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126节
推荐阅读:记忆之场、同行人(群像)、无双局(1v2 父子丼)、缘浅(百合abo)哑巴A、今夜沉沦(亲兄妹h)、临时夫妻(nph)、最优解(1v2 兄妹骨+青梅竹马)、【正在更新】纯粹的爱、拘魂(1V1,高H)、滥情、
这个时候,就该推卸责任了。
尤其是温浪他们,反正他们也没占道便宜,得了实惠的是老族长家,还有温小叔家,其他人?其他人只是冷眼旁观,没帮忙而已。
“就是,温小叔一家已经被赶走了,听说去了树林场那里生活,谁知道现在什么样了?”
“反正我不关心他们家啊!”
一个个撇关系撇的特别明显。
温润板着脸道:“我也跟温氏一族没关系了。”
“你也姓温啊!”温源忍不住反驳,这个时候,他们温氏子弟都快成为“全民公敌”了好么。
“温氏族谱上,可有我的名字?”温润只问了这个问题。
那当然是没有了啊!
在温润出嫁之后,就勾了他的名字,等到他大张旗鼓的去迁坟,他祖父那一支,就彻底从族谱上撕去了。
他这么一问,温氏一族的人都卡壳了。
“族谱之上,没名没姓,何来一族之说?”温润淡然道:“且我祖父母与父母的坟,都迁徙走了,以后就在莲花坳落脚。”
“若是我,我必然闹的天翻地覆!”邓二少也很气愤:“别说除族,我把族除了去!”
众人面面相觑,这位邓二少果然非比寻常,这想法,绝了。
“要是我,可得委屈死了,也气死了。”
这就说了大实话,委屈死了么,可不是么。
“要是我,非得气吐血了不可!”这就说的有点过分了,好像温润不生气,就没风骨了一样。
“那么大气性做什么?”许攸开口说道:“难道要温润去以死明志不成?他要是死了,王家怎么办?那家里就三个孩子,王珺死活不知呢!你们说得轻巧,他死了,王家也完了,家产都得归那极品亲戚!懂么?一个个的!”
众人一细想也是啊!
这里头,不止有温小叔的功劳,还有王家那二伯、二伯娘的功劳呢。
温氏子弟已经瑟瑟发抖,像是鹌鹑一样了。
可是看温润,还是那样,淡然的很。
“你真的不生气吗?”邓二少发现,他们说了这么多,温润却没有什么表示,只有对温氏子弟对他称呼的时候,他才会反驳,其他的人说什么,温润好像都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我听了都生气,简直要气炸肺了。”
“生气做什么呢?”温润微笑着,一如既往的温文尔雅。
正好手边有人预备了桌椅板凳,文房四宝。
提笔便写了起来,三个很大的“莫生气”就跃然纸上,然后是那首后世最著名的人生格言: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烦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这首《莫生气》,其实最初是谁写的,温润也没查过,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古代的诗词。
因为看起来像是一首打油诗,可也有一些佛家的顿悟之意,另外就是很适合现在的场景啊!
别人生气我不气嘛!
气坏身体无人替啊!
只不过他把握的时机很好。
用在这个时候,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更有其中的奥妙所在,那句“我若气死谁如意”,简直是明目张胆的说了,他就是不死,就是不死!
他不生气,不死的话,算计他的人,就该死了。
而且别人看了,细细品读,不少人都恍然大悟。
“写的不错,乍一看平平淡淡,细细品味却又意境深远。”
“温举人真是豁达啊,颇有佛理慧根。”
“不豁达,他日子也不会过得来。”
一群人都说温润的好,对温氏子弟,不屑一顾。
温浪忍受不了这样明目张胆的冷落,拉着已经脸色惨败的温源跑了,其他几个温氏子弟跟他们一起跑了。
根本没人乐意搭理他们。
也没人跟着他们一起走,包括那个苏康在内,他就是脸色不好看,有些尴尬,跟着他的人,都缩头缩脑。
因为他们理亏啊。
本以为温润也会对他们不假辞色,但是没有,温润只是不跟他们说话,写完了这些,他就甩了甩手:“好了,诸位,诸位,时间不早了,我们去饭堂用完膳后,就回去读读书,下下棋,好好地洗漱睡一觉,明日说不定学台大人就出关啦!”
他这么俏皮的一说,众人都笑了,气氛也缓和了很多。
“好了,都散了吧,散了吧!”许攸招呼人分散开,其他人也就顺势散了。
可邓二少他们没有走,还黏着温润,问他:“你真的不生气吗?”
“生气有什么用呢?”温润反问他们几个,尤其是邓二少:“我是一个普通人,就算是个秀才,也只是个生员而已,现在是举人了,但以后也无法寸进,不如守家在地,养好弟弟妹妹们,安生过日子吧!”
邓二少明显不服气啊!
第126章 竹筒饭
“那也太便宜他们了吧?”这看起来是个小愤青呢。
虽然河道总督也是要听命与江南总督的,可邓二少对于苏康那个江南总督的小舅子,并不怎么搭理,连跟他关系好都说不上,还有点交恶的意思。
“不便宜他们了。”温润笑着道:“我那小叔的结局并不好,还有那王大志一家……。”
温润告诉他们留下来不爱走的人,那两家的结果。
温小叔家什么样,他没去打听,但是王大志一家可不怎么好,流寇袭击了树林场,他们那里损失惨重。
“怪不得我们路过那里,好多地方都可以入住,都是空的,明明都是民宅,却没人住,原来是因为这个啊!”
“都是有死人的屋子吗?”
“死人你害怕什么?”
“就是,子不语怪力乱神。”
话题就这么被聊的歪掉了。
顺便一群人慢吞吞的去了饭堂。
饭堂的晚饭很多人都选择端回去吃,大概也是觉得饭堂太闹了,而其他人都这么想,反倒是让饭堂清净了一些,温润他们就在饭堂这里用的晚饭。
回去洗漱休息,温润躺在床上,看着帐子顶发呆。
他本来想参加个文会就回去,没想到这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啊。
好么,好多人,也好多事儿。
其中还有那么多官宦子弟,真是让人犯愁。
他前世的时候就见过不少二代,三代的,但是那个时候人们素质可高了,那些二代三代们也不敢坑爹坑妈,要不然,就全完了,参考案例就是“我爸是**”的那个。
现在这帮子二代三代们,可没那么聪明,今天看到邓二少,还有那个苏康,就知道他们聪明不到哪儿去。
邓二少张扬任性;苏康愚蠢至极。
其他的人也不怎么样,一个个不是想着去秦楼楚馆,就是想着逢迎拍马。
他们真对自己这么好奇?未必,他们想的是通过他,搭上学政大人。
学政大人闭门不出,在判卷子,这给了别人一种“狗咬王八,无处下嘴”的感觉,高啊,不愧是京中来的翰林,看看人家这一手玩的,没人敢打扰他。
自己呢?估计没安宁之日了。
早知道,就不出风头了,可是不出风头,永宁县就会被人轻看。
温润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第二天起来,有点鼻塞,赶紧去了饭堂,要了一碗姜糖水,喝了之后,出了一身黏黏的汗水,才感觉好了一些。
一上午没事可做,他依然跟许攸下棋,不过俩人这次乖乖的待在了房间里,不出去招蜂引蝶了。
“你昨日那首小诗,不错啊,今天不少人都知道了你的事情,温家庄的那些人,臭大街了。”许攸颇为幸灾乐祸的道:“看他们还怎么闹腾。”
每天看着他们,就跟癞蛤蟆趴在脚背上,不咬人它恶心人似的,现在好了,温氏子弟在整个书院里都消失了。
不消失不行啊,因为他们怕挨揍。
温润没找过他们,更没有关注他们:“不闹腾就行了,等学政大人走了,一切回归平静。”
他讨厌这种生活方式,太闹腾了。
温润需要的是安静的生活,平淡度日。
“走了就走了,走了也省得碍眼。”许攸也对温氏子弟喜欢不起来。
“对了,这都几日了?学政大人该出来了吧?”许攸看了一眼窗台上放着的盆栽,是早开的菊花。
“应该是快了。”温润想了想:“吴山长也会跟着一起出来。”
可不是么,吴山长在里头熬了几天了?
中午的时候,许攸的书童跑来送饭,把饭菜从食盒子拿出来之后,温润就笑了:“这可真是想什么来什么,这是竹筒饭啊?”
“可不是么!”书童一边从食盒里掏吃的出来,一边道:“大师傅做了半天才搞出来这个竹筒饭,小的跟他说,这是温老爷说过的,云南那边的吃食,可新鲜了,他就做了。”
温润一听,差点喷了:“你说是我提议的?”
尤其是温浪他们,反正他们也没占道便宜,得了实惠的是老族长家,还有温小叔家,其他人?其他人只是冷眼旁观,没帮忙而已。
“就是,温小叔一家已经被赶走了,听说去了树林场那里生活,谁知道现在什么样了?”
“反正我不关心他们家啊!”
一个个撇关系撇的特别明显。
温润板着脸道:“我也跟温氏一族没关系了。”
“你也姓温啊!”温源忍不住反驳,这个时候,他们温氏子弟都快成为“全民公敌”了好么。
“温氏族谱上,可有我的名字?”温润只问了这个问题。
那当然是没有了啊!
在温润出嫁之后,就勾了他的名字,等到他大张旗鼓的去迁坟,他祖父那一支,就彻底从族谱上撕去了。
他这么一问,温氏一族的人都卡壳了。
“族谱之上,没名没姓,何来一族之说?”温润淡然道:“且我祖父母与父母的坟,都迁徙走了,以后就在莲花坳落脚。”
“若是我,我必然闹的天翻地覆!”邓二少也很气愤:“别说除族,我把族除了去!”
众人面面相觑,这位邓二少果然非比寻常,这想法,绝了。
“要是我,可得委屈死了,也气死了。”
这就说了大实话,委屈死了么,可不是么。
“要是我,非得气吐血了不可!”这就说的有点过分了,好像温润不生气,就没风骨了一样。
“那么大气性做什么?”许攸开口说道:“难道要温润去以死明志不成?他要是死了,王家怎么办?那家里就三个孩子,王珺死活不知呢!你们说得轻巧,他死了,王家也完了,家产都得归那极品亲戚!懂么?一个个的!”
众人一细想也是啊!
这里头,不止有温小叔的功劳,还有王家那二伯、二伯娘的功劳呢。
温氏子弟已经瑟瑟发抖,像是鹌鹑一样了。
可是看温润,还是那样,淡然的很。
“你真的不生气吗?”邓二少发现,他们说了这么多,温润却没有什么表示,只有对温氏子弟对他称呼的时候,他才会反驳,其他的人说什么,温润好像都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我听了都生气,简直要气炸肺了。”
“生气做什么呢?”温润微笑着,一如既往的温文尔雅。
正好手边有人预备了桌椅板凳,文房四宝。
提笔便写了起来,三个很大的“莫生气”就跃然纸上,然后是那首后世最著名的人生格言: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烦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这首《莫生气》,其实最初是谁写的,温润也没查过,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古代的诗词。
因为看起来像是一首打油诗,可也有一些佛家的顿悟之意,另外就是很适合现在的场景啊!
别人生气我不气嘛!
气坏身体无人替啊!
只不过他把握的时机很好。
用在这个时候,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更有其中的奥妙所在,那句“我若气死谁如意”,简直是明目张胆的说了,他就是不死,就是不死!
他不生气,不死的话,算计他的人,就该死了。
而且别人看了,细细品读,不少人都恍然大悟。
“写的不错,乍一看平平淡淡,细细品味却又意境深远。”
“温举人真是豁达啊,颇有佛理慧根。”
“不豁达,他日子也不会过得来。”
一群人都说温润的好,对温氏子弟,不屑一顾。
温浪忍受不了这样明目张胆的冷落,拉着已经脸色惨败的温源跑了,其他几个温氏子弟跟他们一起跑了。
根本没人乐意搭理他们。
也没人跟着他们一起走,包括那个苏康在内,他就是脸色不好看,有些尴尬,跟着他的人,都缩头缩脑。
因为他们理亏啊。
本以为温润也会对他们不假辞色,但是没有,温润只是不跟他们说话,写完了这些,他就甩了甩手:“好了,诸位,诸位,时间不早了,我们去饭堂用完膳后,就回去读读书,下下棋,好好地洗漱睡一觉,明日说不定学台大人就出关啦!”
他这么俏皮的一说,众人都笑了,气氛也缓和了很多。
“好了,都散了吧,散了吧!”许攸招呼人分散开,其他人也就顺势散了。
可邓二少他们没有走,还黏着温润,问他:“你真的不生气吗?”
“生气有什么用呢?”温润反问他们几个,尤其是邓二少:“我是一个普通人,就算是个秀才,也只是个生员而已,现在是举人了,但以后也无法寸进,不如守家在地,养好弟弟妹妹们,安生过日子吧!”
邓二少明显不服气啊!
第126章 竹筒饭
“那也太便宜他们了吧?”这看起来是个小愤青呢。
虽然河道总督也是要听命与江南总督的,可邓二少对于苏康那个江南总督的小舅子,并不怎么搭理,连跟他关系好都说不上,还有点交恶的意思。
“不便宜他们了。”温润笑着道:“我那小叔的结局并不好,还有那王大志一家……。”
温润告诉他们留下来不爱走的人,那两家的结果。
温小叔家什么样,他没去打听,但是王大志一家可不怎么好,流寇袭击了树林场,他们那里损失惨重。
“怪不得我们路过那里,好多地方都可以入住,都是空的,明明都是民宅,却没人住,原来是因为这个啊!”
“都是有死人的屋子吗?”
“死人你害怕什么?”
“就是,子不语怪力乱神。”
话题就这么被聊的歪掉了。
顺便一群人慢吞吞的去了饭堂。
饭堂的晚饭很多人都选择端回去吃,大概也是觉得饭堂太闹了,而其他人都这么想,反倒是让饭堂清净了一些,温润他们就在饭堂这里用的晚饭。
回去洗漱休息,温润躺在床上,看着帐子顶发呆。
他本来想参加个文会就回去,没想到这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啊。
好么,好多人,也好多事儿。
其中还有那么多官宦子弟,真是让人犯愁。
他前世的时候就见过不少二代,三代的,但是那个时候人们素质可高了,那些二代三代们也不敢坑爹坑妈,要不然,就全完了,参考案例就是“我爸是**”的那个。
现在这帮子二代三代们,可没那么聪明,今天看到邓二少,还有那个苏康,就知道他们聪明不到哪儿去。
邓二少张扬任性;苏康愚蠢至极。
其他的人也不怎么样,一个个不是想着去秦楼楚馆,就是想着逢迎拍马。
他们真对自己这么好奇?未必,他们想的是通过他,搭上学政大人。
学政大人闭门不出,在判卷子,这给了别人一种“狗咬王八,无处下嘴”的感觉,高啊,不愧是京中来的翰林,看看人家这一手玩的,没人敢打扰他。
自己呢?估计没安宁之日了。
早知道,就不出风头了,可是不出风头,永宁县就会被人轻看。
温润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第二天起来,有点鼻塞,赶紧去了饭堂,要了一碗姜糖水,喝了之后,出了一身黏黏的汗水,才感觉好了一些。
一上午没事可做,他依然跟许攸下棋,不过俩人这次乖乖的待在了房间里,不出去招蜂引蝶了。
“你昨日那首小诗,不错啊,今天不少人都知道了你的事情,温家庄的那些人,臭大街了。”许攸颇为幸灾乐祸的道:“看他们还怎么闹腾。”
每天看着他们,就跟癞蛤蟆趴在脚背上,不咬人它恶心人似的,现在好了,温氏子弟在整个书院里都消失了。
不消失不行啊,因为他们怕挨揍。
温润没找过他们,更没有关注他们:“不闹腾就行了,等学政大人走了,一切回归平静。”
他讨厌这种生活方式,太闹腾了。
温润需要的是安静的生活,平淡度日。
“走了就走了,走了也省得碍眼。”许攸也对温氏子弟喜欢不起来。
“对了,这都几日了?学政大人该出来了吧?”许攸看了一眼窗台上放着的盆栽,是早开的菊花。
“应该是快了。”温润想了想:“吴山长也会跟着一起出来。”
可不是么,吴山长在里头熬了几天了?
中午的时候,许攸的书童跑来送饭,把饭菜从食盒子拿出来之后,温润就笑了:“这可真是想什么来什么,这是竹筒饭啊?”
“可不是么!”书童一边从食盒里掏吃的出来,一边道:“大师傅做了半天才搞出来这个竹筒饭,小的跟他说,这是温老爷说过的,云南那边的吃食,可新鲜了,他就做了。”
温润一听,差点喷了:“你说是我提议的?”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74279/193595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