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魏武卒苦守三城 随巢子求方鬼谷
推荐阅读:记忆之场、同行人(群像)、无双局(1v2 父子丼)、缘浅(百合abo)哑巴A、今夜沉沦(亲兄妹h)、临时夫妻(nph)、最优解(1v2 兄妹骨+青梅竹马)、【正在更新】纯粹的爱、拘魂(1V1,高H)、滥情、
乌云滚滚,雷声隆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自天而降,倾注在安邑城内。
似乎所有光线都被黑乎乎的云层阻挡住了,整个王宫一片阴黑,魏惠王的御书房里犹如夜半。
毗人拿着两份战报匆匆走进,见天色昏暗,吩咐掌灯。
两名宫人正在掌灯,一道白光划过,也几乎是同时,一声炸雷响起,就如打在房顶上。一名宫人遭此惊骇,跌倒在地,一盏落地铜灯被他带倒,刚好砸在另一宫人身上。随着“哎哟”一声惨叫,那宫人两手抱脚,身子蜷作一团。毗人急忙赶过去,见他脚面鲜血迸流。毗人紧忙招呼其他宫人将他抬走,请太医诊治。
一番惊乱之后,御书房里恢复沉静。
天空出现亮色,暴雨变小。
自始至终,魏惠王一动不动,只是两眼木呆地盯住门外,看着雨下如注。
毗人走过来,给他个苦笑:“唉,这些人净会添乱!”
魏惠王扭过头,注意到了他手里的东西:“是战报吗?”
“是战报!”毗人双手呈上,“共是两份,一份是上将军的,另一份是龙将军的。”
魏惠王摆手,闭目:“念!”
“上将军战报。”毗人朗声宣读,“齐人虽未出战,但日见骄横,龙将军畏敌不前,置儿臣催促于不顾,屯兵不动。儿臣请求父王诏命龙贾立即出战,击溃齐人!上将军子卬叩请。”
“唉,”魏惠王皱了下眉头,“卬儿仍旧沉不住气,真得好好历练一下!龙将军怎么说?”
“龙将军战报,”毗人拿起另一卷,“臣遵王旨屯兵于楚丘,循地势与上将军互为掎角。齐、韩、赵三军皆无异动,卫境平稳。臣得探报,齐、赵、韩均不见增兵,亦无增兵迹象,臣由是观之,卫境暂无大事。另,臣得河西急报,秦人已借援我之名渡过洛水,屯兵我境。这是引狼入室,万万不可。王上,秦人不可信,睦邻是假,谋我河西才是真章。臣观齐、韩、赵三军皆无战心,不过是佯兵,有上将军足以抗衡。臣是以奏请王上速命秦人撤回本土,一日不可迟误,臣另奏请王上,臣请引河西三军即刻回归,以绝秦妄念。臣龙贾急奏,叩请我王当机立断,免生祸乱。”
惠王眉头拧紧,半晌,睁眼,看向毗人。
“王上,”毗人面现忧色,“龙将军急奏,该如何回旨他?”
“请上卿来一趟。”
毗人略作迟疑:“喏。”
“王上,”陈轸赶到王宫,看过两份战报,拱手禀道,“龙贾必是受公孙衍蛊惑,文过饰非,其言不可轻信!”
“万一秦人行诈计呢?”惠王似乎余惊未消,“不瞒爱卿,方才一雷就炸在寡人头顶,许是上天示警呢!”
“那声雷也炸在臣的头顶,相信也炸在所有安邑人的头顶。”陈轸略顿一下,解释道,“不过,臣之解不同。臣以为,秦人不可能行诈!秦人若是行诈,又何必嫁女?秦人若图河西,为何又将边卒撤往西境?秦魏签过睦邻盟约,秦公若是反悔,史家又将如何写他?龙将军不知王上大局,为私谊偏听公孙衍,实在不该!”
“嗯,你说得在理!”惠王点头,“上将军奏请出战齐人,爱卿意下如何?”
“臣以为,上将军所请恰到妙处。有秦军六万在后支撑,另有龙将军助力,山东局势一战可定。只要齐军溃败,赵、韩也将不战而退。”
“是呀,山东局势不定,寡人心里这块石头就落不下来。毗人,给卬儿和龙将军拟旨!”
毗人刚要动身,外面一阵脚步声急,当值内臣带着河西报急军尉跌跌撞撞地直闯进来。
“这??”惠王看到一身甲衣的军尉,大吃一惊,“何事急切?”
军尉“扑通”跪地,长哭不止。
惠王越发震惊,呵斥道:“快讲呀,发生何事了?”
军尉泣不成声:“临晋关张猛将军??火??火急战报??秦人突袭,长??长城失陷??”双手颤抖着奉呈战报。
惠王、陈轸目瞪口呆。
毗人急走过去,从军尉手中取过战报,吩咐道:“军尉,好好歇息去吧!”
“喏!”军尉拱手,转身退出。
毗人打开战报,双手呈给惠王。
惠王这才醒过神来,两手抖着去接战报。许是抖得厉害,战报掉落。
毗人拾起,展开,念道:“临晋关守将张猛火急奏报,五万秦军于今日鸡鸣时分突袭长城,四处攻略。守军皆无防范,长城失守,失陷城邑不知其数??”
陈轸面如土色。
魏惠王两眼一阵发黑,身子晃几下,眼见歪倒,被毗人扶住。
四周死一般沉寂。
毗人搀扶魏惠王坐下,轻声道:“王上,救援河西要紧哪!”
魏惠王伸手,颤声:“传??传??传旨龙将军,火??火速救援河??河西??”
“臣领旨!”毗人匆匆拟旨,取符,使人急传旨龙贾。
陈轸“扑通”一声跪倒,声音几近沙哑:“王上,卫境,齐、韩、赵三国??”顿住,低头。
惠王狠狠剜他一眼:“谁拉的屎,谁去擦屁股!”
陈轸脸色煞白,颤声:“臣??叩请议和!”
惠王几乎是咆哮:“不议和,这仗还能打吗?”站起来,脚步踉跄地奔出院门。
“苍天哪!”魏惠王站在门前的台阶上,张开双臂,向着天空,“来人哪!快来人哪!”
陈轸吓坏了,光脚跑出来,带着哭腔:“王上,臣在,臣在啊!”
“快,”惠王嗓子沙哑,“召朱司徒!鸣战钟!”
战钟响遍整个王宫。
战钟声里,魏室朝臣急如星火地从各个方向驰至魏宫,齐集朝堂。
“魏成,”魏惠王看向大司马,“安邑现有多少守卒?”
“回禀我王,”大司马魏成拱手应道,“安邑共有守卒一万六千三百,一万在城内,余在城外。”
“点兵一万,火速驰援临晋关!”
“这??”大司马怔了下,“城内守卒还要守护王城,现在农忙,部分兵士回家了,仓促间恐难点齐。”
“什么王城不王城的?”魏惠王朝他吼道,“点兵一万,立即出征,驰援临晋关!”
“臣遵旨!”大司马匆匆出去。
魏惠王转对朱威:“朱司徒!”
朱威拱手:“臣在。”
“诏告臣民,秦人背信弃义,犯我河西,凡在册之徒,尽皆应役!”
“臣遵旨!”
秦人这一棒把陈轸彻底打蒙了,浑浑噩噩地回到府中,“咚”一声躺在榻上,大脑一片模糊,甚至连自己是怎么出的宫城,怎么进的府门等等诸事也都记不得了。
戚光担心主人出什么事情,悄悄地守在门口。
陈轸躺了小半个时辰,心里略略静些,感觉门口有人,问道:“是戚光吗?”
“小人在!”戚光应声进来。
“府库还有多少金子?”
“不足百镒了!”
“收拾行囊,把这点儿家底全都带上,分装三只箱子,随本公走趟帝丘!”
“是送给上将军吗?”
“不是。”
“那??”戚光怔了,“敢问主公,派何用场?”
“擦屎屁股去!”
“屎屁股?”戚光越发怔了,“谁的屎屁股?”
“啰唆个屁呀!”陈轸戗他道,“王上的!”
戚光倒吸一口气:“啊?”
河西诸地,在魏人一阵发蒙之后,真正的激战开始了。
秦人利用突袭全歼吕甲部,占据河西大部分城邑。尚未战死的魏人被逼进阴晋、临晋关、少梁三座孤城。
烽烟扬起后,河西魏人才算体会到了公孙衍的良苦用心,无人不同仇敌忾,唯他马首是瞻。
拿下三座孤城是公孙鞅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基本战略目标。若不能在龙贾返回之前顺利拿下三地,封死函谷道,与魏形成地缘对峙,结果就将是一场机会均等的恶战。这是公孙鞅、秦孝公都不想看到的,因而在击溃吕甲、拿下临晋城后,公孙鞅火速将大军分作三路,车希贤引左军进攻阴晋,公孙鞅率中军攻打临晋关,司马错领右军直击少梁。
然而,正是在这三座孤城,秦军真正领教了大魏武卒的厉害。
阴晋城外,秦人如蚂蚁般四面围攻。阴晋城上,滚木礌石齐下,箭矢如雨。秦兵死伤一片,连攻数轮,见伤亡太大,车希贤鸣金收兵。
临晋关战事更酣。高大牢固的关墙上面,箭矢如飞蝗般落下。守关老将仲良全身披甲,手持重盾挡在头上,在城墙上来回巡视。不时有箭矢落在盾上,打在身上,发出“啪啪”响声,落在地上。
众武卒各持盾牌蹲地防箭,其中一个没有蹲好,盾牌也没遮实,一小半屁股撅在外面。仲良走过去,照他屁股就是一脚,半是责骂半是嘲弄:“缩进去呀,屁股不要了!”
说时迟,那时快,那人屁股未及缩回,一箭飞来,恰好扎在屁股上,又刚好扎进甲缝里,只听“哎哟”一声惨叫,那武卒捂住屁股号起来。
众武卒无不哄笑。
立时有军医跑过来,将他抬下救治。
没走几步,一魏卒奔至仲良跟前,指向垛口:“将军,秦人开始爬了!”
仲良走过去,透过垛口,见果然有一行行的秦卒在向上攀爬。仲良转过身,对躲在垛后的弓弩手吩咐:“盯住他们的屁股,放近再射,射中本将赏肉吃,射不中赔本将的箭!”
众武卒再次哄笑起来。
一场惨烈的保卫战因仲良这位幽默的老将平添了许多乐趣,守城魏卒士气高涨。
秦军右军数万将少梁城三面围定,留下西门一道缺口。
南城主门紧闭,城门楼上不见一人,连旗号也不见一杆。
放眼望去,少梁所有城垛不见一人一枪,似乎是座空城。
司马错吸一口气,命令竖起高台,登高观察。
司马错的视线几乎与城垛持平,仍未看到一名魏卒。
司马错不无狐疑地走下高台。
“主将,”右军副将急切禀道,“别管他们,先攻城再说!”
“好吧,”司马错下定决心,“擂鼓!”
鼓声震天,万弩齐发。
秦兵将早已备好的稻草、浮木等扔进护城河中,无数道浮桥架起。
城上仍无一人,好似一切听凭秦卒。
鼓声愈急。
秦卒抬着攻城器械,踏过护城河,竖起数十道爬梯,沿城墙攀扶而上。
城上仍旧不见动静。
眼看就要攀上城头,城上却依旧不见动静,似乎根本无人镇守。
司马错浓眉紧锁,摆手:“停鼓,鸣金!”
秦人鸣金,鼓声陡止,秦卒又从梯子上撤下。
城上仍旧不见一人。
司马错再次登台,细审良久,一咬牙根,亲手拿起鼓槌,擂鼓再进。
秦兵呐喊着,攀梯而上。
就在秦人几乎要攀上城垛时,一盆滚油照梯浇下。可怜秦卒人人捂脸,惨叫连连,纷纷跌下梯子。
紧接着,带火的箭矢射下,扶梯着火,浑身是火的秦兵疼得满地打滚,纷纷扎进护城河里,惨状不忍目睹。
与此同时,城门楼上,一面大旗缓缓升起,旗上现出“公孙”二字。
司马错急令鸣金。
少梁城的第一场激战,魏兵几乎没有任何伤亡,秦兵却在城下留下了数百具尸体。
夜幕降临,临晋关下,激战一天的双方将士都疲乏了。关下秦卒或抬或背,忙不迭地搬运秦尸。关上魏卒或站或坐,懒洋洋地看着关下。
就在此时,关后不远处的河谷里,一群秦卒趁着夜色摸到浮桥上游约十来里处,将无数竹筏一个接一个地推到水中,筏上堆满油、干柴等爆燃物。
秦卒朝竹筏上射出火箭。
竹筏着火,在河水的冲击下形成一个个火球,冲向下游的浮桥。
看守浮桥的兵士惊恐尖叫,但没有谁有能力阻止这些急流直下、燃烧得越来越猛的庞大火筏。
浮桥燃烧起来。
河水对岸,火把点点,一条长龙正在移向渡桥。
是疾驰而来的安邑援军!
就在援军赶到桥边时,浮桥轰然断裂,滚没入河水里。一万援军被隔在河水对岸,只能眼睁睁地“隔岸观火”了。
关上魏卒心情沉重,无一人出声。
老将仲良面色刚毅,长枪紧握,牙齿“咯咯”作响。
临晋城原吕甲的军将府被临时改设为秦军的主将府。
府门外,秦卒林立,戒备森严。
府中正厅,秦孝公端坐主位,公孙鞅、车希贤、景监、嬴驷、嬴虔等一应重臣尽皆赶至,依序坐定。
“君上,”车希贤拱手禀道,“截至目前,开局良好,我方共斩敌一万余,尽得魏人长城并西河郡一十六邑,临晋守将吕甲战败自杀,残众溃散,魏人余众龟缩于少梁、阴晋、临晋关三座孤城,我方正全力围攻!”
虽是旗开得胜,但三地未克,气氛仍旧沉重。秦孝公没有理会车希贤,目光直射公孙鞅。
“君上,”公孙鞅拱手禀道,“河西之战,关键就在这三片孤地。臣已于昨夜将临晋关浮桥焚毁,刚好阻断了安邑援兵。没有安邑援兵,临晋关就是一片孤地,我军早晚图之皆可。眼下的关键是阴晋和少梁。少梁不下,河西不宁。阴晋不下,函谷难封,龙贾大军就可沿函谷道长驱驰援!”
众人皆现焦躁。
秦孝公将目光移向景监:“龙贾兵马何时可抵阴晋?”
景监拱手应道:“估计龙贾今日可获知河西之事,明晨起程驰援,最快也需五日!”
秦孝公看向车希贤:“五日之内,必须攻下阴晋,封死函谷道,堵住龙贾!”
“臣领旨!”车希贤拱手。
秦孝公看向公孙鞅:“少梁如何?”
“禀君上,”公孙鞅眉头紧皱,“少梁战报,守将公孙衍的布防滴水不漏,司马将军连攻四轮,折兵逾千,尚未寻到任何破绽!”
秦孝公神色严峻。
“少梁有公孙衍,阴晋有张猛,下面这仗不好打了!”
“谁说不好打了?”嬴虔瓮声应道,“实在不行,我来!”
见太傅冲公孙鞅发飙,众人也都不吱声了。
公孙鞅低头,一声不吱。
由于类似的情形已如家常便饭,秦孝公只是冲嬴虔重重咳嗽一声。
“公孙衍?”嬴驷似是发现什么,“扑哧”笑了,“呵呵呵,感觉这人与大良造是个对手呢,都姓公孙,都是相府门人,都为相国所器重,又都被魏罃拒用??乖乖,真是不敢想呢,看来二位公孙有得一拼。”目光逼向公孙鞅:“请问主将,此番对决,何人会胜出一筹呢?”
如此沉重气氛下,嬴驷竟然半开玩笑地揭了公孙鞅出身低贱的老底,显然不合时宜。孝公白他一眼,再次咳嗽一声。
“回禀殿下,”公孙鞅不甘示弱,回视嬴驷,朗声道,“鞅与公孙衍何人胜出一筹,当由结局说话。不过,就鞅眼下所知,若是此人真的成为魏人主将,秦、魏将有一场血战,鹿死谁手还真没个定呢!”
秦孝公震惊:“果真如此,爱卿可有良策?”
“回禀君上,”公孙鞅转身对秦孝公,“当下急务,还不是对付公孙衍。若是不出臣所料,龙贾不会等到明晨,就这辰光怕是已经往回赶了。在龙贾返回之前,我们只有五天,不,四天,来结束河西。攻克少梁,我们可不必忧心公孙衍。攻克阴晋,我们可控制函谷道,将龙贾彻底堵死在函谷关外!”
众人尽皆点头。
秦孝公环视众臣:“诸位爱卿??”
众臣皆目视孝公。
“听旨!”
众臣齐声道:“臣听旨!”
秦孝公朗声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河西此战,只有主将,没有君上!自今日起,秦国所有臣民,包括在场诸位,也包括寡人,都须听命于主将一人!”
见公孙鞅又被委以变法时的特权,众臣无不震撼,面面相觑。
“听见没?”孝公提高声音。
众臣这才回过神来,齐声应道:“臣领旨!”
公孙鞅起身跪下,叩首:“君上??”
孝公看向他:“主将听旨!”
“臣候旨!”
“大秦臣民,无论何人怠慢军令,你皆可先斩后奏,不可姑息!”
公孙鞅泣叩,语不成声:“君上??”
“除现有人马外,寡人另备大军十万,三日之内抵达洛水,随时候命。另备持械苍头十万,移防咸阳,以备不测之变!”
公孙鞅的声音铿锵有力:“粉身碎骨,不负君上!”
翌日,秦人不惜一切,拼死进攻,双方死伤惨重。
少梁城头,几十名秦卒爬上城垛,抢占一片阵地。正在攻城的秦卒纷纷移动云梯,朝此处爬来。
公孙衍远远望见,大手一挥,一手持盾,一手持枪,直冲过去。
因作战勇猛刚被公孙衍晋升旅帅的吴青见状,吼叫一声,引领逾百人紧跟于后。
短兵相接,没有鼓声,只有金戈撞击。秦卒寡不敌众,纷纷战死。吴青等枪挑石砸,硬将仍在攀梯的秦人打下城墙。
阴晋城下,几十秦兵抬起圆木,喊着号子撞击城门。城门之内,张猛亲自站在一辆守门兵车后面,几十魏卒两眼紧盯即将被撞开的城门。
在接二连三的“咚咚”声后,城门被撞开,成群的秦兵一拥而进。
城门洞外一箭之地,张猛剑尖一指,几十名魏卒“啊—”地发出大吼,推起兵车,径朝城门洞冲去。兵车前面布满兵刃,巨大的冲力及无处可躲的城门洞,使正往里面潮涌的秦兵尽皆惨死。尚未冲进的秦兵急急退却,城门洞再次被封死。
双方正在激战,数百辆战车沿着函谷道滚滚西进,为首一车上,昂然站着老将龙贾。
大队战车驶出仍由魏人控制的函谷口,不及排阵,直冲敌军后阵。
秦军后阵被冲乱,纷纷溃散。
看到援兵,阴晋城门大开,张猛一车当先冲向敌阵。前后夹击下,秦人溃散,车希贤鸣金收兵,整顿队伍,退往秦国边关。
龙贾也不追赶,引军分别杀往临晋关和少梁。
至此为止,这场决定魏、秦命运的河西之战以秦人成功突袭拉开序幕,又以公孙衍、张猛等魏将殊死守城、龙贾及时回援而扳回危局。
双方战成平手,各自稳住阵脚,调兵遣将,在几百里河西拉开了阵势。
随巢子、宋趼日出而行,日落而息,沿轵关陉连行旬日,出南阳,再沿河水一路北上,再有一日就已进入云梦山中。
在山中行有半日,随巢子看到一丛何首乌,停下,挖出几只,吩咐宋趼捡些干树枝,引火燃着,将何首乌放在火中烧烤。
宋趼从肩上取下一双没有打完的草鞋,边打边说:“巨子??弟子有惑!”
随巢子给他一个笑:“为师晓得你憋了一路。说吧,何惑?”
“河西烽火正炽,巨子竟然弃之不顾,跑到这深山老林里做什么?”
“拜访一个老人。”
“啊?”宋趼急了,“巨子,河西正在杀戮,多少百姓需要我们救济啊!”
“唉,宋趼哪,”随巢子重重叹出一口气,“你也都看到了,天下这般乱法,就算我等耗尽心力,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啊!”
“巨子,”宋趼大为震惊,“弟子从未听您讲起过这样的话呀!”
“不是你没听过,是为师??不忍心讲出来啊。”随巢子翻腾几下何首乌,见已烤得差不多了,拿树叶包起来,递给宋趼一只,“走吧,别让这位老人跑了!”
“这位老人难道比万千百姓的生死还重要吗?”
“是哩。”
“能说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是个老先生。”
“难道他??”宋趼瞄一眼随巢子已经花白的头发,“比巨子还要老吗?”
“是哩,很老很老了。”
“老先生??是巨子的朋友?”
“唉,”随巢子苦笑,“为师怎么配得上呢!”
“啊?”宋趼震惊,“天哪,天下难道还有巨子您不配为友的人?”
“为什么没有呢?”
“难道他不是人吗?”
“是,也不是。”
“这??”宋趼彻底蒙了,“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巨子为何这么说他呢?”
“因为先生既是个人,也不是个人。”
“巨子是说??”宋趼吸一口长气,“先生是个仙人?”
“是不是个仙人,”随巢子指指前面一道山垭,“若是你的运气足够好,越过这道垭子,就可以见证了!”
宋趼好奇心顿起,一脸兴奋,脚步加快。
二人越过山垭,走进一道幽谷,但见群山环抱,草木繁茂,清泉流水,鸟语花香,果然是一处美妙所在。谷口立着一块巨石,巨石上苍劲有力地刻着“鬼谷”二字。
随巢子走到前面,细审那刻文。
宋趼指着“鬼谷”二字:“巨子,此处名叫鬼谷,难道它??闹鬼吗?”
随巢子似是没有听见,两眼只是盯住刻文,脸上现出难得的笑。
宋趼不解道:“巨子,您笑什么呢?”
“呵呵呵,”随巢子指着刻文,乐了,“是鬼谷先生的手迹,瞧这刻痕,当不超出五年!”
“巨子,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这个表明,”随巢子抚摸刻文,兴奋地说,“我们这一趟没有白走,鬼谷先生应该就在谷里!”
“这??”宋趼挠头,“刻痕已有五年,巨子何以断定鬼谷先生仍在谷里?”
“鬼谷先生有个习惯,一旦回到此谷,五年之内是不会出谷的!”
“乖乖!”宋趼咂舌。
“走走走,”随巢子似乎是完全忘掉了山外的烦恼,急不可耐道,“我们这就进谷,为师已有多年没有见过先生了!”
“好咧!”宋趼应一声,向前走去。
“记住,”随巢子叮嘱,“先生最爱清静,不喜外人打扰。待会儿见到先生,你要少说话,若有茶水,伺候即可!”
“好咧!”
鬼谷草庐外面的草地上,一个十来岁的童子正在挑逗几只蝴蝶。
随巢子二人沿路走来,越走越近。童子瞥见,扔下蝴蝶,迎上来,上下打量二人。随巢子朝童子深揖一礼。
见巨子向童子行此大礼,宋趼甚是错愕,亦忙长揖。童子向二人还礼,语气却不谦恭:“请问老丈,您二人来到此谷,是砍柴呢,还是采药?”
随巢子应道:“请问灵童,鬼谷先生可在舍中?”
见他出口即问先生,童子似吃了一惊,盯他看了一会儿,微微点头:“家师在!”
“烦请灵童禀报一声,就说有个叫随巢的前来拜谒!”
童子退后一步,将随巢子由上到下又是一番打量,摇头道:“回老丈的话,别的尚可商量,这个不行!”
随巢子皱眉,问道:“哦,为何不行?”
童子目光从随巢子身上转向宋趼,落在二人磨破底的草鞋上,似是自语,又似是说给二人:“瞧这模样,二位当是山外来的?”
“那又怎样?”
童子语气不屑:“山外皆是凡俗之人,家师可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见的!”
“哈哈哈哈!”随巢子乐了,捋须长笑。
童子有些惊讶:“咦,老丈,您笑什么?”
随巢子蹲下来,两眼平视童子,做惊讶状:“请问灵童,尊师都愿见些什么人呢?”
童子声音很大,不无自豪道:“不瞒老丈,家师的访客嘛??”微微闭目,陶醉于一种想象状态:“应该是从大山深处,不不不,应该是从天空飘下来,‘唰’地落在这谷里,全身上下纤尘不染,走起路来飘若浮云,脚都不沾地面!”
“呵呵呵,灵童所说之人,当是列御寇了!”
童子似是没有听见随巢子的话,依旧沉醉在腾云驾雾的感觉里。
见他没有反应,随巢子道:“灵童?”
童子恍然醒来,冲二人上下又是一番打量,夸张地连连摇头,给出一个富有乐感的长叹:“唉,似二位这样,褐衣草鞋,一身尘土,走起路来两脚踩在地上,怎么看也像个打柴的,莫说是家师不愿见二位,即使见了,也必是无话可说呀!”
宋趼看出他存心刁难,急了:“喂,你这孩子,你怎么知道尊师与我们巨子无话可说呢?”
童子白他一眼:“这位先生是和谁说话?”
宋趼火了:“和你呀,这儿就你一个孩子!”
“这儿没有孩子,本灵童不与站着的人说话,”童子朝随巢子努下嘴,“学学人家老丈!”
宋趼脸色一红,张嘴结舌却无话可说,只好蹲下。
“这就对了。”童子满意地冲他点下头,“方才你问什么来着?”
宋趼不敢张口,看向随巢子。
“呵呵呵,”随巢子被童子逗得乐了,“回灵童的话,小伙子问的是,灵童怎么知道老朽见了尊师无话可说呢?”
“这是明摆着的呀,我们家师说话,似您二位想必听不明白!”
“呵呵呵,”随巢子缓缓捋一把长须,“这倒未必!”
“咦,”童子上劲了,“听老丈语气,是心中不服啊。”
随巢子故意做出不服的样子:“是哩,老朽不服!”
“这样吧,”童子眼睛眨巴几下,“童子先问二位一个难题,二位若是答得出,童子即引老丈拜见家师。老丈若是答不出,”两手摊开,做出无奈状,“本灵童也就爱莫能助了,老丈二位是砍柴还是采药,该干吗就干吗去!”
“嗯,灵童的提议公平合理,老朽赞同。”随巢子干脆坐下,微微闭目,“请灵童出题!”
童子也坐下来,微闭双眼,学鬼谷子的口吻:“请问二位,什么叫作‘宇宙玄机’?”
随巢子倒吸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哦”出一声,睁眼看向童子。
宋趼也是傻了,看向随巢子。
童子斜宋趼一眼,目光落在随巢子身上,笑道:“年轻人是不行的,还是由老丈作答吧!”
宋趼鼻孔里哼出一声,别过脸去。
“这个??”随巢子略略有些尴尬,“这个宇宙玄机嘛,就是??这个??这个??就是??”绞尽脑汗地想说辞。
“瞧这样子,”童子盯住他,笑道,“老丈别是答不出了吧?”
“敢问灵童,你答得出吗?”
“唉,”童子敛起笑容,像大人一样长叹一声,缓缓摇头,“要是本灵童答得出来,何须再问您二位呢?”
“这??”随巢子给他个苦笑,“是哩,这道题委实太难了。童子能否换个简单些的?”
“好吧,”童子点头,“童子再给老丈一次机会。”
“谢灵童!”随巢子拱手,不无慈爱地看着童子。
“请问二位,”童子指着旁边汩汩流淌的小溪,“小溪之水为何只从山上流到山下,不从山下流到山上?”
“请问灵童,”随巢子略一沉思,反问他道,“你在烧热水时,热气为何只从锅中飘向屋顶,而不从屋顶飘回锅中?”
“热气只从锅中飘向屋顶,而不从屋顶飘向锅中,”童子接连眨巴几下眼睛,喃喃重复道,“嗯,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凝眉陷入深思,有顷,抬头,再次打量随巢子一眼,点头,“嗯,老丈,这辰光看来,您有些意思了!”
“老朽有何意思?”
“就是??”童子挠头,“就是家师可以见您的意思呗!”
“这又为什么呢?”
“因为您看上去神神兮兮,说起话来拐弯抹角,跟寻常人有所不同嘛。”
“呵呵呵,这么说来,灵童愿带老丈求见尊师喽!”
“这个嘛,”童子略显尴尬,“不瞒老丈,童子得去禀报一声,要不然,家师就该责怪我了!”起身,深深一躬,走向草庐,掩上房门。
随巢子半是自语,半是叹喟:“没想到呀,先生竟然收徒了!”
“乖乖!”宋趼看着童子的背影,大为叹服。
与草堂连通的山洞深处,鬼谷子闭目端坐,静若雕塑。
童子走近,轻声道:“先生,有个老丈求见!”
鬼谷子似是早就知道,依然闭目:“是不是褐衣草履?”
“咦,神了,”童子惊愕道,“先生怎么知道?”
鬼谷子眼睛睁开,长叹一口气:“唉!”
“先生,您叹什么气呢?”
“你小子呀,净给为师添麻烦!”
“这??”童子赶忙解释,“先生,初见他时,我也看不上,后来,倒是觉得他??”
“唉!”鬼谷子再出一叹,缓缓起身,一步一步走出山洞,走进草堂。
草堂的栅门外面,随巢子、宋趼拱手肃立。
房门开启,童子让到一侧,鬼谷子站在门口。
随巢子拱手:“晚辈随巢拜见先生!”
听到“晚辈”二字,宋趼吃一大惊,赶忙跪叩。
“呵呵呵,”鬼谷子看他一眼,向随巢子还礼,“怪道老朽几天来心神不宁,原来是老墨子的高足驾到了!”
随巢子再揖:“晚辈冒昧登门,有扰前辈清修了!”
“来都来了,这还客气什么。”鬼谷子退后一步,让开房门,伸手,“巨子请!”
“先生请!”
鬼谷子也不谦让,头前走进草堂,在草席上坐定。
随巢子跟着走进,坐于客席,宋趼自是立于身后。
鬼谷子看向童子:“童子,看茶!”
童子沏好三盏茶水,放于案上,候立于鬼谷子之后。
随巢子端起茶杯,轻啜一口,品味,再啜,再品,如鉴赏古董一般:“仙品,仙品,仙品哪!”放下茶盏,拱手,“谢前辈仙茗!仅是此茗,晚辈就不虚此行了!”
“呵呵呵,”鬼谷子淡淡一笑,“是巨子口福好,赶得巧了!”
随巢子再品一口:“此茶可是先生亲手所培?”
鬼谷子摇头。
“哦?”随巢子惊愕道,“除了先生,世上还有何人能培出此茶?”
“此茶乃天地生成,自然化育,非人为之力所能培养!”
“即便如此,采撷之人亦非凡俗!”
“这个倒是让你讲对了。旬日之前,列御寇云游过此,此茶乃他所遗!”
“唉,”随巢子长叹一声,“听闻列子驾云御风,如天马行空,晚辈无福一睹。晚辈若有此能,不知可省多少草鞋啊!”
“呵呵呵,”鬼谷子笑出几声,“若是巨子拥有此能,天下诸侯怕就睡不安稳喽!”
鬼谷子此言有讽喻墨者为天下事四处徒劳奔波之事,随巢子抱拳道:“惭愧,惭愧!晚辈愚痴,见笑了!”
鬼谷子显然已知随巢子来意,以攻为守道:“列御寇留下的不只是茶,还有一个故事,赏心悦目啊!”
随巢子觉出鬼谷子话中有话,倾身问道:“晚辈愚拙,有幸品赏否?”
“童子,”鬼谷子转对童子,“你的记性好,就讲给巨子听听!”
“我??”童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先生,您是说??”顿住,目光急切地盯住他。
“呵呵呵呵,”鬼谷子笑道,“你小子别是没有记住吧?”
“童子当然记住了!”童子兴奋地应一句,跨到随巢子前面,挨鬼谷子坐下,对宋趼招手,“这位大哥,你也坐下!”
墨家规矩极多,等级森严,宋趼哪里敢与巨子并坐,嗫嚅道:“我??”
“坐下好听故事呀!”童子指下随巢子身边的草席。
“仙童让你坐下,你就坐下!”随巢子笑道。
宋趼坐下,模样局促。
“随巢巨子,”童子清清嗓音,朗声道,“你二人听好了!”坐直身子,如说书一般:“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顿住,斜眼看向随巢子二人,“随巢巨子,您说,北山愚公和他的家人,傻不傻?”
随巢子微微点头:“嗯,是有点儿傻。”
“也不是都傻。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宋趼显然是听进去了,挠挠头,若有所思:“是呀,往哪儿堆放土石呢?”
童子拖长声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宋趼惊愕了:“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啊!愚公搬山了吗?”
“当然搬了!”童子应道,“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乖乖,”宋趼咂舌,“才三个人哪!”
“还得再加一个。‘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这??”宋趼越发惊愕,“一个刚换牙的孩子,能帮什么忙呢?”
“唉,是呀。”童子轻叹一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随巢子看向童子:“那个愚公怎么说?”
“愚公太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随巢子微微闭目,陷入长思。显然,鬼谷子已经明了他此来的目的,借这个故事来堵住他的话头。
“这这这??”宋趼仍然沉浸在故事里,惋惜道,“愚公真是一根筋哪,即使子子孙孙无穷尽,但得搬到何年何月才是!”
“呵呵呵,”童子笑道,“说搬也就搬走了!”
“啊?”宋趼一怔,“怎么搬走的?”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宋趼长嘘一口气,惊叹道:“乖乖!”
童子看向随巢子:“随巢巨子,故事讲完了。”
随巢子睁眼看向鬼谷子,抱拳道:“晚辈谢前辈点拨!”
“哦?”鬼谷子假作糊涂,“老朽怎么点拨你了?”
“前辈是借北山愚公喻示随巢!”
“呵呵呵,”鬼谷子笑道,“巨子夸大了,愚公哪里及得上你呀!”
“敢问前辈,为何不及?”
鬼谷子反问他道:“请问巨子,何为太行山?何为王屋山?”
“太行者,他之喻也;王屋者,我之谓也。列先生是说,大凡人心,皆有二山为障,一是心中有他,二是心中有我。”
鬼谷子连连点头,赞赏道:“所解甚是,巨子心中有道啊!”
“谢前辈谬赞!”
“在巨子心中,王屋一山早已搬走,唯余太行一山;而在愚公心中,太行、王屋二山俱在!巨子只需移去一山,愚公却要移去二山。移一山与移二山,孰难孰易,一目了然,愚公怎及巨子呢?”
“唉,”随巢子长叹一声,“前辈所言虽为大理,却是不合随巢之情。”
“你有何情?”
随巢子苦笑道:“愚公心中虽有二山,却矢志移之;晚辈心中虽只一山,非但无志移之,反倒为之烦恼不已,夜不成寐!”
“呵呵呵,真是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啊!”
“不瞒前辈,”随巢子凝视鬼谷子,直抒胸臆,“晚辈此来,为的正是这座太行山!”
见他直奔主题来了,鬼谷子连连摆手,语气决绝地把话堵死:“太行也好,王屋也罢,早与老朽没有瓜葛。巨子若是单为此山而来,看来只能抱憾而去了!”
随巢子心中一沉,眉尖微动,给出一笑:“呵呵呵,那就不提此山了。晚辈此来,还有一求,望前辈赐教!”
“说吧,还有何求?”
“先巨子早年收治一个患者。患者脓肿已成,久治不愈,先师引以为憾。仙去之时,先师将他托给晚辈。晚辈奔波数十载,劳心竭虑,仍旧回天乏术!时至今日,患者毒已至骨,病入膏肓,近于不治。先师在世时,曾嘱晚辈,说前辈这儿有救治良方。晚辈原本不想打扰前辈清修,可实在是苦于无奈了!”
“呵呵呵,”鬼谷子捋须笑道,“绕来绕去,你这颗济世之心,终是难了啊!”
随巢子改坐为跪,叩首:“随巢恳请前辈以天地大爱为念,教晚辈一个救治良方!”
见巨子下跪,宋趼紧忙改为跪姿,五体投地。
“唉,你呀,”鬼谷子看他一眼,轻轻摇头,叹道,“真就和那老墨子一模一样,非要将那浑黄的河水滤清不可!”
随巢子再叩:“晚辈愚拙,恳请前辈赐教!”
“好吧,说说看,你是如何救治那个患者的?”
“晚辈所施,依旧是先师成方,先以膏药敷其病灶,以汤药释其毒素,再视其阴阳盛衰,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徐徐调理。可惜的是,调理迄今,患者病情非但未见好转,反而加重,脓肿日大,毒已至骨,随巢苦无良策,苦恼不已!”
“你师徒所施,本是救治正方。之所以未见功效,是因为时日未到。慢药出慢效,老墨子之方旨在除根,功效只能彰显于日后,你急个什么呢?”
“能得前辈肯定,晚辈心中甚慰。只是囊肿日大,脓毒日多,为害日剧,患者日苦,随巢每每见之,心实不忍哪!”
“如此说来,巨子所困,不过是不忍面对脓肿,希望一夕除之!”
“唉,”随巢子轻叹一声,“此为晚辈奢望啊!不瞒前辈,若是能一夕除之,晚辈死无憾耳!”
“倘若如此,老朽倒有一方,只恐巨子不肯施为!”
“前辈请讲,”随巢子眼中放光,“晚辈已经走投无路,无论什么方,都愿一试!”
“你可持利刃一把,割开病灶,剜去脓肿,刮骨剔毒!”
随巢子闭目,良久,睁眼,缓缓应道:“重症之人忌用猛药,此为医家常理。前辈此法虽好,怕只怕此刀下去,脓肿未除,患者先已疼死!”
“患者也许会疼死。不过,疼死之后,患者仍可醒来。此时,病灶已除,巨子只需外敷生肌之药,内补所失元气,数月之间,伤口或可痊愈。届时再行温养之药,调理阴阳二气,损其有余,补其不足,患者必可恢复如常,身健体康!”
随巢子埋头有顷,拱手道:“前辈之方,化长痛为短痛,堪称绝妙!”略顿,叹喟:“唉,今日看来,晚辈一生所求,皆是方不对症,药未入里啊。”
“呵呵呵,”鬼谷子笑着盯住他,赶客了,“良方已出,请问巨子还有什么要求吗?”
“有有有,”随巢子连连拱手,“前辈之方快刀利刃,以毒攻毒,实非随巢所长。随巢斗胆求请前辈亲往探视患者,捉刀割瘤,剔骨疗毒!”
鬼谷子语气决绝:“老朽早已不问世间俗务,一意山野逍遥,巨子所请,实难从命!”
随巢子不依不饶:“前辈已经看透症候,开出良方,为何不多走一步,使患者早脱苦海呢?”
“人生在世,有乐就有苦。有苦也就有乐。人生苦乐皆由自然,亦皆归于自然,巨子何苦勉为其难呢?”
随巢子急了:“苍生自相残杀,青春死于非命,老弱孤苦无依??天下苦难,早非晚辈言语所能形容,以前辈慧眼,岂能不知?前辈既知,又何忍居此幽谷,独善己身?人生苦乐虽为自然,战乱杀戮却是人祸。既为人祸,当有人治。晚辈乏力,只能恳求前辈了!”再次改坐为跪,叩首于地。
宋趼再挨巨子跪下。
鬼谷子视若无睹,转看门外。
随巢子二人再无言语,一直跪着。
童子看不下去了,小声劝道:“先生,您就应下吧!”
“巨子,”鬼谷子横童子一眼,缓缓站起,“你二人早晚跪得累了,就自己起来吧。老朽功课未完,该进洞了!”转个身,头也不回地走进山洞。
见鬼谷子隐没在洞里,童子冲他的背影吐下舌头,做个鬼脸。
随巢子二人依旧跪着。
“唉!”童子轻叹一声,扯拉随巢子的胳膊,“巨子老丈,您就别求他了,童子为您做碗好吃的,补补元气,趁天色看看谷里的风景,晚上就在草堂里歇一宵,赶明儿趁早下山!”
随巢子长叹一声,缓缓起身,在童子的头上轻抚几下,迈起沉重的步子,走出草舍。宋趼冲童子抱拳作别,跟在后面。
童子送到路口,依依惜别。
时已向晚。
鬼谷山道上,随巢子师徒沿来路缓缓走着。
到谷口时,看着刻字的巨石,随巢子的步子越来越慢。
“巨子,”宋趼小声问道,“我们??这就离开此谷吗?”
随巢子轻叹一声,在巨石边坐下。
“巨子,”宋趼心有不甘,“要不,我们再回去,求求老前辈!”
随巢子没有应他,顾自思忖。
“巨子,弟子??有一惑。”
“说吧。”
“就是童子所讲的那个愚公的故事,山就是山,巨子为什么解作他念与我念?”
“此文为列子所撰,列子修身养性,已臻化境,堪称当世真人,此文是喻,非愚公移山,实乃修行要诀!”
“修行要诀?这??”宋趼更迷惑了。
“太行、王屋皆为喻体。太者,大也,行者,形也。太行即大形,大形即体大,体大即位尊。君子见尊长,称丈人,鞠躬,叩首,为的无非是蛰伏自己,尊崇他人,是以太行喻的是他念。王屋者,王之屋也,王之屋即宫殿,富丽堂皇,高大空敞,非位尊身贵者不可居之。人皆有私,私者,我也,人人都想独居王屋,唯我独尊,谁也不愿迁就他人,是以王屋喻的是我念。”
“乖乖!”宋趼咂舌,抬头看天,“巨子,天色已暮,要不,我们干脆返回草庐,依童子所请住下来,名为借宿,实则??不定老前辈肯回心转意呢!”
“唉,”随巢子长叹一声,“你是不知这个老前辈啊。想当年,先巨子与他本为知己,不料中途在救世之道上各有所执,终至不欢而散。先巨子发奋创立墨道,身体力行,鬼谷前辈则蛰伏鬼谷,修道悟真。先巨子与鬼谷前辈道虽不同,却惺惺相惜。许是有感于世道艰难,先巨子临终之时,叮嘱为师,实在想不明白时就来鬼谷讨教。今日之见,如开茅塞啊!”瞟到一处,眼睛一亮,起身走到十几步开外,弯腰摘起一朵蘑菇,细察一时,纳入袖中:“宋趼,我们走吧!”
随巢子大踏步走向谷外,宋趼跟后。
走有一段,随巢子从袖中摸出毒菇,塞进口中,咬掉半只。
没走多久,随巢子突然脚步踉跄,捂住肚子走到路边,扶树站下。
宋趼惊呆了,急奔过去:“巨子,巨子,您怎么了?”
随巢子额上渗汗:“快,扶我坐下!”
宋趼扶住随巢子靠树坐下。
送走巨子,童子站在溪水边的一块石头上,呆呆地望着随巢子二人消逝的方向。
渐渐地,太阳隐山,鸟儿归林。
童子轻叹一声,不无失落地走向草堂,在随巢子曾经坐过的地方又发了一会儿呆,起身走进山洞。
洞中光线昏昧,没有点烛。
童子直入鬼谷子的洞穴,在他对面站定。
洞中一片寂静。
童子开口道:“先生!”
没有应声。
童子声音加大:“先生!”
仍旧没应。
童子急了,扯了扯鬼谷子的衣襟。
鬼谷子睁眼:“童子,你又闹腾什么?”
童子指指自己的心窝:“我??我的心??”
“哟嘿,”鬼谷子盯住他,“你的心怎么了?”
“被个人揪住了。”
“是你的巨子老丈吗?”
“不是。”
“咦,不是那人,又是谁呢?”
“就是那个巨子老丈救不了的患者!”
鬼谷子吸口凉气。
童子缓缓跪下,叩首:“先生,童子求您了,求您出去救救那个患者,割下他的脓肿,剔去他的毒素,再给他慢慢调理,让他恢复元气,要不然,他??他就死了!”
鬼谷子漠然以对。
童子扯了扯他的衣襟:“先生,童子求您了!”
鬼谷子闭目入定。
“先生,”童子急了,点起两根松明子,将洞里照得亮堂,揪住他的衣襟,朝外扯他,“救救那个人吧,童子求您了!”
“唉,”鬼谷子长叹一声,“你小子哪能懂啊!天道人道,皆循其道,万物生灵,各有各的运数。你的巨子老丈一心想医治的那个病人,也有他的运数。如今运数不到,你的老丈,还有你小子,再急又有什么用呢?”
“先生不是有个医方了吗?”
“可为师已将医方讲给你的巨子老丈了呀!”
“咦,是哩。”童子挠挠头皮,“奇怪,老丈已经拿到医方了,为什么还要跪求先生呢?哦,对了,老丈说他不擅长动刀。老丈既然不会用刀,先生就去帮他个忙吧!”起身,“天色黑了,山路看不清,估计老丈不会走远,我这就去追他回来!”
“你不用追,他已经回来了。”
“啊?”童子先是一怔,既而十分高兴,“太好了!我这就迎他去!”拿起一根松明子,撒腿跑出山洞。
童子四处探看,又拿松明子到处照一圈,并无一人,纳闷道:“没见人哪,先生怎么说巨子老丈回来了呢?”略一忖思,点头,“嗯,先生不会骗我,老丈定是回来了,我且往远处寻寻!”
童子沿着小道边走边寻,没走多远,隐隐听到脚步声。
脚步跑得飞快,但因为看不清路,跌跌撞撞。许是看到火把了,一个声音急急传来:“鬼谷前辈,救命啊,鬼谷前辈??”
童子听得分明,飞快迎上,果见宋趼背着随巢子,急向二人招手:“老丈怎么了?”
宋趼喘气道:“吃??吃到毒??毒菇了??”
童子大惊:“天哪,快!”转身在前照路。
几人赶回草堂,童子点起几支松明子,进洞去喊鬼谷子。
童子拖着鬼谷子走出山洞。
鬼谷子走到随巢子跟前,蹲下来。
随巢子口吐白沫,脸色乌青,呼吸已很急促。
鬼谷子摸下脉搏,翻开眼白,又看看舌苔。
“老前辈,老前辈,”宋趼“扑通”跪地,带着哭腔,“您要救救巨子啊,晚辈求您了??”
鬼谷子看向他:“巨子吃的什么毒菇?”
“就是这个,”宋趼这才想起毒菇,从怀里摸出半只,“巨子??巨子只吃一半,就??”
“唉,”鬼谷子瞄一眼,长叹一声,“已经是根朽木了,竟然还要玩命。”
童子拿过毒菇,打眼一看,惊道:“先生,是穿肠菇啊,巨子老丈他居然??”
“是的,”鬼谷子接过毒菇,端详一会儿,看向童子,“这是山上最毒的菇,仅此半只,就可毒死两头黄牛。你的老丈敢吃半只,修为不浅了!”
“可老丈他??”见到这时候了师父还在开玩笑,童子急了。
鬼谷子掂量几下毒菇:“他也幸好只吃了半只,不然的话,莫说是老朽,纵使神农再世,怕也救不了他!”
“先生,这么说,老丈有救了!”
鬼谷子摇头。
“咦,”童子惊愕,“先生不是说,老丈只吃了半只吗?”
鬼谷子苦笑:“你这老丈一心求死,如何能救?你小子想想看,为师救下这次,他还有下次。这次是只蘑菇,下次不定闹出什么物事,你要为师如何救他?”
“先生,”童子连连摇头,“老丈不会的,老丈一定是误食毒菇了!”
宋趼连忙附和:“先生,巨子是误食,真的是误食,我亲眼看着他吃下去的。巨子平时就这么吃,所以我就没有在意!”
鬼谷子看着童子:“小子,你是真心想救巨子老丈?”
童子点头。
“跟我来。”
童子跟从鬼谷子走进山洞。
鬼谷子摸出两粒丹药,一粒黑的,一粒黄的,递给童子:“叫他服下这粒黑的,另外一粒就让他带在身上!”
童子接过药:“带在身上做什么?”
“要是他再误食其他毒物,怎么办呢?”
“先生说得是!”童子点下头,转身朝外跑去。
鬼谷子叫住他:“慢!”
童子站住,回头。
“待他醒过来,你可告诉他,那半朵菇不是误食。再告诉他,山人要闭关了!”
童子点下头,转身飞跑出去。
翌日晨起,随巢子躺在草堂里的木榻上,气色缓和,眼睛睁开。
守在一侧的童子、宋趼嘘出一口气。
童子走到锅边,舀出一碗热粥,端过来,送到随巢子唇边,关切地说:“巨子老丈,我在粥里加了两味草药,清热解毒!”
随巢子喝下几口,朝童子笑笑。
“巨子老丈,家师让我告诉您,您不是误食蘑菇,您是故意吃的!”
随巢子微微点头。
“巨子老丈,您为什么要吃下这么毒的东西呢?”
随巢子的眼角潮湿了。
见他不愿说,童子替其回答:“巨子老丈吃下毒菇,是想再见家师一面,求家师出山疗治那个病人,是不是?”
随巢子长叹一声,苦笑。
“巨子老丈,您不要再求家师了,家师说他要闭关了。童子晓得,家师是不肯离开这片林子的。家师若是不肯,老丈莫说是吃毒菇,纵使拿铁链子将他锁上,也是没用的!”
随巢子伸手抚摸童子,微微点头。
“童子想明白了。知道原因也好,不知道原因也好,山上的溪水总是要朝山下流,锅中的热气也总是要朝屋顶飘。巨子老丈,凡事得往开阔处想,天下诸事,勉强不得的!”
随巢子早已湿润的眼角滚出泪花。是啊,水下流,气上行。换言之,有人就会有纷争,有纷争就会有战乱,从而酿出千千万万个“平阳惨案”,岂是自己那绵薄之力所能阻之?随巢子轻叹一声,看向宋趼。
宋趼轻声道:“巨子??”
“我们??出山吧。”随巢子缓缓起身,下榻。
宋趼扶住他,一步一步地走出门去。
童子将锅中的稀粥全都舀入瓦罐里,提罐追出。
童子一路送行至谷口刻字石处,停下来,朝随巢子缓缓跪下,连拜三拜:“巨子老丈,您多保重,童子不送了!”
随巢子郑重回过一礼,蹲下来,轻轻抚摸他的小脑袋。
童子摸出一粒黄色药丸,递给随巢子:“老丈,还有这粒解药,请您带上!”
随巢子接过药丸,审看:“毒气已解,此药还有何用?”
“是家师送给老丈的,家师忧心老丈误食其他毒物,特为老丈备下这粒解药。家师说,无论何毒,此药皆可化解!”
随巢子凝视药丸,良久,长长叹出一声:“唉。”将药重又递给童子:“老丈也请灵童转告先生,就说随巢不需要解药。需要解药的,是天下苍生!”转过身,迈动沉重的步子,头也不回地出谷而去。
童子站在一块高石上,目送二人走远。
童子闷闷不乐地走回来,头一直低着。
正要走向草堂,身后飘来一个声音:“小子!”
童子怔了下,抬头一看,是鬼谷子坐在草坪边的石头上,手中拿着随巢子尚未吃下的半只毒菇,似在把玩,又似在察看。
童子不理他,顾自走到另外一块石头旁,蹲在那儿,两眼盯着不远处的土丘。
鬼谷子瞥他一眼:“小子!”
童子将头扭到另一边,看向小溪。
鬼谷子声音加大:“小子?”
童子小嘴一噘,哼出一声。
“呵呵呵,”鬼谷子乐道,“我说小子,你噘着小嘴哼哼什么呢?是你的老丈的毒没有解开?”
童子摇头:“不是!”
“是你的老丈仍旧赖在谷口,不肯下山?”
童子声音大了:“不是!”
“那??是你舍不下那粒解药?”
童子扭过头,将脸对着他,声音更大:“才不是呢!”
鬼谷子将头摇得极是夸张:“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我说小子,这就是你故意和为师捉迷藏了?”
童子闷闷应道:“小子心里别扭!”
“呵呵呵,”鬼谷子捋一把长长的白须,“原来是你小子有心事了!说吧,心里为什么别扭了?”
童子忽地站起,大声数落道:“看人家列子老丈,脚不沾地,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再看人家随巢子老丈,为了一个病人,草鞋都走烂好多双,哪像先生您??”
鬼谷子故作惊愕:“哦,老朽怎么了?”
童子从鼻孔里哼出一声:“一天到晚待在这条山沟沟里,啥事都不做,哪儿也不去!小子真的弄不明白,先生住在这儿,一天,一天,又一天,一年,一年,又一年,究竟是为什么?究竟又有个啥能耐?”
“哈哈哈哈,”鬼谷子放声长笑,“你个小子,我道是个啥别扭,原来是嫌弃为师了!好好好,”将手中把玩的半只毒菇塞进口里,有滋有味地咀嚼几下,“为师去也!”
“先生??”童子惊坏了,一个箭步扑过来,两只小手拼命地去抠鬼谷子的嘴巴。
鬼谷子的嗓眼里咕嘟一声,半只毒菇被他吞下肚去。童子急了,拼命掰开鬼谷子嘴巴,将手指硬朝嗓子眼里掏。
“啊啊啊,”鬼谷子朝他直瞪眼,“你小子,指头快拿出来!”
童子不肯,一边掏,一边哭。
鬼谷子张大嘴,干脆让他去掏。
童子掏不出来,跪在地上,号啕大哭:“先生,小子没有嫌弃您,小子只是??”忽地想起什么,顿住话头,翻身爬起,掏出那粒万能解药,死命塞入鬼谷子的嘴里。
鬼谷子吐出药丸,盯住它细看。
童子心急如焚,带着哭腔:“先生,您快吞下去呀!”
“咦,”鬼谷子诧异了,“这粒解药,不是要你交给你的巨子老丈吗?”
“小子忘记禀报了。巨子老丈不要这药,老丈还要小子转告先生,老丈不需要任何解药。需要解药的,是天下苍生!先生,天下苍生在哪儿?天下苍生是不是也像老丈那样吃下毒菇了?”
鬼谷子心头“咯噔”一怔,陷入沉思。
“先生?”
鬼谷子将解药放到童子手中:“是哩,天下苍生吃下毒菇了。这粒解药,你就备在身边吧!”缓缓起身,径投草庐而去。
童子手捧解药,不无惊异地望着鬼谷子的背影,挠着头皮,自语道:“咦,奇怪呀,老丈吃下半只毒菇,差点儿死了,先生吃下半只毒菇,竟然什么事儿也没有!”猛地想到什么,“不好,毒菇之毒是慢慢发作的,先生不定??”撒腿就朝草堂里追去。
童子急乎乎地推开柴扉,叫道:“先生,先生—”
鬼谷子端坐于席,闭眼说道:“小子,你又怎么了?”
童子的两眼盯住他:“您??没事儿吗?”
“没有呀。”
童子挠头:“可那半只穿肠菇??”
“呵呵呵,”鬼谷子缓缓睁眼,“为师守在这座山谷里,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啥事儿也不做,哪儿也不去,也就修了这点儿能耐。”
童子哭道:“先生,小子错了,小子不是那意思,小子是??”
“说吧,你小子不是那意思,又是啥意思?”
“小子是说,先生为什么不帮帮巨子老丈?”
“唉,”鬼谷子轻叹一声,“小子,等长大了,你就会慢慢明白,不是为师不肯帮他,是尘世间的事,原本就如一堆乱麻,不好解啊!”
“不好解不等于不能解,对吗?”
“你小子,怎能和你的巨子老丈一个腔腔说话?解是乱麻,不解也是乱麻,寻不到头绪勉强去解,只会是越解越乱啊。你的巨子老丈就是这样,解呀解呀,可就是找不到头绪在哪儿,结果呢,解了几十年,这不是越解越乱了吗?”
童子歪头:“这个道理,巨子老丈难道就悟不开吗?”
鬼谷子苦笑:“要是能悟开,他就不是巨子了!你看他,自己解不开,又来软磨硬缠,烦恼为师。人生苦短,为师此生寻觅大道,迄今莫说彻悟,纵使先圣那种恍兮惚兮的境界,也未达到,哪有闲工夫帮他去解这堆乱麻啊!”
“先生,老丈不会再来缠了。小子把老丈送到谷口,亲眼看他们出谷走了!”
“唉,小子你有所不知,你的这个老丈是这世上最会缠人的主儿,今日让他缠上,为师心里就不踏实了!”
云梦山下,随巢子的体力渐渐恢复,师徒二人一前一后,低头疾走。
不消多久,云梦山已在背后。
前面现出一个三岔道口,走在前面的宋趼停下来,转向随巢子:“巨子,前面是个三岔路口。”
随巢子仍在思考事情,漫不经心道:“哦。”
“共是两条路,通往三个方向,”宋趼指向其中一条,“一条是衢道,往北,通朝歌、邯郸,往东,过宿胥口,通卫都帝丘、齐都临淄和魏地大梁等。”指向另外一条,“一条是小路,通太行径,经雄定关南下,既可抵虎牢关,也可再沿轵关陉西至安邑,回到河西。”
随巢子指向小路。
“巨子,去河西吗?”
“洛阳!”随巢子头前朝西边小路大步而去。
似乎所有光线都被黑乎乎的云层阻挡住了,整个王宫一片阴黑,魏惠王的御书房里犹如夜半。
毗人拿着两份战报匆匆走进,见天色昏暗,吩咐掌灯。
两名宫人正在掌灯,一道白光划过,也几乎是同时,一声炸雷响起,就如打在房顶上。一名宫人遭此惊骇,跌倒在地,一盏落地铜灯被他带倒,刚好砸在另一宫人身上。随着“哎哟”一声惨叫,那宫人两手抱脚,身子蜷作一团。毗人急忙赶过去,见他脚面鲜血迸流。毗人紧忙招呼其他宫人将他抬走,请太医诊治。
一番惊乱之后,御书房里恢复沉静。
天空出现亮色,暴雨变小。
自始至终,魏惠王一动不动,只是两眼木呆地盯住门外,看着雨下如注。
毗人走过来,给他个苦笑:“唉,这些人净会添乱!”
魏惠王扭过头,注意到了他手里的东西:“是战报吗?”
“是战报!”毗人双手呈上,“共是两份,一份是上将军的,另一份是龙将军的。”
魏惠王摆手,闭目:“念!”
“上将军战报。”毗人朗声宣读,“齐人虽未出战,但日见骄横,龙将军畏敌不前,置儿臣催促于不顾,屯兵不动。儿臣请求父王诏命龙贾立即出战,击溃齐人!上将军子卬叩请。”
“唉,”魏惠王皱了下眉头,“卬儿仍旧沉不住气,真得好好历练一下!龙将军怎么说?”
“龙将军战报,”毗人拿起另一卷,“臣遵王旨屯兵于楚丘,循地势与上将军互为掎角。齐、韩、赵三军皆无异动,卫境平稳。臣得探报,齐、赵、韩均不见增兵,亦无增兵迹象,臣由是观之,卫境暂无大事。另,臣得河西急报,秦人已借援我之名渡过洛水,屯兵我境。这是引狼入室,万万不可。王上,秦人不可信,睦邻是假,谋我河西才是真章。臣观齐、韩、赵三军皆无战心,不过是佯兵,有上将军足以抗衡。臣是以奏请王上速命秦人撤回本土,一日不可迟误,臣另奏请王上,臣请引河西三军即刻回归,以绝秦妄念。臣龙贾急奏,叩请我王当机立断,免生祸乱。”
惠王眉头拧紧,半晌,睁眼,看向毗人。
“王上,”毗人面现忧色,“龙将军急奏,该如何回旨他?”
“请上卿来一趟。”
毗人略作迟疑:“喏。”
“王上,”陈轸赶到王宫,看过两份战报,拱手禀道,“龙贾必是受公孙衍蛊惑,文过饰非,其言不可轻信!”
“万一秦人行诈计呢?”惠王似乎余惊未消,“不瞒爱卿,方才一雷就炸在寡人头顶,许是上天示警呢!”
“那声雷也炸在臣的头顶,相信也炸在所有安邑人的头顶。”陈轸略顿一下,解释道,“不过,臣之解不同。臣以为,秦人不可能行诈!秦人若是行诈,又何必嫁女?秦人若图河西,为何又将边卒撤往西境?秦魏签过睦邻盟约,秦公若是反悔,史家又将如何写他?龙将军不知王上大局,为私谊偏听公孙衍,实在不该!”
“嗯,你说得在理!”惠王点头,“上将军奏请出战齐人,爱卿意下如何?”
“臣以为,上将军所请恰到妙处。有秦军六万在后支撑,另有龙将军助力,山东局势一战可定。只要齐军溃败,赵、韩也将不战而退。”
“是呀,山东局势不定,寡人心里这块石头就落不下来。毗人,给卬儿和龙将军拟旨!”
毗人刚要动身,外面一阵脚步声急,当值内臣带着河西报急军尉跌跌撞撞地直闯进来。
“这??”惠王看到一身甲衣的军尉,大吃一惊,“何事急切?”
军尉“扑通”跪地,长哭不止。
惠王越发震惊,呵斥道:“快讲呀,发生何事了?”
军尉泣不成声:“临晋关张猛将军??火??火急战报??秦人突袭,长??长城失陷??”双手颤抖着奉呈战报。
惠王、陈轸目瞪口呆。
毗人急走过去,从军尉手中取过战报,吩咐道:“军尉,好好歇息去吧!”
“喏!”军尉拱手,转身退出。
毗人打开战报,双手呈给惠王。
惠王这才醒过神来,两手抖着去接战报。许是抖得厉害,战报掉落。
毗人拾起,展开,念道:“临晋关守将张猛火急奏报,五万秦军于今日鸡鸣时分突袭长城,四处攻略。守军皆无防范,长城失守,失陷城邑不知其数??”
陈轸面如土色。
魏惠王两眼一阵发黑,身子晃几下,眼见歪倒,被毗人扶住。
四周死一般沉寂。
毗人搀扶魏惠王坐下,轻声道:“王上,救援河西要紧哪!”
魏惠王伸手,颤声:“传??传??传旨龙将军,火??火速救援河??河西??”
“臣领旨!”毗人匆匆拟旨,取符,使人急传旨龙贾。
陈轸“扑通”一声跪倒,声音几近沙哑:“王上,卫境,齐、韩、赵三国??”顿住,低头。
惠王狠狠剜他一眼:“谁拉的屎,谁去擦屁股!”
陈轸脸色煞白,颤声:“臣??叩请议和!”
惠王几乎是咆哮:“不议和,这仗还能打吗?”站起来,脚步踉跄地奔出院门。
“苍天哪!”魏惠王站在门前的台阶上,张开双臂,向着天空,“来人哪!快来人哪!”
陈轸吓坏了,光脚跑出来,带着哭腔:“王上,臣在,臣在啊!”
“快,”惠王嗓子沙哑,“召朱司徒!鸣战钟!”
战钟响遍整个王宫。
战钟声里,魏室朝臣急如星火地从各个方向驰至魏宫,齐集朝堂。
“魏成,”魏惠王看向大司马,“安邑现有多少守卒?”
“回禀我王,”大司马魏成拱手应道,“安邑共有守卒一万六千三百,一万在城内,余在城外。”
“点兵一万,火速驰援临晋关!”
“这??”大司马怔了下,“城内守卒还要守护王城,现在农忙,部分兵士回家了,仓促间恐难点齐。”
“什么王城不王城的?”魏惠王朝他吼道,“点兵一万,立即出征,驰援临晋关!”
“臣遵旨!”大司马匆匆出去。
魏惠王转对朱威:“朱司徒!”
朱威拱手:“臣在。”
“诏告臣民,秦人背信弃义,犯我河西,凡在册之徒,尽皆应役!”
“臣遵旨!”
秦人这一棒把陈轸彻底打蒙了,浑浑噩噩地回到府中,“咚”一声躺在榻上,大脑一片模糊,甚至连自己是怎么出的宫城,怎么进的府门等等诸事也都记不得了。
戚光担心主人出什么事情,悄悄地守在门口。
陈轸躺了小半个时辰,心里略略静些,感觉门口有人,问道:“是戚光吗?”
“小人在!”戚光应声进来。
“府库还有多少金子?”
“不足百镒了!”
“收拾行囊,把这点儿家底全都带上,分装三只箱子,随本公走趟帝丘!”
“是送给上将军吗?”
“不是。”
“那??”戚光怔了,“敢问主公,派何用场?”
“擦屎屁股去!”
“屎屁股?”戚光越发怔了,“谁的屎屁股?”
“啰唆个屁呀!”陈轸戗他道,“王上的!”
戚光倒吸一口气:“啊?”
河西诸地,在魏人一阵发蒙之后,真正的激战开始了。
秦人利用突袭全歼吕甲部,占据河西大部分城邑。尚未战死的魏人被逼进阴晋、临晋关、少梁三座孤城。
烽烟扬起后,河西魏人才算体会到了公孙衍的良苦用心,无人不同仇敌忾,唯他马首是瞻。
拿下三座孤城是公孙鞅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基本战略目标。若不能在龙贾返回之前顺利拿下三地,封死函谷道,与魏形成地缘对峙,结果就将是一场机会均等的恶战。这是公孙鞅、秦孝公都不想看到的,因而在击溃吕甲、拿下临晋城后,公孙鞅火速将大军分作三路,车希贤引左军进攻阴晋,公孙鞅率中军攻打临晋关,司马错领右军直击少梁。
然而,正是在这三座孤城,秦军真正领教了大魏武卒的厉害。
阴晋城外,秦人如蚂蚁般四面围攻。阴晋城上,滚木礌石齐下,箭矢如雨。秦兵死伤一片,连攻数轮,见伤亡太大,车希贤鸣金收兵。
临晋关战事更酣。高大牢固的关墙上面,箭矢如飞蝗般落下。守关老将仲良全身披甲,手持重盾挡在头上,在城墙上来回巡视。不时有箭矢落在盾上,打在身上,发出“啪啪”响声,落在地上。
众武卒各持盾牌蹲地防箭,其中一个没有蹲好,盾牌也没遮实,一小半屁股撅在外面。仲良走过去,照他屁股就是一脚,半是责骂半是嘲弄:“缩进去呀,屁股不要了!”
说时迟,那时快,那人屁股未及缩回,一箭飞来,恰好扎在屁股上,又刚好扎进甲缝里,只听“哎哟”一声惨叫,那武卒捂住屁股号起来。
众武卒无不哄笑。
立时有军医跑过来,将他抬下救治。
没走几步,一魏卒奔至仲良跟前,指向垛口:“将军,秦人开始爬了!”
仲良走过去,透过垛口,见果然有一行行的秦卒在向上攀爬。仲良转过身,对躲在垛后的弓弩手吩咐:“盯住他们的屁股,放近再射,射中本将赏肉吃,射不中赔本将的箭!”
众武卒再次哄笑起来。
一场惨烈的保卫战因仲良这位幽默的老将平添了许多乐趣,守城魏卒士气高涨。
秦军右军数万将少梁城三面围定,留下西门一道缺口。
南城主门紧闭,城门楼上不见一人,连旗号也不见一杆。
放眼望去,少梁所有城垛不见一人一枪,似乎是座空城。
司马错吸一口气,命令竖起高台,登高观察。
司马错的视线几乎与城垛持平,仍未看到一名魏卒。
司马错不无狐疑地走下高台。
“主将,”右军副将急切禀道,“别管他们,先攻城再说!”
“好吧,”司马错下定决心,“擂鼓!”
鼓声震天,万弩齐发。
秦兵将早已备好的稻草、浮木等扔进护城河中,无数道浮桥架起。
城上仍无一人,好似一切听凭秦卒。
鼓声愈急。
秦卒抬着攻城器械,踏过护城河,竖起数十道爬梯,沿城墙攀扶而上。
城上仍旧不见动静。
眼看就要攀上城头,城上却依旧不见动静,似乎根本无人镇守。
司马错浓眉紧锁,摆手:“停鼓,鸣金!”
秦人鸣金,鼓声陡止,秦卒又从梯子上撤下。
城上仍旧不见一人。
司马错再次登台,细审良久,一咬牙根,亲手拿起鼓槌,擂鼓再进。
秦兵呐喊着,攀梯而上。
就在秦人几乎要攀上城垛时,一盆滚油照梯浇下。可怜秦卒人人捂脸,惨叫连连,纷纷跌下梯子。
紧接着,带火的箭矢射下,扶梯着火,浑身是火的秦兵疼得满地打滚,纷纷扎进护城河里,惨状不忍目睹。
与此同时,城门楼上,一面大旗缓缓升起,旗上现出“公孙”二字。
司马错急令鸣金。
少梁城的第一场激战,魏兵几乎没有任何伤亡,秦兵却在城下留下了数百具尸体。
夜幕降临,临晋关下,激战一天的双方将士都疲乏了。关下秦卒或抬或背,忙不迭地搬运秦尸。关上魏卒或站或坐,懒洋洋地看着关下。
就在此时,关后不远处的河谷里,一群秦卒趁着夜色摸到浮桥上游约十来里处,将无数竹筏一个接一个地推到水中,筏上堆满油、干柴等爆燃物。
秦卒朝竹筏上射出火箭。
竹筏着火,在河水的冲击下形成一个个火球,冲向下游的浮桥。
看守浮桥的兵士惊恐尖叫,但没有谁有能力阻止这些急流直下、燃烧得越来越猛的庞大火筏。
浮桥燃烧起来。
河水对岸,火把点点,一条长龙正在移向渡桥。
是疾驰而来的安邑援军!
就在援军赶到桥边时,浮桥轰然断裂,滚没入河水里。一万援军被隔在河水对岸,只能眼睁睁地“隔岸观火”了。
关上魏卒心情沉重,无一人出声。
老将仲良面色刚毅,长枪紧握,牙齿“咯咯”作响。
临晋城原吕甲的军将府被临时改设为秦军的主将府。
府门外,秦卒林立,戒备森严。
府中正厅,秦孝公端坐主位,公孙鞅、车希贤、景监、嬴驷、嬴虔等一应重臣尽皆赶至,依序坐定。
“君上,”车希贤拱手禀道,“截至目前,开局良好,我方共斩敌一万余,尽得魏人长城并西河郡一十六邑,临晋守将吕甲战败自杀,残众溃散,魏人余众龟缩于少梁、阴晋、临晋关三座孤城,我方正全力围攻!”
虽是旗开得胜,但三地未克,气氛仍旧沉重。秦孝公没有理会车希贤,目光直射公孙鞅。
“君上,”公孙鞅拱手禀道,“河西之战,关键就在这三片孤地。臣已于昨夜将临晋关浮桥焚毁,刚好阻断了安邑援兵。没有安邑援兵,临晋关就是一片孤地,我军早晚图之皆可。眼下的关键是阴晋和少梁。少梁不下,河西不宁。阴晋不下,函谷难封,龙贾大军就可沿函谷道长驱驰援!”
众人皆现焦躁。
秦孝公将目光移向景监:“龙贾兵马何时可抵阴晋?”
景监拱手应道:“估计龙贾今日可获知河西之事,明晨起程驰援,最快也需五日!”
秦孝公看向车希贤:“五日之内,必须攻下阴晋,封死函谷道,堵住龙贾!”
“臣领旨!”车希贤拱手。
秦孝公看向公孙鞅:“少梁如何?”
“禀君上,”公孙鞅眉头紧皱,“少梁战报,守将公孙衍的布防滴水不漏,司马将军连攻四轮,折兵逾千,尚未寻到任何破绽!”
秦孝公神色严峻。
“少梁有公孙衍,阴晋有张猛,下面这仗不好打了!”
“谁说不好打了?”嬴虔瓮声应道,“实在不行,我来!”
见太傅冲公孙鞅发飙,众人也都不吱声了。
公孙鞅低头,一声不吱。
由于类似的情形已如家常便饭,秦孝公只是冲嬴虔重重咳嗽一声。
“公孙衍?”嬴驷似是发现什么,“扑哧”笑了,“呵呵呵,感觉这人与大良造是个对手呢,都姓公孙,都是相府门人,都为相国所器重,又都被魏罃拒用??乖乖,真是不敢想呢,看来二位公孙有得一拼。”目光逼向公孙鞅:“请问主将,此番对决,何人会胜出一筹呢?”
如此沉重气氛下,嬴驷竟然半开玩笑地揭了公孙鞅出身低贱的老底,显然不合时宜。孝公白他一眼,再次咳嗽一声。
“回禀殿下,”公孙鞅不甘示弱,回视嬴驷,朗声道,“鞅与公孙衍何人胜出一筹,当由结局说话。不过,就鞅眼下所知,若是此人真的成为魏人主将,秦、魏将有一场血战,鹿死谁手还真没个定呢!”
秦孝公震惊:“果真如此,爱卿可有良策?”
“回禀君上,”公孙鞅转身对秦孝公,“当下急务,还不是对付公孙衍。若是不出臣所料,龙贾不会等到明晨,就这辰光怕是已经往回赶了。在龙贾返回之前,我们只有五天,不,四天,来结束河西。攻克少梁,我们可不必忧心公孙衍。攻克阴晋,我们可控制函谷道,将龙贾彻底堵死在函谷关外!”
众人尽皆点头。
秦孝公环视众臣:“诸位爱卿??”
众臣皆目视孝公。
“听旨!”
众臣齐声道:“臣听旨!”
秦孝公朗声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河西此战,只有主将,没有君上!自今日起,秦国所有臣民,包括在场诸位,也包括寡人,都须听命于主将一人!”
见公孙鞅又被委以变法时的特权,众臣无不震撼,面面相觑。
“听见没?”孝公提高声音。
众臣这才回过神来,齐声应道:“臣领旨!”
公孙鞅起身跪下,叩首:“君上??”
孝公看向他:“主将听旨!”
“臣候旨!”
“大秦臣民,无论何人怠慢军令,你皆可先斩后奏,不可姑息!”
公孙鞅泣叩,语不成声:“君上??”
“除现有人马外,寡人另备大军十万,三日之内抵达洛水,随时候命。另备持械苍头十万,移防咸阳,以备不测之变!”
公孙鞅的声音铿锵有力:“粉身碎骨,不负君上!”
翌日,秦人不惜一切,拼死进攻,双方死伤惨重。
少梁城头,几十名秦卒爬上城垛,抢占一片阵地。正在攻城的秦卒纷纷移动云梯,朝此处爬来。
公孙衍远远望见,大手一挥,一手持盾,一手持枪,直冲过去。
因作战勇猛刚被公孙衍晋升旅帅的吴青见状,吼叫一声,引领逾百人紧跟于后。
短兵相接,没有鼓声,只有金戈撞击。秦卒寡不敌众,纷纷战死。吴青等枪挑石砸,硬将仍在攀梯的秦人打下城墙。
阴晋城下,几十秦兵抬起圆木,喊着号子撞击城门。城门之内,张猛亲自站在一辆守门兵车后面,几十魏卒两眼紧盯即将被撞开的城门。
在接二连三的“咚咚”声后,城门被撞开,成群的秦兵一拥而进。
城门洞外一箭之地,张猛剑尖一指,几十名魏卒“啊—”地发出大吼,推起兵车,径朝城门洞冲去。兵车前面布满兵刃,巨大的冲力及无处可躲的城门洞,使正往里面潮涌的秦兵尽皆惨死。尚未冲进的秦兵急急退却,城门洞再次被封死。
双方正在激战,数百辆战车沿着函谷道滚滚西进,为首一车上,昂然站着老将龙贾。
大队战车驶出仍由魏人控制的函谷口,不及排阵,直冲敌军后阵。
秦军后阵被冲乱,纷纷溃散。
看到援兵,阴晋城门大开,张猛一车当先冲向敌阵。前后夹击下,秦人溃散,车希贤鸣金收兵,整顿队伍,退往秦国边关。
龙贾也不追赶,引军分别杀往临晋关和少梁。
至此为止,这场决定魏、秦命运的河西之战以秦人成功突袭拉开序幕,又以公孙衍、张猛等魏将殊死守城、龙贾及时回援而扳回危局。
双方战成平手,各自稳住阵脚,调兵遣将,在几百里河西拉开了阵势。
随巢子、宋趼日出而行,日落而息,沿轵关陉连行旬日,出南阳,再沿河水一路北上,再有一日就已进入云梦山中。
在山中行有半日,随巢子看到一丛何首乌,停下,挖出几只,吩咐宋趼捡些干树枝,引火燃着,将何首乌放在火中烧烤。
宋趼从肩上取下一双没有打完的草鞋,边打边说:“巨子??弟子有惑!”
随巢子给他一个笑:“为师晓得你憋了一路。说吧,何惑?”
“河西烽火正炽,巨子竟然弃之不顾,跑到这深山老林里做什么?”
“拜访一个老人。”
“啊?”宋趼急了,“巨子,河西正在杀戮,多少百姓需要我们救济啊!”
“唉,宋趼哪,”随巢子重重叹出一口气,“你也都看到了,天下这般乱法,就算我等耗尽心力,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啊!”
“巨子,”宋趼大为震惊,“弟子从未听您讲起过这样的话呀!”
“不是你没听过,是为师??不忍心讲出来啊。”随巢子翻腾几下何首乌,见已烤得差不多了,拿树叶包起来,递给宋趼一只,“走吧,别让这位老人跑了!”
“这位老人难道比万千百姓的生死还重要吗?”
“是哩。”
“能说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是个老先生。”
“难道他??”宋趼瞄一眼随巢子已经花白的头发,“比巨子还要老吗?”
“是哩,很老很老了。”
“老先生??是巨子的朋友?”
“唉,”随巢子苦笑,“为师怎么配得上呢!”
“啊?”宋趼震惊,“天哪,天下难道还有巨子您不配为友的人?”
“为什么没有呢?”
“难道他不是人吗?”
“是,也不是。”
“这??”宋趼彻底蒙了,“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巨子为何这么说他呢?”
“因为先生既是个人,也不是个人。”
“巨子是说??”宋趼吸一口长气,“先生是个仙人?”
“是不是个仙人,”随巢子指指前面一道山垭,“若是你的运气足够好,越过这道垭子,就可以见证了!”
宋趼好奇心顿起,一脸兴奋,脚步加快。
二人越过山垭,走进一道幽谷,但见群山环抱,草木繁茂,清泉流水,鸟语花香,果然是一处美妙所在。谷口立着一块巨石,巨石上苍劲有力地刻着“鬼谷”二字。
随巢子走到前面,细审那刻文。
宋趼指着“鬼谷”二字:“巨子,此处名叫鬼谷,难道它??闹鬼吗?”
随巢子似是没有听见,两眼只是盯住刻文,脸上现出难得的笑。
宋趼不解道:“巨子,您笑什么呢?”
“呵呵呵,”随巢子指着刻文,乐了,“是鬼谷先生的手迹,瞧这刻痕,当不超出五年!”
“巨子,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这个表明,”随巢子抚摸刻文,兴奋地说,“我们这一趟没有白走,鬼谷先生应该就在谷里!”
“这??”宋趼挠头,“刻痕已有五年,巨子何以断定鬼谷先生仍在谷里?”
“鬼谷先生有个习惯,一旦回到此谷,五年之内是不会出谷的!”
“乖乖!”宋趼咂舌。
“走走走,”随巢子似乎是完全忘掉了山外的烦恼,急不可耐道,“我们这就进谷,为师已有多年没有见过先生了!”
“好咧!”宋趼应一声,向前走去。
“记住,”随巢子叮嘱,“先生最爱清静,不喜外人打扰。待会儿见到先生,你要少说话,若有茶水,伺候即可!”
“好咧!”
鬼谷草庐外面的草地上,一个十来岁的童子正在挑逗几只蝴蝶。
随巢子二人沿路走来,越走越近。童子瞥见,扔下蝴蝶,迎上来,上下打量二人。随巢子朝童子深揖一礼。
见巨子向童子行此大礼,宋趼甚是错愕,亦忙长揖。童子向二人还礼,语气却不谦恭:“请问老丈,您二人来到此谷,是砍柴呢,还是采药?”
随巢子应道:“请问灵童,鬼谷先生可在舍中?”
见他出口即问先生,童子似吃了一惊,盯他看了一会儿,微微点头:“家师在!”
“烦请灵童禀报一声,就说有个叫随巢的前来拜谒!”
童子退后一步,将随巢子由上到下又是一番打量,摇头道:“回老丈的话,别的尚可商量,这个不行!”
随巢子皱眉,问道:“哦,为何不行?”
童子目光从随巢子身上转向宋趼,落在二人磨破底的草鞋上,似是自语,又似是说给二人:“瞧这模样,二位当是山外来的?”
“那又怎样?”
童子语气不屑:“山外皆是凡俗之人,家师可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见的!”
“哈哈哈哈!”随巢子乐了,捋须长笑。
童子有些惊讶:“咦,老丈,您笑什么?”
随巢子蹲下来,两眼平视童子,做惊讶状:“请问灵童,尊师都愿见些什么人呢?”
童子声音很大,不无自豪道:“不瞒老丈,家师的访客嘛??”微微闭目,陶醉于一种想象状态:“应该是从大山深处,不不不,应该是从天空飘下来,‘唰’地落在这谷里,全身上下纤尘不染,走起路来飘若浮云,脚都不沾地面!”
“呵呵呵,灵童所说之人,当是列御寇了!”
童子似是没有听见随巢子的话,依旧沉醉在腾云驾雾的感觉里。
见他没有反应,随巢子道:“灵童?”
童子恍然醒来,冲二人上下又是一番打量,夸张地连连摇头,给出一个富有乐感的长叹:“唉,似二位这样,褐衣草鞋,一身尘土,走起路来两脚踩在地上,怎么看也像个打柴的,莫说是家师不愿见二位,即使见了,也必是无话可说呀!”
宋趼看出他存心刁难,急了:“喂,你这孩子,你怎么知道尊师与我们巨子无话可说呢?”
童子白他一眼:“这位先生是和谁说话?”
宋趼火了:“和你呀,这儿就你一个孩子!”
“这儿没有孩子,本灵童不与站着的人说话,”童子朝随巢子努下嘴,“学学人家老丈!”
宋趼脸色一红,张嘴结舌却无话可说,只好蹲下。
“这就对了。”童子满意地冲他点下头,“方才你问什么来着?”
宋趼不敢张口,看向随巢子。
“呵呵呵,”随巢子被童子逗得乐了,“回灵童的话,小伙子问的是,灵童怎么知道老朽见了尊师无话可说呢?”
“这是明摆着的呀,我们家师说话,似您二位想必听不明白!”
“呵呵呵,”随巢子缓缓捋一把长须,“这倒未必!”
“咦,”童子上劲了,“听老丈语气,是心中不服啊。”
随巢子故意做出不服的样子:“是哩,老朽不服!”
“这样吧,”童子眼睛眨巴几下,“童子先问二位一个难题,二位若是答得出,童子即引老丈拜见家师。老丈若是答不出,”两手摊开,做出无奈状,“本灵童也就爱莫能助了,老丈二位是砍柴还是采药,该干吗就干吗去!”
“嗯,灵童的提议公平合理,老朽赞同。”随巢子干脆坐下,微微闭目,“请灵童出题!”
童子也坐下来,微闭双眼,学鬼谷子的口吻:“请问二位,什么叫作‘宇宙玄机’?”
随巢子倒吸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哦”出一声,睁眼看向童子。
宋趼也是傻了,看向随巢子。
童子斜宋趼一眼,目光落在随巢子身上,笑道:“年轻人是不行的,还是由老丈作答吧!”
宋趼鼻孔里哼出一声,别过脸去。
“这个??”随巢子略略有些尴尬,“这个宇宙玄机嘛,就是??这个??这个??就是??”绞尽脑汗地想说辞。
“瞧这样子,”童子盯住他,笑道,“老丈别是答不出了吧?”
“敢问灵童,你答得出吗?”
“唉,”童子敛起笑容,像大人一样长叹一声,缓缓摇头,“要是本灵童答得出来,何须再问您二位呢?”
“这??”随巢子给他个苦笑,“是哩,这道题委实太难了。童子能否换个简单些的?”
“好吧,”童子点头,“童子再给老丈一次机会。”
“谢灵童!”随巢子拱手,不无慈爱地看着童子。
“请问二位,”童子指着旁边汩汩流淌的小溪,“小溪之水为何只从山上流到山下,不从山下流到山上?”
“请问灵童,”随巢子略一沉思,反问他道,“你在烧热水时,热气为何只从锅中飘向屋顶,而不从屋顶飘回锅中?”
“热气只从锅中飘向屋顶,而不从屋顶飘向锅中,”童子接连眨巴几下眼睛,喃喃重复道,“嗯,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凝眉陷入深思,有顷,抬头,再次打量随巢子一眼,点头,“嗯,老丈,这辰光看来,您有些意思了!”
“老朽有何意思?”
“就是??”童子挠头,“就是家师可以见您的意思呗!”
“这又为什么呢?”
“因为您看上去神神兮兮,说起话来拐弯抹角,跟寻常人有所不同嘛。”
“呵呵呵,这么说来,灵童愿带老丈求见尊师喽!”
“这个嘛,”童子略显尴尬,“不瞒老丈,童子得去禀报一声,要不然,家师就该责怪我了!”起身,深深一躬,走向草庐,掩上房门。
随巢子半是自语,半是叹喟:“没想到呀,先生竟然收徒了!”
“乖乖!”宋趼看着童子的背影,大为叹服。
与草堂连通的山洞深处,鬼谷子闭目端坐,静若雕塑。
童子走近,轻声道:“先生,有个老丈求见!”
鬼谷子似是早就知道,依然闭目:“是不是褐衣草履?”
“咦,神了,”童子惊愕道,“先生怎么知道?”
鬼谷子眼睛睁开,长叹一口气:“唉!”
“先生,您叹什么气呢?”
“你小子呀,净给为师添麻烦!”
“这??”童子赶忙解释,“先生,初见他时,我也看不上,后来,倒是觉得他??”
“唉!”鬼谷子再出一叹,缓缓起身,一步一步走出山洞,走进草堂。
草堂的栅门外面,随巢子、宋趼拱手肃立。
房门开启,童子让到一侧,鬼谷子站在门口。
随巢子拱手:“晚辈随巢拜见先生!”
听到“晚辈”二字,宋趼吃一大惊,赶忙跪叩。
“呵呵呵,”鬼谷子看他一眼,向随巢子还礼,“怪道老朽几天来心神不宁,原来是老墨子的高足驾到了!”
随巢子再揖:“晚辈冒昧登门,有扰前辈清修了!”
“来都来了,这还客气什么。”鬼谷子退后一步,让开房门,伸手,“巨子请!”
“先生请!”
鬼谷子也不谦让,头前走进草堂,在草席上坐定。
随巢子跟着走进,坐于客席,宋趼自是立于身后。
鬼谷子看向童子:“童子,看茶!”
童子沏好三盏茶水,放于案上,候立于鬼谷子之后。
随巢子端起茶杯,轻啜一口,品味,再啜,再品,如鉴赏古董一般:“仙品,仙品,仙品哪!”放下茶盏,拱手,“谢前辈仙茗!仅是此茗,晚辈就不虚此行了!”
“呵呵呵,”鬼谷子淡淡一笑,“是巨子口福好,赶得巧了!”
随巢子再品一口:“此茶可是先生亲手所培?”
鬼谷子摇头。
“哦?”随巢子惊愕道,“除了先生,世上还有何人能培出此茶?”
“此茶乃天地生成,自然化育,非人为之力所能培养!”
“即便如此,采撷之人亦非凡俗!”
“这个倒是让你讲对了。旬日之前,列御寇云游过此,此茶乃他所遗!”
“唉,”随巢子长叹一声,“听闻列子驾云御风,如天马行空,晚辈无福一睹。晚辈若有此能,不知可省多少草鞋啊!”
“呵呵呵,”鬼谷子笑出几声,“若是巨子拥有此能,天下诸侯怕就睡不安稳喽!”
鬼谷子此言有讽喻墨者为天下事四处徒劳奔波之事,随巢子抱拳道:“惭愧,惭愧!晚辈愚痴,见笑了!”
鬼谷子显然已知随巢子来意,以攻为守道:“列御寇留下的不只是茶,还有一个故事,赏心悦目啊!”
随巢子觉出鬼谷子话中有话,倾身问道:“晚辈愚拙,有幸品赏否?”
“童子,”鬼谷子转对童子,“你的记性好,就讲给巨子听听!”
“我??”童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先生,您是说??”顿住,目光急切地盯住他。
“呵呵呵呵,”鬼谷子笑道,“你小子别是没有记住吧?”
“童子当然记住了!”童子兴奋地应一句,跨到随巢子前面,挨鬼谷子坐下,对宋趼招手,“这位大哥,你也坐下!”
墨家规矩极多,等级森严,宋趼哪里敢与巨子并坐,嗫嚅道:“我??”
“坐下好听故事呀!”童子指下随巢子身边的草席。
“仙童让你坐下,你就坐下!”随巢子笑道。
宋趼坐下,模样局促。
“随巢巨子,”童子清清嗓音,朗声道,“你二人听好了!”坐直身子,如说书一般:“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顿住,斜眼看向随巢子二人,“随巢巨子,您说,北山愚公和他的家人,傻不傻?”
随巢子微微点头:“嗯,是有点儿傻。”
“也不是都傻。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宋趼显然是听进去了,挠挠头,若有所思:“是呀,往哪儿堆放土石呢?”
童子拖长声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宋趼惊愕了:“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啊!愚公搬山了吗?”
“当然搬了!”童子应道,“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乖乖,”宋趼咂舌,“才三个人哪!”
“还得再加一个。‘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这??”宋趼越发惊愕,“一个刚换牙的孩子,能帮什么忙呢?”
“唉,是呀。”童子轻叹一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随巢子看向童子:“那个愚公怎么说?”
“愚公太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随巢子微微闭目,陷入长思。显然,鬼谷子已经明了他此来的目的,借这个故事来堵住他的话头。
“这这这??”宋趼仍然沉浸在故事里,惋惜道,“愚公真是一根筋哪,即使子子孙孙无穷尽,但得搬到何年何月才是!”
“呵呵呵,”童子笑道,“说搬也就搬走了!”
“啊?”宋趼一怔,“怎么搬走的?”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宋趼长嘘一口气,惊叹道:“乖乖!”
童子看向随巢子:“随巢巨子,故事讲完了。”
随巢子睁眼看向鬼谷子,抱拳道:“晚辈谢前辈点拨!”
“哦?”鬼谷子假作糊涂,“老朽怎么点拨你了?”
“前辈是借北山愚公喻示随巢!”
“呵呵呵,”鬼谷子笑道,“巨子夸大了,愚公哪里及得上你呀!”
“敢问前辈,为何不及?”
鬼谷子反问他道:“请问巨子,何为太行山?何为王屋山?”
“太行者,他之喻也;王屋者,我之谓也。列先生是说,大凡人心,皆有二山为障,一是心中有他,二是心中有我。”
鬼谷子连连点头,赞赏道:“所解甚是,巨子心中有道啊!”
“谢前辈谬赞!”
“在巨子心中,王屋一山早已搬走,唯余太行一山;而在愚公心中,太行、王屋二山俱在!巨子只需移去一山,愚公却要移去二山。移一山与移二山,孰难孰易,一目了然,愚公怎及巨子呢?”
“唉,”随巢子长叹一声,“前辈所言虽为大理,却是不合随巢之情。”
“你有何情?”
随巢子苦笑道:“愚公心中虽有二山,却矢志移之;晚辈心中虽只一山,非但无志移之,反倒为之烦恼不已,夜不成寐!”
“呵呵呵,真是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啊!”
“不瞒前辈,”随巢子凝视鬼谷子,直抒胸臆,“晚辈此来,为的正是这座太行山!”
见他直奔主题来了,鬼谷子连连摆手,语气决绝地把话堵死:“太行也好,王屋也罢,早与老朽没有瓜葛。巨子若是单为此山而来,看来只能抱憾而去了!”
随巢子心中一沉,眉尖微动,给出一笑:“呵呵呵,那就不提此山了。晚辈此来,还有一求,望前辈赐教!”
“说吧,还有何求?”
“先巨子早年收治一个患者。患者脓肿已成,久治不愈,先师引以为憾。仙去之时,先师将他托给晚辈。晚辈奔波数十载,劳心竭虑,仍旧回天乏术!时至今日,患者毒已至骨,病入膏肓,近于不治。先师在世时,曾嘱晚辈,说前辈这儿有救治良方。晚辈原本不想打扰前辈清修,可实在是苦于无奈了!”
“呵呵呵,”鬼谷子捋须笑道,“绕来绕去,你这颗济世之心,终是难了啊!”
随巢子改坐为跪,叩首:“随巢恳请前辈以天地大爱为念,教晚辈一个救治良方!”
见巨子下跪,宋趼紧忙改为跪姿,五体投地。
“唉,你呀,”鬼谷子看他一眼,轻轻摇头,叹道,“真就和那老墨子一模一样,非要将那浑黄的河水滤清不可!”
随巢子再叩:“晚辈愚拙,恳请前辈赐教!”
“好吧,说说看,你是如何救治那个患者的?”
“晚辈所施,依旧是先师成方,先以膏药敷其病灶,以汤药释其毒素,再视其阴阳盛衰,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徐徐调理。可惜的是,调理迄今,患者病情非但未见好转,反而加重,脓肿日大,毒已至骨,随巢苦无良策,苦恼不已!”
“你师徒所施,本是救治正方。之所以未见功效,是因为时日未到。慢药出慢效,老墨子之方旨在除根,功效只能彰显于日后,你急个什么呢?”
“能得前辈肯定,晚辈心中甚慰。只是囊肿日大,脓毒日多,为害日剧,患者日苦,随巢每每见之,心实不忍哪!”
“如此说来,巨子所困,不过是不忍面对脓肿,希望一夕除之!”
“唉,”随巢子轻叹一声,“此为晚辈奢望啊!不瞒前辈,若是能一夕除之,晚辈死无憾耳!”
“倘若如此,老朽倒有一方,只恐巨子不肯施为!”
“前辈请讲,”随巢子眼中放光,“晚辈已经走投无路,无论什么方,都愿一试!”
“你可持利刃一把,割开病灶,剜去脓肿,刮骨剔毒!”
随巢子闭目,良久,睁眼,缓缓应道:“重症之人忌用猛药,此为医家常理。前辈此法虽好,怕只怕此刀下去,脓肿未除,患者先已疼死!”
“患者也许会疼死。不过,疼死之后,患者仍可醒来。此时,病灶已除,巨子只需外敷生肌之药,内补所失元气,数月之间,伤口或可痊愈。届时再行温养之药,调理阴阳二气,损其有余,补其不足,患者必可恢复如常,身健体康!”
随巢子埋头有顷,拱手道:“前辈之方,化长痛为短痛,堪称绝妙!”略顿,叹喟:“唉,今日看来,晚辈一生所求,皆是方不对症,药未入里啊。”
“呵呵呵,”鬼谷子笑着盯住他,赶客了,“良方已出,请问巨子还有什么要求吗?”
“有有有,”随巢子连连拱手,“前辈之方快刀利刃,以毒攻毒,实非随巢所长。随巢斗胆求请前辈亲往探视患者,捉刀割瘤,剔骨疗毒!”
鬼谷子语气决绝:“老朽早已不问世间俗务,一意山野逍遥,巨子所请,实难从命!”
随巢子不依不饶:“前辈已经看透症候,开出良方,为何不多走一步,使患者早脱苦海呢?”
“人生在世,有乐就有苦。有苦也就有乐。人生苦乐皆由自然,亦皆归于自然,巨子何苦勉为其难呢?”
随巢子急了:“苍生自相残杀,青春死于非命,老弱孤苦无依??天下苦难,早非晚辈言语所能形容,以前辈慧眼,岂能不知?前辈既知,又何忍居此幽谷,独善己身?人生苦乐虽为自然,战乱杀戮却是人祸。既为人祸,当有人治。晚辈乏力,只能恳求前辈了!”再次改坐为跪,叩首于地。
宋趼再挨巨子跪下。
鬼谷子视若无睹,转看门外。
随巢子二人再无言语,一直跪着。
童子看不下去了,小声劝道:“先生,您就应下吧!”
“巨子,”鬼谷子横童子一眼,缓缓站起,“你二人早晚跪得累了,就自己起来吧。老朽功课未完,该进洞了!”转个身,头也不回地走进山洞。
见鬼谷子隐没在洞里,童子冲他的背影吐下舌头,做个鬼脸。
随巢子二人依旧跪着。
“唉!”童子轻叹一声,扯拉随巢子的胳膊,“巨子老丈,您就别求他了,童子为您做碗好吃的,补补元气,趁天色看看谷里的风景,晚上就在草堂里歇一宵,赶明儿趁早下山!”
随巢子长叹一声,缓缓起身,在童子的头上轻抚几下,迈起沉重的步子,走出草舍。宋趼冲童子抱拳作别,跟在后面。
童子送到路口,依依惜别。
时已向晚。
鬼谷山道上,随巢子师徒沿来路缓缓走着。
到谷口时,看着刻字的巨石,随巢子的步子越来越慢。
“巨子,”宋趼小声问道,“我们??这就离开此谷吗?”
随巢子轻叹一声,在巨石边坐下。
“巨子,”宋趼心有不甘,“要不,我们再回去,求求老前辈!”
随巢子没有应他,顾自思忖。
“巨子,弟子??有一惑。”
“说吧。”
“就是童子所讲的那个愚公的故事,山就是山,巨子为什么解作他念与我念?”
“此文为列子所撰,列子修身养性,已臻化境,堪称当世真人,此文是喻,非愚公移山,实乃修行要诀!”
“修行要诀?这??”宋趼更迷惑了。
“太行、王屋皆为喻体。太者,大也,行者,形也。太行即大形,大形即体大,体大即位尊。君子见尊长,称丈人,鞠躬,叩首,为的无非是蛰伏自己,尊崇他人,是以太行喻的是他念。王屋者,王之屋也,王之屋即宫殿,富丽堂皇,高大空敞,非位尊身贵者不可居之。人皆有私,私者,我也,人人都想独居王屋,唯我独尊,谁也不愿迁就他人,是以王屋喻的是我念。”
“乖乖!”宋趼咂舌,抬头看天,“巨子,天色已暮,要不,我们干脆返回草庐,依童子所请住下来,名为借宿,实则??不定老前辈肯回心转意呢!”
“唉,”随巢子长叹一声,“你是不知这个老前辈啊。想当年,先巨子与他本为知己,不料中途在救世之道上各有所执,终至不欢而散。先巨子发奋创立墨道,身体力行,鬼谷前辈则蛰伏鬼谷,修道悟真。先巨子与鬼谷前辈道虽不同,却惺惺相惜。许是有感于世道艰难,先巨子临终之时,叮嘱为师,实在想不明白时就来鬼谷讨教。今日之见,如开茅塞啊!”瞟到一处,眼睛一亮,起身走到十几步开外,弯腰摘起一朵蘑菇,细察一时,纳入袖中:“宋趼,我们走吧!”
随巢子大踏步走向谷外,宋趼跟后。
走有一段,随巢子从袖中摸出毒菇,塞进口中,咬掉半只。
没走多久,随巢子突然脚步踉跄,捂住肚子走到路边,扶树站下。
宋趼惊呆了,急奔过去:“巨子,巨子,您怎么了?”
随巢子额上渗汗:“快,扶我坐下!”
宋趼扶住随巢子靠树坐下。
送走巨子,童子站在溪水边的一块石头上,呆呆地望着随巢子二人消逝的方向。
渐渐地,太阳隐山,鸟儿归林。
童子轻叹一声,不无失落地走向草堂,在随巢子曾经坐过的地方又发了一会儿呆,起身走进山洞。
洞中光线昏昧,没有点烛。
童子直入鬼谷子的洞穴,在他对面站定。
洞中一片寂静。
童子开口道:“先生!”
没有应声。
童子声音加大:“先生!”
仍旧没应。
童子急了,扯了扯鬼谷子的衣襟。
鬼谷子睁眼:“童子,你又闹腾什么?”
童子指指自己的心窝:“我??我的心??”
“哟嘿,”鬼谷子盯住他,“你的心怎么了?”
“被个人揪住了。”
“是你的巨子老丈吗?”
“不是。”
“咦,不是那人,又是谁呢?”
“就是那个巨子老丈救不了的患者!”
鬼谷子吸口凉气。
童子缓缓跪下,叩首:“先生,童子求您了,求您出去救救那个患者,割下他的脓肿,剔去他的毒素,再给他慢慢调理,让他恢复元气,要不然,他??他就死了!”
鬼谷子漠然以对。
童子扯了扯他的衣襟:“先生,童子求您了!”
鬼谷子闭目入定。
“先生,”童子急了,点起两根松明子,将洞里照得亮堂,揪住他的衣襟,朝外扯他,“救救那个人吧,童子求您了!”
“唉,”鬼谷子长叹一声,“你小子哪能懂啊!天道人道,皆循其道,万物生灵,各有各的运数。你的巨子老丈一心想医治的那个病人,也有他的运数。如今运数不到,你的老丈,还有你小子,再急又有什么用呢?”
“先生不是有个医方了吗?”
“可为师已将医方讲给你的巨子老丈了呀!”
“咦,是哩。”童子挠挠头皮,“奇怪,老丈已经拿到医方了,为什么还要跪求先生呢?哦,对了,老丈说他不擅长动刀。老丈既然不会用刀,先生就去帮他个忙吧!”起身,“天色黑了,山路看不清,估计老丈不会走远,我这就去追他回来!”
“你不用追,他已经回来了。”
“啊?”童子先是一怔,既而十分高兴,“太好了!我这就迎他去!”拿起一根松明子,撒腿跑出山洞。
童子四处探看,又拿松明子到处照一圈,并无一人,纳闷道:“没见人哪,先生怎么说巨子老丈回来了呢?”略一忖思,点头,“嗯,先生不会骗我,老丈定是回来了,我且往远处寻寻!”
童子沿着小道边走边寻,没走多远,隐隐听到脚步声。
脚步跑得飞快,但因为看不清路,跌跌撞撞。许是看到火把了,一个声音急急传来:“鬼谷前辈,救命啊,鬼谷前辈??”
童子听得分明,飞快迎上,果见宋趼背着随巢子,急向二人招手:“老丈怎么了?”
宋趼喘气道:“吃??吃到毒??毒菇了??”
童子大惊:“天哪,快!”转身在前照路。
几人赶回草堂,童子点起几支松明子,进洞去喊鬼谷子。
童子拖着鬼谷子走出山洞。
鬼谷子走到随巢子跟前,蹲下来。
随巢子口吐白沫,脸色乌青,呼吸已很急促。
鬼谷子摸下脉搏,翻开眼白,又看看舌苔。
“老前辈,老前辈,”宋趼“扑通”跪地,带着哭腔,“您要救救巨子啊,晚辈求您了??”
鬼谷子看向他:“巨子吃的什么毒菇?”
“就是这个,”宋趼这才想起毒菇,从怀里摸出半只,“巨子??巨子只吃一半,就??”
“唉,”鬼谷子瞄一眼,长叹一声,“已经是根朽木了,竟然还要玩命。”
童子拿过毒菇,打眼一看,惊道:“先生,是穿肠菇啊,巨子老丈他居然??”
“是的,”鬼谷子接过毒菇,端详一会儿,看向童子,“这是山上最毒的菇,仅此半只,就可毒死两头黄牛。你的老丈敢吃半只,修为不浅了!”
“可老丈他??”见到这时候了师父还在开玩笑,童子急了。
鬼谷子掂量几下毒菇:“他也幸好只吃了半只,不然的话,莫说是老朽,纵使神农再世,怕也救不了他!”
“先生,这么说,老丈有救了!”
鬼谷子摇头。
“咦,”童子惊愕,“先生不是说,老丈只吃了半只吗?”
鬼谷子苦笑:“你这老丈一心求死,如何能救?你小子想想看,为师救下这次,他还有下次。这次是只蘑菇,下次不定闹出什么物事,你要为师如何救他?”
“先生,”童子连连摇头,“老丈不会的,老丈一定是误食毒菇了!”
宋趼连忙附和:“先生,巨子是误食,真的是误食,我亲眼看着他吃下去的。巨子平时就这么吃,所以我就没有在意!”
鬼谷子看着童子:“小子,你是真心想救巨子老丈?”
童子点头。
“跟我来。”
童子跟从鬼谷子走进山洞。
鬼谷子摸出两粒丹药,一粒黑的,一粒黄的,递给童子:“叫他服下这粒黑的,另外一粒就让他带在身上!”
童子接过药:“带在身上做什么?”
“要是他再误食其他毒物,怎么办呢?”
“先生说得是!”童子点下头,转身朝外跑去。
鬼谷子叫住他:“慢!”
童子站住,回头。
“待他醒过来,你可告诉他,那半朵菇不是误食。再告诉他,山人要闭关了!”
童子点下头,转身飞跑出去。
翌日晨起,随巢子躺在草堂里的木榻上,气色缓和,眼睛睁开。
守在一侧的童子、宋趼嘘出一口气。
童子走到锅边,舀出一碗热粥,端过来,送到随巢子唇边,关切地说:“巨子老丈,我在粥里加了两味草药,清热解毒!”
随巢子喝下几口,朝童子笑笑。
“巨子老丈,家师让我告诉您,您不是误食蘑菇,您是故意吃的!”
随巢子微微点头。
“巨子老丈,您为什么要吃下这么毒的东西呢?”
随巢子的眼角潮湿了。
见他不愿说,童子替其回答:“巨子老丈吃下毒菇,是想再见家师一面,求家师出山疗治那个病人,是不是?”
随巢子长叹一声,苦笑。
“巨子老丈,您不要再求家师了,家师说他要闭关了。童子晓得,家师是不肯离开这片林子的。家师若是不肯,老丈莫说是吃毒菇,纵使拿铁链子将他锁上,也是没用的!”
随巢子伸手抚摸童子,微微点头。
“童子想明白了。知道原因也好,不知道原因也好,山上的溪水总是要朝山下流,锅中的热气也总是要朝屋顶飘。巨子老丈,凡事得往开阔处想,天下诸事,勉强不得的!”
随巢子早已湿润的眼角滚出泪花。是啊,水下流,气上行。换言之,有人就会有纷争,有纷争就会有战乱,从而酿出千千万万个“平阳惨案”,岂是自己那绵薄之力所能阻之?随巢子轻叹一声,看向宋趼。
宋趼轻声道:“巨子??”
“我们??出山吧。”随巢子缓缓起身,下榻。
宋趼扶住他,一步一步地走出门去。
童子将锅中的稀粥全都舀入瓦罐里,提罐追出。
童子一路送行至谷口刻字石处,停下来,朝随巢子缓缓跪下,连拜三拜:“巨子老丈,您多保重,童子不送了!”
随巢子郑重回过一礼,蹲下来,轻轻抚摸他的小脑袋。
童子摸出一粒黄色药丸,递给随巢子:“老丈,还有这粒解药,请您带上!”
随巢子接过药丸,审看:“毒气已解,此药还有何用?”
“是家师送给老丈的,家师忧心老丈误食其他毒物,特为老丈备下这粒解药。家师说,无论何毒,此药皆可化解!”
随巢子凝视药丸,良久,长长叹出一声:“唉。”将药重又递给童子:“老丈也请灵童转告先生,就说随巢不需要解药。需要解药的,是天下苍生!”转过身,迈动沉重的步子,头也不回地出谷而去。
童子站在一块高石上,目送二人走远。
童子闷闷不乐地走回来,头一直低着。
正要走向草堂,身后飘来一个声音:“小子!”
童子怔了下,抬头一看,是鬼谷子坐在草坪边的石头上,手中拿着随巢子尚未吃下的半只毒菇,似在把玩,又似在察看。
童子不理他,顾自走到另外一块石头旁,蹲在那儿,两眼盯着不远处的土丘。
鬼谷子瞥他一眼:“小子!”
童子将头扭到另一边,看向小溪。
鬼谷子声音加大:“小子?”
童子小嘴一噘,哼出一声。
“呵呵呵,”鬼谷子乐道,“我说小子,你噘着小嘴哼哼什么呢?是你的老丈的毒没有解开?”
童子摇头:“不是!”
“是你的老丈仍旧赖在谷口,不肯下山?”
童子声音大了:“不是!”
“那??是你舍不下那粒解药?”
童子扭过头,将脸对着他,声音更大:“才不是呢!”
鬼谷子将头摇得极是夸张:“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我说小子,这就是你故意和为师捉迷藏了?”
童子闷闷应道:“小子心里别扭!”
“呵呵呵,”鬼谷子捋一把长长的白须,“原来是你小子有心事了!说吧,心里为什么别扭了?”
童子忽地站起,大声数落道:“看人家列子老丈,脚不沾地,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再看人家随巢子老丈,为了一个病人,草鞋都走烂好多双,哪像先生您??”
鬼谷子故作惊愕:“哦,老朽怎么了?”
童子从鼻孔里哼出一声:“一天到晚待在这条山沟沟里,啥事都不做,哪儿也不去!小子真的弄不明白,先生住在这儿,一天,一天,又一天,一年,一年,又一年,究竟是为什么?究竟又有个啥能耐?”
“哈哈哈哈,”鬼谷子放声长笑,“你个小子,我道是个啥别扭,原来是嫌弃为师了!好好好,”将手中把玩的半只毒菇塞进口里,有滋有味地咀嚼几下,“为师去也!”
“先生??”童子惊坏了,一个箭步扑过来,两只小手拼命地去抠鬼谷子的嘴巴。
鬼谷子的嗓眼里咕嘟一声,半只毒菇被他吞下肚去。童子急了,拼命掰开鬼谷子嘴巴,将手指硬朝嗓子眼里掏。
“啊啊啊,”鬼谷子朝他直瞪眼,“你小子,指头快拿出来!”
童子不肯,一边掏,一边哭。
鬼谷子张大嘴,干脆让他去掏。
童子掏不出来,跪在地上,号啕大哭:“先生,小子没有嫌弃您,小子只是??”忽地想起什么,顿住话头,翻身爬起,掏出那粒万能解药,死命塞入鬼谷子的嘴里。
鬼谷子吐出药丸,盯住它细看。
童子心急如焚,带着哭腔:“先生,您快吞下去呀!”
“咦,”鬼谷子诧异了,“这粒解药,不是要你交给你的巨子老丈吗?”
“小子忘记禀报了。巨子老丈不要这药,老丈还要小子转告先生,老丈不需要任何解药。需要解药的,是天下苍生!先生,天下苍生在哪儿?天下苍生是不是也像老丈那样吃下毒菇了?”
鬼谷子心头“咯噔”一怔,陷入沉思。
“先生?”
鬼谷子将解药放到童子手中:“是哩,天下苍生吃下毒菇了。这粒解药,你就备在身边吧!”缓缓起身,径投草庐而去。
童子手捧解药,不无惊异地望着鬼谷子的背影,挠着头皮,自语道:“咦,奇怪呀,老丈吃下半只毒菇,差点儿死了,先生吃下半只毒菇,竟然什么事儿也没有!”猛地想到什么,“不好,毒菇之毒是慢慢发作的,先生不定??”撒腿就朝草堂里追去。
童子急乎乎地推开柴扉,叫道:“先生,先生—”
鬼谷子端坐于席,闭眼说道:“小子,你又怎么了?”
童子的两眼盯住他:“您??没事儿吗?”
“没有呀。”
童子挠头:“可那半只穿肠菇??”
“呵呵呵,”鬼谷子缓缓睁眼,“为师守在这座山谷里,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啥事儿也不做,哪儿也不去,也就修了这点儿能耐。”
童子哭道:“先生,小子错了,小子不是那意思,小子是??”
“说吧,你小子不是那意思,又是啥意思?”
“小子是说,先生为什么不帮帮巨子老丈?”
“唉,”鬼谷子轻叹一声,“小子,等长大了,你就会慢慢明白,不是为师不肯帮他,是尘世间的事,原本就如一堆乱麻,不好解啊!”
“不好解不等于不能解,对吗?”
“你小子,怎能和你的巨子老丈一个腔腔说话?解是乱麻,不解也是乱麻,寻不到头绪勉强去解,只会是越解越乱啊。你的巨子老丈就是这样,解呀解呀,可就是找不到头绪在哪儿,结果呢,解了几十年,这不是越解越乱了吗?”
童子歪头:“这个道理,巨子老丈难道就悟不开吗?”
鬼谷子苦笑:“要是能悟开,他就不是巨子了!你看他,自己解不开,又来软磨硬缠,烦恼为师。人生苦短,为师此生寻觅大道,迄今莫说彻悟,纵使先圣那种恍兮惚兮的境界,也未达到,哪有闲工夫帮他去解这堆乱麻啊!”
“先生,老丈不会再来缠了。小子把老丈送到谷口,亲眼看他们出谷走了!”
“唉,小子你有所不知,你的这个老丈是这世上最会缠人的主儿,今日让他缠上,为师心里就不踏实了!”
云梦山下,随巢子的体力渐渐恢复,师徒二人一前一后,低头疾走。
不消多久,云梦山已在背后。
前面现出一个三岔道口,走在前面的宋趼停下来,转向随巢子:“巨子,前面是个三岔路口。”
随巢子仍在思考事情,漫不经心道:“哦。”
“共是两条路,通往三个方向,”宋趼指向其中一条,“一条是衢道,往北,通朝歌、邯郸,往东,过宿胥口,通卫都帝丘、齐都临淄和魏地大梁等。”指向另外一条,“一条是小路,通太行径,经雄定关南下,既可抵虎牢关,也可再沿轵关陉西至安邑,回到河西。”
随巢子指向小路。
“巨子,去河西吗?”
“洛阳!”随巢子头前朝西边小路大步而去。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59463/154120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