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传递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维桑瑞拉·坦格利安(高h NP 吸奶 ntr 乱伦)、静海旖旎(校园高H)、小梨花(校园h1V1)、招蜂引蝶、【星际abo】洛希极限(H)、武动乾坤之淫符林动、【崩铁乙女】总合集、记忆之场、
当然,既然大家都认同这种君主制,那么集中权力在手无可厚非,但假若皇帝在集权的同时却怀着打压的心思,未免就有些不厚道。毕竟没有这些功臣,赵氏只凭己身之力断不可能坐上皇位,而治国平天下也绝不应该靠阴谋和打压,而是应该以仁德服天下不是吗?
前世魏国公死后,皇帝除了被内阁埋怨几句也没落着什么大的坏影响,也不曾为此与内阁把矛盾闹到台面,足见他是早就想好了的,既然如此,她当然就该提醒提醒顾至诚了。
顾至诚再听得她这么一说,背上冷汗都冒出来了。
他捧着茶挺直背望着前方,整个人呆在那里,屏息了半日都没吐出一个字,如果说他先前还只因为她提醒着魏国公的未来而心生着几分忧虑,可当她把事情扯到勋贵头上,直接将这个事跟自己联系起来,他就绝不能只是忧虑这么简单了。
人都有自私的本性,即使他与其余三家亲如兄弟,可这中间也肯定会有区别,哪怕是亲兄弟,刀搁在人家颈上跟搁在自己脖子上的心情也是不同的。
所以顾至诚此刻再也没法像刚才那样淡定地忧虑着了,他的心被提到了半空:“难道你认为,皇上真的会跟我们这些勋贵下手?”
沈雁微顿:“我虽然没有证据,但假若皇上真要给魏国公下密令,最后魏国公府肯定会大伤元气。再想想,即使韩稷能够顶起魏国公府来,他也已经是第三代国公爷,对于皇子皇孙们来说威胁肯定就没那么大了。”
顾至诚紧握着茶杯,不禁深深地点头。
沈雁虽然是个半大孩子,可视野却比他这个手握雄兵的世子爷开阔多了,他跟沈宓如今交情虽然日渐见深,但沈宓却谨慎得多,平日里该注意的问题他会暗示他,但像这样仔细地把事情剖开来跟他分析却是绝没有过。
虽然他知道这丫头不见得是全为着他顾家着想,也许还有着她自己一些不为人知的小九九,但是就冲着她肯跟他明言剖析这点,就算是要占他便宜,他倒也心甘情愿让她占。毕竟到如今为止,她并没有害他的理由不是吗?
顾至诚沉吟了会儿站起身来,“我还有点事,要回书房,你跟你婶子说话去吧。”
沈雁也站起来,“我的猫还在顾颂那里呢,我去找他。”说着提着裙子出了门。
顾至诚望着她背影消失在门外,才叹了口气,然后抬脚去了书房。
既然知道皇帝发兵的话对魏国公府甚至是勋贵圈带来不利,那这件事肯定是得阻止的了,然而又怎么阻止呢?顾至诚又开始觉得头疼起来了。他总不能仅凭猜测就进宫去向皇帝劝谏吧?首先他得确信皇帝是不是真有这个意思!
他觉得每次这丫头甩给他的都是些要命的事。
顺着书房里踱了几圈,然后在窗前停了步,顿立片刻,他转而便从墙上取了马鞭,抬步出了门。
魏国公府里,韩耘气呼呼地扛着他的弓站在韩稷面前。
“我不要这个弓了,我要大的,这么大!王俅的弓比这个大好多,我要把他的比下去!”他将弓取下来摆在石桌上,两手在空中比划着,然后叉着肥腰,把小嘴儿嘟起来,胖成汤圆儿似的脸上写满了不服气。
而他面前的韩稷正坐在石椅上悠闲剥桔子,眼角儿溜也没溜他,口里慢条斯理回绝道:“王俅比你高出一个头,而且人家身材也比你好,你长得跟冬瓜似的,再扛个大弓走出去,人家肯定会把你当成弹棉花的。”
“我才不是弹棉花的!”韩耘大叫着,扑到一旁坐着喝茶的鄂氏怀里:“母亲你看,哥哥他嫌弃我!”
鄂氏屈起手指轻敲他的头:“我也觉得你该减肥了。我可不想有个长得像冬瓜的儿子。”
韩耘悲愤地站起身,手指着他们俩,憋了半日,跺脚道:“我去找厨娘!”
厨娘有鸡腿吃,可以安慰他受伤的心灵。
辛乙走过来,躬身道:“公子,荣国公世子来访。”
鄂氏抬起头,韩耘也止住了脚步。
韩稷略略顿了顿,便站到地下,忽然间伸手拎起韩耘胳膊,一面将桔子塞进嘴里,一面将手上的肉团儿顺手丢到不远处那成堆的护卫手上:“带二爷去蹲马步。不蹲满一个时辰,不准找厨娘。”然后拍拍两手,从容地上了庑廊。
韩耘幽怨地望着天,呻吟起来。
鄂氏这边也起了身,让丫鬟们收拾杯碟进了房。
顾至诚已经被让进花厅,正自如地坐在右首打量几案上一小盆金鱼,见到韩稷走来,不由笑道:“又在修理耘哥儿?”
韩稷笑叹着在主位上坐下,“没办法,太胖了,父亲回来定又会埋怨我们给他吃太多。”
听到提起魏国公,顾至诚脸上笑容便不由有了几分牵强。他接过韩稷亲手递过来的茶,低头抿着,默了会儿又道:“春闱监场有没有你的事?”
每年春闱监舍都是五城营与中军营的官兵联合值守,此届会试魏国公不在京中,自当有两位都督同知代为调兵,韩稷身为韩家长子,又在营里挂着虚职,按理他是有份参与的。而且这趟差办下来,基本上都能捞着个嘉奖,这种美差,营里的军官又怎会不识相地撇开他?
韩稷却道:“我到底资历浅,也不图这些虚名,营中还有许多得力的干将,我给推了。”
与中军营一道监场的还有安宁侯辖下的五城营,假若他去了的话不免会与对方有接触,在楚王未曾与他有更进一步的接触时,显然还是先避开为好。
好在顾至诚听见他的回答也未作深究,只是若有所思地顺手拿过架上一本茶经翻阅起来。
韩稷静静打量了他片刻,说道:“顾大哥像是有什么心事?”
顾至诚沉凝不语,扫了眼四下。
韩稷略顿,遂起身笑道:“东边园子里的竹笋发了好些,看久了冬景,竹林里倒是值得转转。大哥好久没到府里来了,不如咱们换个地方吃茶?”
顾至诚笑应:“正有此意。”
辛乙遂让人前去竹林打点,这里二人出了院门,信步往东边园子里行去。
进了园门,四面的人影就少了许多,除了几个等候传唤的丫鬟,再就只有石桌畔煮茶的辛乙。
顾至诚顺着青石甬道一路往前,一面负手说道:“你父亲近来可有信回来?”
韩稷道:“上回来信还是年前,随军报一起回来的。”说完又笑道:“不知大哥的心事,是跟西北军情有关,不是跟我父亲有关?”
顾至诚赞赏地看了他一眼,停步道:“都有。”
说着他看了眼四下,接着道:“我知道你是个聪明人,我就不拐弯抹角了。东辽那边的情况你知道,前几日兵部下发到西北的圣旨你想必也知道了,如今我得到点线索,怀疑皇上可能有密旨给你父亲,让他在最后关头发兵东辽,意图得渔翁之利。
“这件事不是儿戏,若是真有此事,那对魏国公府乃至整个勋贵圈都关系甚大,我来的目的,就是想让你去个信到西北,想办法从你父亲处问到真情,看看是不是皇上果有此打算!”
“发兵?”
韩稷听到关键处,双眼蓦地眯缝起来。微顿片刻,他凝眉道:“这线索大哥是从何处得知的?”
“说来惭愧。”
顾至诚摇摇头,“是沈家有人暗示于我,我才想得这点。在这之前我竟是根本没往这上面想,但从她所说的种种迹象来看,皇上有这种想法的可能性竟是很大。这件事只有你有法子问到真相,若果真如此,咱们就得阻止皇上这么做。”
韩稷望着他,缓缓点了点头。
沈雁才从荣国公府回来,福娘便把庞阿虎见到顾至诚径直去了魏国公府的事告诉她了,她只点了点头,便就轻快地回了房。
顾至诚听了她的话,势必会去寻找真伪,这件事她也很想知道,而除了韩稷却又无人能够知道真相,顾至诚不去找他,又会去找谁?
现在她就等着韩稷从西北得到的回讯,魏国公对这场战役的胜算他应该是有数的,他绝不可能连自己的儿子也瞒住,假如这一世魏国公表示没有收到密旨,她也可以因此放下些心,但假若有的话,那少不得就要费些心思了。
她让福娘没事多往顾家走走,反正她现在跟顾家丫鬟们都挺熟的了。
这里韩稷送走顾至诚,便立刻唤辛乙进了书房。
他先拖过东辽的舆图看了看,然后转回身道:“皇帝早已经跟诸志飞许敬芳他们有了隔阂,这次东辽内乱,他会想借机挣份功绩是情理之中的,但我没想到他会有胆子行这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这么样一来,在发兵之前他是肯定不会透露风声的。
“边关总共只有三万多人马,父亲便是率军倾巢而出,也没有多少胜算,如此一来多半只有两个后果,一是父亲殉国,二是战败之后皇帝面对内阁的指责把责任推到父亲身上,就是万一赢了,皇帝也拥有了与内阁对抗的筹码。无论怎么做,对韩家都没有什么好处。”r1152
前世魏国公死后,皇帝除了被内阁埋怨几句也没落着什么大的坏影响,也不曾为此与内阁把矛盾闹到台面,足见他是早就想好了的,既然如此,她当然就该提醒提醒顾至诚了。
顾至诚再听得她这么一说,背上冷汗都冒出来了。
他捧着茶挺直背望着前方,整个人呆在那里,屏息了半日都没吐出一个字,如果说他先前还只因为她提醒着魏国公的未来而心生着几分忧虑,可当她把事情扯到勋贵头上,直接将这个事跟自己联系起来,他就绝不能只是忧虑这么简单了。
人都有自私的本性,即使他与其余三家亲如兄弟,可这中间也肯定会有区别,哪怕是亲兄弟,刀搁在人家颈上跟搁在自己脖子上的心情也是不同的。
所以顾至诚此刻再也没法像刚才那样淡定地忧虑着了,他的心被提到了半空:“难道你认为,皇上真的会跟我们这些勋贵下手?”
沈雁微顿:“我虽然没有证据,但假若皇上真要给魏国公下密令,最后魏国公府肯定会大伤元气。再想想,即使韩稷能够顶起魏国公府来,他也已经是第三代国公爷,对于皇子皇孙们来说威胁肯定就没那么大了。”
顾至诚紧握着茶杯,不禁深深地点头。
沈雁虽然是个半大孩子,可视野却比他这个手握雄兵的世子爷开阔多了,他跟沈宓如今交情虽然日渐见深,但沈宓却谨慎得多,平日里该注意的问题他会暗示他,但像这样仔细地把事情剖开来跟他分析却是绝没有过。
虽然他知道这丫头不见得是全为着他顾家着想,也许还有着她自己一些不为人知的小九九,但是就冲着她肯跟他明言剖析这点,就算是要占他便宜,他倒也心甘情愿让她占。毕竟到如今为止,她并没有害他的理由不是吗?
顾至诚沉吟了会儿站起身来,“我还有点事,要回书房,你跟你婶子说话去吧。”
沈雁也站起来,“我的猫还在顾颂那里呢,我去找他。”说着提着裙子出了门。
顾至诚望着她背影消失在门外,才叹了口气,然后抬脚去了书房。
既然知道皇帝发兵的话对魏国公府甚至是勋贵圈带来不利,那这件事肯定是得阻止的了,然而又怎么阻止呢?顾至诚又开始觉得头疼起来了。他总不能仅凭猜测就进宫去向皇帝劝谏吧?首先他得确信皇帝是不是真有这个意思!
他觉得每次这丫头甩给他的都是些要命的事。
顺着书房里踱了几圈,然后在窗前停了步,顿立片刻,他转而便从墙上取了马鞭,抬步出了门。
魏国公府里,韩耘气呼呼地扛着他的弓站在韩稷面前。
“我不要这个弓了,我要大的,这么大!王俅的弓比这个大好多,我要把他的比下去!”他将弓取下来摆在石桌上,两手在空中比划着,然后叉着肥腰,把小嘴儿嘟起来,胖成汤圆儿似的脸上写满了不服气。
而他面前的韩稷正坐在石椅上悠闲剥桔子,眼角儿溜也没溜他,口里慢条斯理回绝道:“王俅比你高出一个头,而且人家身材也比你好,你长得跟冬瓜似的,再扛个大弓走出去,人家肯定会把你当成弹棉花的。”
“我才不是弹棉花的!”韩耘大叫着,扑到一旁坐着喝茶的鄂氏怀里:“母亲你看,哥哥他嫌弃我!”
鄂氏屈起手指轻敲他的头:“我也觉得你该减肥了。我可不想有个长得像冬瓜的儿子。”
韩耘悲愤地站起身,手指着他们俩,憋了半日,跺脚道:“我去找厨娘!”
厨娘有鸡腿吃,可以安慰他受伤的心灵。
辛乙走过来,躬身道:“公子,荣国公世子来访。”
鄂氏抬起头,韩耘也止住了脚步。
韩稷略略顿了顿,便站到地下,忽然间伸手拎起韩耘胳膊,一面将桔子塞进嘴里,一面将手上的肉团儿顺手丢到不远处那成堆的护卫手上:“带二爷去蹲马步。不蹲满一个时辰,不准找厨娘。”然后拍拍两手,从容地上了庑廊。
韩耘幽怨地望着天,呻吟起来。
鄂氏这边也起了身,让丫鬟们收拾杯碟进了房。
顾至诚已经被让进花厅,正自如地坐在右首打量几案上一小盆金鱼,见到韩稷走来,不由笑道:“又在修理耘哥儿?”
韩稷笑叹着在主位上坐下,“没办法,太胖了,父亲回来定又会埋怨我们给他吃太多。”
听到提起魏国公,顾至诚脸上笑容便不由有了几分牵强。他接过韩稷亲手递过来的茶,低头抿着,默了会儿又道:“春闱监场有没有你的事?”
每年春闱监舍都是五城营与中军营的官兵联合值守,此届会试魏国公不在京中,自当有两位都督同知代为调兵,韩稷身为韩家长子,又在营里挂着虚职,按理他是有份参与的。而且这趟差办下来,基本上都能捞着个嘉奖,这种美差,营里的军官又怎会不识相地撇开他?
韩稷却道:“我到底资历浅,也不图这些虚名,营中还有许多得力的干将,我给推了。”
与中军营一道监场的还有安宁侯辖下的五城营,假若他去了的话不免会与对方有接触,在楚王未曾与他有更进一步的接触时,显然还是先避开为好。
好在顾至诚听见他的回答也未作深究,只是若有所思地顺手拿过架上一本茶经翻阅起来。
韩稷静静打量了他片刻,说道:“顾大哥像是有什么心事?”
顾至诚沉凝不语,扫了眼四下。
韩稷略顿,遂起身笑道:“东边园子里的竹笋发了好些,看久了冬景,竹林里倒是值得转转。大哥好久没到府里来了,不如咱们换个地方吃茶?”
顾至诚笑应:“正有此意。”
辛乙遂让人前去竹林打点,这里二人出了院门,信步往东边园子里行去。
进了园门,四面的人影就少了许多,除了几个等候传唤的丫鬟,再就只有石桌畔煮茶的辛乙。
顾至诚顺着青石甬道一路往前,一面负手说道:“你父亲近来可有信回来?”
韩稷道:“上回来信还是年前,随军报一起回来的。”说完又笑道:“不知大哥的心事,是跟西北军情有关,不是跟我父亲有关?”
顾至诚赞赏地看了他一眼,停步道:“都有。”
说着他看了眼四下,接着道:“我知道你是个聪明人,我就不拐弯抹角了。东辽那边的情况你知道,前几日兵部下发到西北的圣旨你想必也知道了,如今我得到点线索,怀疑皇上可能有密旨给你父亲,让他在最后关头发兵东辽,意图得渔翁之利。
“这件事不是儿戏,若是真有此事,那对魏国公府乃至整个勋贵圈都关系甚大,我来的目的,就是想让你去个信到西北,想办法从你父亲处问到真情,看看是不是皇上果有此打算!”
“发兵?”
韩稷听到关键处,双眼蓦地眯缝起来。微顿片刻,他凝眉道:“这线索大哥是从何处得知的?”
“说来惭愧。”
顾至诚摇摇头,“是沈家有人暗示于我,我才想得这点。在这之前我竟是根本没往这上面想,但从她所说的种种迹象来看,皇上有这种想法的可能性竟是很大。这件事只有你有法子问到真相,若果真如此,咱们就得阻止皇上这么做。”
韩稷望着他,缓缓点了点头。
沈雁才从荣国公府回来,福娘便把庞阿虎见到顾至诚径直去了魏国公府的事告诉她了,她只点了点头,便就轻快地回了房。
顾至诚听了她的话,势必会去寻找真伪,这件事她也很想知道,而除了韩稷却又无人能够知道真相,顾至诚不去找他,又会去找谁?
现在她就等着韩稷从西北得到的回讯,魏国公对这场战役的胜算他应该是有数的,他绝不可能连自己的儿子也瞒住,假如这一世魏国公表示没有收到密旨,她也可以因此放下些心,但假若有的话,那少不得就要费些心思了。
她让福娘没事多往顾家走走,反正她现在跟顾家丫鬟们都挺熟的了。
这里韩稷送走顾至诚,便立刻唤辛乙进了书房。
他先拖过东辽的舆图看了看,然后转回身道:“皇帝早已经跟诸志飞许敬芳他们有了隔阂,这次东辽内乱,他会想借机挣份功绩是情理之中的,但我没想到他会有胆子行这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这么样一来,在发兵之前他是肯定不会透露风声的。
“边关总共只有三万多人马,父亲便是率军倾巢而出,也没有多少胜算,如此一来多半只有两个后果,一是父亲殉国,二是战败之后皇帝面对内阁的指责把责任推到父亲身上,就是万一赢了,皇帝也拥有了与内阁对抗的筹码。无论怎么做,对韩家都没有什么好处。”r1152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79412/204332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