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捕风的汉子
推荐阅读:记忆之场、同行人(群像)、无双局(1v2 父子丼)、缘浅(百合abo)哑巴A、今夜沉沦(亲兄妹h)、临时夫妻(nph)、最优解(1v2 兄妹骨+青梅竹马)、【正在更新】纯粹的爱、拘魂(1V1,高H)、滥情、
在东印度群岛的华人,虽然都是中国籍,但也有区别,主要分为三类,侨生,峇峇娘惹和新客。侨生就是那些从小在国外长大,家境很好,基本上受到的是荷兰式的新式教育,对母国没什么认识和特殊情感;峇峇娘惹主要是社会底层,出国是混口饭吃,做的体力活,殖民者看不起他们,周围也没有愿意嫁的华人姑娘,于是就娶印尼土人为妻,渐渐跟原住民靠近的;新客基本上仍然保持着中国人的传统与生活方式,即使祖上就在海外,后代也仍然将在这里繁衍生息,但从来只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只不过住在外国。简单一些就是侨生爱荷兰,峇峇娘惹倾向印度尼西亚群岛原住民,新客偏向中国。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不过抗战爆发的时候,他们仍然团结在一起,为华夏抵抗日本人的侵略毁家纾难,做出极大的牺牲与贡献,多少侨民一家子的子女都战死在祖国的各处。他们既帮国,也帮共,反正只要打的是日本人。
不过即使是最眷恋母国的“新客”,从清朝到民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也不过是一厢情愿。
他们在异国被歧视,仇恨,时不时受到殖民者与当地仇富者的驱逐杀戮,像红溪,一百个人里只能活下来一个——
可并没有人为他们做主,不过一群数典忘宗、自甘堕落的弃民而已。他们几百年来的遭遇,在遥远的故国,并没有人关心。即使知道了,恐怕也换不回来一点怜悯心,反而还会受到嘲弄,“咎由自取”。
当他们看到陆逐虎所写的歌词,完全误解了他的意思——
“路中有位不说话心伤透的汉子,目光带点哀与倦,天天穿黑布衣”,说的不正是他们这些在海外背井离乡、几百年来饱受欺凌压迫,最底层的同胞们吗?——黑衣黑裤正是从事最劳累的体力工作,低等职业的印尼华人几百年来最标志性的装束打扮。
“追悼”“逝去”“流浪”“数字”……歌词中的关键词无一不在刺痛他们的内心,无一不在唤醒他们关于昨日苦痛的记忆。
这也是为什么棉兰的新客们觉得这首词完全阐释了“棉兰”这座破破烂烂的城市对他们这些人的意义和感情——
故国已经很难回去了,故乡也没有了他们生存的土地和祖屋,而在这边时不时就要承受一次当地人规律性的冷眼、抢夺与屠戮。印尼号称“千岛之国”,大大小小的城镇、乡村不可计数,可像棉兰这样,不怎么歧视中国人,能有一个容身之所,靠自己的汗水能养家糊口的地方,真的是太少了!
是啊,棉兰,如果不是你收留了我们,我们会是在哪儿?
可能是死在从巴达维亚逃出的路上;
可能颠死在偷渡回国的小船里;
可能离开一个排华的地方,又来到下一个仇视他们的地方……
通过张发良的讲述,陆逐虎得知,那天在晚宴上见到的老者,他们喊“黄伯”的,祖上就从红溪之变中一万多人中万幸逃生的那一百多人中的一个,他已经快八十了,但从父辈们口口相传之中,仍然能知道当年的惨烈,不啻于人间炼狱。他们说,红溪并不是一开始就叫红溪,而是那天死的人太多,被血染红了。乾隆年间,看似很遥远——可也不过是他祖父或者曾祖父那代的事情。
“黄伯说,看到你写的词,他就想到从父亲口中听说的先辈一路逃到棉兰的经历,很是难过。因为现在仍然是荷兰人做主,我们平日也都不太提这些往事了,难得陆兄弟有心了,你一个从国内来的人,能替像黄伯他们仗义执言几句……黄伯年龄大了,腿脚也不灵便了,他拜托我们兄弟几个,一定要替他当面向你说声谢谢……”
张氏兄弟向他鞠了个躬,其余因为看了早上的《生活报》特意赶来的棉兰人,也纷纷对他说:“陆先生,谢谢你!”
陆逐虎心中不是滋味,完全没想到他随便改几个字的歌词,竟然触到了棉兰人的痛处。但是坦率地讲,自己一行人,来到棉兰,吃他们的,住他们的,一切都管,自己作为从国内来的客人,又为他们做了什么呢?
所幸,在棉兰的几场比赛都赢了——就像他们说的,这是为我们中国人赢的;
所幸,留给他们一首感谢棉兰的歌——如果他们愿意按照他们的意思去解读,那就随他们吧!
我只后悔,词中的沉痛与同情,并不是我真正想表达的,虽然我应当这么做。
陆逐虎想了想,跟学生道:“把我的吉他取来吧。”
对着前来送行的数百棉兰华人,陆逐虎鞠躬道:“我们叨扰大家这么久,临别了也没什么送你们,我只能把这首歌在大家面前再唱一遍……”
原曲仍然是那么欢快,但是现在无论在在场诸人的耳中,还是在陆逐虎自己的耳中,都完全不再是原先的意思了,都带着一丝沉痛:
路中有位不说话心伤透的汉子
目光带点哀与倦天天穿黑布衣
象是立了心一生追悼
某个已于风中逝去的梦儿
茫然流浪去他将此数字
画于街中废纸
medan!medan!medan!
ifnotyoustaywithme
medan!medan!medan!
ifnotyoustaywithme
ohmedan!
可知我今已是迷途流浪汉
路中有位不说话心伤透的汉子
目光带点哀与倦天天穿黑布衣
象是立了心一生追悼
某个已于风中逝去的梦儿
茫然流浪去他将此数字
画于街中废纸
medanmedanmedan
ifnotyoustaywithme
medanmedanmedan
ifnotyoustaywithme……
oh——
medan……”
……
数百人的现场,快节奏的扫弦,可大家都安安静静的,一曲终了,陆逐虎再次鞠躬,没再说些什么,和中国队其他的球员们一起上船,离开了棉兰,同时也告别了征战了一个多月的印尼——如果是用后世的地理观念来看的话。在船上的时候,陆逐虎就坐在船尾,看着渐渐远去的棉兰。在很多地方,尤其是泗水和棉兰,当地华人真的是看他们比亲人还亲,让他甚至感觉都不是在国外,而是就在国内的某个小城生活、训练、比赛。
其实,就是在21世纪,他去过的这一些地方,那些做小生意,开点小饭店,卖卖服装的华人,没接受过什么教育,中文字也只是一知半解,但知道是内地来的,仍然看得很亲切,闽南话、广东话、客家话、半生不熟的普通话,都从嘴里往外蹦。
当然,那些“高层次”的华人另说,他们肯定都是接受的欧美教育,思维方式早发生了改变,与白人除了肤色,并没有什么不同了。
陆逐虎又想到在泗水时候,说“大明王师回来了”的拎不清的老头,当时觉得挺搞笑的,不过现在想想还是有些唏嘘吧。在宋明甚至更早之前,中国人来爪哇这些地方,自然是天朝国民,身份地位都很高的,土人甚至奉为神明。等西方殖民者来了之后,“天朝”的移民地位也越来越低,甚至连土人也看不起了。没办法,谁让国势日渐倾颓呢。明朝万历年间,吕宋——就是菲律宾,在西班牙殖民者的挑拨下,也发生了菲律宾土人对华人的剿杀,死了两万人。内阁得知后,专门对来访的西班牙使者谴责了此事——不过那时候王朝将倾,也无力真正兴师征讨了。再到后来就是郑成功,他准备以台湾以跳板,亲征吕宋,暨赶走荷兰人之后,再驱逐西班牙人,为当年的屠杀报仇雪恨,计划都已经制定好了,可惜英年早逝,三十九岁就死了,未能成行。以后,海外这些人基本上就是海外漂萍了。所以,郑和、郑成功,在这些地方地位这么高,虽然他们本人可能并没有踏足他们所在的城市。
陆逐虎知道,对于这些可爱的人来说,红溪并不是终点。十多年后,二十年后,50年后,那几次惨剧同样让人痛心疾首。
殖民者土人们敢挥刀,还不是背靠的母国太弱!
可是后来,当祖国终于日益强大起来的时候,他们却已然不再是中国人。
1955年,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舆论压力,所在国政府的猜忌,总·理呼吁侨民们加入所在国国籍,从此以后,大家终于变成事实上的外国人。
在这个时代,国家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想展现自己的“强”,又谈何容易。
可能也只有靠“体育”这一途经了吧。
所以,这次在柏林,无论如何他都要争口气——
他都要——赢!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不过抗战爆发的时候,他们仍然团结在一起,为华夏抵抗日本人的侵略毁家纾难,做出极大的牺牲与贡献,多少侨民一家子的子女都战死在祖国的各处。他们既帮国,也帮共,反正只要打的是日本人。
不过即使是最眷恋母国的“新客”,从清朝到民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也不过是一厢情愿。
他们在异国被歧视,仇恨,时不时受到殖民者与当地仇富者的驱逐杀戮,像红溪,一百个人里只能活下来一个——
可并没有人为他们做主,不过一群数典忘宗、自甘堕落的弃民而已。他们几百年来的遭遇,在遥远的故国,并没有人关心。即使知道了,恐怕也换不回来一点怜悯心,反而还会受到嘲弄,“咎由自取”。
当他们看到陆逐虎所写的歌词,完全误解了他的意思——
“路中有位不说话心伤透的汉子,目光带点哀与倦,天天穿黑布衣”,说的不正是他们这些在海外背井离乡、几百年来饱受欺凌压迫,最底层的同胞们吗?——黑衣黑裤正是从事最劳累的体力工作,低等职业的印尼华人几百年来最标志性的装束打扮。
“追悼”“逝去”“流浪”“数字”……歌词中的关键词无一不在刺痛他们的内心,无一不在唤醒他们关于昨日苦痛的记忆。
这也是为什么棉兰的新客们觉得这首词完全阐释了“棉兰”这座破破烂烂的城市对他们这些人的意义和感情——
故国已经很难回去了,故乡也没有了他们生存的土地和祖屋,而在这边时不时就要承受一次当地人规律性的冷眼、抢夺与屠戮。印尼号称“千岛之国”,大大小小的城镇、乡村不可计数,可像棉兰这样,不怎么歧视中国人,能有一个容身之所,靠自己的汗水能养家糊口的地方,真的是太少了!
是啊,棉兰,如果不是你收留了我们,我们会是在哪儿?
可能是死在从巴达维亚逃出的路上;
可能颠死在偷渡回国的小船里;
可能离开一个排华的地方,又来到下一个仇视他们的地方……
通过张发良的讲述,陆逐虎得知,那天在晚宴上见到的老者,他们喊“黄伯”的,祖上就从红溪之变中一万多人中万幸逃生的那一百多人中的一个,他已经快八十了,但从父辈们口口相传之中,仍然能知道当年的惨烈,不啻于人间炼狱。他们说,红溪并不是一开始就叫红溪,而是那天死的人太多,被血染红了。乾隆年间,看似很遥远——可也不过是他祖父或者曾祖父那代的事情。
“黄伯说,看到你写的词,他就想到从父亲口中听说的先辈一路逃到棉兰的经历,很是难过。因为现在仍然是荷兰人做主,我们平日也都不太提这些往事了,难得陆兄弟有心了,你一个从国内来的人,能替像黄伯他们仗义执言几句……黄伯年龄大了,腿脚也不灵便了,他拜托我们兄弟几个,一定要替他当面向你说声谢谢……”
张氏兄弟向他鞠了个躬,其余因为看了早上的《生活报》特意赶来的棉兰人,也纷纷对他说:“陆先生,谢谢你!”
陆逐虎心中不是滋味,完全没想到他随便改几个字的歌词,竟然触到了棉兰人的痛处。但是坦率地讲,自己一行人,来到棉兰,吃他们的,住他们的,一切都管,自己作为从国内来的客人,又为他们做了什么呢?
所幸,在棉兰的几场比赛都赢了——就像他们说的,这是为我们中国人赢的;
所幸,留给他们一首感谢棉兰的歌——如果他们愿意按照他们的意思去解读,那就随他们吧!
我只后悔,词中的沉痛与同情,并不是我真正想表达的,虽然我应当这么做。
陆逐虎想了想,跟学生道:“把我的吉他取来吧。”
对着前来送行的数百棉兰华人,陆逐虎鞠躬道:“我们叨扰大家这么久,临别了也没什么送你们,我只能把这首歌在大家面前再唱一遍……”
原曲仍然是那么欢快,但是现在无论在在场诸人的耳中,还是在陆逐虎自己的耳中,都完全不再是原先的意思了,都带着一丝沉痛:
路中有位不说话心伤透的汉子
目光带点哀与倦天天穿黑布衣
象是立了心一生追悼
某个已于风中逝去的梦儿
茫然流浪去他将此数字
画于街中废纸
medan!medan!medan!
ifnotyoustaywithme
medan!medan!medan!
ifnotyoustaywithme
ohmedan!
可知我今已是迷途流浪汉
路中有位不说话心伤透的汉子
目光带点哀与倦天天穿黑布衣
象是立了心一生追悼
某个已于风中逝去的梦儿
茫然流浪去他将此数字
画于街中废纸
medanmedanmedan
ifnotyoustaywithme
medanmedanmedan
ifnotyoustaywithme……
oh——
medan……”
……
数百人的现场,快节奏的扫弦,可大家都安安静静的,一曲终了,陆逐虎再次鞠躬,没再说些什么,和中国队其他的球员们一起上船,离开了棉兰,同时也告别了征战了一个多月的印尼——如果是用后世的地理观念来看的话。在船上的时候,陆逐虎就坐在船尾,看着渐渐远去的棉兰。在很多地方,尤其是泗水和棉兰,当地华人真的是看他们比亲人还亲,让他甚至感觉都不是在国外,而是就在国内的某个小城生活、训练、比赛。
其实,就是在21世纪,他去过的这一些地方,那些做小生意,开点小饭店,卖卖服装的华人,没接受过什么教育,中文字也只是一知半解,但知道是内地来的,仍然看得很亲切,闽南话、广东话、客家话、半生不熟的普通话,都从嘴里往外蹦。
当然,那些“高层次”的华人另说,他们肯定都是接受的欧美教育,思维方式早发生了改变,与白人除了肤色,并没有什么不同了。
陆逐虎又想到在泗水时候,说“大明王师回来了”的拎不清的老头,当时觉得挺搞笑的,不过现在想想还是有些唏嘘吧。在宋明甚至更早之前,中国人来爪哇这些地方,自然是天朝国民,身份地位都很高的,土人甚至奉为神明。等西方殖民者来了之后,“天朝”的移民地位也越来越低,甚至连土人也看不起了。没办法,谁让国势日渐倾颓呢。明朝万历年间,吕宋——就是菲律宾,在西班牙殖民者的挑拨下,也发生了菲律宾土人对华人的剿杀,死了两万人。内阁得知后,专门对来访的西班牙使者谴责了此事——不过那时候王朝将倾,也无力真正兴师征讨了。再到后来就是郑成功,他准备以台湾以跳板,亲征吕宋,暨赶走荷兰人之后,再驱逐西班牙人,为当年的屠杀报仇雪恨,计划都已经制定好了,可惜英年早逝,三十九岁就死了,未能成行。以后,海外这些人基本上就是海外漂萍了。所以,郑和、郑成功,在这些地方地位这么高,虽然他们本人可能并没有踏足他们所在的城市。
陆逐虎知道,对于这些可爱的人来说,红溪并不是终点。十多年后,二十年后,50年后,那几次惨剧同样让人痛心疾首。
殖民者土人们敢挥刀,还不是背靠的母国太弱!
可是后来,当祖国终于日益强大起来的时候,他们却已然不再是中国人。
1955年,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舆论压力,所在国政府的猜忌,总·理呼吁侨民们加入所在国国籍,从此以后,大家终于变成事实上的外国人。
在这个时代,国家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想展现自己的“强”,又谈何容易。
可能也只有靠“体育”这一途经了吧。
所以,这次在柏林,无论如何他都要争口气——
他都要——赢!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62589/168183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