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核心
推荐阅读:碎星、临时夫妻(nph)、【年代婊】重生后又娇媚勾人(nph 插足)、炸厨房、【星际abo】洛希极限(H)、晴日物语、珀迪达之雾【简】、恶督心奴(1v1,sc)、无双局(1v2 父子丼)、私生女(np 强制 骨科)、
装甲部队,在奥地利军队高层中还有一个别称——“重装骑兵”。
在很多人看来,这玩意儿就是骑兵的加强板,真正意义上的“钢铁骑兵”。
包括对装甲部队的使用,奥地利军方也存在着争议。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把装甲部队当骑兵用就好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看法也并非没有道理,装甲部队和骑兵确实有很多相似性。
比如说:都比步兵贵,对后勤的需求大,遇到恶劣的冰雪天气,行动要受限制……
很不幸莱茵河畔早就被冰雪覆盖了,在深夜气温最低的时候,气温甚至有可能下降到零下十几度。
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汽车想要发动,都要提前给发动机预热,要不然都打不上火。
本质上来说,装甲部队和汽车也差不多,无非是对发动机动力要求更高一些。
在面对恶劣气候的时候,两者都差不多。不是不能使用,关键是在这种天气故障率要高得多。
本身奥地利的装甲部队故障率就偏高,要是再挑选恶劣天气行动,那场面简直是不敢想象。
幸好中欧的冬天持续时间不长,恶劣天气也就那么几天,做好保养工作也就抗过去了。
要是换了莫斯科的地狱模板气候,估计战争还没开打,装甲部队就要爬下五分之一。
硬着头皮上,早就不是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作风。随着年龄的增长,阿尔布雷希特的用兵风格也越发稳健了。
不光是阿尔布雷希特,奥地利军队高层大部分指挥官的用兵风格,都是偏稳健类型的。
喜欢剑走偏锋、出奇制胜的,就只剩下一帮中下层青年军官了。
两种用兵风格,没有本质上的差距。无非是随着身份地位的变化,思想观念、眼界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在军队这个靠战绩吃饭的地方,年轻的时候想要向上奋斗,只有冒险才能够弯道超车,甩开同龄人。
事实上,奥地利军队高层的大部分将领,曾经也是喜欢剑走偏锋的主,正是靠出奇制胜才甩开了竞争对手,一路平步青云的。
现在只是身份地方发生了转变,财富、身份、地位都有了。创业的时代已经结束,到了守业的时候,稳健思想又渐渐占据了上风。
凡事都有两面性,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这肯定是有利的。
从本质上来说,军事上任何剑走偏锋的行为,都是一场赌博。
中下层军官手中的筹码小,只需要战术问题,就算是输上百八十次,奥地利也兜得起。
况且,能够成为军官的也没有傻子,就算是进行冒险,也要有几分把握才会行动的。
从总体上来看,赢得几率还会更大,毕竟在赌局开始前,指挥官已经权衡过风险与收益。
很多时候,战场上赢一次的收益,就可以抵消失败数十次的损失。
说白了,他们拿出来冒险的筹码,最多也就那么千儿八百号人。赔了也就那么多,赌赢了的收益可能就是一场战役的胜利。
高层军官就不一样,他们往往决定着数万、数十万、乃至于上百万军队的命运,任何一次失败都会伤到国家元气。
换个角度,站在军人个人的立场上就不一样了。在这种模式下,奥地利很难诞生名将。
没有办法,外界主流舆论推崇的名将,大都是剑走偏锋、出奇制胜、以弱胜强的主。
那种堂堂正正、以势压人、全靠综合实力打赢的战争,在大家看来都是理论当然,并不受认可。
这对奥地利军官非常的不友好,或许在年轻的时候,还有这样的战绩;可是随着职位的上升,大家的战绩越来越平庸了。
从这方面来看,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无疑是幸运的。
刚出道就拿叛军刷了副本,接着又遇到了土鸡的副本,没怎么发挥就自动晋级为名将。
现在又赶了欧陆战争,弗朗茨搞出了一堆黑科技,让他有机会踩着法国人走上神坛,成为新的“军神”。
军事会议结束后,阿尔布雷希特单独留下了侄子:“弗雷德里希,刚才你似乎有话要说,莫不是对我的安排不满?”
“元帅,现在的天气虽然恶劣,却也没有到装甲部队无法施展的地步。
趁法国人没有反应过来,明天我们就发起突袭,装甲部队可以轻松撕碎法国人的阵地,全军压上去绝对可以重创法军。
要是拖得时间长了,装甲部队恐怕会暴露出去,让法国人有了防备。”
奥地利军队是非常重视规矩的,叔侄那只能是私底下的称呼,在指挥部中对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称呼只有——元帅。
要是不重视规矩,欧洲贵族之间的关系那么复杂,一不小心就会发现军营中遍地是亲戚,那会让平民军官直接绝望的。
尽管实际上裙带关系一直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是好歹还有一条路,只要在战场上立了军功,那就升的比谁都快。
这条路不光是给平民军官留下的,同样也是贵族军官晋升的标准。
不要以为关系户就厉害了,当周边都是关系户的时候,你会发现最终比拼的还是实力。
没办法,谁让德意志地区的传统就是人人从军呢?举国上下的贵族,都要进入军队中服役。
或许很多家族的嫡系成员不多,可是没有爵位的旁系成员绝对不少,如果再算上私生子之类的,这个群体就更庞大了。
这个时候,所谓的关系背景,实际上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在奥地利军队完成军制改革后,没有足够的能力,再多的资源也推不上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皇储腓特烈,和弗雷德里希的年龄差距不大,资源、人脉、关系全部都到顶了。
后者已经是中将了,腓特烈皇储却顶着中校的头衔退役了,估计这也是奥地利推广军衔以来,军衔最低的皇储了。
当然,这么比对腓特烈非常不公平,毕竟军制改革前后的差距太大了。
以弗朗茨本人为例,刚开始吃奶就是一名奥地利军官,不等成年就成为了将军,水分之大都没法堪比了,那就全是水。
到了腓特烈这里,躺赢的好日子就结束了。边吃奶边从军的美好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军校毕业后,必须要和普通学员一样从基层干起。
作为皇储,腓特烈不可能一直在军队待着,这就影响到了他的晋升。
加上运气的缘故,完美的错过了去战场镀金的机会。没有战功傍身,成为将军无望,干脆就退役了。
欧陆战争爆发后,再次进入军队服役的腓特烈中校,这个时候还在南线等待机会。
不光是腓特烈皇储,包括他的几个弟弟,现在也是差不多的状态,分散在各个战场等待机会。
能不能在军队中有所发展,还是要看自身的能力。
这玩意儿,不是光靠外力就能够决定的,要是自身能力不行,就算是推上去了,也没有办法令人信服。
事实上,最初弗朗茨还考虑过,把这个机会留给腓特烈的。
军衔太低无法担任集团军司令官,大不了压低装甲部队的编制级别,比如说:一个坦克团有几百辆,所有的装甲部队都编制成一个装甲师。
只不过这么干吃相太过难看,腓特烈的军事指挥能力又是一个未知数,能不能驾驭得住谁也不知道。万一玩儿蹦了,那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作为奥地利的皇储,腓特烈只需要跟着镀金就够了,根本就没必要为了一点儿声望,跑去冒这个险。
在这种背景下,这个最佳刷战绩的机会,自然就落到了弗雷德里希这个已经证明了自身能力的王室成员身上。
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摇了摇头,语重心长道:“弗雷德里希,你想得太简单了。
联军虽然在莱茵河畔集结了一百七十八万军队,但是这其中有近一百万,都是比德两国的部队。
防守的时候还凑合,真要是放下了防线,出去和法国人野战,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就算是装甲部队能够撕碎法军的阵地,甚至更进一步把他们分割成几块,我们也吃不下他们,搞不好还会被噎死。
国内的意思是尽可能的杀伤法军有生力量,从一开始这场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多杀敌。
拖到冰雪融化之后,不仅仅只是为了装甲部队更容易展开,更重要的还是为了集结兵力。
当然,等待埃及战场分出胜负,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按照国内的计划,这场战争最先发动的是埃及战场,然后才是我们,最后才是南线。
这是给予法国人最大伤害的战略。
造成了占领埃及的既定事实后,再一路杀到巴黎,就算是引来欧洲各国干涉,我们也瓦解了法国人的殖民帝国,掌控了苏伊士运河。
丧失了非洲殖民地后,法兰西的支柱就缺了一角。数十年内,都难以恢复元气。
至于装甲部队会暴露,这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么大的动静,想要一直保密下去根本就不可能。
就算是法国人收到了消息,他们也不知道装甲部队具体是干什么的。没准法国人还会以为是在汽车外面套上一层钢板。
记住了,弗雷德里希。你和普通的指挥官不一样,他们可以单纯从军事上考虑问题,你却必须要考虑政治。
在绝大多数时候,军事都是为政治服务的。
为了减轻我们未来在西线的压力,仅仅只是击败法国人还不够,我们必须要重创法兰西。
现在政府的所有战略,都是围绕着重创法兰西这一核心展开的。
只要能够实现这一战略目的,战场上早一天分出胜负、和晚一天分出胜负,没有多少区别。”
……
在很多人看来,这玩意儿就是骑兵的加强板,真正意义上的“钢铁骑兵”。
包括对装甲部队的使用,奥地利军方也存在着争议。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把装甲部队当骑兵用就好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看法也并非没有道理,装甲部队和骑兵确实有很多相似性。
比如说:都比步兵贵,对后勤的需求大,遇到恶劣的冰雪天气,行动要受限制……
很不幸莱茵河畔早就被冰雪覆盖了,在深夜气温最低的时候,气温甚至有可能下降到零下十几度。
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汽车想要发动,都要提前给发动机预热,要不然都打不上火。
本质上来说,装甲部队和汽车也差不多,无非是对发动机动力要求更高一些。
在面对恶劣气候的时候,两者都差不多。不是不能使用,关键是在这种天气故障率要高得多。
本身奥地利的装甲部队故障率就偏高,要是再挑选恶劣天气行动,那场面简直是不敢想象。
幸好中欧的冬天持续时间不长,恶劣天气也就那么几天,做好保养工作也就抗过去了。
要是换了莫斯科的地狱模板气候,估计战争还没开打,装甲部队就要爬下五分之一。
硬着头皮上,早就不是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作风。随着年龄的增长,阿尔布雷希特的用兵风格也越发稳健了。
不光是阿尔布雷希特,奥地利军队高层大部分指挥官的用兵风格,都是偏稳健类型的。
喜欢剑走偏锋、出奇制胜的,就只剩下一帮中下层青年军官了。
两种用兵风格,没有本质上的差距。无非是随着身份地位的变化,思想观念、眼界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在军队这个靠战绩吃饭的地方,年轻的时候想要向上奋斗,只有冒险才能够弯道超车,甩开同龄人。
事实上,奥地利军队高层的大部分将领,曾经也是喜欢剑走偏锋的主,正是靠出奇制胜才甩开了竞争对手,一路平步青云的。
现在只是身份地方发生了转变,财富、身份、地位都有了。创业的时代已经结束,到了守业的时候,稳健思想又渐渐占据了上风。
凡事都有两面性,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这肯定是有利的。
从本质上来说,军事上任何剑走偏锋的行为,都是一场赌博。
中下层军官手中的筹码小,只需要战术问题,就算是输上百八十次,奥地利也兜得起。
况且,能够成为军官的也没有傻子,就算是进行冒险,也要有几分把握才会行动的。
从总体上来看,赢得几率还会更大,毕竟在赌局开始前,指挥官已经权衡过风险与收益。
很多时候,战场上赢一次的收益,就可以抵消失败数十次的损失。
说白了,他们拿出来冒险的筹码,最多也就那么千儿八百号人。赔了也就那么多,赌赢了的收益可能就是一场战役的胜利。
高层军官就不一样,他们往往决定着数万、数十万、乃至于上百万军队的命运,任何一次失败都会伤到国家元气。
换个角度,站在军人个人的立场上就不一样了。在这种模式下,奥地利很难诞生名将。
没有办法,外界主流舆论推崇的名将,大都是剑走偏锋、出奇制胜、以弱胜强的主。
那种堂堂正正、以势压人、全靠综合实力打赢的战争,在大家看来都是理论当然,并不受认可。
这对奥地利军官非常的不友好,或许在年轻的时候,还有这样的战绩;可是随着职位的上升,大家的战绩越来越平庸了。
从这方面来看,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无疑是幸运的。
刚出道就拿叛军刷了副本,接着又遇到了土鸡的副本,没怎么发挥就自动晋级为名将。
现在又赶了欧陆战争,弗朗茨搞出了一堆黑科技,让他有机会踩着法国人走上神坛,成为新的“军神”。
军事会议结束后,阿尔布雷希特单独留下了侄子:“弗雷德里希,刚才你似乎有话要说,莫不是对我的安排不满?”
“元帅,现在的天气虽然恶劣,却也没有到装甲部队无法施展的地步。
趁法国人没有反应过来,明天我们就发起突袭,装甲部队可以轻松撕碎法国人的阵地,全军压上去绝对可以重创法军。
要是拖得时间长了,装甲部队恐怕会暴露出去,让法国人有了防备。”
奥地利军队是非常重视规矩的,叔侄那只能是私底下的称呼,在指挥部中对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称呼只有——元帅。
要是不重视规矩,欧洲贵族之间的关系那么复杂,一不小心就会发现军营中遍地是亲戚,那会让平民军官直接绝望的。
尽管实际上裙带关系一直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是好歹还有一条路,只要在战场上立了军功,那就升的比谁都快。
这条路不光是给平民军官留下的,同样也是贵族军官晋升的标准。
不要以为关系户就厉害了,当周边都是关系户的时候,你会发现最终比拼的还是实力。
没办法,谁让德意志地区的传统就是人人从军呢?举国上下的贵族,都要进入军队中服役。
或许很多家族的嫡系成员不多,可是没有爵位的旁系成员绝对不少,如果再算上私生子之类的,这个群体就更庞大了。
这个时候,所谓的关系背景,实际上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在奥地利军队完成军制改革后,没有足够的能力,再多的资源也推不上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皇储腓特烈,和弗雷德里希的年龄差距不大,资源、人脉、关系全部都到顶了。
后者已经是中将了,腓特烈皇储却顶着中校的头衔退役了,估计这也是奥地利推广军衔以来,军衔最低的皇储了。
当然,这么比对腓特烈非常不公平,毕竟军制改革前后的差距太大了。
以弗朗茨本人为例,刚开始吃奶就是一名奥地利军官,不等成年就成为了将军,水分之大都没法堪比了,那就全是水。
到了腓特烈这里,躺赢的好日子就结束了。边吃奶边从军的美好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军校毕业后,必须要和普通学员一样从基层干起。
作为皇储,腓特烈不可能一直在军队待着,这就影响到了他的晋升。
加上运气的缘故,完美的错过了去战场镀金的机会。没有战功傍身,成为将军无望,干脆就退役了。
欧陆战争爆发后,再次进入军队服役的腓特烈中校,这个时候还在南线等待机会。
不光是腓特烈皇储,包括他的几个弟弟,现在也是差不多的状态,分散在各个战场等待机会。
能不能在军队中有所发展,还是要看自身的能力。
这玩意儿,不是光靠外力就能够决定的,要是自身能力不行,就算是推上去了,也没有办法令人信服。
事实上,最初弗朗茨还考虑过,把这个机会留给腓特烈的。
军衔太低无法担任集团军司令官,大不了压低装甲部队的编制级别,比如说:一个坦克团有几百辆,所有的装甲部队都编制成一个装甲师。
只不过这么干吃相太过难看,腓特烈的军事指挥能力又是一个未知数,能不能驾驭得住谁也不知道。万一玩儿蹦了,那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作为奥地利的皇储,腓特烈只需要跟着镀金就够了,根本就没必要为了一点儿声望,跑去冒这个险。
在这种背景下,这个最佳刷战绩的机会,自然就落到了弗雷德里希这个已经证明了自身能力的王室成员身上。
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摇了摇头,语重心长道:“弗雷德里希,你想得太简单了。
联军虽然在莱茵河畔集结了一百七十八万军队,但是这其中有近一百万,都是比德两国的部队。
防守的时候还凑合,真要是放下了防线,出去和法国人野战,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就算是装甲部队能够撕碎法军的阵地,甚至更进一步把他们分割成几块,我们也吃不下他们,搞不好还会被噎死。
国内的意思是尽可能的杀伤法军有生力量,从一开始这场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多杀敌。
拖到冰雪融化之后,不仅仅只是为了装甲部队更容易展开,更重要的还是为了集结兵力。
当然,等待埃及战场分出胜负,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按照国内的计划,这场战争最先发动的是埃及战场,然后才是我们,最后才是南线。
这是给予法国人最大伤害的战略。
造成了占领埃及的既定事实后,再一路杀到巴黎,就算是引来欧洲各国干涉,我们也瓦解了法国人的殖民帝国,掌控了苏伊士运河。
丧失了非洲殖民地后,法兰西的支柱就缺了一角。数十年内,都难以恢复元气。
至于装甲部队会暴露,这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么大的动静,想要一直保密下去根本就不可能。
就算是法国人收到了消息,他们也不知道装甲部队具体是干什么的。没准法国人还会以为是在汽车外面套上一层钢板。
记住了,弗雷德里希。你和普通的指挥官不一样,他们可以单纯从军事上考虑问题,你却必须要考虑政治。
在绝大多数时候,军事都是为政治服务的。
为了减轻我们未来在西线的压力,仅仅只是击败法国人还不够,我们必须要重创法兰西。
现在政府的所有战略,都是围绕着重创法兰西这一核心展开的。
只要能够实现这一战略目的,战场上早一天分出胜负、和晚一天分出胜负,没有多少区别。”
……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46821/111434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