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愿以区区当芹献
推荐阅读:一级律师、花都狂龙、极品神医、末世最强觉醒、隋炀帝、血性、无限进化(无敌宝宝猪)、鬼话、宠妻成瘾、主宰苍穹、
这是昨天的第二更。
——
接下来的两天,荀贞果然一步没有出府,除带着赵云等去了趟兵营之外,连着两天邀赵云、严猛来后宅畅叙别情,虽说因为赵云的婉拒没有大摆酒宴,却也小小地摆了两晚的家宴,乃是陈芷、唐儿亲自下厨、素手调羹,场面上固然远不及正式的筵席,而在情谊上却远重之了。
董植这是头次与荀贞见面,完全被荀贞的开襟下士、平易近人征服了,他私下里对赵云说道:“荀君真英雄也!身为名族子弟,银印青绶,居国中尉之高位,帐中虎狼成群,府内人才济济,年少得志,功名赫赫,然却不自矜伐,贵人贱己。这样的人物,是我生平仅见!”
莫说比二千石的国中尉了,便是董植以往见过的那些百石县吏,如论谦恭下士,也是没有一个能和荀贞相比的。当今之世,连同为读书人的士族与寒士之间都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遑论士族与最底层的市井轻侠之间了,如董植这类的市井轻侠,纵是有些武力,被贵族豪门看中,收为门客,於贵族豪门而言之,也只不过是如同豢养了一只猛犬罢了,根本不会给予相应的尊重,即便给点尊重,也是那种带着优越感、高高在上、故作姿态的“尊重”。
荀贞不然。
首先,他是从后世来,本身就不看重身份上的差别;其次,他又知乱世将到,“求贤若渴”,对勇士和有一技之长的人当然就更能够放低姿态。两者结合,在他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与市井豪杰、寒门士子交往时,给人的感觉就不但谦恭,而且自然与真诚。
西乡的轻侠们大多是这样被他招揽到手下的,乐进也是这样被他招揽到手下的,董植虽然才与他见了两天,可也为之心折了。
赵云早就见识过荀贞的卑体下士、谦光自抑了,心道:“若非荀君鸣谦接下、宽大平和,我又怎会过我常山的郡治元氏不入,不辞路远,来赵郡相投?”
从真定到赵郡,常山的郡治元氏是必经之地。
他心中这么想着,嘴上答道:“荀君虽是名门出身,然其入仕、发迹却是靠自身之能。上次与荀君相见时,我还不知,后来从夏侯子芳的信中才知,原来荀君是以亭长起家的,从野亭亭长到乡有秩蔷夫,再到郡北部督邮,复为郡兵曹掾,乃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后从皇甫将军征讨黄巾,又以军功得以擢升,三迁为赵国中尉,可谓是起於乡野、发於卒伍。”
荀贞是从最基层做起的,接人待物的态度肯定会与那些“何不食肉糜”、不知民间疾苦的贵族、大家子弟不同。
董植一副惊叹佩服的模样,说道:“原来如此!”叹了口气,说道,“子龙,想我冀州、常山也有不少的名士英杰,可与荀君一比却多半相形失色啊。……,你有什么打算?”
他本是在夸荀贞,后边却突然转折,问赵云有何打算。此一问问得突兀,不过赵云明白他的意思,知道他这是在问自己有无投到荀贞府中为吏的打算。
赵云沉吟片刻,沉稳地说道:“你我的家乡而今陷落贼手,父老乡亲/日夜受褚贼毒害,我实无心考虑别的事情。关於日后的打算,且等收复了真定再说吧。”
“荀君已经上书刺史,也不知刺史的檄文何日下来?”
“我听说朝廷新拜的这位刺史王公是党人的‘八厨’之一,名闻海内,是个清直耿介的名士,虽受褚飞燕兵锋所逼,可至今坐镇高邑,不肯撤移,他这样有胆勇,想来是断不会坐视吾乡、吾郡沉沦贼手,为贼所害的,荀君今既主动上书请战,那么他的檄令应该很快就会传来。”
王芬的檄文没有传到,先来了一则有关皇甫嵩的消息。
北宫伯玉、李文侯、宋杨入侵三辅,皇甫嵩、董卓与之交战,不克,——董卓是与皇甫嵩同时被征诏的,去年代卢植击张角,董卓战不利,军败抵罪,被撤了东中郎将之职,为抵御北宫伯玉,朝廷於本月初又重拜他为中郎将,诏为皇甫嵩的副手。
消息传来,国相刘衡忧心忡忡,急把荀贞请来相府。
“中尉,皇甫将军竟然兵败了。……,唉,唉,我本还想着皇甫将军如能将北宫伯玉等剿灭,也许朝廷就能腾出手来,再遣皇甫将军入冀,击讨张牛角、褚飞燕了!而今看来,却是万难了。真没想到,这北宫伯玉、李文侯、宋杨居然如此骁勇剽悍?”
对皇甫嵩不克北宫伯玉等叛军一事,荀贞初听闻时也很惊讶,但是细想之下,却也不奇怪。
北宫伯玉等统带的叛军均是边地之民,多骑兵,此次他们入寇三辅,足有数万骑之多,战斗力比黄巾军强得太多了,而皇甫嵩麾下的兵马却大多解散,远不及征讨张角时兵多,彼涨我消,一时不敌亦属正常,饶是如此,皇甫嵩也只是“不克”,没有“大败”,无愧名将之称。
“皇甫将军只是不克,算是和叛羌打了个平手吧。皇甫将军乃是当世名将,董中郎亦骁悍善战,有他两人在长安,谅叛羌难入山东半步。”此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即中原、冀州等地。
“话虽如此说,张牛角、褚飞燕却怎么办?”刘衡从案上的文牍里抽出几页公文,由相府功曹魏畅递给荀贞,他说道,“张牛角、褚飞燕这才作乱了不到一个月,博陵全郡已失,常山、中山、魏、巨鹿诸郡国亦接连丢城市地,冀州半壁乱成了一团,郡县求援告急之书不绝於道,如不尽早、尽快地将张牛角、褚飞燕剿灭之,假以时日,恐不可收拾。”
荀贞接过那几页公文,粗略地看了看,都是从州治发来的各郡战报。
这几份战报他也接到了,早已看过,将之放到案上,对刘衡说道:“方伯王公是当代名士,胸有韬略,定有平贼之策。”
“王公便是腹有锦绣良谋,奈何州中兵少,诸郡之兵自保尚不足,何以平贼灭寇?”刘衡忍不住又唉声叹气起来,说道,“唉,唉,唉……,中尉,虽赖君之功,州内诸郡纷乱,唯我赵郡独安,可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张牛角、褚飞燕、於毒诸贼早晚会来攻我赵郡,你我亦难独善其身也。”
“相君勿忧,我已上书州府,询问方伯平贼方略,并主动请战了。”
荀贞这句话不说还好,话方吐口,音未落地,刘衡大惊失色,一下没坐好,险些歪倒席上:“啊?中尉上书州府,主动请战了?”
“然也。”
“何时上的书?”
“有两三天了。”
“你、你、你,唉,上书前为何不先与我商议商议?”
荀贞明知故问,说道:“相君此话何意?”
“而今我郡北有褚飞燕,南有於毒,西边巨鹿郡又有张牛角,这是三面受敌啊!中尉确是知兵善战,帐下亦皆熊罴之士,可保我一郡已是不易,又哪来的兵马去救别郡呢?”
“相君,诚如公所言,现而今我郡三面受敌,正因为此,所以我郡才该主动出击啊!”
“此话怎讲?”
“贞以为,我郡该当趁褚飞燕、张牛角、於毒三面合围之势尚且未成之际,当先击出,不求尽将三巨贼剿灭,只求破其一路,打开一面。只有如此,我郡才能起死回生。否则,待褚飞燕、张牛角、於毒诸贼的合围之势一成,我郡就如瓮中之鳖,此为必死之局。”
陪坐下席的相府功曹魏畅闻言说道:“相君,中尉言之甚是。”
陪坐的相府主簿乐彪也道:“确然如此。”
刘衡不是笨人,适才只是因为害怕褚飞燕等入侵赵郡,故此方才失态,这会儿听了荀贞的分析,亦以为然,觉得荀贞说得对,低头想了会儿,抬头问荀贞:“不知中尉想先击破那一路?”
“上策当然是击破张牛角,保住巨鹿,不过……。”
巨鹿在冀州的战略地位是很重要的。
这一点只从先有张角屯聚重兵盘踞巨鹿、后有张牛角一起事就进击巨鹿便可看出。
此郡地处冀州腹地,占据了此地后,向西可以席卷赵、魏、常山诸郡,直达太行山东麓;向东可以进击安平、甘陵诸郡,从安平向东,又可击取河间、渤海,直达海边,由甘陵向东,则可继击青州之平原、兖州之东郡,进取青、兖之地;而如果从此地南下,可以进入司隶校尉部,直接威胁京都,想当年光武中兴帝业就是肇於高邑,高邑虽非巨鹿郡地,但紧挨巨鹿,离巨鹿的州治瘿陶只有二三十里地。
这个郡如果落入张牛角、褚飞燕的手里,那么以冀州现如今缺兵少将的情况来说,冀州的汉兵就将会彻底陷入被动,形成张牛角、褚飞燕想打哪里就能打哪里的不利局面。
这是对冀州的全局来说,对赵郡来说,巨鹿的归属更是攸关赵郡的生死。
赵郡西边是太行山,北边是常山郡,南边是魏郡,东边是巨鹿郡。常山、魏两郡分别有褚飞燕、於毒,若是巨鹿郡再被张牛角、褚飞燕彻底占据,那就等同是彻底关上了赵郡与外界联系的大门,赵郡就会完全陷入黑山军的包围之中,也即形成了荀贞所说的“褚飞燕、张牛角、於毒诸贼的合围之势”,——事实上,对州治高邑来说,巨鹿的归属也同样攸关生死,高邑在常山郡的最东南角,离巨鹿的郡治瘿陶不远,如果巨鹿一丢,高邑的下场与赵郡无异。
因而,如要带兵出郡,荀贞首选进击巨鹿。
“不过什么?”
“不过,以我与公达、志才的分析,褚飞燕恐怕很快就会东进到巨鹿与张牛角会合,他两人一旦会合,声势必然大涨,我郡只能暂避其锋,退而求其次,北击常山。”
首选是击巨鹿,次选是击常山。
“北进常山?为何不南下魏郡?”
相比常山,南下魏郡在表面上看来是个更好的选择。
因为常山再往北是幽、并二州,往东是中山郡,幽、并二州贫瘠之地,中山郡现也有贼兵活跃,怎么看都不是一个上好的选择。
魏郡就不同了,魏郡东边是兖州的东郡,南边是司隶校尉部的河内郡,不但离京都不远,而且相邻的俱是富庶之地,把魏郡控制在手,可以得到外界的支援和物资的补充。
“有两个原因。”
“噢?愿闻其详。”
“其一,据军报,魏郡南边的河内郡亦有乱贼,其帅名为眭固,眭固、於毒两部合兵不下两万人,要想击溃他们,最少需三千步骑,而我郡目前只有五千兵马,也就是说,只能留下两千人守境,如此一来,万一褚飞燕、张牛角趁机来击我赵郡,则我赵郡难保,此是为何不南下魏郡;其二,常山是褚飞燕的根本,如他果我之所料,东进巨鹿与张牛角会合的话,那么这就反过来给了我郡趁虚击之的机会,此是为何北击常山。”
“中尉真知兵者也!”刘衡赞了荀贞几句,想起了一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转而蹙眉,问道,“如是北击常山,不知中尉需要多少人马?”
“千人足以。”
“一千步骑就够了?”刘衡大为惊奇。
他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忽然想到褚飞燕、张牛角既然有可能会趁荀贞南下魏郡的机会来击取赵郡,那么自然也有可能会趁荀贞北击常山时来攻赵郡,却不料荀贞居然只需千人,这也就是说,赵郡还能留下四千步骑,足够守卫赵地了。
“然也。”
魏畅迷惑不解,说道:“我闻褚飞燕眼下已有部众数万,纵是他东进巨鹿与张牛角会合,留在常山的人马怕也不会太少,区区千人如何破敌?”
荀贞笑而不言。
魏畅猜测说道:“高邑、常山郡治元氏现共驻有皇甫将军留下的三千步骑,虽说前些日因为与褚飞燕交战之故,这三千步骑颇有折损,可留下的怎么着也还得有两千步骑,中尉是想问方伯借兵,与这两千步骑合兵共进?……,可这两千步骑肩负守卫高邑、元氏之责,方伯是不会答应借给中尉的吧?”
荀贞仍是笑而不言。
魏畅脑中灵光一闪,顿时醒悟,拍案叫绝,说道:“是了!中尉是在声东击西!”
荀贞哈哈一笑。
刘衡、乐彪不通兵事,没听懂。
刘衡问道:“什么声东击西?”
魏畅说道:“如中尉所言:常山是褚飞燕的根本。中尉如果北击常山,褚飞燕必会从巨鹿回师,返入常山……。”
刘衡听懂了,恍然大悟:“说来说去,中尉还是想打巨鹿!”
“不错。”
“褚飞燕如不与张牛角会师,则中尉直接东入巨鹿,击讨张牛角,褚飞燕如与张牛角会师,则中尉先分兵千人北入常山,待把褚飞燕调回去后再击巨鹿。……,此诚妙策也!中尉,在给方伯的上书里你可有献上此策?”
“献上了。”
“如此妙策,方伯定然采纳。”
——
接下来的两天,荀贞果然一步没有出府,除带着赵云等去了趟兵营之外,连着两天邀赵云、严猛来后宅畅叙别情,虽说因为赵云的婉拒没有大摆酒宴,却也小小地摆了两晚的家宴,乃是陈芷、唐儿亲自下厨、素手调羹,场面上固然远不及正式的筵席,而在情谊上却远重之了。
董植这是头次与荀贞见面,完全被荀贞的开襟下士、平易近人征服了,他私下里对赵云说道:“荀君真英雄也!身为名族子弟,银印青绶,居国中尉之高位,帐中虎狼成群,府内人才济济,年少得志,功名赫赫,然却不自矜伐,贵人贱己。这样的人物,是我生平仅见!”
莫说比二千石的国中尉了,便是董植以往见过的那些百石县吏,如论谦恭下士,也是没有一个能和荀贞相比的。当今之世,连同为读书人的士族与寒士之间都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遑论士族与最底层的市井轻侠之间了,如董植这类的市井轻侠,纵是有些武力,被贵族豪门看中,收为门客,於贵族豪门而言之,也只不过是如同豢养了一只猛犬罢了,根本不会给予相应的尊重,即便给点尊重,也是那种带着优越感、高高在上、故作姿态的“尊重”。
荀贞不然。
首先,他是从后世来,本身就不看重身份上的差别;其次,他又知乱世将到,“求贤若渴”,对勇士和有一技之长的人当然就更能够放低姿态。两者结合,在他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与市井豪杰、寒门士子交往时,给人的感觉就不但谦恭,而且自然与真诚。
西乡的轻侠们大多是这样被他招揽到手下的,乐进也是这样被他招揽到手下的,董植虽然才与他见了两天,可也为之心折了。
赵云早就见识过荀贞的卑体下士、谦光自抑了,心道:“若非荀君鸣谦接下、宽大平和,我又怎会过我常山的郡治元氏不入,不辞路远,来赵郡相投?”
从真定到赵郡,常山的郡治元氏是必经之地。
他心中这么想着,嘴上答道:“荀君虽是名门出身,然其入仕、发迹却是靠自身之能。上次与荀君相见时,我还不知,后来从夏侯子芳的信中才知,原来荀君是以亭长起家的,从野亭亭长到乡有秩蔷夫,再到郡北部督邮,复为郡兵曹掾,乃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后从皇甫将军征讨黄巾,又以军功得以擢升,三迁为赵国中尉,可谓是起於乡野、发於卒伍。”
荀贞是从最基层做起的,接人待物的态度肯定会与那些“何不食肉糜”、不知民间疾苦的贵族、大家子弟不同。
董植一副惊叹佩服的模样,说道:“原来如此!”叹了口气,说道,“子龙,想我冀州、常山也有不少的名士英杰,可与荀君一比却多半相形失色啊。……,你有什么打算?”
他本是在夸荀贞,后边却突然转折,问赵云有何打算。此一问问得突兀,不过赵云明白他的意思,知道他这是在问自己有无投到荀贞府中为吏的打算。
赵云沉吟片刻,沉稳地说道:“你我的家乡而今陷落贼手,父老乡亲/日夜受褚贼毒害,我实无心考虑别的事情。关於日后的打算,且等收复了真定再说吧。”
“荀君已经上书刺史,也不知刺史的檄文何日下来?”
“我听说朝廷新拜的这位刺史王公是党人的‘八厨’之一,名闻海内,是个清直耿介的名士,虽受褚飞燕兵锋所逼,可至今坐镇高邑,不肯撤移,他这样有胆勇,想来是断不会坐视吾乡、吾郡沉沦贼手,为贼所害的,荀君今既主动上书请战,那么他的檄令应该很快就会传来。”
王芬的檄文没有传到,先来了一则有关皇甫嵩的消息。
北宫伯玉、李文侯、宋杨入侵三辅,皇甫嵩、董卓与之交战,不克,——董卓是与皇甫嵩同时被征诏的,去年代卢植击张角,董卓战不利,军败抵罪,被撤了东中郎将之职,为抵御北宫伯玉,朝廷於本月初又重拜他为中郎将,诏为皇甫嵩的副手。
消息传来,国相刘衡忧心忡忡,急把荀贞请来相府。
“中尉,皇甫将军竟然兵败了。……,唉,唉,我本还想着皇甫将军如能将北宫伯玉等剿灭,也许朝廷就能腾出手来,再遣皇甫将军入冀,击讨张牛角、褚飞燕了!而今看来,却是万难了。真没想到,这北宫伯玉、李文侯、宋杨居然如此骁勇剽悍?”
对皇甫嵩不克北宫伯玉等叛军一事,荀贞初听闻时也很惊讶,但是细想之下,却也不奇怪。
北宫伯玉等统带的叛军均是边地之民,多骑兵,此次他们入寇三辅,足有数万骑之多,战斗力比黄巾军强得太多了,而皇甫嵩麾下的兵马却大多解散,远不及征讨张角时兵多,彼涨我消,一时不敌亦属正常,饶是如此,皇甫嵩也只是“不克”,没有“大败”,无愧名将之称。
“皇甫将军只是不克,算是和叛羌打了个平手吧。皇甫将军乃是当世名将,董中郎亦骁悍善战,有他两人在长安,谅叛羌难入山东半步。”此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即中原、冀州等地。
“话虽如此说,张牛角、褚飞燕却怎么办?”刘衡从案上的文牍里抽出几页公文,由相府功曹魏畅递给荀贞,他说道,“张牛角、褚飞燕这才作乱了不到一个月,博陵全郡已失,常山、中山、魏、巨鹿诸郡国亦接连丢城市地,冀州半壁乱成了一团,郡县求援告急之书不绝於道,如不尽早、尽快地将张牛角、褚飞燕剿灭之,假以时日,恐不可收拾。”
荀贞接过那几页公文,粗略地看了看,都是从州治发来的各郡战报。
这几份战报他也接到了,早已看过,将之放到案上,对刘衡说道:“方伯王公是当代名士,胸有韬略,定有平贼之策。”
“王公便是腹有锦绣良谋,奈何州中兵少,诸郡之兵自保尚不足,何以平贼灭寇?”刘衡忍不住又唉声叹气起来,说道,“唉,唉,唉……,中尉,虽赖君之功,州内诸郡纷乱,唯我赵郡独安,可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张牛角、褚飞燕、於毒诸贼早晚会来攻我赵郡,你我亦难独善其身也。”
“相君勿忧,我已上书州府,询问方伯平贼方略,并主动请战了。”
荀贞这句话不说还好,话方吐口,音未落地,刘衡大惊失色,一下没坐好,险些歪倒席上:“啊?中尉上书州府,主动请战了?”
“然也。”
“何时上的书?”
“有两三天了。”
“你、你、你,唉,上书前为何不先与我商议商议?”
荀贞明知故问,说道:“相君此话何意?”
“而今我郡北有褚飞燕,南有於毒,西边巨鹿郡又有张牛角,这是三面受敌啊!中尉确是知兵善战,帐下亦皆熊罴之士,可保我一郡已是不易,又哪来的兵马去救别郡呢?”
“相君,诚如公所言,现而今我郡三面受敌,正因为此,所以我郡才该主动出击啊!”
“此话怎讲?”
“贞以为,我郡该当趁褚飞燕、张牛角、於毒三面合围之势尚且未成之际,当先击出,不求尽将三巨贼剿灭,只求破其一路,打开一面。只有如此,我郡才能起死回生。否则,待褚飞燕、张牛角、於毒诸贼的合围之势一成,我郡就如瓮中之鳖,此为必死之局。”
陪坐下席的相府功曹魏畅闻言说道:“相君,中尉言之甚是。”
陪坐的相府主簿乐彪也道:“确然如此。”
刘衡不是笨人,适才只是因为害怕褚飞燕等入侵赵郡,故此方才失态,这会儿听了荀贞的分析,亦以为然,觉得荀贞说得对,低头想了会儿,抬头问荀贞:“不知中尉想先击破那一路?”
“上策当然是击破张牛角,保住巨鹿,不过……。”
巨鹿在冀州的战略地位是很重要的。
这一点只从先有张角屯聚重兵盘踞巨鹿、后有张牛角一起事就进击巨鹿便可看出。
此郡地处冀州腹地,占据了此地后,向西可以席卷赵、魏、常山诸郡,直达太行山东麓;向东可以进击安平、甘陵诸郡,从安平向东,又可击取河间、渤海,直达海边,由甘陵向东,则可继击青州之平原、兖州之东郡,进取青、兖之地;而如果从此地南下,可以进入司隶校尉部,直接威胁京都,想当年光武中兴帝业就是肇於高邑,高邑虽非巨鹿郡地,但紧挨巨鹿,离巨鹿的州治瘿陶只有二三十里地。
这个郡如果落入张牛角、褚飞燕的手里,那么以冀州现如今缺兵少将的情况来说,冀州的汉兵就将会彻底陷入被动,形成张牛角、褚飞燕想打哪里就能打哪里的不利局面。
这是对冀州的全局来说,对赵郡来说,巨鹿的归属更是攸关赵郡的生死。
赵郡西边是太行山,北边是常山郡,南边是魏郡,东边是巨鹿郡。常山、魏两郡分别有褚飞燕、於毒,若是巨鹿郡再被张牛角、褚飞燕彻底占据,那就等同是彻底关上了赵郡与外界联系的大门,赵郡就会完全陷入黑山军的包围之中,也即形成了荀贞所说的“褚飞燕、张牛角、於毒诸贼的合围之势”,——事实上,对州治高邑来说,巨鹿的归属也同样攸关生死,高邑在常山郡的最东南角,离巨鹿的郡治瘿陶不远,如果巨鹿一丢,高邑的下场与赵郡无异。
因而,如要带兵出郡,荀贞首选进击巨鹿。
“不过什么?”
“不过,以我与公达、志才的分析,褚飞燕恐怕很快就会东进到巨鹿与张牛角会合,他两人一旦会合,声势必然大涨,我郡只能暂避其锋,退而求其次,北击常山。”
首选是击巨鹿,次选是击常山。
“北进常山?为何不南下魏郡?”
相比常山,南下魏郡在表面上看来是个更好的选择。
因为常山再往北是幽、并二州,往东是中山郡,幽、并二州贫瘠之地,中山郡现也有贼兵活跃,怎么看都不是一个上好的选择。
魏郡就不同了,魏郡东边是兖州的东郡,南边是司隶校尉部的河内郡,不但离京都不远,而且相邻的俱是富庶之地,把魏郡控制在手,可以得到外界的支援和物资的补充。
“有两个原因。”
“噢?愿闻其详。”
“其一,据军报,魏郡南边的河内郡亦有乱贼,其帅名为眭固,眭固、於毒两部合兵不下两万人,要想击溃他们,最少需三千步骑,而我郡目前只有五千兵马,也就是说,只能留下两千人守境,如此一来,万一褚飞燕、张牛角趁机来击我赵郡,则我赵郡难保,此是为何不南下魏郡;其二,常山是褚飞燕的根本,如他果我之所料,东进巨鹿与张牛角会合的话,那么这就反过来给了我郡趁虚击之的机会,此是为何北击常山。”
“中尉真知兵者也!”刘衡赞了荀贞几句,想起了一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转而蹙眉,问道,“如是北击常山,不知中尉需要多少人马?”
“千人足以。”
“一千步骑就够了?”刘衡大为惊奇。
他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忽然想到褚飞燕、张牛角既然有可能会趁荀贞南下魏郡的机会来击取赵郡,那么自然也有可能会趁荀贞北击常山时来攻赵郡,却不料荀贞居然只需千人,这也就是说,赵郡还能留下四千步骑,足够守卫赵地了。
“然也。”
魏畅迷惑不解,说道:“我闻褚飞燕眼下已有部众数万,纵是他东进巨鹿与张牛角会合,留在常山的人马怕也不会太少,区区千人如何破敌?”
荀贞笑而不言。
魏畅猜测说道:“高邑、常山郡治元氏现共驻有皇甫将军留下的三千步骑,虽说前些日因为与褚飞燕交战之故,这三千步骑颇有折损,可留下的怎么着也还得有两千步骑,中尉是想问方伯借兵,与这两千步骑合兵共进?……,可这两千步骑肩负守卫高邑、元氏之责,方伯是不会答应借给中尉的吧?”
荀贞仍是笑而不言。
魏畅脑中灵光一闪,顿时醒悟,拍案叫绝,说道:“是了!中尉是在声东击西!”
荀贞哈哈一笑。
刘衡、乐彪不通兵事,没听懂。
刘衡问道:“什么声东击西?”
魏畅说道:“如中尉所言:常山是褚飞燕的根本。中尉如果北击常山,褚飞燕必会从巨鹿回师,返入常山……。”
刘衡听懂了,恍然大悟:“说来说去,中尉还是想打巨鹿!”
“不错。”
“褚飞燕如不与张牛角会师,则中尉直接东入巨鹿,击讨张牛角,褚飞燕如与张牛角会师,则中尉先分兵千人北入常山,待把褚飞燕调回去后再击巨鹿。……,此诚妙策也!中尉,在给方伯的上书里你可有献上此策?”
“献上了。”
“如此妙策,方伯定然采纳。”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55124/138327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