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481节
推荐阅读:碎星、临时夫妻(nph)、【年代婊】重生后又娇媚勾人(nph 插足)、炸厨房、【星际abo】洛希极限(H)、晴日物语、珀迪达之雾【简】、恶督心奴(1v1,sc)、无双局(1v2 父子丼)、私生女(np 强制 骨科)、
他只知道在飞行过程中,如果自动驾驶会对,他就不需要操作。
如果自动驾驶不对,他就进行修正并适时报告。
李东成不知道的是,在地面指挥的和志民和苏教授早已震惊得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
过了好半晌,苏教授才问了声:“自动驾驶执行了多少次准确动作?”
和志民数了下,就回答道:“一共执行了十三次,其中有几次是重复同一套动作,扣掉重复的,就有七次。”
“七次!”苏教授又问:“我们一共给自动驾驶输入了多少套反应动作?”
“一共七十八套!”和志民难以置信的回答:“一次试飞,就将近完成了十分之一,而且还是一步到位……这运气,是不是有点太好了?”
“运气?”苏教授摇了摇头。
他不相信这是运气。
这放在其它人眼里,或许很正常,甚至还会以为是苏教授与和志民的能力和功劳。
但是苏教授却知道,这种小概率事件却大概率的出现在原型机身上,这就是不正。
然而,如果不是运气又是什么呢?
想着,苏教授看了看在不远处又一次带着警卫员“保护”原型机并忙着将原始数据封存的王学新。
心道,会不会是这家伙搞什么鬼?
但是又能搞什么鬼呢?
这家伙知道准确数据?
不,不可能!
苏教授摇了摇头,这都胡思乱想什么呢,鬼迷心窍了。
是不是像老和说的那样,尽把这家伙往坏处想了。
不过总而言之这是好事。
按现在的速度,只怕只需要十天半个月,这试飞就能圆满结束了。
第854章 微调
试飞速度比苏教授想像的还要快,前后不过用了八天,数据就差不多完善,也就是说二号原型机已经可以初步完成自动驾驶了。
不过这是在一号原型机和二号原型机同一天试飞的情况下……每款原型机只飞10公钟左右,那就一个安排在上午一个安排在下午。
当然,如果是正常的试飞,即便两架原型机同一天试飞也是不可能这么快就获得准确数据的。
这其实是王学新察觉到了苏、和俩教授的疑惑。
如果是苏、和俩人不怀疑,那王学新还有些畏首畏尾的不敢太过份,但如果俩人已经起疑了……过份跟不过份有区别?
就像监考老师已经知道你做弊,多抄一点跟少抄一点有区别?
重点是不要被抓住把柄!
在这方面,王学新是有绝对的控制权……原始数据在自己手上,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就说测试的结果就是这样,谁还能拿他有办法?!
要看原始数据?
你是在怀疑我王营长动手脚吗?
就算动手脚也应该往坏的方向动,哪还有往好的方向动的道理?
更何况这是这事机密,不能外泄。
改天在运送的途中要是碰到鬼子飞机的轰炸,那就正好了,一把火烧了来个死无对证!
因为这事,苏教授也问过王学新。
“王营长!”苏教授拿着记录本对着上面的数据犹疑的问:“咱们这数据,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王学新摆出一副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反问:“怎么?这些数据错了吗?”
“不不不……”苏教授赶忙摇头回答:“不是这些数据错了,而是……这些数据太对了!”
王学新眉头一皱,抬头望向苏教授:“苏教授,这我就不明白了。别人做实验都是担心数据不对,你却担心数据对……这话可不能随便对外人说,别人听见了还怀疑你是反动派的奸细呢!”
苏教授原本还想问什么,被王学新这么一说就噎住了。
王学新说的没错,这东西可不是普通产品。
这东西是用来打鬼子的炸弹……大家都指望着它能又快又好的整出来,他苏才明还因为数据对的太多进度太快而担心?有何居心!
于是苏教授就不再多问也不再乱怀疑了,反正有数据交到他手里,他就老老实实的把它们用在二号原型机上就是了。
这一来王学新就更是放开手脚把真数据往试飞记录里“抄”,顺便把雨天及大风天甚至各种风向的数据全都搬了过来。
于是前后就只有八天,二号原型机就已经有能力在李东成没有干涉的情况下飞往原常机场。
不过当然,降落还是需要李东成操作的。
据说李东成从原型机出来时还傻呼呼的问了声:“凯哥,其它情况都差不多了,这玩意还真能自个飞,就是降落还没完成,应该还要一段时……”
周元凯给李东成头上来了一下:“你傻不傻啊?这是炸弹,飞到敌人上空还需要降落?直接让它从天上掉下来不就成了?”
李东成“哦”了一声,然后就呵呵笑了起来:“还真是!”
然后又看了看原型机,感叹道:“老天爷,还真有能自己飞的东西,这不是亲眼看到,真不敢相信!”
周元凯笑着说:“所以才要咱们俩试飞不是?想想吧,就一枚这样的玩意,就能载着八百公斤的炸药飞往敌人的方向!八百公斤,知道是什么概念吗?鬼子飞机投下的炸弹的也不过一百多公斤,咱们一下就来了八百公斤,而且还不用飞机……”
周元凯这是说到重点了。
能打出这么远的射程又能达到800公斤装药的,这时代只怕也只有眼前这原型机可以做到。
更可怕的还是这东西十分廉价,整个就是一个飞机模型再加几个火箭发动机,如果说有什么值钱费时的,那就属陀螺仪以及以它为基础的一套控制设备了。
不过在数据基本到位后还是出现了一点问题。
苏教授在第八天的试飞后,就对王学新说:“营长,我们发现原型机在对大角度偏离时的处理还存在些误差,详细的说,就是当原型机机身倾斜30度以上时,原型机的反应不尽人意,这很可能使原型机偏离原定的轨道影响精度……”
王学新想了想,觉得不对啊,系统给出的数据应该不会错才对。
再往细里一想,就隐隐知道问题出在哪了。
系统给的数据如果没错,那就是研发团队因为设备粗糙或者为了赶工短时间生产出来的原型机误差较大,比如陀螺仪的反应由控制系统传递到原型机的方向舵的过程中有误差。
这些误差大倾角较小调整幅度较小时还可以忽略不计。
但如果倾角较大需要较大的修正数据,误差也就被放大了,于是就有了不尽人意的结果。
王学新想了想,就回答道:“苏教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或许可以不要求一次调整到位,而是分为几步,比如从大倾角调整到小倾角,再由小倾角调整回正确的位置,你觉得呢?”
苏教授被王学新这么一说就尴尬了……他们这些研发人员怎么就没想到这方法?
究其原因,苏教授认为是自己以及研发团队始终把原型机的自动驾驶系统当作一个机器……其实它的确是个机器。
但思维上不能这么思考。
因为当苏教授等人把它当作机器后,就会有一种惯性思维,以为机器嘛,只要数据对就能一步到位,如果不能一步到位就是数据有问题,于是还需要调整。
因此,研发团队脑海里就是冷冰冰的数据和调整,根本没考虑到其它思路。
王学新却给出了另一条思路……
难道飞行员驾驶飞机就能一步到位?
他们也常常调过头了再进行微调,这无伤大雅不是?
那凭什么机器就不能这么干!
苏教授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就去跟和志民商量了。
当初,苏教授刚到完县机场时,还信心满满的以为自己能大展拳脚。
现在,却感觉自己是多余的。
第855章 保密
有了王学新微调的思路后,原型机的自动飞行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如果说还有什么问题,那就是对敌人保密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保密问题指的不是人为的泄密,而是这种“高精度火箭弹”是一种廉价且呈规模性轰炸的东西……汉斯从1944年6月到1945年3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向日不落帝国发射了上万枚v1导弹。
不过客观的说,当时汉斯是把这种导弹用错了地方,他们用它来轰炸日不落帝国本土希望能迫使其投降,而这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战略目标,尤其当时鹰酱已经参战并为日不落帝国本土运去了许多补给甚至还运去了大批鹰酱军队……用于准备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预见的是,v1导弹只能引起小规模的恐慌和骚乱,对日不落及鹰酱的进攻战略不会有半点影响。
汉斯要是真明白v1导弹的价值,就应该把它用于争夺制空权上……当时汉斯已经失去了制空权,在失去制空权后汉斯的地面部队就处处受制,其中尤其是汉斯一直引以为傲的装甲部队。
最典型的就是在诺曼底登陆战中,汉斯几个师的装甲部队被盟军的战机、轰炸机打残在赶往前线的路上……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坦克就是敌机的靶子。
汉斯始终就没有想到一点:夺取制空权不一定要在空中作战不一定需要用战斗机一点点的抢回来。
他们手里有v1导弹,虽然这时v1导弹的精度还不高,但如果能集中轰炸敌人的机场……那是不是说可以重创敌人的空中力量甚至使敌人的战机无处降落?
虽然这最终也改变不了结果,因为以鹰酱的生产速度,只怕再多的v1都炸不过来。
但这至少可以延缓盟军的攻势使汉斯的地面部队不致于处处受制甚至还没发挥作用就被炸得失去了战斗力。
王学新作为一个现代人当然就不会犯这方面的错误了。
所以他对“高精度火箭弹”的定位从一开始就是针对敌人的军事单位而不是什么首都……汉斯是用v1轰炸日不落的首都以期让其失去作战的信心而选择和谈,但这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妄想。
要想达到这效果,除非是给v1装上核弹头。
因此,王学新才不像汉斯那样,对v1射程上的定位是两百多公里……只有这射程才能打到日不落的首都。
对王学新而言,三十几公里的射程就够用了,如果是五十几公里那更好。
不过实战中,最好还是在三十几公里内发射,距离远了精度也就差了,反正能打到鬼子只有十几公里射程的重炮并将其压制住就行。
问题在于……
这种规模化的“高精度火箭弹”一打就是几十枚,用的时间久了多打几批那就是成百上千枚。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如果自动驾驶不对,他就进行修正并适时报告。
李东成不知道的是,在地面指挥的和志民和苏教授早已震惊得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
过了好半晌,苏教授才问了声:“自动驾驶执行了多少次准确动作?”
和志民数了下,就回答道:“一共执行了十三次,其中有几次是重复同一套动作,扣掉重复的,就有七次。”
“七次!”苏教授又问:“我们一共给自动驾驶输入了多少套反应动作?”
“一共七十八套!”和志民难以置信的回答:“一次试飞,就将近完成了十分之一,而且还是一步到位……这运气,是不是有点太好了?”
“运气?”苏教授摇了摇头。
他不相信这是运气。
这放在其它人眼里,或许很正常,甚至还会以为是苏教授与和志民的能力和功劳。
但是苏教授却知道,这种小概率事件却大概率的出现在原型机身上,这就是不正。
然而,如果不是运气又是什么呢?
想着,苏教授看了看在不远处又一次带着警卫员“保护”原型机并忙着将原始数据封存的王学新。
心道,会不会是这家伙搞什么鬼?
但是又能搞什么鬼呢?
这家伙知道准确数据?
不,不可能!
苏教授摇了摇头,这都胡思乱想什么呢,鬼迷心窍了。
是不是像老和说的那样,尽把这家伙往坏处想了。
不过总而言之这是好事。
按现在的速度,只怕只需要十天半个月,这试飞就能圆满结束了。
第854章 微调
试飞速度比苏教授想像的还要快,前后不过用了八天,数据就差不多完善,也就是说二号原型机已经可以初步完成自动驾驶了。
不过这是在一号原型机和二号原型机同一天试飞的情况下……每款原型机只飞10公钟左右,那就一个安排在上午一个安排在下午。
当然,如果是正常的试飞,即便两架原型机同一天试飞也是不可能这么快就获得准确数据的。
这其实是王学新察觉到了苏、和俩教授的疑惑。
如果是苏、和俩人不怀疑,那王学新还有些畏首畏尾的不敢太过份,但如果俩人已经起疑了……过份跟不过份有区别?
就像监考老师已经知道你做弊,多抄一点跟少抄一点有区别?
重点是不要被抓住把柄!
在这方面,王学新是有绝对的控制权……原始数据在自己手上,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就说测试的结果就是这样,谁还能拿他有办法?!
要看原始数据?
你是在怀疑我王营长动手脚吗?
就算动手脚也应该往坏的方向动,哪还有往好的方向动的道理?
更何况这是这事机密,不能外泄。
改天在运送的途中要是碰到鬼子飞机的轰炸,那就正好了,一把火烧了来个死无对证!
因为这事,苏教授也问过王学新。
“王营长!”苏教授拿着记录本对着上面的数据犹疑的问:“咱们这数据,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王学新摆出一副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反问:“怎么?这些数据错了吗?”
“不不不……”苏教授赶忙摇头回答:“不是这些数据错了,而是……这些数据太对了!”
王学新眉头一皱,抬头望向苏教授:“苏教授,这我就不明白了。别人做实验都是担心数据不对,你却担心数据对……这话可不能随便对外人说,别人听见了还怀疑你是反动派的奸细呢!”
苏教授原本还想问什么,被王学新这么一说就噎住了。
王学新说的没错,这东西可不是普通产品。
这东西是用来打鬼子的炸弹……大家都指望着它能又快又好的整出来,他苏才明还因为数据对的太多进度太快而担心?有何居心!
于是苏教授就不再多问也不再乱怀疑了,反正有数据交到他手里,他就老老实实的把它们用在二号原型机上就是了。
这一来王学新就更是放开手脚把真数据往试飞记录里“抄”,顺便把雨天及大风天甚至各种风向的数据全都搬了过来。
于是前后就只有八天,二号原型机就已经有能力在李东成没有干涉的情况下飞往原常机场。
不过当然,降落还是需要李东成操作的。
据说李东成从原型机出来时还傻呼呼的问了声:“凯哥,其它情况都差不多了,这玩意还真能自个飞,就是降落还没完成,应该还要一段时……”
周元凯给李东成头上来了一下:“你傻不傻啊?这是炸弹,飞到敌人上空还需要降落?直接让它从天上掉下来不就成了?”
李东成“哦”了一声,然后就呵呵笑了起来:“还真是!”
然后又看了看原型机,感叹道:“老天爷,还真有能自己飞的东西,这不是亲眼看到,真不敢相信!”
周元凯笑着说:“所以才要咱们俩试飞不是?想想吧,就一枚这样的玩意,就能载着八百公斤的炸药飞往敌人的方向!八百公斤,知道是什么概念吗?鬼子飞机投下的炸弹的也不过一百多公斤,咱们一下就来了八百公斤,而且还不用飞机……”
周元凯这是说到重点了。
能打出这么远的射程又能达到800公斤装药的,这时代只怕也只有眼前这原型机可以做到。
更可怕的还是这东西十分廉价,整个就是一个飞机模型再加几个火箭发动机,如果说有什么值钱费时的,那就属陀螺仪以及以它为基础的一套控制设备了。
不过在数据基本到位后还是出现了一点问题。
苏教授在第八天的试飞后,就对王学新说:“营长,我们发现原型机在对大角度偏离时的处理还存在些误差,详细的说,就是当原型机机身倾斜30度以上时,原型机的反应不尽人意,这很可能使原型机偏离原定的轨道影响精度……”
王学新想了想,觉得不对啊,系统给出的数据应该不会错才对。
再往细里一想,就隐隐知道问题出在哪了。
系统给的数据如果没错,那就是研发团队因为设备粗糙或者为了赶工短时间生产出来的原型机误差较大,比如陀螺仪的反应由控制系统传递到原型机的方向舵的过程中有误差。
这些误差大倾角较小调整幅度较小时还可以忽略不计。
但如果倾角较大需要较大的修正数据,误差也就被放大了,于是就有了不尽人意的结果。
王学新想了想,就回答道:“苏教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或许可以不要求一次调整到位,而是分为几步,比如从大倾角调整到小倾角,再由小倾角调整回正确的位置,你觉得呢?”
苏教授被王学新这么一说就尴尬了……他们这些研发人员怎么就没想到这方法?
究其原因,苏教授认为是自己以及研发团队始终把原型机的自动驾驶系统当作一个机器……其实它的确是个机器。
但思维上不能这么思考。
因为当苏教授等人把它当作机器后,就会有一种惯性思维,以为机器嘛,只要数据对就能一步到位,如果不能一步到位就是数据有问题,于是还需要调整。
因此,研发团队脑海里就是冷冰冰的数据和调整,根本没考虑到其它思路。
王学新却给出了另一条思路……
难道飞行员驾驶飞机就能一步到位?
他们也常常调过头了再进行微调,这无伤大雅不是?
那凭什么机器就不能这么干!
苏教授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就去跟和志民商量了。
当初,苏教授刚到完县机场时,还信心满满的以为自己能大展拳脚。
现在,却感觉自己是多余的。
第855章 保密
有了王学新微调的思路后,原型机的自动飞行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如果说还有什么问题,那就是对敌人保密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保密问题指的不是人为的泄密,而是这种“高精度火箭弹”是一种廉价且呈规模性轰炸的东西……汉斯从1944年6月到1945年3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向日不落帝国发射了上万枚v1导弹。
不过客观的说,当时汉斯是把这种导弹用错了地方,他们用它来轰炸日不落帝国本土希望能迫使其投降,而这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战略目标,尤其当时鹰酱已经参战并为日不落帝国本土运去了许多补给甚至还运去了大批鹰酱军队……用于准备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预见的是,v1导弹只能引起小规模的恐慌和骚乱,对日不落及鹰酱的进攻战略不会有半点影响。
汉斯要是真明白v1导弹的价值,就应该把它用于争夺制空权上……当时汉斯已经失去了制空权,在失去制空权后汉斯的地面部队就处处受制,其中尤其是汉斯一直引以为傲的装甲部队。
最典型的就是在诺曼底登陆战中,汉斯几个师的装甲部队被盟军的战机、轰炸机打残在赶往前线的路上……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坦克就是敌机的靶子。
汉斯始终就没有想到一点:夺取制空权不一定要在空中作战不一定需要用战斗机一点点的抢回来。
他们手里有v1导弹,虽然这时v1导弹的精度还不高,但如果能集中轰炸敌人的机场……那是不是说可以重创敌人的空中力量甚至使敌人的战机无处降落?
虽然这最终也改变不了结果,因为以鹰酱的生产速度,只怕再多的v1都炸不过来。
但这至少可以延缓盟军的攻势使汉斯的地面部队不致于处处受制甚至还没发挥作用就被炸得失去了战斗力。
王学新作为一个现代人当然就不会犯这方面的错误了。
所以他对“高精度火箭弹”的定位从一开始就是针对敌人的军事单位而不是什么首都……汉斯是用v1轰炸日不落的首都以期让其失去作战的信心而选择和谈,但这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妄想。
要想达到这效果,除非是给v1装上核弹头。
因此,王学新才不像汉斯那样,对v1射程上的定位是两百多公里……只有这射程才能打到日不落的首都。
对王学新而言,三十几公里的射程就够用了,如果是五十几公里那更好。
不过实战中,最好还是在三十几公里内发射,距离远了精度也就差了,反正能打到鬼子只有十几公里射程的重炮并将其压制住就行。
问题在于……
这种规模化的“高精度火箭弹”一打就是几十枚,用的时间久了多打几批那就是成百上千枚。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79993/205552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