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651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651节

推荐阅读:金色月亮司梦者请给我好点的情敌(nph)临时夫妻(nph)百无一用的小师妹[NPH]迷魂记(高干1v2)煎水作冰1V2色中饿鬼1v1(灵异H)弥生(兄妹骨科)解禁欲(父女,1v1,H)

    王浩本来是计划去f射线实验基地,也和学者团的专家们讨论一下控制核聚变技术的研究方向。
    但是,一个消息让他改了主意。
    他去了航空材料院。
    航空材料院和东工精密一起负责制造微米级颗粒性材料的实验,他们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实验过程中分离出颗粒性材料。
    这个研究的主要负责人是曹东明、曲贵以及杨云和。
    曹东明、曲贵代表的是航空材料院,主实验也是在航空材料院进行。
    杨云和则代表东工精密,东工精密负责材料切割、加工,并提供实验所需的一些高端设备。
    同时,东工精密的团队,还需要研究制造容器以及搅拌器。
    搅拌器只是制造环节的一个部件,但就像是航空发动机的扇叶一样,搅拌器就是制造过程中,发挥最大作用的部件之一。
    现在能成功制造出颗粒性材料,也和杨云和对搅拌器的研究是分不开的,他的团队制造了好几种性态的搅拌器,其中有个设计发挥了作用,才成功制造出了颗粒性材料。
    当成功制造出了颗粒性材料,杨云和表现的非常激动和得意,他确实有激动和得意的资本。
    现在的制造过程,只是说出来都很神奇。
    颗粒性材料的形态构造非常复杂,而制造过程就只是把材料融化后和另一种超导材料溶液混合,然后用搅拌器在容器里快速旋转,充分的搅拌再冷却凝固后,就能够得到性态复杂的材料。
    “这就是女娲造人啊……”
    杨云和感叹的说道,“说实话,在研究开始前,我都觉得没什么希望。即便王院士非常有信心,但整体听起来,不像是能完成的技术。”
    曹东明和曲贵一起点头,他们也有同样的感觉。
    这个技术听起来太高端,高端到感觉不像是真的,结果还真就让他们制造出来了。
    “虽然只是制造出一些小颗粒,大部分都不成型,但我们实现了从0到1的积累……”
    杨云和说着都翘起了嘴角,“哪怕是王浩院士,也说不出什么了吧?”
    “最主要还是这个搅拌器的设计。”
    “我和其他人论证了很多次,都觉得三层长扇叶的设计,最有可能制造出颗粒性材料,没想到还真是……”
    “从0到1啊。”
    “现在就等王浩院士了!”
    第四百三十九章 这种差距,感觉都不讲道理啊!核聚变研究的开端!
    航空材料院,后排基地的一座大型实验间。
    王浩站在实验操作台前,盯着台上的一小团粉末状物体,问道,“这就是提取出来的颗粒性材料?”
    “对。”
    曹东明点头道,“那边还有很多其他的(材料),但都是大颗粒,而且也不成形状,我们后续做了分离,只得到了这一小堆材料,用显微镜观察确定是半拓扑结构的颗粒形态。”
    王浩轻轻点头。
    杨云和指着操作台上的搅拌器,迫不及待的介绍道,“王院士,你再看看这个,我们团队设计的搅拌器。”
    “在这个研究中,搅拌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连续做了三次改善,做了很多次实验,才确定这个形态能够分离颗粒性材料。”
    王浩跟着看了过去。
    搅拌器,就是一个金属柱子,周边有复杂的扇叶设计,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破壁机的锯齿,实验过程中,搅拌器通过快速的旋转,把金属液体彻底打碎,使得其成为一个个小颗粒。
    曲贵也跟着说道,“我们的几次实验,主要就是针对搅拌器,其他也没什么可调整的。”
    “我们都认为搅拌器的形态是突破点。”
    “实验证明,确实如此。”
    杨云和被肯定也很高兴,因为搅拌器就是他的团队做的研究,能在实验中发挥作用,也就是他的成果、功劳。
    王浩走过去仔细的查看,还用手摸了摸几个扇叶,点头评价了一句,“很了不起啊!”
    杨云和顿时很激动。
    虽然他的年纪比王浩大很多,但双方的学术影响力完全不是一个级别,能得到王浩的肯定也值得高兴。
    两人都是院士。
    但院士和院士差距很大,甚至大到不可思议。
    有些院士能千古留名,所做的研究被认为有重大贡献,有些院士则干脆没有人认识,多数研究也不被认可。
    杨云和就属于后者,他的研究领域是金属加工、精密加工,是偏于工程类的方向,大部分成果也都偏小众。
    另外,高端制造、精密加工是个大领域。
    大领域方向有很多的研究,他的研究也不过是添砖加瓦,一些突破能让技术水平有提升,但有些可替代性强,具体有多大提升也很难说。
    杨云和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有更突出的成果。
    现在就是了。
    微米级颗粒材料的研究非常重要,而他带领团队研究出的搅拌器,帮助新型颗粒性材料制造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接下来他们继续给王浩讲着实验过程。
    杨云和也不断说着,“现在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慢慢研究、不断的改善。”
    “一项全新的制造技术,就是要慢慢的提升。”
    “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制造出来了,说明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其他人也只能跟着点头了。
    王浩听的就只是笑笑而已,他并没有在意汤云和说什么,就只是继续了解实验方案、各项参与以及实验结果。
    等大部分都了解以后,他沉默了好一阵说道,“这样吧,下午你们就再做一下实验,从材料切割开始,一直到制造。”
    “我要看一下整个过程……”
    这个要求让人感到很意外。
    杨云和就惊讶的说道,“王院士,如果是从材料切割开始,一直到生产出来,最少要花费三天时间。”
    “三天就三天。”
    王浩不在意道,“我来之前就有准备,这次在首都最少要待半个月,下周一还要去科技部门。”
    “好吧。”
    杨云和和曹东明对视一眼,马上召集其他人准备进行实验。
    这一次就是重复上一次实验。
    他们已经连续做过很多次实验,实验准备相对简单,到下午的时候,实验就正式开始了。
    最开始的准备就是切割材料。
    这一部分是由杨云和团队负责的,材料切割好一些要进行几个制造工序,以便实现高温下让材料能更快的溶解。
    与此同时,就是对设备进行调试,保证能实现制造出对应电压、磁场以及温度的特殊环境。
    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王浩一直都待在操作间里,仔细查看每一个步骤,碰到不太理解的还会询问一下。
    这样就能够详细了解整个制造过程。
    第三天下午的时候,实验就已经结束了,他们在容器里成功制造出了颗粒性材料,但冷却后也只得到少量的粉末状材料,大多数还是粘合在一起,或者干脆没有任何形态。
    “成功分离的只是少数。”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搅拌棒上。”杨云和说道,“我们讨论过让扇叶分布更密集,再把中心轴的转速增加一倍,也许就能得到更多的粉末颗粒。”
    王浩点头道,“确实和搅拌棒有关。”
    他的话音一个转折,说道,“但我认为,并不是让扇叶分布更密集,而是要减少叶片数量,还有,中心轴转速也要降低。”
    “减少数量?降低?”
    杨云和满是不解。
    曹东明和曲贵也很不理解,他们同样认为粉末状颗粒数量少,是因为‘搅拌不充分’所导致。
    如果增加了叶片数量,再提升中心轴的转速,就能得到更多的粉末状材料。
    王浩道,“我看了整个实验过程,每一个工序我都看了,整体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最后得到的粉末颗粒却很少。”
    “所以问题一定是出在最后的搅拌器过程上。”
    “超导金属溶液是没有问题的,搅拌的强度也足够高。那么你们想没想过一个可能,或许并不是搅拌不充分,而是搅拌太充分了。”
    “那些已经被分离的粉末颗粒,在更加充分的搅拌下重新粘合在一起……”
    他说的指向一大团黏在一起的金属,说道,“如果你们观察这一团金属,就会发现它是由一个个小颗粒组成。”
    “大部分小颗粒,都具有半拓扑结构。”
    说到这里,已经足够了。
    杨云和、曹东明以及曲贵不约而同的看向那一团金属,曲贵干脆走过去把金属放在设备下方,利用设备的放大器观察起来。
    这是直接的放大观察,倍率就没有那么高,但还是能看出金属确实是由一个个颗粒组成的。
    杨云和也过去看了一下,他有点不愿意相信。
    王浩否定的是他的判断。
    如果王浩的说法是对的,就证明他的判断是错误的,他也忍不住小声嘟囔一句,“也许不是半拓扑结构的颗粒呢?”
    “很多材料放大来看都是这个样子的……”
    这个说法也有道理。
    但是,曹东明和曲贵更愿意相信王浩,而且具体情况也能观察得出结论,他们马上让其他人给那团金属做切片研究,只要放在更加精密的设备下观察,就能知道微小颗粒具体是什么形状了。
    在真正做切片观察以后,实验人员还做了一张放大的图片,图片显示了十几个微小颗粒的形态。
    很明显。
    王浩是正确的。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81056/207227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