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火器时代
推荐阅读:记忆之场、同行人(群像)、无双局(1v2 父子丼)、缘浅(百合abo)哑巴A、今夜沉沦(亲兄妹h)、临时夫妻(nph)、最优解(1v2 兄妹骨+青梅竹马)、【正在更新】纯粹的爱、拘魂(1V1,高H)、滥情、
安排好燧发枪的生产事宜,崇祯就径直回到了国子监。
燧发枪已经成功的造出来,现在就轮到研制蒸汽机了。
好不容易有空闲点科技树,崇祯就打算一次性多点几样。
不过崇祯也很清楚,蒸汽机跟燧发枪就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燧发枪的主要零件就几个,可是蒸汽机的零件就有成百上千个。
而且燧发枪可以摸着火绳枪的技术过河,蒸汽机却是一个新生事物,全大明都没有一个工匠知道蒸汽机究竟该怎么造?
崇祯也只知道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借水蒸汽的膨胀,来推动飞轮旋转做功。
蒸汽机的主要部件就三个,第一个是飞轮及传动机构,第二个是汽缸以及往复阀门,而第三个就是锅炉。
制造飞轮肯定是最容易的。
无非就是翻砂再浇铸成形。
动平衡这些就不管了,能转就行。
连接飞轮的传动机构也没什么技术难度。
找几个技术过硬的老铁匠,连轴承都能给你打造出来,无非就是多花点时间,轴承都能造出来,铰链这种就更没问题。
造锅炉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锅炉说白了就是一个容器,底下能烧火,炉腔内的水被烧开后,就会通过管道以及控制阀门进入到汽缸,再推动活塞。
有攻丝技术,制作阀门也没有技术难度。
锅炉无论是用铁板来卷制,还是直接涛铸成形,都没什么问题。
最难制造的无疑就是汽缸以及汽缸里边的活塞,不过严格说来,好像也不是做不了,无非就是让老铁匠一点点的打磨。
多花点时间,总能打磨出合格的汽缸以及活塞。
只要第一台蒸汽机造出来,并且转起来,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因为有了蒸汽机后,打造工业母机就不再是什么问题。
崇祯先分别画好飞轮机构、汽缸、活塞及炉锅。
然后尝试着用铰链、连杆将飞轮与汽缸以及控制阀门连接起来。
当蒸汽进入汽缸左室推动活塞往右时,连杆就会推动飞轮,当连杆与作用于飞轮的力臂成为一条直线时,连杆也就丧失了推动力,但是飞轮会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转动,然后通过连杆将活塞往回推,这个时候蒸汽就得进入汽缸右室。
想到这,崇祯当即在汽缸左右室上各开一个孔,顶上再加滑块。
想了想,又在滑块中间底下开了个空腔,又在中间开了排气孔。
这样才能把做完功之后逐渐冷却的蒸汽排出去,新的蒸汽才能进入汽缸之中。
然后这个滑块也通过连杆与飞轮相连接,但方向得与活塞错开,活塞在最左时,滑块得在最右,活塞在最右时,滑块就得在最左边。
崇祯又在脑子里简单摸拟了下活塞的往复运动,觉得应该能行。
这倒有些出乎崇祯的预料,他原以为可能得花上十天半个月才能画出原理草图,却没想到只用了半天时间就画了出来。
不过这也跟蒸汽机的原理太过简单有关。
但其实,机械原理往往都是非常简单的,难点在于捅破窗户纸。
在没捅破这层窗户纸之前,世人就算是想破天也无法想出一种从不存在的事物,可是一旦被人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之后,就会发现不过如此。
确定原理没有问题,崇祯又开始画正式的图纸,因为没有铅笔,只能用鹅毛笔,因而一旦画错了就没办法修改,只能作废重新再画。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崇祯足不出户一直在画图。
飞轮、汽缸、活塞、轴承、连杆、锅炉、铁管以及滑块,等等,崇祯每一样都画出假立体图并标注尺寸,有时候还得再加上剖面图。
崇祯也想过直接画三视图,但是没人能看得懂。
教大明朝的这些不识字的铁匠看三视图?那还是算了吧。
花了差不多十天时间,崇祯终于画好蒸汽机的全套草图。
图纸画好了,接下来就该找个合适的人选去打造蒸汽机。
大明朝有科学素养的人才并不多,方以智一个,宋应星也算一个。
除了他们两个之外,恐怕就只有徐光启,只可惜徐光启已经死了。
正当崇祯准备派人召方以智和宋应星前来之时,高起潜入内禀道:“圣上,方大人和宋大人求见。”
“朕正想找他们两个,他们倒是自己送上门来了。”崇祯笑了笑,又道,“宣。”
高起潜当即尖着嗓子对着彝伦堂外高喊道:“宣,内务府格物科都给事中方以智、内务府格物科给事中宋应星觐见。”
方以智和宋应星很快进来。
两人身后还跟着几个士子。
这几个士子的手里还捧着厚厚的一摞书册。
“臣方以智/宋应星叩见圣上,圣上万福金安。”方以智两人大礼参拜。
“平身。”崇祯一肃手,又指着那一摞书册问,“这是你们编撰的教材?”
“正是。”方以智说道,“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总算是不辱圣命,将各个学科的教材目录编写出来,还请圣上过目。”
崇祯当即命士子呈上书册。
然后拿起上面第一本教材,这是一本历史教材。
还不错,用的断代史写法,从三皇五帝时写起,而且加了不少小故事,国子监学生应该会很喜欢阅读这样的历史教材。
可惜只有目录,看不到全本。
全体的话就得根据目录往内添加详细内容。
这个工作量就不是两个人能够完成得了的。
第二本教材是医学教材,分为药物、问诊、金创三个部分。
方以智指着医学教材说:“圣上,这部医学教材目录并非臣等编撰的,而是由医科都给事中傅山及给事中吴又可所编撰。”
“嗯,挺不错。”崇祯对医科教材还是挺满意的。
随手翻到金创篇的最后,崇祯发现了更大的惊喜。
“金创肠断候?金创诸病候?外科正宗?”崇祯简直是不敢相信,在他的印象中,中医似乎只有内科问症,可是看完这本教材之后,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原来中医学科中不仅存在外科,而且还颇为先进。
金创肠断候篇,介绍的就是腹腔外科的肠吻合术。
金创诸病候里也详细介绍了断骨再续的外科手术。
外科正宗篇甚至还详细介绍了外科手术前的麻醉药——回香草散!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不过中医学科博大精深,粗略涉猎毫无用处,所以需要在国子监专门设立一个医学院培养医生。
国子监的其他学生就不用学医科。
看来,回头得让傅山和吴又可来一趟国子监。
一边这样想着,崇祯一边又接往下翻阅教材。
但是翻到第三本教材时,崇祯的眉头便蹙紧。
因为这是一本数学教材,而且跟九章算术这样的古籍一个套路。
就是没有按照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分数、代数……这样的由浅入深的编写,而是上来就是具体应用题的解题。
崇祯简单的翻了下,差不多有几百道题。
而且这几百道题也不是由浅入深,而是难度随机分布。
再翻开物理,几乎就是物理小识简化版,就是一则一则的小知识,完全不成系统。
化学也是差不太多,都是一则则小知识,就是把天工开物、物理小识以及古代的一些冶金知识做了筛选。
看到这,崇祯的眉头已经控成一个疙瘩。
这样的教材,不成体系,根本就没卵用。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华夏文明的经验类学科还是很厉害的。
但是逻辑体系类学科就薄弱到令人发指,这也是到了近代,华夏文明在数学、物理以及化学等学科上没什么建树的主要原因。
看起来数学、物理以及化学的教材就只能指望卜弥格,但愿这洋教士能够把帕斯卡还有笛卡尔忽悠过来。
这时候,崇祯就更加想念汤若望。
汤若望是真的学识渊博,天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甚至于连医学都有涉猎,而且造诣都颇为不浅,堪称是个大才。
编写教材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只可惜,汤若望选择留在了北京。
也不知道建奴会不会重用汤若望?
如果多尔衮有识人之明,并且重用汤若望的话,恐怕还真有些麻烦,因为汤若望真的有能力让建奴的火器水平上一个大台阶。
要是这样,真就进入火器时代!
今后就是枪炮与钢铁的战争了。
……
“汤若望,这是你编写的新历书?”
多尔衮一脸肃穆的看着汤若望刚刚进献上来的厚厚一叠历书。
华夏文明自古以来讲究敬天法祖,多尔衮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对于历书的编撰也是极为重视,因为历书代表着天,天意所属!
一个王朝如果连自己的历书都没有,就不是正统王朝。
所以多尔衮入主北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钦天监的人重新编写历书。
花了一年多时间,汤若望终于在《崇祯历书》的基础上编写出《新历书》108卷并敬献给多尔衮御阅。
“回皇父摄政王陛下。”汤若望无比恭敬的道,“这正是臣特意为大清编撰的新历书,全书合共108卷,还请圣裁。”
“好,朕会尽快抽时间阅读此历书。”
是的,多尔衮已经开始公然自称朕,既然顺治小皇帝都称他为皇阿玛,他又有什么理由不以朕为自称?没道理啊。
还有布木布泰,现在也是他的皇后。
现在,多尔衮其实就差个登基仪式。
不过是否跨出这最后一步,多尔衮却有些犹豫。
主要是因为顺治小皇帝和布木布泰实在太温顺,所以似乎这样维持着,好像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因为就算他登基了,也不打算废掉顺治。
是的,多尔衮改变主意了,已经不再想着立多铎为皇太极,又或者过继多铎的某一个儿子为继子,然后立继子为太子,那样做跟直接立顺治为皇太子能好到哪去?说不定还没有顺治更孝顺,话说顺治现在对他是真孝顺。
有的时候多尔衮甚至还会生出错觉,顺治就是他的儿子。
汤若望又说道:“皇父摄政王陛下,臣还有两本书要献上。”
说完,汤若望又从衣袖里取出两本线装书说道:“这两本书,一本是火攻契要,一本是坤舆格致,其中坤舆格致一共为十二卷,臣这次只带来了第一卷。”
“火攻契要?”多尔衮眼睛亮起来,问道,“介绍西洋火器的?”
“是的,火攻契要主要介绍了欧罗巴的火炮技术。”汤若望道,“这本坤舆格致,是臣翻译的普鲁士矿冶学家阿格里科拉的《矿冶全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大量的冶金知识,如将此书颁行下去,可以极大的提高大清朝的矿冶水平。”
多尔衮闻言心头一动,又接着问道:“汤若望,那你懂火器吗?”
“略懂。”汤若望微微一笑,又说道,“不敢瞒皇父摄政王陛下,臣曾经替大明崇祯皇帝督造过大炮,而且其性能远胜其他的火炮。”
多尔衮闻言越发大喜,这下捡到宝了。
孔有德他们虽然也会铸炮,但是只能依葫芦画瓢,让他们改进红衣大炮的性能,就超出他们的能力,但愿汤若望不要再让他失望。
再还有就是火绳枪的改进,这次南征之所以失败,根据多铎的讲述,主要还是明军的火器太过于强悍,尤其是虎蹲炮以及鲁密铳。
当下多尔衮问道:“汤若望,那你能不能造出跟虎蹲炮一样轻便但威力更大的火炮?还有能不能造出比鲁密铳威力更大的西洋铳?”
汤若望想了想后说道:“跟虎蹲炮一样的火炮,臣在西洋并未见过,但是虎蹲炮的结构是存在缺陷的,臣可以设法对它进行改进,相信经过臣改进后的虎蹲炮,其杀伤力一定优于明军的虎蹲炮,至于鲁密铳么……”
稍稍一顿,汤若望又说道:“其实在西洋有一种更好的铳,叫燧发枪。”
“燧发枪?”多尔衮问道,“你说的这种燧发枪,比鲁密铳更加厉害?”
“是的,比鲁密铳更厉害。”汤若望为了赢得在北直自由传教的许可,真把压箱底的储备都拿出来。
燧发枪已经成功的造出来,现在就轮到研制蒸汽机了。
好不容易有空闲点科技树,崇祯就打算一次性多点几样。
不过崇祯也很清楚,蒸汽机跟燧发枪就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燧发枪的主要零件就几个,可是蒸汽机的零件就有成百上千个。
而且燧发枪可以摸着火绳枪的技术过河,蒸汽机却是一个新生事物,全大明都没有一个工匠知道蒸汽机究竟该怎么造?
崇祯也只知道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借水蒸汽的膨胀,来推动飞轮旋转做功。
蒸汽机的主要部件就三个,第一个是飞轮及传动机构,第二个是汽缸以及往复阀门,而第三个就是锅炉。
制造飞轮肯定是最容易的。
无非就是翻砂再浇铸成形。
动平衡这些就不管了,能转就行。
连接飞轮的传动机构也没什么技术难度。
找几个技术过硬的老铁匠,连轴承都能给你打造出来,无非就是多花点时间,轴承都能造出来,铰链这种就更没问题。
造锅炉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锅炉说白了就是一个容器,底下能烧火,炉腔内的水被烧开后,就会通过管道以及控制阀门进入到汽缸,再推动活塞。
有攻丝技术,制作阀门也没有技术难度。
锅炉无论是用铁板来卷制,还是直接涛铸成形,都没什么问题。
最难制造的无疑就是汽缸以及汽缸里边的活塞,不过严格说来,好像也不是做不了,无非就是让老铁匠一点点的打磨。
多花点时间,总能打磨出合格的汽缸以及活塞。
只要第一台蒸汽机造出来,并且转起来,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因为有了蒸汽机后,打造工业母机就不再是什么问题。
崇祯先分别画好飞轮机构、汽缸、活塞及炉锅。
然后尝试着用铰链、连杆将飞轮与汽缸以及控制阀门连接起来。
当蒸汽进入汽缸左室推动活塞往右时,连杆就会推动飞轮,当连杆与作用于飞轮的力臂成为一条直线时,连杆也就丧失了推动力,但是飞轮会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转动,然后通过连杆将活塞往回推,这个时候蒸汽就得进入汽缸右室。
想到这,崇祯当即在汽缸左右室上各开一个孔,顶上再加滑块。
想了想,又在滑块中间底下开了个空腔,又在中间开了排气孔。
这样才能把做完功之后逐渐冷却的蒸汽排出去,新的蒸汽才能进入汽缸之中。
然后这个滑块也通过连杆与飞轮相连接,但方向得与活塞错开,活塞在最左时,滑块得在最右,活塞在最右时,滑块就得在最左边。
崇祯又在脑子里简单摸拟了下活塞的往复运动,觉得应该能行。
这倒有些出乎崇祯的预料,他原以为可能得花上十天半个月才能画出原理草图,却没想到只用了半天时间就画了出来。
不过这也跟蒸汽机的原理太过简单有关。
但其实,机械原理往往都是非常简单的,难点在于捅破窗户纸。
在没捅破这层窗户纸之前,世人就算是想破天也无法想出一种从不存在的事物,可是一旦被人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之后,就会发现不过如此。
确定原理没有问题,崇祯又开始画正式的图纸,因为没有铅笔,只能用鹅毛笔,因而一旦画错了就没办法修改,只能作废重新再画。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崇祯足不出户一直在画图。
飞轮、汽缸、活塞、轴承、连杆、锅炉、铁管以及滑块,等等,崇祯每一样都画出假立体图并标注尺寸,有时候还得再加上剖面图。
崇祯也想过直接画三视图,但是没人能看得懂。
教大明朝的这些不识字的铁匠看三视图?那还是算了吧。
花了差不多十天时间,崇祯终于画好蒸汽机的全套草图。
图纸画好了,接下来就该找个合适的人选去打造蒸汽机。
大明朝有科学素养的人才并不多,方以智一个,宋应星也算一个。
除了他们两个之外,恐怕就只有徐光启,只可惜徐光启已经死了。
正当崇祯准备派人召方以智和宋应星前来之时,高起潜入内禀道:“圣上,方大人和宋大人求见。”
“朕正想找他们两个,他们倒是自己送上门来了。”崇祯笑了笑,又道,“宣。”
高起潜当即尖着嗓子对着彝伦堂外高喊道:“宣,内务府格物科都给事中方以智、内务府格物科给事中宋应星觐见。”
方以智和宋应星很快进来。
两人身后还跟着几个士子。
这几个士子的手里还捧着厚厚的一摞书册。
“臣方以智/宋应星叩见圣上,圣上万福金安。”方以智两人大礼参拜。
“平身。”崇祯一肃手,又指着那一摞书册问,“这是你们编撰的教材?”
“正是。”方以智说道,“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总算是不辱圣命,将各个学科的教材目录编写出来,还请圣上过目。”
崇祯当即命士子呈上书册。
然后拿起上面第一本教材,这是一本历史教材。
还不错,用的断代史写法,从三皇五帝时写起,而且加了不少小故事,国子监学生应该会很喜欢阅读这样的历史教材。
可惜只有目录,看不到全本。
全体的话就得根据目录往内添加详细内容。
这个工作量就不是两个人能够完成得了的。
第二本教材是医学教材,分为药物、问诊、金创三个部分。
方以智指着医学教材说:“圣上,这部医学教材目录并非臣等编撰的,而是由医科都给事中傅山及给事中吴又可所编撰。”
“嗯,挺不错。”崇祯对医科教材还是挺满意的。
随手翻到金创篇的最后,崇祯发现了更大的惊喜。
“金创肠断候?金创诸病候?外科正宗?”崇祯简直是不敢相信,在他的印象中,中医似乎只有内科问症,可是看完这本教材之后,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原来中医学科中不仅存在外科,而且还颇为先进。
金创肠断候篇,介绍的就是腹腔外科的肠吻合术。
金创诸病候里也详细介绍了断骨再续的外科手术。
外科正宗篇甚至还详细介绍了外科手术前的麻醉药——回香草散!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不过中医学科博大精深,粗略涉猎毫无用处,所以需要在国子监专门设立一个医学院培养医生。
国子监的其他学生就不用学医科。
看来,回头得让傅山和吴又可来一趟国子监。
一边这样想着,崇祯一边又接往下翻阅教材。
但是翻到第三本教材时,崇祯的眉头便蹙紧。
因为这是一本数学教材,而且跟九章算术这样的古籍一个套路。
就是没有按照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分数、代数……这样的由浅入深的编写,而是上来就是具体应用题的解题。
崇祯简单的翻了下,差不多有几百道题。
而且这几百道题也不是由浅入深,而是难度随机分布。
再翻开物理,几乎就是物理小识简化版,就是一则一则的小知识,完全不成系统。
化学也是差不太多,都是一则则小知识,就是把天工开物、物理小识以及古代的一些冶金知识做了筛选。
看到这,崇祯的眉头已经控成一个疙瘩。
这样的教材,不成体系,根本就没卵用。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华夏文明的经验类学科还是很厉害的。
但是逻辑体系类学科就薄弱到令人发指,这也是到了近代,华夏文明在数学、物理以及化学等学科上没什么建树的主要原因。
看起来数学、物理以及化学的教材就只能指望卜弥格,但愿这洋教士能够把帕斯卡还有笛卡尔忽悠过来。
这时候,崇祯就更加想念汤若望。
汤若望是真的学识渊博,天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甚至于连医学都有涉猎,而且造诣都颇为不浅,堪称是个大才。
编写教材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只可惜,汤若望选择留在了北京。
也不知道建奴会不会重用汤若望?
如果多尔衮有识人之明,并且重用汤若望的话,恐怕还真有些麻烦,因为汤若望真的有能力让建奴的火器水平上一个大台阶。
要是这样,真就进入火器时代!
今后就是枪炮与钢铁的战争了。
……
“汤若望,这是你编写的新历书?”
多尔衮一脸肃穆的看着汤若望刚刚进献上来的厚厚一叠历书。
华夏文明自古以来讲究敬天法祖,多尔衮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对于历书的编撰也是极为重视,因为历书代表着天,天意所属!
一个王朝如果连自己的历书都没有,就不是正统王朝。
所以多尔衮入主北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钦天监的人重新编写历书。
花了一年多时间,汤若望终于在《崇祯历书》的基础上编写出《新历书》108卷并敬献给多尔衮御阅。
“回皇父摄政王陛下。”汤若望无比恭敬的道,“这正是臣特意为大清编撰的新历书,全书合共108卷,还请圣裁。”
“好,朕会尽快抽时间阅读此历书。”
是的,多尔衮已经开始公然自称朕,既然顺治小皇帝都称他为皇阿玛,他又有什么理由不以朕为自称?没道理啊。
还有布木布泰,现在也是他的皇后。
现在,多尔衮其实就差个登基仪式。
不过是否跨出这最后一步,多尔衮却有些犹豫。
主要是因为顺治小皇帝和布木布泰实在太温顺,所以似乎这样维持着,好像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因为就算他登基了,也不打算废掉顺治。
是的,多尔衮改变主意了,已经不再想着立多铎为皇太极,又或者过继多铎的某一个儿子为继子,然后立继子为太子,那样做跟直接立顺治为皇太子能好到哪去?说不定还没有顺治更孝顺,话说顺治现在对他是真孝顺。
有的时候多尔衮甚至还会生出错觉,顺治就是他的儿子。
汤若望又说道:“皇父摄政王陛下,臣还有两本书要献上。”
说完,汤若望又从衣袖里取出两本线装书说道:“这两本书,一本是火攻契要,一本是坤舆格致,其中坤舆格致一共为十二卷,臣这次只带来了第一卷。”
“火攻契要?”多尔衮眼睛亮起来,问道,“介绍西洋火器的?”
“是的,火攻契要主要介绍了欧罗巴的火炮技术。”汤若望道,“这本坤舆格致,是臣翻译的普鲁士矿冶学家阿格里科拉的《矿冶全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大量的冶金知识,如将此书颁行下去,可以极大的提高大清朝的矿冶水平。”
多尔衮闻言心头一动,又接着问道:“汤若望,那你懂火器吗?”
“略懂。”汤若望微微一笑,又说道,“不敢瞒皇父摄政王陛下,臣曾经替大明崇祯皇帝督造过大炮,而且其性能远胜其他的火炮。”
多尔衮闻言越发大喜,这下捡到宝了。
孔有德他们虽然也会铸炮,但是只能依葫芦画瓢,让他们改进红衣大炮的性能,就超出他们的能力,但愿汤若望不要再让他失望。
再还有就是火绳枪的改进,这次南征之所以失败,根据多铎的讲述,主要还是明军的火器太过于强悍,尤其是虎蹲炮以及鲁密铳。
当下多尔衮问道:“汤若望,那你能不能造出跟虎蹲炮一样轻便但威力更大的火炮?还有能不能造出比鲁密铳威力更大的西洋铳?”
汤若望想了想后说道:“跟虎蹲炮一样的火炮,臣在西洋并未见过,但是虎蹲炮的结构是存在缺陷的,臣可以设法对它进行改进,相信经过臣改进后的虎蹲炮,其杀伤力一定优于明军的虎蹲炮,至于鲁密铳么……”
稍稍一顿,汤若望又说道:“其实在西洋有一种更好的铳,叫燧发枪。”
“燧发枪?”多尔衮问道,“你说的这种燧发枪,比鲁密铳更加厉害?”
“是的,比鲁密铳更厉害。”汤若望为了赢得在北直自由传教的许可,真把压箱底的储备都拿出来。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73070/191332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