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
推荐阅读:一级律师、花都狂龙、极品神医、末世最强觉醒、隋炀帝、血性、无限进化(无敌宝宝猪)、鬼话、宠妻成瘾、主宰苍穹、
魏建国回头打着哈哈,样子很是谦虚,我不禁看多几眼。相形之下,自觉有些形秽,只见他气宇轩昂的,全身散发出一股知识青年的气息,特别是那神态,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这种人我接触过不少,乍看似乎很怯儒,其实骨子里却有着惊人的意志,而且颇有心计。
吉普车直奔火车站,王叔驾轻就熟地办好手续,三人便开始了漫长旅途。
一路上我不停挑逗王叔讲考古的趣事,自己不时插上几句,完全不觉得乏闷。而那个魏建国却一直埋头看书,一点也不合群,到此我才发现,这家伙原来是个“闷葫芦”。
当火车到达乌兰察布盟时,王叔招呼大家下车,这时早有一辆吉普在等待,二话不说把我们拉往草原深处。
有“单位”的就是不一样,还有专车接送。我正沉醉在一片幸福中,哪知车子飞驰了大半天后,戛然停在一处河滩边,前面没路了。这之后又是马车又是牛车,停停歇歇,到达目的地时,已经是第二天中午。
罕拉尔旗位处国境边陲,说是小镇还有点言过其实,里外就一条大街,算上我们住的所谓招待所,前后不过三十多栋平房。不过王叔解释说,蒙古族人不习惯固定的房屋,大多居住在附近牧场里,以毡房穹庐为家。别看现在冷冷清清,到了节日,那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浩瀚草原,那股兴奋无法言喻,刚收拾好行李,便迫不及待地想出去走走,哪知却被王叔一把拦住,讲了半天蒙古同胞的生活习俗,以及礼节禁忌之后,把门一关,喊了句“睡觉”……
“王叔,现在才过中午,怎么不先去墓地看看?”
“呵呵!罕拉尔旗很大的,发现古墓的牧民说,那地方离这儿起码三四十里路呢!”王叔头枕着手臂躺在床上,懒散地说:“我都安排好了,明天一早牧民会过来带路。现在就怕厚道老伯赶不上啊!”
“厚道老伯?”
“嗯!就是之前跟你提到的那位蒙古向导,他一直协助考古队工作。对了!他还是你爹介绍的呢!”
“我父亲介绍的?”
“是啊!这人虽说怪里怪气,可确实有本事,不但对各处地形了然于胸,连一草一木的习性都知道,还能预感天气变化,好几次把我们带出险境……有时我甚至怀疑,他是一匹老狼变的,哈哈……”
王叔说着说着,突然笑出声来,这更挑起我的兴趣,于是不停诱问这位向导的来历,王叔却挤牙膏般的一点点讲述,老半天才听出个大概——
原来,这位蒙古向导是个孤儿,从小独自在草原游荡,解放前曾经在包头住过几年,据说是做毛皮和药材生意,因为经常跟汉人打交道,加上他天资聪明,很快就学会汉语,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厚道。日寇入侵时,他回到草原,以放马牧牛为生。当年我父亲初次来草原考察,机缘巧合下他们碰上了,也许是对包头怀有感情,厚道对我父亲悉心照顾,两人很快交上朋友。后来,父亲又把他介绍给考古队当向导,每次来草原考古他都有参加……
真是奇怪,这些事父亲怎么只字未提?我正纳闷,却见王叔突然坐了起来,侧着头凝听,随即露出笑容,“嘿!说曹操曹操就到,他那勒勒车的马铃声还真特别。”
话音未落,只听木门“啪”的一响,一个穿着蒙古长袍、手执赶马鞭的老头大咧咧走进来,用带着包头口音的普通话喊道:“王主任啊!咱这一别就是三年,想死我啦!”
王叔赶紧迎上去,俩人又搂又抱的互相问候,一直在看书的魏建国也起来打招呼,我都差点忘了他的存在。王叔收拾情绪,给双方做了介绍,“这位就是我常常提起的厚道老伯,草原活地图啊!这俩位是我助手,建国跟天桦……”
当王叔介绍我时,只是淡淡带过,按道理应该提及我父亲的啊!这时我当然不会介意,因为心思全落在这位老伯身上。只见他有着跟年龄极不相称的魁梧身材,一把花白胡须遮住大半张脸,剩下的全是岁月刻下的皱纹,不过人却很精神,特别是眼神里流露出来的神采,无形中带着一种威严,一股豪气。
“这次怎么安排呢?”厚道伯开门见山地问,看得出是个直爽之人。王叔刚说出计划,又听他大声讲道,“你们累不累,还行的话现在就去,至于墓地位置嘛!我找那个发现的牧民问问。”
“我们倒无所谓,就怕时间不够,天黑前还得赶回来。”王叔笑着说。
“嘿嘿!我可是驾着大勒勒车来的,啥都有,咱们今晚就地搭个小毡包住,咋说都比这破屋子舒服。”厚道伯得意洋洋地走出门外,我们跟着出来一看,好家伙!他的那辆马拉的勒勒车真够大,上面堆满各种东西,什么篷布毛毡木条绳索,还有锅碗瓢盆……敢情是全部家当都带来了。
王叔做起事来倒是利索,没一会便安排妥当,四个人挤上勒勒车,厚道伯鞭子一扬,迎着烈日缓缓向西进发。
正如王叔所介绍,大多数蒙古同胞都住在附近的牧场里,刚出小镇,一堆堆蒙古包赫然入眼,连绵不断,衣着大同小异的牧民骑着马穿梭其间,羊叫声、呼喝声此起彼伏……这彻底颠覆了我的第一印象——罕拉尔旗绝非荒凉之地。
随着渐渐深入,蒙古包越来越稀落,到最后,目所能及之处唯有茫茫苍翠。面对这一望无际的广袤草原,我震撼之余又有些陶醉,这种原始之美让人意乱神迷,真想纵声大喊几句。
父亲也曾路过这里吧?突然,我想起王叔说过,当年父亲跟厚道伯从罕拉尔旗出发向北,没多久俩人就走散了,想必就在这附近。可是,眼前毫无遮挡的环境摆明,这根本就不可能,就算父亲有意甩开厚道伯,也很难逃出他的视线……我不由自主地把视线转向厚道伯,总觉得这位蒙古老人身上积满秘密。
勒勒车行走了大约三个小时后,前方突然出现两个相连的小山丘。这低矮的山丘呈马鞍形,上面长满参天大树,在茫茫草海中,像极一座孤岛。厚道伯指着其中一处林地说:“应该就是那里了。”
大伙循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片翠绿间,有个土黄色的凹坑分外醒目。
“在山脚筑墓,的确是匈奴的丧葬习俗。”建国迅速拿起笔记本,把这片山丘的地形绘下来,还注上编号。这就是考古跟盗墓的区别吧?我偷偷一笑,把头再次转向那个凹坑,突然,远处一个灰白色人影引起我的注意,他一动不动的站在草丛间,就在林地边缘。
“看,那个人好奇怪。”我失声喊了一句。
“是武士俑吧!石像来的,这玩意儿草原上到处都有,没啥奇怪的。”厚道伯不以为然地说,突然回过头来问王叔,“这东西的来历你们还没研究清楚吗?”
“是啊!别说来历,想断代都难。”王叔点了一根烟,吐出一口说:“新疆那边更多,去年所里还专门组队去考察,结果也是铩羽而归。这种石文化太神秘了,如今的哈萨克、维吾尔、还有你们蒙古族同胞,都没有竖立石人的习俗和记载,所以只能是远古的民族。一直以来,考古界都认为是西突厥人的作品,可就在不久前,有位专家无意中发现,其中几处石人手的位置上刻着一个奇怪的陶器,而这种独特的橄榄形陶器却属于卡拉苏克文明,比突厥至少要早一千年以上。所以,突厥武士像的论断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说话间,勒勒车已经来到山丘前。我跳下车,好奇地直奔石人而去。
这座高约两米的塑像是由整块石头刻成,造型既简单又粗犷,几乎只是一个人的大轮廓——头脸宽圆,身体呈粗大的扁平状,分不出四肢来。
“现在考古界的统一意见是——竖立石人的民族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后突厥继承了这一文化。他们这样做的意义,大概是源于宗教,认为石人具有通灵的能力,人死了之后,他的灵魂会依附在这些石人上面,从而达到永恒。”王叔站到我旁边,很认真地讲解。
“这也太粗糙了吧!连五官都刻不到位,堆个雪人都比它形象。”
“呵呵!这一个的确比别处的粗糙,不过,这也正好说明,它的年代比较远久。”王叔说着,神情突然变得很严肃,他上前一步,手指顺着石像的线条游弋,若有所思地说:“这样的构图还真没见过,说不定是史前石器时代的遗物。去!快把建国叫来,先拍几张照片存档。”
不就一块烂石头吗,这玩意儿要是摆在琉璃厂卖的话,估计要倒贴搬运费才能甩出去,王叔却当它是宝。我兴味索然地转过身,正要去找建国,却听他在远处大喊,“王主任,这的确是匈奴墓,规模还不小。”
王叔一听,踉踉跄跄地奔跑过去,不再理会眼前的石人雕像。我顿了顿,回头再看一眼,只见烈日下,这残旧的石像带着一种难以捉摸的表情,默默矗立,或许几千年来,它就是这么孤独面对大草原的风云变幻。
“糟糕!咱们还是来晚了,都被破坏成这个样子。”面对杂乱的凹坑,王叔心疼得直跺脚。
我抬头观察了一下,这片矮山丘就如一条蜿蜒的青龙,而这墓偏偏筑在中间的低洼处,明显切断了气脉,从风水的角度来看,属“断龙困尸”之类的恶地,是个死局。家传的《寻龙点穴》是这样评述的——这种既不藏风又不纳气的穴场,葬之势必贻害子孙,甚至家变。除非,下面有条暗河来调转脉眼中的生气……
想想这是匈奴人的墓,未必笃信风水相地。我又把目光转向墓穴,实在想不出它是怎么坍塌的,从痕迹来看,也不像专业盗墓者的手笔。只见这个圆形的凹坑直径大约十米,没有砖墙墓室,被人抄得凌乱的沙土中,除了几块破碎的棺木片,就剩一堆马的头骨,数量还不少。
这使我想起《分穴辨土》中的描述——匈奴人有杀马殉葬的习俗,不过只葬马头,身躯留族人分食。细数殉葬马头的数量,可以推断墓主人的身份,越多则地位越高……
“这墓主人肯定是个人物,至少是个贵族,但还不是单于,因为单于都是方形墓。”我似模似样的卖弄一番,说得王叔连连点头。
“好小子,看来前段时间是下力气研究了,不错不错!继续说啊!”
“这墓明显是在仓促间修筑的。”王叔这一激励,我更来劲了,清了清嗓子,气定神闲地说:“照匈奴的丧葬规格,葬有马头的墓,里内必定是铁、银、金三重棺,而且无论圆形墓还是方形墓,都有石块砌的墓基。而这个是木质棺,又没有基石,显然是在毫无准备、仓惶的情况下草草下葬的,很可能是碰到突发事件。”
“好!分析得很到位,果然是虎父无犬子。”王叔乐得合不上嘴,拍着我的肩膀不停夸奖,我能感觉到他的激动,那是发自内心的、不带任何装饰的表露。真是让人难以费解……
这时,一直在旁边围观的厚道伯“嗤”的一笑,用不屑的眼神瞪了我一眼,转身回到林地的勒勒车上,悠然抽起旱烟来。
“这墓损毁严重,看来已经没有研究价值了,天桦,你帮建国清理造册,我找厚道伯聊聊。”王叔说完,径直走向林地。
他这话真叫人懊恼,难道千里迢迢的赶来,就这样两手空空的结束?此时魏建国已经拍好照片,一言不发地分给我一把刷子,自己跳进坑里,先把马头骨一个个搬出来,再用刷子很认真的清扫每一寸沙土……
日头渐渐西落,转眼间破墓就快收拾完毕,不出所料,里面什么也没发现。这时王叔招呼我俩过去休息,魏建国应了一声,拍拍手自个走了,这书呆子真是越来越让人讨厌。
厚道伯早已烧好一锅热水,分成四碗,齐刷刷的摆在车上,每份还搭有几块羊肉干。大伙也不客气,各自端起来就喝。
“嘿!哪来的水?你车上的水罐明明是空的啊!”我好奇地问。
“哈哈!在草原,跟着厚道伯就什么都有。”王叔笑着解释,“刚才那会儿,他老人家悠转了一下,很快就嗅出水源来,就在前面的山脚,没挖多深,那水就扑通扑通地冒出来。”
“哦!真是厉害。”我敷衍了一句,内心却不以为然,他生于斯长于斯,说不定在这附近生活过,找水源还不是囊中取物?
厚道伯一直露着笑脸,突然靠到我身边,指着一侧山丘说:“年轻人,刚才听你分析墓穴头头是道,是有一套哈!你再看看那片树林,有什么蹊跷吗?”
我不明就里地望过去,这一看还真发现问题——那片看似杂乱无序的松树林中,却有两棵鹤立鸡群,它们一样的高大挺拔,并排而立,形成一个门的形状。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神门木,契丹墓前的保护神?
或许是因为身在草原,我自然地联想到契丹墓。据父亲的考古资料记载,早期的契丹人对树木很崇拜,他们认为,高大的树顶离天最近,是神灵栖身之所,因此有树葬的原始习俗。说起来有点恐怖,他们在人死后,用马车拉入大山里,选一棵最高大的树,然后直接把尸体挂到树顶,等三年后再回来收拾骨头焚烧撒掉……直到辽国建立,由于受中原文化影响,契丹人才有筑墓厚葬的习俗,可对树木的崇拜却始终没忘,所以在墓的前面栽下一对树,称谓“神门木”,意示着受到天神的保护。
此时此刻,面对跟资料描述相似的场景,我顿时血脉贲张,把碗一撂,疾步向土丘顶上跑去。在这种杂草丛生的山林地,想要看出挖掘留下的痕迹,只能借用“稻作遗存”勘测法——凡是地底下有人工建筑,上面的植物就会有不同的长势和颜色,不管时隔多少年。只要从高处往下看,就能辨别出轮廓。
我一鼓作气爬到山丘顶,手撑着膝盖往下望,只见残阳下,两棵参天大树的后方果然现出一块长条形的斑纹,那是由稍微发黄的杂草形成。下面有墓穴是肯定的,只是,这里的风水格局比山脚的匈奴墓还要恶——“龙”断头、“砂”穿心、“水”无照而“向”逆行,这四要均成绝煞,分明是困尸之恶地,葬之必绝后。
这时王叔他们都跟上来了,很明显,他们也看出痕迹来,一个个目瞪口呆。魏建国迅速摆弄相机拍照,从各个方位拍摄。
“会不会这个才是真正的匈奴墓,坍塌的那个只是疑冢。”我来一招抛砖引玉,想听听王叔的见解。
“不!草原民族不屑搞疑冢之类的把戏,这里地广人稀,想要密葬那太容易了,何必费事。”王叔立即驳斥,样子很是激动。
“呵呵!想不到你年纪轻轻的,做事还挺老练。明知故问……”厚道伯笑着说,找了块石头坐下。
我一时有点尴尬,刚才这样说的确露出破绽——明明是认出契丹神门木才跑上来,却又说是匈奴墓。突然,我内心猛的一怔,这神门木是厚道伯指引出来的,老人家原来也是个高手,如此眼力,恐怕比乔老头还要厉害。
“这个才是宝啊!”王叔感慨地说:“就这规模格局,绝对是贵族以上级别的人物。”
“那咱们现在就去挖开看看?”我开始摩拳擦掌。
“不行不行!要按考古的守则来办事。”王叔摇摇头,带着惋惜的口气说:“古墓勘考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必须是有破口的墓,或者即将发生不可逆转的地质灾害,才能进行抢救性发掘。”
“摆在眼前都不能挖,那咱们来干嘛?”我赌气地说。
王叔不再理会,一言不发地往坡下走去,魏建国紧随其后,我望向坐在石头上的厚道伯,他悠然地抽着旱烟,脸上仍挂着莫名其妙的浅笑。突然,他敲了敲烟杆,站起来也往山下走,当经过我身边时,贴着我耳朵悄悄说:“别一副受委屈的样子,要知道这是在考古,不是淘沙。”说完便放声哼唱起草原牧歌,一时间,整片山林回荡着诡异的歌调……这个厚道伯真是越来越难以捉摸。
……
草原上日落得晚,不过天黑却在一瞬间,一抹残阳刚刚消失,漫天繁星便骤然浮现出来,快得让我无所适从。跟天色变化一样快的还有温度,入夜后,整个草原笼罩在一片阴冷中,仿佛又回到冬天。
此时厚道伯已经搭好蒙古包,就在那座石人旁边,点起一堆篝火后,我们三个席地而坐,一边烤火一边等着吃晚餐。很快,厚道伯端着一个大盘子出来了,一看还是四只碗、一堆羊肉。
蒙古人的食物以羊肉为主,这个我也喜欢,可那碗东西就有点难以下咽了,好像是传说中的发酵马奶,味道怪怪的,喝到嘴里又腥又酸。王叔看我皱着眉头,悄悄提醒说:“在这里,拒绝主人的盛情是极不礼貌的,你不但要吃,还要表现得很欣赏。”
“哈哈!跟我就别讲究了,不过这马奶可是好东西,等你喝习惯后,保证每天都追着我要。”厚道伯笑着说。突然站起身来,径直走向不远处的勒勒车,我看他从上面解下一个布袋,又慢悠悠地走回来。
“吃不惯的话,我这儿还有更好的。”厚道伯一脸得意地打开布袋,拿出几个包子放在盘子上。
“甜菜包子?”
我差点跳起来,这可是我老家那边独有的特色小吃,此时却在千里之外的茫茫草原上看到,能不激动吗?我抓起来猛咬一口,那久违的味道立即溢满唇齿间,心里徒生出许多感慨。
“好吃吗?我刚去包头的时候,也不习惯这甜菜的味道,没想到后来居然吃上瘾了。”厚道伯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望着我,慢条斯理地说:“接受新事物总有个适应过程,早点习惯才能早点品尝出味道……”
“大家都累了,早点休息吧!”王叔搁下碗,做了个伸腰的动作,“咱们明天就回乌兰察布,争取赶上后天下午的火车。”
“林子里的那个古墓怎么办?不顺带勘察一下?”魏建国歪着头问。这可是他踏入草原后主动说的第一句话。
“这个当然要了。咱们虽然不能开挖,但必须做记录和标示。”王叔说完,起身钻进蒙古包里。
望着飘逸的篝火,我突然冒出一股强烈的希冀——但愿明天勘察时那座契丹墓也发生坍塌。
第12章 契丹古墓
连续几天的车马奔波,对于闲惯的我来说很是疲累,白天还能勉强撑住,此时躺在羊皮毯上,酸痛、晕眩接踵而来。然而却怎么也睡不着,内心老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或者说是预感——即将有可怕的事情发生。
翻来覆去闹到半夜,好歹算是有了睡意,就在这时,朦胧间突然有人拍我的肩膀,硬生生把我拉起来。好奇怪,我居然迷迷糊糊的跟着那个人走,完全失去反应。
毡包外,一轮明月把天地间照得一片白茫茫。带路人迈着有节奏的步伐,绕过石人像,不紧不慢地走向山丘,我踩着他的脚印,梦游般的紧随其后,心潮没有丝毫起伏,好像一切都在意料当中。
俩人一前一后往山林走,此时四周寂静如死,唯有脚踩杂草发出的“沙沙”声,月光下,这诡异场面就如“湘西赶尸”。
那人很快把我带到山林里,绕过两棵“神门木”后,他突然消失了,鬼魅般地消失在几块大石中。
我这才稍稍回过神来,手足无措地望着石堆。怪了!这堆石头足足有一个人高,我白天怎么就没留意到呢?是被树木杂草遮挡,还是角度问题?突然,石堆缝隙间射出几道白光,紧接着,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从里边传来……是那个带路人?我心神恍惚地跑过去,只见杂乱的石碓底处,有个由缝隙形成的小凹洞,原本遮盖洞口的杂草已被人铲到一边,那个带路人就蹲在里面,他脸朝外,正咧着嘴奸笑,猥琐得让人心里发毛。怎么会是他——乔老头?
乔老头一动不动的蹲着,嘴里仍在发出机械般的笑声。我靠近一步,这时候,内心那股莫名的恐惧感又涌出来,而且在瞬间变得浓烈,仿佛身边围满了孤魂野鬼,他们就在暗处窥视,时刻准备向我下手……突然,乔老头的脸起了变化,“翻天覆地”地变化——先从额头开始,一道道刀刻般的皱纹骤然浮出,接着蔓延到脸颊,一直光亮的下巴竟然长出浓密的胡须……最后变成厚道伯的样子。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脑袋一片空白,而心跳却在不受制的加快,然而未等我反应过来,更恐怖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厚道伯“噗”的一下趴倒,四肢着地,躯干高高挺起,脑袋向上扬,嘶牙咧嘴地朝我吼叫,那模样分明就是一匹苍狼……
“喂!你怎么啦?”
突然一阵摇晃把我弄醒,一睁眼,就看到厚道伯那张写满沧桑的皱脸,我触电般地往后蹭。
“是不是病了?看你满头大汗的……”王叔走过来,伸手探了下我的前额,“不烧,应该是做噩梦吧?”
噩梦!对!刚才那一幕只是噩梦。我猛然清醒,心有余悸地望向厚道伯,他正用鄙视的眼神看着我,一时有些尴尬。
……
此时晨曦初露,喝了一碗白豆汤之后,四个人背上工具包,大步流星走向山丘,准备对契丹墓来个初步勘测。王叔一路交代,只要记录下方位及量度面积,务必在中午前完成,好赶上明天下午回北京的火车。说话间来到疑是契丹墓的地方,大伙停下脚步,开始分工合作。
虽然我是第一次参加考古,可对于利用“稻作遗存”来勘测的流程还是清楚的,资料里写得很详细——一人站在高处目测可疑稻作的起始点,指挥下面的人立桩标示,最后再用白石灰把各点连接上,这样就能勾画出夯土的分布图形,从而找出墓室。
吉普车直奔火车站,王叔驾轻就熟地办好手续,三人便开始了漫长旅途。
一路上我不停挑逗王叔讲考古的趣事,自己不时插上几句,完全不觉得乏闷。而那个魏建国却一直埋头看书,一点也不合群,到此我才发现,这家伙原来是个“闷葫芦”。
当火车到达乌兰察布盟时,王叔招呼大家下车,这时早有一辆吉普在等待,二话不说把我们拉往草原深处。
有“单位”的就是不一样,还有专车接送。我正沉醉在一片幸福中,哪知车子飞驰了大半天后,戛然停在一处河滩边,前面没路了。这之后又是马车又是牛车,停停歇歇,到达目的地时,已经是第二天中午。
罕拉尔旗位处国境边陲,说是小镇还有点言过其实,里外就一条大街,算上我们住的所谓招待所,前后不过三十多栋平房。不过王叔解释说,蒙古族人不习惯固定的房屋,大多居住在附近牧场里,以毡房穹庐为家。别看现在冷冷清清,到了节日,那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浩瀚草原,那股兴奋无法言喻,刚收拾好行李,便迫不及待地想出去走走,哪知却被王叔一把拦住,讲了半天蒙古同胞的生活习俗,以及礼节禁忌之后,把门一关,喊了句“睡觉”……
“王叔,现在才过中午,怎么不先去墓地看看?”
“呵呵!罕拉尔旗很大的,发现古墓的牧民说,那地方离这儿起码三四十里路呢!”王叔头枕着手臂躺在床上,懒散地说:“我都安排好了,明天一早牧民会过来带路。现在就怕厚道老伯赶不上啊!”
“厚道老伯?”
“嗯!就是之前跟你提到的那位蒙古向导,他一直协助考古队工作。对了!他还是你爹介绍的呢!”
“我父亲介绍的?”
“是啊!这人虽说怪里怪气,可确实有本事,不但对各处地形了然于胸,连一草一木的习性都知道,还能预感天气变化,好几次把我们带出险境……有时我甚至怀疑,他是一匹老狼变的,哈哈……”
王叔说着说着,突然笑出声来,这更挑起我的兴趣,于是不停诱问这位向导的来历,王叔却挤牙膏般的一点点讲述,老半天才听出个大概——
原来,这位蒙古向导是个孤儿,从小独自在草原游荡,解放前曾经在包头住过几年,据说是做毛皮和药材生意,因为经常跟汉人打交道,加上他天资聪明,很快就学会汉语,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厚道。日寇入侵时,他回到草原,以放马牧牛为生。当年我父亲初次来草原考察,机缘巧合下他们碰上了,也许是对包头怀有感情,厚道对我父亲悉心照顾,两人很快交上朋友。后来,父亲又把他介绍给考古队当向导,每次来草原考古他都有参加……
真是奇怪,这些事父亲怎么只字未提?我正纳闷,却见王叔突然坐了起来,侧着头凝听,随即露出笑容,“嘿!说曹操曹操就到,他那勒勒车的马铃声还真特别。”
话音未落,只听木门“啪”的一响,一个穿着蒙古长袍、手执赶马鞭的老头大咧咧走进来,用带着包头口音的普通话喊道:“王主任啊!咱这一别就是三年,想死我啦!”
王叔赶紧迎上去,俩人又搂又抱的互相问候,一直在看书的魏建国也起来打招呼,我都差点忘了他的存在。王叔收拾情绪,给双方做了介绍,“这位就是我常常提起的厚道老伯,草原活地图啊!这俩位是我助手,建国跟天桦……”
当王叔介绍我时,只是淡淡带过,按道理应该提及我父亲的啊!这时我当然不会介意,因为心思全落在这位老伯身上。只见他有着跟年龄极不相称的魁梧身材,一把花白胡须遮住大半张脸,剩下的全是岁月刻下的皱纹,不过人却很精神,特别是眼神里流露出来的神采,无形中带着一种威严,一股豪气。
“这次怎么安排呢?”厚道伯开门见山地问,看得出是个直爽之人。王叔刚说出计划,又听他大声讲道,“你们累不累,还行的话现在就去,至于墓地位置嘛!我找那个发现的牧民问问。”
“我们倒无所谓,就怕时间不够,天黑前还得赶回来。”王叔笑着说。
“嘿嘿!我可是驾着大勒勒车来的,啥都有,咱们今晚就地搭个小毡包住,咋说都比这破屋子舒服。”厚道伯得意洋洋地走出门外,我们跟着出来一看,好家伙!他的那辆马拉的勒勒车真够大,上面堆满各种东西,什么篷布毛毡木条绳索,还有锅碗瓢盆……敢情是全部家当都带来了。
王叔做起事来倒是利索,没一会便安排妥当,四个人挤上勒勒车,厚道伯鞭子一扬,迎着烈日缓缓向西进发。
正如王叔所介绍,大多数蒙古同胞都住在附近的牧场里,刚出小镇,一堆堆蒙古包赫然入眼,连绵不断,衣着大同小异的牧民骑着马穿梭其间,羊叫声、呼喝声此起彼伏……这彻底颠覆了我的第一印象——罕拉尔旗绝非荒凉之地。
随着渐渐深入,蒙古包越来越稀落,到最后,目所能及之处唯有茫茫苍翠。面对这一望无际的广袤草原,我震撼之余又有些陶醉,这种原始之美让人意乱神迷,真想纵声大喊几句。
父亲也曾路过这里吧?突然,我想起王叔说过,当年父亲跟厚道伯从罕拉尔旗出发向北,没多久俩人就走散了,想必就在这附近。可是,眼前毫无遮挡的环境摆明,这根本就不可能,就算父亲有意甩开厚道伯,也很难逃出他的视线……我不由自主地把视线转向厚道伯,总觉得这位蒙古老人身上积满秘密。
勒勒车行走了大约三个小时后,前方突然出现两个相连的小山丘。这低矮的山丘呈马鞍形,上面长满参天大树,在茫茫草海中,像极一座孤岛。厚道伯指着其中一处林地说:“应该就是那里了。”
大伙循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片翠绿间,有个土黄色的凹坑分外醒目。
“在山脚筑墓,的确是匈奴的丧葬习俗。”建国迅速拿起笔记本,把这片山丘的地形绘下来,还注上编号。这就是考古跟盗墓的区别吧?我偷偷一笑,把头再次转向那个凹坑,突然,远处一个灰白色人影引起我的注意,他一动不动的站在草丛间,就在林地边缘。
“看,那个人好奇怪。”我失声喊了一句。
“是武士俑吧!石像来的,这玩意儿草原上到处都有,没啥奇怪的。”厚道伯不以为然地说,突然回过头来问王叔,“这东西的来历你们还没研究清楚吗?”
“是啊!别说来历,想断代都难。”王叔点了一根烟,吐出一口说:“新疆那边更多,去年所里还专门组队去考察,结果也是铩羽而归。这种石文化太神秘了,如今的哈萨克、维吾尔、还有你们蒙古族同胞,都没有竖立石人的习俗和记载,所以只能是远古的民族。一直以来,考古界都认为是西突厥人的作品,可就在不久前,有位专家无意中发现,其中几处石人手的位置上刻着一个奇怪的陶器,而这种独特的橄榄形陶器却属于卡拉苏克文明,比突厥至少要早一千年以上。所以,突厥武士像的论断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说话间,勒勒车已经来到山丘前。我跳下车,好奇地直奔石人而去。
这座高约两米的塑像是由整块石头刻成,造型既简单又粗犷,几乎只是一个人的大轮廓——头脸宽圆,身体呈粗大的扁平状,分不出四肢来。
“现在考古界的统一意见是——竖立石人的民族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后突厥继承了这一文化。他们这样做的意义,大概是源于宗教,认为石人具有通灵的能力,人死了之后,他的灵魂会依附在这些石人上面,从而达到永恒。”王叔站到我旁边,很认真地讲解。
“这也太粗糙了吧!连五官都刻不到位,堆个雪人都比它形象。”
“呵呵!这一个的确比别处的粗糙,不过,这也正好说明,它的年代比较远久。”王叔说着,神情突然变得很严肃,他上前一步,手指顺着石像的线条游弋,若有所思地说:“这样的构图还真没见过,说不定是史前石器时代的遗物。去!快把建国叫来,先拍几张照片存档。”
不就一块烂石头吗,这玩意儿要是摆在琉璃厂卖的话,估计要倒贴搬运费才能甩出去,王叔却当它是宝。我兴味索然地转过身,正要去找建国,却听他在远处大喊,“王主任,这的确是匈奴墓,规模还不小。”
王叔一听,踉踉跄跄地奔跑过去,不再理会眼前的石人雕像。我顿了顿,回头再看一眼,只见烈日下,这残旧的石像带着一种难以捉摸的表情,默默矗立,或许几千年来,它就是这么孤独面对大草原的风云变幻。
“糟糕!咱们还是来晚了,都被破坏成这个样子。”面对杂乱的凹坑,王叔心疼得直跺脚。
我抬头观察了一下,这片矮山丘就如一条蜿蜒的青龙,而这墓偏偏筑在中间的低洼处,明显切断了气脉,从风水的角度来看,属“断龙困尸”之类的恶地,是个死局。家传的《寻龙点穴》是这样评述的——这种既不藏风又不纳气的穴场,葬之势必贻害子孙,甚至家变。除非,下面有条暗河来调转脉眼中的生气……
想想这是匈奴人的墓,未必笃信风水相地。我又把目光转向墓穴,实在想不出它是怎么坍塌的,从痕迹来看,也不像专业盗墓者的手笔。只见这个圆形的凹坑直径大约十米,没有砖墙墓室,被人抄得凌乱的沙土中,除了几块破碎的棺木片,就剩一堆马的头骨,数量还不少。
这使我想起《分穴辨土》中的描述——匈奴人有杀马殉葬的习俗,不过只葬马头,身躯留族人分食。细数殉葬马头的数量,可以推断墓主人的身份,越多则地位越高……
“这墓主人肯定是个人物,至少是个贵族,但还不是单于,因为单于都是方形墓。”我似模似样的卖弄一番,说得王叔连连点头。
“好小子,看来前段时间是下力气研究了,不错不错!继续说啊!”
“这墓明显是在仓促间修筑的。”王叔这一激励,我更来劲了,清了清嗓子,气定神闲地说:“照匈奴的丧葬规格,葬有马头的墓,里内必定是铁、银、金三重棺,而且无论圆形墓还是方形墓,都有石块砌的墓基。而这个是木质棺,又没有基石,显然是在毫无准备、仓惶的情况下草草下葬的,很可能是碰到突发事件。”
“好!分析得很到位,果然是虎父无犬子。”王叔乐得合不上嘴,拍着我的肩膀不停夸奖,我能感觉到他的激动,那是发自内心的、不带任何装饰的表露。真是让人难以费解……
这时,一直在旁边围观的厚道伯“嗤”的一笑,用不屑的眼神瞪了我一眼,转身回到林地的勒勒车上,悠然抽起旱烟来。
“这墓损毁严重,看来已经没有研究价值了,天桦,你帮建国清理造册,我找厚道伯聊聊。”王叔说完,径直走向林地。
他这话真叫人懊恼,难道千里迢迢的赶来,就这样两手空空的结束?此时魏建国已经拍好照片,一言不发地分给我一把刷子,自己跳进坑里,先把马头骨一个个搬出来,再用刷子很认真的清扫每一寸沙土……
日头渐渐西落,转眼间破墓就快收拾完毕,不出所料,里面什么也没发现。这时王叔招呼我俩过去休息,魏建国应了一声,拍拍手自个走了,这书呆子真是越来越让人讨厌。
厚道伯早已烧好一锅热水,分成四碗,齐刷刷的摆在车上,每份还搭有几块羊肉干。大伙也不客气,各自端起来就喝。
“嘿!哪来的水?你车上的水罐明明是空的啊!”我好奇地问。
“哈哈!在草原,跟着厚道伯就什么都有。”王叔笑着解释,“刚才那会儿,他老人家悠转了一下,很快就嗅出水源来,就在前面的山脚,没挖多深,那水就扑通扑通地冒出来。”
“哦!真是厉害。”我敷衍了一句,内心却不以为然,他生于斯长于斯,说不定在这附近生活过,找水源还不是囊中取物?
厚道伯一直露着笑脸,突然靠到我身边,指着一侧山丘说:“年轻人,刚才听你分析墓穴头头是道,是有一套哈!你再看看那片树林,有什么蹊跷吗?”
我不明就里地望过去,这一看还真发现问题——那片看似杂乱无序的松树林中,却有两棵鹤立鸡群,它们一样的高大挺拔,并排而立,形成一个门的形状。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神门木,契丹墓前的保护神?
或许是因为身在草原,我自然地联想到契丹墓。据父亲的考古资料记载,早期的契丹人对树木很崇拜,他们认为,高大的树顶离天最近,是神灵栖身之所,因此有树葬的原始习俗。说起来有点恐怖,他们在人死后,用马车拉入大山里,选一棵最高大的树,然后直接把尸体挂到树顶,等三年后再回来收拾骨头焚烧撒掉……直到辽国建立,由于受中原文化影响,契丹人才有筑墓厚葬的习俗,可对树木的崇拜却始终没忘,所以在墓的前面栽下一对树,称谓“神门木”,意示着受到天神的保护。
此时此刻,面对跟资料描述相似的场景,我顿时血脉贲张,把碗一撂,疾步向土丘顶上跑去。在这种杂草丛生的山林地,想要看出挖掘留下的痕迹,只能借用“稻作遗存”勘测法——凡是地底下有人工建筑,上面的植物就会有不同的长势和颜色,不管时隔多少年。只要从高处往下看,就能辨别出轮廓。
我一鼓作气爬到山丘顶,手撑着膝盖往下望,只见残阳下,两棵参天大树的后方果然现出一块长条形的斑纹,那是由稍微发黄的杂草形成。下面有墓穴是肯定的,只是,这里的风水格局比山脚的匈奴墓还要恶——“龙”断头、“砂”穿心、“水”无照而“向”逆行,这四要均成绝煞,分明是困尸之恶地,葬之必绝后。
这时王叔他们都跟上来了,很明显,他们也看出痕迹来,一个个目瞪口呆。魏建国迅速摆弄相机拍照,从各个方位拍摄。
“会不会这个才是真正的匈奴墓,坍塌的那个只是疑冢。”我来一招抛砖引玉,想听听王叔的见解。
“不!草原民族不屑搞疑冢之类的把戏,这里地广人稀,想要密葬那太容易了,何必费事。”王叔立即驳斥,样子很是激动。
“呵呵!想不到你年纪轻轻的,做事还挺老练。明知故问……”厚道伯笑着说,找了块石头坐下。
我一时有点尴尬,刚才这样说的确露出破绽——明明是认出契丹神门木才跑上来,却又说是匈奴墓。突然,我内心猛的一怔,这神门木是厚道伯指引出来的,老人家原来也是个高手,如此眼力,恐怕比乔老头还要厉害。
“这个才是宝啊!”王叔感慨地说:“就这规模格局,绝对是贵族以上级别的人物。”
“那咱们现在就去挖开看看?”我开始摩拳擦掌。
“不行不行!要按考古的守则来办事。”王叔摇摇头,带着惋惜的口气说:“古墓勘考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必须是有破口的墓,或者即将发生不可逆转的地质灾害,才能进行抢救性发掘。”
“摆在眼前都不能挖,那咱们来干嘛?”我赌气地说。
王叔不再理会,一言不发地往坡下走去,魏建国紧随其后,我望向坐在石头上的厚道伯,他悠然地抽着旱烟,脸上仍挂着莫名其妙的浅笑。突然,他敲了敲烟杆,站起来也往山下走,当经过我身边时,贴着我耳朵悄悄说:“别一副受委屈的样子,要知道这是在考古,不是淘沙。”说完便放声哼唱起草原牧歌,一时间,整片山林回荡着诡异的歌调……这个厚道伯真是越来越难以捉摸。
……
草原上日落得晚,不过天黑却在一瞬间,一抹残阳刚刚消失,漫天繁星便骤然浮现出来,快得让我无所适从。跟天色变化一样快的还有温度,入夜后,整个草原笼罩在一片阴冷中,仿佛又回到冬天。
此时厚道伯已经搭好蒙古包,就在那座石人旁边,点起一堆篝火后,我们三个席地而坐,一边烤火一边等着吃晚餐。很快,厚道伯端着一个大盘子出来了,一看还是四只碗、一堆羊肉。
蒙古人的食物以羊肉为主,这个我也喜欢,可那碗东西就有点难以下咽了,好像是传说中的发酵马奶,味道怪怪的,喝到嘴里又腥又酸。王叔看我皱着眉头,悄悄提醒说:“在这里,拒绝主人的盛情是极不礼貌的,你不但要吃,还要表现得很欣赏。”
“哈哈!跟我就别讲究了,不过这马奶可是好东西,等你喝习惯后,保证每天都追着我要。”厚道伯笑着说。突然站起身来,径直走向不远处的勒勒车,我看他从上面解下一个布袋,又慢悠悠地走回来。
“吃不惯的话,我这儿还有更好的。”厚道伯一脸得意地打开布袋,拿出几个包子放在盘子上。
“甜菜包子?”
我差点跳起来,这可是我老家那边独有的特色小吃,此时却在千里之外的茫茫草原上看到,能不激动吗?我抓起来猛咬一口,那久违的味道立即溢满唇齿间,心里徒生出许多感慨。
“好吃吗?我刚去包头的时候,也不习惯这甜菜的味道,没想到后来居然吃上瘾了。”厚道伯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望着我,慢条斯理地说:“接受新事物总有个适应过程,早点习惯才能早点品尝出味道……”
“大家都累了,早点休息吧!”王叔搁下碗,做了个伸腰的动作,“咱们明天就回乌兰察布,争取赶上后天下午的火车。”
“林子里的那个古墓怎么办?不顺带勘察一下?”魏建国歪着头问。这可是他踏入草原后主动说的第一句话。
“这个当然要了。咱们虽然不能开挖,但必须做记录和标示。”王叔说完,起身钻进蒙古包里。
望着飘逸的篝火,我突然冒出一股强烈的希冀——但愿明天勘察时那座契丹墓也发生坍塌。
第12章 契丹古墓
连续几天的车马奔波,对于闲惯的我来说很是疲累,白天还能勉强撑住,此时躺在羊皮毯上,酸痛、晕眩接踵而来。然而却怎么也睡不着,内心老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或者说是预感——即将有可怕的事情发生。
翻来覆去闹到半夜,好歹算是有了睡意,就在这时,朦胧间突然有人拍我的肩膀,硬生生把我拉起来。好奇怪,我居然迷迷糊糊的跟着那个人走,完全失去反应。
毡包外,一轮明月把天地间照得一片白茫茫。带路人迈着有节奏的步伐,绕过石人像,不紧不慢地走向山丘,我踩着他的脚印,梦游般的紧随其后,心潮没有丝毫起伏,好像一切都在意料当中。
俩人一前一后往山林走,此时四周寂静如死,唯有脚踩杂草发出的“沙沙”声,月光下,这诡异场面就如“湘西赶尸”。
那人很快把我带到山林里,绕过两棵“神门木”后,他突然消失了,鬼魅般地消失在几块大石中。
我这才稍稍回过神来,手足无措地望着石堆。怪了!这堆石头足足有一个人高,我白天怎么就没留意到呢?是被树木杂草遮挡,还是角度问题?突然,石堆缝隙间射出几道白光,紧接着,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从里边传来……是那个带路人?我心神恍惚地跑过去,只见杂乱的石碓底处,有个由缝隙形成的小凹洞,原本遮盖洞口的杂草已被人铲到一边,那个带路人就蹲在里面,他脸朝外,正咧着嘴奸笑,猥琐得让人心里发毛。怎么会是他——乔老头?
乔老头一动不动的蹲着,嘴里仍在发出机械般的笑声。我靠近一步,这时候,内心那股莫名的恐惧感又涌出来,而且在瞬间变得浓烈,仿佛身边围满了孤魂野鬼,他们就在暗处窥视,时刻准备向我下手……突然,乔老头的脸起了变化,“翻天覆地”地变化——先从额头开始,一道道刀刻般的皱纹骤然浮出,接着蔓延到脸颊,一直光亮的下巴竟然长出浓密的胡须……最后变成厚道伯的样子。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脑袋一片空白,而心跳却在不受制的加快,然而未等我反应过来,更恐怖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厚道伯“噗”的一下趴倒,四肢着地,躯干高高挺起,脑袋向上扬,嘶牙咧嘴地朝我吼叫,那模样分明就是一匹苍狼……
“喂!你怎么啦?”
突然一阵摇晃把我弄醒,一睁眼,就看到厚道伯那张写满沧桑的皱脸,我触电般地往后蹭。
“是不是病了?看你满头大汗的……”王叔走过来,伸手探了下我的前额,“不烧,应该是做噩梦吧?”
噩梦!对!刚才那一幕只是噩梦。我猛然清醒,心有余悸地望向厚道伯,他正用鄙视的眼神看着我,一时有些尴尬。
……
此时晨曦初露,喝了一碗白豆汤之后,四个人背上工具包,大步流星走向山丘,准备对契丹墓来个初步勘测。王叔一路交代,只要记录下方位及量度面积,务必在中午前完成,好赶上明天下午回北京的火车。说话间来到疑是契丹墓的地方,大伙停下脚步,开始分工合作。
虽然我是第一次参加考古,可对于利用“稻作遗存”来勘测的流程还是清楚的,资料里写得很详细——一人站在高处目测可疑稻作的起始点,指挥下面的人立桩标示,最后再用白石灰把各点连接上,这样就能勾画出夯土的分布图形,从而找出墓室。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6722/101854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