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第二届科举
推荐阅读: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檀宫情事(1v1 现代 gl 纯百)、【海贼王】金苹果、今天也想和死去的哥哥谈恋爱、吃掉妳、不要清醒、指月、《台风镜》(校园H)、穿书之我给男主当小三、纵逢尔尔(高干骨科 np)、
十一月十五,又到了科举放榜的日子。
加之又是十五沐休的时候,金陵许多普通百姓,也都来围观“金榜题名”。
虽说科举发三榜,但大家最为关注的,自然还是最精华的“金榜”。
第二届科举,没有了第一届时的泄洪效应,金榜含金量略微下降,不过参加人数却大幅提升……
毕竟对于荆扬两州的士子来说,真正有才华的,在三年前就已经参加了第一届科举。
第二届……大多是上一届落榜,或者说是成绩不理想的,以及楚国之外,受到第一届科举鼓舞,或是受到楚国日益增强的国力、楚学的吸引,赶赴楚国谋个出身!
像是法正、诸葛瑾这种水平的顶级人才,在第一届的时候,会为了噱头、为了捧场,而出现在科举中,在第二届并没有出现这种级别的人才。
不过即便如此,依旧涌现出了不少民间豪雄,不乏令白图眼熟的名字……
像是诸葛瑾、诸葛亮的胞弟“诸葛均”;益州出身,在荆州游学,被司马徽推荐来科举的“尹默”;马良的弟弟,马氏五常中的五弟“马谡”;出身淮南,历史上做到曹魏三公的“蒋济”……
一个个名声虽然不是很大,纵观全史的话,没有出“三国圈”,甚至像是马谡名声还有些挥泪……但是在三国时期,也都是一时之选,能够在史书中留下一段、甚至单独成传的人才!
七科之后,最令白图惊喜的是军科——去年金榜题名的郭淮的同乡郝昭,看到郭淮的际遇之后,远从太原而来,一举夺得今年的军科榜首。
历史上郝昭最出名的一战,就是在陈仓,率领千余守军,对抗诸葛亮的三万大军,坚守二十余日,令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无功而返!
当时正值魏吴两国,为了淮南的控制权,而在石亭大战,魏国新败,主力都堆在江淮一带,所以诸葛亮看准时机,兵出陈仓、剑指关中……
不过郝昭在一年前,就驻军在陈仓、勤于加固城池,最终以千余人,守了二十多天,坚持到张郃带兵来援后,诸葛亮撤退。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魏延为首的激进派锐气——诸葛亮的北伐,一向偏向于以陇右、也就是关中地区以西的雍凉为战略目标,而魏延则是主张一把梭,直接挺进关中。
就像当年的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样,直接从陈仓攻入关中,先灭三秦、再战关东。
赢了长安复汉、输了插标卖首……
郝昭在陈仓的战绩,无不说明关中没那么好进!
可惜的是,这次大功之后,曹丕正准备重要郝昭的时候,他便重病身死。
虽说能在面对诸葛亮时,“1000vs20万”的守住二十余日,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陈仓本身的坚固,但是……陈仓本身的加固,就是郝昭奉命督建的。
甚至也只有《三国志》中是“奉命”,也就是加了一句奉曹真之命加固陈仓,无形中吹捧了曹真料中蜀国动向,不过其他史料中都只是写了郝昭、王双驻军于此……
如果并没有“奉命”,是自行加固陈仓的话,更可见郝昭的谨慎与擅守,而且……魏国当时的表现,很难说是料中了诸葛亮的动向,否则为什么去淮南和吴国拼命?
无论如何,郝昭都是一位善战之将,而且与他的同乡郭淮一样——善守!
现在的郝昭,和郭淮差不多年纪,不过二十有一,刚好可以与实际结合的、逐渐接受真气弹弩、火炮应用后的新式战略思想。
而军科第二名的全琮,虽然是“碗里的肉”,但表现出的才能,也令枢密院不少高层将领看好——全琮的父亲全柔是孙策的部将,周瑜特地让全琮走了科举的路线,没有内荐。
历史上全琮作为吴国将领,和郝昭应该没见过面,不过两人却有些间接的联系,那就是……之前提到的石亭之战,吴国主帅是陆逊,左右副帅之一就是全琮。
并且全琮在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十分能“蹭”——从吕蒙袭荆州,到陆逊指挥夷陵之战,再到后来的石亭之战,全琮都蹭到了战功。
尤其是吕蒙袭击荆州的时候……
当时吕蒙和孙权,已经定计要拿关羽下手,不过为了保密,没有告知其他人,全琮这时也上书建议攻取荆州,自然没有得到孙权的回应。
不过在吕蒙大获全胜之后,孙权特地提起此事,并且认为全琮也有功劳,封了之前根本不知情的全琮一个亭侯!
其后全琮为副将时,多能建功立业,不仅辅佐主帅,而且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只是……当吴国中后期,全琮开始做主帅,尤其是因为资历够深、当上了东吴大都督之后,战绩反而乏善可陈。
这次能在军科夺得第二,也算是证明了全琮在军争上的基础,还是很牢靠的,而且身家清白,算是可用之人。
另外令白图注意的是,河内司马氏、司马八达中,司马朗、司马懿之后的老三司马孚,居然也参加了楚国的科举。
和诸葛均不同,司马孚这应该算是河内司马氏,选择正式分投一部分到楚国的信号!
司马孚在户科拿了第一,在礼科也拿了甲,如果不是给士匡开了后门,说不定他也能两科前三。
历史上司马孚算是司马氏中比较老实……或者说是比较谨慎并且爱惜羽毛的,相比于司马朗、司马懿,其实司马孚的性格,更符合“世家”概念。
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高平陵之变刚刚发生的时候,司马孚可以说是司马氏的中流砥柱,之前也存在感满满。
不过在司马懿渐渐控制魏国朝政之后,司马孚便开始淡出核心决策层,并且在他侄孙司马炎正式篡位之后,司马孚也依旧以魏臣自居。
很难说司马孚是魏国的忠臣,毕竟除了口头上之外,他也没有做什么,只是在司马懿、司马昭当权时,司马孚克制自己没有去做一些事情。
司马懿活了七十二岁,以时代而论,已经算很有长寿基因的,而司马孚……显然比他更明显的继承了长寿基因,活到了九十多岁!
对于司马孚来说,自居魏臣也没什么损害——他侄孙司马炎,还能因此而见责?照样是加官进爵,每次在司马孚入宫时,也都是车接车送、以家人之礼相待。
与此同时,司马孚的才华的确是有的,只是……和司马懿没得比。
不过就性情而言,白图也可以放心些,如果现在司马懿弃郑侯张燕,来投奔楚国,白图恐怕也会很矛盾,会对他提防几分!
当然,司马懿也不敢来——楚国如今没有给他发挥的空间且不说,而且……还有张春华在!
“外人”谁不知道张春华和楚王的关系?司马懿还担心被枕头风吹死呢!
何况即使外面传言的那些“绯闻”不足为据,司马懿还能不知道张春华的性子?
现在他真到楚国来,怕是一步一个被算计——论才能,司马懿自然不会怕张春华,但是论算计……张春华至少是能令司马懿加以小心的对手。
何况张春华如今在楚国,已经是尚书郎,身后还有身为殿阁大学士的老毒物贾诩,司马懿才不会来找这个不痛快……
而且在张燕麾下,司马懿感觉也完全有发挥空间!
虽然和魏王、楚王比起来,张燕弱了些,甚至不如辅汉势力内部的齐侯,但至少张燕容易控制。
容易到什么程度?
司马懿为了方便行动,现在已经站了起来——张燕深信这是医学奇迹。
而且张燕的势力,主要是在关中,是辅汉诸侯中,最接近长安的一方……
虽说如今在长安,汉天子是有自己的军队的,并且辅汉六侯各有三千人在长安周围的城邑驻扎,算是相互制约,张燕的控制范围最接近长安,也不代表他能像李傕、郭汜,或是曹操、董卓一样,对朝廷有那么大的影响。
但是对于司马懿来说,却从中看到了不小的可操作性……
不过从司马孚来到金陵就能够看出来,司马氏现在根本不想陪司马懿“梭哈”。
现在最引人注目,也并不是司马孚或者郝昭,而是……
礼科第二,士匡!
这“第二”放水很严重,而且算起来还是表现在礼科的“经义”解读方面,按说实际含金量并不高。
最大的作用,大概就是出来给王肃的新学站站台——我这个在交州不出来的路人儒生,看到你们对新学如此热议,特地关注了一下,结果现在开始粉新学了呢!王肃的书我买了好多本哦!
其实具体怎么回事儿,大家都心照不宣。
之所以“引人注目”,还是因为士匡的身份……
作为交州二号人物的儿子,士匡来楚国出仕,无疑意味着交州更加向楚国靠近。
对此其他诸侯,哪怕并不乐见其成,却也难以制止。
毕竟交州的位置,注定了是楚国的附庸,其他人想要插手也无能为力,除非……能够像楚国在辽东登陆那样,直接走海路来干涉交州。
可惜,无论是齐侯还是魏王,都没有如此完善的航海技艺,哪怕船只工艺上,在楚国的带动下快速进步,但航海技巧却无法在短时间内抹平。
更重要的是,楚国海军在“交学费”的时候,好歹有“教材”,并且面对的是单纯的大海,但现在渤海、东海上,渤海港、东莱港、辽东港、州胡港……还有远些往东的亶州港,往南的夷州港……
各个都有楚国军舰游荡!
即使有能力走海路来交州,他们也没有信心与楚国的海军交战,甚至一个个小心戒备着,唯恐之前甘宁带走的两万海军,其实是要偷袭自己。
反而如果魏国对燕侯有什么想法,楚国完全能够从海路干预,掌握先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仅是科举、学考,连纯武试中,也多了不少女子报名参加——毕竟民间多了一大批真气修炼者,其中也不乏女性。
楚国给出的修炼优惠,可是对男女同等生效的,而且那些真气工具,其实也缩小了男女同样修炼后、在劳作上的差距。
并且还真的有一名女子,夺得了武试第三……
不同于军科的理论考核,武试是枢密院自行筹办,仅以个人武力、体能为考核项目的征辟性考核。
仅仅只有武力强大的话,很难成为主将,自然武试相比之下,并不那么被重视。
不过武试出身的武人,可以被编入一些特殊的精兵部队,担任基层战甲,或是送入演武堂培训军科的内容——毕竟目前来看,战甲在战场上的作用,并不会有太大削弱。
对于民间出身的武人,也算是不小的际遇。
不过今年武试第三的女子,倒不能算是民间出身,而是白图认识了很久、以前还经常请她吃糖的孙尚香!
相比于工于心计的二哥孙权,孙尚香的性子,更接近于孙策。
不仅性子大大咧咧,而且对读书也不甚感兴趣,只是在楚国刚刚还是推行女官的时候,孙尚香还因为“野心”,而耐着性子读过一段时间。
只是最终实在不是那块料,几个月便放弃了……
孙氏虽然是吴郡望族,不过孙坚一门的门风还是很宽松的,尤其是以孙策在楚国的特殊地位……孙氏的其他长辈,非但对他们没有约束,甚至有时会避嫌的保持距离。
虽然名义上每一名楚军,无论是基层战将、还是姬造士兵,都是楚国的战士,而不是一家一户的战士,但是孙策麾下的班底,却是当初孙坚留下的,从基层战将到高层指挥,一应俱全……
白图对孙策部的军队,虽不时有调度,但没有刻意的打散孙策部的战将编制,故而孙策部依旧有些“私军”的影子。
如果孙策真的有心组成小圈子也就罢了,问题是……孙策自己根本没有以此来额外争取什么利益,像是这次的全琮,孙策部也没有内荐、自行消化,而是走了科举的朝廷渠道,所谓的“私军”影子也是越来越淡的。
如此一来,孙氏自然不愿意沾他,免得好事儿赶不上,还凭白被猜忌。
故而孙尚香习武之事,在孙策同意之后,其他人也就反对无效。
哪怕是两位吴夫人,平时对年纪最小的孙尚香,也都是宠着为主……
孙尚香的武艺天赋,也稍有些随她大哥孙策,而且因为战况不紧,最近一年,楚军的高层将领,经常有回金陵的机会,孙策也指点过她几次,八年前还是个的六岁小屁孩的孙尚香,现在已经穿上了鎏金战甲!
孙策为此还特地私下里找了白图,希望研究一下对孙尚香的分配问题——连孙尚香都背着,毕竟孙策知道妹妹的性子,不希望她知道,自己帮她走后门……
加之又是十五沐休的时候,金陵许多普通百姓,也都来围观“金榜题名”。
虽说科举发三榜,但大家最为关注的,自然还是最精华的“金榜”。
第二届科举,没有了第一届时的泄洪效应,金榜含金量略微下降,不过参加人数却大幅提升……
毕竟对于荆扬两州的士子来说,真正有才华的,在三年前就已经参加了第一届科举。
第二届……大多是上一届落榜,或者说是成绩不理想的,以及楚国之外,受到第一届科举鼓舞,或是受到楚国日益增强的国力、楚学的吸引,赶赴楚国谋个出身!
像是法正、诸葛瑾这种水平的顶级人才,在第一届的时候,会为了噱头、为了捧场,而出现在科举中,在第二届并没有出现这种级别的人才。
不过即便如此,依旧涌现出了不少民间豪雄,不乏令白图眼熟的名字……
像是诸葛瑾、诸葛亮的胞弟“诸葛均”;益州出身,在荆州游学,被司马徽推荐来科举的“尹默”;马良的弟弟,马氏五常中的五弟“马谡”;出身淮南,历史上做到曹魏三公的“蒋济”……
一个个名声虽然不是很大,纵观全史的话,没有出“三国圈”,甚至像是马谡名声还有些挥泪……但是在三国时期,也都是一时之选,能够在史书中留下一段、甚至单独成传的人才!
七科之后,最令白图惊喜的是军科——去年金榜题名的郭淮的同乡郝昭,看到郭淮的际遇之后,远从太原而来,一举夺得今年的军科榜首。
历史上郝昭最出名的一战,就是在陈仓,率领千余守军,对抗诸葛亮的三万大军,坚守二十余日,令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无功而返!
当时正值魏吴两国,为了淮南的控制权,而在石亭大战,魏国新败,主力都堆在江淮一带,所以诸葛亮看准时机,兵出陈仓、剑指关中……
不过郝昭在一年前,就驻军在陈仓、勤于加固城池,最终以千余人,守了二十多天,坚持到张郃带兵来援后,诸葛亮撤退。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魏延为首的激进派锐气——诸葛亮的北伐,一向偏向于以陇右、也就是关中地区以西的雍凉为战略目标,而魏延则是主张一把梭,直接挺进关中。
就像当年的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样,直接从陈仓攻入关中,先灭三秦、再战关东。
赢了长安复汉、输了插标卖首……
郝昭在陈仓的战绩,无不说明关中没那么好进!
可惜的是,这次大功之后,曹丕正准备重要郝昭的时候,他便重病身死。
虽说能在面对诸葛亮时,“1000vs20万”的守住二十余日,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陈仓本身的坚固,但是……陈仓本身的加固,就是郝昭奉命督建的。
甚至也只有《三国志》中是“奉命”,也就是加了一句奉曹真之命加固陈仓,无形中吹捧了曹真料中蜀国动向,不过其他史料中都只是写了郝昭、王双驻军于此……
如果并没有“奉命”,是自行加固陈仓的话,更可见郝昭的谨慎与擅守,而且……魏国当时的表现,很难说是料中了诸葛亮的动向,否则为什么去淮南和吴国拼命?
无论如何,郝昭都是一位善战之将,而且与他的同乡郭淮一样——善守!
现在的郝昭,和郭淮差不多年纪,不过二十有一,刚好可以与实际结合的、逐渐接受真气弹弩、火炮应用后的新式战略思想。
而军科第二名的全琮,虽然是“碗里的肉”,但表现出的才能,也令枢密院不少高层将领看好——全琮的父亲全柔是孙策的部将,周瑜特地让全琮走了科举的路线,没有内荐。
历史上全琮作为吴国将领,和郝昭应该没见过面,不过两人却有些间接的联系,那就是……之前提到的石亭之战,吴国主帅是陆逊,左右副帅之一就是全琮。
并且全琮在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十分能“蹭”——从吕蒙袭荆州,到陆逊指挥夷陵之战,再到后来的石亭之战,全琮都蹭到了战功。
尤其是吕蒙袭击荆州的时候……
当时吕蒙和孙权,已经定计要拿关羽下手,不过为了保密,没有告知其他人,全琮这时也上书建议攻取荆州,自然没有得到孙权的回应。
不过在吕蒙大获全胜之后,孙权特地提起此事,并且认为全琮也有功劳,封了之前根本不知情的全琮一个亭侯!
其后全琮为副将时,多能建功立业,不仅辅佐主帅,而且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只是……当吴国中后期,全琮开始做主帅,尤其是因为资历够深、当上了东吴大都督之后,战绩反而乏善可陈。
这次能在军科夺得第二,也算是证明了全琮在军争上的基础,还是很牢靠的,而且身家清白,算是可用之人。
另外令白图注意的是,河内司马氏、司马八达中,司马朗、司马懿之后的老三司马孚,居然也参加了楚国的科举。
和诸葛均不同,司马孚这应该算是河内司马氏,选择正式分投一部分到楚国的信号!
司马孚在户科拿了第一,在礼科也拿了甲,如果不是给士匡开了后门,说不定他也能两科前三。
历史上司马孚算是司马氏中比较老实……或者说是比较谨慎并且爱惜羽毛的,相比于司马朗、司马懿,其实司马孚的性格,更符合“世家”概念。
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高平陵之变刚刚发生的时候,司马孚可以说是司马氏的中流砥柱,之前也存在感满满。
不过在司马懿渐渐控制魏国朝政之后,司马孚便开始淡出核心决策层,并且在他侄孙司马炎正式篡位之后,司马孚也依旧以魏臣自居。
很难说司马孚是魏国的忠臣,毕竟除了口头上之外,他也没有做什么,只是在司马懿、司马昭当权时,司马孚克制自己没有去做一些事情。
司马懿活了七十二岁,以时代而论,已经算很有长寿基因的,而司马孚……显然比他更明显的继承了长寿基因,活到了九十多岁!
对于司马孚来说,自居魏臣也没什么损害——他侄孙司马炎,还能因此而见责?照样是加官进爵,每次在司马孚入宫时,也都是车接车送、以家人之礼相待。
与此同时,司马孚的才华的确是有的,只是……和司马懿没得比。
不过就性情而言,白图也可以放心些,如果现在司马懿弃郑侯张燕,来投奔楚国,白图恐怕也会很矛盾,会对他提防几分!
当然,司马懿也不敢来——楚国如今没有给他发挥的空间且不说,而且……还有张春华在!
“外人”谁不知道张春华和楚王的关系?司马懿还担心被枕头风吹死呢!
何况即使外面传言的那些“绯闻”不足为据,司马懿还能不知道张春华的性子?
现在他真到楚国来,怕是一步一个被算计——论才能,司马懿自然不会怕张春华,但是论算计……张春华至少是能令司马懿加以小心的对手。
何况张春华如今在楚国,已经是尚书郎,身后还有身为殿阁大学士的老毒物贾诩,司马懿才不会来找这个不痛快……
而且在张燕麾下,司马懿感觉也完全有发挥空间!
虽然和魏王、楚王比起来,张燕弱了些,甚至不如辅汉势力内部的齐侯,但至少张燕容易控制。
容易到什么程度?
司马懿为了方便行动,现在已经站了起来——张燕深信这是医学奇迹。
而且张燕的势力,主要是在关中,是辅汉诸侯中,最接近长安的一方……
虽说如今在长安,汉天子是有自己的军队的,并且辅汉六侯各有三千人在长安周围的城邑驻扎,算是相互制约,张燕的控制范围最接近长安,也不代表他能像李傕、郭汜,或是曹操、董卓一样,对朝廷有那么大的影响。
但是对于司马懿来说,却从中看到了不小的可操作性……
不过从司马孚来到金陵就能够看出来,司马氏现在根本不想陪司马懿“梭哈”。
现在最引人注目,也并不是司马孚或者郝昭,而是……
礼科第二,士匡!
这“第二”放水很严重,而且算起来还是表现在礼科的“经义”解读方面,按说实际含金量并不高。
最大的作用,大概就是出来给王肃的新学站站台——我这个在交州不出来的路人儒生,看到你们对新学如此热议,特地关注了一下,结果现在开始粉新学了呢!王肃的书我买了好多本哦!
其实具体怎么回事儿,大家都心照不宣。
之所以“引人注目”,还是因为士匡的身份……
作为交州二号人物的儿子,士匡来楚国出仕,无疑意味着交州更加向楚国靠近。
对此其他诸侯,哪怕并不乐见其成,却也难以制止。
毕竟交州的位置,注定了是楚国的附庸,其他人想要插手也无能为力,除非……能够像楚国在辽东登陆那样,直接走海路来干涉交州。
可惜,无论是齐侯还是魏王,都没有如此完善的航海技艺,哪怕船只工艺上,在楚国的带动下快速进步,但航海技巧却无法在短时间内抹平。
更重要的是,楚国海军在“交学费”的时候,好歹有“教材”,并且面对的是单纯的大海,但现在渤海、东海上,渤海港、东莱港、辽东港、州胡港……还有远些往东的亶州港,往南的夷州港……
各个都有楚国军舰游荡!
即使有能力走海路来交州,他们也没有信心与楚国的海军交战,甚至一个个小心戒备着,唯恐之前甘宁带走的两万海军,其实是要偷袭自己。
反而如果魏国对燕侯有什么想法,楚国完全能够从海路干预,掌握先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仅是科举、学考,连纯武试中,也多了不少女子报名参加——毕竟民间多了一大批真气修炼者,其中也不乏女性。
楚国给出的修炼优惠,可是对男女同等生效的,而且那些真气工具,其实也缩小了男女同样修炼后、在劳作上的差距。
并且还真的有一名女子,夺得了武试第三……
不同于军科的理论考核,武试是枢密院自行筹办,仅以个人武力、体能为考核项目的征辟性考核。
仅仅只有武力强大的话,很难成为主将,自然武试相比之下,并不那么被重视。
不过武试出身的武人,可以被编入一些特殊的精兵部队,担任基层战甲,或是送入演武堂培训军科的内容——毕竟目前来看,战甲在战场上的作用,并不会有太大削弱。
对于民间出身的武人,也算是不小的际遇。
不过今年武试第三的女子,倒不能算是民间出身,而是白图认识了很久、以前还经常请她吃糖的孙尚香!
相比于工于心计的二哥孙权,孙尚香的性子,更接近于孙策。
不仅性子大大咧咧,而且对读书也不甚感兴趣,只是在楚国刚刚还是推行女官的时候,孙尚香还因为“野心”,而耐着性子读过一段时间。
只是最终实在不是那块料,几个月便放弃了……
孙氏虽然是吴郡望族,不过孙坚一门的门风还是很宽松的,尤其是以孙策在楚国的特殊地位……孙氏的其他长辈,非但对他们没有约束,甚至有时会避嫌的保持距离。
虽然名义上每一名楚军,无论是基层战将、还是姬造士兵,都是楚国的战士,而不是一家一户的战士,但是孙策麾下的班底,却是当初孙坚留下的,从基层战将到高层指挥,一应俱全……
白图对孙策部的军队,虽不时有调度,但没有刻意的打散孙策部的战将编制,故而孙策部依旧有些“私军”的影子。
如果孙策真的有心组成小圈子也就罢了,问题是……孙策自己根本没有以此来额外争取什么利益,像是这次的全琮,孙策部也没有内荐、自行消化,而是走了科举的朝廷渠道,所谓的“私军”影子也是越来越淡的。
如此一来,孙氏自然不愿意沾他,免得好事儿赶不上,还凭白被猜忌。
故而孙尚香习武之事,在孙策同意之后,其他人也就反对无效。
哪怕是两位吴夫人,平时对年纪最小的孙尚香,也都是宠着为主……
孙尚香的武艺天赋,也稍有些随她大哥孙策,而且因为战况不紧,最近一年,楚军的高层将领,经常有回金陵的机会,孙策也指点过她几次,八年前还是个的六岁小屁孩的孙尚香,现在已经穿上了鎏金战甲!
孙策为此还特地私下里找了白图,希望研究一下对孙尚香的分配问题——连孙尚香都背着,毕竟孙策知道妹妹的性子,不希望她知道,自己帮她走后门……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62921/182408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