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南匈奴之辩
推荐阅读: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不合理忘却、捡来的霸总O跑了、我回家后爱上了假千金、临时夫妻(nph)、永远也会化雾(1v1)、劣评(骨科1v2)、末世之娇娇女也凶猛、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小梨花(校园h1V1)、
春寒料峭,北京,武英殿,一场激烈的辩论正在上演。
“朵颜三十六部原本就是大明的藩属,长期居于边墙附近,实乃遮护京畿一带的第一道屏障……”
这是工部尚书刘遵宪在陈词。
“荒谬!”
督察院右佥都御史郑二阳毫不犹豫打断了他。
“可恨这朵颜三十六部,先皇时还许以厚利,除了边关互市,每年还有十几万两白银,可自从辽东事起,这苏布地可曾有一次主动出兵协助大明官军作战?”
“非但如此,还不时破关墙而入,四处抄掠不止,陛下,上一次建奴入寇,其中便有苏布地的人马!”
刘遵宪怒道:“你的意思是置之不理?”
郑二阳没有理会他,而是向皇帝施了一礼,“陛下,微臣的意思不止如此”
“卿且讲来”
“是,陛下。昔匈奴猖獗于北境,危害两汉长达几百年,汉宣帝仍接纳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于边境”
“至光武中兴,南匈奴迁至河套一带”
“曹魏时,武帝分匈奴为五部,迁至并州,此后,至晋朝八王之乱后国力衰微,匈奴渠酋刘渊起事,由此事起,中原一带动乱几百年,遍地腥膻,山河动摇,实乃华夏不堪回首一段往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喀喇沁虽不如南匈奴远矣,但依旧有近两万帐,陛下,这几年京畿附近灾害频仍,边墙内外都不能幸免,按照那陈启新的说法,关外诸部也是大受损害”
“饶是如此,喀喇沁诸部依旧有六七万人,可出动精骑上万”
“上万的精骑,陛下,微臣恳求千万要三思啊,如今我大明九边,精锐骑兵加起来也就是这个数,还多在山海关,一旦进入关内,何以制之?”
“如今陕西三边的精锐兵力都在西安以南、潼关、虎牢一线,山海关一线又要抵御建奴,北境几乎空虚,若不是如今占据河套一带的是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北境一带危矣”
“不然!”
只见兵部尚书陈新甲站了出来,他向皇帝深施一礼。
“陛下,以微臣愚见,此事需要深思熟虑,千万莫要操切了”
“微臣不妨推演一下,若是按照刘部堂之意,接纳苏布地两万帐,大明仿效汉朝、曹魏,设置护匈奴中郎将,何人可以担此重任?若是苏布地狼子野心,见我边地颓废,起了异心又何以制之?”
“若是接纳彼等于宣大一带,还要一支兵马在侧时时警惕,以大明如今的形势还不如不接纳,何也?非不为,实不能也”
“不过”
刘遵宪正要反驳,一听到他这个“不过”顿时又止住了。
“陛下,此一节微臣说过了,尚有一节。”
“若是不接纳彼等,便须思量几个后果”
“其一,彼等与大明彻底决裂,原本就若即若离,但毕竟有‘朵颜三卫都指挥使’羁縻之,多少能联络一二,彻底决裂之后彼等能去何处?’
“无非是瀚……,咳咳,尼堪,或者贼酋皇太极,无论去向那一处都不是大明所想要的,去了尼堪处,其焰更炙!”
“若是继续做他的建奴王爷,平白增添贼酋实力!”
高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检,今年还比尼堪小一岁,一张愁苦、惨淡的憔悴面孔依旧,听了陈新甲的话不由得大怒。
“好你个陈新甲,说了等于没说!”
陈新甲涨红了脸,原本想忍着,最终还是弓着腰继续说道:“陛下,非微臣偷奸耍滑,确实是因为兹事体大,非一言而决,须得细细商议”
“陛下”
出列的是礼部左侍郎蒋德璟。
“刚才陈部堂所言,微臣也颇为赞同”
说着也不管皇帝抓着龙椅扶手的双手青筋直冒的模样,低着头继续说道:“这朵颜三十六部,大明若是不接纳,必定投入另外两家,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按照陈部堂的思路,容臣继续向下推演”
“其若是继续留在建奴处,必定会受到尼堪的攻击,说起来此事大为蹊跷,此时并非秋高马肥之时,那尼堪为何在此时出兵大打出手?何况,辽河上游乃建奴的屏障,一旦失去,沈阳一带一日三惊都是有的”
“建奴肯定不会坐视此事发生的,因此,辽河中上游必定兵祸连接,当然了,这是远景,建奴新败,需要重新蓄积力量”
“眼下可以确定的是,苏布地必然不敌尼堪,以彼等首鼠两端之性,兵败投降是大有可能的”
“如此一来,辽河上游之地便尽在尼堪彀中!”
“若是我等不接纳,其多半直接向尼堪投降,故此,无论何种情形,其都会投向尼堪”
“陛下!”
蒋德璟罕见地向皇帝跪下了,连皇帝也异常诧异。
“如今大河以北之地由于蝗灾、旱灾、兵匪连接,已经是赤地千里、民不聊生了,靠近边境之地的百姓,不是逃亡南边,便是偷越关墙投奔尼堪”
“宣大一带,除了些许兵丁、军户,已经……已经没有农户了,既然如此,还不如划出一块地方接纳这三十六部!”
“不可!”
陈二阳大哭着也跪下了,“陛下,诸胡乱华殷鉴不远,千万要三思!”
“陛下!”,蒋德璟也哭道:“呼韩邪、醢落尸逐鞮、呼厨泉也是南迁,为何不反?实乃汉宣、光武、魏武都是一代雄主,彼等不敢不服也,陛下英明神武,苏布地与这三人相比,无论丁口、战力,相差远矣”
“大同附近,原本就是连绵的草场,不如将彼等迁往,有大同总兵压制,料想彼等翻不起大的波澜”
“何况”
他说到这里时,皇帝面上竟然有了些潮红,兴许是刚才蒋德璟将他比作汉宣帝、光武帝、魏武帝让他有些激动,也许是对他接下来的陈词感兴趣,身子禁不住向前倾了少许。
一旁的司礼监大太监,提督九门、锦衣卫、东厂的王德化赶紧扶住了他,被他一把甩开了。
“等苏布地进入大同后,朝廷可效仿魏武,任其贵酋为官,拘其子弟于京师,或入翰林院,或入大汉将军,收其精壮,编入宣大骑兵,由一精明强悍之人统领南下平叛,将虎大威、黄得功之一换回,其南下之后粮草、薪饷受制于我,必不能反,何况南方之地彼等不熟悉,就算要反亦不可得……”
“不可!”
郑二阳大哭道:“陛下,三思啊,就算侍郎之言略有可取之处,君不见侯景之乱呼?”
这时陈新甲出列了,他倒是没有跪下,双手抱着笏板深施一礼。
“陛下,微臣赞同蒋侍郎之言,不过这接纳之地尚要仔细思量……”
“不,微臣坚持大同”
蒋德璟继续说道:“大同之西,越过一条大河便是原来的靼奴鄂尔多斯部落,如今属于……咳咳,尼堪麾下,前不久瓦剌兴兵来袭,与尼堪大战一场,败退之时裹挟了大量的鄂尔多斯牧民西去”
“因此那里虽然地域广阔,却是人丁稀少”
“一到冬季,苏布地见到那里的情形,岂有不觊觎的,如此就会与鄂尔多斯部落起冲突,无论哪一方占优对大明都有好处,若是鄂尔多斯部落占优,苏布地势必更加依赖大明”
“若是苏布地占优,多半会将牧民迁往那处,陛下,按照陈启新的说法,鄂尔多斯一带,尼堪根本没有细细打理,尚属于他的羁縻地,此时,由于苏布地的精壮尚在大明军中,其家眷多半不会随其迁走”
“如此一来”,只见皇帝兴奋地站了起来,“喀喇沁便一分为二,留在大同境内的牧户便成了大明之牧户,唯有尽心效忠大明一途!”
他在高台上走了起来,半晌才转过来,看了一下尚未发言,正准备“总结”发言的薛国观以及今年的殿试状元,跃跃欲试的翰林院编修魏藻德,将心中的话暂时忍下了。
“薛部堂,你的意见呢?”
薛国观看了一下周围,当他的目光偶然扫到皇帝身边的大太监王德化时赶紧避开了,前不久双方因为一场辩论可是结下了不小的梁子,而此时“阉竖”又与陈新甲交好。
而陈新甲刚才虽然同意蒋德璟的建议,不过却有将接纳苏布地的地方改往他处的意思。
“陛下,状元郎初列朝堂,肯定有惊人高论,还是让他先说吧”
魏藻德心里暗骂,他可是初登大雅之堂,以翰林院编修之微末身份能获准登堂议事,无疑有皇帝提携的意思,可他确实没有想好如何应答。
不过既然首辅大人点到了,自己也不能示弱,虽然他今年已经三十六岁,早已不是“初生牛犊”了,但“状元”身份带来的光环以及众人期盼的“方刚的血气”还是不能丢掉了。
“陛下,学生以为,自古以来汉胡不两立,胡人狼子野心,势弱时便摇尾乞怜,势大时又暴起伤人,学生还是同意郑总宪的看法,胡人,引进来容易,进来后驱之不易啊”
“好了”,皇帝听了挥挥手让他退下了,原本还以为他有什么高见,没想到还是陈词滥调。
等魏藻德涨红着脸退下了,薛国观振振衣袖走到了最前面。
“陛下,诸位大臣所言皆有道理,以微臣来看,蒋侍郎所言更是言之凿凿”
他是首辅,更兼着礼部、户部两部尚书,蒋德璟是他的下属,虽然平时也不大对付,不过此时为了对付已经与执掌锦衣卫、东厂的王德化关系密切的陈新甲,怎么也要站到蒋德璟这一边。
“蒋侍郎之前与学生有过沟通,学生深以为言”
其实蒋德璟虽然出自礼部,不过一向却与薛国观意见相左,什么“之前沟通”更是没有的事,跪在地上的蒋德璟听了不由眉头一皱,不过如今堂堂首辅大人同意他的建议,也是一大助力。
“陛下,确实如此”
蒋德璟有些言不由衷,不过为了将自己的全盘筹划付诸实施,他也不得不违心地说道。
……
几日后,由于王德化的告密,薛国观下台了,周延儒上台了,蒋德璟也升任吏部尚书。
跑回来汇报的陈启新一开始被关入大狱,很快又被放了出来,被安排到京营副将周遇吉那里去做监军,而周遇吉,被认为是目前唯一可能压制三十六部的大将,也是将来担任“胡骑”指挥使的不二人选。
薛国观下台,不过是崇祯年间走马灯般官员更换的一个小插曲罢了,但由于对朵颜三十六家的接纳,不啻于在已经沉寂于许久的京畿投下了一块大石,一时间,督察院、各级官员纷纷上书,有同意的,有极力反对的,反正是闹得不可开交。
与历史上不同,陈新甲与满清秘密“议和”的事虽然被揭发了,不过由于瀚海国这个新崛起的势力在,加上接纳苏布地的事,这事竟悄悄揭过了,陈新甲并没有被皇帝以“里通外国”的名义处死,依旧待在他兵部尚书的位子上。
但无论如何,朵颜三十六家的内迁,已经将历史搅得大乱。
“朵颜三十六部原本就是大明的藩属,长期居于边墙附近,实乃遮护京畿一带的第一道屏障……”
这是工部尚书刘遵宪在陈词。
“荒谬!”
督察院右佥都御史郑二阳毫不犹豫打断了他。
“可恨这朵颜三十六部,先皇时还许以厚利,除了边关互市,每年还有十几万两白银,可自从辽东事起,这苏布地可曾有一次主动出兵协助大明官军作战?”
“非但如此,还不时破关墙而入,四处抄掠不止,陛下,上一次建奴入寇,其中便有苏布地的人马!”
刘遵宪怒道:“你的意思是置之不理?”
郑二阳没有理会他,而是向皇帝施了一礼,“陛下,微臣的意思不止如此”
“卿且讲来”
“是,陛下。昔匈奴猖獗于北境,危害两汉长达几百年,汉宣帝仍接纳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于边境”
“至光武中兴,南匈奴迁至河套一带”
“曹魏时,武帝分匈奴为五部,迁至并州,此后,至晋朝八王之乱后国力衰微,匈奴渠酋刘渊起事,由此事起,中原一带动乱几百年,遍地腥膻,山河动摇,实乃华夏不堪回首一段往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喀喇沁虽不如南匈奴远矣,但依旧有近两万帐,陛下,这几年京畿附近灾害频仍,边墙内外都不能幸免,按照那陈启新的说法,关外诸部也是大受损害”
“饶是如此,喀喇沁诸部依旧有六七万人,可出动精骑上万”
“上万的精骑,陛下,微臣恳求千万要三思啊,如今我大明九边,精锐骑兵加起来也就是这个数,还多在山海关,一旦进入关内,何以制之?”
“如今陕西三边的精锐兵力都在西安以南、潼关、虎牢一线,山海关一线又要抵御建奴,北境几乎空虚,若不是如今占据河套一带的是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北境一带危矣”
“不然!”
只见兵部尚书陈新甲站了出来,他向皇帝深施一礼。
“陛下,以微臣愚见,此事需要深思熟虑,千万莫要操切了”
“微臣不妨推演一下,若是按照刘部堂之意,接纳苏布地两万帐,大明仿效汉朝、曹魏,设置护匈奴中郎将,何人可以担此重任?若是苏布地狼子野心,见我边地颓废,起了异心又何以制之?”
“若是接纳彼等于宣大一带,还要一支兵马在侧时时警惕,以大明如今的形势还不如不接纳,何也?非不为,实不能也”
“不过”
刘遵宪正要反驳,一听到他这个“不过”顿时又止住了。
“陛下,此一节微臣说过了,尚有一节。”
“若是不接纳彼等,便须思量几个后果”
“其一,彼等与大明彻底决裂,原本就若即若离,但毕竟有‘朵颜三卫都指挥使’羁縻之,多少能联络一二,彻底决裂之后彼等能去何处?’
“无非是瀚……,咳咳,尼堪,或者贼酋皇太极,无论去向那一处都不是大明所想要的,去了尼堪处,其焰更炙!”
“若是继续做他的建奴王爷,平白增添贼酋实力!”
高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检,今年还比尼堪小一岁,一张愁苦、惨淡的憔悴面孔依旧,听了陈新甲的话不由得大怒。
“好你个陈新甲,说了等于没说!”
陈新甲涨红了脸,原本想忍着,最终还是弓着腰继续说道:“陛下,非微臣偷奸耍滑,确实是因为兹事体大,非一言而决,须得细细商议”
“陛下”
出列的是礼部左侍郎蒋德璟。
“刚才陈部堂所言,微臣也颇为赞同”
说着也不管皇帝抓着龙椅扶手的双手青筋直冒的模样,低着头继续说道:“这朵颜三十六部,大明若是不接纳,必定投入另外两家,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按照陈部堂的思路,容臣继续向下推演”
“其若是继续留在建奴处,必定会受到尼堪的攻击,说起来此事大为蹊跷,此时并非秋高马肥之时,那尼堪为何在此时出兵大打出手?何况,辽河上游乃建奴的屏障,一旦失去,沈阳一带一日三惊都是有的”
“建奴肯定不会坐视此事发生的,因此,辽河中上游必定兵祸连接,当然了,这是远景,建奴新败,需要重新蓄积力量”
“眼下可以确定的是,苏布地必然不敌尼堪,以彼等首鼠两端之性,兵败投降是大有可能的”
“如此一来,辽河上游之地便尽在尼堪彀中!”
“若是我等不接纳,其多半直接向尼堪投降,故此,无论何种情形,其都会投向尼堪”
“陛下!”
蒋德璟罕见地向皇帝跪下了,连皇帝也异常诧异。
“如今大河以北之地由于蝗灾、旱灾、兵匪连接,已经是赤地千里、民不聊生了,靠近边境之地的百姓,不是逃亡南边,便是偷越关墙投奔尼堪”
“宣大一带,除了些许兵丁、军户,已经……已经没有农户了,既然如此,还不如划出一块地方接纳这三十六部!”
“不可!”
陈二阳大哭着也跪下了,“陛下,诸胡乱华殷鉴不远,千万要三思!”
“陛下!”,蒋德璟也哭道:“呼韩邪、醢落尸逐鞮、呼厨泉也是南迁,为何不反?实乃汉宣、光武、魏武都是一代雄主,彼等不敢不服也,陛下英明神武,苏布地与这三人相比,无论丁口、战力,相差远矣”
“大同附近,原本就是连绵的草场,不如将彼等迁往,有大同总兵压制,料想彼等翻不起大的波澜”
“何况”
他说到这里时,皇帝面上竟然有了些潮红,兴许是刚才蒋德璟将他比作汉宣帝、光武帝、魏武帝让他有些激动,也许是对他接下来的陈词感兴趣,身子禁不住向前倾了少许。
一旁的司礼监大太监,提督九门、锦衣卫、东厂的王德化赶紧扶住了他,被他一把甩开了。
“等苏布地进入大同后,朝廷可效仿魏武,任其贵酋为官,拘其子弟于京师,或入翰林院,或入大汉将军,收其精壮,编入宣大骑兵,由一精明强悍之人统领南下平叛,将虎大威、黄得功之一换回,其南下之后粮草、薪饷受制于我,必不能反,何况南方之地彼等不熟悉,就算要反亦不可得……”
“不可!”
郑二阳大哭道:“陛下,三思啊,就算侍郎之言略有可取之处,君不见侯景之乱呼?”
这时陈新甲出列了,他倒是没有跪下,双手抱着笏板深施一礼。
“陛下,微臣赞同蒋侍郎之言,不过这接纳之地尚要仔细思量……”
“不,微臣坚持大同”
蒋德璟继续说道:“大同之西,越过一条大河便是原来的靼奴鄂尔多斯部落,如今属于……咳咳,尼堪麾下,前不久瓦剌兴兵来袭,与尼堪大战一场,败退之时裹挟了大量的鄂尔多斯牧民西去”
“因此那里虽然地域广阔,却是人丁稀少”
“一到冬季,苏布地见到那里的情形,岂有不觊觎的,如此就会与鄂尔多斯部落起冲突,无论哪一方占优对大明都有好处,若是鄂尔多斯部落占优,苏布地势必更加依赖大明”
“若是苏布地占优,多半会将牧民迁往那处,陛下,按照陈启新的说法,鄂尔多斯一带,尼堪根本没有细细打理,尚属于他的羁縻地,此时,由于苏布地的精壮尚在大明军中,其家眷多半不会随其迁走”
“如此一来”,只见皇帝兴奋地站了起来,“喀喇沁便一分为二,留在大同境内的牧户便成了大明之牧户,唯有尽心效忠大明一途!”
他在高台上走了起来,半晌才转过来,看了一下尚未发言,正准备“总结”发言的薛国观以及今年的殿试状元,跃跃欲试的翰林院编修魏藻德,将心中的话暂时忍下了。
“薛部堂,你的意见呢?”
薛国观看了一下周围,当他的目光偶然扫到皇帝身边的大太监王德化时赶紧避开了,前不久双方因为一场辩论可是结下了不小的梁子,而此时“阉竖”又与陈新甲交好。
而陈新甲刚才虽然同意蒋德璟的建议,不过却有将接纳苏布地的地方改往他处的意思。
“陛下,状元郎初列朝堂,肯定有惊人高论,还是让他先说吧”
魏藻德心里暗骂,他可是初登大雅之堂,以翰林院编修之微末身份能获准登堂议事,无疑有皇帝提携的意思,可他确实没有想好如何应答。
不过既然首辅大人点到了,自己也不能示弱,虽然他今年已经三十六岁,早已不是“初生牛犊”了,但“状元”身份带来的光环以及众人期盼的“方刚的血气”还是不能丢掉了。
“陛下,学生以为,自古以来汉胡不两立,胡人狼子野心,势弱时便摇尾乞怜,势大时又暴起伤人,学生还是同意郑总宪的看法,胡人,引进来容易,进来后驱之不易啊”
“好了”,皇帝听了挥挥手让他退下了,原本还以为他有什么高见,没想到还是陈词滥调。
等魏藻德涨红着脸退下了,薛国观振振衣袖走到了最前面。
“陛下,诸位大臣所言皆有道理,以微臣来看,蒋侍郎所言更是言之凿凿”
他是首辅,更兼着礼部、户部两部尚书,蒋德璟是他的下属,虽然平时也不大对付,不过此时为了对付已经与执掌锦衣卫、东厂的王德化关系密切的陈新甲,怎么也要站到蒋德璟这一边。
“蒋侍郎之前与学生有过沟通,学生深以为言”
其实蒋德璟虽然出自礼部,不过一向却与薛国观意见相左,什么“之前沟通”更是没有的事,跪在地上的蒋德璟听了不由眉头一皱,不过如今堂堂首辅大人同意他的建议,也是一大助力。
“陛下,确实如此”
蒋德璟有些言不由衷,不过为了将自己的全盘筹划付诸实施,他也不得不违心地说道。
……
几日后,由于王德化的告密,薛国观下台了,周延儒上台了,蒋德璟也升任吏部尚书。
跑回来汇报的陈启新一开始被关入大狱,很快又被放了出来,被安排到京营副将周遇吉那里去做监军,而周遇吉,被认为是目前唯一可能压制三十六部的大将,也是将来担任“胡骑”指挥使的不二人选。
薛国观下台,不过是崇祯年间走马灯般官员更换的一个小插曲罢了,但由于对朵颜三十六家的接纳,不啻于在已经沉寂于许久的京畿投下了一块大石,一时间,督察院、各级官员纷纷上书,有同意的,有极力反对的,反正是闹得不可开交。
与历史上不同,陈新甲与满清秘密“议和”的事虽然被揭发了,不过由于瀚海国这个新崛起的势力在,加上接纳苏布地的事,这事竟悄悄揭过了,陈新甲并没有被皇帝以“里通外国”的名义处死,依旧待在他兵部尚书的位子上。
但无论如何,朵颜三十六家的内迁,已经将历史搅得大乱。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63436/171594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