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节

推荐阅读:重来又如何 (1V2 高H)恶女训狗手册临时夫妻(nph)静海旖旎(校园高H)我,恶女,只训狗不救赎(快穿 1VN)记忆之场掏心(强制爱1v1)就算知道是绿茶也会上钩(强制nph)流光(姐弟骨科)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

    齐虚谷做不出这种昧良心的事儿,萧圪也做不出。更何况赵如熙还有大师兄护着呢。即便这两人出于私心想要这么做,吴怀寺也不答应。
    因此户部的这些空缺就还没填补上。
    吴怀寺作为吏部尚书,要做到皇帝问起时就能拿出应对方案,罗列出各位官员的优缺点,所以他对所有五品以上的官员的人品、能力,都是心里有数的。什么人能顶上郭季同的位置,他心里清楚。
    只是户部既是齐虚谷的地盘,他要提拔谁做自己的得力手下,是他应有的权利。吴怀寺即便是吏部尚书,也不会轻易往里伸手。
    可现在涉及到小师妹的父亲赵元勋,吴怀寺便毫不犹豫地把他看好的人选周清拎了出来,还直接将户部的各位置的空缺都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他对小师妹这份维护之心再明显不过了,在场的各位都门儿清。
    而在场的萧圪、张常慎、吴宗,吴怀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赵如熙保险柜生意的股东。除了这笔每个月的分红,他们还在其他方面多多少少都承了赵如熙的一份情。
    “这样安排甚好。”萧圪点头道,“朕会跟齐大人说的。”
    虽说户部官员如何安排,还得听听齐虚谷这个户部尚书的意见。但萧圪觉得,只要齐虚谷知道这番安排的原委,他是绝对不会反对的。
    不说先前户部是靠了赵如熙才度过了难关,便是以后户部遇到事了,没准还得上门去请求赵如熙的帮助。齐虚谷那小佬儿想送人情给赵如熙还没机会呢,哪里会阻止赵如熙的父亲去江南当官?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就是这么个道理。
    果然,吴怀寺等人退下后,萧圪把齐虚谷叫过来一说,齐虚谷立刻没口子的就答应了下来。
    他道:“皇上,还有三个月就春闱了。咱们先说好,不管知微居士考得如何,到时候她想要任官职,您可得优先考虑户部。”
    萧圪身为皇帝,金口玉牙,从来不轻易给人承诺,免得被人缠住不放。
    他笑着道:“这还得看人家小姑娘的意思。咱们大男人,堂堂皇帝和户部尚书,加起来快一百岁,总不能逼迫人家小姑娘不是?”
    齐虚谷便摸了摸下巴,决定叫甘纶做做赵如熙的思想工作。
    第562章 是惊还是喜?
    被齐虚谷打主意的赵如熙此时正坐在绥平伯府的厅堂里,一脸懵地听着朱家大舅母和二舅母对她的夸赞。
    “……可不是。咱们熙姐儿秀外慧中,天姿卓绝,不说京城了,便是普天下的女子,没一个能比得上她的……”
    便是对自己闺女有十厘米厚滤镜的朱氏都听不下去了。
    她打断自己大嫂没有底限的吹捧,问道:“大嫂,你们今儿个过来,可是有什么事?”
    “没事。就是想着很快就春闱了,咱家外甥女念书实在太辛苦,便拿些补品来给她补一补。”朱和豫的妻子孟氏笑道。
    朱和淮的妻子曹氏则补充一句:“对。另外春天也快来了,我们顺便带些料子来给外甥女做几件春衫。”
    赵如熙跟母亲对视一眼,满脸无奈。
    绥平伯府分家,她跟赵靖立各就各位后,朱氏也曾带着她去过朱家。这两年过年她也跟朱氏回朱家拜过年。
    相对于分家前的绥平侯府,朱家还算和睦。赵如熙对两位舅舅和舅母的印象还不错。朱家人不是那种势利眼的人,相对于权钱,他们更看重亲情。
    但她后来越来越忙,朱氏回娘家便没忍心带她回去;再加上朱家舅舅生儿子多,即便有两个表姐,也都出了嫁,没有适龄的女孩儿跟她来往,因此她跟朱府的联系并不多。
    这会儿两位舅母来,还这么个模样,赵如熙实在是觉得奇怪。
    最后孟氏才掀开了谜底。
    她对朱氏笑道:“我们今儿个过来,是告诉你,你大哥升官了。等沐休日的时候,想请老夫人和你们一家四口一起过去吃顿便饭,也算是替他庆贺庆贺。”
    曹氏也道:“前些日子,相公写了几篇文章,跟其他朋友一起投递到彭大人那里。不知怎么的,彭大人前儿个特地叫了相公去,帮他指点了一番,还跟他说以后有什么问题,直接上门就是。他要是有空,一定会看的。”
    说着,她转过头来,笑眯眯地看向赵如熙:“我们跟彭大人也没什么交集。以前你二舅舅也跟朋友递过文章。但京城那么多的读书人,彭大人便是长了三头六臂也看不过来。这次能被彭大人指点,我们想来想去,估计是托外甥女的福了。”
    听到弟媳这话,孟氏也赶忙道:“熙姐儿,你大舅舅也是。他在吏部呆了不知道有多少个年头了,一直升不上去。论能力论背景,吏部的官员谁都比他强。这次能升上去,估计也是吴尚书看在熙姐儿的面上。”
    朱氏听到这些话,心里美滋滋的,嘴里却还是道:“你们可别这么说。大哥和小弟这是机缘到了,跟熙姐儿可没关系。这话再不能说了。”
    “我们省得,晓得轻重。”孟氏连忙道,“这话也只敢跟你们说,在外人面前我们可不敢说这话。否则岂不是给吴尚书和彭大人惹麻烦么?”
    朱氏舒了一口气:“嫂嫂知道就好。”
    朱家两位夫人略坐了坐,又去给老夫人请安,亲自请她老人家去赴宴,这才离去。
    送走嫂子和弟媳,朱氏回到老夫人那里,就见女儿正坐在老夫人对面,祖孙两个一边喝茶一边吃点心,十分惬意的样子。
    她道:“吴尚书和彭祭酒那里,你去打过招呼?”
    赵如熙连忙摆手,将嘴里的点心咽下,喝了一口茶:“这可不关我的事。不是您说的么?两位舅舅的机缘到了。”
    朱氏坐下,接过丫鬟递过来的茶,哼笑道:“他们有没有机缘,我不清楚么?要说不是托你的福,我是不信的。”
    赵如熙看她一眼,又看了看老夫人,道:“要说托我的福,有一件事,倒是跟我脱离不了干系。我先跟您二位说一声,也免得你们到时候没个心理准备。”
    朱氏本想喝口茶的,听到她这话,刚刚递到嘴边的茶盏又被她放下了。
    她的表情严肃起来:“什么事?”
    老夫人也略带紧张地看着孙女。
    她们都知道,赵如熙的格局极大。些须小事,比如朱和豫和朱和淮因为她的缘故升了官、得了指点,她丝毫不放在心上,并不觉得这是自己的功劳,需要沾沾自喜。
    现在赵如熙这么正儿八经的拿出来说的,必然是大事。
    赵如熙把昨日康时霖叫她去,萧圪打算封她为县主,她为赵元勋讨官的事跟两人说了。
    她话还没说完,朱氏就一巴掌拍到她身上:“你这孩子,怎的这么傻?”
    她接着便想数落赵如熙,不该放弃县主之位。可似乎意识到什么,她看了老夫人一眼,把到嘴的话又咽了回去。
    在她看来,丈夫做不做官无所谓,女儿的身份地位才是顶顶要紧的事。可老夫人也许不这么想。在老人家眼里,儿子、孙子的前程才是最重要的。说多了,她怕婆婆不高兴。
    却不想老夫人张嘴就教训赵如熙:“你这傻妮子哟,你怎么能做这么糊涂的事儿?你爹这岁数了,身体也不好,再做官还能升到哪里去?最多做个两三年,过个瘾就罢了。你能封县主,那才是受益一辈子的事。实在不成,你让皇子给咱们府上恢复原先的爵位也好啊。那么个官儿不当吃不当穿的还辛苦,要来干嘛?”
    朱氏:“……”
    好吧,听前半段她还深觉庆幸,觉得婆婆是真的彻底转变了。可听到最后两句话,她就变得面无表情了。
    在老人家心里,孙女重要,但赵家的爵位也顶顶重要。
    “现在还能改么?趁着圣旨没下,你赶紧去找你师父说一说,让他跟皇上提提。”老夫人着急地催着赵如熙。
    “呃,改不了了。”赵如熙道。
    边关战事平息,原先忙碌的系统就歇了下来。正好她昨天跟康时霖提了这个事儿,系统便去探听了一下结果,刚才免费把消息跟她说了。她才跟老夫人和朱氏提的。
    否则以她的性子,事情没办妥,她是绝对不会先不先就瞎嚷嚷。要是没办成岂不是白高兴一场?
    当然,这消息在她来看是喜,但在老夫人和朱氏看来就有惊无喜了。
    第563章 想通
    老夫人的反应也在赵如熙的意料之中。
    从划算角度上来看,确实是要县主封号或是让伯府提升为侯府更实惠。那可是惠及她一辈子,惠及赵家两辈子的事,尤其是后者,真真是更划算。
    赵元勋升为侯爷;传到赵靖泰身上时,还能是个伯爷。再谋点官来做做,赵家能延续两辈子不被踢出勋贵圈外去。
    这是理性的选择,因此赵如熙倒没有为老夫人的话而伤心。
    如果不为避祸,赵如熙的思路也会跟老夫人一样。
    “我跟师父提了提,想让爹爹去江南做官。”赵如熙道,“既然改不了了,不如咱们来商量一下去江南的事吧。”
    “去江南?”老夫人和朱氏面面相觑。
    她们刚才完全没想到这一茬儿。
    “我不去。”老夫人顿时就生气了,“我哪儿也不去。我一辈子都呆在京城,老了老了,还要背井离乡去外地,要是死在外面怎么办?你们去哪儿我不管,反正我是不去的。”
    朱氏为难上了。
    如果事情真如女儿说的那般,丈夫很快去江南上任。婆婆还决定不去。那她这个做儿媳的,总不能扔下年迈的婆婆,跟着丈夫去上任吧?不说别人戳不戳她的脊梁骨,便是她自己的良心都过不去。
    可要是留在京城侍候婆婆,丈夫那里她又放不下。
    赵元勋的身体可不怎么好。在外地水土不服,再加上公事劳累,要是病倒了怎么办?身边没有个知冷知热的人肯定不行。
    自打她生了儿子,赵元勋就不再去姨娘房里了。难道熬到现在,她还得再替丈夫纳个妾、让她陪着丈夫去上任不成?想想她都要生气,更不用说付诸行动了。
    老夫人也想到了这一点。
    她抓住赵如熙的手:“熙姐儿啊,祖母求求你,你去跟皇上说,咱们改主意了行不行?祖母不能离京,你爹身子骨又不好,你娘照顾谁去?你这不是让咱们一家子都为难么?为什么要去外地?咱们一家呆在京里不成么?”
    赵如熙的表情严肃起来:“祖母,你听我说。我让爹爹去江南,等我参加春闱后也去。这是我特意安排的,就是为了避祸。咱们一家要是留在京城,到时候不一定有命活着。”
    老夫人吓了一跳,问道:“这话怎么说?”
    赵如熙把丫鬟都遣了出去,又让青枫守住门口,压低声音道:“您没见今年边关战事紧急么?那是因为什么?虽说起因是外族遭灾,进大晋来抢粮食,但实则是几位皇子的夺嫡之争。”
    说着,她把萧令谱和萧令衍遇到的几次危机跟两人都说了一遍。
    “咱们不参与夺嫡,家里也没人任高官。但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我预感最激烈的斗争就在明年了,而且咱家也有危险。咱们且出去避个一两年风头。等京中夺嫡之争平复下来,咱们再回来。”
    赵如熙说着,又拍拍老夫人的手背:“祖母,您身体硬朗,且江南离这里也不远。您就当出去散散心。我保证,三年内,我一定让一家子平安回来。您信不信我?”
    老夫人嘴唇嗫嚅,半晌说不出话来。
    不信么?孙女眼光如炬,她预料的事,没有哪次是不准的。她既然知道朝堂上那么多的事,连人家皇子遭遇暗算都知道,她的判断能不准么?
    可呆了一辈子的京城,不是说离就能离的。尤其是她这种老年人,真的怕死在外头,不能落叶归根。
    “祖母,不光赵家,便是您唐家,也不是地道的京城人吧?当年大家能迁到京城来,现在为何不能去别处呢?‘我心安处是故乡’,只要一家人好好地在一起,去哪里有什么关系呢?”
    这句话,真真正正戳中了老夫人的心。
    她不光想起了自己的祖上,更想起了被流放的父兄及唐家子侄。
    她的父亲和兄长,早就死在了外地,也葬在了那里。她的侄子侄孙们,也在外地安了家。
    从严格上来说,唐家并不是地地道道的京城人。从她这里往上数三代,他们的祖先都是追随开国皇帝打江山、最后加官进爵,留在京城的。所以她的父兄死后,也没有叮嘱子孙一定要扶棺回京、葬在京城,而是埋葬在了任所。
    既如此,她又何必执着于此,让儿子、儿媳妇为难呢?
    虽说她嫁进了赵家,她死后注定要跟绥国公葬在一起的。但当年夫妻感情本就不深,绥国公负她良多,即便不葬在一起,也没什么了。
    如果她不甘心,到时候让儿孙们扶棺回京安葬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么一想通,老夫人就点了头:“成,都听你们的。你们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53669/136273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