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穿今]70年代幸福生活 第14节
推荐阅读:捡个总裁做老婆、火影:我只能抽出S级奖励、绝地求生之天秀直播间、我是林正英的僵尸徒弟、都市之仙帝奶爸、从获得亿万年魂灵开始无敌、徐解来日、满门受辱,我化身地狱修罗、心急如焚的金手指、小梨花(校园h  1V1)、
到了自己的地盘,原本算得上话少的徐长林和林旻就有说不完的话了,带着张洋等人,开心的跟张家人介绍着每一样事物。见到这样的林旻,林志不由的在心里问自己,把林旻带去北京上学,是不是对他并不适合?但转念一想北京的教育水平跟云省比起来到底要强上许多,就只能硬起心肠了。
看看天色还早,林志谢绝了徐定睿邀请他们父子俩在徐家住一晚的建议,带着归心似箭的林旻回了盛家村。他不认识路,但林旻认识啊。林旻现在恨不得立马飞回养父母家,哪有心思在徐家做客啊。
张敏他们多少能体谅他的心情,并没有放在心上。
自从下了车,张洋几个就觉得自己的眼睛不够用了。蓝天白云、成片的稻田,潺潺流水,每一样都让他们这些自幼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新奇不已。就连看到河里游着的嘎嘎叫的鸭群都要感慨半天,立在河边非要看鸭子,连路都走不动了。
直把张敏看的哭笑不得,不由的笑骂,“看什么看,咱们先回家去吧。等把东西放下来,让长林带你们出来玩玩。”
张洋他们头直点。埋着头就想往前走,半晌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小姑,你们家在哪儿呀?”
这农村就跟他们老北京的四合院似的,每家每户的房子都建的差不多,要是没人领着,还真找不到地方呢。云省算是南方,跟北京的严寒干燥不同,就算现在还是正月,这里的人只要穿个薄外套就够了,根本就没人穿棉袄。这会儿他们有点明白为什么小姑张敏让他们多带些春秋穿的衣服了,并且让他们在火车上把衣服换了。话说要是他们穿个棉大衣出现在大街上,人家指不定认为他们是精神有问题呢。
待徐长林稍稍指了个方向,张洋他们就一溜烟的跑了。惹得老爷子投直摇,“张洋这臭小子,这会儿怎么不嫌东西重了?”他是年纪大了,耳朵好的很呢,这一路上没少听到张洋私底下跟其他人抱怨手里的包裹重。
“爸妈,你们慢点,这里的路不像城里,全是土路,坑坑洼洼的,我扶着你们走。”张敏和徐长卿扶着老太太,徐定睿扶着老爷子,慢慢的往家走,顺便还跟两位老人介绍着村子里的情形。
一进村子,就有扛着锄头明显刚从地里回来的街坊邻居跟徐定睿他们打招呼,“徐大夫、张会计,你们回来啦。”
“是啊,这不是快开春了,我们赶紧回来准备春耕了。总不能耽误地里的活计啊。”
“那是那是。”
“张会计,这两位老人家是谁啊?好像没见过吗?”
“这是我爸妈,这次跟我们坐车来玩玩的。”
“哦哦,这是小张你的娘家人啊。他们看起来年纪挺大了的嘛。身体挺不错的。”
众人就赶紧跟老爷子和老太太打招呼。老太太都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跟她说过话了,一路上就迷迷糊糊的。就听女儿说了句,“爸妈,这就是我们家了。终于到家了。”老太太这才暗地里松口气。话说她还是第一次跟这么多人说话呢。
“小姑,你们怎么才来啊?我们没钥匙进门啊。”张敏带着老两口,走的刚能看到家门,就远远的听见张洋的抱怨。
张敏看了紧闭着的院子门还有站在门口等着的侄子侄女,一拍脑门,这才想起来,临走那天,她想着家里还有家畜要照应,就把家里的钥匙交给了隔壁邻居赵大婶了。
她正想喊徐长卿去隔壁拿钥匙,就见赵大婶手里举着个东西,急急忙忙的跑过来了,“小张啊,这是你家的钥匙,听说你们回来了,怕你们着急,我就给你们送来了。”等她喘匀了气来,又说,“小张啊,还真是巧了,你们屋子里的被褥我今天都帮你们晒过了。”
原来徐定睿一家临行前将家里的钥匙交给了赵大婶,让她帮忙照看下院子里养的家畜。她也不知道徐家人会什么时候回来,隔个一两天就会去徐家把整个院子的门窗全打开了透气。今天趁着天气好,还帮着把屋子里的棉花被褥弄出来晒晒,正好今晚能让他们睡个好觉了。
“赵婶,真是谢谢您了啊。来,先吃点糖润润喉。”张敏连连称谢。抓了一把糖果塞给了赵大婶,并解释她这会儿没工夫,等忙过了,就去好好谢谢她。
赵大婶爽朗一笑,“小事一桩,这有什么好谢的啊。”接过糖果并不先吃,只稍稍看了一眼就朝兜里一揣,准备带回去给家里的孩子们吃。这糖看起来就挺好的,叫她一个一把年纪的老太婆吃了也是白瞎,还不如带回去给孩子们尝尝鲜。
跟他们相处久了,张敏哪能不明白他们这些农村妇女的想法啊,知道他们这是舍不得了,又从袋子里抓了不少零食硬是塞到赵大婶口袋里。
赵大婶口里一直称谢,怎么说都不肯再拿,趁着张敏忙着拿糖果的机会,一溜烟的走了。
送走了热情的赵大婶,张家众人这才跟着张敏进了徐家。与想象中的农村家庭都是脏乱不同,徐家给张家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大,他们老张家的祖宅是三进的,共有十几间屋子,偏偏徐家的院子占地比他们家更大,除了几间屋子,房前房后都是大院子。不过院子虽大,给徐定睿小夫妻两收拾的还算整洁,并不像一般的农家那样脏兮兮的,污水横流。院子里种了几棵果树,另外还养了鸡鸭。
张洋几个刚帮着张敏把大包小包的放进房里,就拉住徐长林在院子里晃悠。这院子里什么东西都让他们觉得稀奇,他们是吃过猪肉,但还真没见过活生生的猪长得什么样呢。
徐定睿家里多了好几个从北京来的客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临河村,村子里以前什么时候一下子来过这么多的客人啊,很快就陆续到徐家瞧热闹,除了最爱八卦的婶子嫂子们,还有不少就爱凑热闹的小孩子。看着衣着打扮、行为举止明显跟农村孩子的张洋、张翩他们,来玩的乡亲们直称赞,婶子大娘们忍不住起了逗趣之心,没事就问东问西,好奇的问着外面的世界。临河村的百姓几乎很少出过远门,对普通人来说,最远的地方不过就是去镇上赶集,对北京根本就没有什么印象,总觉得那是在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这会儿听张洋他们用脆生生的声音说着北京,会觉得他们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张洋他们也不恼,就这么大大方方的任他们围观打量,嘴里很有礼貌的喊着人,还很有耐性的回答乡亲们的各种问题。
“来,这是我们从北京带回来的特产,挺好吃的,拿点回去吃吃啊。”张敏就忙着把从北京带来的小点心还有她特意买的糖果什么的分给来玩的人。至于其他的土特产,她准备等安定下来好好收拾一番再给村里的每家每户送去。现在刚到家,有这么多包袱,还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根本就不知道给邻居们准备的土特产究竟在哪个包袱里。
大家刚开始觉得不好意思,你推我我推你,见徐家人再三诚挚邀请,才接过张敏和徐长卿递过来的零食。
知道徐家人这一路坐了好几天的火车,这一路奔波肯定累了,人们就很有眼色的告辞回家了。再说了,农家人只要想忙,就没有忙活不完的事情,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时间闲玩的。
等张敏简单的收拾了家里,把晚上张家众人睡觉的屋子准备好,渐渐的到了傍晚,整个临河村都升起了袅袅炊烟,张敏这才意识到要做晚饭了,她有点头疼了。话说十多天不在家,家里除了特意留下来的野味,根本就没有其他的菜。可晚上十几个人呢,就那么一点野味根本不够这么多人吃的啊,没过多久,她所烦恼的问题就被解决了。
生产队长徐胜利知道徐家人回来的消息,拎了些腊肠还有腊肉还有些蔬菜。陆陆续续的又有不少婶子嫂子来串门,都没空着手,或多或少的带了几个鸡蛋、酱菜什么的,人来人往的弄的整个徐家院子热闹的很。当然还有不少人,把家里做的好吃的盛了一份端到徐家,说是要给他们加餐。更有那跟张敏走的近的婶子大妈,知道今天老徐家来了不少人,想着他们家这会儿肯定缺被褥,特意将家里备用的被褥送过来。
张敏之前在火车上还头疼呢,家里住的地方是有,可惜没有那么多被褥,现在的气候虽说不像北京的冬天那样冷的很,但也是要盖被子的。现在有了这些邻居们送来的被褥,最起码今晚能安稳的度过了。至于其他的,明天再慢慢想办法吧。实在不行,明天去买个两三床被褥,给孩子们挤挤也差不多够了。
不过在感动于这些乡亲们的好意的同时,徐定睿夫妻俩都有点头疼了,这下子又欠了村里不少人人情,前面的人情债还没还清,又要欠了,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难道真是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
见女儿女婿一回来家里就人来人往的,张老爷子心里直点头,这样最起码说明女儿女婿会做人,跟村里的乡亲们关系不错。另外也说明这里的民风淳朴,邻里之间守望相助,比城里各人自扫门前雪显得更有人情味的多了。
这是他们回家的第一顿饭,也是娘家人头一次上门,徐定睿特意喊了生产队长徐胜利作陪,另外再加上族里年纪最大的三位长者。好在有邻居们送来的食材,张敏在徐长卿、张翩姐妹几个的帮助下使出了浑身解数整治出了两桌好菜,又让徐长卿去打了一坛酒,今天就让他们几个大老爷们好好吃好好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然就凭她有再大的本事,也没办法凭空变出两桌酒席啊。
第三十九章
张成儒一行人在女婿徐定睿家的第一顿饭吃的非常尽兴,尽管他们多少有点不习惯在吃饭的时候时不时有人过来串门,但他们很是喜欢临河村淳朴的民风。他们在北京城生活的久了,每家都自顾不暇,根本就不会有那份闲心去管其他人家的事。哪会像临河村这样,坐在家里时不时都有人来串门啊。
说说笑笑,一顿饭吃到晚上九十点钟才结束。还真别说,作陪的两个老徐家的族老,尽管大字不识一个,居然还能跟饱读诗书的张老爷子聊的到一起去。把徐长卿他们几个小的看的一愣一愣的。
而村里的婶子大妈们则陪着老太太说些家常话,乐的老太太到平日里睡觉的点都还没一点睡意。老太太因为眼睛不好,平日里很少出家门,能说话的对象就是两个儿媳妇。可惜他们都要上班,并不能随时在家陪着她。这会儿有这么多的年纪差不了多少的伙伴跟她聊些家常,就算很多时候有些语言不通,但大家并不在意,只要能正常沟通,就高兴了。
而张洋几个小的,在徐长林的带领下,早就跟村里的小子们玩到一起去了,他们看什么都稀奇,根本就不知道肚子饿,要不是到吃饭的时候,张敏一个劲的催,他们说不定要玩到天黑呢。难怪啊,城里的孩子整天就只能在尺寸之地玩耍,能玩的东西有限,最多就是你到我家、我到你家。哪像农村啊,上山下水的,什么东西都能从中找到乐趣。
现在虽然是冬日,但云省跟北京的严寒不一样,并没有下雪,最多气温比平日里低一些罢了。就算这样,不一样的冬日景色还是让张溪兄妹几个感触颇深,他们突然泛起一种想要到全国各地去走走的冲动。特别是张洋,他本就是在家呆不住的猴子性子,这会儿暗暗下定决心,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后来到底如他所愿了,不过那是后话了。
“徐大夫,你们回来的还真是时候,今天早上我去镇上的时候咱们刚接到通知,明天晚上县里的放映队就会到咱们村来放电影了。听说这是县里的放映队下乡慰劳咱们贫下中农,咱们村是第一站。我还真忘了跟大家说这件事呢。”这边生产队长徐胜利见张敏的娘家人被招待的还算满意,他就放心了。这才猛一想起来,他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对于知识分子,他们这些泥腿子有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与崇拜,听说徐定睿的教授岳父来了,自然想要把张家人招待好。
“放电影?”原本在一旁说着闲话的徐长林一听,顿时眼前一亮,看露天电影是很多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特别是在他们这些文化生活极其匮乏的农村,看电影是件生活中的大事。《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东方红》、《红色娘子军》,一件件耳熟能详的作品很多就是通过放电影,被根本就没去过电影院的农村百姓给熟知的。
就连张洋几个都激动起来了,看电影对于他们这些城里孩子也是极其难得的机会。城里是有电影院,但张家的家教严,平日里孩子们很少有机会能去电影院看电影。而且就如今这种什么都要票的年代,能搞到几张电影票算是十分难得的。他们也有好一段时间没有去看电影了。
这个年代,普通百姓家根本就没有什么娱乐,基本上吃过晚饭都会早早的上床睡觉,像他们张家还算好的,晚上还会点起灯要么让孩子们一起学习,要么由张成儒或者张灵智兄弟俩讲古,要么就听听老爷子那边,他的学生送的唯一的一台广播,所以他们几个兄弟姐妹根本就没有天一黑就睡觉的习惯。要是晚上有什么娱乐活动,那自然是很好的事情。
而刚才徐长林第一时间就跟张溪他们几个描述了农村看露天电影的热闹情景,惹得他们恨不得立马就到第二天晚上。
徐长卿也挺好奇的,她从记忆里找到了看电影相关的几个片段,那还是“徐长卿”小时候的事情,徐定睿和张敏都不是爱凑热闹的人,除非是在临河村放电影,他们夫妻俩才会带徐长卿凑个热闹,不然他们情愿在家休息,都不会特意跑去隔壁村的。而县里那么多的村镇,能轮到临河村的机会就少的可怜了,徐长卿都十来岁了,脑海里也就只有2、3次看电影的记忆。她还挺好奇电影究竟是什么样的,毕竟前世哪有电影这种神奇的科技啊,她也就是十四岁那年在他们镇上的王员外家看过一场戏。
说起看电影的事情,徐胜利也挺高兴,毕竟放映队能到哪个村子去放电影,说出去就是那个村子的光荣,镇上公社开会时他的腰板都可以挺的比其他村的队长直一些。“是啊,说起来这还是咱们沾了徐大夫夫妻俩的光。我今天去镇上开会,正好县里的放映队这次要下乡慰问贫下中农。他们听说咱们村这次有好几个青壮年考上了大学,就特意把第一站放在了咱们村上。”他这会儿挺高兴自己有先见之明。当时徐定睿夫妻俩和另外几个知青要参加高考时,他没有像那些目光短浅的村支书那样横加阻挠,而是尽量给予方便,现在多少有点回报了。
一番话说的徐定睿和张敏挺不好意思的,对他的话并不放在心上。想也知道到底还是徐胜利这个生产队长努力争取的,不然谁会知道根本就没有什么特色的临河村啊。
“放映队要来了?”一听明天要放电影,很多来串门的乡亲都坐不住了,纷纷跟徐定睿一家告辞,恨不得立马奔回家去通知亲戚们。他们是住在临河村,但附近的十里八村谁家没有几门亲戚啊。一般放映队下乡,不光本村的百姓,就连附近的乡亲们都会成群结伴的来看电影。他们临河村的人没少去别的村,这次放映队到他们村,他们自然不能忘了附近的乡邻。不然不是让乡亲们说闲话吗?
没多久,整个临河村都知道了明天晚上放映队要在他们村里放电影的消息了,大家都沸腾了,更有那觉得不敢相信的半大小伙,特意跑到徐家找徐胜利想要问清楚。一会儿一个的,闹得徐胜利烦不胜烦,正好他们已经吃过饭了,正在喝茶闲聊,他就索性回到了生产队,用村里的大喇叭播报了这条消息,众人这才相信了。
“放电影喽~放电影喽~”徐胜利的话音刚落,村里的半大小子就高兴的直蹦起来,满村子到处乱窜。
徐胜利一走,来作陪的两个族老和来串门的乡亲们也呆不住了,纷纷告辞。等屋子里就剩下自家的人,老太太好奇的问道,“小敏,你们村很少放电影吗?怎么一个个听到要放电影了,这么高兴啊?”
张敏点头应是,解释道,“我们临河村算是离镇上比较远的村庄了,一般放映队下乡放电影,很少能轮得到咱们村的。”
老太太了然的点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就连老爷爷都沉默不语。
老两口都不说话了,几个孩子就更不敢说话了。张敏见天色不早,就安排他们去休息去了,毕竟明晚要看电影,等彻底结束要到半夜了,今晚休息好养好精神,明晚才能痛痛快快的玩耍。
第二天一大早,徐胜利在村里找了几个壮小伙,拉着村里的马车就赶着去公社帮放映队的两个小伙子搬家伙。徐定睿没有什么事,也跟着去帮忙了。他们这的十里八乡都是这规矩,只要放映队定好要去哪个生产队放电影,这个村子就得出人出力去给人放映队帮忙。毕竟放电影的家伙什像什么发电机、荧幕、放映机之类的都挺重的,放映队的成员对乡下的道路根本不熟,要是靠他们自己去村子里,还不定能不能找得到路呢。
而张敏就在家带着徐长卿收拾从北京带回来的土特产,盘算着要给村里的每家每户送去多少,总不好厚此薄彼啊。礼轻情意重,不论多少,总是他们的一番心意,给大家尝个心意就行。要是真给每家人家准备多么贵重的礼物,以他们现在的财力,也负担不起啊。
等徐胜利他们拉着一马车的家伙什回到临河村,整个村子都沸腾了,不管有没有事的,都跟着去了生产队,他们知道按照往常的规矩,像这么贵重的东西自然是要放在生产队的库房里,安排专人看守的。
这么多人搭把手,很快就把那些笨重的机器放下来了,徐胜利他们早就在回来的路上弄清楚了,放映队跟来的两个小伙子中那个个子高点、20多岁的小伙子叫黄建军,而另外一个瘦瘦的、看起来最多20的小伙子就叫孙卫国。这会儿见村子里的父老乡亲都围着黄建军和孙卫国看,七嘴八舌的问东问西,忍不住没好气的赶人道,“去去去,都围着放映队的人干嘛?地里家里没活计啊,还不赶紧回去干活?人家忙活了半天,还没吃饭呢。我正准备带他们去我们家吃饭呢。”
这么一说,其他人不乐意了,麻利如赵大婶,早就拽着孙卫国的左边衣袖了。“哎呦喂,队长,咱们也是来请放映队的小伙子到家里吃饭的啊。”
一时间生产队那个吵闹啊,你拉着黄建军的衣服,我拽着孙卫国的衣袖,直把两人看的吓傻了。他们作为电影放映队的成员,县里的村子没少去过,这还头一次见到这么热情的村民呢。不过两人到底被这份热情搞得有些哭笑不得,任谁被东拉西扯的,身上的衣服都快要被扯开了,都不会有什么好心情。
终于,徐胜利看不下去了,拿出作为生产队长的威严,厉声喝道,“好了,别闹了,没看你们都把人放映队的都吓坏了吗?谁都别抢,我是队长,黄同志和孙同志肯定要去我家吃饭的。”
话说徐胜利那个无语啊,他就一个转身没注意,村里人就闹成这样了。一个个没见到孙卫国和黄建军涨红着的脸吗?要是再不阻止,就算是好心,人家说不定都要发火了。
徐胜利都这么说了,再看看黄建军和孙卫国的脸色,其他人就不敢再说些什么,只好任徐胜利带着放映队的那两个小伙子回家吃饭了,顺便还喊上了徐定睿他们这些跟着去镇上的人作陪。村里的其他百姓这天家里有做了什么好菜的,就琢磨着腾出一些送过去给他们加菜。好在现在还没出正月,每家过年的食材或多或少都还有一些没有吃完,置办出一桌让放映队满意的饭菜还是挺容易的。要是搁那些青黄不接的日子,每家每户就连吃饱都成问题,更别说吃什么荤菜了。
跟村里大部分人一样,张敏特意将从北京带回来的酱鸭开了一包切好了给徐胜利他们送去,惹得黄建军和孙卫国直在心里诧异,临河村不是普通的小山村吗?怎么还能吃到老北京的特产呢?
因为晚上还有工作,黄建军和孙卫国谢绝了徐胜利的好意,滴酒没沾,只顾着埋头吃菜。倒是让徐胜利等人高看了他们几分,任谁看来,黄建军他们经常下乡办事,别的不说,吃的喝的不会少的,应该多少练出了一番好酒量,没想到他们还算有原则,光吃不喝,就怕喝高了出了什么技术问题,没办法向等候了大半天的乡亲们交代。
吃吃喝喝、说说笑笑,他们吃过午饭已经是下午三四点了。黄建军看了看手表,和孙卫国对视一眼,就率先对徐胜利道,“徐队长,时候不早了,我们要开始准备放电影了,不然就来不及了。只是您看这放电影的地方要选在哪儿呢?最好宽敞点的,不然坐不下多少人的。”
徐胜利一拍大腿,“不用选,别的地方都不行,就去咱们生产队的晒谷场吧。”
黄建军点点头,“那行。只是要麻烦徐队长安排人帮我们把发电机什么的送过去。”他们下乡次数多了,知道一般村子里放电影都会选在晒谷场,不过他照例还是得问清楚啊。
徐胜利这才安排人帮着把放电影的机器什么的运送到了晒谷场。嘴里还一个劲的让帮忙的人注意一点,这些机器精贵着呢,要是磕了碰了,谁都赔不起。
机器运到晒谷场,根本就不用黄建军和孙卫国操心,自有闲得慌的半大小子们挤到他们跟前忙前忙后,他们只要动动嘴,指挥那些小子们干活就行。小子们被指是干活并不恼,一个个反而还乐呵呵的。当然涉及到放电影胶片什么的技术问题,黄建军和孙卫国就只能亲自动手了,要是给小子们不小心弄坏了电影胶片,那可就麻烦了。
知道晚上要放电影,村里的每家每户都早早的做了晚饭。他们看露天电影都有自己的经验了,知道要尽量早点占据有利的地形,才能有好的观影位置。本村的人不用说了,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能在场院中间看;外村的乡亲们这么远的路又不好自带板凳,就找块砖块或者石头坐着。要是实在找不到,就只能站着看了。不过那些皮小子们都不是安稳的主,一个个的爬高上低的,要么爬到树上,要么爬上墙头,惹得家长们跳骂不已。
更有那隔壁村的乡亲们,因为路远,怕耽误了看电影,带了些干粮就来了临河村。要是谁正好在临河村有亲戚,自然是在亲戚家吃饭的,还能得到一个好位置,惹得同行的人羡慕不已。不过也只是羡慕罢了,他们都知道如今的年月,谁家都没有什么多余的粮食用来招待素不相识的同乡。如果来的迟了,就只能站着看了,如果孩子们看不到,就会被家长驾到脖子上。
“放电影啦!放电影啦!”还没有天黑,心急的孩子就匆匆吃罢晚饭,不顾家人的呼唤三五成群的奔向了晒谷场。他们早就用家里的板凳什么的去晒谷场占位置了。大爷大娘大婶嫂子们笑骂不已,也不多管,怀里抱着奶娃娃,再带上刚会走路的小宝贝,跟着去了。整个村子,除了还没出月子的奶娃子还有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老人家,几乎每家都是全家出动。
农村的夜晚没有什么娱乐,难得遇到一次放电影的,恨不得人家能留下来不走,天天放给他们看才好呢。
徐定睿家自然也是。徐定睿和张敏都是生产队的小干部,虽然不一定有多少实权,但这种时候还是能得到一些靠前的位置的。不过徐长林以及张溪几个小的,根本就不用徐定睿烦神,一早就带着凳子什么去晒谷场占位置去了。张洋还兴致勃勃的跟老爷子他们夸口,说一定会给家人找到一个十分靠前的位置的。
等徐长卿跟着张敏在家收拾完,陪着张老爷子两口子去晒谷场,天还没黑呢,场院里已经稀稀拉拉坐了不少人了。黑压压的人挨着人,怎么也得有好几百号。一眼看过去,人群里有很多十分陌生的脸庞,想来就是附近的村落得到消息来凑热闹的百姓了。不管是不是临河村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溢满了笑容。直把徐长卿母女两看的眼晕,话说这么多人,他们要到哪儿去找徐长林他们呢?他们的位置在哪儿呀?
几个人正站在场院边发呆,徐长卿首先听到电影屏幕的左前方传来“小姑、小姑,我们在这儿~”
第四十章
徐长卿找了半天,这才发现自家的表哥张洋还有表姐张翩正站在硕大的白色银幕下向着他们一行人的方向直挥手。整个晒谷场怎么说也有好几百号人,大家都说着话,如果不提高嗓门,就算在身边,都不一定能听得到对方说什么。张洋几个扯着嗓子喊,再加上蹦蹦跳跳的样子,看的周围的人纷纷侧目。他们却丝毫不以为意。来临河村才短短一两天,张洋他们被压抑的天性算是释放出来了,变得跟农家的半大小子一样皮实。如果不是他们这十几年来所受到的教育的影响,骨子里还保持着读书人的矜持,根本就看不出来他们是城里来的孩子。
把张老爷子看的眉头直皱,待看到周围很多人都是这样,他就释然了。话说张洋他们的声音还算是轻的,没见到隔壁赵大婶扯着嗓子呼唤家里的熊孩子,那声音隔得老远都能听得见。
徐长卿看了看表哥表姐所在的地方,貌似离得还挺远,想要过去还必须得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
当然也有一些有祖传手艺的,心思活络的,偷偷摸摸的做了些家常的小吃食拿到场院边卖,或者卖些瓜子花生什么的。在场的人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是乡里乡亲的,谁也不会吃饱了没事干去举报这些小商小贩。要是因为这么点吃食,被当做“割资本主义尾巴”拉去□□,还真不值当呢。
现在还没出正月,孩子身上都会有点压岁钱,不多,但也够买些东西吃吃的。这种时候,任凭再小气的家长,看到自家孩子充满期待的眼神,都说不出拒绝的话,往往会给孩子几分钱让他们去解解嘴馋。毕竟总不能让自家孩子眼巴巴的看着别家孩子吃。大人这会儿总会要个面子,生怕被别人比下去。
这么多人,看的徐长卿有点眼晕了,她实在不习惯如此喧闹的地方,很想干脆回家算了。但无意间看到外婆兴致勃勃的脸庞,她不忍心了。难得有点娱乐活动,就算老太太眼睛看不到,但人家能听得到啊,没事来凑个热闹都是好事。她恍惚间记得爸爸徐定睿说过,要去找村里的木匠胜明叔给老太太做个轮椅,这样他们没事的时候就可以推着腿脚渐渐不大利索的老太太出去逛逛,就算出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都是极好的。
张洋几个多少也看出来了徐长卿他们的无奈,只见他们回过头来跟一旁的小伙伴们说了些什么,张溪他们几个男孩子就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朝徐长卿他们所在的地方走来。他们还特意留了张翩和张然姐妹两在那里看着凳子,生怕好不容易得来的位置就这么给别人抢了去。
“爷爷奶奶,小姑,长卿,你们跟着我们慢慢往里走。”张溪扶着老爷子,张洋和张流一人一边扶好了老太太,徐长林接过张敏和徐长卿手里的水壶和零食,一家人开始往他们占到的位置走去。
知道老两口年纪大了,禁不住人多挤得慌,他们兄弟几个还特意带着几人从场院一旁进到人群里面。
等他们终于挤进去,坐在板凳上,天色已经开始转黑,还真别说,徐长林他们几个找到的位置真心不错。算是正对着屏幕,但又没有正对着音响,不会被喇叭巨大的声音吵到。要是不想看了,只要从左边穿过几个人,从场院边绕出来就能回家,方便的很。
“长卿,你也来啦~“徐长卿刚坐下,就听身后传来熟悉的呼唤声,她回过头来一看,原来是林旻正满脸笑容的跟她打招呼呢。他的旁边除了林志叔叔,还有他的养父母一家,就连一直瘫痪在床的林奶奶,都被抱来了。看样子,林志父子和林强一家相处的很愉快。
徐长卿赶忙笑着打招呼,“林旻,林叔叔你们也来啦?怎么不上我们家去吃饭啊?”
“不用客气了。我们吃过饭来的。”林志摸了摸她的头,笑嘻嘻的回道。又跟张老爷子他们问好。这年头谁家都不容易,他们哪好意思到徐家白吃白喝啊。知道了临河村要放电影,他们一家特意早早的在家吃过晚饭就过来了。怕他们饿到,庄慧还特意准备了一些干粮给他们带着。
看看天色还早,林志谢绝了徐定睿邀请他们父子俩在徐家住一晚的建议,带着归心似箭的林旻回了盛家村。他不认识路,但林旻认识啊。林旻现在恨不得立马飞回养父母家,哪有心思在徐家做客啊。
张敏他们多少能体谅他的心情,并没有放在心上。
自从下了车,张洋几个就觉得自己的眼睛不够用了。蓝天白云、成片的稻田,潺潺流水,每一样都让他们这些自幼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新奇不已。就连看到河里游着的嘎嘎叫的鸭群都要感慨半天,立在河边非要看鸭子,连路都走不动了。
直把张敏看的哭笑不得,不由的笑骂,“看什么看,咱们先回家去吧。等把东西放下来,让长林带你们出来玩玩。”
张洋他们头直点。埋着头就想往前走,半晌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小姑,你们家在哪儿呀?”
这农村就跟他们老北京的四合院似的,每家每户的房子都建的差不多,要是没人领着,还真找不到地方呢。云省算是南方,跟北京的严寒干燥不同,就算现在还是正月,这里的人只要穿个薄外套就够了,根本就没人穿棉袄。这会儿他们有点明白为什么小姑张敏让他们多带些春秋穿的衣服了,并且让他们在火车上把衣服换了。话说要是他们穿个棉大衣出现在大街上,人家指不定认为他们是精神有问题呢。
待徐长林稍稍指了个方向,张洋他们就一溜烟的跑了。惹得老爷子投直摇,“张洋这臭小子,这会儿怎么不嫌东西重了?”他是年纪大了,耳朵好的很呢,这一路上没少听到张洋私底下跟其他人抱怨手里的包裹重。
“爸妈,你们慢点,这里的路不像城里,全是土路,坑坑洼洼的,我扶着你们走。”张敏和徐长卿扶着老太太,徐定睿扶着老爷子,慢慢的往家走,顺便还跟两位老人介绍着村子里的情形。
一进村子,就有扛着锄头明显刚从地里回来的街坊邻居跟徐定睿他们打招呼,“徐大夫、张会计,你们回来啦。”
“是啊,这不是快开春了,我们赶紧回来准备春耕了。总不能耽误地里的活计啊。”
“那是那是。”
“张会计,这两位老人家是谁啊?好像没见过吗?”
“这是我爸妈,这次跟我们坐车来玩玩的。”
“哦哦,这是小张你的娘家人啊。他们看起来年纪挺大了的嘛。身体挺不错的。”
众人就赶紧跟老爷子和老太太打招呼。老太太都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跟她说过话了,一路上就迷迷糊糊的。就听女儿说了句,“爸妈,这就是我们家了。终于到家了。”老太太这才暗地里松口气。话说她还是第一次跟这么多人说话呢。
“小姑,你们怎么才来啊?我们没钥匙进门啊。”张敏带着老两口,走的刚能看到家门,就远远的听见张洋的抱怨。
张敏看了紧闭着的院子门还有站在门口等着的侄子侄女,一拍脑门,这才想起来,临走那天,她想着家里还有家畜要照应,就把家里的钥匙交给了隔壁邻居赵大婶了。
她正想喊徐长卿去隔壁拿钥匙,就见赵大婶手里举着个东西,急急忙忙的跑过来了,“小张啊,这是你家的钥匙,听说你们回来了,怕你们着急,我就给你们送来了。”等她喘匀了气来,又说,“小张啊,还真是巧了,你们屋子里的被褥我今天都帮你们晒过了。”
原来徐定睿一家临行前将家里的钥匙交给了赵大婶,让她帮忙照看下院子里养的家畜。她也不知道徐家人会什么时候回来,隔个一两天就会去徐家把整个院子的门窗全打开了透气。今天趁着天气好,还帮着把屋子里的棉花被褥弄出来晒晒,正好今晚能让他们睡个好觉了。
“赵婶,真是谢谢您了啊。来,先吃点糖润润喉。”张敏连连称谢。抓了一把糖果塞给了赵大婶,并解释她这会儿没工夫,等忙过了,就去好好谢谢她。
赵大婶爽朗一笑,“小事一桩,这有什么好谢的啊。”接过糖果并不先吃,只稍稍看了一眼就朝兜里一揣,准备带回去给家里的孩子们吃。这糖看起来就挺好的,叫她一个一把年纪的老太婆吃了也是白瞎,还不如带回去给孩子们尝尝鲜。
跟他们相处久了,张敏哪能不明白他们这些农村妇女的想法啊,知道他们这是舍不得了,又从袋子里抓了不少零食硬是塞到赵大婶口袋里。
赵大婶口里一直称谢,怎么说都不肯再拿,趁着张敏忙着拿糖果的机会,一溜烟的走了。
送走了热情的赵大婶,张家众人这才跟着张敏进了徐家。与想象中的农村家庭都是脏乱不同,徐家给张家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大,他们老张家的祖宅是三进的,共有十几间屋子,偏偏徐家的院子占地比他们家更大,除了几间屋子,房前房后都是大院子。不过院子虽大,给徐定睿小夫妻两收拾的还算整洁,并不像一般的农家那样脏兮兮的,污水横流。院子里种了几棵果树,另外还养了鸡鸭。
张洋几个刚帮着张敏把大包小包的放进房里,就拉住徐长林在院子里晃悠。这院子里什么东西都让他们觉得稀奇,他们是吃过猪肉,但还真没见过活生生的猪长得什么样呢。
徐定睿家里多了好几个从北京来的客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临河村,村子里以前什么时候一下子来过这么多的客人啊,很快就陆续到徐家瞧热闹,除了最爱八卦的婶子嫂子们,还有不少就爱凑热闹的小孩子。看着衣着打扮、行为举止明显跟农村孩子的张洋、张翩他们,来玩的乡亲们直称赞,婶子大娘们忍不住起了逗趣之心,没事就问东问西,好奇的问着外面的世界。临河村的百姓几乎很少出过远门,对普通人来说,最远的地方不过就是去镇上赶集,对北京根本就没有什么印象,总觉得那是在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这会儿听张洋他们用脆生生的声音说着北京,会觉得他们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张洋他们也不恼,就这么大大方方的任他们围观打量,嘴里很有礼貌的喊着人,还很有耐性的回答乡亲们的各种问题。
“来,这是我们从北京带回来的特产,挺好吃的,拿点回去吃吃啊。”张敏就忙着把从北京带来的小点心还有她特意买的糖果什么的分给来玩的人。至于其他的土特产,她准备等安定下来好好收拾一番再给村里的每家每户送去。现在刚到家,有这么多包袱,还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根本就不知道给邻居们准备的土特产究竟在哪个包袱里。
大家刚开始觉得不好意思,你推我我推你,见徐家人再三诚挚邀请,才接过张敏和徐长卿递过来的零食。
知道徐家人这一路坐了好几天的火车,这一路奔波肯定累了,人们就很有眼色的告辞回家了。再说了,农家人只要想忙,就没有忙活不完的事情,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时间闲玩的。
等张敏简单的收拾了家里,把晚上张家众人睡觉的屋子准备好,渐渐的到了傍晚,整个临河村都升起了袅袅炊烟,张敏这才意识到要做晚饭了,她有点头疼了。话说十多天不在家,家里除了特意留下来的野味,根本就没有其他的菜。可晚上十几个人呢,就那么一点野味根本不够这么多人吃的啊,没过多久,她所烦恼的问题就被解决了。
生产队长徐胜利知道徐家人回来的消息,拎了些腊肠还有腊肉还有些蔬菜。陆陆续续的又有不少婶子嫂子来串门,都没空着手,或多或少的带了几个鸡蛋、酱菜什么的,人来人往的弄的整个徐家院子热闹的很。当然还有不少人,把家里做的好吃的盛了一份端到徐家,说是要给他们加餐。更有那跟张敏走的近的婶子大妈,知道今天老徐家来了不少人,想着他们家这会儿肯定缺被褥,特意将家里备用的被褥送过来。
张敏之前在火车上还头疼呢,家里住的地方是有,可惜没有那么多被褥,现在的气候虽说不像北京的冬天那样冷的很,但也是要盖被子的。现在有了这些邻居们送来的被褥,最起码今晚能安稳的度过了。至于其他的,明天再慢慢想办法吧。实在不行,明天去买个两三床被褥,给孩子们挤挤也差不多够了。
不过在感动于这些乡亲们的好意的同时,徐定睿夫妻俩都有点头疼了,这下子又欠了村里不少人人情,前面的人情债还没还清,又要欠了,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难道真是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
见女儿女婿一回来家里就人来人往的,张老爷子心里直点头,这样最起码说明女儿女婿会做人,跟村里的乡亲们关系不错。另外也说明这里的民风淳朴,邻里之间守望相助,比城里各人自扫门前雪显得更有人情味的多了。
这是他们回家的第一顿饭,也是娘家人头一次上门,徐定睿特意喊了生产队长徐胜利作陪,另外再加上族里年纪最大的三位长者。好在有邻居们送来的食材,张敏在徐长卿、张翩姐妹几个的帮助下使出了浑身解数整治出了两桌好菜,又让徐长卿去打了一坛酒,今天就让他们几个大老爷们好好吃好好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然就凭她有再大的本事,也没办法凭空变出两桌酒席啊。
第三十九章
张成儒一行人在女婿徐定睿家的第一顿饭吃的非常尽兴,尽管他们多少有点不习惯在吃饭的时候时不时有人过来串门,但他们很是喜欢临河村淳朴的民风。他们在北京城生活的久了,每家都自顾不暇,根本就不会有那份闲心去管其他人家的事。哪会像临河村这样,坐在家里时不时都有人来串门啊。
说说笑笑,一顿饭吃到晚上九十点钟才结束。还真别说,作陪的两个老徐家的族老,尽管大字不识一个,居然还能跟饱读诗书的张老爷子聊的到一起去。把徐长卿他们几个小的看的一愣一愣的。
而村里的婶子大妈们则陪着老太太说些家常话,乐的老太太到平日里睡觉的点都还没一点睡意。老太太因为眼睛不好,平日里很少出家门,能说话的对象就是两个儿媳妇。可惜他们都要上班,并不能随时在家陪着她。这会儿有这么多的年纪差不了多少的伙伴跟她聊些家常,就算很多时候有些语言不通,但大家并不在意,只要能正常沟通,就高兴了。
而张洋几个小的,在徐长林的带领下,早就跟村里的小子们玩到一起去了,他们看什么都稀奇,根本就不知道肚子饿,要不是到吃饭的时候,张敏一个劲的催,他们说不定要玩到天黑呢。难怪啊,城里的孩子整天就只能在尺寸之地玩耍,能玩的东西有限,最多就是你到我家、我到你家。哪像农村啊,上山下水的,什么东西都能从中找到乐趣。
现在虽然是冬日,但云省跟北京的严寒不一样,并没有下雪,最多气温比平日里低一些罢了。就算这样,不一样的冬日景色还是让张溪兄妹几个感触颇深,他们突然泛起一种想要到全国各地去走走的冲动。特别是张洋,他本就是在家呆不住的猴子性子,这会儿暗暗下定决心,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后来到底如他所愿了,不过那是后话了。
“徐大夫,你们回来的还真是时候,今天早上我去镇上的时候咱们刚接到通知,明天晚上县里的放映队就会到咱们村来放电影了。听说这是县里的放映队下乡慰劳咱们贫下中农,咱们村是第一站。我还真忘了跟大家说这件事呢。”这边生产队长徐胜利见张敏的娘家人被招待的还算满意,他就放心了。这才猛一想起来,他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对于知识分子,他们这些泥腿子有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与崇拜,听说徐定睿的教授岳父来了,自然想要把张家人招待好。
“放电影?”原本在一旁说着闲话的徐长林一听,顿时眼前一亮,看露天电影是很多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特别是在他们这些文化生活极其匮乏的农村,看电影是件生活中的大事。《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东方红》、《红色娘子军》,一件件耳熟能详的作品很多就是通过放电影,被根本就没去过电影院的农村百姓给熟知的。
就连张洋几个都激动起来了,看电影对于他们这些城里孩子也是极其难得的机会。城里是有电影院,但张家的家教严,平日里孩子们很少有机会能去电影院看电影。而且就如今这种什么都要票的年代,能搞到几张电影票算是十分难得的。他们也有好一段时间没有去看电影了。
这个年代,普通百姓家根本就没有什么娱乐,基本上吃过晚饭都会早早的上床睡觉,像他们张家还算好的,晚上还会点起灯要么让孩子们一起学习,要么由张成儒或者张灵智兄弟俩讲古,要么就听听老爷子那边,他的学生送的唯一的一台广播,所以他们几个兄弟姐妹根本就没有天一黑就睡觉的习惯。要是晚上有什么娱乐活动,那自然是很好的事情。
而刚才徐长林第一时间就跟张溪他们几个描述了农村看露天电影的热闹情景,惹得他们恨不得立马就到第二天晚上。
徐长卿也挺好奇的,她从记忆里找到了看电影相关的几个片段,那还是“徐长卿”小时候的事情,徐定睿和张敏都不是爱凑热闹的人,除非是在临河村放电影,他们夫妻俩才会带徐长卿凑个热闹,不然他们情愿在家休息,都不会特意跑去隔壁村的。而县里那么多的村镇,能轮到临河村的机会就少的可怜了,徐长卿都十来岁了,脑海里也就只有2、3次看电影的记忆。她还挺好奇电影究竟是什么样的,毕竟前世哪有电影这种神奇的科技啊,她也就是十四岁那年在他们镇上的王员外家看过一场戏。
说起看电影的事情,徐胜利也挺高兴,毕竟放映队能到哪个村子去放电影,说出去就是那个村子的光荣,镇上公社开会时他的腰板都可以挺的比其他村的队长直一些。“是啊,说起来这还是咱们沾了徐大夫夫妻俩的光。我今天去镇上开会,正好县里的放映队这次要下乡慰问贫下中农。他们听说咱们村这次有好几个青壮年考上了大学,就特意把第一站放在了咱们村上。”他这会儿挺高兴自己有先见之明。当时徐定睿夫妻俩和另外几个知青要参加高考时,他没有像那些目光短浅的村支书那样横加阻挠,而是尽量给予方便,现在多少有点回报了。
一番话说的徐定睿和张敏挺不好意思的,对他的话并不放在心上。想也知道到底还是徐胜利这个生产队长努力争取的,不然谁会知道根本就没有什么特色的临河村啊。
“放映队要来了?”一听明天要放电影,很多来串门的乡亲都坐不住了,纷纷跟徐定睿一家告辞,恨不得立马奔回家去通知亲戚们。他们是住在临河村,但附近的十里八村谁家没有几门亲戚啊。一般放映队下乡,不光本村的百姓,就连附近的乡亲们都会成群结伴的来看电影。他们临河村的人没少去别的村,这次放映队到他们村,他们自然不能忘了附近的乡邻。不然不是让乡亲们说闲话吗?
没多久,整个临河村都知道了明天晚上放映队要在他们村里放电影的消息了,大家都沸腾了,更有那觉得不敢相信的半大小伙,特意跑到徐家找徐胜利想要问清楚。一会儿一个的,闹得徐胜利烦不胜烦,正好他们已经吃过饭了,正在喝茶闲聊,他就索性回到了生产队,用村里的大喇叭播报了这条消息,众人这才相信了。
“放电影喽~放电影喽~”徐胜利的话音刚落,村里的半大小子就高兴的直蹦起来,满村子到处乱窜。
徐胜利一走,来作陪的两个族老和来串门的乡亲们也呆不住了,纷纷告辞。等屋子里就剩下自家的人,老太太好奇的问道,“小敏,你们村很少放电影吗?怎么一个个听到要放电影了,这么高兴啊?”
张敏点头应是,解释道,“我们临河村算是离镇上比较远的村庄了,一般放映队下乡放电影,很少能轮得到咱们村的。”
老太太了然的点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就连老爷爷都沉默不语。
老两口都不说话了,几个孩子就更不敢说话了。张敏见天色不早,就安排他们去休息去了,毕竟明晚要看电影,等彻底结束要到半夜了,今晚休息好养好精神,明晚才能痛痛快快的玩耍。
第二天一大早,徐胜利在村里找了几个壮小伙,拉着村里的马车就赶着去公社帮放映队的两个小伙子搬家伙。徐定睿没有什么事,也跟着去帮忙了。他们这的十里八乡都是这规矩,只要放映队定好要去哪个生产队放电影,这个村子就得出人出力去给人放映队帮忙。毕竟放电影的家伙什像什么发电机、荧幕、放映机之类的都挺重的,放映队的成员对乡下的道路根本不熟,要是靠他们自己去村子里,还不定能不能找得到路呢。
而张敏就在家带着徐长卿收拾从北京带回来的土特产,盘算着要给村里的每家每户送去多少,总不好厚此薄彼啊。礼轻情意重,不论多少,总是他们的一番心意,给大家尝个心意就行。要是真给每家人家准备多么贵重的礼物,以他们现在的财力,也负担不起啊。
等徐胜利他们拉着一马车的家伙什回到临河村,整个村子都沸腾了,不管有没有事的,都跟着去了生产队,他们知道按照往常的规矩,像这么贵重的东西自然是要放在生产队的库房里,安排专人看守的。
这么多人搭把手,很快就把那些笨重的机器放下来了,徐胜利他们早就在回来的路上弄清楚了,放映队跟来的两个小伙子中那个个子高点、20多岁的小伙子叫黄建军,而另外一个瘦瘦的、看起来最多20的小伙子就叫孙卫国。这会儿见村子里的父老乡亲都围着黄建军和孙卫国看,七嘴八舌的问东问西,忍不住没好气的赶人道,“去去去,都围着放映队的人干嘛?地里家里没活计啊,还不赶紧回去干活?人家忙活了半天,还没吃饭呢。我正准备带他们去我们家吃饭呢。”
这么一说,其他人不乐意了,麻利如赵大婶,早就拽着孙卫国的左边衣袖了。“哎呦喂,队长,咱们也是来请放映队的小伙子到家里吃饭的啊。”
一时间生产队那个吵闹啊,你拉着黄建军的衣服,我拽着孙卫国的衣袖,直把两人看的吓傻了。他们作为电影放映队的成员,县里的村子没少去过,这还头一次见到这么热情的村民呢。不过两人到底被这份热情搞得有些哭笑不得,任谁被东拉西扯的,身上的衣服都快要被扯开了,都不会有什么好心情。
终于,徐胜利看不下去了,拿出作为生产队长的威严,厉声喝道,“好了,别闹了,没看你们都把人放映队的都吓坏了吗?谁都别抢,我是队长,黄同志和孙同志肯定要去我家吃饭的。”
话说徐胜利那个无语啊,他就一个转身没注意,村里人就闹成这样了。一个个没见到孙卫国和黄建军涨红着的脸吗?要是再不阻止,就算是好心,人家说不定都要发火了。
徐胜利都这么说了,再看看黄建军和孙卫国的脸色,其他人就不敢再说些什么,只好任徐胜利带着放映队的那两个小伙子回家吃饭了,顺便还喊上了徐定睿他们这些跟着去镇上的人作陪。村里的其他百姓这天家里有做了什么好菜的,就琢磨着腾出一些送过去给他们加菜。好在现在还没出正月,每家过年的食材或多或少都还有一些没有吃完,置办出一桌让放映队满意的饭菜还是挺容易的。要是搁那些青黄不接的日子,每家每户就连吃饱都成问题,更别说吃什么荤菜了。
跟村里大部分人一样,张敏特意将从北京带回来的酱鸭开了一包切好了给徐胜利他们送去,惹得黄建军和孙卫国直在心里诧异,临河村不是普通的小山村吗?怎么还能吃到老北京的特产呢?
因为晚上还有工作,黄建军和孙卫国谢绝了徐胜利的好意,滴酒没沾,只顾着埋头吃菜。倒是让徐胜利等人高看了他们几分,任谁看来,黄建军他们经常下乡办事,别的不说,吃的喝的不会少的,应该多少练出了一番好酒量,没想到他们还算有原则,光吃不喝,就怕喝高了出了什么技术问题,没办法向等候了大半天的乡亲们交代。
吃吃喝喝、说说笑笑,他们吃过午饭已经是下午三四点了。黄建军看了看手表,和孙卫国对视一眼,就率先对徐胜利道,“徐队长,时候不早了,我们要开始准备放电影了,不然就来不及了。只是您看这放电影的地方要选在哪儿呢?最好宽敞点的,不然坐不下多少人的。”
徐胜利一拍大腿,“不用选,别的地方都不行,就去咱们生产队的晒谷场吧。”
黄建军点点头,“那行。只是要麻烦徐队长安排人帮我们把发电机什么的送过去。”他们下乡次数多了,知道一般村子里放电影都会选在晒谷场,不过他照例还是得问清楚啊。
徐胜利这才安排人帮着把放电影的机器什么的运送到了晒谷场。嘴里还一个劲的让帮忙的人注意一点,这些机器精贵着呢,要是磕了碰了,谁都赔不起。
机器运到晒谷场,根本就不用黄建军和孙卫国操心,自有闲得慌的半大小子们挤到他们跟前忙前忙后,他们只要动动嘴,指挥那些小子们干活就行。小子们被指是干活并不恼,一个个反而还乐呵呵的。当然涉及到放电影胶片什么的技术问题,黄建军和孙卫国就只能亲自动手了,要是给小子们不小心弄坏了电影胶片,那可就麻烦了。
知道晚上要放电影,村里的每家每户都早早的做了晚饭。他们看露天电影都有自己的经验了,知道要尽量早点占据有利的地形,才能有好的观影位置。本村的人不用说了,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能在场院中间看;外村的乡亲们这么远的路又不好自带板凳,就找块砖块或者石头坐着。要是实在找不到,就只能站着看了。不过那些皮小子们都不是安稳的主,一个个的爬高上低的,要么爬到树上,要么爬上墙头,惹得家长们跳骂不已。
更有那隔壁村的乡亲们,因为路远,怕耽误了看电影,带了些干粮就来了临河村。要是谁正好在临河村有亲戚,自然是在亲戚家吃饭的,还能得到一个好位置,惹得同行的人羡慕不已。不过也只是羡慕罢了,他们都知道如今的年月,谁家都没有什么多余的粮食用来招待素不相识的同乡。如果来的迟了,就只能站着看了,如果孩子们看不到,就会被家长驾到脖子上。
“放电影啦!放电影啦!”还没有天黑,心急的孩子就匆匆吃罢晚饭,不顾家人的呼唤三五成群的奔向了晒谷场。他们早就用家里的板凳什么的去晒谷场占位置了。大爷大娘大婶嫂子们笑骂不已,也不多管,怀里抱着奶娃娃,再带上刚会走路的小宝贝,跟着去了。整个村子,除了还没出月子的奶娃子还有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老人家,几乎每家都是全家出动。
农村的夜晚没有什么娱乐,难得遇到一次放电影的,恨不得人家能留下来不走,天天放给他们看才好呢。
徐定睿家自然也是。徐定睿和张敏都是生产队的小干部,虽然不一定有多少实权,但这种时候还是能得到一些靠前的位置的。不过徐长林以及张溪几个小的,根本就不用徐定睿烦神,一早就带着凳子什么去晒谷场占位置去了。张洋还兴致勃勃的跟老爷子他们夸口,说一定会给家人找到一个十分靠前的位置的。
等徐长卿跟着张敏在家收拾完,陪着张老爷子两口子去晒谷场,天还没黑呢,场院里已经稀稀拉拉坐了不少人了。黑压压的人挨着人,怎么也得有好几百号。一眼看过去,人群里有很多十分陌生的脸庞,想来就是附近的村落得到消息来凑热闹的百姓了。不管是不是临河村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溢满了笑容。直把徐长卿母女两看的眼晕,话说这么多人,他们要到哪儿去找徐长林他们呢?他们的位置在哪儿呀?
几个人正站在场院边发呆,徐长卿首先听到电影屏幕的左前方传来“小姑、小姑,我们在这儿~”
第四十章
徐长卿找了半天,这才发现自家的表哥张洋还有表姐张翩正站在硕大的白色银幕下向着他们一行人的方向直挥手。整个晒谷场怎么说也有好几百号人,大家都说着话,如果不提高嗓门,就算在身边,都不一定能听得到对方说什么。张洋几个扯着嗓子喊,再加上蹦蹦跳跳的样子,看的周围的人纷纷侧目。他们却丝毫不以为意。来临河村才短短一两天,张洋他们被压抑的天性算是释放出来了,变得跟农家的半大小子一样皮实。如果不是他们这十几年来所受到的教育的影响,骨子里还保持着读书人的矜持,根本就看不出来他们是城里来的孩子。
把张老爷子看的眉头直皱,待看到周围很多人都是这样,他就释然了。话说张洋他们的声音还算是轻的,没见到隔壁赵大婶扯着嗓子呼唤家里的熊孩子,那声音隔得老远都能听得见。
徐长卿看了看表哥表姐所在的地方,貌似离得还挺远,想要过去还必须得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
当然也有一些有祖传手艺的,心思活络的,偷偷摸摸的做了些家常的小吃食拿到场院边卖,或者卖些瓜子花生什么的。在场的人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是乡里乡亲的,谁也不会吃饱了没事干去举报这些小商小贩。要是因为这么点吃食,被当做“割资本主义尾巴”拉去□□,还真不值当呢。
现在还没出正月,孩子身上都会有点压岁钱,不多,但也够买些东西吃吃的。这种时候,任凭再小气的家长,看到自家孩子充满期待的眼神,都说不出拒绝的话,往往会给孩子几分钱让他们去解解嘴馋。毕竟总不能让自家孩子眼巴巴的看着别家孩子吃。大人这会儿总会要个面子,生怕被别人比下去。
这么多人,看的徐长卿有点眼晕了,她实在不习惯如此喧闹的地方,很想干脆回家算了。但无意间看到外婆兴致勃勃的脸庞,她不忍心了。难得有点娱乐活动,就算老太太眼睛看不到,但人家能听得到啊,没事来凑个热闹都是好事。她恍惚间记得爸爸徐定睿说过,要去找村里的木匠胜明叔给老太太做个轮椅,这样他们没事的时候就可以推着腿脚渐渐不大利索的老太太出去逛逛,就算出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都是极好的。
张洋几个多少也看出来了徐长卿他们的无奈,只见他们回过头来跟一旁的小伙伴们说了些什么,张溪他们几个男孩子就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朝徐长卿他们所在的地方走来。他们还特意留了张翩和张然姐妹两在那里看着凳子,生怕好不容易得来的位置就这么给别人抢了去。
“爷爷奶奶,小姑,长卿,你们跟着我们慢慢往里走。”张溪扶着老爷子,张洋和张流一人一边扶好了老太太,徐长林接过张敏和徐长卿手里的水壶和零食,一家人开始往他们占到的位置走去。
知道老两口年纪大了,禁不住人多挤得慌,他们兄弟几个还特意带着几人从场院一旁进到人群里面。
等他们终于挤进去,坐在板凳上,天色已经开始转黑,还真别说,徐长林他们几个找到的位置真心不错。算是正对着屏幕,但又没有正对着音响,不会被喇叭巨大的声音吵到。要是不想看了,只要从左边穿过几个人,从场院边绕出来就能回家,方便的很。
“长卿,你也来啦~“徐长卿刚坐下,就听身后传来熟悉的呼唤声,她回过头来一看,原来是林旻正满脸笑容的跟她打招呼呢。他的旁边除了林志叔叔,还有他的养父母一家,就连一直瘫痪在床的林奶奶,都被抱来了。看样子,林志父子和林强一家相处的很愉快。
徐长卿赶忙笑着打招呼,“林旻,林叔叔你们也来啦?怎么不上我们家去吃饭啊?”
“不用客气了。我们吃过饭来的。”林志摸了摸她的头,笑嘻嘻的回道。又跟张老爷子他们问好。这年头谁家都不容易,他们哪好意思到徐家白吃白喝啊。知道了临河村要放电影,他们一家特意早早的在家吃过晚饭就过来了。怕他们饿到,庄慧还特意准备了一些干粮给他们带着。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4792/5341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