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常山中军真倜傥(下)
推荐阅读:一级律师、花都狂龙、极品神医、末世最强觉醒、隋炀帝、血性、无限进化(无敌宝宝猪)、鬼话、宠妻成瘾、主宰苍穹、
午前军食,吃过饭,让部队消消食,等到过了午时,赵云传下军令,命黄迁率部出营。
因是诱敌,所以黄迁出营时毫无掩蔽,旗帜鲜明,做出了不小的声势。
很快,城中守将张闿就接到了军报。
“荀军分出一部,往泗水渡口方向去了?”
“是。”
“有多少人马?”
“约得千人上下。”
黄迁出营时,不止旗鼓喧哗,而且做了伪装,拉长了部队正常行军时的长度,并带了些民夫,所以误导了城中的斥候,让其误以为有千人之众。
张闿叫这斥候退下,对堂上的军官们说道:“这赵云竟果是为击泗水渡口而来!”
军官中有人说道:“昨日我从都尉登城观看荀兵军容,见赵云所带之部卒至多三千人上下,除去运送军粮、军需的民夫,能战之卒应在两千余之数,凭他这两千人,是断难打下我下相城的,他只能是为夺取泗水渡口而来。”
又有军官说道:“渡口不可失。赵云既已遣兵去攻泗水渡口,都尉,我部当速援之。”
张闿却不急,他闭上眼,思考了会儿,睁眼说道:“泗水渡口固当援,可应该怎么援,却得好好谋划。”
“都尉何意?”
“君等试想:在我遣出兵马,去援助泗水渡口后,赵云会有何对策?”
“他还能有何对策?不外乎遣兵截击。”
“正是。赵云所带的部卒共约三千上下,便算是其中的战卒只有两千余,那他现在营中至少还有千人可战之兵。他留在营中的这千余战卒,必就是为截我援兵而预备的。”
“……这又如何?他虽是在营中留了千余兵卒,可我城中、城外的兵马人数却是远胜於他,自也可以再遣兵反过来截击他。”
“这便就是我所说的‘好好谋划’了。”
“都尉之意是?”
张闿恶狠狠地说道:“我的意思是:吾等不妨就趁这个机会,毕其功於一役,把赵云给打掉!”
“怎么打掉?”
“遣援军往赴渡口,待赵云的余部出营截击,再起主力,先把其余部灭掉,然后再与渡口守军和援渡口的兵马共力,把打渡口的那股荀军给歼灭掉。”
听了张闿此话,诸军官皆细思量。
张闿的意图很明确:他要趁赵云分兵的机会,集中优势兵力,先把赵云留在营中的一部打掉,然后再把进攻泗水渡口的那一部消灭掉,从而取得胜利。
军官们考虑过后,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赞同的说道:“赵云兵马既少於我,临我坚城,却又分兵,此兵家大忌!都尉欲趁机而灭此敌,此高策也!”
反对的说道:“我有坚城可倚,何必尽起军马,与赵云野战?胜之固喜,可如若败了?城池难保。”
张闿说道:“就算一时不利,我军也可退回城中,有何‘城池难保’之忧?”
淮陵、徐县两地之陷,正如许仲所言,半是荀军将士之功,半是阙宣内应之力,下相远在下邳郡北,阙宣的影响力达不到这里,——便是阙宣的影响力达到这里,布置的有内应,张闿在得知淮陵、徐县失陷后,也早已对城中进行了戒严,不但把守卫重要区域的兵士都换成了丹阳兵,由自己的亲信防御,而且把城中的豪强大姓都给严密地监视了起来,所以他完全没有会不会在他主力出城后、城中出现内乱的担忧。
既无内忧,那么就算是主力出城,城池也不会因此而丢。
因此,诸军官再细细思量,觉得张闿这话说得也是,反正城池在他们的手中,那么即使野战不利,完全也是可以退回城中,再倚城而守的。
现在就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值不值得这么做。
就像反对者说的:他们有坚城可以倚靠,赵云去打渡口,他们派兵去援救渡口便是,又何必一定要尽出主力,与赵云野战?
张闿说道:“荀军入境至今,连胜,已取下邳半郡之地,现我军急需一胜,以提振士气。今赵云犯昏,给了我等这个机会,我等岂可不将之抓住?这一仗打胜,诸君名声必将大显,方伯的恩赐也必将丰厚!吾闻之,‘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诸君,还有何疑虑?”
张闿与陶谦是乡里人,本地方轻侠,有些勇名,故而为陶谦所用。今他虽已居任比二千石的都尉之职,可身上的轻侠气却还保存十足。轻侠和大部分的士人有一个共通之处,那便是“好名”,眼见当前有了一个扬名的好机会,并可因此而得到大量的赏赐,张闿怎能按捺得住?
军官们听了他这话,大多亦怦然心动,遂俱道:“便如都尉言!”请张闿下令。
张闿当下指派诸人,分派任务,却是从城中遣了千人出援泗水渡口。
有军官不解,问道:“缘何不调城外人马,反从城中调兵?”
张闿笑道:“此谓‘出其不意’。赵云屯营城东,逼近我军的城外兵营,我料之,这必是因他认为我会调城外兵援渡口,可我偏调城内兵往援,从城西出城,使他阻之不及!”
赵云筑营之地距城外的守军兵营不是太远,而距城西却颇远,也就是说,如调城外兵出援,赵云营中的余部很快就能够将之截住,可如调城内兵从城西出援,赵云营中的余部就需要追赶一段路程,这样,就能给援军争取到一定的时间,使优势倾向张闿他们这边。
诸人道:“都尉高见!”
调了兵马出援渡口,张闿又传令给城外兵营:俟荀军营中的赵云余部出营之后,便截击之。
传下这两道军令,张闿又点了几个军官,说道:“赵云营中尚有余部千人,只营外那八百人是难以胜之的,到时,汝等各带本部,亦出城截击赵云余部。我在城头亲观汝等战!”
得令的诸军官应道:“诺!”
分派停当,当即,奉命去援渡口的军官即出堂归营,调集人马,出城赶赴渡口。余下得令的军官也各自回营,部署调动,只等赵云营中的余部一动,他们就出城进击。
……
赵云营中。
得报张闿没有从城外营中调兵,而是调了城中守军的一部从城西门出城,去援助泗水渡口,赵云不觉笑了起来,说道:“张闿虽无谋,亦小黠也。不调城外兵,反调城内兵,这必是因知我定会截击他的援军,恐他的城外兵一出营就会受到我军的截击,所以而如此为之。”
严猛问道:“他既没有调城外兵,我军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一仗,赵云定下的目标是:佯攻渡口,调城外守军出营,然后击灭之。
现下,没有调动城外兵,却把城内的兵马给调出来了一部,接下来是继续打,还是不打?
赵云忖思片刻,说道:“张闿虽没有调城外兵往援,但只要汝等出营截击他的援兵,我料之,他城外的兵马定然坐不住,还是会出来的,以图反过来截击汝等,所以,不管他现在调不调城外兵,结果都是一样,只是他的城外兵在出营的时间早晚上有些不同罢了。……严军侯、何司马,你二人可率部出营了!”
严猛、何仪接令,立即归本部,带本部兵士,加上赵云拨给他们的兵卒、骑兵,迅速出营,绕过城南,急往渡口方向,追击已然出城前去渡口的敌人援兵。
……
接到军报,张闿看罢,叫传给左右看。
他笑对左右说道:“君等且看,如何?如我所料,赵云留在营中的兵士,果是为了截击我的援军。既然他留在营中的余部已出,可令城外军士出营,并城中军士也可出击之了!”
“赵云的余部虽然出营,可他不会空营而出,他的营中肯定还会留有人马,都尉,需得防他用计啊。”
“他就那么点人马,去打渡口的有千人,此时前去截击我援军的又有千人,顶多,他营中也就是剩下个几百人,多则四五百,少则二三百,区区数百人又能翻起什么浪?况且,你们没有看到军报中说,去截击我援军的荀军中,打得有‘中军校尉’旗,此赵云之旗也。连他都亲自出营了,他营中莫说最多只存数百人,便是尚有千人,无主将坐镇指挥,又有何惧?”
左右军官皆道:“是。”
很快,军令传到,城外守军出营,同时,早前接到命令的城中数部兵士也开东城门而出,两支人马汇合,衔尾追击严猛、何仪部。
得报城外守军出营,赵云令击响战鼓,带营中剩下的五百精卒倾营而出,横阻敌进路。
张闿登上城头,亲自观战。
……
赵云带兵出营之时,黄迁已到了泗水渡口,渡口的守军昨夜听了张闿的告警,一直保持戒备,所以反应很快,没等黄迁部近前,就已经摆好了防御的阵势。
虽是渡口守军提前摆好了防御,黄迁却不以为意,因为他本就不是为攻占渡口而来的。
故此,他根本就没有理会渡口的守军,在离渡口还有几里地的位置便停了下来。
他令部卒分成两部,一部面向渡口,摆开守势,一部面向渡口的对面,亦摆开守势,两部各两百人。他自带百人居中,为此两阵的预备队。
渡口守军一时间不知他这是在干什么,没有贸然出击。
便在布阵之时,那从下相城中来的援军却已到了。
——泗水渡口在下相县的西北方向,这支援军是从下相城西门而出,距渡口较近,故而虽是后出,却在黄迁到渡口后未久,便也赶到了。
这有些出乎了黄迁的意料。
他登高望之,见这支敌人的援军主力人马离本阵尚远,可前头的骑兵却已将至。
他细望之,估算敌援军的主力大约有千人上下,再看那突前来袭的敌骑,只有十七八骑,人数虽少,来势汹汹。
黄迁心知,这定是援军的主将发觉他正在布阵,所以遣了军中的骑卒先来冲扰一番,以延缓、甚至阻止他的阵势列成。
黄迁默算这十七八骑的速度,发现当他们冲到自己阵前时,自己的阵势还不能列成。
步卒对抗骑兵,全凭阵型,阵势如果不成,就真的会被这十七八骑将己军扰乱,而敌援军的主力紧随在敌骑之后,己军一乱,它必会趁势而击,到那时,后头泗水渡口的守军不用说,看到便宜处,肯定也会出寨来击,这样一来,底下的仗就没法打了,必败无疑。
黄迁心道:“敌援军千人,泗水渡口守军五百,我部只有五百人,本就是以寡击众,断不能再让敌骑冲乱了我部。”当机立断,令部中军官,“汝等速布阵!”令部中的蹶张士开弩搭矢,预备弩射,又令弓箭手也预备射击,最后点了二十余精卒,令随自己出阵,拦截来骑。
二十余精卒皆重甲猛士,持大盾,挟铁矛,分成两排,列於正在形成中的主阵前,如一堵厚墙。黄迁提铁矛,立此小阵最前,紧盯来骑,做好了一旦弩射不中,便要亲迎敌逆击的准备。
很快,敌骑到了强弩的射程。
阵中的大弩相继拉动,粗大的弩矢呼啸而出。
随之,弓箭手开始抛射。
敌骑在高速运动的状态中,因数目不多,又不是密集的冲锋阵型,弩矢与箭矢的射击准确性都不高,直到敌骑接近,也只射倒了七八敌骑,尚余下十来敌骑。
弩、箭都需时间才能再射,而敌骑已近。
黄迁喝令身后的重甲士举盾迎敌,他自己却没有立在原地,而是挺矛而出,对准最前奔来的一骑,侧身躲过那骑的来势,手中铁矛刺出,正中这一敌骑胯下战马的右边侧脖,深深地刺入其中,那战马受创,嘶鸣一声,带着铁矛向前又奔驰了数步,旋即轰然倒地。
黄迁揉身扑上,环首刀已在手中,越过战马倒地的身体,一下扑到了敌骑的身上,不等他反应过来,手起刀落,将之斩杀。
只听得马蹄急骤,黄迁看去,见是两个敌骑分从左右,从他的身边奔驰而过。——这两敌骑不是没有看到黄迁杀了他们的战友,只是马速太快,来不及去杀黄迁,就奔驰了过去。
这两敌骑来不及去杀黄迁,跟在后边的几骑却有时间调整马速和方向,顿便有两骑离开原奔进的路线,改向黄迁杀来。
其中一骑稍快,黄迁刚站起身,他便已奔至近前,二话不说,举矛就向黄迁刺来。千钧一发之际,黄迁闪身躲过,丢掉手中的环刀,猛然探手,抓住了矛杆。这敌骑没有想到黄迁会来这一招,索性借着坐骑的奔行冲力,闷喝一声,想要把黄迁挑起。
战马奔行的冲击力很大,这敌骑又用力向上挑动,黄迁难以立稳,身不由己地随着战马的去向踉跄后退,亏得他身长体雄,加上披挂甲衣,自身的重量不小,那敌骑这才没能把他挑起。缓过了这股劲,感觉到从矛杆上传来的敌骑力量变小,抓住这个空隙,黄迁大喝一声,双足猛地在地上一踩,借助腰劲,双臂发力,却是反把这个敌骑从马上挑了起来。
这敌骑离马落地。
“砰”的一声,黄迁亦仰面倒地,——却是战马的去势太大,黄迁再有勇力,到底比不上战马之力,终被战马带倒,不但带倒,只觉腰肢疼痛,双腿似折。
当此之际,黄迁知万不可倒地不起,不然就是身死命丧一途,强忍疼痛,以手撑地,从地上站起,见那被挑落地上的敌骑挣扎欲起身,哪里肯给他这个机会?立刻纵身扑了过去。此时,黄迁手上已无兵器,压在敌骑身上,探手用力,将他的兜鍪拽下,往他脸上便砸去,生死之时,本有的十分力气更多出了两分,只砸了两下,鲜血迸射,这敌骑便不再动弹了。
烟尘泛滚,却是另外一敌骑奔到。
黄迁这时手无兵器,浑身剧痛,已是不能再战,却勉强支撑着起来,实在无法站直,单腿跪地,迎着奔来的敌骑,毫无惧色,大喝道:“来!”把手中的兜鍪用力掷出。只见那敌骑随即而倒,黄迁一怔,看去,原来那敌骑却是被本阵中的弩矢射中。
黄迁以步迎骑,连杀两骑。
比起关羽、张飞这等万人敌,这点战绩不算什么,可对寻常军吏来说,这却是了不得的。不管是那二十余重甲猛士也好,抑或是本阵的五百军卒也罢,一时皆士气奋发,敌骑虽至,重甲猛士不退,本阵军卒不乱。盾矛共举,弩/弓再发,硬是挡住了敌骑的攻势,并将之打退。
重甲猛士奔到黄迁处,在敌援军主力到达前,把他救回了阵中。
部中有樊阿的弟子,行军医之任,忙给黄迁治疗伤势。
黄迁将之推开,观察本阵,见阵势已成,又望向渡口方向,见渡口的守军现下还没有出来,这才放下心来,对左右说道:“军令:死战,退者,斩!”
先有黄迁奋不顾身地鼓振士气,继有死战无退的严令传下,这五百的部卒现而今莫说两线作战应对约一千五百之敌,便是迎对数千的敌人,就算陷入包围也足可一战了。
……
黄迁稳住阵脚,迎击两面敌时,赵云带部卒正面拦住了追击严猛、何仪的城外敌军和出城敌军。
城外敌军约八百人,出城的敌人约千人,总计约千八百人,其中城外敌军里有二百是骑兵。
以五百人阻击千余人,黄迁尚不惧,况乎赵云?
他徐徐令道:“升吾旗帜。”
……
遥见城外列阵横阻的那支荀军中也升起了一面“中军校尉”的旗帜,张闿左右有人讶然,说道:“那里也有赵云的旗?”
张闿笑道:“故布疑阵罢了。观彼人马,至多五百众,便是把荀广陵的将旗升起,也挡不住我军的攻势。”命左右道,“传令,叫他们快点把这股荀军击破,然后再去灭了那两支荀军的主力!”——“那两支荀军的主力”,自便是指黄迁和严猛、何仪部了。
左右应诺,自有人摇旗传令。
……
张闿的军令传到,城外敌军立时加快了动作。
先是试探性地进攻,分出了数百步卒,配合百余骑兵,前骑后步,冲击赵云阵。
赵云的军职名号是“中军校尉”,何为“中军”,主帅所在的位置,能被选入中军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比起黄迁、何仪的黄巾部曲,比起许仲麾下的大多数部曲,赵云的本部兵马都是战力胜之的,能与赵云部卒相提并论的,整个荀军里边也只有刘邓等寥寥数部而已。
数百敌人步骑的进攻根本就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五百人组成的阵型依然坚固。
短暂的接战后,见击不动赵云的阵型,这数百敌步骑便退了回去。
一番厮杀,双方都没有多少伤亡。
但试探过后,就是敌人的大举进攻了。
赵云骑在马上,居高望之,观察敌军。
见敌人把步卒分成了三阵,前有两阵,分处左右,后有一阵,居前边两阵之中而处其后。敌骑则是游离在敌步卒阵的左边,——敌步卒阵的右边是下相县城,地域较窄,不利骑兵驰骋。
随着敌人旗帜的纷飞挥动,敌人前边的两个步卒阵开始移动,其左阵正对着赵云的本阵,而右阵则是向着赵云本阵的左边而去,敌骑也慢慢地开始了行动,朝着赵云本阵的右边而来。
形势很明确了。
敌军这是想以左阵来击赵云,用右阵来击赵云的左翼,而用骑兵来冲击赵云的右翼,却是仗着在人数占上风的优势,试图三路夹击,一举将赵云本阵击破。
赵云虽把部中的骑兵交给了严猛,可他的亲卫兵卒也还是有坐骑的。他对左右亲卫说道:“敌欲三路击我,不可等他们阵势形成。我欲出阵先击之,以乱敌部署,汝等可敢从我?”
左右俱道:“唯校尉马首是瞻!”
赵云即令本阵打开一个缝隙,带着十余亲卫策马奔出。
赵云本阵的右边是敌人骑兵,他自不会去与敌骑拼杀,两个步卒阵中,正朝己阵而来的显是敌人之主攻部队,赵云便径直往此敌阵驰去。
与黄迁对付敌骑的方法一样,敌阵很快弩/弓连射,但也与黄迁部的兵士不能把敌骑悉数歼灭於阵前一样,这些弩矢、箭矢只射中了两三个赵云的亲卫,——之所以敌阵弩/弓的战果不如黄迁的部卒,却是两个缘故,一来是因为敌阵的弓弩手不如黄迁部的弓弩手,二来是因为赵云和他的亲卫远比攻袭黄迁阵的敌骑娴熟战事,骑术既好,战术修养也更好。
迎着敌阵的弩矢、箭矢,赵云等冲入敌阵。
敌阵正在行进中,没有办法立即停下,这就减轻了赵云等突入其中的压力。
……
城楼上,张闿注意到了这一幕。
起初,他不当回事儿,但随着赵云在他的阵中冲突无前,不多时就贯阵而出,他就不能不被吸引住注意力了,不禁说道:“荀军中竟有此勇将?”说着话,他的视线随着赵云移动。
他离交战的场所远,看不清个体的人,只能看到由赵云带起的一条波浪,只见凡是赵云到处,前头的己阵就会被他迎面劈开,如战舰冲潮,劈风斩浪,一往无前。
当赵云只是贯穿他的左阵时,虽引起了他的注意,却还是没太重视,可随着赵云又从他的左阵冲入右阵,仍是所向无前,无人能挡,右阵又被赵云贯穿,继而赵云又折返回来,再一次把他的右阵冲破,并趁势再一次攻入他的左阵,又穿阵而出,最后,甚至迎上前来围击的骑兵部队,以少击多,仍能且战且走,毫发无伤地顺利退走后,他已不知不觉,不知何时离开了坐塌,站在了城楼边上,手扶护栏,身体向外探出好长一截了。
望着赵云退回本阵,张闿又惊又喜,说道:“此人必是赵云!”
惊者是赵云之英武,喜者是此处的“中军校尉”旗帜竟然是真的,赵云只带了五百人在此。
张闿说道:“赵云虽然未得中郎将职,然其校尉职号‘中军’,可见荀广陵对他的倚重厚爱,今如被我擒杀,此大功一件!”断然令道,“开城门,我亲带兵马出与他战!”
因是诱敌,所以黄迁出营时毫无掩蔽,旗帜鲜明,做出了不小的声势。
很快,城中守将张闿就接到了军报。
“荀军分出一部,往泗水渡口方向去了?”
“是。”
“有多少人马?”
“约得千人上下。”
黄迁出营时,不止旗鼓喧哗,而且做了伪装,拉长了部队正常行军时的长度,并带了些民夫,所以误导了城中的斥候,让其误以为有千人之众。
张闿叫这斥候退下,对堂上的军官们说道:“这赵云竟果是为击泗水渡口而来!”
军官中有人说道:“昨日我从都尉登城观看荀兵军容,见赵云所带之部卒至多三千人上下,除去运送军粮、军需的民夫,能战之卒应在两千余之数,凭他这两千人,是断难打下我下相城的,他只能是为夺取泗水渡口而来。”
又有军官说道:“渡口不可失。赵云既已遣兵去攻泗水渡口,都尉,我部当速援之。”
张闿却不急,他闭上眼,思考了会儿,睁眼说道:“泗水渡口固当援,可应该怎么援,却得好好谋划。”
“都尉何意?”
“君等试想:在我遣出兵马,去援助泗水渡口后,赵云会有何对策?”
“他还能有何对策?不外乎遣兵截击。”
“正是。赵云所带的部卒共约三千上下,便算是其中的战卒只有两千余,那他现在营中至少还有千人可战之兵。他留在营中的这千余战卒,必就是为截我援兵而预备的。”
“……这又如何?他虽是在营中留了千余兵卒,可我城中、城外的兵马人数却是远胜於他,自也可以再遣兵反过来截击他。”
“这便就是我所说的‘好好谋划’了。”
“都尉之意是?”
张闿恶狠狠地说道:“我的意思是:吾等不妨就趁这个机会,毕其功於一役,把赵云给打掉!”
“怎么打掉?”
“遣援军往赴渡口,待赵云的余部出营截击,再起主力,先把其余部灭掉,然后再与渡口守军和援渡口的兵马共力,把打渡口的那股荀军给歼灭掉。”
听了张闿此话,诸军官皆细思量。
张闿的意图很明确:他要趁赵云分兵的机会,集中优势兵力,先把赵云留在营中的一部打掉,然后再把进攻泗水渡口的那一部消灭掉,从而取得胜利。
军官们考虑过后,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赞同的说道:“赵云兵马既少於我,临我坚城,却又分兵,此兵家大忌!都尉欲趁机而灭此敌,此高策也!”
反对的说道:“我有坚城可倚,何必尽起军马,与赵云野战?胜之固喜,可如若败了?城池难保。”
张闿说道:“就算一时不利,我军也可退回城中,有何‘城池难保’之忧?”
淮陵、徐县两地之陷,正如许仲所言,半是荀军将士之功,半是阙宣内应之力,下相远在下邳郡北,阙宣的影响力达不到这里,——便是阙宣的影响力达到这里,布置的有内应,张闿在得知淮陵、徐县失陷后,也早已对城中进行了戒严,不但把守卫重要区域的兵士都换成了丹阳兵,由自己的亲信防御,而且把城中的豪强大姓都给严密地监视了起来,所以他完全没有会不会在他主力出城后、城中出现内乱的担忧。
既无内忧,那么就算是主力出城,城池也不会因此而丢。
因此,诸军官再细细思量,觉得张闿这话说得也是,反正城池在他们的手中,那么即使野战不利,完全也是可以退回城中,再倚城而守的。
现在就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值不值得这么做。
就像反对者说的:他们有坚城可以倚靠,赵云去打渡口,他们派兵去援救渡口便是,又何必一定要尽出主力,与赵云野战?
张闿说道:“荀军入境至今,连胜,已取下邳半郡之地,现我军急需一胜,以提振士气。今赵云犯昏,给了我等这个机会,我等岂可不将之抓住?这一仗打胜,诸君名声必将大显,方伯的恩赐也必将丰厚!吾闻之,‘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诸君,还有何疑虑?”
张闿与陶谦是乡里人,本地方轻侠,有些勇名,故而为陶谦所用。今他虽已居任比二千石的都尉之职,可身上的轻侠气却还保存十足。轻侠和大部分的士人有一个共通之处,那便是“好名”,眼见当前有了一个扬名的好机会,并可因此而得到大量的赏赐,张闿怎能按捺得住?
军官们听了他这话,大多亦怦然心动,遂俱道:“便如都尉言!”请张闿下令。
张闿当下指派诸人,分派任务,却是从城中遣了千人出援泗水渡口。
有军官不解,问道:“缘何不调城外人马,反从城中调兵?”
张闿笑道:“此谓‘出其不意’。赵云屯营城东,逼近我军的城外兵营,我料之,这必是因他认为我会调城外兵援渡口,可我偏调城内兵往援,从城西出城,使他阻之不及!”
赵云筑营之地距城外的守军兵营不是太远,而距城西却颇远,也就是说,如调城外兵出援,赵云营中的余部很快就能够将之截住,可如调城内兵从城西出援,赵云营中的余部就需要追赶一段路程,这样,就能给援军争取到一定的时间,使优势倾向张闿他们这边。
诸人道:“都尉高见!”
调了兵马出援渡口,张闿又传令给城外兵营:俟荀军营中的赵云余部出营之后,便截击之。
传下这两道军令,张闿又点了几个军官,说道:“赵云营中尚有余部千人,只营外那八百人是难以胜之的,到时,汝等各带本部,亦出城截击赵云余部。我在城头亲观汝等战!”
得令的诸军官应道:“诺!”
分派停当,当即,奉命去援渡口的军官即出堂归营,调集人马,出城赶赴渡口。余下得令的军官也各自回营,部署调动,只等赵云营中的余部一动,他们就出城进击。
……
赵云营中。
得报张闿没有从城外营中调兵,而是调了城中守军的一部从城西门出城,去援助泗水渡口,赵云不觉笑了起来,说道:“张闿虽无谋,亦小黠也。不调城外兵,反调城内兵,这必是因知我定会截击他的援军,恐他的城外兵一出营就会受到我军的截击,所以而如此为之。”
严猛问道:“他既没有调城外兵,我军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一仗,赵云定下的目标是:佯攻渡口,调城外守军出营,然后击灭之。
现下,没有调动城外兵,却把城内的兵马给调出来了一部,接下来是继续打,还是不打?
赵云忖思片刻,说道:“张闿虽没有调城外兵往援,但只要汝等出营截击他的援兵,我料之,他城外的兵马定然坐不住,还是会出来的,以图反过来截击汝等,所以,不管他现在调不调城外兵,结果都是一样,只是他的城外兵在出营的时间早晚上有些不同罢了。……严军侯、何司马,你二人可率部出营了!”
严猛、何仪接令,立即归本部,带本部兵士,加上赵云拨给他们的兵卒、骑兵,迅速出营,绕过城南,急往渡口方向,追击已然出城前去渡口的敌人援兵。
……
接到军报,张闿看罢,叫传给左右看。
他笑对左右说道:“君等且看,如何?如我所料,赵云留在营中的兵士,果是为了截击我的援军。既然他留在营中的余部已出,可令城外军士出营,并城中军士也可出击之了!”
“赵云的余部虽然出营,可他不会空营而出,他的营中肯定还会留有人马,都尉,需得防他用计啊。”
“他就那么点人马,去打渡口的有千人,此时前去截击我援军的又有千人,顶多,他营中也就是剩下个几百人,多则四五百,少则二三百,区区数百人又能翻起什么浪?况且,你们没有看到军报中说,去截击我援军的荀军中,打得有‘中军校尉’旗,此赵云之旗也。连他都亲自出营了,他营中莫说最多只存数百人,便是尚有千人,无主将坐镇指挥,又有何惧?”
左右军官皆道:“是。”
很快,军令传到,城外守军出营,同时,早前接到命令的城中数部兵士也开东城门而出,两支人马汇合,衔尾追击严猛、何仪部。
得报城外守军出营,赵云令击响战鼓,带营中剩下的五百精卒倾营而出,横阻敌进路。
张闿登上城头,亲自观战。
……
赵云带兵出营之时,黄迁已到了泗水渡口,渡口的守军昨夜听了张闿的告警,一直保持戒备,所以反应很快,没等黄迁部近前,就已经摆好了防御的阵势。
虽是渡口守军提前摆好了防御,黄迁却不以为意,因为他本就不是为攻占渡口而来的。
故此,他根本就没有理会渡口的守军,在离渡口还有几里地的位置便停了下来。
他令部卒分成两部,一部面向渡口,摆开守势,一部面向渡口的对面,亦摆开守势,两部各两百人。他自带百人居中,为此两阵的预备队。
渡口守军一时间不知他这是在干什么,没有贸然出击。
便在布阵之时,那从下相城中来的援军却已到了。
——泗水渡口在下相县的西北方向,这支援军是从下相城西门而出,距渡口较近,故而虽是后出,却在黄迁到渡口后未久,便也赶到了。
这有些出乎了黄迁的意料。
他登高望之,见这支敌人的援军主力人马离本阵尚远,可前头的骑兵却已将至。
他细望之,估算敌援军的主力大约有千人上下,再看那突前来袭的敌骑,只有十七八骑,人数虽少,来势汹汹。
黄迁心知,这定是援军的主将发觉他正在布阵,所以遣了军中的骑卒先来冲扰一番,以延缓、甚至阻止他的阵势列成。
黄迁默算这十七八骑的速度,发现当他们冲到自己阵前时,自己的阵势还不能列成。
步卒对抗骑兵,全凭阵型,阵势如果不成,就真的会被这十七八骑将己军扰乱,而敌援军的主力紧随在敌骑之后,己军一乱,它必会趁势而击,到那时,后头泗水渡口的守军不用说,看到便宜处,肯定也会出寨来击,这样一来,底下的仗就没法打了,必败无疑。
黄迁心道:“敌援军千人,泗水渡口守军五百,我部只有五百人,本就是以寡击众,断不能再让敌骑冲乱了我部。”当机立断,令部中军官,“汝等速布阵!”令部中的蹶张士开弩搭矢,预备弩射,又令弓箭手也预备射击,最后点了二十余精卒,令随自己出阵,拦截来骑。
二十余精卒皆重甲猛士,持大盾,挟铁矛,分成两排,列於正在形成中的主阵前,如一堵厚墙。黄迁提铁矛,立此小阵最前,紧盯来骑,做好了一旦弩射不中,便要亲迎敌逆击的准备。
很快,敌骑到了强弩的射程。
阵中的大弩相继拉动,粗大的弩矢呼啸而出。
随之,弓箭手开始抛射。
敌骑在高速运动的状态中,因数目不多,又不是密集的冲锋阵型,弩矢与箭矢的射击准确性都不高,直到敌骑接近,也只射倒了七八敌骑,尚余下十来敌骑。
弩、箭都需时间才能再射,而敌骑已近。
黄迁喝令身后的重甲士举盾迎敌,他自己却没有立在原地,而是挺矛而出,对准最前奔来的一骑,侧身躲过那骑的来势,手中铁矛刺出,正中这一敌骑胯下战马的右边侧脖,深深地刺入其中,那战马受创,嘶鸣一声,带着铁矛向前又奔驰了数步,旋即轰然倒地。
黄迁揉身扑上,环首刀已在手中,越过战马倒地的身体,一下扑到了敌骑的身上,不等他反应过来,手起刀落,将之斩杀。
只听得马蹄急骤,黄迁看去,见是两个敌骑分从左右,从他的身边奔驰而过。——这两敌骑不是没有看到黄迁杀了他们的战友,只是马速太快,来不及去杀黄迁,就奔驰了过去。
这两敌骑来不及去杀黄迁,跟在后边的几骑却有时间调整马速和方向,顿便有两骑离开原奔进的路线,改向黄迁杀来。
其中一骑稍快,黄迁刚站起身,他便已奔至近前,二话不说,举矛就向黄迁刺来。千钧一发之际,黄迁闪身躲过,丢掉手中的环刀,猛然探手,抓住了矛杆。这敌骑没有想到黄迁会来这一招,索性借着坐骑的奔行冲力,闷喝一声,想要把黄迁挑起。
战马奔行的冲击力很大,这敌骑又用力向上挑动,黄迁难以立稳,身不由己地随着战马的去向踉跄后退,亏得他身长体雄,加上披挂甲衣,自身的重量不小,那敌骑这才没能把他挑起。缓过了这股劲,感觉到从矛杆上传来的敌骑力量变小,抓住这个空隙,黄迁大喝一声,双足猛地在地上一踩,借助腰劲,双臂发力,却是反把这个敌骑从马上挑了起来。
这敌骑离马落地。
“砰”的一声,黄迁亦仰面倒地,——却是战马的去势太大,黄迁再有勇力,到底比不上战马之力,终被战马带倒,不但带倒,只觉腰肢疼痛,双腿似折。
当此之际,黄迁知万不可倒地不起,不然就是身死命丧一途,强忍疼痛,以手撑地,从地上站起,见那被挑落地上的敌骑挣扎欲起身,哪里肯给他这个机会?立刻纵身扑了过去。此时,黄迁手上已无兵器,压在敌骑身上,探手用力,将他的兜鍪拽下,往他脸上便砸去,生死之时,本有的十分力气更多出了两分,只砸了两下,鲜血迸射,这敌骑便不再动弹了。
烟尘泛滚,却是另外一敌骑奔到。
黄迁这时手无兵器,浑身剧痛,已是不能再战,却勉强支撑着起来,实在无法站直,单腿跪地,迎着奔来的敌骑,毫无惧色,大喝道:“来!”把手中的兜鍪用力掷出。只见那敌骑随即而倒,黄迁一怔,看去,原来那敌骑却是被本阵中的弩矢射中。
黄迁以步迎骑,连杀两骑。
比起关羽、张飞这等万人敌,这点战绩不算什么,可对寻常军吏来说,这却是了不得的。不管是那二十余重甲猛士也好,抑或是本阵的五百军卒也罢,一时皆士气奋发,敌骑虽至,重甲猛士不退,本阵军卒不乱。盾矛共举,弩/弓再发,硬是挡住了敌骑的攻势,并将之打退。
重甲猛士奔到黄迁处,在敌援军主力到达前,把他救回了阵中。
部中有樊阿的弟子,行军医之任,忙给黄迁治疗伤势。
黄迁将之推开,观察本阵,见阵势已成,又望向渡口方向,见渡口的守军现下还没有出来,这才放下心来,对左右说道:“军令:死战,退者,斩!”
先有黄迁奋不顾身地鼓振士气,继有死战无退的严令传下,这五百的部卒现而今莫说两线作战应对约一千五百之敌,便是迎对数千的敌人,就算陷入包围也足可一战了。
……
黄迁稳住阵脚,迎击两面敌时,赵云带部卒正面拦住了追击严猛、何仪的城外敌军和出城敌军。
城外敌军约八百人,出城的敌人约千人,总计约千八百人,其中城外敌军里有二百是骑兵。
以五百人阻击千余人,黄迁尚不惧,况乎赵云?
他徐徐令道:“升吾旗帜。”
……
遥见城外列阵横阻的那支荀军中也升起了一面“中军校尉”的旗帜,张闿左右有人讶然,说道:“那里也有赵云的旗?”
张闿笑道:“故布疑阵罢了。观彼人马,至多五百众,便是把荀广陵的将旗升起,也挡不住我军的攻势。”命左右道,“传令,叫他们快点把这股荀军击破,然后再去灭了那两支荀军的主力!”——“那两支荀军的主力”,自便是指黄迁和严猛、何仪部了。
左右应诺,自有人摇旗传令。
……
张闿的军令传到,城外敌军立时加快了动作。
先是试探性地进攻,分出了数百步卒,配合百余骑兵,前骑后步,冲击赵云阵。
赵云的军职名号是“中军校尉”,何为“中军”,主帅所在的位置,能被选入中军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比起黄迁、何仪的黄巾部曲,比起许仲麾下的大多数部曲,赵云的本部兵马都是战力胜之的,能与赵云部卒相提并论的,整个荀军里边也只有刘邓等寥寥数部而已。
数百敌人步骑的进攻根本就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五百人组成的阵型依然坚固。
短暂的接战后,见击不动赵云的阵型,这数百敌步骑便退了回去。
一番厮杀,双方都没有多少伤亡。
但试探过后,就是敌人的大举进攻了。
赵云骑在马上,居高望之,观察敌军。
见敌人把步卒分成了三阵,前有两阵,分处左右,后有一阵,居前边两阵之中而处其后。敌骑则是游离在敌步卒阵的左边,——敌步卒阵的右边是下相县城,地域较窄,不利骑兵驰骋。
随着敌人旗帜的纷飞挥动,敌人前边的两个步卒阵开始移动,其左阵正对着赵云的本阵,而右阵则是向着赵云本阵的左边而去,敌骑也慢慢地开始了行动,朝着赵云本阵的右边而来。
形势很明确了。
敌军这是想以左阵来击赵云,用右阵来击赵云的左翼,而用骑兵来冲击赵云的右翼,却是仗着在人数占上风的优势,试图三路夹击,一举将赵云本阵击破。
赵云虽把部中的骑兵交给了严猛,可他的亲卫兵卒也还是有坐骑的。他对左右亲卫说道:“敌欲三路击我,不可等他们阵势形成。我欲出阵先击之,以乱敌部署,汝等可敢从我?”
左右俱道:“唯校尉马首是瞻!”
赵云即令本阵打开一个缝隙,带着十余亲卫策马奔出。
赵云本阵的右边是敌人骑兵,他自不会去与敌骑拼杀,两个步卒阵中,正朝己阵而来的显是敌人之主攻部队,赵云便径直往此敌阵驰去。
与黄迁对付敌骑的方法一样,敌阵很快弩/弓连射,但也与黄迁部的兵士不能把敌骑悉数歼灭於阵前一样,这些弩矢、箭矢只射中了两三个赵云的亲卫,——之所以敌阵弩/弓的战果不如黄迁的部卒,却是两个缘故,一来是因为敌阵的弓弩手不如黄迁部的弓弩手,二来是因为赵云和他的亲卫远比攻袭黄迁阵的敌骑娴熟战事,骑术既好,战术修养也更好。
迎着敌阵的弩矢、箭矢,赵云等冲入敌阵。
敌阵正在行进中,没有办法立即停下,这就减轻了赵云等突入其中的压力。
……
城楼上,张闿注意到了这一幕。
起初,他不当回事儿,但随着赵云在他的阵中冲突无前,不多时就贯阵而出,他就不能不被吸引住注意力了,不禁说道:“荀军中竟有此勇将?”说着话,他的视线随着赵云移动。
他离交战的场所远,看不清个体的人,只能看到由赵云带起的一条波浪,只见凡是赵云到处,前头的己阵就会被他迎面劈开,如战舰冲潮,劈风斩浪,一往无前。
当赵云只是贯穿他的左阵时,虽引起了他的注意,却还是没太重视,可随着赵云又从他的左阵冲入右阵,仍是所向无前,无人能挡,右阵又被赵云贯穿,继而赵云又折返回来,再一次把他的右阵冲破,并趁势再一次攻入他的左阵,又穿阵而出,最后,甚至迎上前来围击的骑兵部队,以少击多,仍能且战且走,毫发无伤地顺利退走后,他已不知不觉,不知何时离开了坐塌,站在了城楼边上,手扶护栏,身体向外探出好长一截了。
望着赵云退回本阵,张闿又惊又喜,说道:“此人必是赵云!”
惊者是赵云之英武,喜者是此处的“中军校尉”旗帜竟然是真的,赵云只带了五百人在此。
张闿说道:“赵云虽然未得中郎将职,然其校尉职号‘中军’,可见荀广陵对他的倚重厚爱,今如被我擒杀,此大功一件!”断然令道,“开城门,我亲带兵马出与他战!”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55124/138332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