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知性红颜 > 第三十四章知青故径

第三十四章知青故径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上岸(gl)无双局(1v2 父子丼)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皆其靡也(剧情nph)《觊觎(女S男M,np)》【星际abo】洛希极限(H)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摩托车出了桑榆镇,前面的路就只能称作基耕道了。在基耕道上又颠簸着行驶了半小时左右,前面就连基耕道都不存在了。我们的徒步行走正式开始,赵若怀说,此去他家也就只剩十五公里了,预计四小时完成。
    天空蔚蓝、空气清新,带着湿漉漉的山里气息。这秋日的原野原是多情的,极易引发人无限的诗情。这一带的山川可比学校周围生气多了,由于长绿乔木的大量存在,深秋萧索之气也就没那么明显。加上远山姹紫嫣红的漫山黄叶,对于此去寒烟山庄的决定我已经不存在任何疑虑了。我们行走在两山中间的峡谷里,路旁田梗上随处可见成排的柑橘树,上面那正处于由青转黄阶段的累累果实伸手可及。这种东西在桑榆实在太平常了!对于太过平常的可信手拈来的东西,人往往也就失去了拥有的兴趣。
    三五里之内就能看见一竹篱围成的较为独特但又每隔一段重复出现的四合院。第三次碰见时,我终于忍不住发问了。赵若怀解释为:这是六十年代末建的知青点,知青集中居住地。我惊诧了,意思就在这片土地上,曾住过不少知青?赵若怀说:极盛的时候,整个桑榆区有知青一千多人。桑榆是偏僻的,但就因了这种偏僻,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这里成了避祸的乐园。尤其一九六六年春夏到一九六七年秋这段时间,本县那些系着红领巾的小将们,曾经何等厉害,何等闹腾?可硬是苦于交通,没能闹腾进来。桑榆因此成为当年本县唯一没有受到骚扰的地方。派遣知青是受土地面积影响的,桑榆地广人稀,所以派来的知青也就不在少数。
    在我的提议下,我们来到一知青点,当然现在已成为好几户社员的房屋了。除了墙上隐隐约约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毛主席万岁”等字样外,室内实在已经难觅当年的印记了。我抚摸着外墙上那些斑驳的字迹,思绪不由得跨越时空,完成了一次和历史的交流。遥想桑榆当年,外面天翻地覆,此地却秩序井然,社员安居乐业,自给自足。刚来的知青们砍柴担水,社员杀鸡作食,炊烟缭绕中,田间偶然歇脚的知青眺望远山,深切思念远方的亲人……这桑榆就是那时的世外桃源了!昔日知青们,你们都好吗?
    整个四合院只看见两农妇,经过对话后,原来整个院子只剩下两农妇及四个孩子做了留守大臣,其余都沿海打工去了,由此可见桑榆农民下海浪潮之盛。这里的山川何等秀丽,却阻挡不住他们奔钱的步伐。
    离开知青点,我长时间地静默着。赵若怀说:“至于吗?一个知青点,一间破房子就引发你长时间的沉思默想。”
    我回答说:“自然总是会打上历史的烙印,打上人物精神的烙印,那不是一个简单的房子,那是一段逝去的历史,多少人的青春岁月!”陈忆说:“你们学中文的都这样善感!赵若怀和你差不多,你说天上的星星有什么可看的?夏天的夜晚他老爱在操场上去看星星,还让我们陪着他一起看。”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51735/1307960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