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不当王 第276节
推荐阅读:女主光环、穿书之后,哥哥开始肆无忌惮(1v1、伪骨科)、等你宛在水中央、绝对臣服姿态(女强制男h)、待宰的羔羊、边界 (婚后,1V1)、【汤姆·里德尔】高H同人文(强制爱,乙女)、申雅gl(纯百)、维桑瑞拉·坦格利安(高h NP 吸奶 ntr 乱伦)、戀與深空—秦徹、
的确,就中原各国来看,城邑的大小就直接决定了封臣的实力。
城邑太大,封邑实力太强,自然就会威胁到国君的权威。
“而且,国君与城邑的关系,就像是人的身体一样,人有头和四肢,一直到手指、毛发和血脉。唯有大的能够调动小的,只有这样,行动起来才不会劳累。”
“天有十日,人分十等。所谓君臣有别,大城和边邑的建制,都是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制度。”
“先王恐怕有人不遵循,所以用制度来规制它,用服制来彰显它,用礼仪来推行它,用名号来分辨它,用文字来记载它,用语言来表述它。如果丧失了这些规矩,那就会成为改变尊卑地位的祸根。”
“而边境城邑就好像是一个国家的尾部。用牛马打比方,处暑到了,牛虻聚得就会多。但如果因为尾巴太大而不方便摇摆,那牛马的尾巴就无法驱赶牛虻了。国家也是这样,今日筑造三城,原本是为了抵御外敌的,但若是太大了,那将来必成‘尾大不掉’之势啊!”
第三百五十五章 无药可救
史书有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显而易见的是,早期先民修建城池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抵御蛮夷,守卫民众的。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城池越修越大。无论是诸侯们的兄弟,亦或是封邑的邑宰们,其势力也会愈发的庞大。
而最终,这些巨大的城池不但没能起到保卫国君的作用,反而成为了某些人用来对抗君权,奴役民众的工具。
申无宇前面所说的几个例子,那都是一字一句都在史书上明确记着的。
但凡是个读过书的君子,大体上也都知道这些个愈发庞大的封邑,其尾大不掉之势对于国家的危害。
可听得申无宇说完这些,楚王却又只是一笑:
“卿的这些话,简直太像是李然说的了,看来卿是没少去讨教啊?”
“呵呵,此人确实是有些学识,但他的那一套,治理小邦尚可,又如何懂得治理大国的道理?呵呵,在寡人看来,这些话都不过是他的托辞罢了!”
现在的楚王,对李然或许已经有了一定的戒备。
又或许,这是他强烈的虚荣心在那作祟,总以为修建城池彰显自己的彪炳功绩乃是不二选择,无论旁人如何劝谏,他都无法说服自己的虚荣心就此屈服。
可无论是怎么一回事,他终究还是没有接受申无宇的劝谏。
这时,楚国的右尹,此时也在一旁陪侍楚王,听得楚王所言,当即也是眉头一锁。
“大王,申无宇方才所言,即便是李然的意思,但也不无道理。”
“民众是上天所生的。”
“所以懂得天道之人也必然懂得民众。”
“如今楚国急待休养调整,大建三城恐怕会招致民众的怨言。”
“李然所说的,很是值得敬畏的啊!”
楚国右尹,然丹,字子革。
之前提及过,他的父亲乃是郑穆公之子子然。所以要说起来,他自己本就是郑国公室的嫡亲。所以,对于“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那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说起这个然丹(子革)的身世,在鲁襄公十九年,其叔父公子嘉被杀后,然丹只得出奔楚国。而后便一直在王子围麾下充当谋士客卿,直至王子围即位为楚王后,他便被破格提拔成为了楚国的右尹。
所以,他的际遇与楚王的另外一位上卿伍举,大差不差,都是因为王子围的“一人得道”,而跟着“鸡犬升天”的。
只不过,作为一个郑人,受周礼影响颇深的他,与伍举在政治上的意见却不尽相同。
就比如楚王即位后接连发动的几场大规模战役,伍举作为一个急需依靠战功来使伍家得以在楚国立足的人,他当然不会劝谏楚王爱惜民力,休养生息。
而子革在听说郑国子产新政取得的成效后,便一直在劝谏楚王不妨也学学子产的新政,在楚国内进行推行,培植国力民生。
只可惜,楚王这个人本身就对于“养民”之事毫无兴趣。而且,他也亟待盖世的功绩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所以,对于彼时的楚王而言,“休养生息,以待天时”这种事他怎么可能会采纳?
因此,子革虽说是右尹,可实际上却并未得到楚王很多重用,反而是伍举,居然一直盘踞在楚国权力的中心。
听得自己的右尹子革,此时居然也出言劝谏,并且是赞同申无宇所言,楚王的脸色顿时微变。
他之前对李然深信不疑是一回事,而他的臣子对李然所言的那一套坚信笃定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换句话说,他可以对李然深信不疑,甚至言听计从。
但是他的臣子们绝对不行!
自古以来,君主最为忌惮的便是自己麾下的臣子对于旁人言听计从。假如这帮臣子全都只听他李然的,那以后谁还来听他的?
那他这楚王岂不是威严扫地,就此成了傀儡?
再者,即便现在他可以依仗楚王的身份把言论给强行弹压下去,那他百年之后呢?他的棺材板还能不能盖得住?
帝王之术,楚王可谓也是深谙其道。
“你们不必再说了,寡人心意已决,修筑三城,不得迁延!”
最终,楚王用了一种十分独裁的口吻决定了此事。
……
消息传到李然处,得闻楚王不但不听申无宇的劝谏,反而还要大肆筑城,李然也只得感到一阵悲凉涌上心头。
楚国现在的强大显而易见是空洞的,并没有任何实力基础作为支撑。
而楚王却仍旧如此专横,一意孤行。如此下去,恐怕整个楚国也都将要万劫不复!
而到头来遭罪的,终究还是楚国的黎民百姓。
李然此时完全可以预见得到,楚国届时内乱骤起,生灵涂炭,无数百姓葬身于火海,楚国积累多年的老底也将被一朝掏空。
“唉……楚王,始终还是那个飞扬跋扈的王子围啊……没人能改变得了他,正如没人能改变楚国的命运一样。”
李然放弃了。
他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的一切。
然而他所做的这一切对楚王而言,对楚国而言,都没有任何改变。
申无宇也显得十分的沮丧,因为他深知楚国眼下的危机究竟有多么的凶险。
可他依旧不死心,依旧还幻想着李然应该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得楚国于水火。
“先生博古通今,学富五车,难道就当真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哎……回天乏术啊……”
李然的回答十分简单。
楚国如今所走的,乃是一条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也不同于这时代任何国家的路。
这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的变数,无论是来自外界的,还是内部滋生的,后世所谓“帝制”带来的弊端,在楚国都是无法避免的。
这条路,也因其前无古人,所以也就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每一步都需要楚国自己去摸索。
“学识,此时又能有何作为呢?只凭方才大夫的一番肺腑之言,其见地已是登峰造极的了。便是李某亲去,也不外如是了。”
“可结果呢?楚王又可曾听得去进半分?”
当一个人执意要走向毁灭之路时,能够救他的人恐怕便只有他自己。
这个道理李然明白,申无宇也明白,甚至连在一旁静听的祭乐都明白。
如今,唯独只有楚王自己不明白。
他依旧沉浸在自己无比巨大的功绩之中,仍在幻想和憧憬着自己给自己画下的蓝图。
楚国,终是要在他的带领下走上一条万劫不复之道。
申无宇闻声,倏地的一下瘫坐在地,脸上的表情只剩下麻木。
天边飞来几只寒鸦,斜阳映照在山峦起伏的天际,苍凉的大地始终宽广,容得下的容不得下的,始终都在它的怀抱之中。
第三百五十六章 魏舒的提议
楚国接连拿下陈国与蔡国,也就是说楚国的疆域自现在起,已然比晋国齐国加起来还要大。
楚国的这一番“壮举”,天下震惊。而中原之势,也可谓是岌岌可危。
晋国,绛城。
晋侯看着手中的奏报,气得不禁手抖,怒火中烧。
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晋国君臣上下当初的绥靖妥协,竟会无端端滋生出如此的祸害来!
而面对如今愈发放肆的楚国,所有人也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天杀的楚人!”
“天杀的熊围!”
“安敢如此蔑视于我!”
其实要说起来,当初若不是他们晋国一昧的妥协绥靖,导致楚国后来得以快速的解决掉了钟离等国,楚国又何至于会膨胀至此?
现在倒好,吴国方面没给楚国带来多大的麻烦,反倒是楚国,如今快刀斩乱麻的又直接将陈国和蔡国都给悉数拿下。
眼看楚国是势如破竹,就要推到他们中原的门口!
此时,时任中军佐的魏舒却是第一个站了出来。
魏舒,乃晋国名将魏昭子之孙。
“君侯,楚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晋国若再不做出回应,只怕是要寒了天下诸侯的心呐!”
“臣以为,楚王骄奢,天下共愤。绝不能再容忍他这般的恣意妄为了!”
这话什么意思呢?
打!
必须得狠狠的教训一下才对!
魏舒说得这一番话,却是令众人一惊。毕竟,晋国如今是个什么状况,全天下都是知道的。
公室暗弱,如今的晋侯也早已不复当年悼公的威望。而晋国六卿,又是各家只扫门前雪,各怀鬼胎的,谁又愿意吃力不讨好的去管楚国那一档子事呢?
所以,若要说是韩起,范鞅这些人说出这些话来,估计旁人都得惊掉下巴。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城邑太大,封邑实力太强,自然就会威胁到国君的权威。
“而且,国君与城邑的关系,就像是人的身体一样,人有头和四肢,一直到手指、毛发和血脉。唯有大的能够调动小的,只有这样,行动起来才不会劳累。”
“天有十日,人分十等。所谓君臣有别,大城和边邑的建制,都是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制度。”
“先王恐怕有人不遵循,所以用制度来规制它,用服制来彰显它,用礼仪来推行它,用名号来分辨它,用文字来记载它,用语言来表述它。如果丧失了这些规矩,那就会成为改变尊卑地位的祸根。”
“而边境城邑就好像是一个国家的尾部。用牛马打比方,处暑到了,牛虻聚得就会多。但如果因为尾巴太大而不方便摇摆,那牛马的尾巴就无法驱赶牛虻了。国家也是这样,今日筑造三城,原本是为了抵御外敌的,但若是太大了,那将来必成‘尾大不掉’之势啊!”
第三百五十五章 无药可救
史书有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显而易见的是,早期先民修建城池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抵御蛮夷,守卫民众的。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城池越修越大。无论是诸侯们的兄弟,亦或是封邑的邑宰们,其势力也会愈发的庞大。
而最终,这些巨大的城池不但没能起到保卫国君的作用,反而成为了某些人用来对抗君权,奴役民众的工具。
申无宇前面所说的几个例子,那都是一字一句都在史书上明确记着的。
但凡是个读过书的君子,大体上也都知道这些个愈发庞大的封邑,其尾大不掉之势对于国家的危害。
可听得申无宇说完这些,楚王却又只是一笑:
“卿的这些话,简直太像是李然说的了,看来卿是没少去讨教啊?”
“呵呵,此人确实是有些学识,但他的那一套,治理小邦尚可,又如何懂得治理大国的道理?呵呵,在寡人看来,这些话都不过是他的托辞罢了!”
现在的楚王,对李然或许已经有了一定的戒备。
又或许,这是他强烈的虚荣心在那作祟,总以为修建城池彰显自己的彪炳功绩乃是不二选择,无论旁人如何劝谏,他都无法说服自己的虚荣心就此屈服。
可无论是怎么一回事,他终究还是没有接受申无宇的劝谏。
这时,楚国的右尹,此时也在一旁陪侍楚王,听得楚王所言,当即也是眉头一锁。
“大王,申无宇方才所言,即便是李然的意思,但也不无道理。”
“民众是上天所生的。”
“所以懂得天道之人也必然懂得民众。”
“如今楚国急待休养调整,大建三城恐怕会招致民众的怨言。”
“李然所说的,很是值得敬畏的啊!”
楚国右尹,然丹,字子革。
之前提及过,他的父亲乃是郑穆公之子子然。所以要说起来,他自己本就是郑国公室的嫡亲。所以,对于“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那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说起这个然丹(子革)的身世,在鲁襄公十九年,其叔父公子嘉被杀后,然丹只得出奔楚国。而后便一直在王子围麾下充当谋士客卿,直至王子围即位为楚王后,他便被破格提拔成为了楚国的右尹。
所以,他的际遇与楚王的另外一位上卿伍举,大差不差,都是因为王子围的“一人得道”,而跟着“鸡犬升天”的。
只不过,作为一个郑人,受周礼影响颇深的他,与伍举在政治上的意见却不尽相同。
就比如楚王即位后接连发动的几场大规模战役,伍举作为一个急需依靠战功来使伍家得以在楚国立足的人,他当然不会劝谏楚王爱惜民力,休养生息。
而子革在听说郑国子产新政取得的成效后,便一直在劝谏楚王不妨也学学子产的新政,在楚国内进行推行,培植国力民生。
只可惜,楚王这个人本身就对于“养民”之事毫无兴趣。而且,他也亟待盖世的功绩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所以,对于彼时的楚王而言,“休养生息,以待天时”这种事他怎么可能会采纳?
因此,子革虽说是右尹,可实际上却并未得到楚王很多重用,反而是伍举,居然一直盘踞在楚国权力的中心。
听得自己的右尹子革,此时居然也出言劝谏,并且是赞同申无宇所言,楚王的脸色顿时微变。
他之前对李然深信不疑是一回事,而他的臣子对李然所言的那一套坚信笃定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换句话说,他可以对李然深信不疑,甚至言听计从。
但是他的臣子们绝对不行!
自古以来,君主最为忌惮的便是自己麾下的臣子对于旁人言听计从。假如这帮臣子全都只听他李然的,那以后谁还来听他的?
那他这楚王岂不是威严扫地,就此成了傀儡?
再者,即便现在他可以依仗楚王的身份把言论给强行弹压下去,那他百年之后呢?他的棺材板还能不能盖得住?
帝王之术,楚王可谓也是深谙其道。
“你们不必再说了,寡人心意已决,修筑三城,不得迁延!”
最终,楚王用了一种十分独裁的口吻决定了此事。
……
消息传到李然处,得闻楚王不但不听申无宇的劝谏,反而还要大肆筑城,李然也只得感到一阵悲凉涌上心头。
楚国现在的强大显而易见是空洞的,并没有任何实力基础作为支撑。
而楚王却仍旧如此专横,一意孤行。如此下去,恐怕整个楚国也都将要万劫不复!
而到头来遭罪的,终究还是楚国的黎民百姓。
李然此时完全可以预见得到,楚国届时内乱骤起,生灵涂炭,无数百姓葬身于火海,楚国积累多年的老底也将被一朝掏空。
“唉……楚王,始终还是那个飞扬跋扈的王子围啊……没人能改变得了他,正如没人能改变楚国的命运一样。”
李然放弃了。
他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的一切。
然而他所做的这一切对楚王而言,对楚国而言,都没有任何改变。
申无宇也显得十分的沮丧,因为他深知楚国眼下的危机究竟有多么的凶险。
可他依旧不死心,依旧还幻想着李然应该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得楚国于水火。
“先生博古通今,学富五车,难道就当真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哎……回天乏术啊……”
李然的回答十分简单。
楚国如今所走的,乃是一条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也不同于这时代任何国家的路。
这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的变数,无论是来自外界的,还是内部滋生的,后世所谓“帝制”带来的弊端,在楚国都是无法避免的。
这条路,也因其前无古人,所以也就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每一步都需要楚国自己去摸索。
“学识,此时又能有何作为呢?只凭方才大夫的一番肺腑之言,其见地已是登峰造极的了。便是李某亲去,也不外如是了。”
“可结果呢?楚王又可曾听得去进半分?”
当一个人执意要走向毁灭之路时,能够救他的人恐怕便只有他自己。
这个道理李然明白,申无宇也明白,甚至连在一旁静听的祭乐都明白。
如今,唯独只有楚王自己不明白。
他依旧沉浸在自己无比巨大的功绩之中,仍在幻想和憧憬着自己给自己画下的蓝图。
楚国,终是要在他的带领下走上一条万劫不复之道。
申无宇闻声,倏地的一下瘫坐在地,脸上的表情只剩下麻木。
天边飞来几只寒鸦,斜阳映照在山峦起伏的天际,苍凉的大地始终宽广,容得下的容不得下的,始终都在它的怀抱之中。
第三百五十六章 魏舒的提议
楚国接连拿下陈国与蔡国,也就是说楚国的疆域自现在起,已然比晋国齐国加起来还要大。
楚国的这一番“壮举”,天下震惊。而中原之势,也可谓是岌岌可危。
晋国,绛城。
晋侯看着手中的奏报,气得不禁手抖,怒火中烧。
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晋国君臣上下当初的绥靖妥协,竟会无端端滋生出如此的祸害来!
而面对如今愈发放肆的楚国,所有人也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天杀的楚人!”
“天杀的熊围!”
“安敢如此蔑视于我!”
其实要说起来,当初若不是他们晋国一昧的妥协绥靖,导致楚国后来得以快速的解决掉了钟离等国,楚国又何至于会膨胀至此?
现在倒好,吴国方面没给楚国带来多大的麻烦,反倒是楚国,如今快刀斩乱麻的又直接将陈国和蔡国都给悉数拿下。
眼看楚国是势如破竹,就要推到他们中原的门口!
此时,时任中军佐的魏舒却是第一个站了出来。
魏舒,乃晋国名将魏昭子之孙。
“君侯,楚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晋国若再不做出回应,只怕是要寒了天下诸侯的心呐!”
“臣以为,楚王骄奢,天下共愤。绝不能再容忍他这般的恣意妄为了!”
这话什么意思呢?
打!
必须得狠狠的教训一下才对!
魏舒说得这一番话,却是令众人一惊。毕竟,晋国如今是个什么状况,全天下都是知道的。
公室暗弱,如今的晋侯也早已不复当年悼公的威望。而晋国六卿,又是各家只扫门前雪,各怀鬼胎的,谁又愿意吃力不讨好的去管楚国那一档子事呢?
所以,若要说是韩起,范鞅这些人说出这些话来,估计旁人都得惊掉下巴。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79204/203807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