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太平清领道的秘中之密
推荐阅读:记忆之场、同行人(群像)、无双局(1v2 父子丼)、缘浅(百合abo)哑巴A、今夜沉沦(亲兄妹h)、临时夫妻(nph)、最优解(1v2 兄妹骨+青梅竹马)、【正在更新】纯粹的爱、拘魂(1V1,高H)、滥情、
“本教的起源,来源于‘道’。《太平清领书》中是这样描述天地初开之时的状况的。”
“昔二仪未分,溟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复经四劫,二仪始分,相去三万六千里,崖石出血成水,水生元虫,元虫生滨牵,滨牵生刚须,刚须生龙。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宫殿,并金玉饰之,常仰吸天气,俯饮地泉。这,便是天地宇宙的初始状态。”
“盘古开天地,乃有元始天王,乃有本教的‘极妙之根’,也就是‘道’。有了‘道’,便有了‘道’的‘嫡系子孙’天、地、人三皇及各路神仙。三清,便是‘道’的代表,高居三十三天,其下三十二天,分别由三皇以及各路神仙居住,中黄太一就是上仙之一。”
“世上先有道家,而后,方有本教。所谓的‘道’,就是化生万物的本源,是亘古不灭的存在,是天地宇宙运转的终极动力。说到‘道’,就不能不提到道家的两位先祖,老子和庄子。本教之中,最高的神祗便是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三位一体,都是‘道’的化身。道德天尊教化世人,圣人老子便是他的第十八个化身。”
“老子第一个认识了‘道’,把‘道’称为天地宇宙运转的终极动力。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在清静无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的修炼方法。文景之治之时,就是道家学说大放光彩之时,被时人称之为‘黄老之说’,所谓的‘黄老’,指的是黄帝和老子。黄帝是‘阴阳家’、‘神仙家’的始祖,老子则是‘道家’的始祖,这便是道家。”
“武帝元鼎四年,汾阴方士于土中得宝鼎献于武帝,谓黄帝当年亦得宝鼎,广事封禅,常与神会;又言黄帝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又言黄帝且战且学仙,然后与神通,最后骑龙上天。武帝听后十分羡慕,感叹不已地说:‘嗟呼!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屐耳!’”
“光武中兴之后,因为谶纬之学的缘故,朝野之间除了继续推崇黄帝外,更是尊崇老子。楚王刘英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佛陀),斋戒祭祀。明帝永平八年给楚王刘英诏书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永平年间,做过重泉令,在元和年间,还做过益州太守的王阜,在《老子圣母碑》中赞曰: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判,窥清浊之未分。”
“汉武之后,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家不得不从宫廷走向民间,利用‘阴阳术’和‘神仙术’取信于民。为了和作为官学的儒学向抗衡,本教的先人们不得不专精‘神仙术’、‘阴阳术’和‘方术’,以此显示神迹,先取得皇帝和达官贵人们的信任,再深入民间。”
“世人愚痴,不得不以方术取信于他,自此,黄老之学便成了黄老之道。黄帝与老子之名享誉天下,黄老之道遂成大教,它以儒家的伦理尊卑之学为骨干,吸收了墨家的兼爱互助,以及能工巧匠之学,遂成天下显学。教中经典,当推《易经》和《周易参同契》两书。”
“《易经》是本教的基本经典,以阴阳五行论为基础,兼有符箓、丹道和斋蘸科仪。《周易参同契》将易学、黄老和火候三者结合,遂有金丹之术。除此以外,还有一部书极为重要,这就是本教的不传之秘《太平清领书》。《太平清领书》主要讲述的是气化天地、天人合一、天道承负、乐生好善,至大之处,在于创建‘太平世道’,具体而微者,便是修炼入道。”
“三部经典之中,《易经》是道家和本教的理论基础,修道之人必须彻底读懂之后,才能继续修炼另外两部经典。《周易参同契》和《太平清领书》都有秘本,讲得是如何修炼金丹大道。唯一的区别是:《周易参同契》专讲炼丹,《太平清领书》不仅讲炼丹,还讲得非常详细,完全可以照做。此外,《太平清领书》中,还详细讲述了以武入金丹大道的法门儿。”
终于简明扼要地讲完了太平道的源流,虚竹子沉默了片刻,这才继续娓娓道来了。
“夫升降俯仰之教,盘旋三千之仪,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欢忧礼乐之事,经世济俗之略,儒者之所务也。外物弃智,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儒者祭祀以祈福,而道者履正以禳邪。儒者所爱者势利也,道家所宝者无欲也。儒者汲汲于名利,而道家抱一以独善。儒者所讲者,相研之簿领也。道家所习者,遣情之教戒也。夫道者,其为也,善自修以成务;其居也,善取人所不争;其治也,善绝祸于未起;其施也,善济物而不德;其动也,善观民以用心;其静也,善居慎而无闷。此所以为百家之君长,仁义之祖宗也,小异之理,其较如此,首尾污隆,未之变也。这一段话,便是出自《太平清领书?内篇》明本一节,将儒道之间的区别讲透了。”
“故尔,凡入我教门之人,必须清心寡欲、抱元守一,以不争为争,成就金丹大道。”虚竹子终于说完了,他抬起双眼,望向在座的众人,他的眼神澄澈,古井无波一般。“教主,我有个问题,既然本教的宗旨是‘清心寡欲、抱元守一,以不争为争,成就金丹大道’。那么,大贤良师为何要放弃金丹大道,率领百万教众起兵呢?”一向不声不响的菩提诃问道。
“这个问题问得极好!”虚竹子先夸了菩提诃一句,这才缓缓说道。“前面我说过,修道之人,有功德和福德之分,功德求之于内,福德是求之于外的。同理,《太平清领书》秘本之中,有两个目标,至大之处,便是创建‘太平世道’,另一个小一些的,便是成就金丹大道。大贤良师其时已成金丹大道,为了百万教众的未来,他才奋而起兵,只手对抗苍天。”
“可是,天道有常,其中一条儿,便是大道已成之人,不得出手直接干预世俗之事,否则,必将遭遇天谴。何也?已经成就金丹大道之人,便是世俗之人眼中的神仙了,对于他们而言,杀人易如反掌尔!唯其如此,若是用仙术扰乱天下,便是坏了天道。可是,大贤良师是起兵之后才突破重关,得成金丹大道的。若是自己悄悄离去,百万教众便会被朝廷屠杀殆尽,大贤良师不得已,这才冒着天谴的危险,继续奋战。他身死之后,中黄太一向三清苦苦哀求,大贤良师这才得以位列仙班的。我这么说,你们应该明白了吧?”虚竹子缓缓说道。
沉默,死一般得沉默,大贤良师干预世俗之事,落得个身遭天谴,兵败身死的下场儿,现任教主虚竹子就更不能干预俗世之事了。对于在座众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
“诸君,我只说两点:其一,是不能直接干预世间诸事,间接还是可以的,比如运筹帷幄、讲解经义,指导诸君修炼,都是没问题的。其二,大贤良师是以武道入金丹大道的,他可以,诸君自然也是可以的。”虚竹子的话说完了,他大有深意地看了在座众人一眼。
菩提诃和王显第一个会心地笑了,在座众人之中,也有几个终于领悟了虚竹子的意思。现任教主虚竹子在成就金丹大道之后,之所以孜孜以求,不远万里,奔波在天下州郡之间,面见中坚教众,讲求经义,指点迷津,为的便是这“间接干预”四字儿。说句实话儿,虽然恪于天谴的巨大压力,教主他老人家不能直接干预,可是,凡是能打擦边球儿的地方儿,他老人家都做到了足尺加三!教主思虑之深,所谋之大,实在是闻所未闻,竟然把天道算尽了。
看到了在座众人之中终于有人明了了他的本心,虚竹子不由得在心中暗暗欣喜了。
“好了,我们继续讲下去。目前为止,道门之中三个巨子,分别是张天师张道陵、乌角先生左慈和江东于吉。三人之中,张道陵早已仙逝,他的那一脉被称为天师派,专精符箓和役使鬼神之术。乌角先生,又被称为水秀先生,是目前道门之中,道行最高深之人。”
“左慈,字元放,道号乌角先生,东本朝著名方士,少居天柱山,研习炼丹之术。明五经,兼通星纬,学道术,明六甲,传说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厨。左慈是葛玄之师。传其《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各一卷。道门之中还有一个传说,有风尘三侠之说,大师兄黄承彦,二师兄左慈,三师弟童渊。三个人都是世外高人,只是不知真假。”
“乌角先生曾言:‘有天雷震碎石壁,得天书三卷,名曰《遁甲天书》。上卷名‘天遁’,中卷名‘地遁’,下卷名‘人遁’。天遁能腾云跨风,飞升太虚;地遁能穿山透石;人遁能云游四海,藏形变身,飞剑掷刀,取人首级。’他老人家的奇门遁甲之术和八阵图神机莫测。”
“于吉,琅琊人,年龄不祥,他老人家神龙见首不见尾。有人经常在江东见到他,往来吴郡、会稽,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郡、会稽之人多事之。史载:‘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太平清领书》就是由他老人家传给大贤良师的,他应该是我的师祖。”
“修道之人,梦寐以求的便是位列仙班。《太平清领书》有言:‘修行得上仙者,飞升虚空,体合无形,长与道同。永无劫数之劫也。七祖生天堂,上仙白日升天。有居上宫,封于名山,亦上仙之次也。中仙者,空中结宫室,或居昆仑、蓬莱、钟山。下仙者,常栖诸名山洞宫,综领三界鬼神,地上生死之事。下仙有功积劫,亦当上补天仙。若其但寿百千万岁,故死者谓延寿之道,不得名仙也。’本教信奉的中黄太一,便是上仙之中的上仙。”
说到这里,要说的话基本也就说完了,虚竹子略微顿一顿,做了总结。“我将在此停留三个月,全力指导诸君的修炼。有关教门的一些关窍,比如元始与焚的关系,比如诸天和魔王的争斗,再比如诸天隐韵与步虚声,最重要的是修炼金丹大道的关窍,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详细讲解的。在今后的三个月内,我希望诸君孜孜以求,砥砺身心,一睹金丹大道的门槛。”
“我等必将孜孜以求,砥砺身心,一睹金丹大道的门槛!”“追随教主,不打碎这万恶的苍天,绝不生还!”“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在菩提诃和王显的带领下,在座的诸人都响亮地喊起了口号儿。经过虚竹子的一番讲论,的确使他们受益匪浅。
看着眼前这些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教中中坚,虚竹子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暖流。大贤良师的在天之灵呀!我虚竹子艰苦奋斗十年,终于使得太平清领道兴盛如斯了。您老人家睁开眼睛看看吧,我虚竹子终于实现了昔日许下的诺言:教门不兴,誓不成仙!
就在此时此刻,虚竹子觉得自己的脑中蓦然一惊,仿佛大贤良师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
“虚竹子,我的好徒弟,你做得甚好!我心甚慰!太平清领道就靠你了??????”
“昔二仪未分,溟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复经四劫,二仪始分,相去三万六千里,崖石出血成水,水生元虫,元虫生滨牵,滨牵生刚须,刚须生龙。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宫殿,并金玉饰之,常仰吸天气,俯饮地泉。这,便是天地宇宙的初始状态。”
“盘古开天地,乃有元始天王,乃有本教的‘极妙之根’,也就是‘道’。有了‘道’,便有了‘道’的‘嫡系子孙’天、地、人三皇及各路神仙。三清,便是‘道’的代表,高居三十三天,其下三十二天,分别由三皇以及各路神仙居住,中黄太一就是上仙之一。”
“世上先有道家,而后,方有本教。所谓的‘道’,就是化生万物的本源,是亘古不灭的存在,是天地宇宙运转的终极动力。说到‘道’,就不能不提到道家的两位先祖,老子和庄子。本教之中,最高的神祗便是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三位一体,都是‘道’的化身。道德天尊教化世人,圣人老子便是他的第十八个化身。”
“老子第一个认识了‘道’,把‘道’称为天地宇宙运转的终极动力。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在清静无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的修炼方法。文景之治之时,就是道家学说大放光彩之时,被时人称之为‘黄老之说’,所谓的‘黄老’,指的是黄帝和老子。黄帝是‘阴阳家’、‘神仙家’的始祖,老子则是‘道家’的始祖,这便是道家。”
“武帝元鼎四年,汾阴方士于土中得宝鼎献于武帝,谓黄帝当年亦得宝鼎,广事封禅,常与神会;又言黄帝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又言黄帝且战且学仙,然后与神通,最后骑龙上天。武帝听后十分羡慕,感叹不已地说:‘嗟呼!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屐耳!’”
“光武中兴之后,因为谶纬之学的缘故,朝野之间除了继续推崇黄帝外,更是尊崇老子。楚王刘英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佛陀),斋戒祭祀。明帝永平八年给楚王刘英诏书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永平年间,做过重泉令,在元和年间,还做过益州太守的王阜,在《老子圣母碑》中赞曰: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判,窥清浊之未分。”
“汉武之后,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家不得不从宫廷走向民间,利用‘阴阳术’和‘神仙术’取信于民。为了和作为官学的儒学向抗衡,本教的先人们不得不专精‘神仙术’、‘阴阳术’和‘方术’,以此显示神迹,先取得皇帝和达官贵人们的信任,再深入民间。”
“世人愚痴,不得不以方术取信于他,自此,黄老之学便成了黄老之道。黄帝与老子之名享誉天下,黄老之道遂成大教,它以儒家的伦理尊卑之学为骨干,吸收了墨家的兼爱互助,以及能工巧匠之学,遂成天下显学。教中经典,当推《易经》和《周易参同契》两书。”
“《易经》是本教的基本经典,以阴阳五行论为基础,兼有符箓、丹道和斋蘸科仪。《周易参同契》将易学、黄老和火候三者结合,遂有金丹之术。除此以外,还有一部书极为重要,这就是本教的不传之秘《太平清领书》。《太平清领书》主要讲述的是气化天地、天人合一、天道承负、乐生好善,至大之处,在于创建‘太平世道’,具体而微者,便是修炼入道。”
“三部经典之中,《易经》是道家和本教的理论基础,修道之人必须彻底读懂之后,才能继续修炼另外两部经典。《周易参同契》和《太平清领书》都有秘本,讲得是如何修炼金丹大道。唯一的区别是:《周易参同契》专讲炼丹,《太平清领书》不仅讲炼丹,还讲得非常详细,完全可以照做。此外,《太平清领书》中,还详细讲述了以武入金丹大道的法门儿。”
终于简明扼要地讲完了太平道的源流,虚竹子沉默了片刻,这才继续娓娓道来了。
“夫升降俯仰之教,盘旋三千之仪,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欢忧礼乐之事,经世济俗之略,儒者之所务也。外物弃智,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儒者祭祀以祈福,而道者履正以禳邪。儒者所爱者势利也,道家所宝者无欲也。儒者汲汲于名利,而道家抱一以独善。儒者所讲者,相研之簿领也。道家所习者,遣情之教戒也。夫道者,其为也,善自修以成务;其居也,善取人所不争;其治也,善绝祸于未起;其施也,善济物而不德;其动也,善观民以用心;其静也,善居慎而无闷。此所以为百家之君长,仁义之祖宗也,小异之理,其较如此,首尾污隆,未之变也。这一段话,便是出自《太平清领书?内篇》明本一节,将儒道之间的区别讲透了。”
“故尔,凡入我教门之人,必须清心寡欲、抱元守一,以不争为争,成就金丹大道。”虚竹子终于说完了,他抬起双眼,望向在座的众人,他的眼神澄澈,古井无波一般。“教主,我有个问题,既然本教的宗旨是‘清心寡欲、抱元守一,以不争为争,成就金丹大道’。那么,大贤良师为何要放弃金丹大道,率领百万教众起兵呢?”一向不声不响的菩提诃问道。
“这个问题问得极好!”虚竹子先夸了菩提诃一句,这才缓缓说道。“前面我说过,修道之人,有功德和福德之分,功德求之于内,福德是求之于外的。同理,《太平清领书》秘本之中,有两个目标,至大之处,便是创建‘太平世道’,另一个小一些的,便是成就金丹大道。大贤良师其时已成金丹大道,为了百万教众的未来,他才奋而起兵,只手对抗苍天。”
“可是,天道有常,其中一条儿,便是大道已成之人,不得出手直接干预世俗之事,否则,必将遭遇天谴。何也?已经成就金丹大道之人,便是世俗之人眼中的神仙了,对于他们而言,杀人易如反掌尔!唯其如此,若是用仙术扰乱天下,便是坏了天道。可是,大贤良师是起兵之后才突破重关,得成金丹大道的。若是自己悄悄离去,百万教众便会被朝廷屠杀殆尽,大贤良师不得已,这才冒着天谴的危险,继续奋战。他身死之后,中黄太一向三清苦苦哀求,大贤良师这才得以位列仙班的。我这么说,你们应该明白了吧?”虚竹子缓缓说道。
沉默,死一般得沉默,大贤良师干预世俗之事,落得个身遭天谴,兵败身死的下场儿,现任教主虚竹子就更不能干预俗世之事了。对于在座众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
“诸君,我只说两点:其一,是不能直接干预世间诸事,间接还是可以的,比如运筹帷幄、讲解经义,指导诸君修炼,都是没问题的。其二,大贤良师是以武道入金丹大道的,他可以,诸君自然也是可以的。”虚竹子的话说完了,他大有深意地看了在座众人一眼。
菩提诃和王显第一个会心地笑了,在座众人之中,也有几个终于领悟了虚竹子的意思。现任教主虚竹子在成就金丹大道之后,之所以孜孜以求,不远万里,奔波在天下州郡之间,面见中坚教众,讲求经义,指点迷津,为的便是这“间接干预”四字儿。说句实话儿,虽然恪于天谴的巨大压力,教主他老人家不能直接干预,可是,凡是能打擦边球儿的地方儿,他老人家都做到了足尺加三!教主思虑之深,所谋之大,实在是闻所未闻,竟然把天道算尽了。
看到了在座众人之中终于有人明了了他的本心,虚竹子不由得在心中暗暗欣喜了。
“好了,我们继续讲下去。目前为止,道门之中三个巨子,分别是张天师张道陵、乌角先生左慈和江东于吉。三人之中,张道陵早已仙逝,他的那一脉被称为天师派,专精符箓和役使鬼神之术。乌角先生,又被称为水秀先生,是目前道门之中,道行最高深之人。”
“左慈,字元放,道号乌角先生,东本朝著名方士,少居天柱山,研习炼丹之术。明五经,兼通星纬,学道术,明六甲,传说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厨。左慈是葛玄之师。传其《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各一卷。道门之中还有一个传说,有风尘三侠之说,大师兄黄承彦,二师兄左慈,三师弟童渊。三个人都是世外高人,只是不知真假。”
“乌角先生曾言:‘有天雷震碎石壁,得天书三卷,名曰《遁甲天书》。上卷名‘天遁’,中卷名‘地遁’,下卷名‘人遁’。天遁能腾云跨风,飞升太虚;地遁能穿山透石;人遁能云游四海,藏形变身,飞剑掷刀,取人首级。’他老人家的奇门遁甲之术和八阵图神机莫测。”
“于吉,琅琊人,年龄不祥,他老人家神龙见首不见尾。有人经常在江东见到他,往来吴郡、会稽,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郡、会稽之人多事之。史载:‘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太平清领书》就是由他老人家传给大贤良师的,他应该是我的师祖。”
“修道之人,梦寐以求的便是位列仙班。《太平清领书》有言:‘修行得上仙者,飞升虚空,体合无形,长与道同。永无劫数之劫也。七祖生天堂,上仙白日升天。有居上宫,封于名山,亦上仙之次也。中仙者,空中结宫室,或居昆仑、蓬莱、钟山。下仙者,常栖诸名山洞宫,综领三界鬼神,地上生死之事。下仙有功积劫,亦当上补天仙。若其但寿百千万岁,故死者谓延寿之道,不得名仙也。’本教信奉的中黄太一,便是上仙之中的上仙。”
说到这里,要说的话基本也就说完了,虚竹子略微顿一顿,做了总结。“我将在此停留三个月,全力指导诸君的修炼。有关教门的一些关窍,比如元始与焚的关系,比如诸天和魔王的争斗,再比如诸天隐韵与步虚声,最重要的是修炼金丹大道的关窍,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详细讲解的。在今后的三个月内,我希望诸君孜孜以求,砥砺身心,一睹金丹大道的门槛。”
“我等必将孜孜以求,砥砺身心,一睹金丹大道的门槛!”“追随教主,不打碎这万恶的苍天,绝不生还!”“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在菩提诃和王显的带领下,在座的诸人都响亮地喊起了口号儿。经过虚竹子的一番讲论,的确使他们受益匪浅。
看着眼前这些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教中中坚,虚竹子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暖流。大贤良师的在天之灵呀!我虚竹子艰苦奋斗十年,终于使得太平清领道兴盛如斯了。您老人家睁开眼睛看看吧,我虚竹子终于实现了昔日许下的诺言:教门不兴,誓不成仙!
就在此时此刻,虚竹子觉得自己的脑中蓦然一惊,仿佛大贤良师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
“虚竹子,我的好徒弟,你做得甚好!我心甚慰!太平清领道就靠你了??????”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61661/1639274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