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寻找对手
推荐阅读: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脸盲怎么了,不脸盲轮得到你?(nph)、临时夫妻(nph)、绝对臣服姿态(女强制男h)、素女 (古言,1V1,高H)、不是哥哥也不是男妈妈(骨科)、不羡仙(快穿仙侠 古言 1v1 sc)、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年代婊】重生后又娇媚勾人(nph 插足)、《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
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俄奥两国在庆祝胜利,伦敦政府内部的气氛就显得格外诡异。
政客也不好当,即便是心情再怎么不好,格莱斯顿首相还是强忍着发出了贺电。
没办法,英国民众还看着呢?暗中支持奥斯曼帝国是一回事,明面上屁股还是不能坐歪。
蝴蝶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矛盾远没有原时空那么激烈,大家的节操也相应高了那么一丢丢。
真的只有一丢丢,也就面子上过得去,暗地里该捅刀子、不该捅刀子的,都在互相捅刀子。
唐宁街首相官邸中,外交大臣乔治拿出了一份文件说道:“这是我们刚刚和奥地利人达成的协议,对两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
我们以支持奥地利吞并奥斯曼帝国为条件,换取他们不在向波斯扩张。”
这份协议有意义么?
一纸合约真的能够约束奥地利么?
那就要看从什么角度上出发了。奥地利吞并奥斯曼帝国成为了定局,这不是英国政府反对能够起作用的。
不过有英国人承认,可以让这次扩张变得更有法理性。从这方面来说,维也纳政府有妥协的动机。
反过来看,这都是建立在维也纳政府注意吃相的前提下。
如果维也纳政府突然某一天放下了节操,不在顾忌国际社会的压力,这些协议就是废纸。
格莱斯顿吸了一口手中的雪茄烟,缓缓说道:“看来我们还有几年安稳日子,奥地利人消化小亚细亚半岛需要时间,这份协议短期内是有效的。”
外交大臣乔治补充道:“根据使馆搜集到的情报,俄奥两国正在进行秘密谈判。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不过肯定不只是战后分赃。
前不久维也纳政府还在小亚细亚半岛搞移民搬迁,目前已经有上百万人被遣送离开,仍然没有停下来,大有搬空奥斯曼帝国的意图。
真实目的尚且不知,反正肯定不是为了奥斯曼人的生命安全,才进行搬迁的。
我们已经派人核实过了,小亚细亚半岛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瘟疫,更没有什么黑死病。
花费了这么大代价迁移人口,奥地利人对小亚细亚半岛的重视程度,已经超乎常人的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战争都结束了,沙皇政府没有向小亚细亚半岛派出行政官员,甚至连建立行政机构的意思的都没有。
这非常的不正常,或许和沙皇政府的财政有关系,无力承担战后的重建恢复工作。
根据这些迹象分析,外交部认为俄国人有可能放弃奥斯曼帝国的遗产,以换取奥地利人在资金上的补偿。”
不管之前的处置中,英国外交部显得多么被动,但是论外交专业水平来说,他们仍然处于这个时代的巅峰。
能够通过明面上的蛛丝马迹,将不相关的几件事情连在一起,分析出背后的目的,足以证明他们的专业能力。
听了这个解释,格莱斯顿直接站立起来,走到背后的地图跟前,死死的盯着小亚细亚半岛。
半响过后,才无奈的说道:“我们未来的麻烦大了,一不留神奥地利就已经做大,无法限制了。
迁移奥斯曼人,恐怕维也纳政府是要把小亚细亚半岛纳入本土之中。到时候从维也纳到耶路撒冷,就连成一片了。
你们看地图,拿下奥斯曼帝国后,除了没有君士坦丁堡外,奥地利现在势力范围,和东罗马帝国有什么区别?”
区别么,肯定是有的。意大利鞋跟没了,保加利亚和克里木半岛也没了。
不过奥地利的版图深入到了中欧,又殖民了大半个非洲,控制的实力范围远超东罗马帝国。
综合来看就是更强了。在奥斯曼帝国灭亡前,大家的感触还不明显,现在随便一个打开地图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海军大臣阿斯特利·库珀·基脱口而出道:“他们这是想要重建罗马帝国!”
紧接着又否定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欧洲各国都不会答应的,这么干是自寻死路。”
外交大臣乔治冷漠的说道:“重建罗马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在的奥地利帝国,已经丝毫不比罗马帝国逊色。
从中欧到中东地区,都是奥地利的领土,一旦消化了这些地区,奥地利的本土面积就增加了一倍。
如果加上阿拉伯半岛,和他们本土连成一片的土地就高达五百多万平方公里,巅峰时期的罗马帝国也不过如此。
然而,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计算上他们的海外殖民地,现在的奥地利实质上已经超过了巅峰时期的哈布斯堡王朝。
不同于以往任何帝国,奥地利帝国的内患非常小。维也纳政府坚定不移的人口迁移政策,让新扩张的领土不存在统治隐患。
这个帝国的稳定性,远超历史上的哈布斯堡王朝,指望他们内部崩溃根本就不可能。
如果让奥地利人继续发展下去,消化了这些地区,我们之前的所有计划都是笑话。”
别看中东、阿拉伯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那也是相对而言的,起码比俄国人的西伯利亚适合人类生存。
真要是让奥地利开发出来,别的不能保证,以这个年代的生产力计算,养活两亿人口还是很轻松的。
再算上奥属非洲的话,这个人口承载力起码超过了五亿,发展潜力堪比整个欧洲大陆。
财政大臣晓治-柴尔德斯笑道:“爵士,你太悲观了。一个国家可不是领土面积越大,实力就越强大,要不然世界第一强国就是俄国人了。
然而,本土面积世界第一的俄国人,综合实力也就欧洲第四,并没有和领土相匹配的实力。
这不仅仅只是沙皇政府腐朽,更多还是地理条件决定的,冰雪国度的恶劣环境制从先天上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现在奥地利面临的情况差不多,看似通过扩张得到了一大片领土,但这些土地大都是沙漠,根本就无法开发利用。
条件略好的小亚细亚半岛也因为战争的缘故沦为白地,短期内无法产生效益。
想要发展经济,先得自己改善环境。要不然维也纳政府也不会在中东、阿拉伯半岛推行《土地休耕法》。
大自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都过去了这么多年,仍然没有任何成果传出来,维也纳政府的计划应该是失败了。”
外交大臣乔治摇了摇头:“不,奥地利人还是有成果的。别的地区我不清楚,但是耶路撒冷城外确实增加了大片森林。
现在沙暴已经无法威胁耶路撒冷,伦敦的报纸还刊登过,被宗教界人事一直认为这是上帝的恩赐。
从实施土地休耕法到现在,奥地利的控制区至少增加了二三十万平方公里林地和草原。”
没啥好奇怪的,人都离开了,原来种田的地方现在草长莺飞,绿化率自然上去了。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没有了消耗水资源的农业,草木先天就有防风固沙、保存水土流失的作用,水资源渐渐丰富又推动了绿洲面积的扩张,当地生态正在慢慢恢复。
当然,这种恢复主要是前期效果明显,从农田可以变成草地、林地自然很快,后面想要增加绿洲面积就不容易了。
靠大自然自己恢复生态,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耶路撒冷只是一个例外,主要是政治、宗教利益驱动的。
日渐没落宗教需要神迹,巩固衰落的信仰;维也纳政府需要一座美丽耶路撒冷,彰显自己对基督世界的贡献,提高国际声誉,增加国民对政府的拥护,双方一拍即合在城外玩起了植树造林。
耶路撒冷距离死海24公里,距离地中海56公里,在迁移几十万人离开后,当地缺水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大笔资金投入后,效果自然杠杠的。如果这年头要评选环保大使的话,弗朗茨和利奥十三世都是头号选手。
见话题越扯越远,格莱斯顿打断道:“好了,两位。奥地利人有没有成果并不重要,想要把沙漠变成绿洲,这不是人类现在能够完成的。
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怎么限制奥地利的实力增长,或者是破坏可能存在的俄奥交易。
要知道吞并奥斯曼帝国后,从维也纳到奥属非洲中间就只有一个埃及阻隔了。
法国人现在只是看上去很强大,实际上他们还没有从内乱中走出来。在未来的竞争中,他们恐怕会落入下风。
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奥两国之间的国力差距不断被拉开,没准他们在哪一天就妥协了。
那个恐怖的画面,我简直是不敢想象。”
无论什么年代,最不缺的都是嘴炮专家,沙漠变绿洲的课题,早就有人提出来了。
只不过他们还在角落里呐喊,没有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同,谈不上影响力。
包括维也纳政府的沙漠绿洲计划,也只是耶路撒冷地区有具体方案,别的地区就只有一部土地休耕法,等大自然慢慢恢复。
相比之下,还是法奥妥协的后果更严重。
要知道现在法奥两国还维系着表面上的盟友关系,只要双方的实力差距在不断拉开距离,一方自认为丧失了争霸的实力,妥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外交大臣乔治:“想要阻止这种事情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奥地利拖入战争中,消耗他们的实力。
政治外交都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强项,他们唯一的短板在军事上。
当然,这个短板也只是相对而言的,纵观全世界也只有法俄两国能够给他们做对手。”
……
政客也不好当,即便是心情再怎么不好,格莱斯顿首相还是强忍着发出了贺电。
没办法,英国民众还看着呢?暗中支持奥斯曼帝国是一回事,明面上屁股还是不能坐歪。
蝴蝶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矛盾远没有原时空那么激烈,大家的节操也相应高了那么一丢丢。
真的只有一丢丢,也就面子上过得去,暗地里该捅刀子、不该捅刀子的,都在互相捅刀子。
唐宁街首相官邸中,外交大臣乔治拿出了一份文件说道:“这是我们刚刚和奥地利人达成的协议,对两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
我们以支持奥地利吞并奥斯曼帝国为条件,换取他们不在向波斯扩张。”
这份协议有意义么?
一纸合约真的能够约束奥地利么?
那就要看从什么角度上出发了。奥地利吞并奥斯曼帝国成为了定局,这不是英国政府反对能够起作用的。
不过有英国人承认,可以让这次扩张变得更有法理性。从这方面来说,维也纳政府有妥协的动机。
反过来看,这都是建立在维也纳政府注意吃相的前提下。
如果维也纳政府突然某一天放下了节操,不在顾忌国际社会的压力,这些协议就是废纸。
格莱斯顿吸了一口手中的雪茄烟,缓缓说道:“看来我们还有几年安稳日子,奥地利人消化小亚细亚半岛需要时间,这份协议短期内是有效的。”
外交大臣乔治补充道:“根据使馆搜集到的情报,俄奥两国正在进行秘密谈判。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不过肯定不只是战后分赃。
前不久维也纳政府还在小亚细亚半岛搞移民搬迁,目前已经有上百万人被遣送离开,仍然没有停下来,大有搬空奥斯曼帝国的意图。
真实目的尚且不知,反正肯定不是为了奥斯曼人的生命安全,才进行搬迁的。
我们已经派人核实过了,小亚细亚半岛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瘟疫,更没有什么黑死病。
花费了这么大代价迁移人口,奥地利人对小亚细亚半岛的重视程度,已经超乎常人的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战争都结束了,沙皇政府没有向小亚细亚半岛派出行政官员,甚至连建立行政机构的意思的都没有。
这非常的不正常,或许和沙皇政府的财政有关系,无力承担战后的重建恢复工作。
根据这些迹象分析,外交部认为俄国人有可能放弃奥斯曼帝国的遗产,以换取奥地利人在资金上的补偿。”
不管之前的处置中,英国外交部显得多么被动,但是论外交专业水平来说,他们仍然处于这个时代的巅峰。
能够通过明面上的蛛丝马迹,将不相关的几件事情连在一起,分析出背后的目的,足以证明他们的专业能力。
听了这个解释,格莱斯顿直接站立起来,走到背后的地图跟前,死死的盯着小亚细亚半岛。
半响过后,才无奈的说道:“我们未来的麻烦大了,一不留神奥地利就已经做大,无法限制了。
迁移奥斯曼人,恐怕维也纳政府是要把小亚细亚半岛纳入本土之中。到时候从维也纳到耶路撒冷,就连成一片了。
你们看地图,拿下奥斯曼帝国后,除了没有君士坦丁堡外,奥地利现在势力范围,和东罗马帝国有什么区别?”
区别么,肯定是有的。意大利鞋跟没了,保加利亚和克里木半岛也没了。
不过奥地利的版图深入到了中欧,又殖民了大半个非洲,控制的实力范围远超东罗马帝国。
综合来看就是更强了。在奥斯曼帝国灭亡前,大家的感触还不明显,现在随便一个打开地图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海军大臣阿斯特利·库珀·基脱口而出道:“他们这是想要重建罗马帝国!”
紧接着又否定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欧洲各国都不会答应的,这么干是自寻死路。”
外交大臣乔治冷漠的说道:“重建罗马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在的奥地利帝国,已经丝毫不比罗马帝国逊色。
从中欧到中东地区,都是奥地利的领土,一旦消化了这些地区,奥地利的本土面积就增加了一倍。
如果加上阿拉伯半岛,和他们本土连成一片的土地就高达五百多万平方公里,巅峰时期的罗马帝国也不过如此。
然而,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计算上他们的海外殖民地,现在的奥地利实质上已经超过了巅峰时期的哈布斯堡王朝。
不同于以往任何帝国,奥地利帝国的内患非常小。维也纳政府坚定不移的人口迁移政策,让新扩张的领土不存在统治隐患。
这个帝国的稳定性,远超历史上的哈布斯堡王朝,指望他们内部崩溃根本就不可能。
如果让奥地利人继续发展下去,消化了这些地区,我们之前的所有计划都是笑话。”
别看中东、阿拉伯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那也是相对而言的,起码比俄国人的西伯利亚适合人类生存。
真要是让奥地利开发出来,别的不能保证,以这个年代的生产力计算,养活两亿人口还是很轻松的。
再算上奥属非洲的话,这个人口承载力起码超过了五亿,发展潜力堪比整个欧洲大陆。
财政大臣晓治-柴尔德斯笑道:“爵士,你太悲观了。一个国家可不是领土面积越大,实力就越强大,要不然世界第一强国就是俄国人了。
然而,本土面积世界第一的俄国人,综合实力也就欧洲第四,并没有和领土相匹配的实力。
这不仅仅只是沙皇政府腐朽,更多还是地理条件决定的,冰雪国度的恶劣环境制从先天上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现在奥地利面临的情况差不多,看似通过扩张得到了一大片领土,但这些土地大都是沙漠,根本就无法开发利用。
条件略好的小亚细亚半岛也因为战争的缘故沦为白地,短期内无法产生效益。
想要发展经济,先得自己改善环境。要不然维也纳政府也不会在中东、阿拉伯半岛推行《土地休耕法》。
大自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都过去了这么多年,仍然没有任何成果传出来,维也纳政府的计划应该是失败了。”
外交大臣乔治摇了摇头:“不,奥地利人还是有成果的。别的地区我不清楚,但是耶路撒冷城外确实增加了大片森林。
现在沙暴已经无法威胁耶路撒冷,伦敦的报纸还刊登过,被宗教界人事一直认为这是上帝的恩赐。
从实施土地休耕法到现在,奥地利的控制区至少增加了二三十万平方公里林地和草原。”
没啥好奇怪的,人都离开了,原来种田的地方现在草长莺飞,绿化率自然上去了。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没有了消耗水资源的农业,草木先天就有防风固沙、保存水土流失的作用,水资源渐渐丰富又推动了绿洲面积的扩张,当地生态正在慢慢恢复。
当然,这种恢复主要是前期效果明显,从农田可以变成草地、林地自然很快,后面想要增加绿洲面积就不容易了。
靠大自然自己恢复生态,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耶路撒冷只是一个例外,主要是政治、宗教利益驱动的。
日渐没落宗教需要神迹,巩固衰落的信仰;维也纳政府需要一座美丽耶路撒冷,彰显自己对基督世界的贡献,提高国际声誉,增加国民对政府的拥护,双方一拍即合在城外玩起了植树造林。
耶路撒冷距离死海24公里,距离地中海56公里,在迁移几十万人离开后,当地缺水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大笔资金投入后,效果自然杠杠的。如果这年头要评选环保大使的话,弗朗茨和利奥十三世都是头号选手。
见话题越扯越远,格莱斯顿打断道:“好了,两位。奥地利人有没有成果并不重要,想要把沙漠变成绿洲,这不是人类现在能够完成的。
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怎么限制奥地利的实力增长,或者是破坏可能存在的俄奥交易。
要知道吞并奥斯曼帝国后,从维也纳到奥属非洲中间就只有一个埃及阻隔了。
法国人现在只是看上去很强大,实际上他们还没有从内乱中走出来。在未来的竞争中,他们恐怕会落入下风。
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奥两国之间的国力差距不断被拉开,没准他们在哪一天就妥协了。
那个恐怖的画面,我简直是不敢想象。”
无论什么年代,最不缺的都是嘴炮专家,沙漠变绿洲的课题,早就有人提出来了。
只不过他们还在角落里呐喊,没有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同,谈不上影响力。
包括维也纳政府的沙漠绿洲计划,也只是耶路撒冷地区有具体方案,别的地区就只有一部土地休耕法,等大自然慢慢恢复。
相比之下,还是法奥妥协的后果更严重。
要知道现在法奥两国还维系着表面上的盟友关系,只要双方的实力差距在不断拉开距离,一方自认为丧失了争霸的实力,妥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外交大臣乔治:“想要阻止这种事情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奥地利拖入战争中,消耗他们的实力。
政治外交都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强项,他们唯一的短板在军事上。
当然,这个短板也只是相对而言的,纵观全世界也只有法俄两国能够给他们做对手。”
……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46821/111430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