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105节
推荐阅读: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檀宫情事(1v1 现代 gl 纯百)、【海贼王】金苹果、今天也想和死去的哥哥谈恋爱、吃掉妳、不要清醒、指月、《台风镜》(校园H)、穿书之我给男主当小三、纵逢尔尔(高干骨科 np)、
至于西部和南部区域这次受灾需要的粮食和其他物资等,因为朝廷下发了足够的权力,韩彻已经派人加急去就近的区域调拨了。
所以松州这次虽受灾严重,但救济措施实施还算及时又得当。
然而同样做过刺史官职的韩彻此时也很清楚,杨刺史目前最担忧的是什么。
对于地方主官来说,征缴赋税就是他们的主要职责和使命。即便是因天灾造成的,“农夫桑妇将无以应赋税”,那也是地方官员的失职。
这时候的百姓抗风险能力也是真的很低,这会又正值一年一度的夏税征缴期间,松州突然遭此灾害,那些百姓又如何能足额缴纳得出赋税来。
对此,韩彻心里已经有了一些解决计划。然而他这时候还要快速赶去受灾情况极可能更为严重的裕州,就只好先表示他已经知晓,事后定会帮忙向朝廷呈请。
接着,韩彻再将这次随行工作组里的一官员留下,帮助杨刺史继续剩下的灾后处理事务,就准备出发裕州了。
物资和粮食已经从就近州郡的常平仓调拨,如今对全国各州郡的常平仓都被韩彻掌控在手中,自然也就不会再出现像之前京城严重缺粮,急切需要从其他州郡调拨粮食时,明明朝廷以为要有粮食的常平仓,最后却调拨不出粮食的情况。
而只要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东西不再出现短缺,也没有出现水患过后易滋生出来的各类疾病,其他方面的事情相对比之下,就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相对比之下,裕州这边遭受到的台风影响确实也要大很多。韩彻赶过来的这一路所看到的田地里的农作物,损害都特别的严重。
不过在房屋这块,整体情况却比松州西部区域要好很多。
那些用生蚝壳子层层迭迭的,黏合在外墙上,早就已经成为了裕州这个沿海地区的房屋修建特色。
这种将生蚝外壳黏合到外墙上,不仅防潮效果极佳。空气中少了那股黏糊潮湿的感觉,让人居住的舒适感得以极大的加强。也因为生蚝外壳的坚硬和防水防腐蚀,使得裕州居然抵抗住了这场大台风对房屋的摧毁!
韩彻在裕州这么巡查下来后,自得到消息那刻起,就一直压在心头的大石头,方才真正的被挪开了。
之后,韩彻在做完物资调配等安排后,就又带着韩老三和一干工作组,准备从当初修建的石桥,去往安南和杞县等县城做实地巡查。
这座石桥因为当初韩彻采用的也是生蚝造桥技术,这么多年来,随着上面吸附的生蚝繁殖得越来越多,桥基非但没有因为时间的久远而受到海潮水腐蚀等情况,反而变得越来越坚固。
于是在这场大台风下,它也一样坚/挺了下来。
数年过去,安南的县令当然也已经不再是当初接任韩彻的钱县丞。
安南现在任职的这位县令姓周,也是知晓韩彻曾经任职过安南的。甚至因为当初是韩彻一手将安南这么一个历来作为朝廷流放发配的偏远毒瘴之地,发展成为了整个裕州最为富庶之地,县城里如今还保留了不少韩彻当初所推行的基础建设和经济举措。
这位周县令也着实是个能拉得下脸的,在陪同韩彻做灾后巡查等工作时,只要一让他找到机会,就来跟韩彻打感情牌,各种叫穷叫困难:“大人,安南此次受水患之害甚重,辖下农田作物尽数被毁,又叫我如何能忍心去催促他们交税。”
得,这位周县令说到底,其实主要也是在担忧安南夏税征缴一事。
“周县令,待完成救灾的一干事务后,我会替安南百姓向朝廷呈送文书恳请的。”韩彻不由得叹了口气,跟之前回答杨刺史一样,此刻也这般说道。
也别管周县令这么做,到底是真的在为安南的百姓忧心,还是实际主要是为自己的政绩考虑,只要最终的结果,是能将好处落实到安南百姓头上,韩彻心里就都是可以接受的。
“多谢韩大人,多谢韩大人!”周县令不由得大喜,连忙对韩彻作揖行礼道。
周县令其实也知道现阶段最要紧的也还是救济灾民,于是接下来的陪同当中,他便没有再多说什么。
并且在救济的物资和粮食被运输过来后,周县令也相当配合的立即安排衙门官吏针对安南各村镇的具体受灾情况做好分配,并赶紧分发了下去。
另外,韩彻抵达安州之时,就还安排了快骑去就近的州郡,征调一批大夫和过去应对台风暴雨这种水患灾害必备的一些常用药材。
这些大夫和药材也被分作两批,较为就近松州的,直接去往那边。较为就近裕州的,也直接到裕州来。
而此时,裕州和松州的两位刺史,也在为这事而暗自心惊。因为他们为官多年,还从未见到过哪一次灾后的救济工作能行动得这么快速。
不管是粮食也好,还是物资或者是大夫和药材也好,韩彻只需要做吩咐下去,就都能以比过往要快捷许多的时间,被送至指定的地方来了。
别看这都是救灾时期必须要做到的事情,然而事实就是,在过去的历朝历代,莫说是地方州郡了,哪怕是天子所在的京城,也很难做到这么有效率的各项应对举措。
这些时日,越是感受到这种情况的两个州郡的相关地方官员,就越是在心里大感震惊。
两地的官员们对着韩彻的态度最近也是越来越恭敬,在进行救灾工作时更是越来越认真负责。
一方面救灾工作进展的越是顺利和快捷,对他们这些地方官员也全都是好处的。另一方面,他们见到了韩彻对地方上的这份强大又全面的掌控能力后,又哪里还敢心生懈怠。
唯恐在他们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己任职时的表现就全都被人汇报给了韩彻。
说实话,天高皇帝远。
因为交通上的种种不便利的限制,朝廷对地方上的掌控能力,何止是只有常平仓所展现出来的那些问题。
这是时下大环境造成的,韩彻也没办法解决。
对于眼下这些地方官员们的担忧,韩彻也是看在眼里,却什么都没说。
待到这个时候,韩彻终于能腾开手,然后他便将两地的灾后救济的具体情况,还有一封针对裕州和松州这次受灾后,百姓夏税缴纳的问题,向朝廷呈请的文书,一并交由驿站,让其快马加鞭送至京城。
在这封呈请文书里,韩彻所提议的办法就是,以盈余补足短缺。
第130章
措施
韩彻在呈给京城的文书里,还将这次救济两地所用的物资和粮食等各项耗费,都做出较为详细的数据列表。
文书里还写到了两个州郡这次的一些重灾区域,百姓田地里的农作物受灾甚为严重,赋税恐难以足额缴纳。然后针对这一情况,韩彻就向朝廷提议按照各县城的具体情况,实施以盈余填补不足。
这样受灾区域的穷苦百姓不用再因赋税而艰难,国库今年在两地的赋税征收却不会因此而减少。
从未想过朝廷的税收还能不受到这次灾患的影响而减少,那么皇帝肯定不会不同意。对此皇帝还大笔一挥,书写了一份让韩彻全权负责的诏书,派人尽快送去。
第二日,皇帝就在朝堂上提起了这事,还很是夸赞了韩彻一番。
朝臣们听完那份详细的数据,也是大感震惊。赈灾从来就不是什么简单的事,首先光是各项救灾物资上的调配,过去就很难做到这么快捷有效率不说,数额方面还时有不足。
毕竟过去不比现在,他们也不同于韩彻,在改革漕运和常平仓后,能对各地的情报做到及时掌控和调动。
为这事,难免就有朝臣私下里在那言道:“那韩彻如今兼任数项重要使职,还掌管天下税收,长久以往,军国皆仰之!”
当然,这话他们现在还不敢,也不可能会拿到皇帝面前去说。
能做到这位置上的,脑子都不可能是胡涂的。
他们又如何能不知道,就朝廷眼下的这个情况来说,即便有人真把这些话拿到皇帝耳边去嚼舌根,皇帝也真听进去了,一时半会也绝对不可能对韩彻动手。
对于京城朝堂上的这些事,韩彻早从当初准备实施漕运和常平仓的改革时,就已经想到了这些。
只是有些事知道归知道,该做还是要做。
对于将来会面对的一些局面,韩彻同样也想过该如何去应对。
但这也都是将来的事情了,现阶段的韩彻,心思还全都扑在这次两地救灾的各项事务上。
松州和裕州这边,经过一段时间的救援工作,各县城的百姓都已经逐渐开始恢复到往日的正常生活来了。
因着两地的实际受灾情况有所不同,韩彻对于两地的灾后重建安排,也有所不同。
“阿母,阿母!”
这一日上午,在松州港口附近的一个村子里,一少年撒开腿一边往家里跑,一边就忍不住兴奋的一路这么大喊起来。
“怎的了?发生何事了?”听到这份动静,少年奔跑所经过的地方,房屋内的人也连忙走了出来抢先问道。
“我刚从里正家经过,瞧见官府派来的人又来寻里正了!”
“可知是何事?”少年阿母忙问道。
“未曾听得太清楚。”少年摇头,他见着衙役在那,哪里敢跑过去细听。
不过他也说道:“我瞧见里正笑得可高兴了,还说一会就要来通知大家!”
果然,没过多久,就见着才刚接到官府派人过来通知的里正,也忍不住一脸兴奋的连忙将村民们全都召集了起来。
“里正,是什么事情啊?”有那心急的村民就直接问了起来。
“可是官府又要给我们发粮食或是东西了吗?”还有人笑嘻嘻的说道。
主要是前段时间,官府确实是颇为大方的给所有受灾地区的百姓,按人头分发过几次粮食和各种物资。也正是因为这些物资的及时分发,这些受灾地区的百姓这次才能得以这么快的恢复正常生活。
其实以前遭遇大型灾害,朝廷也会对受灾区域做这一类的救援。奈何以时下这种社会背景,各地区的管辖治理上,往往是很依赖人治。
因此即便是一些好的政策,在实际实施的时候,总会因管辖治理或是其他原因,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弊端,使得政策不但没办法实现预计的惠民,甚至还出现过反作用。
“你倒是尽会往好事去想。”这时,旁边就有人说他。
“嘿嘿。”先前那人被说了后,也没有什么不高兴,还反问对方:“怎的?难不成你就不想要?”
“谁说我不想要了……”对方就小声嘀咕了一句。
“好了,大家都先安静,听我说!”里正清了清嗓子,继续大声道:“官府今日确实派了差爷来,让我通知大家。官府不日将会送来一大批棉花,可分发给各家纺织。待纺织成布匹后,官府再给予大家工钱!”
“纺织得越多,工钱就能领取的越多!”
“此言当真?”那些个村民们听完这话,兴奋又有些难以置信。
他们这里不比松州其他地方,因为人口稠密,人均可分得的土地一直就要比其他的地方少很多,所以才会形成了家家户户皆是以纺织为主业。只是过去家里的地少,种植的棉花产量就有限。所以像他们这一类的普通百姓,哪怕是有剩余的劳动力,但却并不能有相对应的棉花来满足。
那么即便是以纺织为主业,可实际上能挣得的银钱也是有限的。
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家里,也基本上是维持着一家子的生计。
今年又突然遭逢这么一场特大水患,地里的棉苗几乎尽数被毁。这段时间,家家户户别提有多为生计而愁苦。
而在韩彻看来,松州受灾区域,属于其他条件虽然不足,但人口和纺织行业的劳动力充足,纺织所需的织造机械也基本满足。
并且,这些百姓的技艺和经验都很是不错。所以朝廷可以从其他地区大量购置棉花,让这片区域的百姓专职棉布纺织。
从商品价值来说,纺织经济效果肯定是会大于农田许多。
如此一来,松州这片区域的百姓完全能凭借自己的能力,不仅能挣取到足够的赋税缴纳给朝廷,只要他们肯勤快的话,甚至还能比往年未受灾时赚取得更多。
而被收购的棉花地区,肯定也是经过一番仔细筛选的。属于种植较多,但纺织业并不发达,百姓也不甚善此道。
这样,官府在当地大量收购,对于当地的民生经济也是一件好事。
“韩大人亲自下发的公文,岂能有假!”里正就严肃着一张脸说道。
“多谢韩大人!”
“多谢韩大人啊!”
“那棉花什么时候能送来?”
“棉花已经运输至常平仓库房,不日就可分发至村里!”
这下子,村民们俱都是一脸喜意的在那做交头接耳,好不热闹。
之前有韩彻改革漕运,让河道附近的百姓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被官府以服徭役的名义征集去做漕卒,运输税粮和物资。接着又有这次的救灾,粮食和各种物资的及时发放,所以大家现在只要一听到这事是韩彻在操办,顿时就深信不疑,且欢喜接受。
只听这时候里正还又说道:“至于今年的赋税,各家若是能完成官府规定的足额棉布织造,便可全数减免。便是完不成,也可按份额来,完成多少,就减免多少。”
所以松州这次虽受灾严重,但救济措施实施还算及时又得当。
然而同样做过刺史官职的韩彻此时也很清楚,杨刺史目前最担忧的是什么。
对于地方主官来说,征缴赋税就是他们的主要职责和使命。即便是因天灾造成的,“农夫桑妇将无以应赋税”,那也是地方官员的失职。
这时候的百姓抗风险能力也是真的很低,这会又正值一年一度的夏税征缴期间,松州突然遭此灾害,那些百姓又如何能足额缴纳得出赋税来。
对此,韩彻心里已经有了一些解决计划。然而他这时候还要快速赶去受灾情况极可能更为严重的裕州,就只好先表示他已经知晓,事后定会帮忙向朝廷呈请。
接着,韩彻再将这次随行工作组里的一官员留下,帮助杨刺史继续剩下的灾后处理事务,就准备出发裕州了。
物资和粮食已经从就近州郡的常平仓调拨,如今对全国各州郡的常平仓都被韩彻掌控在手中,自然也就不会再出现像之前京城严重缺粮,急切需要从其他州郡调拨粮食时,明明朝廷以为要有粮食的常平仓,最后却调拨不出粮食的情况。
而只要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东西不再出现短缺,也没有出现水患过后易滋生出来的各类疾病,其他方面的事情相对比之下,就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相对比之下,裕州这边遭受到的台风影响确实也要大很多。韩彻赶过来的这一路所看到的田地里的农作物,损害都特别的严重。
不过在房屋这块,整体情况却比松州西部区域要好很多。
那些用生蚝壳子层层迭迭的,黏合在外墙上,早就已经成为了裕州这个沿海地区的房屋修建特色。
这种将生蚝外壳黏合到外墙上,不仅防潮效果极佳。空气中少了那股黏糊潮湿的感觉,让人居住的舒适感得以极大的加强。也因为生蚝外壳的坚硬和防水防腐蚀,使得裕州居然抵抗住了这场大台风对房屋的摧毁!
韩彻在裕州这么巡查下来后,自得到消息那刻起,就一直压在心头的大石头,方才真正的被挪开了。
之后,韩彻在做完物资调配等安排后,就又带着韩老三和一干工作组,准备从当初修建的石桥,去往安南和杞县等县城做实地巡查。
这座石桥因为当初韩彻采用的也是生蚝造桥技术,这么多年来,随着上面吸附的生蚝繁殖得越来越多,桥基非但没有因为时间的久远而受到海潮水腐蚀等情况,反而变得越来越坚固。
于是在这场大台风下,它也一样坚/挺了下来。
数年过去,安南的县令当然也已经不再是当初接任韩彻的钱县丞。
安南现在任职的这位县令姓周,也是知晓韩彻曾经任职过安南的。甚至因为当初是韩彻一手将安南这么一个历来作为朝廷流放发配的偏远毒瘴之地,发展成为了整个裕州最为富庶之地,县城里如今还保留了不少韩彻当初所推行的基础建设和经济举措。
这位周县令也着实是个能拉得下脸的,在陪同韩彻做灾后巡查等工作时,只要一让他找到机会,就来跟韩彻打感情牌,各种叫穷叫困难:“大人,安南此次受水患之害甚重,辖下农田作物尽数被毁,又叫我如何能忍心去催促他们交税。”
得,这位周县令说到底,其实主要也是在担忧安南夏税征缴一事。
“周县令,待完成救灾的一干事务后,我会替安南百姓向朝廷呈送文书恳请的。”韩彻不由得叹了口气,跟之前回答杨刺史一样,此刻也这般说道。
也别管周县令这么做,到底是真的在为安南的百姓忧心,还是实际主要是为自己的政绩考虑,只要最终的结果,是能将好处落实到安南百姓头上,韩彻心里就都是可以接受的。
“多谢韩大人,多谢韩大人!”周县令不由得大喜,连忙对韩彻作揖行礼道。
周县令其实也知道现阶段最要紧的也还是救济灾民,于是接下来的陪同当中,他便没有再多说什么。
并且在救济的物资和粮食被运输过来后,周县令也相当配合的立即安排衙门官吏针对安南各村镇的具体受灾情况做好分配,并赶紧分发了下去。
另外,韩彻抵达安州之时,就还安排了快骑去就近的州郡,征调一批大夫和过去应对台风暴雨这种水患灾害必备的一些常用药材。
这些大夫和药材也被分作两批,较为就近松州的,直接去往那边。较为就近裕州的,也直接到裕州来。
而此时,裕州和松州的两位刺史,也在为这事而暗自心惊。因为他们为官多年,还从未见到过哪一次灾后的救济工作能行动得这么快速。
不管是粮食也好,还是物资或者是大夫和药材也好,韩彻只需要做吩咐下去,就都能以比过往要快捷许多的时间,被送至指定的地方来了。
别看这都是救灾时期必须要做到的事情,然而事实就是,在过去的历朝历代,莫说是地方州郡了,哪怕是天子所在的京城,也很难做到这么有效率的各项应对举措。
这些时日,越是感受到这种情况的两个州郡的相关地方官员,就越是在心里大感震惊。
两地的官员们对着韩彻的态度最近也是越来越恭敬,在进行救灾工作时更是越来越认真负责。
一方面救灾工作进展的越是顺利和快捷,对他们这些地方官员也全都是好处的。另一方面,他们见到了韩彻对地方上的这份强大又全面的掌控能力后,又哪里还敢心生懈怠。
唯恐在他们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己任职时的表现就全都被人汇报给了韩彻。
说实话,天高皇帝远。
因为交通上的种种不便利的限制,朝廷对地方上的掌控能力,何止是只有常平仓所展现出来的那些问题。
这是时下大环境造成的,韩彻也没办法解决。
对于眼下这些地方官员们的担忧,韩彻也是看在眼里,却什么都没说。
待到这个时候,韩彻终于能腾开手,然后他便将两地的灾后救济的具体情况,还有一封针对裕州和松州这次受灾后,百姓夏税缴纳的问题,向朝廷呈请的文书,一并交由驿站,让其快马加鞭送至京城。
在这封呈请文书里,韩彻所提议的办法就是,以盈余补足短缺。
第130章
措施
韩彻在呈给京城的文书里,还将这次救济两地所用的物资和粮食等各项耗费,都做出较为详细的数据列表。
文书里还写到了两个州郡这次的一些重灾区域,百姓田地里的农作物受灾甚为严重,赋税恐难以足额缴纳。然后针对这一情况,韩彻就向朝廷提议按照各县城的具体情况,实施以盈余填补不足。
这样受灾区域的穷苦百姓不用再因赋税而艰难,国库今年在两地的赋税征收却不会因此而减少。
从未想过朝廷的税收还能不受到这次灾患的影响而减少,那么皇帝肯定不会不同意。对此皇帝还大笔一挥,书写了一份让韩彻全权负责的诏书,派人尽快送去。
第二日,皇帝就在朝堂上提起了这事,还很是夸赞了韩彻一番。
朝臣们听完那份详细的数据,也是大感震惊。赈灾从来就不是什么简单的事,首先光是各项救灾物资上的调配,过去就很难做到这么快捷有效率不说,数额方面还时有不足。
毕竟过去不比现在,他们也不同于韩彻,在改革漕运和常平仓后,能对各地的情报做到及时掌控和调动。
为这事,难免就有朝臣私下里在那言道:“那韩彻如今兼任数项重要使职,还掌管天下税收,长久以往,军国皆仰之!”
当然,这话他们现在还不敢,也不可能会拿到皇帝面前去说。
能做到这位置上的,脑子都不可能是胡涂的。
他们又如何能不知道,就朝廷眼下的这个情况来说,即便有人真把这些话拿到皇帝耳边去嚼舌根,皇帝也真听进去了,一时半会也绝对不可能对韩彻动手。
对于京城朝堂上的这些事,韩彻早从当初准备实施漕运和常平仓的改革时,就已经想到了这些。
只是有些事知道归知道,该做还是要做。
对于将来会面对的一些局面,韩彻同样也想过该如何去应对。
但这也都是将来的事情了,现阶段的韩彻,心思还全都扑在这次两地救灾的各项事务上。
松州和裕州这边,经过一段时间的救援工作,各县城的百姓都已经逐渐开始恢复到往日的正常生活来了。
因着两地的实际受灾情况有所不同,韩彻对于两地的灾后重建安排,也有所不同。
“阿母,阿母!”
这一日上午,在松州港口附近的一个村子里,一少年撒开腿一边往家里跑,一边就忍不住兴奋的一路这么大喊起来。
“怎的了?发生何事了?”听到这份动静,少年奔跑所经过的地方,房屋内的人也连忙走了出来抢先问道。
“我刚从里正家经过,瞧见官府派来的人又来寻里正了!”
“可知是何事?”少年阿母忙问道。
“未曾听得太清楚。”少年摇头,他见着衙役在那,哪里敢跑过去细听。
不过他也说道:“我瞧见里正笑得可高兴了,还说一会就要来通知大家!”
果然,没过多久,就见着才刚接到官府派人过来通知的里正,也忍不住一脸兴奋的连忙将村民们全都召集了起来。
“里正,是什么事情啊?”有那心急的村民就直接问了起来。
“可是官府又要给我们发粮食或是东西了吗?”还有人笑嘻嘻的说道。
主要是前段时间,官府确实是颇为大方的给所有受灾地区的百姓,按人头分发过几次粮食和各种物资。也正是因为这些物资的及时分发,这些受灾地区的百姓这次才能得以这么快的恢复正常生活。
其实以前遭遇大型灾害,朝廷也会对受灾区域做这一类的救援。奈何以时下这种社会背景,各地区的管辖治理上,往往是很依赖人治。
因此即便是一些好的政策,在实际实施的时候,总会因管辖治理或是其他原因,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弊端,使得政策不但没办法实现预计的惠民,甚至还出现过反作用。
“你倒是尽会往好事去想。”这时,旁边就有人说他。
“嘿嘿。”先前那人被说了后,也没有什么不高兴,还反问对方:“怎的?难不成你就不想要?”
“谁说我不想要了……”对方就小声嘀咕了一句。
“好了,大家都先安静,听我说!”里正清了清嗓子,继续大声道:“官府今日确实派了差爷来,让我通知大家。官府不日将会送来一大批棉花,可分发给各家纺织。待纺织成布匹后,官府再给予大家工钱!”
“纺织得越多,工钱就能领取的越多!”
“此言当真?”那些个村民们听完这话,兴奋又有些难以置信。
他们这里不比松州其他地方,因为人口稠密,人均可分得的土地一直就要比其他的地方少很多,所以才会形成了家家户户皆是以纺织为主业。只是过去家里的地少,种植的棉花产量就有限。所以像他们这一类的普通百姓,哪怕是有剩余的劳动力,但却并不能有相对应的棉花来满足。
那么即便是以纺织为主业,可实际上能挣得的银钱也是有限的。
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家里,也基本上是维持着一家子的生计。
今年又突然遭逢这么一场特大水患,地里的棉苗几乎尽数被毁。这段时间,家家户户别提有多为生计而愁苦。
而在韩彻看来,松州受灾区域,属于其他条件虽然不足,但人口和纺织行业的劳动力充足,纺织所需的织造机械也基本满足。
并且,这些百姓的技艺和经验都很是不错。所以朝廷可以从其他地区大量购置棉花,让这片区域的百姓专职棉布纺织。
从商品价值来说,纺织经济效果肯定是会大于农田许多。
如此一来,松州这片区域的百姓完全能凭借自己的能力,不仅能挣取到足够的赋税缴纳给朝廷,只要他们肯勤快的话,甚至还能比往年未受灾时赚取得更多。
而被收购的棉花地区,肯定也是经过一番仔细筛选的。属于种植较多,但纺织业并不发达,百姓也不甚善此道。
这样,官府在当地大量收购,对于当地的民生经济也是一件好事。
“韩大人亲自下发的公文,岂能有假!”里正就严肃着一张脸说道。
“多谢韩大人!”
“多谢韩大人啊!”
“那棉花什么时候能送来?”
“棉花已经运输至常平仓库房,不日就可分发至村里!”
这下子,村民们俱都是一脸喜意的在那做交头接耳,好不热闹。
之前有韩彻改革漕运,让河道附近的百姓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被官府以服徭役的名义征集去做漕卒,运输税粮和物资。接着又有这次的救灾,粮食和各种物资的及时发放,所以大家现在只要一听到这事是韩彻在操办,顿时就深信不疑,且欢喜接受。
只听这时候里正还又说道:“至于今年的赋税,各家若是能完成官府规定的足额棉布织造,便可全数减免。便是完不成,也可按份额来,完成多少,就减免多少。”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77724/200713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