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加冕校阅
推荐阅读:记忆之场、同行人(群像)、无双局(1v2 父子丼)、缘浅(百合abo)哑巴A、今夜沉沦(亲兄妹h)、临时夫妻(nph)、最优解(1v2 兄妹骨+青梅竹马)、【正在更新】纯粹的爱、拘魂(1V1,高H)、滥情、
可以说,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经济制度的创新机制,它们并没有跟在英国后面亦步亦趋,而是接受了现代化的思想精髓,采取最新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电力、化工、石油、电器、汽车等新兴产业。
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导权,不仅依靠着煤和铁,也与英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研究发明息息相关。同样,德国和美国的发展也与国家对教育和科技的重视紧密相连。
其次,英国经济以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为支柱产业,英国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是保持英国经济优势的关键因素。但英国没有及时对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使其所占市场份额相对减少了。当然对于象英国这样已经形成工业化规模的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更加困难。但当时的情况是,哪个国家在新兴工业部门占据优势,它就可以开拓新兴市场并获得高额利润。由于惯性力量,造成英国在新兴产业的研发方面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因此英国新兴产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很低。
另外,英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英国本土投资只占30%,其他70%的资金投在国外。但是,资金不断地从国内转向国外,长此以往,便制约了国内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造成英国经济的对外依附性,而依赖性的经济是十分脆弱的,一旦外部条件改变,经济的依赖性必然成为一种制约经济发展的力量。正如保罗肯尼迪指出的,英国依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是一种战略弱点。
当然,英国逐渐被美德两国反超的原因还有教育落后,企业精神丧失,以及英国人追求宁静、安逸,贪图享受,反对变革的贵族文化传统。实际上,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往往在处于优势地位后,多少都会产生一种惰性,只是这点在英国反映得更加明显。法国人把英国工业家工作时间之短以及周末休假之长当做笑柄;美国人指望英国人的守旧而从中渔利;德国人则说:“假如我们再有一百年的和平,我们将会置英国于死地。”
英国作为一个小国却能成为世界最强国,关键在于它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抓住创新的机会,创造出新型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新的生产方式。所以,如果将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逐渐落后下去的原因总结一下:归根结底,是英国文化中固有的保守因素阻碍了英国工业的不断创新,在处于领先地位之后,英国所做的只是对旧体制和旧技术修修补补,从而使英国在面对世界性竞争时处于被动局面。换句话说,当一个国家丧失创新能力的时候,它就要衰落下去了。
是的,陈文强率团来英国,不是来学习的,而是应邀来为英皇加冕捧场的,来表示友好态度的。和德国走得近,但也要表现得有一定的限度,免得招致协约国的联合打压。
就在海圻和海容舰停靠在普利茅斯等待海上大校阅的时候,陈文强已经率领着代表团乘车赶到了伦敦,与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进行了会见。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是英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长期担任政府领导职务,其政治主张和治国之策对英国有着深远的影响。1880到1914年间,英国各种社会问题突出,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迫切需要政府推进社会立法以解决这些问题。
在自由党政府中,阿斯奎斯是推动这一时期英国社会立法进步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进行社会立法改革,在担任内政大臣、财政大臣和首相期间,筹划和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立法和劳工立法法案,并努力使法案在议会获得通过成为法律。阿斯奎斯的社会立法成就对英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尽管如此,陈文强依然对这位首相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而且认为他并不是一个杰出的家伙。他明明知道劳合?乔治和温斯顿?丘吉尔很有能力,但他却把一拨平庸之辈摆在这两人之上,因为他更喜欢同他本人一样的人。
而在会见过程中,陈文强几次装作无意地偷偷观察着现在出任内政大臣的丘吉尔,但似乎并没有什么能让他引起特别的注意。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似乎是个辩证法的两个方面,可以互相转化。丘吉尔现在确实还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也许对工人游行罢工时采取的毫不手软的态度值得说一下,但此时他正因此而受到指责呢!
此时,英财政大臣劳合?乔治刚刚发表了暗示英国不惜因摩洛哥问题与德国一战的演说,表示一旦发生战争,将履行英法协约规定的义务,打算“冒一切危险以保护它在世界列强中的威信和地位”,并进行了相应的海军作战动员。而俄国因为尚未作好战争准备,劝法国见好就收,最好不要扩大事态。
德国因为本身的原因,也没做好开战的准备,与法国开始进行谈判,笼罩在欧洲的战云稍有弥散的意味,紧张的形势有所缓解。
但是英国和德国的矛盾却进一步加深了,据说,德国上下对英国的恼怒达到了极点。德皇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候所说的“大多数德国人都反对英国人”在这时看来已经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略显保守了。而英国也不再把德国仅仅当成是假想敌,而是真正的敌人来认真对付。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方面自然关心中德是否会结成军事联盟的事情。陈文强对此明确表示,中德双方只是商业、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共和国政府目前并没有与任何一个国家结成军事联盟的计划。但是,他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似是提醒,也似是威胁。
“被逼上绝路的时候,为了生存,很多人会把灵魂出卖给魔鬼也在所不惜”,英国外长格雷爵士听到此话,微微皱了皱眉,揣测着陈文强的意图。是的,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发生,这位年轻的国务卿先生在表达一种期望,希望列强不要对新共和国逼迫太紧,否则会有极为意外的事情发生。当然,与德结盟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中国还不强大,但再兴起一次义和团似的排外事件,对英国的经济商业利益绝对会构成极大的伤害,也会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平衡,使英国在中国的地位受到挑战。
弱者并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他也有自己的反抗方式,这就是陈文强所要表达的意思。
…………
会见结束后,陈文强等人返回了使馆。这次会见纯粹是礼貌式的,没有达成任何有意义的协议。那种外交式的重申友谊,相互尊重,在陈文强眼中看来,一钱不值。
不过,这也不出乎他的预料。英国自然是不希望有一个强大的中国顺利崛起,自然是希望帝国的影响长盛不衰。只是基于中国与美德两国的关系不断升温,才不得不做出某种善意的姿态。而且,欧洲的紧张局势,也使得英国的注意力有所偏移,与德国开始的军备竞赛也牵扯了英国的大部分精力。
接着,陈文强携夫人又拜见了即将加冕的乔治五世和他的王后,并献上了贺礼。据陈文强的观察,乔治五世举止很诙谐,脾气应该很暴躁,但他的王后玛丽公主却显得很有才干。
当时的英国人普遍认为,乔治五世是一位“水手国王”。因为这四个字准确抓住了他性格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乔治五世早年受的是当海军职业军人而不是当国王的训练,至于举止诙谐,那是早年在舰艇上生活留下的。
众所周知,英国王室历来与各个欧洲王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乔治五世的家族也是如此。其家族源自德国柯堡。自从维多利亚女皇与其表兄来自德国柯堡家族的王子阿尔伯特于1840年结婚后,德国柯堡的血脉就开始在英国王室中传承了。
伴随着政治的需要,维多利亚养育的五男四女,三十七个孙子、八十个重孙在政治家们的牵线搭桥下就成了德国、挪威、瑞典、西班牙、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国王或王后。一张惊人的皇家亲属国际网就这样被织成,这张网上的一丝一缕都和女王相连。可以说维多利亚女王不仅是柯堡家的祖母,也是欧洲的祖母。
乔治五世的欧洲亲戚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两位大国君主——德皇威廉二世(其母为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沙皇尼古拉二世(其母为乔治五世生母亚历山大王后的妹妹)。前者是出了名的横,后者是出了名的背。
据此,陈文强不无恶意地揣想,这种近亲繁殖的后果,普遍使王室后裔具有有限的智慧和脆弱的性格,要知道这些缺陷在危害国家的程度上不亚于狂妄的野心。
其实,乔治五世虽然与众同不的是他那有名的高嗓门,而且脾气非常暴躁,但这仅是表面现象,但他心眼并不坏。当然,这不是陈文强关心的事情,也没有感受到乔治五世的好心眼能给中国带来什么益处。虽然,乔治五世对东方的客人表现得很亲热,并邀请他同乘第一艘校阅艇观看海上校阅,可这依然没使陈文强改变多少心中的想法。
保守而短视的英国人无法给予中国更多的帮助,衰退正在继续,但英国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世界老大的光环,让英国人看起来有些傲慢,而且相对于中国来说,英国人在亚洲已经有了战略******——日本。
所以,相对于美德两国的慷慨,英国就显得很是吝啬,虽然他们也很想继续增大在中国的投资,但开出来的条件往往让陈文强很难接受。
索然无味,虚与委蛇,这种感觉让陈文强很是难熬,幸好,乔治五世的加冕仪式很快便来到了。
1911年6月21日,海圻舰与各国前来参加受阅庆典的军舰以及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已按预定计划,全部在斯匹赫德水域集结完毕。是日,各国率舰将军及舰长均接到英方请柬,获邀出席英王加冕典礼。程璧光舰长及随员同车前往伦敦。应邀出席典礼的中国要员还有共和国政府特派专使陈文强,驻英大使刘玉麟等。
这一天,虽然天公不作美,在受封加冕的英王乔治五世的日记里被记载为“阵雨,阴暗,天空散布云层”,且“凉风刺骨”,但整个伦敦城仍张灯结彩,成了欢乐的海洋。
加冕仪式象征着君主制传统的继续。室外空中的阴云和室内昏暗的色彩与前来参加加冕仪式的人们鲜艳华丽的礼服、制服、珠宝饰物形成鲜明对比。上午八时,威斯敏斯特教堂已挤满了准备在这里逗留一天的人们。大街上挤满了成千上万的人,他们需要等上几个小时,为的只是皇家的队伍经过时能看上一眼。
上午10时30分,英王乔治五世和玛丽王后同乘由八匹乳酪色高头大马牵引的四****彩车,离开白金汉宫,前往位于坎特伯雷教区的西敏寺接受加冕。不过半小时的路程,沿途所经街市派出五万部队担任警卫,数十万群众一起涌上街头,夹道欢呼,争睹新王与王后之风采。
两日后,乔治五世国王偕王后便在斯匹赫德水域校阅多国舰艇编队。据英方宣称,此次校阅参与国之多,舰艇之众,军容之盛,为英国历史之最。
当三艘校阅艇驶出朴次茅斯港口时,英国皇家海军旗舰首先施放礼炮一响,接着,所有参阅舰艇按规定时间间隔,同时鸣炮二十一响。霎时,隆隆炮声响彻碧海,滚滚硝烟弥漫蓝天。
英王乘坐校阅艇一一校阅军舰,每到一舰,该舰乐队高奏英国国歌和本国国歌,官兵肃立致敬。一俟奏乐完毕,官兵们一齐挥动军帽,三呼“hurrah!”(万岁!)乔治五世国王与玛丽王后神情怡然,频频挥手含笑答礼。
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导权,不仅依靠着煤和铁,也与英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研究发明息息相关。同样,德国和美国的发展也与国家对教育和科技的重视紧密相连。
其次,英国经济以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为支柱产业,英国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是保持英国经济优势的关键因素。但英国没有及时对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使其所占市场份额相对减少了。当然对于象英国这样已经形成工业化规模的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更加困难。但当时的情况是,哪个国家在新兴工业部门占据优势,它就可以开拓新兴市场并获得高额利润。由于惯性力量,造成英国在新兴产业的研发方面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因此英国新兴产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很低。
另外,英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英国本土投资只占30%,其他70%的资金投在国外。但是,资金不断地从国内转向国外,长此以往,便制约了国内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造成英国经济的对外依附性,而依赖性的经济是十分脆弱的,一旦外部条件改变,经济的依赖性必然成为一种制约经济发展的力量。正如保罗肯尼迪指出的,英国依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是一种战略弱点。
当然,英国逐渐被美德两国反超的原因还有教育落后,企业精神丧失,以及英国人追求宁静、安逸,贪图享受,反对变革的贵族文化传统。实际上,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往往在处于优势地位后,多少都会产生一种惰性,只是这点在英国反映得更加明显。法国人把英国工业家工作时间之短以及周末休假之长当做笑柄;美国人指望英国人的守旧而从中渔利;德国人则说:“假如我们再有一百年的和平,我们将会置英国于死地。”
英国作为一个小国却能成为世界最强国,关键在于它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抓住创新的机会,创造出新型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新的生产方式。所以,如果将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逐渐落后下去的原因总结一下:归根结底,是英国文化中固有的保守因素阻碍了英国工业的不断创新,在处于领先地位之后,英国所做的只是对旧体制和旧技术修修补补,从而使英国在面对世界性竞争时处于被动局面。换句话说,当一个国家丧失创新能力的时候,它就要衰落下去了。
是的,陈文强率团来英国,不是来学习的,而是应邀来为英皇加冕捧场的,来表示友好态度的。和德国走得近,但也要表现得有一定的限度,免得招致协约国的联合打压。
就在海圻和海容舰停靠在普利茅斯等待海上大校阅的时候,陈文强已经率领着代表团乘车赶到了伦敦,与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进行了会见。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是英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长期担任政府领导职务,其政治主张和治国之策对英国有着深远的影响。1880到1914年间,英国各种社会问题突出,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迫切需要政府推进社会立法以解决这些问题。
在自由党政府中,阿斯奎斯是推动这一时期英国社会立法进步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进行社会立法改革,在担任内政大臣、财政大臣和首相期间,筹划和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立法和劳工立法法案,并努力使法案在议会获得通过成为法律。阿斯奎斯的社会立法成就对英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尽管如此,陈文强依然对这位首相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而且认为他并不是一个杰出的家伙。他明明知道劳合?乔治和温斯顿?丘吉尔很有能力,但他却把一拨平庸之辈摆在这两人之上,因为他更喜欢同他本人一样的人。
而在会见过程中,陈文强几次装作无意地偷偷观察着现在出任内政大臣的丘吉尔,但似乎并没有什么能让他引起特别的注意。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似乎是个辩证法的两个方面,可以互相转化。丘吉尔现在确实还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也许对工人游行罢工时采取的毫不手软的态度值得说一下,但此时他正因此而受到指责呢!
此时,英财政大臣劳合?乔治刚刚发表了暗示英国不惜因摩洛哥问题与德国一战的演说,表示一旦发生战争,将履行英法协约规定的义务,打算“冒一切危险以保护它在世界列强中的威信和地位”,并进行了相应的海军作战动员。而俄国因为尚未作好战争准备,劝法国见好就收,最好不要扩大事态。
德国因为本身的原因,也没做好开战的准备,与法国开始进行谈判,笼罩在欧洲的战云稍有弥散的意味,紧张的形势有所缓解。
但是英国和德国的矛盾却进一步加深了,据说,德国上下对英国的恼怒达到了极点。德皇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候所说的“大多数德国人都反对英国人”在这时看来已经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略显保守了。而英国也不再把德国仅仅当成是假想敌,而是真正的敌人来认真对付。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方面自然关心中德是否会结成军事联盟的事情。陈文强对此明确表示,中德双方只是商业、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共和国政府目前并没有与任何一个国家结成军事联盟的计划。但是,他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似是提醒,也似是威胁。
“被逼上绝路的时候,为了生存,很多人会把灵魂出卖给魔鬼也在所不惜”,英国外长格雷爵士听到此话,微微皱了皱眉,揣测着陈文强的意图。是的,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发生,这位年轻的国务卿先生在表达一种期望,希望列强不要对新共和国逼迫太紧,否则会有极为意外的事情发生。当然,与德结盟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中国还不强大,但再兴起一次义和团似的排外事件,对英国的经济商业利益绝对会构成极大的伤害,也会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平衡,使英国在中国的地位受到挑战。
弱者并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他也有自己的反抗方式,这就是陈文强所要表达的意思。
…………
会见结束后,陈文强等人返回了使馆。这次会见纯粹是礼貌式的,没有达成任何有意义的协议。那种外交式的重申友谊,相互尊重,在陈文强眼中看来,一钱不值。
不过,这也不出乎他的预料。英国自然是不希望有一个强大的中国顺利崛起,自然是希望帝国的影响长盛不衰。只是基于中国与美德两国的关系不断升温,才不得不做出某种善意的姿态。而且,欧洲的紧张局势,也使得英国的注意力有所偏移,与德国开始的军备竞赛也牵扯了英国的大部分精力。
接着,陈文强携夫人又拜见了即将加冕的乔治五世和他的王后,并献上了贺礼。据陈文强的观察,乔治五世举止很诙谐,脾气应该很暴躁,但他的王后玛丽公主却显得很有才干。
当时的英国人普遍认为,乔治五世是一位“水手国王”。因为这四个字准确抓住了他性格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乔治五世早年受的是当海军职业军人而不是当国王的训练,至于举止诙谐,那是早年在舰艇上生活留下的。
众所周知,英国王室历来与各个欧洲王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乔治五世的家族也是如此。其家族源自德国柯堡。自从维多利亚女皇与其表兄来自德国柯堡家族的王子阿尔伯特于1840年结婚后,德国柯堡的血脉就开始在英国王室中传承了。
伴随着政治的需要,维多利亚养育的五男四女,三十七个孙子、八十个重孙在政治家们的牵线搭桥下就成了德国、挪威、瑞典、西班牙、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国王或王后。一张惊人的皇家亲属国际网就这样被织成,这张网上的一丝一缕都和女王相连。可以说维多利亚女王不仅是柯堡家的祖母,也是欧洲的祖母。
乔治五世的欧洲亲戚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两位大国君主——德皇威廉二世(其母为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沙皇尼古拉二世(其母为乔治五世生母亚历山大王后的妹妹)。前者是出了名的横,后者是出了名的背。
据此,陈文强不无恶意地揣想,这种近亲繁殖的后果,普遍使王室后裔具有有限的智慧和脆弱的性格,要知道这些缺陷在危害国家的程度上不亚于狂妄的野心。
其实,乔治五世虽然与众同不的是他那有名的高嗓门,而且脾气非常暴躁,但这仅是表面现象,但他心眼并不坏。当然,这不是陈文强关心的事情,也没有感受到乔治五世的好心眼能给中国带来什么益处。虽然,乔治五世对东方的客人表现得很亲热,并邀请他同乘第一艘校阅艇观看海上校阅,可这依然没使陈文强改变多少心中的想法。
保守而短视的英国人无法给予中国更多的帮助,衰退正在继续,但英国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世界老大的光环,让英国人看起来有些傲慢,而且相对于中国来说,英国人在亚洲已经有了战略******——日本。
所以,相对于美德两国的慷慨,英国就显得很是吝啬,虽然他们也很想继续增大在中国的投资,但开出来的条件往往让陈文强很难接受。
索然无味,虚与委蛇,这种感觉让陈文强很是难熬,幸好,乔治五世的加冕仪式很快便来到了。
1911年6月21日,海圻舰与各国前来参加受阅庆典的军舰以及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已按预定计划,全部在斯匹赫德水域集结完毕。是日,各国率舰将军及舰长均接到英方请柬,获邀出席英王加冕典礼。程璧光舰长及随员同车前往伦敦。应邀出席典礼的中国要员还有共和国政府特派专使陈文强,驻英大使刘玉麟等。
这一天,虽然天公不作美,在受封加冕的英王乔治五世的日记里被记载为“阵雨,阴暗,天空散布云层”,且“凉风刺骨”,但整个伦敦城仍张灯结彩,成了欢乐的海洋。
加冕仪式象征着君主制传统的继续。室外空中的阴云和室内昏暗的色彩与前来参加加冕仪式的人们鲜艳华丽的礼服、制服、珠宝饰物形成鲜明对比。上午八时,威斯敏斯特教堂已挤满了准备在这里逗留一天的人们。大街上挤满了成千上万的人,他们需要等上几个小时,为的只是皇家的队伍经过时能看上一眼。
上午10时30分,英王乔治五世和玛丽王后同乘由八匹乳酪色高头大马牵引的四****彩车,离开白金汉宫,前往位于坎特伯雷教区的西敏寺接受加冕。不过半小时的路程,沿途所经街市派出五万部队担任警卫,数十万群众一起涌上街头,夹道欢呼,争睹新王与王后之风采。
两日后,乔治五世国王偕王后便在斯匹赫德水域校阅多国舰艇编队。据英方宣称,此次校阅参与国之多,舰艇之众,军容之盛,为英国历史之最。
当三艘校阅艇驶出朴次茅斯港口时,英国皇家海军旗舰首先施放礼炮一响,接着,所有参阅舰艇按规定时间间隔,同时鸣炮二十一响。霎时,隆隆炮声响彻碧海,滚滚硝烟弥漫蓝天。
英王乘坐校阅艇一一校阅军舰,每到一舰,该舰乐队高奏英国国歌和本国国歌,官兵肃立致敬。一俟奏乐完毕,官兵们一齐挥动军帽,三呼“hurrah!”(万岁!)乔治五世国王与玛丽王后神情怡然,频频挥手含笑答礼。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64178/175122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