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339节
推荐阅读:碎星、临时夫妻(nph)、【年代婊】重生后又娇媚勾人(nph 插足)、炸厨房、【星际abo】洛希极限(H)、晴日物语、珀迪达之雾【简】、恶督心奴(1v1,sc)、无双局(1v2 父子丼)、私生女(np 强制 骨科)、
其实孙良诚的投降没有带来多少有价值的情报……这要怪顽军内部工作不够严密,鬼子能轻而易举的侦察到想要知道的情报。
比如鬼子对中条山就了如指掌。
冈村宁次之所以要重用孙良诚,一方面是希望用孙良诚作为一种表率……投降帝国的人就能得到高官厚禄,其它的顽军指挥官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
另一方面,冈村宁次是希望借用孙良诚的投降让八路军相信他的目标是顽军而不是中条山。
因此,冈村宁次甚至还派出战机以及部队配合。
但冈村宁次等来等去,发现八路军根本就没反应。
冈村宁次坐在办公桌一边看着情报一边思考着这个问题,身为大将的他颇有风度的保持冷静,但筱冢义男就有些坐不住了,他焦急的给前线部队又是电话又是电报,偶尔还冲着参谋怒吼:“怎么回事?八路军到现在还没动静,是不是你们进攻的烈度不够……”
筱冢义男的逻辑是:只要把顽军逼急了,他们就会向八路军求救。
事实上不能说“求救”,确切的说应该是“命令”。
因为此时的八路军是在顽军系统下的部队,顽军命令八路军夹击黄河北岸的帝国军队是理所当然的。
到时八路军承受不住压力,自然就会出兵。
八路军的确有这样的打算,不过不是因为所谓的“命令”。
顽军早就失去了“命令”八路军的资格……现在不只没给军饷,还联合鬼子封锁、绞杀抗战根据地,接着又发动事变公然破坏合作,这“命令”就连顽军都说不出口。
八路军之所以想出兵,完全是为了从华夏战场的大局出发。
不过在知道这很可能是鬼子的阴谋之后,也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冈村宁次沉默了一会儿,就把正忙成一团筱冢义男叫了过来。
“就到这里吧!”冈村宁次说:“八路军不会上当的!”
“大将阁下!”筱冢义男还不甘心,说:“我们的进攻可以再猛烈一些……”
冈村宁次举手打断了筱冢义男的话:“不要白费力气了,我觉得他们已经看穿了我们的意图!”
说着,冈村宁次就给筱冢义男递上了一封情报,筱冢义男接过一看,是八路军各部正在大批量生产子弹雷的情报。
筱冢义男一脸懵:“大将阁下,八路军一直都在生产子弹雷,这没有什么不妥……”
“不!”冈村宁次再次打断了筱冢义男的话:“现在的子弹雷跟以前的子弹雷不同。以前,八路军生产子弹雷只是为了封锁交通与我们打游击,所以需求量不算太大。但是现在……他们普及到各个部队自行生产,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筱冢义男茫然的摇了摇头,他实在想不出这有什么区别。
“如果!”冈村宁次分析到:“他们需要的量不多,完全可以后方制作运到前线。现在要普及到前线各部队自行生产,就说明他们要短时间布设大量的地雷。由此,你能想到什么?”
筱冢义男这时才找到点头绪:“如果他们有夹击的帝国军队的计划,就不需要那么多地雷!”
进攻战对地雷的需求不可能这么大,这是最直观的。
冈村宁次点了点头,说:“所以,他们不是在想着进攻,而是在积极为防御做准备。”
于是筱冢义男就明白了,八路军的确看穿了他们!
第585章 口令
战场突然一片死一样的沉寂,于是王学新就意识到真正的战争就要来了……鬼子意识到佯攻顽军无法使八路军上当,就不会继续在顽军方向浪费时间和弹药。
应该说,从战略方面考虑,此时的鬼子也不太适合进攻顽军。
顽军虽说战斗力差不经打,问题在于它足够庞大有一定的实力,想短时间一口吃掉几乎是不可能的。
反观八路军,它们生活在被顽军和鬼子共同封锁的后方,甚至可以说是“敌占区”,综合实力比顽军弱得多兵力也少得多,就算战斗力更强意志更坚定,但短时间压制甚至剿灭也不是不可能。
更重要的还是此时的八路军正在利用毛熊和鹰酱突破这种封锁,将来能爆发出的战斗力将会成为令人恐怖的存在,冈村宁次看到了这一点,希望将其扼杀在摇蓝中,于是先集中兵力对付八路军就顺理成章了。
八路军这段时间的状态没有太多的变化,就是按王学新设想的那样按部就搬的各种准备。
常规训练方面做到了每天更换口令,隔天不定时段的进行一次渗透演练……
每天更换口令虽说对鬼子精锐部队或许不会起什么作用,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抓俘虏或者用内奸告密等方式得到口令。
但每天更换口令在部队内部并不是难事,甚至可以说是举手之劳,比如独立团,李云龙一大早起床就想一个词然后发布全团,一方面可以测试全团的通讯是否通畅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敌人渗透的难度,何乐而不为?
只不过李云龙这口令让人有些无语……
第一天的口令是“地瓜烧”。
第二天的口令是“酚酒”。
第三天的口令是“他娘的”……估计是想到每天只能喝三碗,于是在骂娘了。
结果是赵刚听不下去了,不满的冲着李云龙喊:“你这说的都是什么口令?有这么叫口令的吗?咋都跟酒有关?”
李云龙回答:“我说老赵,这你就不懂啦!口令还规定了啥才叫正常?这要是正常的口令,比如说大山、流水之类的,那鬼子是不是也更容易猜了?”
赵刚一听觉得也对,口令也应该是让人猜不到,甚至就算听到战士们互相之间喊也会怀疑上一阵才对。
比如“他娘的”。
对口令时就会出现这情况:
“口令!”
“他娘的!还问老子口令?”
结果潜伏在暗处的鬼子就懵了,这口令到底是啥?
李云龙得到赵刚的认可后,就把这口令的形势进一步深化,然后就出现了一系列有趣的关键词:“滚!”、“忘了”、“你算老几”……
这事传出去后,其它部队也觉得有趣居然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于是竟然成了独立团的一大特色。
后来这奇葩的口令居然还真骗过了鬼子。
鬼子得到口令的方法之一,就是派人潜伏在暗处偷听,以为这种随意的口令是独立团组织分散没有设置口令,于是就大摇大摆的把部队拉上来,结果就是……
估计鬼子指挥官经过这次教训后要气得骂娘:“这些混蛋,怎么能设置这样的口令?哪有一点军人该有的样子!”
最重要的准备还是子弹雷。
独立团也自个办起了制雷工厂。
确切的说不是“工厂”,更应该说是“作坊”。
因为这就是将部队里曾经做过铁匠、木匠的几名战士集中在一起组织战士们利用闲暇时间制雷的手工作坊。
壳体五花八门,有竹筒、有中间挖空的木管,还有直接用绳索捆绑固定的简易版。
更有甚者,猫犊子还发明了一种不需要弹簧的子弹雷。
这种子弹雷的原理,是将子弹与踏板固定在一起,下方固定一枚钉子,当敌人踩上踏板时就会瞬间将子弹踩下撞击钉子,于是“砰”的一声子弹就被击发穿……
不过这种地雷也有其局限性。
比如占地面积过大容易被发现和排除,布雷时间太长不方便,最严重的是还是不够敏感击发率不高(子弹底火必须准确撞击到钉子,偏离一点或是力度不够都不会击发)。
因此只能作为弹簧不足时的补充。
子弹雷的埋设地点就五花八门了,山路旁、小溪里,甚至还埋在悬崖峭壁上。
之所以要埋在峭壁上,是因为之前就吃过几次亏。
李云龙在布雷的时候就说了这么一句话:“那个叫啥山本一木的,他的部队不是能翻山越岭爬上悬崖吗?孔捷还吃过一次亏,老子可不能步这家伙后尘,咱们在悬崖上也埋些雷!”
悬崖上埋雷就比较困难了,原因是峭壁上很少泥土,到处都是有如刀削般的岩石,战士们还得绑在绳索上放下去一个个布雷,既危险效率又低。
王学新看了就对李云龙说道:“团长,你要是这么布雷,全团的战士放出去布一个月,咱们后山的那片悬崖都没法布满吧?”
李云龙其实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他嘴上却不承认,马上就回怼了一句:“谁说要布满了?老子这只是布上几枚,万一要是鬼子触发了能给咱提个醒!”
王学新“哦”了一声,说:“我还说给个更快的方法呢,这么说……我就是瞎操心了!”
说着起身装着要走。
这倒是把李云龙给急的,马上就跟王学新摊了底:“等会儿,你小子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别他娘的抠抠搜搜的!”
“团长,你这不是不需要吗?”
“谁说不需要啦?”李云龙眼睛一瞪:“这一个个往下吊着布雷,你以为好受啊?”
见李云龙真有急了,王学新也就不跟他打哑谜,凑上前说道:“团长,咱们为啥不收集野藤,把子弹雷在野藤上一个个绑着,然后往悬崖上一放……”
李云龙听着立时就愣了。
这话说的是,悬崖上原本就长满了青草灌木,野藤往下一抛就天然隐藏在其中,同时带有弹簧的子弹雷十分敏感,只要轻轻一碰就会触发……这不比吊着人去布雷简单快速得多吗?
接着李云龙就恼了,冲着王学新骂道:“他娘的,有这办法为啥不早说?害老子手心都脱了一层皮!”
原来,李云龙亲自去布了半天的雷,一边抓着绳索摇摇晃晃的一边还要小心翼翼的布设,这滋味的确不好受。
第586章 求援
战斗是在三天后打响的,与往常一样,八路军没做好准备。
不过这是战争的常态,也在王学新的意料之中。
因为鬼子不是傻,他们明知道八路军在做准备,就不可能再耽误时间让八路军做准备。
鬼子的攻势与王学新估计的一样,他们首先是中条山南面进攻……中条山南侧是整道防线的背面,顽军所有工事的设置和朝向都是朝北的,南面显然是防线的弱点。
问题就在于王学新已事先将防线设置成两用的,也就鬼子要是从正面来,防线就正斜面式事,鬼子要是从后面来,战士们只要调转枪口,同一个碉堡同一道防线就变成了反斜面工事。
甚至反斜面工事比正斜面工事还要难打得多。
原因是反斜面工事可以天然的依靠山体屏蔽了鬼子的远程装备。
因此鬼子一进攻就发现碰到了硬钉子,只能派出小部队自丛林中穿插希望打乱八路军的布署。
独立团在中条山北面防线,与南面防线虽说直线距离只有十几公里,但却隔着几重山峰,只能隐隐听到几声“隆隆”的炮声。
不过南线的情况王学新却了如指掌,比如某某高地打退鬼子几次冲锋,某某高地被鬼子包围等等。
这是首长交待的,他是这么对参谋长说的:“咱们身在吕梁山对中条山不熟悉,而且中条山的防御不管是高炮也好、工事也罢,甚至就连部队训练都是小东北整的,他对中条山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咱们应该把整体情况给小东北发一份,万一有什么变化需要小东北协助指挥,到时小东北也有所准备!”
“对!”参谋长想也没想就就应下了:“还有小东北手里的山地连……其它部队虽然把这山地连组织起来了,却不知道该怎么用,现在都眼巴巴的盯着小东北,他如果不知道情况,到时反应速度就跟不上啦!”
于是乎,一个个情报就通过电报发到王学新的营部,陈松勇整理之后再向王学新报告。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比如鬼子对中条山就了如指掌。
冈村宁次之所以要重用孙良诚,一方面是希望用孙良诚作为一种表率……投降帝国的人就能得到高官厚禄,其它的顽军指挥官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
另一方面,冈村宁次是希望借用孙良诚的投降让八路军相信他的目标是顽军而不是中条山。
因此,冈村宁次甚至还派出战机以及部队配合。
但冈村宁次等来等去,发现八路军根本就没反应。
冈村宁次坐在办公桌一边看着情报一边思考着这个问题,身为大将的他颇有风度的保持冷静,但筱冢义男就有些坐不住了,他焦急的给前线部队又是电话又是电报,偶尔还冲着参谋怒吼:“怎么回事?八路军到现在还没动静,是不是你们进攻的烈度不够……”
筱冢义男的逻辑是:只要把顽军逼急了,他们就会向八路军求救。
事实上不能说“求救”,确切的说应该是“命令”。
因为此时的八路军是在顽军系统下的部队,顽军命令八路军夹击黄河北岸的帝国军队是理所当然的。
到时八路军承受不住压力,自然就会出兵。
八路军的确有这样的打算,不过不是因为所谓的“命令”。
顽军早就失去了“命令”八路军的资格……现在不只没给军饷,还联合鬼子封锁、绞杀抗战根据地,接着又发动事变公然破坏合作,这“命令”就连顽军都说不出口。
八路军之所以想出兵,完全是为了从华夏战场的大局出发。
不过在知道这很可能是鬼子的阴谋之后,也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冈村宁次沉默了一会儿,就把正忙成一团筱冢义男叫了过来。
“就到这里吧!”冈村宁次说:“八路军不会上当的!”
“大将阁下!”筱冢义男还不甘心,说:“我们的进攻可以再猛烈一些……”
冈村宁次举手打断了筱冢义男的话:“不要白费力气了,我觉得他们已经看穿了我们的意图!”
说着,冈村宁次就给筱冢义男递上了一封情报,筱冢义男接过一看,是八路军各部正在大批量生产子弹雷的情报。
筱冢义男一脸懵:“大将阁下,八路军一直都在生产子弹雷,这没有什么不妥……”
“不!”冈村宁次再次打断了筱冢义男的话:“现在的子弹雷跟以前的子弹雷不同。以前,八路军生产子弹雷只是为了封锁交通与我们打游击,所以需求量不算太大。但是现在……他们普及到各个部队自行生产,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筱冢义男茫然的摇了摇头,他实在想不出这有什么区别。
“如果!”冈村宁次分析到:“他们需要的量不多,完全可以后方制作运到前线。现在要普及到前线各部队自行生产,就说明他们要短时间布设大量的地雷。由此,你能想到什么?”
筱冢义男这时才找到点头绪:“如果他们有夹击的帝国军队的计划,就不需要那么多地雷!”
进攻战对地雷的需求不可能这么大,这是最直观的。
冈村宁次点了点头,说:“所以,他们不是在想着进攻,而是在积极为防御做准备。”
于是筱冢义男就明白了,八路军的确看穿了他们!
第585章 口令
战场突然一片死一样的沉寂,于是王学新就意识到真正的战争就要来了……鬼子意识到佯攻顽军无法使八路军上当,就不会继续在顽军方向浪费时间和弹药。
应该说,从战略方面考虑,此时的鬼子也不太适合进攻顽军。
顽军虽说战斗力差不经打,问题在于它足够庞大有一定的实力,想短时间一口吃掉几乎是不可能的。
反观八路军,它们生活在被顽军和鬼子共同封锁的后方,甚至可以说是“敌占区”,综合实力比顽军弱得多兵力也少得多,就算战斗力更强意志更坚定,但短时间压制甚至剿灭也不是不可能。
更重要的还是此时的八路军正在利用毛熊和鹰酱突破这种封锁,将来能爆发出的战斗力将会成为令人恐怖的存在,冈村宁次看到了这一点,希望将其扼杀在摇蓝中,于是先集中兵力对付八路军就顺理成章了。
八路军这段时间的状态没有太多的变化,就是按王学新设想的那样按部就搬的各种准备。
常规训练方面做到了每天更换口令,隔天不定时段的进行一次渗透演练……
每天更换口令虽说对鬼子精锐部队或许不会起什么作用,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抓俘虏或者用内奸告密等方式得到口令。
但每天更换口令在部队内部并不是难事,甚至可以说是举手之劳,比如独立团,李云龙一大早起床就想一个词然后发布全团,一方面可以测试全团的通讯是否通畅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敌人渗透的难度,何乐而不为?
只不过李云龙这口令让人有些无语……
第一天的口令是“地瓜烧”。
第二天的口令是“酚酒”。
第三天的口令是“他娘的”……估计是想到每天只能喝三碗,于是在骂娘了。
结果是赵刚听不下去了,不满的冲着李云龙喊:“你这说的都是什么口令?有这么叫口令的吗?咋都跟酒有关?”
李云龙回答:“我说老赵,这你就不懂啦!口令还规定了啥才叫正常?这要是正常的口令,比如说大山、流水之类的,那鬼子是不是也更容易猜了?”
赵刚一听觉得也对,口令也应该是让人猜不到,甚至就算听到战士们互相之间喊也会怀疑上一阵才对。
比如“他娘的”。
对口令时就会出现这情况:
“口令!”
“他娘的!还问老子口令?”
结果潜伏在暗处的鬼子就懵了,这口令到底是啥?
李云龙得到赵刚的认可后,就把这口令的形势进一步深化,然后就出现了一系列有趣的关键词:“滚!”、“忘了”、“你算老几”……
这事传出去后,其它部队也觉得有趣居然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于是竟然成了独立团的一大特色。
后来这奇葩的口令居然还真骗过了鬼子。
鬼子得到口令的方法之一,就是派人潜伏在暗处偷听,以为这种随意的口令是独立团组织分散没有设置口令,于是就大摇大摆的把部队拉上来,结果就是……
估计鬼子指挥官经过这次教训后要气得骂娘:“这些混蛋,怎么能设置这样的口令?哪有一点军人该有的样子!”
最重要的准备还是子弹雷。
独立团也自个办起了制雷工厂。
确切的说不是“工厂”,更应该说是“作坊”。
因为这就是将部队里曾经做过铁匠、木匠的几名战士集中在一起组织战士们利用闲暇时间制雷的手工作坊。
壳体五花八门,有竹筒、有中间挖空的木管,还有直接用绳索捆绑固定的简易版。
更有甚者,猫犊子还发明了一种不需要弹簧的子弹雷。
这种子弹雷的原理,是将子弹与踏板固定在一起,下方固定一枚钉子,当敌人踩上踏板时就会瞬间将子弹踩下撞击钉子,于是“砰”的一声子弹就被击发穿……
不过这种地雷也有其局限性。
比如占地面积过大容易被发现和排除,布雷时间太长不方便,最严重的是还是不够敏感击发率不高(子弹底火必须准确撞击到钉子,偏离一点或是力度不够都不会击发)。
因此只能作为弹簧不足时的补充。
子弹雷的埋设地点就五花八门了,山路旁、小溪里,甚至还埋在悬崖峭壁上。
之所以要埋在峭壁上,是因为之前就吃过几次亏。
李云龙在布雷的时候就说了这么一句话:“那个叫啥山本一木的,他的部队不是能翻山越岭爬上悬崖吗?孔捷还吃过一次亏,老子可不能步这家伙后尘,咱们在悬崖上也埋些雷!”
悬崖上埋雷就比较困难了,原因是峭壁上很少泥土,到处都是有如刀削般的岩石,战士们还得绑在绳索上放下去一个个布雷,既危险效率又低。
王学新看了就对李云龙说道:“团长,你要是这么布雷,全团的战士放出去布一个月,咱们后山的那片悬崖都没法布满吧?”
李云龙其实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他嘴上却不承认,马上就回怼了一句:“谁说要布满了?老子这只是布上几枚,万一要是鬼子触发了能给咱提个醒!”
王学新“哦”了一声,说:“我还说给个更快的方法呢,这么说……我就是瞎操心了!”
说着起身装着要走。
这倒是把李云龙给急的,马上就跟王学新摊了底:“等会儿,你小子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别他娘的抠抠搜搜的!”
“团长,你这不是不需要吗?”
“谁说不需要啦?”李云龙眼睛一瞪:“这一个个往下吊着布雷,你以为好受啊?”
见李云龙真有急了,王学新也就不跟他打哑谜,凑上前说道:“团长,咱们为啥不收集野藤,把子弹雷在野藤上一个个绑着,然后往悬崖上一放……”
李云龙听着立时就愣了。
这话说的是,悬崖上原本就长满了青草灌木,野藤往下一抛就天然隐藏在其中,同时带有弹簧的子弹雷十分敏感,只要轻轻一碰就会触发……这不比吊着人去布雷简单快速得多吗?
接着李云龙就恼了,冲着王学新骂道:“他娘的,有这办法为啥不早说?害老子手心都脱了一层皮!”
原来,李云龙亲自去布了半天的雷,一边抓着绳索摇摇晃晃的一边还要小心翼翼的布设,这滋味的确不好受。
第586章 求援
战斗是在三天后打响的,与往常一样,八路军没做好准备。
不过这是战争的常态,也在王学新的意料之中。
因为鬼子不是傻,他们明知道八路军在做准备,就不可能再耽误时间让八路军做准备。
鬼子的攻势与王学新估计的一样,他们首先是中条山南面进攻……中条山南侧是整道防线的背面,顽军所有工事的设置和朝向都是朝北的,南面显然是防线的弱点。
问题就在于王学新已事先将防线设置成两用的,也就鬼子要是从正面来,防线就正斜面式事,鬼子要是从后面来,战士们只要调转枪口,同一个碉堡同一道防线就变成了反斜面工事。
甚至反斜面工事比正斜面工事还要难打得多。
原因是反斜面工事可以天然的依靠山体屏蔽了鬼子的远程装备。
因此鬼子一进攻就发现碰到了硬钉子,只能派出小部队自丛林中穿插希望打乱八路军的布署。
独立团在中条山北面防线,与南面防线虽说直线距离只有十几公里,但却隔着几重山峰,只能隐隐听到几声“隆隆”的炮声。
不过南线的情况王学新却了如指掌,比如某某高地打退鬼子几次冲锋,某某高地被鬼子包围等等。
这是首长交待的,他是这么对参谋长说的:“咱们身在吕梁山对中条山不熟悉,而且中条山的防御不管是高炮也好、工事也罢,甚至就连部队训练都是小东北整的,他对中条山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咱们应该把整体情况给小东北发一份,万一有什么变化需要小东北协助指挥,到时小东北也有所准备!”
“对!”参谋长想也没想就就应下了:“还有小东北手里的山地连……其它部队虽然把这山地连组织起来了,却不知道该怎么用,现在都眼巴巴的盯着小东北,他如果不知道情况,到时反应速度就跟不上啦!”
于是乎,一个个情报就通过电报发到王学新的营部,陈松勇整理之后再向王学新报告。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79993/205549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