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推荐阅读:植物人老公苏醒后,她戏精上身了、直播摆摊,我火了、拯救系统:逃荒宿主你冷静点、朕在现代C位破财当首富、真千金被赶出门,豪门大佬掐腰宠、这个王妃有点不简单、五行混沌经、[咒回同人] 我,和猫,和老师、[咒术回战] 饲养五条悟的那些年、[海贼王同人] 在红团做卧底那些年、
六六年动荡开始, 随着大串连大多数知青自行回城,之后的六七年因为动荡, 这期间没有知青下乡。
但知青下乡办公室却一直没有撤销,其实相关的工作一直都有。
之前张友岁、简修文和刘康民他们和况叶通信的时候,也给况叶讲过。
三人回城之后,从六七年的时候,其实当地的知青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就不时上门给几人做思想工作。
希望动员他们这些自行回城的知青,回到农村“抓革命、促生产”。
但这期间局势动荡,加上回城的知青不少,谁也不愿意再次回到农村。
这事就这么僵持下来。
不过随着局势的变化,大量无业的青年集中在城市中, 不仅是经济上的负担,也社会治安的不安定因素,其中还有不少加入闹革命的队伍。
据张友岁的来信说, 锦城7月份的时候,再次改建了相关的办公室, 为动员知识青年下乡做准备。
刘康民那边的时间虽然有些出入,但也有相关的办公室变动。
而他们这些自行回城的知青, 再次被动员。面对比之前强势许多的动员小组,两人知道情况不容许他们在拖延了。
两人回城近两年,因为局势动荡,加上工作岗位难寻,如今仍然没有正式的岗位。
面对这样的局面,下乡是不得不面对的事。
不过这次再次下乡,也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两人经过一番周折,最终不再返回九队,而是有了新的下乡地址。
两人来信告知这个消息,也是为了说一声抱歉,也有些惋惜况叶当初没和他们一起回城。
要是他也一起回去,现在能有更好的选择。
张友岁和刘康民在第一次动员组上门后,就知道事情不容他们再拖延,最后主动联系了相关的办公室。
期间也托人周转,最后两人都换了一个下乡的地址,他们新的下乡地址就在各自家乡的附近,也不是插队下乡,而是被分配到了当地农场。
对于两人的抱歉,况叶其实并不觉得有什么。
张友岁和刘康民的选择是人之常态,毕竟远离家乡又是下乡插队,比起他们现在到家乡附近农场,差别实在太大。
况叶来到这个时代五年,也就做了五年的插队知青。
这五年的时间,也足够他了解下乡知青间的区别。
说实在的,这其中的差距,甚至可以和如今的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媲美。
就比如下放到城市郊区农场的知青,先不说离家不算远,有些甚至能当天回家。
就说他们在农场的待遇,就比远离家乡还插队的知青不在同一个水平上,至少农场的知青生活上的保障要好太多。
而且刘康民如今已经结婚,有了家庭,他目前的选择才是最好的。
张友岁虽然比况叶小,但现在也有二十一,如果在回到九大队,那么他的婚姻必然会成为一个难题。
除了两位友人信件中有下乡的事,况家父母寄过来的信件,也说起这件事。
潭城也在今年下半年,开始筹备知青下乡的工作,如今在陆陆续续的动员。
而况家小弟和小妹就在动员目标之中。
况家小弟,六六年高中毕业。如果没有动荡,按照政策的话,他六七年初应该就会被动员下乡。
况家小妹目前十六岁,是六七年的初中毕业生。学业因为时局动荡的原因,并没有再继续,也属于需要动员的范畴。
况家父母给况叶来信,也是想参考一下他的意见。
对此,况叶在回信的时候倒是给了些建议。
结合刘康民和张友岁的选择,他希望要是况家小弟和小妹都要下乡的话,最好能在潭城附近的农场,虽然干活是辛苦,但生活保障比起下乡插队好太多。
农场如果实在没有名额的话,潭城郊区附近的生产大队插队也行,毕竟离得近,有什么事家里人也可以支应。
至于什么热血上头,远离家乡去更加偏远的地方下乡,他这边也有活生生的例子给况家父母说说。
虽说况叶生活的九大队风气不错,在加上他自己也不是拈轻怕重的人,和队员们相处算得上比较和谐。
但在大量知青自行回城之前,一些生产大队的知青,和所处的生产大队的关系可谓势同水火。
观市这边还不属于边陲地区,当地民众的生活习俗虽然与潇省有所差别,但还是有许多共通之处的。
而一些更为偏远的地方,少数民族居多,习俗更是大不相同。
刘康民回城之后遇到不少知青,之间也各有交流,在通信的时候给况叶讲过一些从边陲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回城的知青当初的境遇。
因为习俗的大不同,到这些地方下乡的知青,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遭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至于人烟稀少的边疆地区,况叶就更不建议况家小弟和小妹去到这些地方。
他在原来的那个时代,在上学的时候,对于知青上山下乡的了解虽然不多,但还是知道几个边疆地区的知青是有多么的艰苦。
北大荒、西北荒原,以及云省建设团,这三个地方的知青苦与泪无数。
来到这个时代后,对边疆地区的开荒,他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他和简修文的联系没有断,关于北大荒的情况,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但知青下乡办公室却一直没有撤销,其实相关的工作一直都有。
之前张友岁、简修文和刘康民他们和况叶通信的时候,也给况叶讲过。
三人回城之后,从六七年的时候,其实当地的知青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就不时上门给几人做思想工作。
希望动员他们这些自行回城的知青,回到农村“抓革命、促生产”。
但这期间局势动荡,加上回城的知青不少,谁也不愿意再次回到农村。
这事就这么僵持下来。
不过随着局势的变化,大量无业的青年集中在城市中, 不仅是经济上的负担,也社会治安的不安定因素,其中还有不少加入闹革命的队伍。
据张友岁的来信说, 锦城7月份的时候,再次改建了相关的办公室, 为动员知识青年下乡做准备。
刘康民那边的时间虽然有些出入,但也有相关的办公室变动。
而他们这些自行回城的知青, 再次被动员。面对比之前强势许多的动员小组,两人知道情况不容许他们在拖延了。
两人回城近两年,因为局势动荡,加上工作岗位难寻,如今仍然没有正式的岗位。
面对这样的局面,下乡是不得不面对的事。
不过这次再次下乡,也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两人经过一番周折,最终不再返回九队,而是有了新的下乡地址。
两人来信告知这个消息,也是为了说一声抱歉,也有些惋惜况叶当初没和他们一起回城。
要是他也一起回去,现在能有更好的选择。
张友岁和刘康民在第一次动员组上门后,就知道事情不容他们再拖延,最后主动联系了相关的办公室。
期间也托人周转,最后两人都换了一个下乡的地址,他们新的下乡地址就在各自家乡的附近,也不是插队下乡,而是被分配到了当地农场。
对于两人的抱歉,况叶其实并不觉得有什么。
张友岁和刘康民的选择是人之常态,毕竟远离家乡又是下乡插队,比起他们现在到家乡附近农场,差别实在太大。
况叶来到这个时代五年,也就做了五年的插队知青。
这五年的时间,也足够他了解下乡知青间的区别。
说实在的,这其中的差距,甚至可以和如今的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媲美。
就比如下放到城市郊区农场的知青,先不说离家不算远,有些甚至能当天回家。
就说他们在农场的待遇,就比远离家乡还插队的知青不在同一个水平上,至少农场的知青生活上的保障要好太多。
而且刘康民如今已经结婚,有了家庭,他目前的选择才是最好的。
张友岁虽然比况叶小,但现在也有二十一,如果在回到九大队,那么他的婚姻必然会成为一个难题。
除了两位友人信件中有下乡的事,况家父母寄过来的信件,也说起这件事。
潭城也在今年下半年,开始筹备知青下乡的工作,如今在陆陆续续的动员。
而况家小弟和小妹就在动员目标之中。
况家小弟,六六年高中毕业。如果没有动荡,按照政策的话,他六七年初应该就会被动员下乡。
况家小妹目前十六岁,是六七年的初中毕业生。学业因为时局动荡的原因,并没有再继续,也属于需要动员的范畴。
况家父母给况叶来信,也是想参考一下他的意见。
对此,况叶在回信的时候倒是给了些建议。
结合刘康民和张友岁的选择,他希望要是况家小弟和小妹都要下乡的话,最好能在潭城附近的农场,虽然干活是辛苦,但生活保障比起下乡插队好太多。
农场如果实在没有名额的话,潭城郊区附近的生产大队插队也行,毕竟离得近,有什么事家里人也可以支应。
至于什么热血上头,远离家乡去更加偏远的地方下乡,他这边也有活生生的例子给况家父母说说。
虽说况叶生活的九大队风气不错,在加上他自己也不是拈轻怕重的人,和队员们相处算得上比较和谐。
但在大量知青自行回城之前,一些生产大队的知青,和所处的生产大队的关系可谓势同水火。
观市这边还不属于边陲地区,当地民众的生活习俗虽然与潇省有所差别,但还是有许多共通之处的。
而一些更为偏远的地方,少数民族居多,习俗更是大不相同。
刘康民回城之后遇到不少知青,之间也各有交流,在通信的时候给况叶讲过一些从边陲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回城的知青当初的境遇。
因为习俗的大不同,到这些地方下乡的知青,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遭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至于人烟稀少的边疆地区,况叶就更不建议况家小弟和小妹去到这些地方。
他在原来的那个时代,在上学的时候,对于知青上山下乡的了解虽然不多,但还是知道几个边疆地区的知青是有多么的艰苦。
北大荒、西北荒原,以及云省建设团,这三个地方的知青苦与泪无数。
来到这个时代后,对边疆地区的开荒,他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他和简修文的联系没有断,关于北大荒的情况,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79947/205423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