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皇太极!
推荐阅读:窥觑(母子乱伦)、魇运、临时夫妻(nph)、脸盲怎么了,不脸盲轮得到你?(nph)、【五梦】背这五条,悟透、作为的战俘的你 (gl futa)、绑定了淫荡学院系统【NPH】(简)、复爱(骨科,1v2)、海王兄妹今天掉馬了嗎?(骨科)、蹂纸浆(1v1校园h)、
“调兵?”
“没错——”多尔衮就是坚定的道:“我在信中对皇帝详细的写了这次入关的战事,并且恳请他调兵!”
“因为现在是消灭玄甲军的最好机会!如果错过这次机会的话,以后我大清再不可能聚起如此多的兵力!玄甲军也再不会有如此疲弱的时候!我军困难,敌人更加困难!所以错过这次机会,我们会遗憾终生!”
“有道理啊……”阿巴泰听了就是连连点头,在历史上,阿巴泰也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打仗的武夫,他在满人中也算是有些脑浆的,并且经过这些天和玄甲军的交手,也深深感觉到对方的可怕!所以能趁着现在对方大伤元气的情况下,消灭掉玄甲军,那的确是最好的机会!
“只是大将军,那你想要调多少兵马呢?”阿巴泰就是问道。
“最少要调4万兵马!实在不行,3万也可以。”多尔衮就是毫不犹豫的道,毕竟想要彻底解决玄甲军,兵力不足是绝对不行的……只有有了充分的兵力,才能够堆死他!
“什么,这不可能!皇上不会同意的!”只是阿巴泰听了之后,却像是被火烧屁股似的直接跳了起来!
毕竟他身为饶余贝勒这样的高层(王爷一级下来就是贝勒),可是很清楚如今大清国的真正情况的!别看如今大清已经立国,可是所有的兵马相加起来,不过是十二三万(这还包括全部的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而这次入关就整整派了10万大军!这要是再调三万兵马入关的话,那都要动摇国本了!
而且兵都派光了,国内怎么办?没有兵马压制,那些已经臣服的蒙古八旗会不会又生出异心,这都是很难说的。
“哎——”多尔衮听了就是叹了一口气,其实他又何尝不知道这些呢,可是拼着再死掉三万勇士,也一定要消灭玄甲军啊!不然的话这次不下手歼灭,以后再任其发展,我大清说不定就会断送此人之手!
而且多尔衮提出这个建议,其实还是有过考虑的,所以看着阿巴泰震惊的样子,多尔衮就是说道:“其实还是有办法的,今年我八旗不是又快到征兵的季节了吗,可以把征兵的条件下调一点嘛……原来身高需要达到五尺(一米六五),才可以应征入伍,现在身高可以下调到四尺半嘛(约一米五),这样上万兵源不就是有了吗?”
(满洲八旗在征收自家子弟兵的时候,就是弄根标杆,达到这个身高的,就应征入伍,达不到的等下一年)
“啊!这更不可以了!这是饮鸩止渴啊……而且那种娃娃兵就算招进来(一米五的很多还是十四五岁的小孩子),又有什么用呢?纯粹是给明军送人头啊!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样一来今年招的兵是多了,可是明后年又该怎么办呢?”阿巴泰就是着急的说道。
“哎——”多尔衮又是一叹,他何尝不明白这些道理呢,可是有些丧气话他都不能对阿巴泰说呀……我大清人口太少,这本身就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啊!
和明国相比,土地面积仅有对方的约二十分之一,人口更是只有百分之一!(我大清人口百万,可是我大明人口上亿!)所以想要对抗大明这个庞然大物,本来就是兔子搏狮!是在冒险走钢丝啊!再加上又出了玄甲军这个异数,所以现在不下狠心的话,拼着国力大损也要干掉玄甲军!不然以后真的没机会了。
当然,对此他和阿巴泰都无法做出最终决定,决定权在皇太极手里。
所以他在信中已经写的很详细了,并且把此番大战中玄甲军造成的危害,都详尽的描述了出来!甚至都有夸大之嫌!他本人是万分希望调兵的!至于最后会不会如愿,就看皇太极的决断吧!
要知道多尔衮都已经有了一个疯狂的作战计划,只要能有三万雄兵在手,这样他就能逼得玄甲军再次和他决战的——因为到时候他会直接攻打京城!明国皇帝所在的地方!看到时候杨山芦会不会来救!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多尔衮也知道现在大清国处境艰难……国内还能调动的八旗精兵,差不多也只剩下皇帝亲领的两黄旗了(约二万精兵),可这是他的命根子!是他的立身之本!(皇太极就是依靠着两黄旗,才能登上皇帝的宝座的,不然早就被多尔衮给掀翻了)
所以最后如何取舍,还是由皇太极来决断吧,而多尔衮唯一期盼的是,他这位同样算得上是才智之士的皇兄,能够发挥出他争夺皇位时的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吧……
其实多尔衮还不知道,皇太极要做出正确的判断,远远要比他想象中的还要艰难!因为此刻我大清国内部,也并不太平!一支敌后武工队,一支海上游击队,正活跃在辽阔的白山黑水之间!
而且这支杨山芦早就埋下的棋子,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他们还有具体分工!
具体来说,以李定国为首的敌后武工队(都是清一色的马军),就是负责在内陆烧杀!例如看见小的鞑子部族(千人左右的那种),那就直接上去掀翻他!
杀光他们的牛羊!烧光他们的粮食!乃至那种能够应征入伍的满人也不放过!(砍掉一只手!但留下一条命,不可否认手段略有残酷!但是在民族危亡,国家大义面前,李定国、刘文秀等人愿意背负起这个骂名!)
如果遇到大的部族,上万人的那种,那就绕过去(不论敌后武工队还是海上游击队,都有接近二千人的实力),而在鞑子境内,依然还是以小部族为主的,所以在敌后武工队出击的短短几天以来,已经有三个满人的小部族灭亡,把个皇太极弄得焦头烂额,苦不堪言啊……
而以老将金日观组成的海上游击队呢,则是依托渤海湾这个沿海,频频向鞑子靠海的堡寨发动攻击!(就像目前被鞑子控制的塔山,杏山,松山等诸地堡寨,例如有名的大凌河堡等等)
作战方式则同样是欺小扰大(好保证自身的兵力不遭到削弱),对于那些弱小的,驻军只有数百的军堡,那就毫不客气的直接拿下,然后解放出更多的阿哈(也就是奴隶,大多是历次入关之战中,被鞑子掠到关外的汉人,还有朝鲜人等),一起来造反!
而对于那些实力强大的军堡,则是以骚扰为主,反正我大清‘陆战无敌’,海战狗屁!所以根本不用担心的,真要是惹得鞑子急眼了,派兵来追,俺就拍拍屁股走也!你能奈我何!
所以这样一来,两路奇兵发动之后,我广袤的大清国境内,那是处处烽火,硝烟遍地啊……那些求援的文书,都要把皇太极的御案给堆满了!
而更要命的是,尽管意识到了事态的严峻,可是皇太极却根本没有兵力可派的……十万大军已经去征战明国,哪里还有兵力可派呢?就算是他手中仅存的两黄旗兵马,很是精锐,可那是要拱卫盛京(鞑子的伪都,等同于大明的京城),确保绝对安全的呀……
所以说,眼下皇太极已经焦头烂额,在接到了多尔衮的求援信,要求增兵三万之后,他脑袋都大了一圈,将面临的是同样两难的考验……
不派兵,维持现状,现在能过下去,但是日后嘛,我大清国堪忧啊!派兵,消灭掉玄甲军这个心腹大患,但是我大清同样也将打残,男人都绝种了!日后也同样堪忧啊……
*******
辽东,盛京。
盛京原来是大明的沈阳,崇祯七年被后金攻占后,这里就作为了大清国的伪都,并修建了不错的皇宫,皇太极就在这里登基称帝。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皇太极这个人物还是相当厉害,有谋略,和他的老爹努尔哈赤相比,他调整了对于汉人的政策,不再大肆屠杀,而是相对柔和许多,从某个方面来说,缓和了国内的民族矛盾,让辽人的起义不再变得那么频繁。
又例如他重视农耕,他称帝后把保护土地牲畜作为法典确立下来,他规定地里庄稼不准偷损,母猪,母牛不许杀,并且几乎每年都把督促耕种作为重要活动,满清入关前一般不缺粮食,和他的这种努力有直接的关系。
另外皇太极还改进了国家的机构设置,后金时代是没有监察机关的,皇太极登基后就成立了都察院,监察百官,进一步加强了对于整个大清国的控制,除此之外,在他统治期间,满清的铸造工艺水平也有所提高,例如盛京城中著名的实胜寺,就有一口重达千斤的大钟,显示了冶铸业的发达。
不过就算这样,此时在皇宫内,这位被后世满遗鼓吹为千年一出圣宗的皇太极,心情却是很不好的……因为从今年开始的这场特大旱灾,不仅对于大明,对于满清来说,同样是一场大灾难!草原退化,牲畜掉膘乃至不断死亡……
所以皇太极在面临这种困局之下,他又按照惯例打起了身边那个老大帝国的主意……派出10万大军前去薅羊毛!反正这已经成为了这几年来的常态……吃穿不够,就去明国抢上一把!
只是,以往的数次入关,都是满载而归,可是这一次呢,派了重兵入关,得到的消息却是不太好的……北路大军居然一上来就吃了一个大败仗!不仅被消灭万余勇士,就连堂堂的贝勒爷都被人家生擒活捉了!(也就是杜度,还是老奴的长子长孙)
所以等到皇太极收到这个战报之后,气的都是当场掀了桌子……混蛋!什么时候我大清居然会吃这样大的败仗了!这都是和明国交手以来,近二十年都从未有过的!
只是在暴怒之后,皇太极却还是只能平静下来,进而把希望寄托在南路大军上面!毕竟那里的领兵大将,可是他的亲兄弟多尔衮!虽然他这个兄弟因为才能出众,都对他这个皇位产生威胁的!不过眼下既然是在对付明军方面,他倒是希望他这个睿亲王兄弟,能够斩获大捷的!
只是,等到皇太极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了南路大军的战报之后,也就是多尔衮的亲笔信,却是嗓子一甜,直接一口鲜血喷了出来!(皇太极的身体也不太好,在原本的历史中四年后就死了,享年只有五十一岁)
因为这上面写的内容实在是令他太过惊骇……甚至要不是送信的信使是如假包换的满人,信上还盖着多尔衮的亲王大印,他都要怀疑这是不是明军使的奸计了!
只见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南路大军入关之后,同样是损失惨重!5万大军战到现在,只剩下了2万都不到了!因为要突出消灭玄甲军的重要性,所以多尔衮不敢有丝毫隐瞒,只能把实情全部告知。
可是这样的实情,却是让皇太极痛彻心扉的……天哪,他寄予厚望的睿亲王,却是败得还要惨!整整3万大清勇士就这样没了吗?要知道我大清国一共才有多少勇士,可是现在呢?整整三万勇士就这样没了?
如果再加上北路大军损失的1万人,这次入关的10万大军,都差不多战死一半了呀……这种巨大的损失……
不过正因为损失如此巨大,所以多尔衮在信中反复强调的一点,皇太极还是认同的……那就是无论是北路大军或者南路大军,给他们造成重大损失的,都是这个玄甲军!然后再观看他的成长性,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个祸根给铲除掉!
只是,真的有兵可调吗?皇太极开始陷入了痛苦的思索中……不过皇太极毕竟是皇太极,这样长考之后,最终决定,要给予多尔衮最大的支持!
决定之后,皇太极接着就是一招手,叫来了他的贴身大臣,噶布什贤噶喇昂邦,吴拜(十六大臣之一,也就是噶布什贤超哈营的头领,而所谓的噶布什贤超哈营,就是从白甲兵中再精选出来的,属于皇太极的御林军),
接着皇太极就是说道:“传朕的旨意,去朕的两黄旗中调四个甲喇出来(一个甲嘞一千五百人),再去蒙古八旗中调四个甲喇,朝鲜仆从军中调三千人,这样凑成一万五千人,号称三万,出关去支援睿亲王作战吧。”
“什么?”吴拜听了却是大吃一惊,连声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如今我大军出征在外,国内兵力本来就不足,这要是再调走这么多兵力,我大清国内还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呢?”
“哎——”皇太极就是叹了一口气,吴拜所说的他又何尝不知道!毕竟他这段时间以来,接到了十几起关于明军敌寇的报告,也就是什么自称海上游击队和敌后武工队的贼寇!这些明贼到处烧杀抢掠,还攻破了十几个堡寨,令他头疼无比的,可是,还能怎么办呢?
吴拜既然亲领噶布什贤超哈营,自然是他的心腹,所以皇太极干脆就把多尔衮送来的那份密信,递给吴拜观看,而等到吴拜看过之后,那才是真的大吃一惊……此次战局居然恶化如此?难道明国那只小白兔,变成了一头大老虎吗?既然这样的话,看来还真的需要调兵增援了!
只是虽然这样,吴拜想了想之后,还是有所担心:“皇上啊,既然这样的话,国内我们倒还可以坚持一下,只是继续抽调蒙古八旗的人马,这个妥当吗?本来这次对明国作战,蒙古几位王爷就已经派出2万人马参战的,并且现在也已经伤亡惨重,这要是继续抽调他们的兵马,恐怕会有所怨言啊……”
“是吗?”皇太极的眼中却是射出了两道寒光:“呵呵,这就由不得他们了!之前明国懦弱,他们随同我大军征战,吃酒喝肉的时候,怎么没听见他们抱怨呢!而现在受到了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怯弱避战了吗!你就吩咐下去,就由我两黄旗勇士看着他们,必须要派出兵马的!”
“是!”看见皇太极主意已定,吴拜也只能不再多说,虽然这样一来,这些蒙古八旗的旗主们心里肯定会有怨言,乃至更进一步的话,会和我大清国离德离心,只是现在形势堪忧,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而等到吴拜下去之后,皇太极鼻子里却轻轻哼了一声:“上了我的船,现在可就别想下来了!”甚至他这么做,还有一层用意……对于这个蒙古八旗的盟友,他一向是既使用又提防的(防止尾大不掉),所以现在明摆着前去增援,会伤亡很大,所以必须要拉着这位盟友一起去啊……
而除此之外,皇太极觉得多尔衮的作战策略,还可以有所改变……既然这个玄甲军这么能打,那么可不可以收买他呢?毕竟我大清立国以来,投降过来的汉人还少吗?
于是这样想着,皇太极就开始给多尔衮斟酌起回复,而他在回复中是这样说的:“征战之道,不应一味用强!睿亲王吾弟(写到这里的时候,莫名想起了后世的蒋校长,他在写给胡宗/南的信中,同样称呼为‘宗南吾弟’尽显枭雄之手段)”
“下次再看见玄甲军主帅杨山芦,你可以这样告诉他,明国已经日暮西山,而我大清求贤若渴!只要他愿意归顺,朕保证他可以封王!并且为了凸显他的地位荣耀,朕还可以和他结为结拜兄弟!(来提高他的身份,有些类似于前朝的一字并肩王)”
“什么?”此时吴拜又已经回来,在知道这封信的内容之后,那就是目瞪口呆!甚至怀疑皇太极是不是癔症了!
虽然他以前也听说过这个杨山芦的名头,知道他很能打仗,可是再怎么说,不就是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吗?值得这么大的付出?毕竟和皇太极结为结拜兄弟后,最起码也是亲王的待遇啊!让一个汉人当上八旗的亲王?这种封赏……
而看着吴拜震惊的模样,皇太极却是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吴拜啊,你虽然对朕忠心耿耿,可是谋略方面就不行了,你只要知道……只要能把这个杨山芦拉过来,就能抵得上10万大军!所以就按照我说的去办吧。”
“是!”吴拜虽然想不通,一个人如何能抵得上十万大军?只是这既然是皇太极的吩咐,他也只能去照办了,甚至满清最近,越来越像一个正规的国家了,所以皇太极的口谕下来之后,当即就有专门的书记官誊写成圣旨之后,立即给多尔衮送去了。
一般来说,大军出动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牵扯事情众多,不过这次是皇太极亲自关注的,所以动作还是非常快。
仅仅三天之后,就由他的两黄旗,派出了四个甲喇,又逼着不情不愿的蒙古八旗出了四个甲喇,包括又是拉上了新近归附的朝鲜仆从军,出了三千人,这样总共组成一路一万五千人的大军,从长城喜峰口入关,前来增援多尔衮来了。
虽然皇太极也知道,这一万五千人马,其实实力并不怎么样,他的两黄旗当然是绝对的强悍,可是蒙古八旗就不用说了,精锐都被之前的10万大军抽调空了,所以这次派出的,已经绝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
至于朝鲜的3000仆从军,那就更不用说了,估计等到战斗打起来的时候,不要当场逃跑就算不错了!
只是还能怎么办呢?仗打到这里,他大清国兵源窘迫的困境,已经进一步凸显出来,所以这也就是他无奈招降杨山芦的原因,并且还开出这么高的价码来……
当然,他同样是做了两手准备,因为那位睿亲王在信中说得明白,现在玄甲军从原来的一万五千人,打的只剩下了四千人,是历史最弱的时期,所以相信派给他这么多兵马之后,应该能彻底消灭他了吧……
反正不管哪种结果,招降也好,剿灭也好,总之要把明国的这支最强力量,彻底终结!
“没错——”多尔衮就是坚定的道:“我在信中对皇帝详细的写了这次入关的战事,并且恳请他调兵!”
“因为现在是消灭玄甲军的最好机会!如果错过这次机会的话,以后我大清再不可能聚起如此多的兵力!玄甲军也再不会有如此疲弱的时候!我军困难,敌人更加困难!所以错过这次机会,我们会遗憾终生!”
“有道理啊……”阿巴泰听了就是连连点头,在历史上,阿巴泰也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打仗的武夫,他在满人中也算是有些脑浆的,并且经过这些天和玄甲军的交手,也深深感觉到对方的可怕!所以能趁着现在对方大伤元气的情况下,消灭掉玄甲军,那的确是最好的机会!
“只是大将军,那你想要调多少兵马呢?”阿巴泰就是问道。
“最少要调4万兵马!实在不行,3万也可以。”多尔衮就是毫不犹豫的道,毕竟想要彻底解决玄甲军,兵力不足是绝对不行的……只有有了充分的兵力,才能够堆死他!
“什么,这不可能!皇上不会同意的!”只是阿巴泰听了之后,却像是被火烧屁股似的直接跳了起来!
毕竟他身为饶余贝勒这样的高层(王爷一级下来就是贝勒),可是很清楚如今大清国的真正情况的!别看如今大清已经立国,可是所有的兵马相加起来,不过是十二三万(这还包括全部的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而这次入关就整整派了10万大军!这要是再调三万兵马入关的话,那都要动摇国本了!
而且兵都派光了,国内怎么办?没有兵马压制,那些已经臣服的蒙古八旗会不会又生出异心,这都是很难说的。
“哎——”多尔衮听了就是叹了一口气,其实他又何尝不知道这些呢,可是拼着再死掉三万勇士,也一定要消灭玄甲军啊!不然的话这次不下手歼灭,以后再任其发展,我大清说不定就会断送此人之手!
而且多尔衮提出这个建议,其实还是有过考虑的,所以看着阿巴泰震惊的样子,多尔衮就是说道:“其实还是有办法的,今年我八旗不是又快到征兵的季节了吗,可以把征兵的条件下调一点嘛……原来身高需要达到五尺(一米六五),才可以应征入伍,现在身高可以下调到四尺半嘛(约一米五),这样上万兵源不就是有了吗?”
(满洲八旗在征收自家子弟兵的时候,就是弄根标杆,达到这个身高的,就应征入伍,达不到的等下一年)
“啊!这更不可以了!这是饮鸩止渴啊……而且那种娃娃兵就算招进来(一米五的很多还是十四五岁的小孩子),又有什么用呢?纯粹是给明军送人头啊!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样一来今年招的兵是多了,可是明后年又该怎么办呢?”阿巴泰就是着急的说道。
“哎——”多尔衮又是一叹,他何尝不明白这些道理呢,可是有些丧气话他都不能对阿巴泰说呀……我大清人口太少,这本身就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啊!
和明国相比,土地面积仅有对方的约二十分之一,人口更是只有百分之一!(我大清人口百万,可是我大明人口上亿!)所以想要对抗大明这个庞然大物,本来就是兔子搏狮!是在冒险走钢丝啊!再加上又出了玄甲军这个异数,所以现在不下狠心的话,拼着国力大损也要干掉玄甲军!不然以后真的没机会了。
当然,对此他和阿巴泰都无法做出最终决定,决定权在皇太极手里。
所以他在信中已经写的很详细了,并且把此番大战中玄甲军造成的危害,都详尽的描述了出来!甚至都有夸大之嫌!他本人是万分希望调兵的!至于最后会不会如愿,就看皇太极的决断吧!
要知道多尔衮都已经有了一个疯狂的作战计划,只要能有三万雄兵在手,这样他就能逼得玄甲军再次和他决战的——因为到时候他会直接攻打京城!明国皇帝所在的地方!看到时候杨山芦会不会来救!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多尔衮也知道现在大清国处境艰难……国内还能调动的八旗精兵,差不多也只剩下皇帝亲领的两黄旗了(约二万精兵),可这是他的命根子!是他的立身之本!(皇太极就是依靠着两黄旗,才能登上皇帝的宝座的,不然早就被多尔衮给掀翻了)
所以最后如何取舍,还是由皇太极来决断吧,而多尔衮唯一期盼的是,他这位同样算得上是才智之士的皇兄,能够发挥出他争夺皇位时的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吧……
其实多尔衮还不知道,皇太极要做出正确的判断,远远要比他想象中的还要艰难!因为此刻我大清国内部,也并不太平!一支敌后武工队,一支海上游击队,正活跃在辽阔的白山黑水之间!
而且这支杨山芦早就埋下的棋子,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他们还有具体分工!
具体来说,以李定国为首的敌后武工队(都是清一色的马军),就是负责在内陆烧杀!例如看见小的鞑子部族(千人左右的那种),那就直接上去掀翻他!
杀光他们的牛羊!烧光他们的粮食!乃至那种能够应征入伍的满人也不放过!(砍掉一只手!但留下一条命,不可否认手段略有残酷!但是在民族危亡,国家大义面前,李定国、刘文秀等人愿意背负起这个骂名!)
如果遇到大的部族,上万人的那种,那就绕过去(不论敌后武工队还是海上游击队,都有接近二千人的实力),而在鞑子境内,依然还是以小部族为主的,所以在敌后武工队出击的短短几天以来,已经有三个满人的小部族灭亡,把个皇太极弄得焦头烂额,苦不堪言啊……
而以老将金日观组成的海上游击队呢,则是依托渤海湾这个沿海,频频向鞑子靠海的堡寨发动攻击!(就像目前被鞑子控制的塔山,杏山,松山等诸地堡寨,例如有名的大凌河堡等等)
作战方式则同样是欺小扰大(好保证自身的兵力不遭到削弱),对于那些弱小的,驻军只有数百的军堡,那就毫不客气的直接拿下,然后解放出更多的阿哈(也就是奴隶,大多是历次入关之战中,被鞑子掠到关外的汉人,还有朝鲜人等),一起来造反!
而对于那些实力强大的军堡,则是以骚扰为主,反正我大清‘陆战无敌’,海战狗屁!所以根本不用担心的,真要是惹得鞑子急眼了,派兵来追,俺就拍拍屁股走也!你能奈我何!
所以这样一来,两路奇兵发动之后,我广袤的大清国境内,那是处处烽火,硝烟遍地啊……那些求援的文书,都要把皇太极的御案给堆满了!
而更要命的是,尽管意识到了事态的严峻,可是皇太极却根本没有兵力可派的……十万大军已经去征战明国,哪里还有兵力可派呢?就算是他手中仅存的两黄旗兵马,很是精锐,可那是要拱卫盛京(鞑子的伪都,等同于大明的京城),确保绝对安全的呀……
所以说,眼下皇太极已经焦头烂额,在接到了多尔衮的求援信,要求增兵三万之后,他脑袋都大了一圈,将面临的是同样两难的考验……
不派兵,维持现状,现在能过下去,但是日后嘛,我大清国堪忧啊!派兵,消灭掉玄甲军这个心腹大患,但是我大清同样也将打残,男人都绝种了!日后也同样堪忧啊……
*******
辽东,盛京。
盛京原来是大明的沈阳,崇祯七年被后金攻占后,这里就作为了大清国的伪都,并修建了不错的皇宫,皇太极就在这里登基称帝。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皇太极这个人物还是相当厉害,有谋略,和他的老爹努尔哈赤相比,他调整了对于汉人的政策,不再大肆屠杀,而是相对柔和许多,从某个方面来说,缓和了国内的民族矛盾,让辽人的起义不再变得那么频繁。
又例如他重视农耕,他称帝后把保护土地牲畜作为法典确立下来,他规定地里庄稼不准偷损,母猪,母牛不许杀,并且几乎每年都把督促耕种作为重要活动,满清入关前一般不缺粮食,和他的这种努力有直接的关系。
另外皇太极还改进了国家的机构设置,后金时代是没有监察机关的,皇太极登基后就成立了都察院,监察百官,进一步加强了对于整个大清国的控制,除此之外,在他统治期间,满清的铸造工艺水平也有所提高,例如盛京城中著名的实胜寺,就有一口重达千斤的大钟,显示了冶铸业的发达。
不过就算这样,此时在皇宫内,这位被后世满遗鼓吹为千年一出圣宗的皇太极,心情却是很不好的……因为从今年开始的这场特大旱灾,不仅对于大明,对于满清来说,同样是一场大灾难!草原退化,牲畜掉膘乃至不断死亡……
所以皇太极在面临这种困局之下,他又按照惯例打起了身边那个老大帝国的主意……派出10万大军前去薅羊毛!反正这已经成为了这几年来的常态……吃穿不够,就去明国抢上一把!
只是,以往的数次入关,都是满载而归,可是这一次呢,派了重兵入关,得到的消息却是不太好的……北路大军居然一上来就吃了一个大败仗!不仅被消灭万余勇士,就连堂堂的贝勒爷都被人家生擒活捉了!(也就是杜度,还是老奴的长子长孙)
所以等到皇太极收到这个战报之后,气的都是当场掀了桌子……混蛋!什么时候我大清居然会吃这样大的败仗了!这都是和明国交手以来,近二十年都从未有过的!
只是在暴怒之后,皇太极却还是只能平静下来,进而把希望寄托在南路大军上面!毕竟那里的领兵大将,可是他的亲兄弟多尔衮!虽然他这个兄弟因为才能出众,都对他这个皇位产生威胁的!不过眼下既然是在对付明军方面,他倒是希望他这个睿亲王兄弟,能够斩获大捷的!
只是,等到皇太极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了南路大军的战报之后,也就是多尔衮的亲笔信,却是嗓子一甜,直接一口鲜血喷了出来!(皇太极的身体也不太好,在原本的历史中四年后就死了,享年只有五十一岁)
因为这上面写的内容实在是令他太过惊骇……甚至要不是送信的信使是如假包换的满人,信上还盖着多尔衮的亲王大印,他都要怀疑这是不是明军使的奸计了!
只见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南路大军入关之后,同样是损失惨重!5万大军战到现在,只剩下了2万都不到了!因为要突出消灭玄甲军的重要性,所以多尔衮不敢有丝毫隐瞒,只能把实情全部告知。
可是这样的实情,却是让皇太极痛彻心扉的……天哪,他寄予厚望的睿亲王,却是败得还要惨!整整3万大清勇士就这样没了吗?要知道我大清国一共才有多少勇士,可是现在呢?整整三万勇士就这样没了?
如果再加上北路大军损失的1万人,这次入关的10万大军,都差不多战死一半了呀……这种巨大的损失……
不过正因为损失如此巨大,所以多尔衮在信中反复强调的一点,皇太极还是认同的……那就是无论是北路大军或者南路大军,给他们造成重大损失的,都是这个玄甲军!然后再观看他的成长性,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个祸根给铲除掉!
只是,真的有兵可调吗?皇太极开始陷入了痛苦的思索中……不过皇太极毕竟是皇太极,这样长考之后,最终决定,要给予多尔衮最大的支持!
决定之后,皇太极接着就是一招手,叫来了他的贴身大臣,噶布什贤噶喇昂邦,吴拜(十六大臣之一,也就是噶布什贤超哈营的头领,而所谓的噶布什贤超哈营,就是从白甲兵中再精选出来的,属于皇太极的御林军),
接着皇太极就是说道:“传朕的旨意,去朕的两黄旗中调四个甲喇出来(一个甲嘞一千五百人),再去蒙古八旗中调四个甲喇,朝鲜仆从军中调三千人,这样凑成一万五千人,号称三万,出关去支援睿亲王作战吧。”
“什么?”吴拜听了却是大吃一惊,连声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如今我大军出征在外,国内兵力本来就不足,这要是再调走这么多兵力,我大清国内还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呢?”
“哎——”皇太极就是叹了一口气,吴拜所说的他又何尝不知道!毕竟他这段时间以来,接到了十几起关于明军敌寇的报告,也就是什么自称海上游击队和敌后武工队的贼寇!这些明贼到处烧杀抢掠,还攻破了十几个堡寨,令他头疼无比的,可是,还能怎么办呢?
吴拜既然亲领噶布什贤超哈营,自然是他的心腹,所以皇太极干脆就把多尔衮送来的那份密信,递给吴拜观看,而等到吴拜看过之后,那才是真的大吃一惊……此次战局居然恶化如此?难道明国那只小白兔,变成了一头大老虎吗?既然这样的话,看来还真的需要调兵增援了!
只是虽然这样,吴拜想了想之后,还是有所担心:“皇上啊,既然这样的话,国内我们倒还可以坚持一下,只是继续抽调蒙古八旗的人马,这个妥当吗?本来这次对明国作战,蒙古几位王爷就已经派出2万人马参战的,并且现在也已经伤亡惨重,这要是继续抽调他们的兵马,恐怕会有所怨言啊……”
“是吗?”皇太极的眼中却是射出了两道寒光:“呵呵,这就由不得他们了!之前明国懦弱,他们随同我大军征战,吃酒喝肉的时候,怎么没听见他们抱怨呢!而现在受到了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怯弱避战了吗!你就吩咐下去,就由我两黄旗勇士看着他们,必须要派出兵马的!”
“是!”看见皇太极主意已定,吴拜也只能不再多说,虽然这样一来,这些蒙古八旗的旗主们心里肯定会有怨言,乃至更进一步的话,会和我大清国离德离心,只是现在形势堪忧,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而等到吴拜下去之后,皇太极鼻子里却轻轻哼了一声:“上了我的船,现在可就别想下来了!”甚至他这么做,还有一层用意……对于这个蒙古八旗的盟友,他一向是既使用又提防的(防止尾大不掉),所以现在明摆着前去增援,会伤亡很大,所以必须要拉着这位盟友一起去啊……
而除此之外,皇太极觉得多尔衮的作战策略,还可以有所改变……既然这个玄甲军这么能打,那么可不可以收买他呢?毕竟我大清立国以来,投降过来的汉人还少吗?
于是这样想着,皇太极就开始给多尔衮斟酌起回复,而他在回复中是这样说的:“征战之道,不应一味用强!睿亲王吾弟(写到这里的时候,莫名想起了后世的蒋校长,他在写给胡宗/南的信中,同样称呼为‘宗南吾弟’尽显枭雄之手段)”
“下次再看见玄甲军主帅杨山芦,你可以这样告诉他,明国已经日暮西山,而我大清求贤若渴!只要他愿意归顺,朕保证他可以封王!并且为了凸显他的地位荣耀,朕还可以和他结为结拜兄弟!(来提高他的身份,有些类似于前朝的一字并肩王)”
“什么?”此时吴拜又已经回来,在知道这封信的内容之后,那就是目瞪口呆!甚至怀疑皇太极是不是癔症了!
虽然他以前也听说过这个杨山芦的名头,知道他很能打仗,可是再怎么说,不就是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吗?值得这么大的付出?毕竟和皇太极结为结拜兄弟后,最起码也是亲王的待遇啊!让一个汉人当上八旗的亲王?这种封赏……
而看着吴拜震惊的模样,皇太极却是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吴拜啊,你虽然对朕忠心耿耿,可是谋略方面就不行了,你只要知道……只要能把这个杨山芦拉过来,就能抵得上10万大军!所以就按照我说的去办吧。”
“是!”吴拜虽然想不通,一个人如何能抵得上十万大军?只是这既然是皇太极的吩咐,他也只能去照办了,甚至满清最近,越来越像一个正规的国家了,所以皇太极的口谕下来之后,当即就有专门的书记官誊写成圣旨之后,立即给多尔衮送去了。
一般来说,大军出动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牵扯事情众多,不过这次是皇太极亲自关注的,所以动作还是非常快。
仅仅三天之后,就由他的两黄旗,派出了四个甲喇,又逼着不情不愿的蒙古八旗出了四个甲喇,包括又是拉上了新近归附的朝鲜仆从军,出了三千人,这样总共组成一路一万五千人的大军,从长城喜峰口入关,前来增援多尔衮来了。
虽然皇太极也知道,这一万五千人马,其实实力并不怎么样,他的两黄旗当然是绝对的强悍,可是蒙古八旗就不用说了,精锐都被之前的10万大军抽调空了,所以这次派出的,已经绝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
至于朝鲜的3000仆从军,那就更不用说了,估计等到战斗打起来的时候,不要当场逃跑就算不错了!
只是还能怎么办呢?仗打到这里,他大清国兵源窘迫的困境,已经进一步凸显出来,所以这也就是他无奈招降杨山芦的原因,并且还开出这么高的价码来……
当然,他同样是做了两手准备,因为那位睿亲王在信中说得明白,现在玄甲军从原来的一万五千人,打的只剩下了四千人,是历史最弱的时期,所以相信派给他这么多兵马之后,应该能彻底消灭他了吧……
反正不管哪种结果,招降也好,剿灭也好,总之要把明国的这支最强力量,彻底终结!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50966/128394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