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六坑之二
推荐阅读: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檀宫情事(1v1 现代 gl 纯百)、【海贼王】金苹果、今天也想和死去的哥哥谈恋爱、吃掉妳、不要清醒、指月、《台风镜》(校园H)、穿书之我给男主当小三、纵逢尔尔(高干骨科 np)、
“呵,久闻楚国文化之乡,有盛世之相,现在看来……何止言过其实!楚国之士,何其鄙陋!”刘琰嘲笑了一句。
当然,这是在“私下”里,周围只有“自己人”,没有楚国的生员在。
对于楚国这些无礼之人,显然刘琰是看不上的……
刘琰,出身豫州鲁县人——虽是挂在豫州之下的一个县,不过实际上距离徐州更近,也从陶谦时代开始,就一直在徐州集团的控制下,刘琰也正是齐侯刘备的人。
在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刘琰也正是在刘备流连于徐州、豫州的时候,就开始追随刘备,故而虽然刘琰很年轻,但对于季汉来说,绝对是“元老”级的人物。
刘备病死白帝,托孤的时候,以诸葛亮、李严为托孤大臣,而李严被弹劾时,弹劾的奏疏是诸葛亮发起,而后面跟着署名第一的就是刘琰。
并且刘琰当时贵为季汉的车骑将军,可以说……他的资历不算白费!
功利些说的话,虽然前期跟着刘备,危险性很高,但即使是个废物,也能在后面捞到好处的。
毕竟以能力而论的话,刘琰并没有自己带过兵,也没有什么政绩,主要人设和简雍重合度很高——都是很容易获得他人好感、长于辩才的类型。
刘琰的资历逊于简雍,年纪也更小,功劳也略逊,总之……就是削弱版的简雍!
之所以一度成为蜀汉政权的top5,除了资历之外,也是因为他姓刘——和刘备一样,远得不能再远的宗亲,所以多受一分重用与信任。
不过相比于简雍,刘琰不仅仅是缺在能力上,更多的是性格缺陷……
和现在楚国的魏延、李严一样,都是被《三国志》的撰写者陈寿大加批判的“蜀汉六坑”之一,甚至……白图觉得他才应该是六坑之首!
只是因为能力有限,造成的影响才小些,不像魏延、杨仪,闹到蜀国军队要内讧的程度。
历史上刘琰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间,在前线与魏延闹矛盾,结果直接被诸葛亮斥责——魏延虽然性格也有缺陷,但是能力在那摆着,别看明面上地位不如刘琰,但是论作用……刘琰还不如魏延的腿毛。
有李严的前车之鉴,刘琰倒是也认怂,直接给诸葛亮写了检讨,保住了自己的官位,不过被从前线赶回了城都。
当时的蜀汉,核心是跟着诸葛亮转的,被从前线赶回城都,基本就是远离蜀国核心的信号,自然刘琰也面上无光,并且受人耻笑,渐渐……心理更加出现问题,变得恍恍惚惚、疯疯癫癫了起来。
结果一年后,年节正月的时候,刘琰搞出了一件大事情……
刘琰的妻子胡氏,进宫陪太后过年——按说臣子妻女,年节时候进宫陪太后,这在汉代算是习俗。
怎料因为胡氏在宫中停留了一个月,刘琰坚持认为,他妻子和刘禅私通,不仅大肆宣扬,还当街让手下的士卒用鞋子殴打妻子,并且一纸休书将胡氏休掉……
不过刘琰将刘禅与他妻子私通的事情,吵得城都满城风雨,事情显然不会以他休妻为最终结果。
胡氏也在事后,向有司状告刘琰,当时蜀汉有司也反应极快,不知是刘禅直接授意、还是诸葛亮幕后指挥,总之是快刀斩乱麻的,直接擒下刘琰,并且以“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的现编罪名,将这位名义上的蜀汉top5斩首弃市。
从此蜀汉也断绝了这流传自汉室的规矩——自己媳妇儿过年都留自己家里,别进宫了!
见于史书中的评价,包括魏晋时编修的,无论哪一版,对刘琰都是斥责讥讽的态度,白图……大抵也是如此。
毕竟以胡氏的年纪来说,比阿斗大了十几岁,何况即使信不过刘禅,难道还信不过费祎、董允?
刘禅想要宫中多些宫女嫔妃,都被费祎、董允制止,而且当时负责宫中宿卫的,正是董允本人!
连董允都并不觉得,胡氏留宿宫中有什么问题,那想来……此事就是的太后多留胡氏些时日,毕竟满城都知道,刘琰已经远离核心、还疯疯癫癫的,太后多安抚一下胡氏也在情理之中。
甚至这本来就是彰显与皇家亲近的举动,而刘琰非要脑洞大开,把这一个月脑补成伦理大片儿,认定是他看着长大的刘禅,当着董允的面,和他妻子私通,还是太后拉的皮条……
这是刘备的儿子,又不是曹操的儿子!
此事写给那些野戏班当剧本,抓住都得判几年。
当然,白图也相信,刘琰当时的反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被赶出核心决策层后,已经疯疯癫癫的。
蜀汉六坑,大抵都是性格有严重缺陷,只是……刘琰还多了一重原罪——菜!
其他人再怎么坑,好歹能力也都是摆着的,所以白图觉得他是最坑的。
刘琰此时以楚外考生的身份,来到金陵,一向自命不凡的他,对这些土里土气的楚国考生,已经心生鄙夷!
不过一旁与他年纪差不多的杨仪,此时眼中隐含鄙夷的看了刘琰一眼,之后意有所指的说道:“不是楚国的士人如何鄙陋,而是如此‘鄙陋’,也是楚国的士人。”
杨仪不用说,也是蜀汉六坑之一,只是他和刘琰不同,虽然性格有缺陷,但能力也是有的。
甚至……
如果他和魏延,只有一个在蜀汉的话,或许两人都不会是坑,正是两人的矛盾太深,又在诸葛亮死后激化,才令两者都成为“巨坑”,或者说是……“巨婴”。
蜀汉的擎天柱诸葛亮倒了之后,两人作为蜀国的重臣重将,而且又是身怀统领边军之责,居然不想着怎么在诸葛亮死后,平稳蜀国局势,而是各自拥兵在前线掐了一架!
所以杨仪即使当时赢了魏延,将魏延打成反派、树立自己是丞相传人的形象,但是……依旧在回城都之后,就立刻被下了兵权并封了个虚高的官职。
后来杨仪的状态,也糟糕了起来,整天嚷嚷自己为季汉立过功、为刘氏流过血,甚至扬言自己如果投靠魏国则如何如何……被贬谪发配之后,还要上书继续骂,最后以自尽收场。
杨仪是襄阳人,不过历史上杨仪就是先做了傅干——曹魏的“荆州刺史”——的主簿,之后却毅然投靠季汉。
如今城姬世界的杨仪,显然也对刘备很有相性,同样在荆州投楚之后,北上去投靠刘备。
白图在建国西巡的时候,得知杨仪离开了荆州时,也没有过于惋惜。
杨仪虽有能力,但与魏延相性极低这一点不得不防,没了也就没了……
此时杨仪正是和刘琰一道,一同来到金陵参加学考——对于只是资历高些,并且是宗室出身,就一直卖弄的刘琰,杨仪是心中鄙夷的。
听了杨仪的话,刘琰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半晌才明白杨仪的意思……
之前几次拜访与交谈中,刘琰也已经发现,这些楚国的考生,很多都是“真·普通家庭”!
有些甚至父母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户,只是农闲时在工坊打工,多赚了些钱,竟然就令他们能读书写字……
仔细想想,他们遇到了这么多楚国的考生,其中真正士族出身的……十之一二?
这也正是很多楚外生员,心里渐渐从鄙夷到郑重的原因——不是楚国的士族鄙陋,而是人家渐渐在超出“士族才能读书、才有前途”的阶段!
换成是在自己家乡……
这些普通农户,在如今的乱世之中,为了保全自己,只能依附于当地的士族,要么被朝廷盘剥、要么被“罩得住”的士族盘剥,子子孙孙都是如此。
读书?
想什么呢?
而楚国能做到这一步,至少说明了两点……
一是在楚国中,衣食无忧的“富户”,比例十分惊人,二是在楚国中,蒙学、甚至进阶教育的成本,很低!
“那又如何?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刘琰也意识到了,这背后的问题,不过还是不服气的讥讽了一句。
这话是孔子说的,后世对这话的“解释”,各有不同。
不过可以确信的是,这话的“夷狄之君”正是讥讽当时的楚国和吴国的君主,而汉代的主流解释,也是孔子哀叹楚国这种“夷狄”都有称职的君王,然而“诸夏”的各国却没有称职的君主。
刘琰现在提起来,则是想讥讽——一群夷狄,学了些文化,也改不了他们夷狄的本性!
刚好白楚也是以“楚”为号,更有嘲讽的效果。
杨仪听到之后,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很想问问他……
刚才是谁没有解出那个几何计算的问题,结果被家里是瓦匠的那位楚国考生,三两下就解好的?
刘琰被杨仪看得有些要恼羞成怒,而杨仪终究也不想和主公更信赖的刘琰过不去,只是提醒了一句……
“按照孔王新学对《论语》的解释,这句是‘没有规矩与正确理念的国家,即使有贤明的君主,也还不如有规矩和正确理念的国家,没有贤明君主的时候’,楚国在科举和学考中,对儒学的解释,是以新学为基准的,虽然不会特地去考,但小心不要乱引用导致扣分。”杨仪轻飘飘的说道。
当然,这是在“私下”里,周围只有“自己人”,没有楚国的生员在。
对于楚国这些无礼之人,显然刘琰是看不上的……
刘琰,出身豫州鲁县人——虽是挂在豫州之下的一个县,不过实际上距离徐州更近,也从陶谦时代开始,就一直在徐州集团的控制下,刘琰也正是齐侯刘备的人。
在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刘琰也正是在刘备流连于徐州、豫州的时候,就开始追随刘备,故而虽然刘琰很年轻,但对于季汉来说,绝对是“元老”级的人物。
刘备病死白帝,托孤的时候,以诸葛亮、李严为托孤大臣,而李严被弹劾时,弹劾的奏疏是诸葛亮发起,而后面跟着署名第一的就是刘琰。
并且刘琰当时贵为季汉的车骑将军,可以说……他的资历不算白费!
功利些说的话,虽然前期跟着刘备,危险性很高,但即使是个废物,也能在后面捞到好处的。
毕竟以能力而论的话,刘琰并没有自己带过兵,也没有什么政绩,主要人设和简雍重合度很高——都是很容易获得他人好感、长于辩才的类型。
刘琰的资历逊于简雍,年纪也更小,功劳也略逊,总之……就是削弱版的简雍!
之所以一度成为蜀汉政权的top5,除了资历之外,也是因为他姓刘——和刘备一样,远得不能再远的宗亲,所以多受一分重用与信任。
不过相比于简雍,刘琰不仅仅是缺在能力上,更多的是性格缺陷……
和现在楚国的魏延、李严一样,都是被《三国志》的撰写者陈寿大加批判的“蜀汉六坑”之一,甚至……白图觉得他才应该是六坑之首!
只是因为能力有限,造成的影响才小些,不像魏延、杨仪,闹到蜀国军队要内讧的程度。
历史上刘琰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间,在前线与魏延闹矛盾,结果直接被诸葛亮斥责——魏延虽然性格也有缺陷,但是能力在那摆着,别看明面上地位不如刘琰,但是论作用……刘琰还不如魏延的腿毛。
有李严的前车之鉴,刘琰倒是也认怂,直接给诸葛亮写了检讨,保住了自己的官位,不过被从前线赶回了城都。
当时的蜀汉,核心是跟着诸葛亮转的,被从前线赶回城都,基本就是远离蜀国核心的信号,自然刘琰也面上无光,并且受人耻笑,渐渐……心理更加出现问题,变得恍恍惚惚、疯疯癫癫了起来。
结果一年后,年节正月的时候,刘琰搞出了一件大事情……
刘琰的妻子胡氏,进宫陪太后过年——按说臣子妻女,年节时候进宫陪太后,这在汉代算是习俗。
怎料因为胡氏在宫中停留了一个月,刘琰坚持认为,他妻子和刘禅私通,不仅大肆宣扬,还当街让手下的士卒用鞋子殴打妻子,并且一纸休书将胡氏休掉……
不过刘琰将刘禅与他妻子私通的事情,吵得城都满城风雨,事情显然不会以他休妻为最终结果。
胡氏也在事后,向有司状告刘琰,当时蜀汉有司也反应极快,不知是刘禅直接授意、还是诸葛亮幕后指挥,总之是快刀斩乱麻的,直接擒下刘琰,并且以“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的现编罪名,将这位名义上的蜀汉top5斩首弃市。
从此蜀汉也断绝了这流传自汉室的规矩——自己媳妇儿过年都留自己家里,别进宫了!
见于史书中的评价,包括魏晋时编修的,无论哪一版,对刘琰都是斥责讥讽的态度,白图……大抵也是如此。
毕竟以胡氏的年纪来说,比阿斗大了十几岁,何况即使信不过刘禅,难道还信不过费祎、董允?
刘禅想要宫中多些宫女嫔妃,都被费祎、董允制止,而且当时负责宫中宿卫的,正是董允本人!
连董允都并不觉得,胡氏留宿宫中有什么问题,那想来……此事就是的太后多留胡氏些时日,毕竟满城都知道,刘琰已经远离核心、还疯疯癫癫的,太后多安抚一下胡氏也在情理之中。
甚至这本来就是彰显与皇家亲近的举动,而刘琰非要脑洞大开,把这一个月脑补成伦理大片儿,认定是他看着长大的刘禅,当着董允的面,和他妻子私通,还是太后拉的皮条……
这是刘备的儿子,又不是曹操的儿子!
此事写给那些野戏班当剧本,抓住都得判几年。
当然,白图也相信,刘琰当时的反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被赶出核心决策层后,已经疯疯癫癫的。
蜀汉六坑,大抵都是性格有严重缺陷,只是……刘琰还多了一重原罪——菜!
其他人再怎么坑,好歹能力也都是摆着的,所以白图觉得他是最坑的。
刘琰此时以楚外考生的身份,来到金陵,一向自命不凡的他,对这些土里土气的楚国考生,已经心生鄙夷!
不过一旁与他年纪差不多的杨仪,此时眼中隐含鄙夷的看了刘琰一眼,之后意有所指的说道:“不是楚国的士人如何鄙陋,而是如此‘鄙陋’,也是楚国的士人。”
杨仪不用说,也是蜀汉六坑之一,只是他和刘琰不同,虽然性格有缺陷,但能力也是有的。
甚至……
如果他和魏延,只有一个在蜀汉的话,或许两人都不会是坑,正是两人的矛盾太深,又在诸葛亮死后激化,才令两者都成为“巨坑”,或者说是……“巨婴”。
蜀汉的擎天柱诸葛亮倒了之后,两人作为蜀国的重臣重将,而且又是身怀统领边军之责,居然不想着怎么在诸葛亮死后,平稳蜀国局势,而是各自拥兵在前线掐了一架!
所以杨仪即使当时赢了魏延,将魏延打成反派、树立自己是丞相传人的形象,但是……依旧在回城都之后,就立刻被下了兵权并封了个虚高的官职。
后来杨仪的状态,也糟糕了起来,整天嚷嚷自己为季汉立过功、为刘氏流过血,甚至扬言自己如果投靠魏国则如何如何……被贬谪发配之后,还要上书继续骂,最后以自尽收场。
杨仪是襄阳人,不过历史上杨仪就是先做了傅干——曹魏的“荆州刺史”——的主簿,之后却毅然投靠季汉。
如今城姬世界的杨仪,显然也对刘备很有相性,同样在荆州投楚之后,北上去投靠刘备。
白图在建国西巡的时候,得知杨仪离开了荆州时,也没有过于惋惜。
杨仪虽有能力,但与魏延相性极低这一点不得不防,没了也就没了……
此时杨仪正是和刘琰一道,一同来到金陵参加学考——对于只是资历高些,并且是宗室出身,就一直卖弄的刘琰,杨仪是心中鄙夷的。
听了杨仪的话,刘琰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半晌才明白杨仪的意思……
之前几次拜访与交谈中,刘琰也已经发现,这些楚国的考生,很多都是“真·普通家庭”!
有些甚至父母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户,只是农闲时在工坊打工,多赚了些钱,竟然就令他们能读书写字……
仔细想想,他们遇到了这么多楚国的考生,其中真正士族出身的……十之一二?
这也正是很多楚外生员,心里渐渐从鄙夷到郑重的原因——不是楚国的士族鄙陋,而是人家渐渐在超出“士族才能读书、才有前途”的阶段!
换成是在自己家乡……
这些普通农户,在如今的乱世之中,为了保全自己,只能依附于当地的士族,要么被朝廷盘剥、要么被“罩得住”的士族盘剥,子子孙孙都是如此。
读书?
想什么呢?
而楚国能做到这一步,至少说明了两点……
一是在楚国中,衣食无忧的“富户”,比例十分惊人,二是在楚国中,蒙学、甚至进阶教育的成本,很低!
“那又如何?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刘琰也意识到了,这背后的问题,不过还是不服气的讥讽了一句。
这话是孔子说的,后世对这话的“解释”,各有不同。
不过可以确信的是,这话的“夷狄之君”正是讥讽当时的楚国和吴国的君主,而汉代的主流解释,也是孔子哀叹楚国这种“夷狄”都有称职的君王,然而“诸夏”的各国却没有称职的君主。
刘琰现在提起来,则是想讥讽——一群夷狄,学了些文化,也改不了他们夷狄的本性!
刚好白楚也是以“楚”为号,更有嘲讽的效果。
杨仪听到之后,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很想问问他……
刚才是谁没有解出那个几何计算的问题,结果被家里是瓦匠的那位楚国考生,三两下就解好的?
刘琰被杨仪看得有些要恼羞成怒,而杨仪终究也不想和主公更信赖的刘琰过不去,只是提醒了一句……
“按照孔王新学对《论语》的解释,这句是‘没有规矩与正确理念的国家,即使有贤明的君主,也还不如有规矩和正确理念的国家,没有贤明君主的时候’,楚国在科举和学考中,对儒学的解释,是以新学为基准的,虽然不会特地去考,但小心不要乱引用导致扣分。”杨仪轻飘飘的说道。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62921/182408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