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七章 战场上的鲜花
推荐阅读:下山后,我在民政局门口闪婚京圈首富、[柯南同人] 柯学不易,红桃叹气、小行星、他一直在黑化、事不过三、万古神帝、装O后和联姻对象HE了、金玉满堂、穿到老爸相亲那年、恶毒直男但天然钓系、
欧洲。
德国人的第三次大规模攻势开始了!
法国军队的表现实在太让人失望了,在德国人凌厉的攻势之下,简直步步败退,根本无法阻挡住德军。
自从美国军队进入欧洲之后,德国显然知道了他们面临的严峻局势,如果不能尽快击溃英国和法国的军队,那么德国的失败便成了无法避免的了。
之前的两次大规模的进攻,已经完全体现了德军最高指挥部思想的转变。
德军最高司令官埃里希.冯.鲁登道夫完全放弃了“不惜一切代价保住阵地”的作战指导思想。他认为,猛烈的炮火可以消灭前沿阵地的全部守军,人被消灭了阵地也守不住,因此应该把部队撤到远离前沿阵地的后方,最大限度地保存有生力量。
当最后的大型攻势纷纷搁浅时,德军离最后的战败已经不远了。突击队战术没能冲破盟军的反抗,盟军的坦克让德军感觉压力沉重,士兵军心涣散,这是德军行将覆灭的征兆。
但劳埃德.乔治认为,如果英军在新式武器、新式战术的协助下仍无法在伊普尔或康布雷获胜,这次他们又怎么可能有突破性进展?因此,在西线继续发动损失惨重的攻势其实已经大可不必了,兵力最好转移到其他欧洲战场。
德军最高司令埃里希.冯.鲁登道夫也对局势信心百倍。他的部队现在对新式进攻形式已经很有经验,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人数优势。此时,卷入革命的俄国已宣布退出战争,东部战场的士兵也可以转移至西部。鲁登道夫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进攻机会
英国和法国部队驻扎在旧的索姆河战场阿拉斯和拉菲尔之间的地区,鲁登道夫将选择此地作为进攻点,决定采取突袭的进攻方式。英军接受了保卫法军边境阵线的任务。
3月21日,持续5小时的炮轰拉开进攻序幕。在薄雾、毒气和烟幕弹掩护下,进攻如火如荼地展开。
在接近100公里长的前线,英军和德军65个师展开了生死较量。英第4军团惨败,在战线上形成了一个缺口;位于战线北边的英第3军团则抵挡住了德军的进攻。黑格促请法国当局帮他把裂口堵上。一旦阵地不保,巴黎将进入远程大炮的攻击范围之内。但贝当对保卫巴黎一点兴趣也没有。
德国军队向盟军阵地逼进约65公里后,因等待补给而停顿下来。
尽管战绩辉煌,但首次攻势仍让鲁登道夫付出高昂代价。25万德军伤亡。但关键的问题是,盟军所损失的,只不过是部分最精锐的突击队。
4月,鲁登道夫开始在伊普尔附近发起新一轮攻势,目的是夺取运河港口,切断法军对英军的支援。德军选择了一个由葡萄牙军队负责把守的薄弱点,在盟军战线上冲出一个缺口。几轮进攻后,伊普尔第三次战役的失地全部被德军收复。英军、比利时军和法军浴血奋战,设法阻止了德军这次胜利的继续突破。
第三的大规模攻势在随后继续展开。
鲁登道夫向盟军再次发起又一轮冲击,这次挑选的是埃纳河上的法军。盟军在强攻之下失利,德军则向前推进30公里。
德军距离巴黎仅仅只有37公里了!
仅靠英法军队,已经无法阻挡住德军的攻势,但是很可惜的是,德国人却不得不继续面对一个新的对手:
美国!
美军已经度过初到欧洲战场时的混乱,他们积累下了一定的作战经验,在战略战术方面也比之前更加成熟。
当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德军又继续对盟军防线发起了新的袭击。
“米潘斯的奇迹”皮特和他的部队,又一次不得不被摆设到了第一线。
不过这一次皮特和他的部队,得到了充分的补充!
皮特上校升任旅长的手续正在办理之中,而潘兴总司令则做出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在手续没有下来之前,让皮特代理第11旅旅长的职务。
这是一个才刚调到欧洲的美军部队。他们和之前皮特指挥过的那些士兵一样,有着旺盛的精力,对战场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完全不知道战争的可怕。
皮特对这样的士兵是很伤脑筋的。
你得告诉这些新兵,战场完全不是他们想像的那样充满了浪漫,而是随时随地都会死人的。
你还得告诉他们在敌人进攻的时候,如何防御;在本方发动反攻的时候,如何进攻。
所幸那些之前皮特的一些部下,都被允许带到了11旅中,这也可以让皮特的工作变得轻松了不少。
这些部下,包括黑铁、查尔斯......当然,还有俞云。
老兵们看着新兵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一些可笑的。当炮声才一响起,这才初次踏上战场的士兵,那些浪漫幻想很快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混乱惊呼,和老兵们大声的呵斥责骂。
他们中许多人不知道如何寻找掩护,自顾自慌乱的在阵地里到处乱跑,要么就撅着屁股大声乞求着上帝的保佑。
然后当德国人发动进攻之后,军官们不得不踢着他们的屁股,让他们赶快回到那该死的阵地中。
死亡每分钟都有,看到那些血淋淋、让人惨不忍睹的尸体,有些人哭泣着,扔掉了手里的枪,有些人甚至精神崩溃......
还有些人,因为无法忍受这巨大的精神反差,竟然不顾一切的冲出了阵地,结果自然可以想像,他们被敌人打的像个马蜂窝一样倒在了阵地前。
那些勉强打起精神来的士兵,颤抖着端起手中的枪,闭着眼睛就把子弹射了出去,至于究竟有没有打到敌人,那就不是他们所要考虑的了。
但是只要将你的第一枚子弹射出,杀死第一个敌人之后,这样的心理恐惧便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消失,你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冷酷的杀手。
要么杀死敌人,要么就被敌人杀死。
没有任何其它的选择。
美国人起码有着一个优势,他们有着用不尽的子弹和手榴弹,在他们的身后,还有完全不计较成本的炮火支援。
美军的战斗素质和德军有着巨大的差距,但德国人的物资储备和美国人相比,同样也有着无法弥补的差距。
有些阵地已经被德国人夺取了,但那些训练有素,作战勇猛的德国士兵还没有来得及喘上口气,盟军铺天盖地的炮弹又落了下来。
在炮弹的猛烈攻击下,德国士兵根本无法在才夺取的阵地上立足,从而不得不再次败退了下去,那千辛万苦夺来的阵地,又重新回到了美国人的手里。
靠着强大的炮火支援,尽管自己的部队里出现了一些逃兵,和莫名其妙死去的士兵,皮特还是牢牢的掌握着应该自己防卫的阵地。
于是皮特在“米潘斯的奇迹”之后,又多了一个新的外号:
“不可逾越的钢铁皮特”!
关于他的事迹,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报纸之上,当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皮特也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尽可能多的靠着想像来描述自己的“英勇”战绩!
这一特长在中国的时候就已经被他发挥的淋漓尽致了!
记者们特别注意到,在皮特接受采访的时候,总会提到一个中国女孩的名字:
俞云!
记者们的好奇心一旦被调动起来,那是非常“可怕”的。
他们想尽办法的要知道这个叫俞云的中国女孩身上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在采访中,那些皮特的老部下们也充分描述了这个女孩:
她从遥远的中国来到欧洲,她在炮火中不顾生死的救治着每一个伤员,有几次她几乎就要被敌人的炮弹炸中,但她毫无畏惧。
无数的士兵在死前最希望见到的不是牧师,而是这个中国女孩美丽的面容。
在俞云的轻声祈祷下,这些士兵才会安静的死去。
“美国的南丁格尔”、“战场上的鲜花”......士兵们对这个女孩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容,但显然“战场上的鲜花”这一称呼,最有浪漫气息。
在记者们那充满了想像力的描写之下,“不可逾越的皮特”和“战场上的鲜花”俞云,完全就被演绎成了一段战场浪漫。
而“战场上的鲜花”这一名字,也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和欧洲人所熟知。
美国这个国家喜欢英雄,也喜欢一切和英雄有关的浪漫故事。而此后的一副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照片,也极大的震撼到了美国人:
俞云拿着一朵真正的鲜花,放到了一名战死的美国士兵的遗体上,如此看的仔细,你甚至还能看出俞云眼中的泪水。
上帝保佑美国,上帝也保佑这个美丽善良的中国女孩。
愿一切浪漫的故事都能有浪漫的解决,愿这个中国女孩,能够在残酷的战争中生存下来。
人种在美国是个很强烈的问题。但这一刻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却接纳了这个黄皮肤的女孩,而她的名字也传遍了全美国:
战场上的鲜花,俞云!(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德国人的第三次大规模攻势开始了!
法国军队的表现实在太让人失望了,在德国人凌厉的攻势之下,简直步步败退,根本无法阻挡住德军。
自从美国军队进入欧洲之后,德国显然知道了他们面临的严峻局势,如果不能尽快击溃英国和法国的军队,那么德国的失败便成了无法避免的了。
之前的两次大规模的进攻,已经完全体现了德军最高指挥部思想的转变。
德军最高司令官埃里希.冯.鲁登道夫完全放弃了“不惜一切代价保住阵地”的作战指导思想。他认为,猛烈的炮火可以消灭前沿阵地的全部守军,人被消灭了阵地也守不住,因此应该把部队撤到远离前沿阵地的后方,最大限度地保存有生力量。
当最后的大型攻势纷纷搁浅时,德军离最后的战败已经不远了。突击队战术没能冲破盟军的反抗,盟军的坦克让德军感觉压力沉重,士兵军心涣散,这是德军行将覆灭的征兆。
但劳埃德.乔治认为,如果英军在新式武器、新式战术的协助下仍无法在伊普尔或康布雷获胜,这次他们又怎么可能有突破性进展?因此,在西线继续发动损失惨重的攻势其实已经大可不必了,兵力最好转移到其他欧洲战场。
德军最高司令埃里希.冯.鲁登道夫也对局势信心百倍。他的部队现在对新式进攻形式已经很有经验,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人数优势。此时,卷入革命的俄国已宣布退出战争,东部战场的士兵也可以转移至西部。鲁登道夫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进攻机会
英国和法国部队驻扎在旧的索姆河战场阿拉斯和拉菲尔之间的地区,鲁登道夫将选择此地作为进攻点,决定采取突袭的进攻方式。英军接受了保卫法军边境阵线的任务。
3月21日,持续5小时的炮轰拉开进攻序幕。在薄雾、毒气和烟幕弹掩护下,进攻如火如荼地展开。
在接近100公里长的前线,英军和德军65个师展开了生死较量。英第4军团惨败,在战线上形成了一个缺口;位于战线北边的英第3军团则抵挡住了德军的进攻。黑格促请法国当局帮他把裂口堵上。一旦阵地不保,巴黎将进入远程大炮的攻击范围之内。但贝当对保卫巴黎一点兴趣也没有。
德国军队向盟军阵地逼进约65公里后,因等待补给而停顿下来。
尽管战绩辉煌,但首次攻势仍让鲁登道夫付出高昂代价。25万德军伤亡。但关键的问题是,盟军所损失的,只不过是部分最精锐的突击队。
4月,鲁登道夫开始在伊普尔附近发起新一轮攻势,目的是夺取运河港口,切断法军对英军的支援。德军选择了一个由葡萄牙军队负责把守的薄弱点,在盟军战线上冲出一个缺口。几轮进攻后,伊普尔第三次战役的失地全部被德军收复。英军、比利时军和法军浴血奋战,设法阻止了德军这次胜利的继续突破。
第三的大规模攻势在随后继续展开。
鲁登道夫向盟军再次发起又一轮冲击,这次挑选的是埃纳河上的法军。盟军在强攻之下失利,德军则向前推进30公里。
德军距离巴黎仅仅只有37公里了!
仅靠英法军队,已经无法阻挡住德军的攻势,但是很可惜的是,德国人却不得不继续面对一个新的对手:
美国!
美军已经度过初到欧洲战场时的混乱,他们积累下了一定的作战经验,在战略战术方面也比之前更加成熟。
当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德军又继续对盟军防线发起了新的袭击。
“米潘斯的奇迹”皮特和他的部队,又一次不得不被摆设到了第一线。
不过这一次皮特和他的部队,得到了充分的补充!
皮特上校升任旅长的手续正在办理之中,而潘兴总司令则做出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在手续没有下来之前,让皮特代理第11旅旅长的职务。
这是一个才刚调到欧洲的美军部队。他们和之前皮特指挥过的那些士兵一样,有着旺盛的精力,对战场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完全不知道战争的可怕。
皮特对这样的士兵是很伤脑筋的。
你得告诉这些新兵,战场完全不是他们想像的那样充满了浪漫,而是随时随地都会死人的。
你还得告诉他们在敌人进攻的时候,如何防御;在本方发动反攻的时候,如何进攻。
所幸那些之前皮特的一些部下,都被允许带到了11旅中,这也可以让皮特的工作变得轻松了不少。
这些部下,包括黑铁、查尔斯......当然,还有俞云。
老兵们看着新兵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一些可笑的。当炮声才一响起,这才初次踏上战场的士兵,那些浪漫幻想很快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混乱惊呼,和老兵们大声的呵斥责骂。
他们中许多人不知道如何寻找掩护,自顾自慌乱的在阵地里到处乱跑,要么就撅着屁股大声乞求着上帝的保佑。
然后当德国人发动进攻之后,军官们不得不踢着他们的屁股,让他们赶快回到那该死的阵地中。
死亡每分钟都有,看到那些血淋淋、让人惨不忍睹的尸体,有些人哭泣着,扔掉了手里的枪,有些人甚至精神崩溃......
还有些人,因为无法忍受这巨大的精神反差,竟然不顾一切的冲出了阵地,结果自然可以想像,他们被敌人打的像个马蜂窝一样倒在了阵地前。
那些勉强打起精神来的士兵,颤抖着端起手中的枪,闭着眼睛就把子弹射了出去,至于究竟有没有打到敌人,那就不是他们所要考虑的了。
但是只要将你的第一枚子弹射出,杀死第一个敌人之后,这样的心理恐惧便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消失,你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冷酷的杀手。
要么杀死敌人,要么就被敌人杀死。
没有任何其它的选择。
美国人起码有着一个优势,他们有着用不尽的子弹和手榴弹,在他们的身后,还有完全不计较成本的炮火支援。
美军的战斗素质和德军有着巨大的差距,但德国人的物资储备和美国人相比,同样也有着无法弥补的差距。
有些阵地已经被德国人夺取了,但那些训练有素,作战勇猛的德国士兵还没有来得及喘上口气,盟军铺天盖地的炮弹又落了下来。
在炮弹的猛烈攻击下,德国士兵根本无法在才夺取的阵地上立足,从而不得不再次败退了下去,那千辛万苦夺来的阵地,又重新回到了美国人的手里。
靠着强大的炮火支援,尽管自己的部队里出现了一些逃兵,和莫名其妙死去的士兵,皮特还是牢牢的掌握着应该自己防卫的阵地。
于是皮特在“米潘斯的奇迹”之后,又多了一个新的外号:
“不可逾越的钢铁皮特”!
关于他的事迹,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报纸之上,当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皮特也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尽可能多的靠着想像来描述自己的“英勇”战绩!
这一特长在中国的时候就已经被他发挥的淋漓尽致了!
记者们特别注意到,在皮特接受采访的时候,总会提到一个中国女孩的名字:
俞云!
记者们的好奇心一旦被调动起来,那是非常“可怕”的。
他们想尽办法的要知道这个叫俞云的中国女孩身上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在采访中,那些皮特的老部下们也充分描述了这个女孩:
她从遥远的中国来到欧洲,她在炮火中不顾生死的救治着每一个伤员,有几次她几乎就要被敌人的炮弹炸中,但她毫无畏惧。
无数的士兵在死前最希望见到的不是牧师,而是这个中国女孩美丽的面容。
在俞云的轻声祈祷下,这些士兵才会安静的死去。
“美国的南丁格尔”、“战场上的鲜花”......士兵们对这个女孩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容,但显然“战场上的鲜花”这一称呼,最有浪漫气息。
在记者们那充满了想像力的描写之下,“不可逾越的皮特”和“战场上的鲜花”俞云,完全就被演绎成了一段战场浪漫。
而“战场上的鲜花”这一名字,也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和欧洲人所熟知。
美国这个国家喜欢英雄,也喜欢一切和英雄有关的浪漫故事。而此后的一副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照片,也极大的震撼到了美国人:
俞云拿着一朵真正的鲜花,放到了一名战死的美国士兵的遗体上,如此看的仔细,你甚至还能看出俞云眼中的泪水。
上帝保佑美国,上帝也保佑这个美丽善良的中国女孩。
愿一切浪漫的故事都能有浪漫的解决,愿这个中国女孩,能够在残酷的战争中生存下来。
人种在美国是个很强烈的问题。但这一刻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却接纳了这个黄皮肤的女孩,而她的名字也传遍了全美国:
战场上的鲜花,俞云!(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62759/168723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