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927节
推荐阅读:碎星、临时夫妻(nph)、【年代婊】重生后又娇媚勾人(nph 插足)、炸厨房、【星际abo】洛希极限(H)、晴日物语、珀迪达之雾【简】、恶督心奴(1v1,sc)、无双局(1v2 父子丼)、私生女(np 强制 骨科)、
战机为什么要俯冲投弹保证精度?
用激光被动制导不就行了?
如果飞弹足够先进,甚至就连鱼雷轰炸机都可以省了。
但王学新却知道这时期的飞弹还不足以将敌舰击沉,就像上回打“武藏号”一样,命中了那么多飞弹烧了那么久也只是破坏其防空火力及上层建筑,甲板下的设施几乎毫发无损。
在将来的战斗中依旧有可能出现这情况,到时就需要鱼雷轰炸机去发射鱼雷将其击沉了。
第三个好消息,就是苏礼国那边的发光二级管顺利研发成功了。
会这么快的原因之一是在此之前苏礼国就另外组建了一个实验室。
这并不是说苏礼国有什么东西想瞒着图灵,而是苏礼国把这个实验室当作自己和华夏研究员的学习基地,苏礼国和他的学生就在这个基地互相探讨共同促进。
在此之前,这个被用作学习基地的实验室已经能独立生产出二级管、三级管了。
现在王学新一要求,正好就把实验室转化为正式的研究所。
王学新的确不希望这个项目让图灵知道……将来图灵是要返回日不落的,没必要让他知道的当然就得藏着揶着,这关系到国家利益问题没有一点私情可以讲。
原本王学新还以为苏礼国在“镓”这种稀有金属上会有困难。
这东西从发现起到现在也不过几十年,说是史上第一种先推测出来然后才发现实物的金属:门捷列夫制作元素周期表时缺了一个坑,然后他就推测有这样一种东西并推测出它的性质,结果不久后还真找到了。
王学新还以为这种新玩意,华夏或许都没有,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苏礼国应该很难找才对。
谁想到因为镓这玩意在这时期根本就没有经济价值,而且获取相对廉价容易所以在这时代很便宜,一美元都能买到几百克……
(注:镓是用生产铝矿锌矿的废渣中提取的,原料价格几乎为零,铝厂还得感谢你帮其清理了垃圾。镓的价格是在发现它可以用作半导体材料也就是计算机大发展后价格才被炒高的,直到现代也只需要两元人民币一克。)
知道这个后,王学新就发现自己的思维错了。
镓这玩意的确是稀有金属,市场规律也的确是“物以稀为贵”,问题是市场对它需求更少:它仅限于给科学家做实验,人们还没发现它的作用,于是不便宜才怪了!
所以,苏礼国不仅知道镓,他手里还备了几十克。
王学新跟他说起用它制作发光二级管的时候,苏礼国的确有些吃惊。
他一是吃惊王学新居然也知道这玩意,看来的确不是常人!
二是吃惊全球都没人发现镓有这用处,王学新却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不过想了想,苏礼国又觉得这很正常:晶体管也是王学新发明的,那么他对晶体管肯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研究,会知道某种半导体发光也是情理中的事吧!
第1709章 四平
发光二级管研发出来后,就给了坦克兵很大的方便。
其实不只是坦克兵获益,另外还有炮兵、海军、空军都用上了这种数字显示模块:炮兵最突出的就是炮兵雷达,海空军则是在发射飞弹时需要跟踪飞弹的位置信息,计算机也只需要连上这个小装置就可以轻松读取数据了。
之后苏礼国还有了一串很实用的衍生发明:比如之前三球定位系统就利用石英晶片共振精确的计算时间,现在又有了发光二级管显示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为各部队制作精度很高的数码钟?
别小看只是一个报时的数码钟,在作战时部队与部队之间往往因为表走不准而出现协同问题,比如约好几点发起进攻,炮兵的表如果迟了或快了,都会给步兵造成损失。
有了数码钟这个问题就完美的解决了,它可以轻松精确到毫秒。
另外还有信号指示灯等等,尤其在航母上使用又节能又安全,这对能源有限要计算着用的航母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帮助。
这些事王学新就不去考虑了,也要让研究员们发挥发挥,否则什么事都自己包了一是忙不过来,二是无法调动研究员的积极性。
王学新重新将目光盯向了四平。
八路军之前是收复过四平的,但为了能保住防线站稳脚跟不得已将其放弃了。
据说鬼子重新控制四平后在那展开了令人发指的大屠杀,百姓被枪杀、斩首、活埋的不计其数。
这使来自四平的民兵十分愤怒,争相向上级请战要求打回四平……八路军从四平撤离时带出许多愿意从军的青年,他们没想到恰恰是因为从军才逃过一劫。
所以,如果不从感情上说纯粹从战略意义上看,鬼子这个举动其实并不明智。
如果是抗战初期鬼子十分强大的时期,他们采用这种屠杀泄愤的方式的确能镇慑住一部份人起到一些作用。
因为那时大多数人相信华夏无法打败鬼子,反抗就只有一个结局,就是被鬼子屠杀,这造成许多百姓都不敢帮八路军,甚至还因为担心受牵连而告密。
但现在,在大多数人都相信鬼子会输的情况下,鬼子如果还这么做那就越发激起百姓的反抗之心,而且还让百姓知道只有反抗这条路可以走。
如果不反抗会是什么结果?
鬼子倒台那一刻他们会怎么做?
以鬼子的残暴,他们临死时已经没有顾忌了,难道还会让百姓好过?
事实也的确如此,史上毛熊打败鬼子关东军时,鬼子知道自己不敌就将屠刀伸向了华夏百姓。
事实上,残暴嗜血的鬼子不只对华夏百姓这么干,鹰酱攻进琉球时鬼子同样也实施过集体大屠杀,比如逼百姓跳海、跳崖等,要不就是一家人发一枚手榴弹围成一圈拉燃导火索。
这也让百姓看清了这样下去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与八路军一起将鬼子赶出国门才有可能活命,甚至就连伪军也有这样的想法。
从角度来说,鬼子应该尽量安抚百姓而不是还在幻想着能威慑住百姓。
威慑威慑,首先你得有那个“威”才能达到“慑”的效果,否则就会起反作用。
“团长!”陈松勇上前报告道:“鬼子也知道我军想要打四平,所以在附近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并布署了两个师团!”
王学新“嗯”了一声没说话。
两个师团对现在的八路军来说并不可怕。
八路军在拿下奉天后在东北的军力已经迅速扩充到了四十万人而且还在增长中。
就算民兵用于进攻可能会存在战斗力不足的问题,但十万正规军打鬼子两个师团也不是什么问题。
但王学新却认为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就像之前所说的,四平是个交通枢纽,它四通八达的连着鬼子的各个城市要地,这就意味着四平很容易获得鬼子各地的援军和弹药,包括鬼子布设在边境要塞的主力。
于是,这场进攻四平的战斗很容易就会打成消耗战。
虽然八路军拥有制空权和炮火坦克的优势能将防御战打成堑壕战……但现在鬼子是守方而八路军是进攻方。
守方在工事上占了便宜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抵消进攻方先进装备的优势,这一点从之前八路军与鬼子的无数战例就可以看得出来,将来志愿军与鹰酱的战斗同样如此。
因此,王学新马上就猜到梅津美治郎的意图了:消耗八路军主力,再考虑各个击溃其它部份。
梅津美治郎的确是做这个打算。
在八路军成功收复奉天后,梅津美治郎发现自己犯一个错误。
“我们,总是希望一战就能击溃八路军!”梅津美治郎说:“用华夏人的话说,就是‘欲速则不达’!”
东北的战事的确像梅津美治郎说的那样,从八路军攻入东北起,佐佐木静江想的就是断八路军补给线将其一口气包围,直到最后梅津美治郎也是类似的打算。
然而,断八路军的后勤补给线真的能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吗?
其它的不说,八路军在收复大连后,缴获的补给和物资就够全军使用几个月了,鬼子这么干不仅注定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暴露自己的进攻意图。
参谋长在旁边说道:“可是大将阁下,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打么?”
如果不这样打,还能怎么打呢?
梅津美治郎摇了摇头,说:“不能这么打,此时的八路军就像在‘满洲’烧起了一片大火,我们这里打一点那里打一下,就算熄灭了这里那边又重新烧起来。这片火,就永远也灭不完!”
参谋长微微点头,他感觉现在的形势的确像梅津美治郎说的那样,甚至这火已经烧到帝国控制区了。
“所以!”梅津美治郎说:“我们应该先消灭引火的源头,这样才有可能把其它火势压下去!”
说着梅津美治郎就指着地图上的四平:“关键的地方,我认为在这里!”
第1710章 通化
梅津美治郎其实是看到了更细致的东西。
他知道在现在这种装备情况下,即便是八路军新兵构筑的防御工事帝国军队也很难突破。
这从奉天战役可以得出结论。
当帝国军队朝八路军防线冲锋时,遭遇到的是步兵无法承受的打击:
空中是八路军的火箭战机发射的火箭弹,偶而还有直升机的扫射。地面是八路军的炮火压制。再冲近一些要面对的就是铁丝网的阻拦以及各种地雷,在步兵速度被迟滞时,从火箭弹及定向雷打出的钢珠就会像雨点一样朝他们倾泻……
这都还没算上八路军的步枪和机枪子弹。
这种防御完全可以忽视步兵素质上的差距,不管是新兵还是老兵,都毫无疑问的会倒在冲锋的路上。
如果有什么可以突破这种防御,就只有配上战车了。
但帝国的战车在八路军的战车、火箭筒以及反战车飞弹面前又是如此不堪一击。
结果就是,八路军的防线几乎无法突破,哪怕是新兵防守的防线。
偶尔突破,八路军很快就会撤到第二道防线继续重复之前的场景。
也就是说,八路军可以犯很多次错,犯一次错不过是让他们丢了一道防线后退一步,有时八路军主力还会发起反攻把失去的阵地再夺回来。
但帝国军队,即便没有犯错也要用大批的兵力往敌人的枪口上堆。
这样打下去是没有胜利的希望的。
所以,梅津美治郎希望能“以守代攻”。
也就是与八路军换一个攻防角色,让八路军进攻而帝国军队防守。
这样一来可以拖延时间等海军那边打完他们认为具有决胜意义的一战,之后再增援“满洲”。
二来,更重要的是梅津美治郎认为这可以消耗掉八路军主力。
原因是八路军如果是进攻的话,那就只能用主力……新兵防守有余进攻却不足,他们不知道怎么互相掩护也不知道步坦协同、步炮协同,也缺乏面对敌人火力时收放自如的节奏。
如果八路军只能用上主力,那么帝国军队就先把这支部队解决掉,接下来的事就容易多了,八路军的防线就会出现许多漏洞了。
所以,梅津美治郎很自然的就看中了四平。
梅津美治郎会看中四平并不奇怪,这不只是四平是交通枢纽的问题,更是四平距离新京(长春)只有区区一百多公里。
要知道新京是伪“满洲国”的首都,这要是都被八路军打下来了,对关东军的士气乃至整个东北的人心向背都有很大的影响。
其实这是鬼子的执念,首都在鬼子的想法里就像是一面旗帜或是一种信仰,就像他们信奉的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一样,一旦首都被占领士气马上就矮了半截。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用激光被动制导不就行了?
如果飞弹足够先进,甚至就连鱼雷轰炸机都可以省了。
但王学新却知道这时期的飞弹还不足以将敌舰击沉,就像上回打“武藏号”一样,命中了那么多飞弹烧了那么久也只是破坏其防空火力及上层建筑,甲板下的设施几乎毫发无损。
在将来的战斗中依旧有可能出现这情况,到时就需要鱼雷轰炸机去发射鱼雷将其击沉了。
第三个好消息,就是苏礼国那边的发光二级管顺利研发成功了。
会这么快的原因之一是在此之前苏礼国就另外组建了一个实验室。
这并不是说苏礼国有什么东西想瞒着图灵,而是苏礼国把这个实验室当作自己和华夏研究员的学习基地,苏礼国和他的学生就在这个基地互相探讨共同促进。
在此之前,这个被用作学习基地的实验室已经能独立生产出二级管、三级管了。
现在王学新一要求,正好就把实验室转化为正式的研究所。
王学新的确不希望这个项目让图灵知道……将来图灵是要返回日不落的,没必要让他知道的当然就得藏着揶着,这关系到国家利益问题没有一点私情可以讲。
原本王学新还以为苏礼国在“镓”这种稀有金属上会有困难。
这东西从发现起到现在也不过几十年,说是史上第一种先推测出来然后才发现实物的金属:门捷列夫制作元素周期表时缺了一个坑,然后他就推测有这样一种东西并推测出它的性质,结果不久后还真找到了。
王学新还以为这种新玩意,华夏或许都没有,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苏礼国应该很难找才对。
谁想到因为镓这玩意在这时期根本就没有经济价值,而且获取相对廉价容易所以在这时代很便宜,一美元都能买到几百克……
(注:镓是用生产铝矿锌矿的废渣中提取的,原料价格几乎为零,铝厂还得感谢你帮其清理了垃圾。镓的价格是在发现它可以用作半导体材料也就是计算机大发展后价格才被炒高的,直到现代也只需要两元人民币一克。)
知道这个后,王学新就发现自己的思维错了。
镓这玩意的确是稀有金属,市场规律也的确是“物以稀为贵”,问题是市场对它需求更少:它仅限于给科学家做实验,人们还没发现它的作用,于是不便宜才怪了!
所以,苏礼国不仅知道镓,他手里还备了几十克。
王学新跟他说起用它制作发光二级管的时候,苏礼国的确有些吃惊。
他一是吃惊王学新居然也知道这玩意,看来的确不是常人!
二是吃惊全球都没人发现镓有这用处,王学新却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不过想了想,苏礼国又觉得这很正常:晶体管也是王学新发明的,那么他对晶体管肯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研究,会知道某种半导体发光也是情理中的事吧!
第1709章 四平
发光二级管研发出来后,就给了坦克兵很大的方便。
其实不只是坦克兵获益,另外还有炮兵、海军、空军都用上了这种数字显示模块:炮兵最突出的就是炮兵雷达,海空军则是在发射飞弹时需要跟踪飞弹的位置信息,计算机也只需要连上这个小装置就可以轻松读取数据了。
之后苏礼国还有了一串很实用的衍生发明:比如之前三球定位系统就利用石英晶片共振精确的计算时间,现在又有了发光二级管显示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为各部队制作精度很高的数码钟?
别小看只是一个报时的数码钟,在作战时部队与部队之间往往因为表走不准而出现协同问题,比如约好几点发起进攻,炮兵的表如果迟了或快了,都会给步兵造成损失。
有了数码钟这个问题就完美的解决了,它可以轻松精确到毫秒。
另外还有信号指示灯等等,尤其在航母上使用又节能又安全,这对能源有限要计算着用的航母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帮助。
这些事王学新就不去考虑了,也要让研究员们发挥发挥,否则什么事都自己包了一是忙不过来,二是无法调动研究员的积极性。
王学新重新将目光盯向了四平。
八路军之前是收复过四平的,但为了能保住防线站稳脚跟不得已将其放弃了。
据说鬼子重新控制四平后在那展开了令人发指的大屠杀,百姓被枪杀、斩首、活埋的不计其数。
这使来自四平的民兵十分愤怒,争相向上级请战要求打回四平……八路军从四平撤离时带出许多愿意从军的青年,他们没想到恰恰是因为从军才逃过一劫。
所以,如果不从感情上说纯粹从战略意义上看,鬼子这个举动其实并不明智。
如果是抗战初期鬼子十分强大的时期,他们采用这种屠杀泄愤的方式的确能镇慑住一部份人起到一些作用。
因为那时大多数人相信华夏无法打败鬼子,反抗就只有一个结局,就是被鬼子屠杀,这造成许多百姓都不敢帮八路军,甚至还因为担心受牵连而告密。
但现在,在大多数人都相信鬼子会输的情况下,鬼子如果还这么做那就越发激起百姓的反抗之心,而且还让百姓知道只有反抗这条路可以走。
如果不反抗会是什么结果?
鬼子倒台那一刻他们会怎么做?
以鬼子的残暴,他们临死时已经没有顾忌了,难道还会让百姓好过?
事实也的确如此,史上毛熊打败鬼子关东军时,鬼子知道自己不敌就将屠刀伸向了华夏百姓。
事实上,残暴嗜血的鬼子不只对华夏百姓这么干,鹰酱攻进琉球时鬼子同样也实施过集体大屠杀,比如逼百姓跳海、跳崖等,要不就是一家人发一枚手榴弹围成一圈拉燃导火索。
这也让百姓看清了这样下去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与八路军一起将鬼子赶出国门才有可能活命,甚至就连伪军也有这样的想法。
从角度来说,鬼子应该尽量安抚百姓而不是还在幻想着能威慑住百姓。
威慑威慑,首先你得有那个“威”才能达到“慑”的效果,否则就会起反作用。
“团长!”陈松勇上前报告道:“鬼子也知道我军想要打四平,所以在附近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并布署了两个师团!”
王学新“嗯”了一声没说话。
两个师团对现在的八路军来说并不可怕。
八路军在拿下奉天后在东北的军力已经迅速扩充到了四十万人而且还在增长中。
就算民兵用于进攻可能会存在战斗力不足的问题,但十万正规军打鬼子两个师团也不是什么问题。
但王学新却认为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就像之前所说的,四平是个交通枢纽,它四通八达的连着鬼子的各个城市要地,这就意味着四平很容易获得鬼子各地的援军和弹药,包括鬼子布设在边境要塞的主力。
于是,这场进攻四平的战斗很容易就会打成消耗战。
虽然八路军拥有制空权和炮火坦克的优势能将防御战打成堑壕战……但现在鬼子是守方而八路军是进攻方。
守方在工事上占了便宜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抵消进攻方先进装备的优势,这一点从之前八路军与鬼子的无数战例就可以看得出来,将来志愿军与鹰酱的战斗同样如此。
因此,王学新马上就猜到梅津美治郎的意图了:消耗八路军主力,再考虑各个击溃其它部份。
梅津美治郎的确是做这个打算。
在八路军成功收复奉天后,梅津美治郎发现自己犯一个错误。
“我们,总是希望一战就能击溃八路军!”梅津美治郎说:“用华夏人的话说,就是‘欲速则不达’!”
东北的战事的确像梅津美治郎说的那样,从八路军攻入东北起,佐佐木静江想的就是断八路军补给线将其一口气包围,直到最后梅津美治郎也是类似的打算。
然而,断八路军的后勤补给线真的能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吗?
其它的不说,八路军在收复大连后,缴获的补给和物资就够全军使用几个月了,鬼子这么干不仅注定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暴露自己的进攻意图。
参谋长在旁边说道:“可是大将阁下,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打么?”
如果不这样打,还能怎么打呢?
梅津美治郎摇了摇头,说:“不能这么打,此时的八路军就像在‘满洲’烧起了一片大火,我们这里打一点那里打一下,就算熄灭了这里那边又重新烧起来。这片火,就永远也灭不完!”
参谋长微微点头,他感觉现在的形势的确像梅津美治郎说的那样,甚至这火已经烧到帝国控制区了。
“所以!”梅津美治郎说:“我们应该先消灭引火的源头,这样才有可能把其它火势压下去!”
说着梅津美治郎就指着地图上的四平:“关键的地方,我认为在这里!”
第1710章 通化
梅津美治郎其实是看到了更细致的东西。
他知道在现在这种装备情况下,即便是八路军新兵构筑的防御工事帝国军队也很难突破。
这从奉天战役可以得出结论。
当帝国军队朝八路军防线冲锋时,遭遇到的是步兵无法承受的打击:
空中是八路军的火箭战机发射的火箭弹,偶而还有直升机的扫射。地面是八路军的炮火压制。再冲近一些要面对的就是铁丝网的阻拦以及各种地雷,在步兵速度被迟滞时,从火箭弹及定向雷打出的钢珠就会像雨点一样朝他们倾泻……
这都还没算上八路军的步枪和机枪子弹。
这种防御完全可以忽视步兵素质上的差距,不管是新兵还是老兵,都毫无疑问的会倒在冲锋的路上。
如果有什么可以突破这种防御,就只有配上战车了。
但帝国的战车在八路军的战车、火箭筒以及反战车飞弹面前又是如此不堪一击。
结果就是,八路军的防线几乎无法突破,哪怕是新兵防守的防线。
偶尔突破,八路军很快就会撤到第二道防线继续重复之前的场景。
也就是说,八路军可以犯很多次错,犯一次错不过是让他们丢了一道防线后退一步,有时八路军主力还会发起反攻把失去的阵地再夺回来。
但帝国军队,即便没有犯错也要用大批的兵力往敌人的枪口上堆。
这样打下去是没有胜利的希望的。
所以,梅津美治郎希望能“以守代攻”。
也就是与八路军换一个攻防角色,让八路军进攻而帝国军队防守。
这样一来可以拖延时间等海军那边打完他们认为具有决胜意义的一战,之后再增援“满洲”。
二来,更重要的是梅津美治郎认为这可以消耗掉八路军主力。
原因是八路军如果是进攻的话,那就只能用主力……新兵防守有余进攻却不足,他们不知道怎么互相掩护也不知道步坦协同、步炮协同,也缺乏面对敌人火力时收放自如的节奏。
如果八路军只能用上主力,那么帝国军队就先把这支部队解决掉,接下来的事就容易多了,八路军的防线就会出现许多漏洞了。
所以,梅津美治郎很自然的就看中了四平。
梅津美治郎会看中四平并不奇怪,这不只是四平是交通枢纽的问题,更是四平距离新京(长春)只有区区一百多公里。
要知道新京是伪“满洲国”的首都,这要是都被八路军打下来了,对关东军的士气乃至整个东北的人心向背都有很大的影响。
其实这是鬼子的执念,首都在鬼子的想法里就像是一面旗帜或是一种信仰,就像他们信奉的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一样,一旦首都被占领士气马上就矮了半截。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79993/205564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