄军并没有停下脚步,反而乘胜追击顺势攻占了明斯克,兵锋直指波兰首府华沙,普俄战争似乎变得明朗了起来。
俄军总指挥部中,伊万诺夫元帅正望着地图发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胜利的喜悦。
一名中年军官拿着一份文件走道近前汇报道:“元帅,第七军发来电报,催促后勤物资。”
伊万诺夫转过身来,停顿了一下问道:“第七军走到哪里?”
“第七军沿布格河进军,现在已经过了萨尔纳基,距离华沙已经不到200俄里。”中年男子回答道
在地图上找到了萨尔纳基,仔细端详了一会儿,伊万诺夫冷笑道:“前面已经是一马平川,都快要到华沙了,敌人居然还没有拦截?”
不等中年男子回话,伊万诺夫元帅又说道:“毛奇的胃口真够大的,一个军还不满足他的胃口,难道他就不怕被噎死么?”
最了解自己的是敌人,毛奇在上一次普俄战争中一战成名,自然成为了俄军关注的重点。
伊万诺夫手中搜集到的资料,已经详细到毛奇在哪儿上幼儿园。这是夸张的说法,这年头还不流行幼儿园。
不过毛奇的生平、兴趣爱好、用兵风格,都被记录在案。类似的资料不光沙皇政府在搜集,欧洲很多国家同样在干。
了解的多了,自然也有人研究出针对性战术。俄军现在采用的战术,实际上就有克制毛奇的意图。
事实证明,这套保守战术真的很有效。凭借兵力优势稳扎稳打,即便是毛奇这样的军事家也无能为力,迫不得已才有现在的战术。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伊万诺夫元帅:“命令第七军停止前进,就近寻找有利地形建造防御工事,等待后勤物资抵达。
命令第六军向立陶宛地区进军,命令西北方面军发起全面反攻,命令西南方面军佯攻沃伦地区……”
一连几道命令下达,就是没有进军华沙的。碰到一个稳扎稳打的对手就是麻烦,即便是普军已经放开门户,伊万诺夫还是决定先拿下右翼的敌人。
这一夜,欧洲政客集体失眠了。弗朗茨也是其中之一,如果不是多年皇帝生涯的锻炼,他都要忍不住连夜召开会议。
斯摩林斯克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场战役的不平凡。俄军夺取了这座要塞,已经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本来就占据国力优势的俄国人,将这种优势放的更大。
留下一个晚上时间的缓冲,次日,弗朗茨在维也纳宫召开了政府高层会议。
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必须要先搞清楚普俄战场上的真实情况。
多年的皇帝生涯,弗朗茨已经不把前世的历史资料当一回事了,他更喜欢用事实说话,不会根据个人喜好想当然的做出判断。
……
参谋长阿尔布雷希特:“普俄两国为了争夺斯摩林斯克,前前后后投入的总兵力高达187万,普军投入总兵力72万,俄军投入总兵力115万。
根据军事观察团提供的资料分析,初步分析仅仅是斯摩林斯克地区,普俄两国的总伤亡人数就超过70万,其中阵亡人数约占四分之一,普俄两军的交换比大概在1:1.3左右。
可以说普俄两国为了这次战役都在倾尽全力,战争打的非常惨烈,斯摩林斯克地区防御工事非常完善,突然失守完全出乎了我们意料。
我们手中的资料不全,无法准确判断出斯摩林斯克失守的真正原因。从俄军的战果来看,普军已经损失惨重,光俘虏就超过12万。
不过,军事观察团中有人提出了异议。俘虏中的老弱比例太高,不像是普军的主力部队,就连二线部队都可能算不上。
我们向派往普军的军事观察团核实,在半个月之前,普军确实进行了一次大换防。只不过进行的很隐秘,观察团成员没有办法近距离接触。
如果这些消息都是真实的,那么俄国人这次“斯摩林斯克大捷”的含金量,就要大打折扣了。
我们没有发现普军有大动作,无论是南线、还是北线,都没有发起进攻的意思,集中主力部队的真正目的就有待研究了。”
“普军故意放弃斯摩林斯克”,这个推论让很多人都难以置信,包括弗朗茨也一样。
从战场上的局势来看,普军完全没有放弃斯摩林斯克必要。依托当地的要塞工事,即便是再过两三年,俄军都未必能够攻克。
这种背景下,放弃战略要地,还要牺牲一大堆的炮灰部队,根本就没必要。
“诱敌深入”不是没有人想到,问题是这个代价未免也太惨烈了一些。即便是战斗力低下的炮灰部队,那也是宝贵的国防力量。
弗朗茨问道:“柏林政府最近有什么外交活动?”
由不得弗朗茨不怀疑,威廉一世+毛奇的组合战斗力绝对不容怀疑,这么轻易的丢了斯摩林斯克,显然不是他们该犯的错误。
不是意外,那就是有目的了。除了“诱敌深入”外,示敌以弱争取更多的外交援助,也是可能之一。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有些尴尬的回答:“陛下,从战争爆发开始,普波联邦的外交活动一直都没有停过。
据各地使馆传来的情报,普波联邦驻外公使,每周都会和各国政要接触,即便是瑞士那样的中立小国也不例外。”
这个答案令弗朗茨目瞪口呆,说好的外交活动,怎么到了这里就变成了日常活动。
天天都在接触各国政要,谁知道有没有成果?
似乎觉察到了皇帝的为难,韦森贝格又补充道:“对了,前不久普波联邦驻奥斯曼公使和苏丹进行了一次密谈,具体内容没人知道。
柏林政府还提高了同中亚各国和远东帝国外交关系,似乎有意重组反俄同盟。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估计应该不怎么乐观。这几个国家内部问题一大堆,反俄并不积极。”
上一次能够组建反俄同盟,主要是英国人的功劳,柏林政府只是跟着打打酱油。
今时不同往日,俄罗斯帝国已经不再是约翰牛的主要敌人,伦敦政府自然不会继续花费大代价针对俄国人。
外交也是有成本的,没有足够的利益,凭什么让大家卖命?
无论是中亚各国、还是远东帝国,都没有从毛熊身上咬下一块肉的勇气,能够保证自身领土完整他们就很满意了。
在弗朗茨看来,与其去说服这几个国家,不如派人游说日本政府的成功率更高,起码这位富有冒险精神。
当然,这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远东地区太偏远了,即便是全部都丢了,也不会影响俄罗斯帝国的实力。
真正有能力帮助柏林政府的还是北欧联邦和奥斯曼帝国。可惜前者有丹麦人捣乱,沙皇政府又做出了许诺,根本就拉不动。
后者更不用说,苏丹正忙着内部改革呢,就算是再怎么想向俄国人复仇,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费利克斯首相:“如果是这样的话,柏林政府获得大量外援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英法不可能无限度的投入下去,他们必须要考虑怎么收回成本。
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毛奇在故技重施,企图效仿上一次战争中放弃东普鲁士地区,增加俄军的后勤补给线,引诱俄国人和他们决战?”
没有人规定同样的战术不能使用两次,事实上到了战场上,无论是什么战术,只要有效就可以一直使用下去。
重复不重复,会不会被人看出破绽,这些都不是问题,核心永远都只有一个——赢得战争。
参谋长阿尔布雷希特:“不排除有这种可能。从战略上来说,这就是一个阳谋。
即便是沙皇政府知道了普波联邦的计划,也不可能因为存在风险,就下令前线的俄军停下脚步。
不过他们的计划虽好,能不能实现就很难说了。这里面存在的风险,俄军中不可能没人发现。
只要小心谨慎一点儿,稳扎稳打、步步推进,不给普军留下机会,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说到这里,阿尔布雷希特突然选择了闭嘴。“稳扎稳打、步步推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一点儿也不简单。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乏蠢货,军队中也不缺乏功利性强的主,面对送上门的诱惑,大家都能够忍住么?
战争要为全局服务,反过来说局部也影响着整体。只要有一个地方出了问题,原本完美无瑕的战略计划,瞬间就变得千疮百孔。
对俄军的执行能力,阿尔布雷希特完全不抱有信心。不要说俄国人,这个年代任何国家的军队,都不能保证所有的军官都有大局观。
弗朗茨摆摆手:“打住,这个问题到此为止。如果普军是诱敌深入,现在该头疼的也是沙皇政府。
当然,亚历山大二世可能还在庆祝胜利。不过我想会有人提醒他的,毕竟他们已经输过一次了,应该吸取了经验教训。
现在我们还是商量一下,该怎么应对接下来的欧洲变局。”
“长远计划”,很遗憾这玩意儿早就不存在了。维也纳政府的外交政策从来都是根据现实需要调整的,任何外交政策都有实效性。
这次也不例外,因为普俄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多准备几套方案。
具体采用哪一套方案,还需要等尘埃落定过后,选择最符合奥地利国家利益的方案。
……
取得了“斯摩林斯克大捷”后,俄军并没有停下脚步,反而乘胜追击顺势攻占了明斯克,兵锋直指波兰首府华沙,普俄战争似乎变得明朗了起来。
俄军总指挥部中,伊万诺夫元帅正望着地图发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胜利的喜悦。
一名中年军官拿着一份文件走道近前汇报道:“元帅,第七军发来电报,催促后勤物资。”
伊万诺夫转过身来,停顿了一下问道:“第七军走到哪里?”
“第七军沿布格河进军,现在已经过了萨尔纳基,距离华沙已经不到200俄里。”中年男子回答道
在地图上找到了萨尔纳基,仔细端详了一会儿,伊万诺夫冷笑道:“前面已经是一马平川,都快要到华沙了,敌人居然还没有拦截?”
不等中年男子回话,伊万诺夫元帅又说道:“毛奇的胃口真够大的,一个军还不满足他的胃口,难道他就不怕被噎死么?”
最了解自己的是敌人,毛奇在上一次普俄战争中一战成名,自然成为了俄军关注的重点。
伊万诺夫手中搜集到的资料,已经详细到毛奇在哪儿上幼儿园。这是夸张的说法,这年头还不流行幼儿园。
不过毛奇的生平、兴趣爱好、用兵风格,都被记录在案。类似的资料不光沙皇政府在搜集,欧洲很多国家同样在干。
了解的多了,自然也有人研究出针对性战术。俄军现在采用的战术,实际上就有克制毛奇的意图。
事实证明,这套保守战术真的很有效。凭借兵力优势稳扎稳打,即便是毛奇这样的军事家也无能为力,迫不得已才有现在的战术。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伊万诺夫元帅:“命令第七军停止前进,就近寻找有利地形建造防御工事,等待后勤物资抵达。
命令第六军向立陶宛地区进军,命令西北方面军发起全面反攻,命令西南方面军佯攻沃伦地区……”
一连几道命令下达,就是没有进军华沙的。碰到一个稳扎稳打的对手就是麻烦,即便是普军已经放开门户,伊万诺夫还是决定先拿下右翼的敌人。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46821/111428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