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二十五字诀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上岸(gl)、无双局(1v2 父子丼)、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皆其靡也(剧情nph)、《觊觎(女S男M,np)》、【星际abo】洛希极限(H)、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这一天新的报纸再出刊行天下。
武道界程颐、吕公着、王安石、苏轼……一个个大佬都第一时间购得报纸,此刻书房中司马光正襟危坐,摊开手中散发着油墨香的新报纸。
“文学改良若干问题解决办法建议(二)”醒目标题赫然在列,司马光连往下看:“自太祖立国,大宋表面百年无事,实则积弊重重,王相公变法求强,效果不理想,是多方面的,可有一想必是大家认同的,人才不够!所以连丈量土地这种事都完成不好。”
司马光点点头,王安石变法,上层设计得很漂亮的规则,可是这些规则……,像推行经济金融。
大宋中书管民、枢密管兵、三司管财所有重要数字都不能对照,他们都如此,而下面大部份都是不识字的农民,怎么可能变法不走样?
而丈量土地规定是‘以东、西、南、北各一千步为一方,内按土地肥瘠分五等抽税’,可是在开封府就出问题了,因为有‘时方时止’,有山林,这些都无从着手。
而‘免役法’‘市易法’‘青苗法’,样样一实施就怪问题迭出,究其原因,其实就是缺少大量相关的人才。
微一感慨司马光继续观看:
“我与王相公倡议‘言文一致’,即要从根子上去培养人才。”
“然而科举实行已久,在新的培养、选拔人才机制没出现之前,它被证明是最好,也最恰当的。”看到这司马光脸上顿时浮起笑容。
“这秦仙傲倒也不是完全脑子发烧了,也知道一直施行的科举是最恰当的。”司马光笑眯眯的目光往下移。
“因此即便要改,要实行新的教育方式,要用‘白话文’替代文言,也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一步步来,方可不酿大错。”
看到这司马光再次点头:“施行新教育方式,哪是那么容易的,这秦仙傲,不过他还算是懂事,知道不能一蹴而就,怕会酿成大错。”
而后报上:
“这里我总结25字诀,即‘积极调研,大胆想象,小心论证,谨慎实施,随时改进,成功推广’。”
司马光眉一挑:“积极调研、大胆想象,小心论证?”他眯着往下看。
“1、积极调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读书人不要以为‘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而调查……”
“2、大胆想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我等做事,要有天的进取,也要有地的守成。因此一方面我说祖宗之法不可违,另一方面又说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不如此不能成大事。”
“然而要进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长辈总是‘欺负’晚辈,先生总是欺负学生的,老祖宗已经把容易的都玩遍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都是深水区。”
“老祖宗都杀不出的血路,我们如何啃下?”
“这便不得不要求我们放开思想的羁绊,大胆去想,放开一切去想,错误没什么,若是想都不敢想,更是无法闯出路子。”
……
很快看完一节,司马光手指轻敲着桌子:“大胆想象么,这倒是姓秦的看家本领,他做的事想来还真是大胆得很呀。”司马光微微摇了摇头,目光落在下一行上。
“3、小心论证。”
“想象是可以毫无顾忌,天马行空,任意而为,然而我们终究是要做事的,这就必须让我们的想法落地,而这便要求我们得小心论证,得符合一定的事物发展规律……”
一口气看完,司马光再次点头:“原来如此,想得再好,若是不着地,终究不行,王介甫就是这样,这一点秦仙傲比他强多了。”
而后——
“4、谨慎实施。”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如此,稍有错误,必然导致严重后果。因而王相公变法,司马相公等诸君反对,然而天地无时不在变法,今日之我,不是昨日之我,今日之大宋也非昨日之大宋,祖宗法只适于祖宗时。”
“我们读《易经》,《易经》说穿了就一个词‘因时而变’,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才能趋吉避凶,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可是如何实施,怎么做?”
“我的意思是先选择改革试点……”
司马光呼吸顿止,改革试点在后世中国的施政政策中是很司空见惯的,可是在古代,当然古人不是没有人想到这法子,可是又有几人敢变法?即便是变法,往往也是被现实倒逼,不得不变法,而实施变法的人在这种情况,巴不得一两天,整个世界焕然一新,哪里还会搞什么改革试点。
更何况,整个天下看着你。
上面的官家,皇太后等等催促着你,所以,条件不到,哪里会把试点当成主要,必不可少的一部份。
可是‘试点’好处,司马光这样的牛人岂会看不出来。
因此一看到这一点,司马光便眉飞色舞起来。
而后看着秦仙傲对搞改革试点的讲叙,越看他神色便越激动。司马光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反对变法派,一开始他和所有人一样,都是强烈支持变法的,支持王安石的,只是后来发现不对劲,这才改变心意。
“王介甫变法倒也不是没试点,他自己在地方时,也试过,是成功了,可是他那里,与整个大宋一致么?”
司马光兴奋的看着文中论改革试点,什么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等等,其实只要提出了选试点一概念,如何选,不用过多置言,像司马光这些人岂能想不到。
很快司马光看完这一条,心情很有些兴奋。
“王介甫与秦仙傲都是胆大包天的人,可秦仙傲胆子更大,也更小,选择试点,不急于求成,好,好一个既稳健又大胆。”
“不过试点选择也不是容易的事呀。”
司马光感慨连连,选试点对于普通,能够很快见效的施政来说最好,可是要数十年才能看到不同,甚至很难看出好坏的一些政府,那就麻烦了。
“不过有选试点,总比没有选试点好。”
司马光带着兴奋的心情继续将剩下的‘随时改进,成功推广’两点看完。
“这25字诀虽然不能尽善尽美,可秦仙傲这种大胆包天的人,能够写出这些老成谋国之言亦算不错了。”司马光喝了口茶,这才继续往下看。
“我在上一期报纸上曾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要想人才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手段自然也要不拘一格,也要积极调研、大胆想象、多方论证,在这里我抛砖引玉,提出一些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易经》中说天行健,地势坤。兵法又云,未料胜,先料败。我们大胆前进时,必须先安排好后路,因此科举不可废。”
“科举不可废?”
司马光激动得手都微微颤了一下,司马光最怕就是秦仙傲乱来,秦仙傲乱来,似乎还没造成不可挽救的大错,可真的这样么?司马光可不认为。
一开始是思想学问界变故,孔圣儒家已丢城丧土良多。
而后又是大宋江山变故,如今真正属于大宋的江山只有三成多。
这一次又推行‘言文一致’,要给科举这种大事动刀子,司马光自然胆颤心惊,可这时看到秦仙傲一句‘科举不可废’心情一下开朗很多,可依然忐忑,微吸一口气司马光往下看。
“科举不可废不是不废,而是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式前不可废。”
司马光脸色微沉。
“既然不废科举又如何找到更好的方式?无非积极调研、大胆想、小心求证,谨慎实施而已,经过调查,现在的教育育才选才机制不够合理,而其原因在于,其一、文字书写过于复杂,不利于书写……”
“其二,古文读写费神费力……”
“培养方式单调,人才结构单一……”
“选才制度不够……”
……
“因此种种,我才倡导‘言文一致’,虽然经过多方论证推理,此方式是可行,正确,适合时代要求的,可是在这种事情上‘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司马光脸色沉凝。
“这秦仙傲看来是铁了心要用白话文替代古文,只是……”司马光目光冰冷的看向下面。
“我拟立以下方案:一、以往的老教学方式依然任其存在,但是要需得对书塾先生收取一定的赋税,以减少这类教学的存在,二实行全民义务教育……”
“全民义务教育?”
司马光眉心一跳,连往下看。
“所谓义务教育,就是制定国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无论是谁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一种强迫教育制度。”
司马光脸色极度难看。
武道界程颐、吕公着、王安石、苏轼……一个个大佬都第一时间购得报纸,此刻书房中司马光正襟危坐,摊开手中散发着油墨香的新报纸。
“文学改良若干问题解决办法建议(二)”醒目标题赫然在列,司马光连往下看:“自太祖立国,大宋表面百年无事,实则积弊重重,王相公变法求强,效果不理想,是多方面的,可有一想必是大家认同的,人才不够!所以连丈量土地这种事都完成不好。”
司马光点点头,王安石变法,上层设计得很漂亮的规则,可是这些规则……,像推行经济金融。
大宋中书管民、枢密管兵、三司管财所有重要数字都不能对照,他们都如此,而下面大部份都是不识字的农民,怎么可能变法不走样?
而丈量土地规定是‘以东、西、南、北各一千步为一方,内按土地肥瘠分五等抽税’,可是在开封府就出问题了,因为有‘时方时止’,有山林,这些都无从着手。
而‘免役法’‘市易法’‘青苗法’,样样一实施就怪问题迭出,究其原因,其实就是缺少大量相关的人才。
微一感慨司马光继续观看:
“我与王相公倡议‘言文一致’,即要从根子上去培养人才。”
“然而科举实行已久,在新的培养、选拔人才机制没出现之前,它被证明是最好,也最恰当的。”看到这司马光脸上顿时浮起笑容。
“这秦仙傲倒也不是完全脑子发烧了,也知道一直施行的科举是最恰当的。”司马光笑眯眯的目光往下移。
“因此即便要改,要实行新的教育方式,要用‘白话文’替代文言,也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一步步来,方可不酿大错。”
看到这司马光再次点头:“施行新教育方式,哪是那么容易的,这秦仙傲,不过他还算是懂事,知道不能一蹴而就,怕会酿成大错。”
而后报上:
“这里我总结25字诀,即‘积极调研,大胆想象,小心论证,谨慎实施,随时改进,成功推广’。”
司马光眉一挑:“积极调研、大胆想象,小心论证?”他眯着往下看。
“1、积极调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读书人不要以为‘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而调查……”
“2、大胆想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我等做事,要有天的进取,也要有地的守成。因此一方面我说祖宗之法不可违,另一方面又说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不如此不能成大事。”
“然而要进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长辈总是‘欺负’晚辈,先生总是欺负学生的,老祖宗已经把容易的都玩遍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都是深水区。”
“老祖宗都杀不出的血路,我们如何啃下?”
“这便不得不要求我们放开思想的羁绊,大胆去想,放开一切去想,错误没什么,若是想都不敢想,更是无法闯出路子。”
……
很快看完一节,司马光手指轻敲着桌子:“大胆想象么,这倒是姓秦的看家本领,他做的事想来还真是大胆得很呀。”司马光微微摇了摇头,目光落在下一行上。
“3、小心论证。”
“想象是可以毫无顾忌,天马行空,任意而为,然而我们终究是要做事的,这就必须让我们的想法落地,而这便要求我们得小心论证,得符合一定的事物发展规律……”
一口气看完,司马光再次点头:“原来如此,想得再好,若是不着地,终究不行,王介甫就是这样,这一点秦仙傲比他强多了。”
而后——
“4、谨慎实施。”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如此,稍有错误,必然导致严重后果。因而王相公变法,司马相公等诸君反对,然而天地无时不在变法,今日之我,不是昨日之我,今日之大宋也非昨日之大宋,祖宗法只适于祖宗时。”
“我们读《易经》,《易经》说穿了就一个词‘因时而变’,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才能趋吉避凶,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可是如何实施,怎么做?”
“我的意思是先选择改革试点……”
司马光呼吸顿止,改革试点在后世中国的施政政策中是很司空见惯的,可是在古代,当然古人不是没有人想到这法子,可是又有几人敢变法?即便是变法,往往也是被现实倒逼,不得不变法,而实施变法的人在这种情况,巴不得一两天,整个世界焕然一新,哪里还会搞什么改革试点。
更何况,整个天下看着你。
上面的官家,皇太后等等催促着你,所以,条件不到,哪里会把试点当成主要,必不可少的一部份。
可是‘试点’好处,司马光这样的牛人岂会看不出来。
因此一看到这一点,司马光便眉飞色舞起来。
而后看着秦仙傲对搞改革试点的讲叙,越看他神色便越激动。司马光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反对变法派,一开始他和所有人一样,都是强烈支持变法的,支持王安石的,只是后来发现不对劲,这才改变心意。
“王介甫变法倒也不是没试点,他自己在地方时,也试过,是成功了,可是他那里,与整个大宋一致么?”
司马光兴奋的看着文中论改革试点,什么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等等,其实只要提出了选试点一概念,如何选,不用过多置言,像司马光这些人岂能想不到。
很快司马光看完这一条,心情很有些兴奋。
“王介甫与秦仙傲都是胆大包天的人,可秦仙傲胆子更大,也更小,选择试点,不急于求成,好,好一个既稳健又大胆。”
“不过试点选择也不是容易的事呀。”
司马光感慨连连,选试点对于普通,能够很快见效的施政来说最好,可是要数十年才能看到不同,甚至很难看出好坏的一些政府,那就麻烦了。
“不过有选试点,总比没有选试点好。”
司马光带着兴奋的心情继续将剩下的‘随时改进,成功推广’两点看完。
“这25字诀虽然不能尽善尽美,可秦仙傲这种大胆包天的人,能够写出这些老成谋国之言亦算不错了。”司马光喝了口茶,这才继续往下看。
“我在上一期报纸上曾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要想人才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手段自然也要不拘一格,也要积极调研、大胆想象、多方论证,在这里我抛砖引玉,提出一些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易经》中说天行健,地势坤。兵法又云,未料胜,先料败。我们大胆前进时,必须先安排好后路,因此科举不可废。”
“科举不可废?”
司马光激动得手都微微颤了一下,司马光最怕就是秦仙傲乱来,秦仙傲乱来,似乎还没造成不可挽救的大错,可真的这样么?司马光可不认为。
一开始是思想学问界变故,孔圣儒家已丢城丧土良多。
而后又是大宋江山变故,如今真正属于大宋的江山只有三成多。
这一次又推行‘言文一致’,要给科举这种大事动刀子,司马光自然胆颤心惊,可这时看到秦仙傲一句‘科举不可废’心情一下开朗很多,可依然忐忑,微吸一口气司马光往下看。
“科举不可废不是不废,而是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式前不可废。”
司马光脸色微沉。
“既然不废科举又如何找到更好的方式?无非积极调研、大胆想、小心求证,谨慎实施而已,经过调查,现在的教育育才选才机制不够合理,而其原因在于,其一、文字书写过于复杂,不利于书写……”
“其二,古文读写费神费力……”
“培养方式单调,人才结构单一……”
“选才制度不够……”
……
“因此种种,我才倡导‘言文一致’,虽然经过多方论证推理,此方式是可行,正确,适合时代要求的,可是在这种事情上‘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司马光脸色沉凝。
“这秦仙傲看来是铁了心要用白话文替代古文,只是……”司马光目光冰冷的看向下面。
“我拟立以下方案:一、以往的老教学方式依然任其存在,但是要需得对书塾先生收取一定的赋税,以减少这类教学的存在,二实行全民义务教育……”
“全民义务教育?”
司马光眉心一跳,连往下看。
“所谓义务教育,就是制定国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无论是谁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一种强迫教育制度。”
司马光脸色极度难看。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67137/185594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