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三国游侠传 > 第五卷中原 二十一、初战宛城(上)

第五卷中原 二十一、初战宛城(上)

推荐阅读:快穿历劫:主神大人天天宠死而复生后他们想让我安息团宠打工人:小少爷以为他万人嫌驀然回首御兽仙族临时夫妻(nph)魇运学神同桌他总装穷论女a与哨向的兼容性(nph)我在耽美文里苟且偷生(1v3)

    关于南阳和宛城,先略做简介。
    早在西周时期,这个地区就已经是“南方重地”,称为申吕之国。春秋时楚国崛起,在此开始筑邑,取名为宛,以抵御秦、韩等强国。这是宛城的由来。
    公元前270年秦占了这个地方,设南阳郡,治所(郡政府所在地)就在宛城。为什么取“南阳”这种郡名呢?那是因为古人以水北山南为阳,宛城在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因此,才有了“南阳”这个一直流传到现代的名字。
    古代城市建设落后,南阳郡除了治所之外,鲜有发达地区,因此,通常以宛代指南阳。
    宛城位于南阳盆地北部,白、潦河之间,“北通武关,南接汉水”,是豫西南重镇,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要道。此地本来守将是老将刘延,自袁绍与黑山联军破袭谯郡,围困下邳(今江苏省雎宁县北)以来,曹军诸要地警报长鸣,重要大城都增兵增将,以备不测。宛城也不例外,派来增援的是大将曹洪和李典。据张凤的情报,曹洪身负重伤,卧榻难起,守卫许都南大门的任务,就只能由李典和刘延承担了。
    现在,上淮子徒的四万大军,将宛城的东、南、北三门重重困住,惟留西门不攻,未有一兵一卒。
    周瑜看到那份军势图后就曾说:“河北军目标很明确,就是想尽快占领宛城,所以围三阙一,给曹军留了空门。但上淮子焉也只允许守军往武关、长安方向逃去,往许、洛走明显也是不许。这么看来,此次河北联军是想要一鼓作气,灭了曹操。”
    我听他如此分析,很是震惊于池早的胃口。如今他和袁绍的联盟虽然强大,但毕竟根基太浅,如此孤注一掷的灭国计划,纵然谋算再精密,也会有许多难以预测的变化。万一失手,他和黑山军也将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不说曹操的反扑,就袁绍那种视天下人皆为鱼肉的高门贵族本性,寻到机会也会一口咬死他的。
    就眼下看,河北军攻城的能力明显不足。如此一座小小的宛城,打到现在都还没拿下来,这样的战斗力怎么去攻许都和洛阳?
    脑子里闪过一丝模模糊糊的念头,一时却抓之不住。
    正想间,前军探马来报:“敌人先锋千余轻骑已接近我军,互相压住阵脚。为首敌将十分嚣张,邀我军斗将。淳于校尉已经上去迎战了。”
    我一听,斗将?淳于铸可真是好斗。我军都是铁骑,玩什么斗将这么慢腾腾的把戏?那不是等着优势敌人包抄围堵吗?
    看看周瑜,周瑜一笑:“无妨,我军阵势,无惧抄袭。”
    “嗯,敌将是谁?”
    “报名是赵椴。”
    哦,这个将是得斗一斗。
    还好,不是赵伟就行。
    淳于铸前年在伊川跟赵椴就打过,枪法上略胜一筹,这一年来吃了不少苦,修为更是日深,武功颇有提升。
    “都督,我们也上去吧?”大战在即,军中要保持威严的氛围,我就抛弃了私下无拘无束的随便称呼,使用了敬称。
    周瑜点头,小小三角令旗一指:“列阵!”
    周瑜爱用的阵法也相当特别,是两个等边三角形的基本阵型,然后角顶着角,形成一种类似计时沙漏的完整阵势。这阵法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也没顾上问。
    当然,最主要我以前可也是以阵法著称的,曹军的虎豹骑大都是我一手训练出来的。虽然当时靠了池早的帮忙迷迷糊糊瞎搞,我的阵法经验实际上很不入流,但不自觉的,总想着在周瑜面前保持住“阵法专家”的虚名。
    所以,我也不好意思问他那是什么阵法。
    在新野的那些日子,专门演练过这种阵势。因此,主将旗帜一动,近五千骑兵立刻就领会了,呼拉一下,快而不乱,不用十分钟,就迅速摆成了那什么沙漏状阵型。
    我和周瑜等人,沿着“沙漏”中心空出的一条近两丈宽的中轴直线,快速向最前方奔去。
    淳于铸和赵椴正在酣斗。
    离得近了,我一瞧,淳于铸的枪法确实又有长进,金枪十八扎既稳且狠,虚扎、实扎,无中生有;腾蛇、鸳鸯,奇中蕴妙。丈长的龙头虎尾枪在他手中灵活机动,双头并窜,枪枪直指对方要害。
    再看对面,这是赵椴?瞧他枪法的基本架式,赵家的追风枪至少不会绝传了。
    嗯,这不是取笑,而是赞美。
    一年半不见,马上的赵椴似乎变了个人,枪法既快,劲气更是悠远,已深得追风随笼枪的神髓,不复昔日轻浮无力的花架子枪式。
    人总是在挫折中快速成长!
    我暗暗摇头,没想到看起来最纨绔的赵家小弟提高这么快,难怪敢来挑逗,是真有些本钱了。
    看来经过伊川的几次屈辱,淳于铸这回想要赢赵椴,比上次更难了。
    身后突然传出两声战马的喷鼻声。
    这种声音我也很熟,只有在马的主人最跃跃欲试的时候,才会把这种激昂的情绪微妙地传递给胯下的老战友,令得坐骑也激动起来,想要奋勇当先。
    “宋亮啊,想献宝啊?”
    “啊,呵呵,飞帅看您说的……”
    “别跟我扯皮,你不就是弄了件宝槊,想让大家都瞧瞧么?去吧去吧,不拦着你。”
    “是,末将遵令。”
    宋亮蛇矛一举,两脚一磕马镫,胯下马噌就蹿出阵去。
    顺便说一句,一些热爱考据的朋友称东汉末尚无马镫,这是错误的观点。
    至少,本飞帅不能赞同——因为我已是第九次来到这段熟悉的汉末背景中,从未见过一位大将的战马上没有马镫。
    闲话少说,宋亮来到斗将场上,蛇矛横置马项之上,大喝一声:“对面何人,敢来与我争斗?”
    这种斗将,说白了就是斗气。明斗的是将领的高超武艺,实际上,争的是全体将士的战斗士气。
    一般军中将领,除了部分智力型首脑,多数个人的武力都相当强悍,是本军中的佼佼健者。
    特别在两军遭遇,各列阵势的时候,拥有强力武将一方的军队,就愿意搞些一骑讨之类的斗将,一旦获胜,对本方士气的提升,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而失败一方眼看本军最强力的勇士也输了,未战已先怯三分。
    当然,个人武力较弱的一方若自觉无法取胜单挑,可以避战,直接挥军冲击。不过,那样在本方士卒的心里,始终都会留下一些阴影,觉得窝囊,长官实力不够强,如此等等。
    因此,虽然斗将在近现代的军事冲突中已无法延续——出现火器再去拿冷兵器去挑战,就不是勇猛无畏,而是愚蠢寻死了。这时候的比武暗斗,变成了狙击手之间的乐事。
    因此,单挑决斗,在这个时期,是相当具有市场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宋亮甚谙军中要事,尤其在得到张飞蛇矛之后,更是自信十足,自认可以与当世第一流高手一争高低。
    “休得猖狂,我韩猛特来会你。”
    一匹青鬃大马哗然冲过来,马上一员虬髯大汉,满面横肉,手提一条金钻龟背枪。
    “啊,怎么这家伙还没死啊?”一见他的兵器,我立刻就认出来了。
    周瑜问:“飞帅,他是谁啊?”
    我道:“官渡之战前,河北袁氏称霸一时,部下有数员大将,号称‘河北四庭柱’,都督可曾听过?”
    周瑜点点头,居然听说过:“是否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四名将?”
    “正是,”我忍不住一笑,道,“对面这个家伙,也有个外号,自称‘河北第五根柱子’。”
    “第五根柱子?”
    “没错。他就是韩猛,我在官渡时的老熟人,说起来也是袁军比较有名的将领。河北四庭柱死的死,降的降,现在除了张郃还在曹军之中,其他三将全都挂了。想不到,韩猛这厮居然还活得这么结实。难得。”
    说话间,宋亮和韩猛已经各自通报姓名,然后就开战起来。
    他们俩在官渡虽然没正式打过,不过也属彼此早已久仰大名,只恨没福气一战的状态。所以这一交上锋,手下都不客气,叮咣叮咣,俩齐挺兵刃,先较上劲了。
    我边看边点头。在官渡时宋亮跟了我半年多,我还真没机会见他正经施展过自己最擅长的长兵器,今日一见,颇有意外之感。他的马槊之法虽然不是很正规,灵气也不足,明显不是世家科班教授出身,但另有一股凌厉难挡的粗犷锐利,是真正的马战之道。加上今天遇到韩猛这根河北铁柱,也是久经考验的著名槊手,把宋亮真正的实战才华全都给逼了出来。
    不愧曾称领军之虎,晋升迅速,宋亮的确文武兼备,是员难得的大将。
    再转头去看淳于铸和赵椴两位大族公子的马战,本来也很强大的一对好对手,疾风暴雨中暗藏无数险恶杀机,但咂几咂嘴,却感觉突然就弱了许多。
    跟在我身后的阿昌兴奋地看着战场。这种场面对他来说,还是第一次。
    “爷,宋将军不是蛇矛枪么?你为什么说他那是什么宝槊?”
    我斜了他一眼:“你也太不学无术了吧,这么简单的军中常识你也没听说过?”
    阿昌扭扭脖子:“那个……小的就爱琢磨拳法和短兵器,马上的比斗不感兴趣。”
    “那你今天怎么变了性,问来做甚?”
    阿昌瞪大眼睛,说道:“谁想得到,他们几位大哥一斗起来,这么凶恶野蛮,真是过瘾。”
    我见他一脸乡巴佬模样,不禁笑了。
    “好吧,我就给你简单说说。”
    宋亮用的是张三爷的遗留蛇矛,韩猛则是他老一套的**长枪,他们俩的兵刃都属于异种矛或奇形枪。
    这种兵器,都被称之为“槊”。
    我说宋亮得到宝槊,自然有我的道理。
    最开始,世上既没有枪,更没有槊,只有矛。
    周代五兵,矛占其二,已经是主要作战兵器之一。到了现在,这东汉之末,矛已经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最长的矛能到四丈,短的也至少有两丈。有些矛刃只是一个长长的尖刺,有些矛则采用两边开刃,锋刃长达二到四尺,它最大的优点是穿透力强,所谓“刺死砍伤”,一刺之下,九死一伤。
    但是,这种长矛由于过长,在单兵作战中很难使用,因此,后来在此基础上,就发展出了枪。
    这时代的枪大多数与矛还是比较接近的,除了配以缨络,长度略短,其他区别也不太大,像现在赵椴使的枪,就是这种“类矛”。
    但是,这种革新虽然简单,却非常实用。
    枪的缨络是枪头下的装饰物,用犀牛尾、牦牛尾、马尾等制作,多为红色。主要功能是吸收枪头沾染的血液,防止血液流到枪杆,也称“血挡”。对武力卓越、杀人如麻的大将来说,这种功效相当之有用。
    同时,枪比长矛略短,便于两手把持,所谓“半把为枪”,这项发展使马上的单兵格斗成为了可能,随着时代发展,马战技巧到现在已非常成熟。
    当然,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特点,对枪的具体要求也不一样。
    像赵玉,他的笔管银枪枪杆以五金合炼而成,虽然极细,却十分硬扎,正适合他年龄尚幼,手掌较小的特点。张郃的黑铁枪,枪身柔软坚韧,明显是名匠以上等白腊树精心制造而成,搭配上他灵活多样的枪法,威力倍增。这种枪看似平平无奇,却极其难得,光是作为原材料的那株白腊树,就至少得十年方得长成。
    现在阵上的淳于铸,他掌中的龙头虎尾枪,匠心独具,更是一眼可见。
    和枪、矛均不同的是,槊的份量较沉,需要孔武有力之人才能使用。槊主要用来弥补矛和枪在威力上的弱势,可理解为马上使用的长矛,但比长矛更加沉重,能借用马力来贯穿敌人。通常槊尖为较长的多棱形状,比矛更加厚重,能够承受马上高速冲击的力量。而且在尖刺后附加了类似狼牙棒形状的配重,增加威力的同时还可以用劈、砸等方式杀伤敌人。
    槊的种类较多,各类槊的外表差别也相当显著,像狼牙槊、护手槊、枣阳槊等。
    《古兵器史》一书中云:“矛长丈八谓之铁槊,槊头圆形如枣谓之枣阳槊,顶端密排铁钉如狼牙者,名狼牙槊……”
    槊在东汉并非一种常用兵器。要到再后几百年的南北朝,从那时候起,直到唐初,由于大规模骑兵作战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而面对骑兵大量配备的坚硬金属铠甲,矛和枪的透甲破坏力都比较有限,于是槊才有了用武之地,风行一时。
    不过,东汉时槊的品种已经有了一些,曹操爱使的就是一柄金顶枣阳槊。
    现在,宋亮的丈八蛇矛是标准的铁槊;韩猛的金枪,也是一种变形狼牙槊,枪刃呈三棱状,只不过把槊颈上用来增重和提高威力的铁棒铁钉,用一只四爪蹼张的铜铸金龟替代而已。
    因此,和第一场淳于铸、赵椴两人双枪并举的区别,就是现在是两位东汉时期少有的“马槊之将”正在阵前死拼,他们斗的,就主要是人力和马力,外加长期征战的那份战场直觉了。
    阿昌眨巴着眼睛,似乎明白了一些。
    “哦,看来宋将军和对面这个袁将都很有力气。”
    我道:“你说的没错……”忽然一顿,上下打量阿昌,“我倒忘了,你的力量也不差呢!”
    阿昌主修步战,擅长擒拿抓穴,现在跟着我当了卫士头领,平日里也不经常显山露水,需要他出手的机会已经相当少了。我很少能联想起来,其实他看似瘦弱,却是天生神力。
    “阿昌啊,我看你不练马战,实在可惜了呢!”
    阿昌眼中一亮:“爷,你老愿意教我马槊?”
    我摇头:“马槊我也不很精通。你可以向宋将军学习。”
    阿昌眼馋地看着战场上的恶战,嗫嚅道:“宋……宋将军肯教我?”
    我道:“嗨,等会我问问他,应该不成问题。”
    阿昌大喜:“多谢爷成全。”
    我一笑。这小子肯服软叫爷的时候,我就知道没好事。小算盘打得真叫响。
    那边周瑜低声道:“我说,飞帅你不能强人所难吧?宋将军这一身武艺,大半在这条槊上。”
    我明白他的意思。一名武将最擅长的武艺,就如同土财主的账本,夫妻间的房事,是绝不能随意讨教的,除非他自愿想传授。宋亮征战沙场,多年血战,才造就他这身不凡的槊术,若我以势相迫,未免就太欺负人了。
    不过,我看看周瑜,虽然比阿昌要强许多,却也是满脸欢然地看着阵上的好斗,心想:“马战这方面,你也算半个乡下人。”
    “我自有办法,让他千肯万肯,自愿传阿昌马槊。”
    ※※※
    这两天忙着为另外一本书《最强,我的棋》修结尾,花费精力很大,这边就慢了一些。
    并非偷懒,绝无懈怠,特此为志,嘿嘿。
    ※※※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60916/160919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