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洛城金粉 > 第一章 序幕·子夜歌(附往事书)

第一章 序幕·子夜歌(附往事书)

推荐阅读:重来又如何 (1V2 高H)恶女训狗手册临时夫妻(nph)静海旖旎(校园高H)我,恶女,只训狗不救赎(快穿 1VN)记忆之场掏心(强制爱1v1)就算知道是绿茶也会上钩(强制nph)流光(姐弟骨科)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

    夜色深沉,浓云奔涌如浪。
    残月惨淡的光芒影影绰绰地照着整个洛阳城的亭台楼阁,仿佛嶙峋的墨渍,几盏零零散散的灯光便如在海上一般明灭飘摇。自宫城阊阖门远观,万顷夜色之中,洛阳宫含章殿通明的灯火便被突现得更为耀目。
    这是大宁兴平元年三月辛卯的深夜,早春的寒气渐渐褪去,夜幕之中是风雨来临前隐隐躁动着的闷热。
    “……陛下,方才臣所言之事句句属实,近来诸臣皆知太傅行事愈加凶暴独断,恐有不臣之心。”殿中中郎说完一番长篇大论,向着御座上的兴平帝再拜稽首,只作不经意地瞥了一眼一旁的门下侍中,退至一旁垂手侍立。
    没有哪个君主会在谋反之事上保持绝对的冷静,即便是先代一手开创“平康盛世”的武帝,更遑论此时御座上这位只思寻仙问道的兴平帝了。
    只是武帝执政数十年均有英名,身后却由这样不通朝政的皇子即了位,未免还是令人唏嘘。
    御座之上,尚且流连于五石散之妙意的兴平帝自然也是龙颜大怒,只是眼神之中仍旧残留着几分迷离,斥责了一番太傅的不臣之后,下令道:“传朕指令,宫城内外戒严,淮南王为三公尚书、屯兵殿内;中护军楚王屯兵宫城外的大司马门下;左卫将军护卫东宫;右卫将军领殿中虎贲四百人屯云龙门。”
    一旁的皇后韦氏在兴平帝说完后微微俯下身,快速地耳语了几句,兴平帝点了点头,又道:“且,废黜太傅薛济一切官职,以临晋侯身份就第,若薛氏不从,则由右卫将军领兵全权讨伐。”
    身为太傅安插在含章殿中的眼线,门下侍中心知大事不妙,然而此时兴平帝既已下令戒严宫城,且不说向太傅传信,便是自己逃也无处可逃。他思及此处,也只得收拾一番思路,上前进言道:“陛下明查,太傅乃是无子之孤公,仅有武帝先皇后与今薛太后二女,岂有谋反造势之理?”
    “呵,”不待对方说完,殿中中郎便冷笑一声,“侍中大人莫不是忘了,昔时先帝本欲令汝南王与太傅共同辅政,遗诏却为何令太傅全权独揽?而守灵之时,太傅又何故于灵堂执戟为墙?”
    “……”门下侍中一时默然。而兴平帝亦是神色阴晴不定地看着他。
    不待他想出什么说辞,韦皇后忽而一挥手,立时见便有虎贲冲入了殿中:“门下侍中段广本是太傅亲党,今又妖言欺上,带下去,系入御史台诏狱,待叛党伏诛,一并清算。”
    “唯。”殿中的虎贲齐齐顿首,将慌乱无措的门下侍中拖出了含章殿。
    殿中中郎见圣意已决,便也稽首行礼,退出含章殿随长官布防,不多时,殿外便有皇城禁军整肃而立。
    “臣妾听闻身为太傅一系的原中护军与原左卫将军傍晚在得了诏令之后便将外营兵权交给了两位王爷。”韦皇后随兴平帝缓缓踱步至含章殿后殿窗下相对而坐,恭谨道,“陛下还在担忧什么?”
    兴平帝淡淡地哼了一声:“这些个平康朝的老臣,还真是麻烦,没了这太傅,保不齐又要蹦出些什么……”
    韦皇后听罢,随意地笑了笑:“臣妾听闻昔年谢氏逆党提拔的那些寒门士族,正翘首等着太傅的倒台呢。”
    兴平帝端详着韦皇后的神色,半晌摆了摆手,似是颇为疲累:“那么就这么办吧,必要的话,可以交给绣衣使。”
    “臣妾谢过陛下。”韦皇后微微一福,凌厉的神色稍纵即逝。
    坐落于武库南的太傅府与洛阳宫仅隔了云龙、司马两道门,它静默地屹立在浓稠的夜色之中,等待着前方的种种未知。
    此刻,刚刚得了宫城异常戒严消息的太傅薛济匆匆地召集百官以求商议对策,然而真正到场之人却并不多,其中多为太傅心腹与从僚,还有寥寥几个忧心国事的臣子。几番商议不成,太傅唯有连连叹息。
    一门两后,未尝以全,荣华罔极,物极必反。思及此言,白发苍苍的太傅更为忧愁。
    “太傅大人,既然已无两全之法,可否听下官一言?”太傅回归神来,这才看见方才说话之人。年轻的从僚眉目冷峻,微微低头拱手道:“也请在场的各位大人听下官一言。”
    “陆主簿?但说无妨。”太傅虽然心中六神无主,却还是保留着基本的冷静。
    “大人,陛下初登基岂会妄动先代功臣?如今洛阳宫生变,多半是韦皇后与黄门阉人想要独揽大权。”太傅主簿陆秋庭短短一番话,冷静地将宗室之人的关系撇了开去,倒确实“解除”了不少在场官员的顾忌,“以下官之拙见,不妨主动出府,先烧云龙门立威并吸引开韦后人马。而后开万春门入东宫接应太子,借助东宫及外营兵的力量,入宫直取弄权奸人,以清君侧。”
    陆秋庭思维冷静,不紧不慢地说完后,微微抬眼环视了一番四下在场的官员们,他们静了片刻,便多半出声赞同,而其中的一些武官似乎已有了更为详细的行军方案。
    太傅的脸上亦是露出了几分轻松的神色,太子本是当年早逝的太子妃所出,对于韦氏这个强势的继母向来有几分不满。他并不知道中领军临场换人的消息,只料定此行若能借得作为宗室嫡系的太子的助力,那么韦氏便已然落败。
    陆秋庭停顿片刻,得到了太傅的默认之后,方又开口道:“一己拙见,让诸位见笑了,只是如何行事,下官尚未有计划。”
    “下去吧,你的提议,本官与诸位大人自有定夺。”太傅向他摆了摆手,示意他大可放心退下。陆秋庭依例行礼之后,便默然退下,回到了一干太傅从僚之中。
    太傅念及此刻情势紧急不容细思,匆匆地与心腹官员定下计策之后,便立即浩浩荡荡地往云龙门而去。
    只是在场之人多半不曾细想陆秋庭点到为止的话语之中,隐藏的是什么样的深意。所谓的“奸人”当朝皇后,而一旦太傅势力获胜,便必然需要废黜皇后。这便使得他们所倚仗的太子陷入凶险两难之境——无论事实如何,至少名义上都是太子率兵逼宫,逼迫父亲废黜嫡母。如此一来便是没有了中途收手的可能,唯有……让皇帝做太上皇,太子提前即位。而太傅所作所为,便是行骇人听闻的废立大事。
    以太傅一贯的庸人之姿,多半难有此等决断。
    只是事后的这一切猜测,都是建立在太傅成功反击的假设之下了。
    待到太傅一行人在帝都的夜色之中隐去了身影,听命于府上的从属们便也散去各司其职,唯有陆秋庭不动声色地自府中偏门离开,辗转来到了一条狭窄而寂静的小巷之中。
    彼时夜幕黑沉如铁,禽鸟噤声。眉目冷峻的男子看着阴暗的小巷尽头,抬手敛了敛衣襟,却只是薄唇紧抿,不发一言地站定了下来。
    “陆主簿果然准时。”在黯淡月光所不能及的小巷尽头,略显喑哑的男声不带情感地响起,“太傅如何了?”
    “说服他去借助东宫之力了,到时你们绣衣使安插一个挟持之名便可,外营中护军……应当已经换人了吧?”陆秋庭深吸一口气,淡淡说道。
    “不错,一切会结束得很快的……陆主簿这一次可是立功不小。”对方的语气之中含着几分怪异的腔调,不知是真心还是暗讽,“那么你想要的,又是什么呢?”
    陆秋庭对于他的这番态度只作不察:“下官本是个世俗之人,所以奉上这一手,不过是想活过含章殿日后对谢氏余党的清洗罢了。”
    对方沉默了片刻,不知作何想法。
    “大人既是绣衣使之首,处理朋党间之事,应是易如反掌。”
    “好,绣衣使本就该有几分做交易的信用。”对方冷笑一声,道,“陆主簿此行也算是投诚,保你在九寺当个职,是全然没什么问题的,不过再往上……”
    “段统领大可放心,下官并非不惜命之人。”陆之庭会意,立即表态,而后又似无意地补充了一句自嘲之言,“想来中宫殿下也不会锱铢必较到关注一个蝼蚁的去向吧。”
    “真不知该说陆主簿是聪明呢,还是……”绣衣使统领一言未落,便猛地停住了话语,不知转而看向了何方,语气中一时不掩震惊,“等等,那是——”
    陆秋庭觉出不妙,环视四周,果然看见西南方向的天空陡然亮了大半,一片跳动的红光之中隐隐的正是翻卷的火蛇与滚滚的浓烟。像是变乱之夜里血色染出的明亮烟花,肆意舔舐着沉沉如铁的夜空。
    “不对,那个方向算起来该是……”陆秋庭似有些不敢置信地沉思了半晌,喃喃道,“铜雀街,廷尉寺?”他似乎这才迟钝地反应过来这场大火意味着什么,颇有些惶乱失神,举步便要向起火之处跑去。
    “陆主簿留步。”一身夜行衣的绣衣使统领不知何时已鬼魅般地从小巷暗影之中掠出,抬手便拦住了陆秋庭,“不错,今日廷尉寺确是只有应少卿一人值夜,只是如今洛阳宫生变,陆主簿这般在宵禁后四处乱闯,怕是下策。”
    见陆秋庭似乎并未被这样的理由说服,绣衣使统领不着痕迹地叹了一口气,又道:“何况陆主簿不妨想想,以应少卿那般的意气,即便在这样大的火势之中侥幸得以保存,又可希望见到你?”
    “……罢了,”陆秋庭似是泄了气地退了回去,辞气无奈之中又有着几分自嘲,“自平陵之变后我投了太傅府,想来他便是厌恶至极了。”
    “知己陌路又逢巨变,还请陆主簿节哀。或许死在含章殿清算谢氏余党之前,对他也算是一种幸运。”绣衣使统领叹道,“只是那四个字,还是少提为妙,陆主簿是聪明人,应该明白。”
    “知道了,下官这便回到住处,静待大人的消息。”半晌,陆秋庭辞气平淡道。
    “廷尉寺是个好去处……待明日洛阳宫除去叛逆,自会彻查此案,陆主簿大可前去一观。”绣衣使统领点了点头,见陆秋庭已转身走出了几步,忽而叹道。
    “多谢大人。”陆秋庭微微驻足,却始终没有回头。
    后来听闻太傅在东宫之中被早已埋伏好的禁军与外营军一网打尽。
    听闻右卫将军将太傅一系阖门数千号人不分男女老幼尽数斩首,一直杀到东方既白方才行刑完毕。
    听闻薛太后先是被废入永宁宫,不久又披发跣足被斩于废宫。
    只是这一切都是听闻。
    而到了第二日清晨,洛阳的百姓们才看到了令他们永生难忘的一个画面。
    彼时春日初升,零落的几缕阳光撒在刑场之上,晨雾散开后,露出的是一座座尸山。那些尸体散乱而无章法地堆起,无数头颅滚落在一旁,或是白眉皓首,或是垂髫稚龄,或是嘴唇微启神色凄茫,或是怒目圆瞪死有不甘。
    那一天的春日阳光是冷冷的、潮湿空气也是冷冷的,浓烈刺鼻的铁锈味充斥着人的五感。刑场尚有暗红到发黑的鲜血未完全凝固,有血流仍在蜿蜒向前,溪流般地延绵数里,最后染红了洛水。
    后有史家详考此夜惊变,谓之“辛卯之乱”。
    ……
    兴平五年夏,洛阳城郊官道之上。
    容色清丽的少女合上了手中的书卷,侧过脸漫无目的地望着马车窗外飞逝的景色,彼时夏日初临,百草丰茂,偶有衣饰华丽的世家子弟悠游其间,艳阳之下的洛水泛着粼粼的耀眼光芒,河上溯洄着精美的画舫游船,略略看来,全然是宁静安详的景致。
    她又忆及数日前上党郡的羯奴之乱,细想来竟是与帝都洛阳全然不同的光景,只觉得恍如隔世。
    少女无意识地抚摸着腰间印着繁复族徽的令牌,思绪一时飘得有些渺远。
    在那一场羯奴之乱中,原本被派往洛阳商会协助分会事务的特使猝然殒命,只是不知原本意在私下随理事离乡历练的她就这样替了对方的身份,究竟是好是坏,她将要在日后日日面对的商会杂事,又会是何等的芜杂艰涩?
    而这一路南行,也让她切实见识了一番大宁自北疆边境到中原帝都是风貌变化。只是并州一带的羯奴之乱与诸胡窥探,连她尚能瞧出几分端倪,却不知帝都这些衣锦风流的官员世家们,又真正在意几分呢?
    正在她思虑之间,原本微微颠簸着的马车忽而一停,她赶忙瞥了一眼窗外,已是一派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的市井繁华景象了。
    “九姑娘,到地方了,请下车吧。”
    听得车夫此言,少女赶忙简单地整理了一番,略有几分拘谨地走下了马车。
    迎着初夏的阳光,少女便看见了这座坐落在洛阳西市的三层古朴小楼,在素来繁华绮丽的洛阳市井之间倒是显得颇有些独特,往来的宾客亦是络绎不绝。小楼匾额上书“枕山”二字,落款处有繁复如她腰间令牌的花纹簇拥着一个极小的“风”字。
    而与此同时,楼中年轻的青衣主事正倚阑远眺着肃穆庄严的铜雀街,那里林立着的各色官署在逆光之中的剪影冰冷而生硬。
    这其中,便有已然重新建成的廷尉寺官署,掩去了大半昔日的痕迹静默而立。
    只是即便一切波澜归于死水,也总归还有人会记得风声呼啸而过的模样。
    作者有话说:
    往事书·前宁
    前朝末年,诸国征伐纷争。宁侯卫氏起于中原梁国,执政三代而终得梁国少帝禅让,号为大宁,年曰更始。
    ……
    宁帝历时数十载,其时得陈郡谢氏、雍城秦氏、云中独孤氏、秣陵慕容氏襄助,灭东越、南齐等诸国,未有能敌者,世谓之四世家。谢氏掌军事,有平陵军二十万。秦氏为鹰犬,探知天下微末。独孤氏从政,谋定诸事,未有纰漏。慕容氏世代为商,传曰富可敌国。
    ……
    更始二十七年,天下一统,又十三年,崩,谥为元帝。长子即位,年号平康。
    ……
    平康年历十八载,其间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后世谓之“平康盛世”。平康十四年,谢氏掌权,广用寒门士族为要员,世家多有不满。
    ……
    平康十七年冬,北疆高车部南下犯境,并州平陵军不敌,离石失陷。查证谢氏勾结蛮夷,帝怒,念其开国之功,仅夷其嫡系宗族,其党多受牵连。
    次年,河间王萧氏收复并州失地。
    ……
    平康十八年秋,帝崩,谥为武帝。太子即位,次年春改元兴平。其时盛世方兴,朝野簪缨相属,名士风流。
    然,祸患多发于幽微,而人之罕至也。当世之沉湎于宴饮丝竹问道之乐者,不胜数也。
    ……
    ——《十二国春秋·前宁卷》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47289/113547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