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博多登陆
推荐阅读:记忆之场、同行人(群像)、无双局(1v2 父子丼)、缘浅(百合abo)哑巴A、今夜沉沦(亲兄妹h)、临时夫妻(nph)、最优解(1v2 兄妹骨+青梅竹马)、【正在更新】纯粹的爱、拘魂(1V1,高H)、滥情、
光华十四年,中华帝国海军在帝国皇帝王辰浩的号召下,成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战斗群。
航母战斗群,顾名思义。它以大型航母为核心,集海军航空兵、水面舰艇和潜艇为一体,是空中、水面和水下作战力量高度联合的海空一体化机动作战部队,具有灵活机动、综合作战能力强、威慑效果好等特点,可以在远离军事基地的广阔海洋上实施全天候、大范围、高强度的连续作战。
在对倭国的战争当中,中华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第一次震撼了世界,从此航空母舰在帝国海军内部被认可,在帝国皇帝的大力包赞下,甚至可以跟传统主力战列舰地位等同。
由于是帝国皇帝陛下力挺建立航空母舰战斗群,因此海军部高层不得不奉旨行事,组建航空母舰战斗群计划很快便出台了。
帝国国会对海军的军费拨款项目中,其中一项就是拨款6000万龙币组建六个航母战斗群,作为对海军主力舰队的补充力量。
每个航母战斗群包括一艘主力航空母舰,四艘护航航空母舰,四艘重巡洋舰,八艘轻巡洋舰,十六艘驱猎舰,四艘潜艇,两艘大型补给舰。
其中,第一航母战斗群和第二航母战斗群的主力航空母舰分别由黄山号和庐山号担任,也是各自航母战斗群旗舰。
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四个航母战斗群的舰队旗舰分别是峨眉山级航空母舰的四艘,以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命名,分别是峨眉山号【cv-28】、五台山号【cv-29】、普陀山号【cv-30】和九华山号【cv-31】。
峨眉山级航空母舰是中华帝国海军为了进一步扩大海军航空兵力量而倾力打造的一级航空母舰。海军高层的目的是打破海陆空三军力量平衡,通过打造航空母舰战斗群,提升舰载作战飞机的数量,来削弱空军的影响力,加上海军陆战队在对日作战中的表现,海军方面有信心打造海陆空三军集成兵种,力争军方老大地位。
峨眉山级航空母舰早在光华十一年初黄山级航空母舰完工时就开始立项设计研发了,光华十二年年底,海军部利用元级战列舰的尾款剩余和挪用一部分明级战列舰款项,批准开工建造的。当时只开工一艘峨眉山号,次年国会没有批准海军继续建造主力战列舰,于是海军大肆宣扬航空母舰的作用,加上东大洋海战显示了航空母舰的威力,于是说服国会批准追加3艘峨眉山级航空母舰的建造预算。
光华十四年三月,峨眉山级航空母舰一号舰峨眉山号建成,该舰整体布局跟黄山级航空母舰类似,沿用中华帝国航空母舰的特色布局,是黄山级的放大改良版。
直角斜边型飞行甲板,为了可以搭载更多的作战飞机,舰体加长至212米,宽41米,吃水9.6米。飞行甲板加长至202米,宽67米,为的是可以起降新式的h2n1轰炸机。航母可以装载新式雷电舰载战斗机135架。机库为改为4个,每个机库可存放25架飞机,飞行甲板上露天放置35架飞机,或者18架h2n1大型轰炸机。
舰岛位置略微变化,集中在右舷靠后。舰岛中上部是正八边形舰桥指挥室,跟黄山级不同的是,峨眉山级航空母舰根据明级战列舰的舰岛设计,安装了舰载对海搜索雷达,可探测到70海里内的水面舰只。
动力系统进一步得到改良,空间缩小,重量减轻,效率提高。主机采用北洋动力公司8台燃油锅炉和4套帕森斯齿轮驱动式蒸汽轮机组,总功率130000万马力,最大航速30.5节,续航力为13000海里/20节。
为了防止其他国家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中华帝国海军为所有主力舰全部换装了防空速射炮和速射机关枪,因此峨眉山级航空母舰也不例外,在舰岛周围安装有八座双联装127毫米55倍伸对空速射炮,4座三联装47毫米60倍伸速射炮,舰岛中上部每层都安装有两到三挺m2型12.7毫米高射重机枪。
除了一号舰峨眉山号率先在光华十四年四月正式服役外,其他三艘将在明年的夏秋季节全部服役。
作为航母战斗群的第一级护航战斗舰,中华帝国海军原有的重巡洋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华帝国海军在原有的几款重巡洋舰的基础上,为航母战斗群提供护航火力支援的重巡洋舰经过了大幅度的改装,突出目的为舰队防空需要。
中华帝国海军现役的重巡洋舰为帝国海军早期的大型装甲巡洋舰更名而来,包括俘获自俄国海军的大型装甲巡洋舰和俘获自英国皇家海军的一级巡洋舰在内,共有32艘,都是万吨级的大型战舰。
这些重巡洋舰担任本土舰队防御所需有些鸡肋,既无法跟敌国的主力舰抗衡,担任巡逻任务又太奢侈,又轻巡洋舰和驱猎舰就足够了。
因此,帝国海军决定将这批重巡洋舰挑选出24艘来进行大规模改装,作为航母战斗群的舰队防空战斗舰来使用。
欧洲大战,以及中日战争都表明,空中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已经严重改变这个世界的战争模式,防空的重要性已经凸显。中华帝国作为世界第一航空强国,居安思危,对防空准备自然也要求严格起来。
作为航母战斗群的防空护卫舰,24艘被改装的重巡洋舰的主炮、副炮,三级和四级火炮全部换装成240毫米以下的速射炮系统,高平两用。其中廓式152毫米副炮系统全部拆除,改装成炮塔式双联装50倍伸127毫米高平两用速射炮,三级火炮和四级火炮分别改装为88毫米55倍伸和47毫米60倍伸的高射炮,另外配备大量的12.7毫米口径的m2型高射机枪。
以思涵号重巡洋舰(英国一级巡洋舰勇士号)为例,改装前其标准排水量为13550吨,航速23.5节,6x9.2寸炮,4x7.5寸炮,26x3磅炮,3x18寸鱼雷。改装后,标准排水量达到14520吨,航速24.5节,2座双联装240毫米45倍伸主炮(速射型,最大仰角40度),4座双联装127毫米50倍伸副炮(高平两用速射炮),8座双联装88毫米55倍伸高射炮,8座双联装47毫米60倍伸高射炮,40挺m2型12.7毫米高射重机枪,3具21英寸鱼雷发射管,安装有声纳阵列和2套反潜抛射器。
可以说,改装后的思涵号重巡洋舰已经变成一艘拥有强大的防空火力的巡洋舰,帝国官方称其为舰队防空巡洋舰,但海军习惯了叫她重巡洋舰。
其他23艘重巡洋舰的改装基本上都跟思涵号重巡洋舰差不多,区别是俄国血统的重巡洋舰装甲厚,速度相对慢些,英国血统的重巡洋舰装甲薄,速度相对快些。
航母战斗群的轻巡洋舰使用的都是风仙级,在风仙级原有火力基础上增加大量的防空速射炮,考虑到风仙级轻巡洋舰的排水量,在不影响航速的情况下,增加了六座双联装47毫米60倍伸高射炮和20挺m2高射重机枪。
护航驱猎舰采用暴雨级,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两座双联装47毫米60倍伸高射炮和10挺m2高射重机枪,其他武器装备保持不变。
航母战斗群的潜艇全部为性能强悍的唐级潜艇,不过海军部并未将潜艇真正划给航母战斗群管辖,依然归潜舰队统一调遣,只有必要的时候才会借调给航母战斗群指挥。
中华帝国海军组建6个航母战斗群一事并未公开,官方主导下的主流媒体依然将战列舰是海上主宰力量进行大幅度报道,刻意不谈及航母战斗群,淡化航母对海战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一直拖拖拉拉的对日作战计划终于浮出水面。中华帝国在琉球宫古岛模拟了十几次大规模登陆演习,最终确定了最有效的登陆作战方案。而海军舰队也获得了北洋兵器重工专门研制的装有延时爆炸引信的新式炮弹,作为海军对登陆部队的火力支援时使用。
光华十四年六月五日,中华帝国总参谋部在对马岛、福江群岛集结了18万军队,包括中华帝国陆军第六军,海军陆战第一师、第三师,朝鲜皇协军第一军、第二军,其中朝鲜皇协军十万人。
之所以派出朝鲜皇协军参战,是因为中华帝国总参谋部知道倭国军队在九州部署了5个师团的主力,另外还有不计其数协防部队。总参谋部认为日军的抵抗肯定非常激烈,因此登陆作战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于是有官员便建议让朝鲜皇协军去当炮灰。
在登陆战役打响前,中华帝国方面放出很多假消息,以便迷惑日军的判断,使其无法知道中华帝国军真正在何处实施登陆。
可能的登陆地点超过了十几个,迫使日军的防御兵力分散在各个假登陆地点。
最终,中华帝国军对日作战指挥部选择在福冈县博多港实施登陆。
在博多的主要登陆进攻开始前7天,朝鲜皇协军第一军和第二军在中华帝国3个航母战斗群和二十多艘主力战舰的强大炮火掩护下,在距离博多港500公里外的熊本港实施登陆作战,很快将日军三个师团的兵力吸引了过去。
与此同时,中华帝国军联合中央情报局组织军事情报侦察行动,派出一组特战队到博多进行秘密侦查。该队人员由海军中尉李小军率领,在港口入口的妙见山登陆,在这里他们将情报发回给指挥部。
早在登陆前的几个月里,中央情报局特工已经渗透至该地区,并从当地居民的口中,收集到了关于博多湾的潮汐、淤泥滩、海堤及敌人防御工事的情报。
特工和特战队执行的任务当中,最重要的一项巨大贡献是重开在能鼓岛上的灯塔,该岛位于博多湾中央,是关键航道的指示灯,为随后中华帝国军展开登陆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日军发现中华帝国军的情报人员已进入该地区后,他们派出了100多个步兵实施了一次扫荡,李小军和特战队员们在一艘舢板上架起机关枪和狙击枪,击沉了前来进攻的日军小艇。作为报复,日军杀死了50多名曾帮助中华帝国特工的日本平民。
由于中华帝国准备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在登陆战役之前,一系列的训练及试验在琉球宫古岛的地形上进行,积累了大量的登陆作战经验。
在登陆部队接近时,数艘中华帝国海军的巡洋舰及驱猎舰使用舰炮猛轰致贺岛及扫除在博多湾航道上的水雷,第三航母战斗群12艘航空母舰出动200多架飞机执行战斗掩护、封锁及对地攻击之任务,第9驱逐舰中队冒着敌人炮火下驶入南航道及进入博多港,该攻击已经显示出一场大规模登陆行动即将展开,在博多湾的日军守备部队通知其上级,但是此时日军正忙着在熊本地区阻挡中华帝国的登陆行动,因此没有给予重视。
中华帝国军为了完成这次庞大的两栖登陆行动,新任最高指挥官徐邦杰上将要求动用中华帝国最精锐的军队之一的第六军。这支部队在中西战争期间,曾经攻占波多黎各,有海上登陆作战经验,以及大西洋舰队下辖的海军陆战第三师,该师曾经在中英战争期间对开普敦实施登陆作战,也有经验。
对博多的登陆计划最开始令其他将领十分怀疑其成功的可能性,因为博多的自然环境变化莫测,以及日军修建有十分强大的防御工事。进入博多有两个航道南航道和北航道,它们会很容易被水雷封锁,航道的水流十分快及危险(3至8节),最后锚地十分细小及港口被很高的海堤包围。
在徐邦杰战后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我们列出了每个自然和地理障碍的名单,但凡是在博多出现的项目,都在指挥部的作战室的墙上榜上有名。”
1914年6月12日早上6时30分,中华帝国第6军的先头部队在能鼓岛北部的1号浅滩登岸,登陆部队还有第5陆战团第3营,其中包括配备10辆m10式战车,和一辆装有火焰啧射器的战车,以及另外两辆装有推土机推头片的战车,能鼓岛战斗没有耗费多少精力,在日出前即被占领,中华帝国军只有14人死伤,日军的伤亡超过200人,136人被俘。
在1号海滩的登陆部队一直等待至傍晚7点50分潮涨,作为牵制日军,令其他部队可以继续实施登陆。在这段时间内,海军和海军航空兵大规模的炮轰及轰炸沿着布满反登陆桩、地雷的滩头阵地进行,以阻止日军的反攻。
日军没有预计中华帝国军进攻博多,在1号浅滩的战事前,日军被中华帝国故意释放出来的假消息迷惑,以为中华帝国军主要的进攻将指向熊本,结果只派出少量部队往博多,而且他们来得太迟,中华帝国军已经展开行动了。博多地面守军在中华帝国数百架飞机和几十艘战舰的猛烈攻击下,无法像滩头阵地增援,火力被压制住。中华帝国的特工和特战队在这之前渗透进博多,摧毁了博多的电站、电话线等通讯系统,特战队指引空中轰炸机准确的摧毁了日军的弹药库、油库、粮仓和军营等重点军事设施,造成日军未能及时集结起来进行反登陆战斗。
登陆2号滩头的中华帝国海军陆战队第5团使用梯子爬越博多港海堤作战,当压制了日军的抵抗后,他们开放了通往能鼓岛的堤道,令第一批在1号滩头登陆的战车可以加入战斗,在2号滩头实施登陆的部队共有8人阵亡及28人受伤。
随着中华帝国军在博多1号和2号滩头实现登陆后,迅速构筑滩头阵地,在博多的日军的抵抗被清除后,补给及增援的行动立即开始,海军工程营及水中爆破大队已经到达与海军陆战队一起在1号滩头建设了浮筒码头及清除了水中的残骸,方便更多的舰只直接进来停靠。
博多日军在当天晚些时候试图反击,调集一个守备联队的兵力对中华帝国军登陆部队实施反冲锋,意图阻止登陆。随后在中华帝国强大的海空军力量的打击下,日军伤亡惨重,攻击3个小时未果,不得不后撤。
第二天拂晓时分,中华帝国军先导部队三营,沿着致贺半岛向东推进,在10辆m10式战车的开路下,迅速突破被日军认为是无法被突破的防御阵地,从侧翼攻入博多港。
六月十四日,中华帝国海军陆战第三师陆战6团完成登陆,迅速向博多纵深穿插,意图包抄博多残余日军退路。日军守备联队被迫放弃博多,后撤80公里,组织第二道防线。
第二天,中华帝国军占领博多,清理博多湾水雷、暗桩和铁锁。
十六日,中华帝国军的运兵舰驶入博多港码头,大量中华帝国军队得以顺利登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航母战斗群,顾名思义。它以大型航母为核心,集海军航空兵、水面舰艇和潜艇为一体,是空中、水面和水下作战力量高度联合的海空一体化机动作战部队,具有灵活机动、综合作战能力强、威慑效果好等特点,可以在远离军事基地的广阔海洋上实施全天候、大范围、高强度的连续作战。
在对倭国的战争当中,中华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第一次震撼了世界,从此航空母舰在帝国海军内部被认可,在帝国皇帝的大力包赞下,甚至可以跟传统主力战列舰地位等同。
由于是帝国皇帝陛下力挺建立航空母舰战斗群,因此海军部高层不得不奉旨行事,组建航空母舰战斗群计划很快便出台了。
帝国国会对海军的军费拨款项目中,其中一项就是拨款6000万龙币组建六个航母战斗群,作为对海军主力舰队的补充力量。
每个航母战斗群包括一艘主力航空母舰,四艘护航航空母舰,四艘重巡洋舰,八艘轻巡洋舰,十六艘驱猎舰,四艘潜艇,两艘大型补给舰。
其中,第一航母战斗群和第二航母战斗群的主力航空母舰分别由黄山号和庐山号担任,也是各自航母战斗群旗舰。
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四个航母战斗群的舰队旗舰分别是峨眉山级航空母舰的四艘,以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命名,分别是峨眉山号【cv-28】、五台山号【cv-29】、普陀山号【cv-30】和九华山号【cv-31】。
峨眉山级航空母舰是中华帝国海军为了进一步扩大海军航空兵力量而倾力打造的一级航空母舰。海军高层的目的是打破海陆空三军力量平衡,通过打造航空母舰战斗群,提升舰载作战飞机的数量,来削弱空军的影响力,加上海军陆战队在对日作战中的表现,海军方面有信心打造海陆空三军集成兵种,力争军方老大地位。
峨眉山级航空母舰早在光华十一年初黄山级航空母舰完工时就开始立项设计研发了,光华十二年年底,海军部利用元级战列舰的尾款剩余和挪用一部分明级战列舰款项,批准开工建造的。当时只开工一艘峨眉山号,次年国会没有批准海军继续建造主力战列舰,于是海军大肆宣扬航空母舰的作用,加上东大洋海战显示了航空母舰的威力,于是说服国会批准追加3艘峨眉山级航空母舰的建造预算。
光华十四年三月,峨眉山级航空母舰一号舰峨眉山号建成,该舰整体布局跟黄山级航空母舰类似,沿用中华帝国航空母舰的特色布局,是黄山级的放大改良版。
直角斜边型飞行甲板,为了可以搭载更多的作战飞机,舰体加长至212米,宽41米,吃水9.6米。飞行甲板加长至202米,宽67米,为的是可以起降新式的h2n1轰炸机。航母可以装载新式雷电舰载战斗机135架。机库为改为4个,每个机库可存放25架飞机,飞行甲板上露天放置35架飞机,或者18架h2n1大型轰炸机。
舰岛位置略微变化,集中在右舷靠后。舰岛中上部是正八边形舰桥指挥室,跟黄山级不同的是,峨眉山级航空母舰根据明级战列舰的舰岛设计,安装了舰载对海搜索雷达,可探测到70海里内的水面舰只。
动力系统进一步得到改良,空间缩小,重量减轻,效率提高。主机采用北洋动力公司8台燃油锅炉和4套帕森斯齿轮驱动式蒸汽轮机组,总功率130000万马力,最大航速30.5节,续航力为13000海里/20节。
为了防止其他国家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中华帝国海军为所有主力舰全部换装了防空速射炮和速射机关枪,因此峨眉山级航空母舰也不例外,在舰岛周围安装有八座双联装127毫米55倍伸对空速射炮,4座三联装47毫米60倍伸速射炮,舰岛中上部每层都安装有两到三挺m2型12.7毫米高射重机枪。
除了一号舰峨眉山号率先在光华十四年四月正式服役外,其他三艘将在明年的夏秋季节全部服役。
作为航母战斗群的第一级护航战斗舰,中华帝国海军原有的重巡洋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华帝国海军在原有的几款重巡洋舰的基础上,为航母战斗群提供护航火力支援的重巡洋舰经过了大幅度的改装,突出目的为舰队防空需要。
中华帝国海军现役的重巡洋舰为帝国海军早期的大型装甲巡洋舰更名而来,包括俘获自俄国海军的大型装甲巡洋舰和俘获自英国皇家海军的一级巡洋舰在内,共有32艘,都是万吨级的大型战舰。
这些重巡洋舰担任本土舰队防御所需有些鸡肋,既无法跟敌国的主力舰抗衡,担任巡逻任务又太奢侈,又轻巡洋舰和驱猎舰就足够了。
因此,帝国海军决定将这批重巡洋舰挑选出24艘来进行大规模改装,作为航母战斗群的舰队防空战斗舰来使用。
欧洲大战,以及中日战争都表明,空中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已经严重改变这个世界的战争模式,防空的重要性已经凸显。中华帝国作为世界第一航空强国,居安思危,对防空准备自然也要求严格起来。
作为航母战斗群的防空护卫舰,24艘被改装的重巡洋舰的主炮、副炮,三级和四级火炮全部换装成240毫米以下的速射炮系统,高平两用。其中廓式152毫米副炮系统全部拆除,改装成炮塔式双联装50倍伸127毫米高平两用速射炮,三级火炮和四级火炮分别改装为88毫米55倍伸和47毫米60倍伸的高射炮,另外配备大量的12.7毫米口径的m2型高射机枪。
以思涵号重巡洋舰(英国一级巡洋舰勇士号)为例,改装前其标准排水量为13550吨,航速23.5节,6x9.2寸炮,4x7.5寸炮,26x3磅炮,3x18寸鱼雷。改装后,标准排水量达到14520吨,航速24.5节,2座双联装240毫米45倍伸主炮(速射型,最大仰角40度),4座双联装127毫米50倍伸副炮(高平两用速射炮),8座双联装88毫米55倍伸高射炮,8座双联装47毫米60倍伸高射炮,40挺m2型12.7毫米高射重机枪,3具21英寸鱼雷发射管,安装有声纳阵列和2套反潜抛射器。
可以说,改装后的思涵号重巡洋舰已经变成一艘拥有强大的防空火力的巡洋舰,帝国官方称其为舰队防空巡洋舰,但海军习惯了叫她重巡洋舰。
其他23艘重巡洋舰的改装基本上都跟思涵号重巡洋舰差不多,区别是俄国血统的重巡洋舰装甲厚,速度相对慢些,英国血统的重巡洋舰装甲薄,速度相对快些。
航母战斗群的轻巡洋舰使用的都是风仙级,在风仙级原有火力基础上增加大量的防空速射炮,考虑到风仙级轻巡洋舰的排水量,在不影响航速的情况下,增加了六座双联装47毫米60倍伸高射炮和20挺m2高射重机枪。
护航驱猎舰采用暴雨级,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两座双联装47毫米60倍伸高射炮和10挺m2高射重机枪,其他武器装备保持不变。
航母战斗群的潜艇全部为性能强悍的唐级潜艇,不过海军部并未将潜艇真正划给航母战斗群管辖,依然归潜舰队统一调遣,只有必要的时候才会借调给航母战斗群指挥。
中华帝国海军组建6个航母战斗群一事并未公开,官方主导下的主流媒体依然将战列舰是海上主宰力量进行大幅度报道,刻意不谈及航母战斗群,淡化航母对海战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一直拖拖拉拉的对日作战计划终于浮出水面。中华帝国在琉球宫古岛模拟了十几次大规模登陆演习,最终确定了最有效的登陆作战方案。而海军舰队也获得了北洋兵器重工专门研制的装有延时爆炸引信的新式炮弹,作为海军对登陆部队的火力支援时使用。
光华十四年六月五日,中华帝国总参谋部在对马岛、福江群岛集结了18万军队,包括中华帝国陆军第六军,海军陆战第一师、第三师,朝鲜皇协军第一军、第二军,其中朝鲜皇协军十万人。
之所以派出朝鲜皇协军参战,是因为中华帝国总参谋部知道倭国军队在九州部署了5个师团的主力,另外还有不计其数协防部队。总参谋部认为日军的抵抗肯定非常激烈,因此登陆作战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于是有官员便建议让朝鲜皇协军去当炮灰。
在登陆战役打响前,中华帝国方面放出很多假消息,以便迷惑日军的判断,使其无法知道中华帝国军真正在何处实施登陆。
可能的登陆地点超过了十几个,迫使日军的防御兵力分散在各个假登陆地点。
最终,中华帝国军对日作战指挥部选择在福冈县博多港实施登陆。
在博多的主要登陆进攻开始前7天,朝鲜皇协军第一军和第二军在中华帝国3个航母战斗群和二十多艘主力战舰的强大炮火掩护下,在距离博多港500公里外的熊本港实施登陆作战,很快将日军三个师团的兵力吸引了过去。
与此同时,中华帝国军联合中央情报局组织军事情报侦察行动,派出一组特战队到博多进行秘密侦查。该队人员由海军中尉李小军率领,在港口入口的妙见山登陆,在这里他们将情报发回给指挥部。
早在登陆前的几个月里,中央情报局特工已经渗透至该地区,并从当地居民的口中,收集到了关于博多湾的潮汐、淤泥滩、海堤及敌人防御工事的情报。
特工和特战队执行的任务当中,最重要的一项巨大贡献是重开在能鼓岛上的灯塔,该岛位于博多湾中央,是关键航道的指示灯,为随后中华帝国军展开登陆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日军发现中华帝国军的情报人员已进入该地区后,他们派出了100多个步兵实施了一次扫荡,李小军和特战队员们在一艘舢板上架起机关枪和狙击枪,击沉了前来进攻的日军小艇。作为报复,日军杀死了50多名曾帮助中华帝国特工的日本平民。
由于中华帝国准备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在登陆战役之前,一系列的训练及试验在琉球宫古岛的地形上进行,积累了大量的登陆作战经验。
在登陆部队接近时,数艘中华帝国海军的巡洋舰及驱猎舰使用舰炮猛轰致贺岛及扫除在博多湾航道上的水雷,第三航母战斗群12艘航空母舰出动200多架飞机执行战斗掩护、封锁及对地攻击之任务,第9驱逐舰中队冒着敌人炮火下驶入南航道及进入博多港,该攻击已经显示出一场大规模登陆行动即将展开,在博多湾的日军守备部队通知其上级,但是此时日军正忙着在熊本地区阻挡中华帝国的登陆行动,因此没有给予重视。
中华帝国军为了完成这次庞大的两栖登陆行动,新任最高指挥官徐邦杰上将要求动用中华帝国最精锐的军队之一的第六军。这支部队在中西战争期间,曾经攻占波多黎各,有海上登陆作战经验,以及大西洋舰队下辖的海军陆战第三师,该师曾经在中英战争期间对开普敦实施登陆作战,也有经验。
对博多的登陆计划最开始令其他将领十分怀疑其成功的可能性,因为博多的自然环境变化莫测,以及日军修建有十分强大的防御工事。进入博多有两个航道南航道和北航道,它们会很容易被水雷封锁,航道的水流十分快及危险(3至8节),最后锚地十分细小及港口被很高的海堤包围。
在徐邦杰战后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我们列出了每个自然和地理障碍的名单,但凡是在博多出现的项目,都在指挥部的作战室的墙上榜上有名。”
1914年6月12日早上6时30分,中华帝国第6军的先头部队在能鼓岛北部的1号浅滩登岸,登陆部队还有第5陆战团第3营,其中包括配备10辆m10式战车,和一辆装有火焰啧射器的战车,以及另外两辆装有推土机推头片的战车,能鼓岛战斗没有耗费多少精力,在日出前即被占领,中华帝国军只有14人死伤,日军的伤亡超过200人,136人被俘。
在1号海滩的登陆部队一直等待至傍晚7点50分潮涨,作为牵制日军,令其他部队可以继续实施登陆。在这段时间内,海军和海军航空兵大规模的炮轰及轰炸沿着布满反登陆桩、地雷的滩头阵地进行,以阻止日军的反攻。
日军没有预计中华帝国军进攻博多,在1号浅滩的战事前,日军被中华帝国故意释放出来的假消息迷惑,以为中华帝国军主要的进攻将指向熊本,结果只派出少量部队往博多,而且他们来得太迟,中华帝国军已经展开行动了。博多地面守军在中华帝国数百架飞机和几十艘战舰的猛烈攻击下,无法像滩头阵地增援,火力被压制住。中华帝国的特工和特战队在这之前渗透进博多,摧毁了博多的电站、电话线等通讯系统,特战队指引空中轰炸机准确的摧毁了日军的弹药库、油库、粮仓和军营等重点军事设施,造成日军未能及时集结起来进行反登陆战斗。
登陆2号滩头的中华帝国海军陆战队第5团使用梯子爬越博多港海堤作战,当压制了日军的抵抗后,他们开放了通往能鼓岛的堤道,令第一批在1号滩头登陆的战车可以加入战斗,在2号滩头实施登陆的部队共有8人阵亡及28人受伤。
随着中华帝国军在博多1号和2号滩头实现登陆后,迅速构筑滩头阵地,在博多的日军的抵抗被清除后,补给及增援的行动立即开始,海军工程营及水中爆破大队已经到达与海军陆战队一起在1号滩头建设了浮筒码头及清除了水中的残骸,方便更多的舰只直接进来停靠。
博多日军在当天晚些时候试图反击,调集一个守备联队的兵力对中华帝国军登陆部队实施反冲锋,意图阻止登陆。随后在中华帝国强大的海空军力量的打击下,日军伤亡惨重,攻击3个小时未果,不得不后撤。
第二天拂晓时分,中华帝国军先导部队三营,沿着致贺半岛向东推进,在10辆m10式战车的开路下,迅速突破被日军认为是无法被突破的防御阵地,从侧翼攻入博多港。
六月十四日,中华帝国海军陆战第三师陆战6团完成登陆,迅速向博多纵深穿插,意图包抄博多残余日军退路。日军守备联队被迫放弃博多,后撤80公里,组织第二道防线。
第二天,中华帝国军占领博多,清理博多湾水雷、暗桩和铁锁。
十六日,中华帝国军的运兵舰驶入博多港码头,大量中华帝国军队得以顺利登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64136/174914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