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制造1980 第39节
推荐阅读:予卿欢、睡了舍友的叔叔、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警惕,人工智能会 (np)、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漂亮小魅魔的被调教日常(囚禁 1v2)、《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蹂纸浆(1v1校园h)、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
何熙就跟他约好了早上八点在厂门口见面。
等着分开回了屋子,李仲国才说她:“妹妹,厂史有什么好看的,你说看资料都觉得正常点。”
何熙就说:“厂史可是好东西,你可以从这里面知道这个厂子从无到有所有的历史,你还可以知道它如今进步到了什么程度,有什么重大的改变改革,规章制度的制定,设备的引进,甚至是桎梏在哪里。这不比一点点去问强多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看人。”
“看人?”何熙刚刚一说,李仲国就发现自己浅薄了,那么后面这句话,让他更感兴趣了。“怎么看?”
“这种厂子和我们水泵经销不一样,都有专人记录的。也就是说,厂子里的突出贡献都会被记录下来。他们有可能退休了,但却是现在工人的师父,也有可能还没退休,是工厂的骨干。既然要改造t185,那我肯定要和这个厂子里的人打交道的,早点了解有好处。”
李仲国想了想,不由拍案叫绝,新到一个地方,这可是做准备的好方法!
知己知彼吗?!
戏台上的将军们都这样。
当然,他还想到了:“也可以了解了解那位王川华。”
何熙给他点了个赞,她见过的海州厂领导,无论是徐海信还是郑文华和霍知松,都是对工作热心热爱的人,但显然,不可能所有人都这样,譬如还没打交道就对她有意见的王川华,改造t185不是几天就能成的,她得融入这个厂子,所以必须有所准备。
何熙称赞:“二哥最聪明了。”
李仲国这下可是放心了:“本来碰见了王川华,我一点不想走,怕你受委屈。不过现在我放心了,那我明天就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何熙送了李仲国上公交车,就去了厂门口。
史佳林已经等在这里了,瞧见她就招了招手,等着何熙过来了,他就递给了何熙一个工牌:“已经跟保卫说过了,你这几天带着这个,就能进厂,走吧。”
上次去聚贤镇农机厂的时候,何熙就觉得里面干净整洁大方,现在进了海州厂,又是不一样的气魄。
进门就是用整块石头雕刻的厂名:海州柴油机厂。两边都是宽阔的水泥路,很远处才能看到厂房。
史佳林带着他往旁边的一座五层楼走过去,“这是我们的办公楼,图书室就在二层,我们的办公室,还有领导们的办公室,也都在这个楼。”
图书室也就两个教室那么大,他们虽然来得不晚,但这会儿已经开门了,而且里面还有几个人已经在看书。
史佳林跟管理员说了说何熙后,带着她进来,声音就压低了很多:“厂史都在这里,我们厂是1938年建厂,还挺多的。”
何熙瞧了瞧,果不其然都占了一书架,她将自己的笔记本和钢笔放下,就一头扎了进去,开始翻看了。
史佳林本想陪着一起看的,可是何熙看书仿佛入了迷,完全沉浸其中,史佳林想想,也就是这样的着迷,才能让这么年轻的女孩有这么厉害的技术,他也不打扰,说了句:“中午我来接你吃饭。”
何熙没空搭理他,只是点点头,这跟技术科那帮人入定后一个样,史佳林也不在意,笑笑回去上班了。
何熙在图书馆,一看就是两天。
而在京城,徐海信也准备告辞了,不过没想到,临走还碰上了江城厂的老厂长许燕胜。
许燕胜今年已经六十岁了,按道理,这个月他就可以退休。可是接班人何国强出了问题,如今新厂长悬而未决,所以他还是主持江城厂工作。
这位老前辈,徐海信其实很少打交道。
主要是两人不对脾性。
徐海信是个敢闯敢干的性子,而许燕胜是很谨慎的人,上一届江城厂的方厂长退休后,他接任二十年,江城厂是没出过错,也没得过彩,平稳的不得了。
显然,平稳日子过多了,许燕胜也没想到,会在要退休之前,给自己的完美职业生涯添上一笔污点——好好的引进项目,居然飞了。
所以,连夜坐火车赶了来。
这会儿,两个人都在张俊副部长的门口等着,徐海信是告辞,临走前再一次表表决心——他反正脸皮厚,也不怕别人说他前几天拍桌子,今天赔笑脸。
而许燕胜显然是为了项目来的。
他这会儿心事重重,看徐海信也不是很顺眼。瞧见办公室有人,短时间轮不上他俩,许燕胜直接就开口了:“你说你弄得这叫什么事。就算是全国柴油机厂大比武,海州厂也轮不上啊,你折腾这个干什么?”
这是事实,可没这么说的,徐海信脸直接就拉下来了:“许厂长,你怎么就知道海州厂不行呢?我就说我们行!”
许燕胜太无语了,“你们哪里行?你们就一个t185卖的还成,返修率还挺高。别的产品呢?没一个打出市场来的。你们的技术科,除了修修东西,自己能设计吗?泰斯的项目落地,可不是拿来就行的,那是需要改造的,你们有这样的人才吗?”
“人家都叫你徐大炮,你真是天天放高炮。”
这真是太不给面子了。
徐海信就是挺烦这些大厂子的傲慢感,对,他们设备旧,产品少,人才也少,可这样就不能想进步了?
难不成因为本身起点低,就只能原地踏步不思进取?
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荒谬。
徐海信也是这么说的:“许厂长,我敬你是前辈,所以不说粗话。不过我不同意你刚刚的说法,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你不会信,我也懒得跟你扯。我知道你想要回项目,既然你对江城厂这么自信?要什么呀,你们这么有信心,也参加啊。
我徐海信就一句话,咱们大比武见!站在同一平台上,看看我们海州厂,到底有没有资格来参加比赛?看看我们海州厂,到底行不行?看看咱们两个厂,谁更合适?”
但他说的慷慨激昂,可并没有让许燕胜触动,反而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年轻人,就是太好胜了。”
所以,这天何熙在图书馆看最后一本厂史,一抬头,看见的,就是一肚子气的徐海信。
徐海信也没打招呼,而是直接将她的笔记本拿了过来,仔细翻了翻,何熙记忆很好,不过还是习惯的喜欢写在本子上。
内容都很有条理,建厂后每一台机器引进,每一次技术创新都列的清清楚楚,哪年发生的事儿,现在是否还在用,这台机器或者这个技术是领先还是落后行业水平,当然,海州厂真没几个领先技术,都是用红笔写的落后五年,十年。
除此之外,还记下了是谁主导的,是谁落实的,上面写着一个个姓名。
徐海信看的是一会儿难受一会儿高兴。
难受的是,就这个摊子。
他不是不想大刀阔斧地改革,破釜沉舟地创新,可是厂子上千人,调头哪里容易。牵一发动千军,他束手束脚,这已经是他四处逢源,折腾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高兴的是何熙。
他真没看错这丫头。
第一次见面,何熙对气缸套就侃侃而谈,有条有理简直惊为天人。
第二次没见,不过九封信也让人惊艳,一台发动机虽然体积不大,但涉及到方方面面,何熙几乎没有短板。
第三次见面,就是今天了。
他刚刚在门口站了许久,别的看书的人早就发现了,只有这丫头始终低头深入其中,半点没发现,这专注力,也可解释她年纪轻轻怎么就这么厉害。
现在这笔记,更是让人惊讶和动容,要知道,这些机器技术可横跨几十年,厂史上可不会写着现在最先进的是什么,但何熙就是知道,这就代表着,她学识的深度厚度足够。
最重要的是她对海州厂的用心。能想到看厂史了解整个厂子的现状,真是有心了。
他将笔记本还给何熙:“这是了解的差不多了?”
何熙点点头:“差不多了。”
徐海信直接坐在了她对面:“说说你的印象?”
何熙直接把笔记本合上了,这些东西都在脑子里了:“海州厂从1938年建厂,前身其实不是机械厂,而是一家碾米机厂,1960年增加了发动机生产线,改为海州机械厂,1970年才更名为海州柴油机厂。
现在整个厂子有两个车间,装配一车间,装配二车间。还有一个分厂热处理厂。
装配一车间只生产t185发动机,电机和组装t185系列拖拉机。装配二车间主要生产其他系列发动机。热处理厂主要是生产余热进行供暖。
热处理厂其实就是个锅炉厂,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二车间的设备也都是老旧设备,甚至有的设备还是60年代的。厂史里大部分关于二车间的内容都是勤劳苦干,恐怕效益一般吧。
只有一车间是一条新的生产线,恐怕是t185设计出来后,全国上马这个型号拖拉机,海州厂借机申请上马的,t185应该承担了厂里的大部分经济效益。”
说到这里,何熙就停下来了,徐海信点头:“情况是这么个情况。要不是t185,我们厂子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你短短两天能看出这么多,了解的不错。大比武的事儿老郑和老霍都告诉你了,我来之前也定了,t185占重头戏,你怎么看?”
何熙也不客气:“那我就说实话了,总的来说,虽然海州人觉得海州厂规模大,效益好,是个工作的好地方,恨不得挤破头招工进来。但实际上,在行业内,海州厂规模不大,产品不多,质量平平,没有亮点。”
事实也是如此,在何熙的记忆里,海州厂发迹还是史佳林出头后,逐渐打开了局面,不过错过了时代的潮流,海州厂终究止步于一个中型企业。
何熙于是下了定论:“就一句话:没任何竞争力。这样的厂子想要在全国柴油机厂大比武中胜出,那真是挺难的。”
徐海信可没想到何熙说话这么直,不过倒是能接受,和许燕胜的话不一样,许燕胜那是从经验主义直接就看不上海州厂,何熙这是从事实推论出的结果。
他双手交叉,盯着何熙:“那你不看好海州厂参加这场大比武?”
何熙就笑了:“恰恰相反,我倒是觉得活儿虽然不好干,却必须争取。首先,t185是厂里的摇钱树,我们准备大比武,也是要将t185改造的更好,那即便不赢,也没有任何的损失。为什么不争取呢?”
“再说,日后ts1号落地大量生产,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t185的销量势必会受到影响,t185必须降价,而全国那么多厂生产t185,这场价格战恐怕会打的所有人利润微薄,直至赔钱。
到时候,别的厂可以靠着其他产品盈利,海州厂只有t185,后果就是被市场淘汰。
所以我觉得,拿下这条线对于海州厂来说,并不是随便试一试,而应该是需要以破釜沉舟的气势,必须拿下的,这关乎到未来的生死存亡!”
徐海信想到了何熙对于自己技术的自信,可从未想到,何熙居然能长远的想到这一点,现在厂子里的很多领导都想不到这些,他简直是惊叹惊喜何熙能力的全面与强大。
“好一个破釜沉舟!”如果说原先徐海信只觉得何熙带来了希望,那么现在,他看到了未来,“你说得对,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这个机会我们不能错过,无论什么方法代价!”
当然,作为一个爱才的领导,他忍不住地再次问:“都答应当顾问了,还不想加入海州厂吗?如果这个项目真拿下了,我可以直接申请干部身份。”
这真是好条件,也代表了徐海信的认可,不过何熙还是摇了头:“不要,我有更长远的想法。”
徐海信是真有点遗憾,何熙可不仅仅是一个好的技术专家,她展现出来的素质,方方面面都可以培养成一位好领导。
要是海州厂有这样的继任厂长,日后肯定发展错不了。
真是……太可惜了。
徐海信一个大男人,居然第一次感觉到了心疼,不过还是得问:“那需要我们做什么?”
人家提供技术,总不能什么都不要呢。
何熙就等着这句呢:“我有两个要求,一是我要全程参与这次海州厂引进泰斯1号拖拉机生产线项目。如果我在这个项目中,能够谈成什么合作,希望海州厂是我坚强的后盾。”
徐海信可万万没想到,居然第一点谈的是这个!
他以为何熙跟上次一样,会提出诸如经销权之类的要求,他怎么也想不到,何熙居然打着要谈判合作的想法,这孩子简直太敢想了。
要知道,这些项目,有的国家已经谈判了两年了,最近才开始有进展,何熙怎么能够短时间说服别人呢。
当然,何熙口口声声说着不成功也没损失,可连项目中谈生意都想好了,这不是笃定能行吗?
徐海信就喜欢这份自信,他直接应了:“这对于海州厂来说都可以做到,但必须不能损害国家利益。”
何熙点头:“那是自然。”
徐海信接着问:“那第二个呢?”
何熙就笑了:“我有一项技术,想申请国外专利,而且希望尽快。”
徐海信这是更惊讶了:“专利?应该不是t185,你还有其他专利?是什么?”
何熙点头:“的确不是t185,但究竟是什么现在还不能说,总之还是一句话,于国家的发展没有任何的阻碍,到时候您可以审验。我没有这方面的门路,需要海州厂帮忙。”
徐海信想了想:“这个就麻烦多了。国外的专利非常麻烦,需要相关的律师,还有费用。最重要的是,我们得找到可靠的经办人。”
等着分开回了屋子,李仲国才说她:“妹妹,厂史有什么好看的,你说看资料都觉得正常点。”
何熙就说:“厂史可是好东西,你可以从这里面知道这个厂子从无到有所有的历史,你还可以知道它如今进步到了什么程度,有什么重大的改变改革,规章制度的制定,设备的引进,甚至是桎梏在哪里。这不比一点点去问强多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看人。”
“看人?”何熙刚刚一说,李仲国就发现自己浅薄了,那么后面这句话,让他更感兴趣了。“怎么看?”
“这种厂子和我们水泵经销不一样,都有专人记录的。也就是说,厂子里的突出贡献都会被记录下来。他们有可能退休了,但却是现在工人的师父,也有可能还没退休,是工厂的骨干。既然要改造t185,那我肯定要和这个厂子里的人打交道的,早点了解有好处。”
李仲国想了想,不由拍案叫绝,新到一个地方,这可是做准备的好方法!
知己知彼吗?!
戏台上的将军们都这样。
当然,他还想到了:“也可以了解了解那位王川华。”
何熙给他点了个赞,她见过的海州厂领导,无论是徐海信还是郑文华和霍知松,都是对工作热心热爱的人,但显然,不可能所有人都这样,譬如还没打交道就对她有意见的王川华,改造t185不是几天就能成的,她得融入这个厂子,所以必须有所准备。
何熙称赞:“二哥最聪明了。”
李仲国这下可是放心了:“本来碰见了王川华,我一点不想走,怕你受委屈。不过现在我放心了,那我明天就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何熙送了李仲国上公交车,就去了厂门口。
史佳林已经等在这里了,瞧见她就招了招手,等着何熙过来了,他就递给了何熙一个工牌:“已经跟保卫说过了,你这几天带着这个,就能进厂,走吧。”
上次去聚贤镇农机厂的时候,何熙就觉得里面干净整洁大方,现在进了海州厂,又是不一样的气魄。
进门就是用整块石头雕刻的厂名:海州柴油机厂。两边都是宽阔的水泥路,很远处才能看到厂房。
史佳林带着他往旁边的一座五层楼走过去,“这是我们的办公楼,图书室就在二层,我们的办公室,还有领导们的办公室,也都在这个楼。”
图书室也就两个教室那么大,他们虽然来得不晚,但这会儿已经开门了,而且里面还有几个人已经在看书。
史佳林跟管理员说了说何熙后,带着她进来,声音就压低了很多:“厂史都在这里,我们厂是1938年建厂,还挺多的。”
何熙瞧了瞧,果不其然都占了一书架,她将自己的笔记本和钢笔放下,就一头扎了进去,开始翻看了。
史佳林本想陪着一起看的,可是何熙看书仿佛入了迷,完全沉浸其中,史佳林想想,也就是这样的着迷,才能让这么年轻的女孩有这么厉害的技术,他也不打扰,说了句:“中午我来接你吃饭。”
何熙没空搭理他,只是点点头,这跟技术科那帮人入定后一个样,史佳林也不在意,笑笑回去上班了。
何熙在图书馆,一看就是两天。
而在京城,徐海信也准备告辞了,不过没想到,临走还碰上了江城厂的老厂长许燕胜。
许燕胜今年已经六十岁了,按道理,这个月他就可以退休。可是接班人何国强出了问题,如今新厂长悬而未决,所以他还是主持江城厂工作。
这位老前辈,徐海信其实很少打交道。
主要是两人不对脾性。
徐海信是个敢闯敢干的性子,而许燕胜是很谨慎的人,上一届江城厂的方厂长退休后,他接任二十年,江城厂是没出过错,也没得过彩,平稳的不得了。
显然,平稳日子过多了,许燕胜也没想到,会在要退休之前,给自己的完美职业生涯添上一笔污点——好好的引进项目,居然飞了。
所以,连夜坐火车赶了来。
这会儿,两个人都在张俊副部长的门口等着,徐海信是告辞,临走前再一次表表决心——他反正脸皮厚,也不怕别人说他前几天拍桌子,今天赔笑脸。
而许燕胜显然是为了项目来的。
他这会儿心事重重,看徐海信也不是很顺眼。瞧见办公室有人,短时间轮不上他俩,许燕胜直接就开口了:“你说你弄得这叫什么事。就算是全国柴油机厂大比武,海州厂也轮不上啊,你折腾这个干什么?”
这是事实,可没这么说的,徐海信脸直接就拉下来了:“许厂长,你怎么就知道海州厂不行呢?我就说我们行!”
许燕胜太无语了,“你们哪里行?你们就一个t185卖的还成,返修率还挺高。别的产品呢?没一个打出市场来的。你们的技术科,除了修修东西,自己能设计吗?泰斯的项目落地,可不是拿来就行的,那是需要改造的,你们有这样的人才吗?”
“人家都叫你徐大炮,你真是天天放高炮。”
这真是太不给面子了。
徐海信就是挺烦这些大厂子的傲慢感,对,他们设备旧,产品少,人才也少,可这样就不能想进步了?
难不成因为本身起点低,就只能原地踏步不思进取?
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荒谬。
徐海信也是这么说的:“许厂长,我敬你是前辈,所以不说粗话。不过我不同意你刚刚的说法,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你不会信,我也懒得跟你扯。我知道你想要回项目,既然你对江城厂这么自信?要什么呀,你们这么有信心,也参加啊。
我徐海信就一句话,咱们大比武见!站在同一平台上,看看我们海州厂,到底有没有资格来参加比赛?看看我们海州厂,到底行不行?看看咱们两个厂,谁更合适?”
但他说的慷慨激昂,可并没有让许燕胜触动,反而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年轻人,就是太好胜了。”
所以,这天何熙在图书馆看最后一本厂史,一抬头,看见的,就是一肚子气的徐海信。
徐海信也没打招呼,而是直接将她的笔记本拿了过来,仔细翻了翻,何熙记忆很好,不过还是习惯的喜欢写在本子上。
内容都很有条理,建厂后每一台机器引进,每一次技术创新都列的清清楚楚,哪年发生的事儿,现在是否还在用,这台机器或者这个技术是领先还是落后行业水平,当然,海州厂真没几个领先技术,都是用红笔写的落后五年,十年。
除此之外,还记下了是谁主导的,是谁落实的,上面写着一个个姓名。
徐海信看的是一会儿难受一会儿高兴。
难受的是,就这个摊子。
他不是不想大刀阔斧地改革,破釜沉舟地创新,可是厂子上千人,调头哪里容易。牵一发动千军,他束手束脚,这已经是他四处逢源,折腾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高兴的是何熙。
他真没看错这丫头。
第一次见面,何熙对气缸套就侃侃而谈,有条有理简直惊为天人。
第二次没见,不过九封信也让人惊艳,一台发动机虽然体积不大,但涉及到方方面面,何熙几乎没有短板。
第三次见面,就是今天了。
他刚刚在门口站了许久,别的看书的人早就发现了,只有这丫头始终低头深入其中,半点没发现,这专注力,也可解释她年纪轻轻怎么就这么厉害。
现在这笔记,更是让人惊讶和动容,要知道,这些机器技术可横跨几十年,厂史上可不会写着现在最先进的是什么,但何熙就是知道,这就代表着,她学识的深度厚度足够。
最重要的是她对海州厂的用心。能想到看厂史了解整个厂子的现状,真是有心了。
他将笔记本还给何熙:“这是了解的差不多了?”
何熙点点头:“差不多了。”
徐海信直接坐在了她对面:“说说你的印象?”
何熙直接把笔记本合上了,这些东西都在脑子里了:“海州厂从1938年建厂,前身其实不是机械厂,而是一家碾米机厂,1960年增加了发动机生产线,改为海州机械厂,1970年才更名为海州柴油机厂。
现在整个厂子有两个车间,装配一车间,装配二车间。还有一个分厂热处理厂。
装配一车间只生产t185发动机,电机和组装t185系列拖拉机。装配二车间主要生产其他系列发动机。热处理厂主要是生产余热进行供暖。
热处理厂其实就是个锅炉厂,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二车间的设备也都是老旧设备,甚至有的设备还是60年代的。厂史里大部分关于二车间的内容都是勤劳苦干,恐怕效益一般吧。
只有一车间是一条新的生产线,恐怕是t185设计出来后,全国上马这个型号拖拉机,海州厂借机申请上马的,t185应该承担了厂里的大部分经济效益。”
说到这里,何熙就停下来了,徐海信点头:“情况是这么个情况。要不是t185,我们厂子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你短短两天能看出这么多,了解的不错。大比武的事儿老郑和老霍都告诉你了,我来之前也定了,t185占重头戏,你怎么看?”
何熙也不客气:“那我就说实话了,总的来说,虽然海州人觉得海州厂规模大,效益好,是个工作的好地方,恨不得挤破头招工进来。但实际上,在行业内,海州厂规模不大,产品不多,质量平平,没有亮点。”
事实也是如此,在何熙的记忆里,海州厂发迹还是史佳林出头后,逐渐打开了局面,不过错过了时代的潮流,海州厂终究止步于一个中型企业。
何熙于是下了定论:“就一句话:没任何竞争力。这样的厂子想要在全国柴油机厂大比武中胜出,那真是挺难的。”
徐海信可没想到何熙说话这么直,不过倒是能接受,和许燕胜的话不一样,许燕胜那是从经验主义直接就看不上海州厂,何熙这是从事实推论出的结果。
他双手交叉,盯着何熙:“那你不看好海州厂参加这场大比武?”
何熙就笑了:“恰恰相反,我倒是觉得活儿虽然不好干,却必须争取。首先,t185是厂里的摇钱树,我们准备大比武,也是要将t185改造的更好,那即便不赢,也没有任何的损失。为什么不争取呢?”
“再说,日后ts1号落地大量生产,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t185的销量势必会受到影响,t185必须降价,而全国那么多厂生产t185,这场价格战恐怕会打的所有人利润微薄,直至赔钱。
到时候,别的厂可以靠着其他产品盈利,海州厂只有t185,后果就是被市场淘汰。
所以我觉得,拿下这条线对于海州厂来说,并不是随便试一试,而应该是需要以破釜沉舟的气势,必须拿下的,这关乎到未来的生死存亡!”
徐海信想到了何熙对于自己技术的自信,可从未想到,何熙居然能长远的想到这一点,现在厂子里的很多领导都想不到这些,他简直是惊叹惊喜何熙能力的全面与强大。
“好一个破釜沉舟!”如果说原先徐海信只觉得何熙带来了希望,那么现在,他看到了未来,“你说得对,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这个机会我们不能错过,无论什么方法代价!”
当然,作为一个爱才的领导,他忍不住地再次问:“都答应当顾问了,还不想加入海州厂吗?如果这个项目真拿下了,我可以直接申请干部身份。”
这真是好条件,也代表了徐海信的认可,不过何熙还是摇了头:“不要,我有更长远的想法。”
徐海信是真有点遗憾,何熙可不仅仅是一个好的技术专家,她展现出来的素质,方方面面都可以培养成一位好领导。
要是海州厂有这样的继任厂长,日后肯定发展错不了。
真是……太可惜了。
徐海信一个大男人,居然第一次感觉到了心疼,不过还是得问:“那需要我们做什么?”
人家提供技术,总不能什么都不要呢。
何熙就等着这句呢:“我有两个要求,一是我要全程参与这次海州厂引进泰斯1号拖拉机生产线项目。如果我在这个项目中,能够谈成什么合作,希望海州厂是我坚强的后盾。”
徐海信可万万没想到,居然第一点谈的是这个!
他以为何熙跟上次一样,会提出诸如经销权之类的要求,他怎么也想不到,何熙居然打着要谈判合作的想法,这孩子简直太敢想了。
要知道,这些项目,有的国家已经谈判了两年了,最近才开始有进展,何熙怎么能够短时间说服别人呢。
当然,何熙口口声声说着不成功也没损失,可连项目中谈生意都想好了,这不是笃定能行吗?
徐海信就喜欢这份自信,他直接应了:“这对于海州厂来说都可以做到,但必须不能损害国家利益。”
何熙点头:“那是自然。”
徐海信接着问:“那第二个呢?”
何熙就笑了:“我有一项技术,想申请国外专利,而且希望尽快。”
徐海信这是更惊讶了:“专利?应该不是t185,你还有其他专利?是什么?”
何熙点头:“的确不是t185,但究竟是什么现在还不能说,总之还是一句话,于国家的发展没有任何的阻碍,到时候您可以审验。我没有这方面的门路,需要海州厂帮忙。”
徐海信想了想:“这个就麻烦多了。国外的专利非常麻烦,需要相关的律师,还有费用。最重要的是,我们得找到可靠的经办人。”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5353/67583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