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添头(一更)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上岸(gl)、无双局(1v2 父子丼)、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皆其靡也(剧情nph)、《觊觎(女S男M,np)》、【星际abo】洛希极限(H)、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5000,便宜吧?”
老板还很得意地伸出一只手。
“5000,人民币?”damon好奇地问。
“对,人民币。”
“那也不算……”他刚想掏钱,就被林小满按住了手。
“我不怎么喜欢这个,我已经有笔筒了。”
不是说不受袁家欢迎吗?花钱还这么大手大脚?
这5000,相当于普通工薪阶层三个月的工资了。
“多一个也可以的。”damon还是有点想买,所以眼巴巴看着林小满。
“对啊,小姑娘,不要辜负了人家外国小伙儿的一片好意嘛!”
“你看看,人家都掏钱了,你这还不乐意要,这不是让人家尴尬嘛?”
老板面上笑嘻嘻地劝,心里要气死了。
老子赚五千块钱容易吗?你非要搅局?
一句不喜欢,我五千块钱就没了?
怎么这么不识趣呢?
“老板,你这个笔筒,我家有啊,我何必再要一个呢?我爷爷给我拿竹子做的,也挺好看的。”
林小满故作不知道这木雕和普通的竹子做的笔筒的区别。
老板也听得哭笑不得,旁边左右两边的地摊老板都忍不住笑了。
“小姑娘,那可不一样,你爷爷做的,和这个民国时期的木雕,价值能一样吗?”
“当然,你可以把你爷爷做的留着以后传给你的子孙后代,当传家宝,我都没意见。但这个木雕,是有着收藏价值的,现在就有,而不是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
“再说了,你看我这个做工,是著名的东阳木雕,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而我这个木雕,是辛亥革命之后,1914年在杭城开的那家仁艺厂出品的,以前专销海外。历史意义可不一般。”
“你们都是学生,学过历史,应该知道历史意义这一说吧?”
“据说,那是江南谢家的姑奶奶的夫家,开设的工厂。只是后来战争爆发,工厂才垮掉。所以,这一批东阳木雕,已经成了绝唱,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
“……”
老板讲得滔滔不绝,其他人听得聚精会神,哪怕大部分都听不懂的外国同学,这几天跟着学了一些中文,也听得津津有味。
林小满?你怕是不知道,谢家姑奶奶,早年远嫁重洋,根本没在杭城,哪里建的工厂?你是在搞笑?
但那个工厂,林小满是知道的。
只是,那家工厂制作的都是工艺品及箱柜家具,远销港城、美国、南洋,所以,基本上像笔筒这样的小件儿,是不可能制造的。
因为,远销海外的商品,那个时候非常讲究,逼格要高。
笔筒这样的,其实也高雅,但明显不符合当时的市场需求。
所以,这个东西,那个时候,至少,在仁艺厂,是没有的。
林小满也没想到,这个地摊老板功课做得这么足,连仁艺厂都吹出来了。
至少说明,他有一定的鉴宝水平。
所以……她的目光落在那几个显眼的木雕旁边。
那里摆了一双筷子。看起来好像就是普通的铜筷,但镶了一个木柄。
也许是东西太小,没受到什么重视,而且筷子这东西, 如果不是特别有价值,买来干嘛?
吃饭的话,谁喜欢用不知道多少年前的死人用过的东西来吃饭?
所以,老板也没有推它,而因为它的不起眼,也没人注意到。
但林小满盯上这双筷子,却恰好是因为它的那个木柄。
那个木柄,纹路清晰,但有瑕疵,看起来不起眼。可你仔细看,木柄顶端是雕刻图案。
虽然不拿起来看,看不清楚,上面雕刻的是什么,但林小满有预感,这东西,雕工不错,价值不菲。
等她回过神来,在老板的吹嘘之下,那些外国学生已经开始纷纷掏钱了。
她再想阻止,就是断老板的财路,在这古玩市场里,是有不成文的规矩的,即便是她,也不能破坏。
幸好,老板喊的价钱也没太夸张,那些学生身上的钱本来也不多,所以只买得起一些小件。
只有那个大小姐,用一万块买下了最开始的那个玉蟾蜍。
林小满很想告诉她,那就是块料子很差的翡翠。但人家已经拿钱买下了,她也就不能再开口了。
“老板,这个笔筒,据我所知,仁艺厂当年是不生成这一类小件的。”
她挡了一下damon拿钱的动作,直接把他手上的钱拿了过来。
老板接钱的动作一僵。
“小姑娘,你这是做什么啊?我不都说了吗?当年仁……”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想起刚才林小满说的仁艺厂不出产这种小件。
“那个,就算不是人仁艺厂,这也是民国时期的老物件了,你这小女娃娃,怎么那么犟呢?”给钱的又不是你,你操的哪门子心?
“人有出身贵贱之分,这老物件,自然也有它的三六九等,你这个卖这么贵,我还不如带外国友人去一趟邻省,据我所知,邻省安县那边,有几个不错的……”
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老板打断。
“得得得, 你别说了,越说越离谱,你想怎么着?出个价吧!”
一听到“安县”两个字,老板心都快跳出来了。
也不知道她是真知道这玩意儿不值钱,诈他一诈,还是,她对安县那边有所了解。
那边确实有不少工艺品加工厂,而且,古玩街这边,嗯,不只是青城的猫儿胡同,其他几个省市,也很多去那里拿货的。
所以,老板听不得,怕她当场拆穿,毁了自己的声誉。
“我也不说少了,这个数,您再给我搭一添头,准保你只赚不赔!”
而且,还赚了好几倍,这还是加上了人工,运费,老板的地摊费等等。
其他同学,已经付完账,陆陆续续去了别的摊子上看东西,只有他们仨还留在这个摊位上。
所以,林小满和老板讲价的时候一点不含糊。
林小满手上数了十张红票子递给老板,然后随手把那双筷子往三个笔筒这边一拨。
意思是,添头就是这双筷子了。
“小满,你要双筷子干嘛呀?”
虽然看她讲价,蒋玉兰就觉得过瘾,但要这么一双筷子,在她看来纯属多余。
老板还很得意地伸出一只手。
“5000,人民币?”damon好奇地问。
“对,人民币。”
“那也不算……”他刚想掏钱,就被林小满按住了手。
“我不怎么喜欢这个,我已经有笔筒了。”
不是说不受袁家欢迎吗?花钱还这么大手大脚?
这5000,相当于普通工薪阶层三个月的工资了。
“多一个也可以的。”damon还是有点想买,所以眼巴巴看着林小满。
“对啊,小姑娘,不要辜负了人家外国小伙儿的一片好意嘛!”
“你看看,人家都掏钱了,你这还不乐意要,这不是让人家尴尬嘛?”
老板面上笑嘻嘻地劝,心里要气死了。
老子赚五千块钱容易吗?你非要搅局?
一句不喜欢,我五千块钱就没了?
怎么这么不识趣呢?
“老板,你这个笔筒,我家有啊,我何必再要一个呢?我爷爷给我拿竹子做的,也挺好看的。”
林小满故作不知道这木雕和普通的竹子做的笔筒的区别。
老板也听得哭笑不得,旁边左右两边的地摊老板都忍不住笑了。
“小姑娘,那可不一样,你爷爷做的,和这个民国时期的木雕,价值能一样吗?”
“当然,你可以把你爷爷做的留着以后传给你的子孙后代,当传家宝,我都没意见。但这个木雕,是有着收藏价值的,现在就有,而不是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
“再说了,你看我这个做工,是著名的东阳木雕,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而我这个木雕,是辛亥革命之后,1914年在杭城开的那家仁艺厂出品的,以前专销海外。历史意义可不一般。”
“你们都是学生,学过历史,应该知道历史意义这一说吧?”
“据说,那是江南谢家的姑奶奶的夫家,开设的工厂。只是后来战争爆发,工厂才垮掉。所以,这一批东阳木雕,已经成了绝唱,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
“……”
老板讲得滔滔不绝,其他人听得聚精会神,哪怕大部分都听不懂的外国同学,这几天跟着学了一些中文,也听得津津有味。
林小满?你怕是不知道,谢家姑奶奶,早年远嫁重洋,根本没在杭城,哪里建的工厂?你是在搞笑?
但那个工厂,林小满是知道的。
只是,那家工厂制作的都是工艺品及箱柜家具,远销港城、美国、南洋,所以,基本上像笔筒这样的小件儿,是不可能制造的。
因为,远销海外的商品,那个时候非常讲究,逼格要高。
笔筒这样的,其实也高雅,但明显不符合当时的市场需求。
所以,这个东西,那个时候,至少,在仁艺厂,是没有的。
林小满也没想到,这个地摊老板功课做得这么足,连仁艺厂都吹出来了。
至少说明,他有一定的鉴宝水平。
所以……她的目光落在那几个显眼的木雕旁边。
那里摆了一双筷子。看起来好像就是普通的铜筷,但镶了一个木柄。
也许是东西太小,没受到什么重视,而且筷子这东西, 如果不是特别有价值,买来干嘛?
吃饭的话,谁喜欢用不知道多少年前的死人用过的东西来吃饭?
所以,老板也没有推它,而因为它的不起眼,也没人注意到。
但林小满盯上这双筷子,却恰好是因为它的那个木柄。
那个木柄,纹路清晰,但有瑕疵,看起来不起眼。可你仔细看,木柄顶端是雕刻图案。
虽然不拿起来看,看不清楚,上面雕刻的是什么,但林小满有预感,这东西,雕工不错,价值不菲。
等她回过神来,在老板的吹嘘之下,那些外国学生已经开始纷纷掏钱了。
她再想阻止,就是断老板的财路,在这古玩市场里,是有不成文的规矩的,即便是她,也不能破坏。
幸好,老板喊的价钱也没太夸张,那些学生身上的钱本来也不多,所以只买得起一些小件。
只有那个大小姐,用一万块买下了最开始的那个玉蟾蜍。
林小满很想告诉她,那就是块料子很差的翡翠。但人家已经拿钱买下了,她也就不能再开口了。
“老板,这个笔筒,据我所知,仁艺厂当年是不生成这一类小件的。”
她挡了一下damon拿钱的动作,直接把他手上的钱拿了过来。
老板接钱的动作一僵。
“小姑娘,你这是做什么啊?我不都说了吗?当年仁……”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想起刚才林小满说的仁艺厂不出产这种小件。
“那个,就算不是人仁艺厂,这也是民国时期的老物件了,你这小女娃娃,怎么那么犟呢?”给钱的又不是你,你操的哪门子心?
“人有出身贵贱之分,这老物件,自然也有它的三六九等,你这个卖这么贵,我还不如带外国友人去一趟邻省,据我所知,邻省安县那边,有几个不错的……”
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老板打断。
“得得得, 你别说了,越说越离谱,你想怎么着?出个价吧!”
一听到“安县”两个字,老板心都快跳出来了。
也不知道她是真知道这玩意儿不值钱,诈他一诈,还是,她对安县那边有所了解。
那边确实有不少工艺品加工厂,而且,古玩街这边,嗯,不只是青城的猫儿胡同,其他几个省市,也很多去那里拿货的。
所以,老板听不得,怕她当场拆穿,毁了自己的声誉。
“我也不说少了,这个数,您再给我搭一添头,准保你只赚不赔!”
而且,还赚了好几倍,这还是加上了人工,运费,老板的地摊费等等。
其他同学,已经付完账,陆陆续续去了别的摊子上看东西,只有他们仨还留在这个摊位上。
所以,林小满和老板讲价的时候一点不含糊。
林小满手上数了十张红票子递给老板,然后随手把那双筷子往三个笔筒这边一拨。
意思是,添头就是这双筷子了。
“小满,你要双筷子干嘛呀?”
虽然看她讲价,蒋玉兰就觉得过瘾,但要这么一双筷子,在她看来纯属多余。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61129/161981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