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1108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上岸(gl)、无双局(1v2 父子丼)、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皆其靡也(剧情nph)、《觊觎(女S男M,np)》、【星际abo】洛希极限(H)、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片刻之后,随着殿中稀稀疏疏的跪下了十来个大臣,已经再没有其他的大臣出列,为陈循求情。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坐在上首的天子看着这副场景,却始终没有任何的反应。
见此状况,跪在底下的陈循心中也不由生出一阵不安,顾不得其他,陈循连忙抬头望向天子,却见天子正好整以暇的看着他。
和天子平静如水的眼神对上,陈循心头的那阵不安之感更盛,正想开口说话,然而,天子的声音,却恰在此刻落了下来。
“兵部何在?”
兵部?
在场的大臣们都有些一头雾水,这会不是在讨论陈循的案子吗?
关兵部什么事?
但是,天子既然开口,兵部自然不能不应,王翱立刻移步出列,来到殿中,站在一群跪着的大臣中间,显得格外显眼。
“臣在。”
随后,天子的声音再度响起,问道。
“近来于谦可有军报传来?”
这话问出,更是让所有人都一阵疑惑,难不成,这桩案子,还和于少保有什么牵连?
于是,他们纷纷望向王翱,却见后者竟真的从袖中拿出一份密报,道。
“陛下明鉴,这是今晨刚刚送来的军报,因其上加盖了于少保的钤记,却并未启用红翎急使,故而,臣依制,打算在早朝结束后,密奏陛下,军报在此,请陛下御览。”
这话说的有些奇怪,但是,熟悉兵部流程的大臣,却立刻就反应了过来。
没有启用红翎急使,说明并不是需要立刻呈上的紧急军报,加盖了于谦的钤记,代表这是一封密奏,应当直达御前,其他人无权开拆。
可是,还是不对啊!
如果说,这是一份普通的密奏,那么,理当送往通政司,而非是送到兵部,如果说,这是一份军报,那么,又为什么会以密奏的形式呈上呢?
要知道,军报一般都是和前线的军情相关,所以,不管是捷报还是其他的消息,需要的都是一个快字,所以一般来说,兵部的主官是有预闻之权的。
就算是当初土木之役那么大的事情,军报抵达兵部的时候,也是由当时留守的侍郎于谦开拆阅后,深夜叩阙呈递上去的。
如今于谦送回来一份军报,却是密奏的形式,这还当真是头一回,却不知道,这份密奏的军报,里头到底写了什么。
不过,看天子的样子,又似乎是早就知道这份军报的样子……
底下群臣心思各异,目光却直勾勾的盯着那份军报,内侍走下御阶,将军报接过,快步回到御前,放在天子面前的御案上,朱祁钰倒是也没犹豫,抬手便将上头的蜡封拆开,大略扫了一眼,然后点了点头,将军报转手递给旁边的怀恩,吩咐了一句。
“念……”
于是,怀恩恭敬的将军报接过,扫了一眼,便打算开口。
实话实说,现在的场景,的确是古怪的不能再古怪了,作为七卿之一的工部尚书陈循,带着一大帮人跪在地上,正等着一桩举朝瞩目的案件最终被一锤定音,完美落幕。
结果这个当口,天子对案情却不做任何处置,反而开始让人读一份远在千里之外的,来自征倭大军的军报。
这场景,简直是要多奇怪有多奇怪……
然而,奇怪的事情还在后头,怀恩调整了一下嗓音,很快便将军报的内容念了出来,可是,这头一句话,便让殿中群臣一阵意外。
“少保太子太师右都御史提督征倭大军事臣于谦,右都督领征倭大将军印臣张輗,太子太保右都御史巡抚福建臣朱鉴联名启奏……”
话音落下,底下顿时一阵惊疑,掀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于谦和张輗二人联名上奏,这并不意外,他们一个是提督大臣,一个是征倭大将军,军务上的事情,联名是应该的。
可是,这关朱鉴什么事?
在大多数大臣还在疑惑的时候,已经有一些大臣,听到这三人联名,似乎想起了什么,脸色都有些变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内容,更是让殿中的大臣们感觉人生观受到了洗礼。
“……臣于谦,于十月初三日领陛下旨意,受命协助福建巡抚朱鉴调查福建各级官员勾结,庇护倭寇一案,已有结果,以此奏向陛下复旨。”
虽然说是三人联名,但是明显还是以于谦为主笔的口吻来说的。
这几句话说完,殿中依旧有不少人一头雾水,可是,内阁的一众大臣却不由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
旨意?什么旨意?
要知道,按理来说,除非是特别紧急的事务,否则的话,朝廷下发的旨意,即便是密旨,也要由内阁来拟定,然后由六科对应的都给事中加盖钤记后下发。
就算是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内阁这一道流程,也基本是免不了的,可是,这份旨意,为什么他们这些内阁大臣,却从没有任何印象?
难道说,是皇帝亲笔,直接下发的中旨?
可是问题是,于谦远在福建,如果突然接到一道仅仅只加盖了宝玺,却既没有内阁大臣的签押,也没有六科的钤记的中旨,他又该如何确定圣旨的真伪?
从现在短短几句话,透露出来的巨大信息量来说,这显然是一桩大案,这种情况之下,于谦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相信了。
正确的流程,理当是暂时先扣留传旨之人,将圣旨留存之后,遣派三人以上的信使连夜进京核实才是。
正确的流程,理当是暂时先扣留传旨之人,将圣旨留存之后,遣派三人以上的信使连夜进京核实才是。
可是,就这份奏疏来看,于谦显然是已经按照圣旨的吩咐做了,这就让一干内阁大臣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了。
几位内阁大臣面面相觑,睁着茫然的眼睛,个个都是一副你别看我,我也不知道的神色,当然,如果仔细看去,就会发现,某俞姓次辅的脸上,莫名有些心虚的样子……
当然,这点小细节,在当下的朝堂上,并没有什么人在意。
所有人都被这句话当中蕴含的巨大信息量所震撼,刚刚的这句话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庇护倭寇,另一个,则是各级官员。
前者已经足够令人心惊了,而后者则代表着,涉案的官员人数绝对不少,否则,也不可能用上各级这个词。
不出意外的是,紧接着,怀恩继续开口,列出了一长串的名字。
“……南安县知县倪有则,县丞罗力华,惠安县推官樊华金,县丞叶向……宁洋县……长泰县……龙溪县……”
这么一长串的名字,听着便让人心惊,粗略算来,光是涉及的县就已经有接近二十个之多,其中大多数都是知县,推官和县丞,更有些县,几乎是所有官员都涉及其中。
这些名字,足足有三四十个,即便是念,也念了接近盏茶时间,才算是停住。
然而,就在他们都以为事情到此结束的时候,怀恩歇了口气,却继续开口道。
“上述诸官员,皆为直接和仕绅勾结,为倭寇走私行以庇护,除此之外,另有官员收受贿赂,买凶杀人,地方有察知官员勾结倭寇,意欲禀报朝廷者,皆被贬黜陷害,所言不达天听。”
“……泉州府知府贾允仁,推官章乙,文书游惟康……漳州府知府田元音,府丞杜千载……汀州府……延平府……”
随着一个个名字被说出来,朝中的众臣已经都有些麻木了。
要说这今年的年景,也太过奇怪了,一桩桩的大案,不断地刷新着他们认知,每当他们觉得,眼下的案子就很有可能是景泰朝第一大案的时候,总会有新的,更大的案子冒出来。
别的不说,就现如今已经读出来的这些官员来说,整个福建官场,有至少一半以上的官员,都已经涉事其中。
而且,这还仅仅只是披露出来的,要知道,能够写在这种奏疏当中的,必然是查有实据或者是直接牵扯其中的,要是算上没查出来的,或者是间接牵涉其中的人,或许整个福建的官场,都已经烂的差不多了。
以至于,当怀恩继续往下读,开始出现一个个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司乃至是都指挥使司的官员的时候,老大人们已经能平静以对了。
整个福建官场,既然有那么多的官员都搅进了这个大染缸当中,那么,地方三司肯定是逃不了干系的,甚至于,直接牵涉其中,也并非不可理解。
可即便如此,当他们听到下一句话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惊了一惊
……
“……左布政使贾修平,勾结刘氏宗族,戕害百姓,走私军械,庇护倭寇,被福建巡抚朱鉴察得后,丧心病狂,伪造军令调动都指挥使司镇守官军一千人围攻巡抚衙门,意欲焚毁证据,臣奉圣旨,命左副将杨俊率精兵三千助朱鉴大人保护巡抚衙门。”
“现此事已被杨俊率兵平定,贾修平自焚而死,所调官军被就地看管,涉事官员先已被羁押,臣依制,会同巡抚大臣朱鉴及镇守太监于景,共同接掌都指挥使司防务,请陛下尽快遣派得力大臣前来主持大局,其余涉案官员,臣俱已将其羁押候审……”
贾修平,这个人朝中有不少大臣都知道,前任的福建巡抚,后来在大计当中,因为政绩不好,被降调为了左布政使。
应该说,他也牵涉其中,虽然令人意外,但是也在情理之中,让人心惊的事,事败之后,这位贾大人,竟然敢丧心病狂的伪造军令,调动驻守官军围攻巡抚衙门,要知道,这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这个贾修平,莫非是疯了吗?
底下群臣议论纷纷,却没发现,御阶上怀恩早已经停住了话头,奏疏的格式,朝中的官员们都是清楚的,这明显还没有读完。
但是,大臣们迟迟等着,怀恩却没有了下文,于是,不少人抬起头,却见不知何时,怀恩已经退至一旁,而刚刚还在怀恩手中的那份奏疏,此刻也已经到了天子的手中。
不过,瞧着天子的神色,对于这桩事情却不算意外,显然是早有预料,待得底下渐渐静了下来,天子总算是开口,道。
“此事干系重大,福建自巡抚衙门以下,布政使司,按察提刑使司,乃至都指挥使司,各府,县,均有官员涉案,如此腐败之极,触目惊心,此辈之人居于庙堂之上,国家社稷,岂有不乱之理?”
“沿海倭寇,屡剿屡起,却原来,真正的倭寇不在海上,而在我大明的朝廷当中!”
最后这几句话,隐含怒意,如同炸雷一般,响在所有人的耳畔。
见此状况,除了一些朝中重臣之外,殿中诸臣纷纷跪倒在地,连声道。
“陛下息怒!”
于是,一殿的人都跪了下去,倒是显得原本跪着的几个人没那么显眼了。
片刻之后,天子的声音有些冰冷的落下来,道。
“福建官场出现如此大案,吏部大计未察,都察院亦未有所禀报,实乃职责疏失。”
“吏部尚书王文,罚俸半年,俸禄减半,左都御史陈镒罚俸一年,副都御史王竑,降品半级,诸福建道巡查御史,全部外放出京,降品一级,刑部即刻联合福建巡抚朱鉴,严查历年以来,是否有巡查御史参与其中,有受贿庇护之罪,查得之后,直报御前!”
这种时候,自然是一句话也不能多说的,否则的话,说不准天子的这股火,就撒到谁的头上了。
不过,出了这样的大事,处罚是肯定的,福建官场上下勾连成这个样子,负责监察百官的都察院,必然要负首要责任,其次当然就是吏部铨选不当。
从这个角度而言,天子没有让吏部和都察院的老大人到诏狱走一遭,已经算是宽宥了。
因此,被点到名的所有人,包括王竑在内,都乖乖的磕头谢恩,尽管对于王竑来说有些冤枉,但是朝堂上就是这样,谁让都察院的那位总宪大人告病在家,如今掌事的是王竑的,也只能怪他自己倒霉……
第1172章 收网
大殿当中静悄悄的,除了那几位被处罚的老大人谢恩的声音之外,群臣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但凡是有点政治敏感度的,都很清楚,眼下的局面,对吏部和都察院的处罚只不过是开始而已,这桩案子,虽然如今还未见全貌,可单是福建有这么多官员牵涉其中便可看出,这案子小不了。
否则的话,也不至于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从目前来看,天子对于这桩案子,应该早就察觉,所以,才提前做了诸多准备。
如此一来,很多近来朝堂上难以理解的事情,也就明晰起来的,朱鉴身为朝中重臣,突然空降到福建担任巡抚,原巡抚职责疏失,但是,却仅仅只是降为布政使,除此之外,倭寇已经被剿除殆尽,可征倭大军,却依旧没有任何班师回朝的意思。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这桩惊天大案,沿海各处倭寇泛滥,多年以来,难以剿除,这背后原因,竟是因为这些倭寇渗透到了整个官场当中,乃是之巡抚衙门,都在替他们遮掩。
整个官场烂成这个样子,必须要有一个得力的大臣前去整肃,朱鉴的老家就在泉州,所以,调查起来更加方便,更重要的是,朱鉴自永乐早年入仕,一直都没有回过老家,大多数的时间,他都在北方边隘任官,所以,和地方上的牵扯不深。
再加上他本身有迎回太上皇之功,在朝中的地位不低,为人又果敢坚毅,由他来去撬开福建官场,是最合适的。
而这么大的案子,必然牵扯极广,这么多年以来,地方上的官员,绝对不会全都是同流合污之辈,但是,利益链一旦形成,谁敢破坏,就必然会成为整个福建官场的敌人,而这帮人,既然敢和倭寇勾结,也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不敢干的了。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坐在上首的天子看着这副场景,却始终没有任何的反应。
见此状况,跪在底下的陈循心中也不由生出一阵不安,顾不得其他,陈循连忙抬头望向天子,却见天子正好整以暇的看着他。
和天子平静如水的眼神对上,陈循心头的那阵不安之感更盛,正想开口说话,然而,天子的声音,却恰在此刻落了下来。
“兵部何在?”
兵部?
在场的大臣们都有些一头雾水,这会不是在讨论陈循的案子吗?
关兵部什么事?
但是,天子既然开口,兵部自然不能不应,王翱立刻移步出列,来到殿中,站在一群跪着的大臣中间,显得格外显眼。
“臣在。”
随后,天子的声音再度响起,问道。
“近来于谦可有军报传来?”
这话问出,更是让所有人都一阵疑惑,难不成,这桩案子,还和于少保有什么牵连?
于是,他们纷纷望向王翱,却见后者竟真的从袖中拿出一份密报,道。
“陛下明鉴,这是今晨刚刚送来的军报,因其上加盖了于少保的钤记,却并未启用红翎急使,故而,臣依制,打算在早朝结束后,密奏陛下,军报在此,请陛下御览。”
这话说的有些奇怪,但是,熟悉兵部流程的大臣,却立刻就反应了过来。
没有启用红翎急使,说明并不是需要立刻呈上的紧急军报,加盖了于谦的钤记,代表这是一封密奏,应当直达御前,其他人无权开拆。
可是,还是不对啊!
如果说,这是一份普通的密奏,那么,理当送往通政司,而非是送到兵部,如果说,这是一份军报,那么,又为什么会以密奏的形式呈上呢?
要知道,军报一般都是和前线的军情相关,所以,不管是捷报还是其他的消息,需要的都是一个快字,所以一般来说,兵部的主官是有预闻之权的。
就算是当初土木之役那么大的事情,军报抵达兵部的时候,也是由当时留守的侍郎于谦开拆阅后,深夜叩阙呈递上去的。
如今于谦送回来一份军报,却是密奏的形式,这还当真是头一回,却不知道,这份密奏的军报,里头到底写了什么。
不过,看天子的样子,又似乎是早就知道这份军报的样子……
底下群臣心思各异,目光却直勾勾的盯着那份军报,内侍走下御阶,将军报接过,快步回到御前,放在天子面前的御案上,朱祁钰倒是也没犹豫,抬手便将上头的蜡封拆开,大略扫了一眼,然后点了点头,将军报转手递给旁边的怀恩,吩咐了一句。
“念……”
于是,怀恩恭敬的将军报接过,扫了一眼,便打算开口。
实话实说,现在的场景,的确是古怪的不能再古怪了,作为七卿之一的工部尚书陈循,带着一大帮人跪在地上,正等着一桩举朝瞩目的案件最终被一锤定音,完美落幕。
结果这个当口,天子对案情却不做任何处置,反而开始让人读一份远在千里之外的,来自征倭大军的军报。
这场景,简直是要多奇怪有多奇怪……
然而,奇怪的事情还在后头,怀恩调整了一下嗓音,很快便将军报的内容念了出来,可是,这头一句话,便让殿中群臣一阵意外。
“少保太子太师右都御史提督征倭大军事臣于谦,右都督领征倭大将军印臣张輗,太子太保右都御史巡抚福建臣朱鉴联名启奏……”
话音落下,底下顿时一阵惊疑,掀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于谦和张輗二人联名上奏,这并不意外,他们一个是提督大臣,一个是征倭大将军,军务上的事情,联名是应该的。
可是,这关朱鉴什么事?
在大多数大臣还在疑惑的时候,已经有一些大臣,听到这三人联名,似乎想起了什么,脸色都有些变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内容,更是让殿中的大臣们感觉人生观受到了洗礼。
“……臣于谦,于十月初三日领陛下旨意,受命协助福建巡抚朱鉴调查福建各级官员勾结,庇护倭寇一案,已有结果,以此奏向陛下复旨。”
虽然说是三人联名,但是明显还是以于谦为主笔的口吻来说的。
这几句话说完,殿中依旧有不少人一头雾水,可是,内阁的一众大臣却不由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
旨意?什么旨意?
要知道,按理来说,除非是特别紧急的事务,否则的话,朝廷下发的旨意,即便是密旨,也要由内阁来拟定,然后由六科对应的都给事中加盖钤记后下发。
就算是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内阁这一道流程,也基本是免不了的,可是,这份旨意,为什么他们这些内阁大臣,却从没有任何印象?
难道说,是皇帝亲笔,直接下发的中旨?
可是问题是,于谦远在福建,如果突然接到一道仅仅只加盖了宝玺,却既没有内阁大臣的签押,也没有六科的钤记的中旨,他又该如何确定圣旨的真伪?
从现在短短几句话,透露出来的巨大信息量来说,这显然是一桩大案,这种情况之下,于谦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相信了。
正确的流程,理当是暂时先扣留传旨之人,将圣旨留存之后,遣派三人以上的信使连夜进京核实才是。
正确的流程,理当是暂时先扣留传旨之人,将圣旨留存之后,遣派三人以上的信使连夜进京核实才是。
可是,就这份奏疏来看,于谦显然是已经按照圣旨的吩咐做了,这就让一干内阁大臣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了。
几位内阁大臣面面相觑,睁着茫然的眼睛,个个都是一副你别看我,我也不知道的神色,当然,如果仔细看去,就会发现,某俞姓次辅的脸上,莫名有些心虚的样子……
当然,这点小细节,在当下的朝堂上,并没有什么人在意。
所有人都被这句话当中蕴含的巨大信息量所震撼,刚刚的这句话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庇护倭寇,另一个,则是各级官员。
前者已经足够令人心惊了,而后者则代表着,涉案的官员人数绝对不少,否则,也不可能用上各级这个词。
不出意外的是,紧接着,怀恩继续开口,列出了一长串的名字。
“……南安县知县倪有则,县丞罗力华,惠安县推官樊华金,县丞叶向……宁洋县……长泰县……龙溪县……”
这么一长串的名字,听着便让人心惊,粗略算来,光是涉及的县就已经有接近二十个之多,其中大多数都是知县,推官和县丞,更有些县,几乎是所有官员都涉及其中。
这些名字,足足有三四十个,即便是念,也念了接近盏茶时间,才算是停住。
然而,就在他们都以为事情到此结束的时候,怀恩歇了口气,却继续开口道。
“上述诸官员,皆为直接和仕绅勾结,为倭寇走私行以庇护,除此之外,另有官员收受贿赂,买凶杀人,地方有察知官员勾结倭寇,意欲禀报朝廷者,皆被贬黜陷害,所言不达天听。”
“……泉州府知府贾允仁,推官章乙,文书游惟康……漳州府知府田元音,府丞杜千载……汀州府……延平府……”
随着一个个名字被说出来,朝中的众臣已经都有些麻木了。
要说这今年的年景,也太过奇怪了,一桩桩的大案,不断地刷新着他们认知,每当他们觉得,眼下的案子就很有可能是景泰朝第一大案的时候,总会有新的,更大的案子冒出来。
别的不说,就现如今已经读出来的这些官员来说,整个福建官场,有至少一半以上的官员,都已经涉事其中。
而且,这还仅仅只是披露出来的,要知道,能够写在这种奏疏当中的,必然是查有实据或者是直接牵扯其中的,要是算上没查出来的,或者是间接牵涉其中的人,或许整个福建的官场,都已经烂的差不多了。
以至于,当怀恩继续往下读,开始出现一个个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司乃至是都指挥使司的官员的时候,老大人们已经能平静以对了。
整个福建官场,既然有那么多的官员都搅进了这个大染缸当中,那么,地方三司肯定是逃不了干系的,甚至于,直接牵涉其中,也并非不可理解。
可即便如此,当他们听到下一句话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惊了一惊
……
“……左布政使贾修平,勾结刘氏宗族,戕害百姓,走私军械,庇护倭寇,被福建巡抚朱鉴察得后,丧心病狂,伪造军令调动都指挥使司镇守官军一千人围攻巡抚衙门,意欲焚毁证据,臣奉圣旨,命左副将杨俊率精兵三千助朱鉴大人保护巡抚衙门。”
“现此事已被杨俊率兵平定,贾修平自焚而死,所调官军被就地看管,涉事官员先已被羁押,臣依制,会同巡抚大臣朱鉴及镇守太监于景,共同接掌都指挥使司防务,请陛下尽快遣派得力大臣前来主持大局,其余涉案官员,臣俱已将其羁押候审……”
贾修平,这个人朝中有不少大臣都知道,前任的福建巡抚,后来在大计当中,因为政绩不好,被降调为了左布政使。
应该说,他也牵涉其中,虽然令人意外,但是也在情理之中,让人心惊的事,事败之后,这位贾大人,竟然敢丧心病狂的伪造军令,调动驻守官军围攻巡抚衙门,要知道,这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这个贾修平,莫非是疯了吗?
底下群臣议论纷纷,却没发现,御阶上怀恩早已经停住了话头,奏疏的格式,朝中的官员们都是清楚的,这明显还没有读完。
但是,大臣们迟迟等着,怀恩却没有了下文,于是,不少人抬起头,却见不知何时,怀恩已经退至一旁,而刚刚还在怀恩手中的那份奏疏,此刻也已经到了天子的手中。
不过,瞧着天子的神色,对于这桩事情却不算意外,显然是早有预料,待得底下渐渐静了下来,天子总算是开口,道。
“此事干系重大,福建自巡抚衙门以下,布政使司,按察提刑使司,乃至都指挥使司,各府,县,均有官员涉案,如此腐败之极,触目惊心,此辈之人居于庙堂之上,国家社稷,岂有不乱之理?”
“沿海倭寇,屡剿屡起,却原来,真正的倭寇不在海上,而在我大明的朝廷当中!”
最后这几句话,隐含怒意,如同炸雷一般,响在所有人的耳畔。
见此状况,除了一些朝中重臣之外,殿中诸臣纷纷跪倒在地,连声道。
“陛下息怒!”
于是,一殿的人都跪了下去,倒是显得原本跪着的几个人没那么显眼了。
片刻之后,天子的声音有些冰冷的落下来,道。
“福建官场出现如此大案,吏部大计未察,都察院亦未有所禀报,实乃职责疏失。”
“吏部尚书王文,罚俸半年,俸禄减半,左都御史陈镒罚俸一年,副都御史王竑,降品半级,诸福建道巡查御史,全部外放出京,降品一级,刑部即刻联合福建巡抚朱鉴,严查历年以来,是否有巡查御史参与其中,有受贿庇护之罪,查得之后,直报御前!”
这种时候,自然是一句话也不能多说的,否则的话,说不准天子的这股火,就撒到谁的头上了。
不过,出了这样的大事,处罚是肯定的,福建官场上下勾连成这个样子,负责监察百官的都察院,必然要负首要责任,其次当然就是吏部铨选不当。
从这个角度而言,天子没有让吏部和都察院的老大人到诏狱走一遭,已经算是宽宥了。
因此,被点到名的所有人,包括王竑在内,都乖乖的磕头谢恩,尽管对于王竑来说有些冤枉,但是朝堂上就是这样,谁让都察院的那位总宪大人告病在家,如今掌事的是王竑的,也只能怪他自己倒霉……
第1172章 收网
大殿当中静悄悄的,除了那几位被处罚的老大人谢恩的声音之外,群臣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但凡是有点政治敏感度的,都很清楚,眼下的局面,对吏部和都察院的处罚只不过是开始而已,这桩案子,虽然如今还未见全貌,可单是福建有这么多官员牵涉其中便可看出,这案子小不了。
否则的话,也不至于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从目前来看,天子对于这桩案子,应该早就察觉,所以,才提前做了诸多准备。
如此一来,很多近来朝堂上难以理解的事情,也就明晰起来的,朱鉴身为朝中重臣,突然空降到福建担任巡抚,原巡抚职责疏失,但是,却仅仅只是降为布政使,除此之外,倭寇已经被剿除殆尽,可征倭大军,却依旧没有任何班师回朝的意思。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这桩惊天大案,沿海各处倭寇泛滥,多年以来,难以剿除,这背后原因,竟是因为这些倭寇渗透到了整个官场当中,乃是之巡抚衙门,都在替他们遮掩。
整个官场烂成这个样子,必须要有一个得力的大臣前去整肃,朱鉴的老家就在泉州,所以,调查起来更加方便,更重要的是,朱鉴自永乐早年入仕,一直都没有回过老家,大多数的时间,他都在北方边隘任官,所以,和地方上的牵扯不深。
再加上他本身有迎回太上皇之功,在朝中的地位不低,为人又果敢坚毅,由他来去撬开福建官场,是最合适的。
而这么大的案子,必然牵扯极广,这么多年以来,地方上的官员,绝对不会全都是同流合污之辈,但是,利益链一旦形成,谁敢破坏,就必然会成为整个福建官场的敌人,而这帮人,既然敢和倭寇勾结,也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不敢干的了。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79089/203496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