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第27节
推荐阅读:从修牛蹄开始、霉运女二,胎穿70年代苟住命、张公案2、小梨花(校园h  1V1)、校服绅士、临时夫妻(nph)、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小梨花(校园h1V1)、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记忆之场、
李隆基拍着高力士的手,眼眶泛红:“杀得好啊——”
【可最该死的难道不是李隆基吗?】
【杨家死有余辜,杨玉环不管是作为内部争斗的工具人也好,还是主动参与其中也好,最后她的死,自当也是必然的结果,这无可厚非,但其中最该死的,难道不是唐玄宗李隆基吗?】
【这一切的一切,始作俑者难道不是唐玄宗李隆基?】
【可最终结果呢,马嵬兵变,杨玉环被缢死,倒成了为乱世顶罪的罪魁祸首了。】
【唐玄宗李隆基,可真是好笑可笑,还有脸为杨玉环之死心痛,你合该这时候就跟着杨玉环一起去了才对。】
【好像杨玉环死了,一切由你而起的混乱战乱,盛世倾颓,都能一笔勾销了是吧?】
【我也不知道是大臣们不敢杀皇帝,还是依旧对李隆基忠心耿耿,这种单把过错推到其他人身上的行为,尤其是全部推到女人身上的行为,而不管始作俑者如何,一堆人假假做戏,可真是叫人恶心至极。】
【女人,无论先前缘由如何,最后果然都只能沦为政治的牺牲品,成为男权社会肆意倾轧的对象!】
【可李隆基,你才最该死啊。】
沉默,震惊,复杂……
连张九龄都浑身僵住不说话了。
李隆基更是面皮涨到通红——
刚才他们那种算不算也是在“假假做戏”?
在天幕这样的说辞下,简直犹如狠狠的嘲讽贴在了众人脸上!
一时间,李隆基又是完全说不出话来了。
汉朝,刘邦时期。
吕雉紧紧握着双手,为天幕最后那几句话而心跳如鼓。
她有许多话想说,却不知该从何说起。
女人……
女人只能如此吗!
唐朝武则天时期。
武则天的心情也是尤为复杂,可这其中,还有一丝心跳加速的意味!
因为她听出了天幕之言的另一种意味——
天幕并非完全将过错推到女人身上,甚至批判了这种行为!而如此斩钉截铁说出最该死之人绝非杨玉环,而是李隆基,这是哪怕在她治下也绝不可能的现象啊,所以这后世……
这后世究竟如何?而女人之于其中又是如何?
那她创武周而称帝,于后世之言又该是如何?
一时间,武则天心跳不由得又快了几分。
而她观朝堂部分大臣的复杂脸色,只觉得一抹畅快之意从心尖浮起!
唐朝李世民时期。
听天幕说到这里后,李世民等众大臣也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罪魁祸首,始作俑者……
这大唐盛世由此衰落,究竟是谁导致的,确实无可辩驳啊。
而那杨玉环……
李世民摇了摇头,只能深深叹了口气,也是复杂难言。
【唐朝还没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加上是叛军作乱,李隆基再昏聩昏庸,也不是残暴无能,所以那些大臣当然只能尽可能的,选择将影响唐玄宗的一切因素,都给抹杀扼尽才是,这是当时男权当道下的必然选择,无奈也可叹。】
【但大唐落到这一地步,甚至两年左右就能结束的安史之乱,之所以战乱八年之久,还是那句话——】
【唐玄宗李隆基功不可没。】
【安禄山等人叛乱,唐朝却并非没有可作战的将士。】
【也并非没有那个军力和经济的优势。】
【但一步错,步步错,就如安史之乱的发生……】
【而抵挡叛军,平定安史之乱,结束战乱,也让唐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李世民骤然心脏一紧,紧紧盯着天幕——
所以于安史之乱期间,究竟都发生过什么?究竟为何……:
第24章正气存天地 死亦大唐魂!!!
【王朝兴衰,时代更迭,历史之必然。】
【可为何有些王朝的衰落让人伺机而起,蜂拥而上,分而代之,甚至让人称赞其覆灭行为,而有些王朝的衰落却是让人哪怕明知是个死局,也要拼了命的去竭力维护,誓死不愿背叛呢?】
是啊,为什么呢……
李世民于心中喃喃道,又不禁苦笑怅然。
又能是为什么呢……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即公元755年,安禄山借口讨伐杨国忠,于范阳起兵造反。】
【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李隆基才终于相信安禄山确实率兵造反,背叛了他,于是召集杨国忠等人来商讨对策。】
【结果这时候杨国忠还说:“今反者独禄山耳,将士皆不欲也。不过旬日,必传首诣行在。”】
【完全搞不清形式,还觉得造反的只有安禄山一个人,不过十天,就能把安禄山的头颅传送到长安来。】
【然后李隆基还相信了……】
【大臣们都面面相觑大惊失色,但这两个人,倒是一个敢说,一个敢信,也是绝配。】
汉朝未央宫。
刘彻啧啧两声,天幕实在促狭,但那安禄山早已拥兵自重,这宰相杨国忠也确实是“敢说”啊。
最要命的是,那唐玄宗李隆基竟然也敢相信。
莫不是真被长时间门怠政,以及享乐奢靡给掏空了脑子?否则这前后之差距怎的如此之大?!
秦王宫。
嬴政摇了摇头,直接说道:“不可怠政矣。”
荒废朝政如此之久,恐怕早不知对外情况究竟如何。
于是只能偏听偏信,无多少判断之力以及决策之能,所以也难怪,最终直接导致情况愈演愈烈的八年战乱之局。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无言以对。
着实是无言以对。
深呼吸数次,才将心底不断翻腾涌起的郁气和怒气压制下去。
帝王昏聩,则奸臣当道!!!
李隆基,怎会到如此地步!
【为应对叛军叛乱,李隆基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防守洛阳。】
【接着任命其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然而当时唐朝精锐边军大多还没有赶回,于是封常清,高仙芝等临时在洛阳,以及长安募兵,可是最终所召集的大多是市井子弟,严重缺乏战斗经验,甚至都还没有系统的经过作战训练。】
【这其中还要再加上杨国忠的无能操作,所以结果可想而知——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抵挡了安禄山大军的进犯,可最终还是让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日攻入了东京洛阳。】
【十二月,东京洛阳最终失守,而在此地的东京留守李憕,以及御史中丞卢奕因不肯投降归顺,被俘后为安禄山所杀。】
【之后封常清和高仙芝退守潼关,主要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
【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这无疑是最正确的决定,然而……】
然而?!
李隆基呼吸急促,难道是他又做了什么吗?!
不……
李隆基着实不敢再听下去。
可天幕的声音仍在继续——
【然而东京洛阳失守后,当时的监军宦官边令诚向李隆基进献谗言——没错,李隆基用宦官来监军。】
【而这位监军宦官边令诚多次因事求高仙芝,高仙芝都没有答应,所以对高仙芝很有意见,于是向李隆基奏报高仙芝因怯阵而避敌,不敢进兵,并且还损失了大量物资的情况,以此来激怒唐玄宗。】
【同时又对封常清和高仙芝两人进行诬告和陷害,说封常清认为叛军过于强大,此言无疑动摇影响了军心,而高仙芝放弃了陕郡几百里地,甚至还偷偷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
【于是唐玄宗大怒,命边令诚在军中将两人斩首——】
李隆基眼前骤然一黑。
斩首两员大将,那这潼关又要谁来守?!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真的抑制不住怒火了——
宦官监军!进献谗言!
洛阳失守,退守潼关,竟还要就此斩首坚守潼关的两人?!
是觉得还有将领能顶替是吧?!
【这污蔑这命令着实来得可笑又可悲。】
【注意,是要在军中将两人斩首。】
【而监军宦官边令诚给出的诬告理由是什么?一个动摇军心,一个克扣士兵粮食与赏赐。】
【请问当时军中将士都在的情况下,就行如此污蔑诬告之事,甚至还要当众斩杀两人,难道这不可笑不可悲?!】
【可最该死的难道不是李隆基吗?】
【杨家死有余辜,杨玉环不管是作为内部争斗的工具人也好,还是主动参与其中也好,最后她的死,自当也是必然的结果,这无可厚非,但其中最该死的,难道不是唐玄宗李隆基吗?】
【这一切的一切,始作俑者难道不是唐玄宗李隆基?】
【可最终结果呢,马嵬兵变,杨玉环被缢死,倒成了为乱世顶罪的罪魁祸首了。】
【唐玄宗李隆基,可真是好笑可笑,还有脸为杨玉环之死心痛,你合该这时候就跟着杨玉环一起去了才对。】
【好像杨玉环死了,一切由你而起的混乱战乱,盛世倾颓,都能一笔勾销了是吧?】
【我也不知道是大臣们不敢杀皇帝,还是依旧对李隆基忠心耿耿,这种单把过错推到其他人身上的行为,尤其是全部推到女人身上的行为,而不管始作俑者如何,一堆人假假做戏,可真是叫人恶心至极。】
【女人,无论先前缘由如何,最后果然都只能沦为政治的牺牲品,成为男权社会肆意倾轧的对象!】
【可李隆基,你才最该死啊。】
沉默,震惊,复杂……
连张九龄都浑身僵住不说话了。
李隆基更是面皮涨到通红——
刚才他们那种算不算也是在“假假做戏”?
在天幕这样的说辞下,简直犹如狠狠的嘲讽贴在了众人脸上!
一时间,李隆基又是完全说不出话来了。
汉朝,刘邦时期。
吕雉紧紧握着双手,为天幕最后那几句话而心跳如鼓。
她有许多话想说,却不知该从何说起。
女人……
女人只能如此吗!
唐朝武则天时期。
武则天的心情也是尤为复杂,可这其中,还有一丝心跳加速的意味!
因为她听出了天幕之言的另一种意味——
天幕并非完全将过错推到女人身上,甚至批判了这种行为!而如此斩钉截铁说出最该死之人绝非杨玉环,而是李隆基,这是哪怕在她治下也绝不可能的现象啊,所以这后世……
这后世究竟如何?而女人之于其中又是如何?
那她创武周而称帝,于后世之言又该是如何?
一时间,武则天心跳不由得又快了几分。
而她观朝堂部分大臣的复杂脸色,只觉得一抹畅快之意从心尖浮起!
唐朝李世民时期。
听天幕说到这里后,李世民等众大臣也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罪魁祸首,始作俑者……
这大唐盛世由此衰落,究竟是谁导致的,确实无可辩驳啊。
而那杨玉环……
李世民摇了摇头,只能深深叹了口气,也是复杂难言。
【唐朝还没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加上是叛军作乱,李隆基再昏聩昏庸,也不是残暴无能,所以那些大臣当然只能尽可能的,选择将影响唐玄宗的一切因素,都给抹杀扼尽才是,这是当时男权当道下的必然选择,无奈也可叹。】
【但大唐落到这一地步,甚至两年左右就能结束的安史之乱,之所以战乱八年之久,还是那句话——】
【唐玄宗李隆基功不可没。】
【安禄山等人叛乱,唐朝却并非没有可作战的将士。】
【也并非没有那个军力和经济的优势。】
【但一步错,步步错,就如安史之乱的发生……】
【而抵挡叛军,平定安史之乱,结束战乱,也让唐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李世民骤然心脏一紧,紧紧盯着天幕——
所以于安史之乱期间,究竟都发生过什么?究竟为何……:
第24章正气存天地 死亦大唐魂!!!
【王朝兴衰,时代更迭,历史之必然。】
【可为何有些王朝的衰落让人伺机而起,蜂拥而上,分而代之,甚至让人称赞其覆灭行为,而有些王朝的衰落却是让人哪怕明知是个死局,也要拼了命的去竭力维护,誓死不愿背叛呢?】
是啊,为什么呢……
李世民于心中喃喃道,又不禁苦笑怅然。
又能是为什么呢……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即公元755年,安禄山借口讨伐杨国忠,于范阳起兵造反。】
【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李隆基才终于相信安禄山确实率兵造反,背叛了他,于是召集杨国忠等人来商讨对策。】
【结果这时候杨国忠还说:“今反者独禄山耳,将士皆不欲也。不过旬日,必传首诣行在。”】
【完全搞不清形式,还觉得造反的只有安禄山一个人,不过十天,就能把安禄山的头颅传送到长安来。】
【然后李隆基还相信了……】
【大臣们都面面相觑大惊失色,但这两个人,倒是一个敢说,一个敢信,也是绝配。】
汉朝未央宫。
刘彻啧啧两声,天幕实在促狭,但那安禄山早已拥兵自重,这宰相杨国忠也确实是“敢说”啊。
最要命的是,那唐玄宗李隆基竟然也敢相信。
莫不是真被长时间门怠政,以及享乐奢靡给掏空了脑子?否则这前后之差距怎的如此之大?!
秦王宫。
嬴政摇了摇头,直接说道:“不可怠政矣。”
荒废朝政如此之久,恐怕早不知对外情况究竟如何。
于是只能偏听偏信,无多少判断之力以及决策之能,所以也难怪,最终直接导致情况愈演愈烈的八年战乱之局。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无言以对。
着实是无言以对。
深呼吸数次,才将心底不断翻腾涌起的郁气和怒气压制下去。
帝王昏聩,则奸臣当道!!!
李隆基,怎会到如此地步!
【为应对叛军叛乱,李隆基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防守洛阳。】
【接着任命其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然而当时唐朝精锐边军大多还没有赶回,于是封常清,高仙芝等临时在洛阳,以及长安募兵,可是最终所召集的大多是市井子弟,严重缺乏战斗经验,甚至都还没有系统的经过作战训练。】
【这其中还要再加上杨国忠的无能操作,所以结果可想而知——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抵挡了安禄山大军的进犯,可最终还是让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日攻入了东京洛阳。】
【十二月,东京洛阳最终失守,而在此地的东京留守李憕,以及御史中丞卢奕因不肯投降归顺,被俘后为安禄山所杀。】
【之后封常清和高仙芝退守潼关,主要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
【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这无疑是最正确的决定,然而……】
然而?!
李隆基呼吸急促,难道是他又做了什么吗?!
不……
李隆基着实不敢再听下去。
可天幕的声音仍在继续——
【然而东京洛阳失守后,当时的监军宦官边令诚向李隆基进献谗言——没错,李隆基用宦官来监军。】
【而这位监军宦官边令诚多次因事求高仙芝,高仙芝都没有答应,所以对高仙芝很有意见,于是向李隆基奏报高仙芝因怯阵而避敌,不敢进兵,并且还损失了大量物资的情况,以此来激怒唐玄宗。】
【同时又对封常清和高仙芝两人进行诬告和陷害,说封常清认为叛军过于强大,此言无疑动摇影响了军心,而高仙芝放弃了陕郡几百里地,甚至还偷偷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
【于是唐玄宗大怒,命边令诚在军中将两人斩首——】
李隆基眼前骤然一黑。
斩首两员大将,那这潼关又要谁来守?!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真的抑制不住怒火了——
宦官监军!进献谗言!
洛阳失守,退守潼关,竟还要就此斩首坚守潼关的两人?!
是觉得还有将领能顶替是吧?!
【这污蔑这命令着实来得可笑又可悲。】
【注意,是要在军中将两人斩首。】
【而监军宦官边令诚给出的诬告理由是什么?一个动摇军心,一个克扣士兵粮食与赏赐。】
【请问当时军中将士都在的情况下,就行如此污蔑诬告之事,甚至还要当众斩杀两人,难道这不可笑不可悲?!】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73884/1928350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