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726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上岸(gl)、无双局(1v2 父子丼)、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皆其靡也(剧情nph)、《觊觎(女S男M,np)》、【星际abo】洛希极限(H)、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放过大臣,也放过自己,过于严苛的规定,会生出一大堆各种名义的银子。
而大臣在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实际上也提高了他们再去贪墨银子的门槛,只要贪念不到一定程度,一般人都不愿意冒这个险,从而使得国家的账目往来更加规范。
但载垨还是坚持,甚而带着些怒气,“张秉用固然可以脱罪,但这些官员做出这么大的事,他也难逃干系,他难道敢说自己完全不知?这一切还不是在他的默许之中?”
“到君前这样讲,便需要证据了。”
姜雍短短一句话便堵住了载垨的嘴。
他果然再无其他的话说出来。
“陈朝瑞……总该是知道的。”余承勋淡淡吐出这句话。
姜雍仍然敛着眼眉。
这句话才是他的心思。
扳倒张璁的关键不在于财,此人虽然会排除异己、虽然会揽权独断,但在个人生活这方面,确实不那么铺张。
但陈朝瑞就不好讲了。
载垨自然也听得明白,日本总督陈朝瑞那是老三的舅舅。
将来有日,就是他的潜在威胁。而且不管他怎么招揽,人家是不会为他所用的。
“如此说来,大司徒这样慢一步还真是应该的,慢下来,才看得清楚。”
“我觉得不好。”
载壦忽然发声。
他不怎么说话,总是乖乖的坐在一边。
不过这不代表他没有意见。
不仅如此,他这话一说那是满屋皆惊。
余承勋拱手问道:“裕郡王有何见解?”
载壦抿了抿嘴唇,“陈朝瑞总督日本,这是父皇故意为之。大哥这样做,如何能合父皇心意?”
蒋冕、姜雍和余承勋等面面相觑,继而又沉思,“裕郡王的话,倒是……”
载垨则似没听懂一样,“老二你说什么呢!这些人挖的是朝廷的墙角,我去向父皇举报,这是正合父皇心意!怎么是不合心意,你怕不是糊涂了吧?”
“我并未糊涂,大哥可以举报,但是不要提陈朝瑞即可。”
“干嘛不提?这怕也是他干的好事!难道咱还得避着他?笑话!”
梅怀古一看这局面,咳嗽两声打了个圆场,“裕郡王就是这么一说,具体咱们可以再商量。”
载壦还不住嘴,他虽然柔弱,但似乎又有些坚定,“而且我以为大司徒、余侍讲囿于某种相争之中,而忽略了这件事对张秉用的影响。这样的大事,怎么可能就只是治下不严?
父皇命其为首辅,何为首辅?辅佐君王,礼绝百僚。用人、办事,这是他最为紧要的职责。其中用人又在办事之前,用不对人,便办不好事。张秉用出这样大的纰漏,便是最为要紧的职责不能胜任,哪怕他个人不贪慕钱财,可作为首辅,他的价值也不剩多少了。况且,这件事也不一定就和他没有关系。”
这……
如果说他前半句,姜雍和余承勋考虑到所谓的帝王心术还能理解他的话,这后半段实在就不能认同了。
蒋冕也立马反驳,“裕郡王此言差矣,陛下用人,看似严苛,其实待重臣算是宽厚的君主,这样的罪是绝不至伤其根本的。而且张秉用树敌颇多,想来也时日无久,反倒是陈朝瑞,错过他这个疏漏,下一个便不一定有了。”
载壦不知再怎么说,只是心中升出一丝无力感。
“老二,你别说了,父皇的心思他们几位还是看得明白的。”
载壦心中略微有些不快,他但并不善于在载垨面前表达这些,“好吧。大哥,我有些疲惫,你们继续议,容我先告辞了。”
说着,也不等人回答,便兀自离开了。
“诶?你!”载垨指了指他,不知道该什么什么好。
倒是梅怀古心中升出异样的感觉。
老二是隔断时间有些惊人之语,可能隔得久,就没在意,但次数逐渐增多,梅怀古还是感受得到的。
……
……
到了晚上的时候,梅怀古去找了载壦,此时的他正在一个人郁闷的饮酒。
梅怀古也是突然出现,“还生气呢?”
载壦抬头看他一眼,还嫩的脸上泛着丝丝血红,“是舅舅啊。”
“若想喝酒,怎么不找舅舅?”
“既然来了,那舅舅就一起坐下喝吧。”
“我可不和你客气。”
说着他便斟上了酒,陪着载壦一同饮尽,喝完后他说,“……白天的事,你还坚持自己的想法?”
载壦不说话,只是单手撑着下巴笑了笑。
“主要……张秉用并非贪财之人,所以自然会认为钱的事,扳不倒他。这件事,也不会是他做的。”
载壦用食指弹了弹脑袋,“舅舅,这和他贪财不贪财有什么关系?”
梅怀古皱起眉头,抬起胳膊去给他又倒上一杯,“寻常人就会这样想嘛,所以觉得他在钱方面不会有问题。”
“他是没办法。”
“没办法?”
载壦将酒杯端起来,端到视线平齐的地方观摩着,“父皇是亘古少见的天纵之君,这么多年下来做了多少事?张璁既为首辅,他自然也是差事不断,可这些差事他得用人去办。他能用什么人呢?”
梅怀古似乎有些明悟。
载壦继续,他语气轻松,仿佛已经看穿了,“用清流嘛?呵,余侍讲这些人都耻于与其为伍。所以他只能用那些有能力、但品德略有瑕疵的人。等时间一长,张璁其实也就与这些人结为一体了,他若因为属下贪财而严厉处置,那人心必散,人心一散,父皇又是只看结果的人,张璁做不了事或是办砸了事,必死。反倒是维持着把事办好,下场还不会那样悲惨。”
梅怀古大为震惊,“所以……你才说张璁没有办法。他纵容默许,还能拖得几年,他要坚持不许,朝中则早无此人了。”
“我不明白,这道理有这么难么?他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总会爆出大案,不过是时间问题。而揽权独断,也是为了延缓出事,不得已为之。至于说他不知晓这件事……”
载壦没说出这句话,但其实也在他的心中:
父皇是什么人?
能跟着他当几年首辅的,又会是什么人?
你们这帮饭桶瞧不起谁呢?
搞不清楚状况,满脑子都是要去拆老三的台,好事都给办砸了。
第八百二十二章 请父皇明察!
到正德二十年,有些老人离开了朝堂,还有些人甚至离开了人世。
王鏊只是其中一个。
张璁之所以能在朝堂上呼风唤雨,除了顶着一个最会给皇帝办事的头衔以外,还有个好运气。
就是杨廷和始终没有起复。
正德十一年,杨廷和激烈顶撞天子,惹得龙颜大怒,事后在王鏊等人的斡旋之下,天子总算在气消了以后将他从大牢里放了出来。
但并未同意让他再入庙堂。
朱厚照的考虑有两个。
其一,杨廷和和其他人不一样,这是他的潜邸旧人,是他从弘治十一年就招揽的心腹,按道理说,年头久了,总该是有些感情的,不至于一朝翻脸。
可也正是因为年头久,当他顶撞的时候,朱厚照才更加愤怒。
如果是不知道哪里跳出来的御史聒噪几句,朱厚照倒不会与其一般见识。可他呢?多年的君臣相处,他难道不知道自己当这个皇帝是昏聩还是不昏聩?
其二,正德十一年时,朝廷清理的江南大案,引起了清流激烈反弹,使得皇帝重新调整自己的用人思路。张璁、王琼、张子麟等一票人马粉墨登场。
杨廷和是王鏊一样的老派人物,他过时了。
之后的几年间,再把他搬出来放在张璁的前面,实在没有意义,治国的思路也显得不伦不类。
而这当然也是更为根本的原因。
王、杨两人一走,张璁终于凭借推动天下清田令坐上了首辅的位置,至此也迎来他意气风发的这几年。
当然了,踩着尸山血海上去,肯定是骂声一片。
而且他登此位时年仅四十四岁,是先前众多宠臣都不曾有过的际遇,也容易遭忌。
但他并未辜负皇帝的重信,否则又凭什么立足朝堂。
正德十三年天子改革大明南洋公司,张璁鼎力支持,之后征讨叶尔羌,张璁作为首辅居中调度,全力备足粮草。
可以说,正德皇帝勤政不假,但这几年并没有特别困难,因为很多事都是张璁替他做了。
除了会办事以外,张璁也如机器一般勤勉。
似移民入川、移民入台、推广新疆种棉,振兴棉纺织业,推动科学项目的历年评选,确保三司会考顺利举办,且其制度一年较一年完善,帮助皇帝设立田长制,严格防范宗室、宦官侵占田亩,限制土地兼并,甚至是这几年对宗室的迁移……
这诸多事项之中无一不见他的身影。
而做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权力扩张的过程。这一点在现代管理学上也有明证,比如一个企业要用一个核心员工,你让他干的项目越多,自然而然的给的权力就越大。
张璁也得用人。
防范土地兼并,他要派自己的心腹,
组织三司会考,他得让人盯着,
推动棉纺织品出口,他也得找个得力之人……
如此才能和皇帝禀报出个一二三来。
朱厚照又是很有政治敏感性的人,你不可能前脚用张璁,后脚找个给他添乱的办事之人吧?因而用人的权限必定要下放,有时候就得用他推荐的人。
这是政治和权力运行的内在逻辑,
与张璁这个人是什么性格没有关系。
载壦所看到的就是这一点,至于说有些龙鳞摸不得……清流渐退,朝堂上涌现了一大批道德底线不高的官员,出事大概也非偶然。
而大臣在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实际上也提高了他们再去贪墨银子的门槛,只要贪念不到一定程度,一般人都不愿意冒这个险,从而使得国家的账目往来更加规范。
但载垨还是坚持,甚而带着些怒气,“张秉用固然可以脱罪,但这些官员做出这么大的事,他也难逃干系,他难道敢说自己完全不知?这一切还不是在他的默许之中?”
“到君前这样讲,便需要证据了。”
姜雍短短一句话便堵住了载垨的嘴。
他果然再无其他的话说出来。
“陈朝瑞……总该是知道的。”余承勋淡淡吐出这句话。
姜雍仍然敛着眼眉。
这句话才是他的心思。
扳倒张璁的关键不在于财,此人虽然会排除异己、虽然会揽权独断,但在个人生活这方面,确实不那么铺张。
但陈朝瑞就不好讲了。
载垨自然也听得明白,日本总督陈朝瑞那是老三的舅舅。
将来有日,就是他的潜在威胁。而且不管他怎么招揽,人家是不会为他所用的。
“如此说来,大司徒这样慢一步还真是应该的,慢下来,才看得清楚。”
“我觉得不好。”
载壦忽然发声。
他不怎么说话,总是乖乖的坐在一边。
不过这不代表他没有意见。
不仅如此,他这话一说那是满屋皆惊。
余承勋拱手问道:“裕郡王有何见解?”
载壦抿了抿嘴唇,“陈朝瑞总督日本,这是父皇故意为之。大哥这样做,如何能合父皇心意?”
蒋冕、姜雍和余承勋等面面相觑,继而又沉思,“裕郡王的话,倒是……”
载垨则似没听懂一样,“老二你说什么呢!这些人挖的是朝廷的墙角,我去向父皇举报,这是正合父皇心意!怎么是不合心意,你怕不是糊涂了吧?”
“我并未糊涂,大哥可以举报,但是不要提陈朝瑞即可。”
“干嘛不提?这怕也是他干的好事!难道咱还得避着他?笑话!”
梅怀古一看这局面,咳嗽两声打了个圆场,“裕郡王就是这么一说,具体咱们可以再商量。”
载壦还不住嘴,他虽然柔弱,但似乎又有些坚定,“而且我以为大司徒、余侍讲囿于某种相争之中,而忽略了这件事对张秉用的影响。这样的大事,怎么可能就只是治下不严?
父皇命其为首辅,何为首辅?辅佐君王,礼绝百僚。用人、办事,这是他最为紧要的职责。其中用人又在办事之前,用不对人,便办不好事。张秉用出这样大的纰漏,便是最为要紧的职责不能胜任,哪怕他个人不贪慕钱财,可作为首辅,他的价值也不剩多少了。况且,这件事也不一定就和他没有关系。”
这……
如果说他前半句,姜雍和余承勋考虑到所谓的帝王心术还能理解他的话,这后半段实在就不能认同了。
蒋冕也立马反驳,“裕郡王此言差矣,陛下用人,看似严苛,其实待重臣算是宽厚的君主,这样的罪是绝不至伤其根本的。而且张秉用树敌颇多,想来也时日无久,反倒是陈朝瑞,错过他这个疏漏,下一个便不一定有了。”
载壦不知再怎么说,只是心中升出一丝无力感。
“老二,你别说了,父皇的心思他们几位还是看得明白的。”
载壦心中略微有些不快,他但并不善于在载垨面前表达这些,“好吧。大哥,我有些疲惫,你们继续议,容我先告辞了。”
说着,也不等人回答,便兀自离开了。
“诶?你!”载垨指了指他,不知道该什么什么好。
倒是梅怀古心中升出异样的感觉。
老二是隔断时间有些惊人之语,可能隔得久,就没在意,但次数逐渐增多,梅怀古还是感受得到的。
……
……
到了晚上的时候,梅怀古去找了载壦,此时的他正在一个人郁闷的饮酒。
梅怀古也是突然出现,“还生气呢?”
载壦抬头看他一眼,还嫩的脸上泛着丝丝血红,“是舅舅啊。”
“若想喝酒,怎么不找舅舅?”
“既然来了,那舅舅就一起坐下喝吧。”
“我可不和你客气。”
说着他便斟上了酒,陪着载壦一同饮尽,喝完后他说,“……白天的事,你还坚持自己的想法?”
载壦不说话,只是单手撑着下巴笑了笑。
“主要……张秉用并非贪财之人,所以自然会认为钱的事,扳不倒他。这件事,也不会是他做的。”
载壦用食指弹了弹脑袋,“舅舅,这和他贪财不贪财有什么关系?”
梅怀古皱起眉头,抬起胳膊去给他又倒上一杯,“寻常人就会这样想嘛,所以觉得他在钱方面不会有问题。”
“他是没办法。”
“没办法?”
载壦将酒杯端起来,端到视线平齐的地方观摩着,“父皇是亘古少见的天纵之君,这么多年下来做了多少事?张璁既为首辅,他自然也是差事不断,可这些差事他得用人去办。他能用什么人呢?”
梅怀古似乎有些明悟。
载壦继续,他语气轻松,仿佛已经看穿了,“用清流嘛?呵,余侍讲这些人都耻于与其为伍。所以他只能用那些有能力、但品德略有瑕疵的人。等时间一长,张璁其实也就与这些人结为一体了,他若因为属下贪财而严厉处置,那人心必散,人心一散,父皇又是只看结果的人,张璁做不了事或是办砸了事,必死。反倒是维持着把事办好,下场还不会那样悲惨。”
梅怀古大为震惊,“所以……你才说张璁没有办法。他纵容默许,还能拖得几年,他要坚持不许,朝中则早无此人了。”
“我不明白,这道理有这么难么?他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总会爆出大案,不过是时间问题。而揽权独断,也是为了延缓出事,不得已为之。至于说他不知晓这件事……”
载壦没说出这句话,但其实也在他的心中:
父皇是什么人?
能跟着他当几年首辅的,又会是什么人?
你们这帮饭桶瞧不起谁呢?
搞不清楚状况,满脑子都是要去拆老三的台,好事都给办砸了。
第八百二十二章 请父皇明察!
到正德二十年,有些老人离开了朝堂,还有些人甚至离开了人世。
王鏊只是其中一个。
张璁之所以能在朝堂上呼风唤雨,除了顶着一个最会给皇帝办事的头衔以外,还有个好运气。
就是杨廷和始终没有起复。
正德十一年,杨廷和激烈顶撞天子,惹得龙颜大怒,事后在王鏊等人的斡旋之下,天子总算在气消了以后将他从大牢里放了出来。
但并未同意让他再入庙堂。
朱厚照的考虑有两个。
其一,杨廷和和其他人不一样,这是他的潜邸旧人,是他从弘治十一年就招揽的心腹,按道理说,年头久了,总该是有些感情的,不至于一朝翻脸。
可也正是因为年头久,当他顶撞的时候,朱厚照才更加愤怒。
如果是不知道哪里跳出来的御史聒噪几句,朱厚照倒不会与其一般见识。可他呢?多年的君臣相处,他难道不知道自己当这个皇帝是昏聩还是不昏聩?
其二,正德十一年时,朝廷清理的江南大案,引起了清流激烈反弹,使得皇帝重新调整自己的用人思路。张璁、王琼、张子麟等一票人马粉墨登场。
杨廷和是王鏊一样的老派人物,他过时了。
之后的几年间,再把他搬出来放在张璁的前面,实在没有意义,治国的思路也显得不伦不类。
而这当然也是更为根本的原因。
王、杨两人一走,张璁终于凭借推动天下清田令坐上了首辅的位置,至此也迎来他意气风发的这几年。
当然了,踩着尸山血海上去,肯定是骂声一片。
而且他登此位时年仅四十四岁,是先前众多宠臣都不曾有过的际遇,也容易遭忌。
但他并未辜负皇帝的重信,否则又凭什么立足朝堂。
正德十三年天子改革大明南洋公司,张璁鼎力支持,之后征讨叶尔羌,张璁作为首辅居中调度,全力备足粮草。
可以说,正德皇帝勤政不假,但这几年并没有特别困难,因为很多事都是张璁替他做了。
除了会办事以外,张璁也如机器一般勤勉。
似移民入川、移民入台、推广新疆种棉,振兴棉纺织业,推动科学项目的历年评选,确保三司会考顺利举办,且其制度一年较一年完善,帮助皇帝设立田长制,严格防范宗室、宦官侵占田亩,限制土地兼并,甚至是这几年对宗室的迁移……
这诸多事项之中无一不见他的身影。
而做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权力扩张的过程。这一点在现代管理学上也有明证,比如一个企业要用一个核心员工,你让他干的项目越多,自然而然的给的权力就越大。
张璁也得用人。
防范土地兼并,他要派自己的心腹,
组织三司会考,他得让人盯着,
推动棉纺织品出口,他也得找个得力之人……
如此才能和皇帝禀报出个一二三来。
朱厚照又是很有政治敏感性的人,你不可能前脚用张璁,后脚找个给他添乱的办事之人吧?因而用人的权限必定要下放,有时候就得用他推荐的人。
这是政治和权力运行的内在逻辑,
与张璁这个人是什么性格没有关系。
载壦所看到的就是这一点,至于说有些龙鳞摸不得……清流渐退,朝堂上涌现了一大批道德底线不高的官员,出事大概也非偶然。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81072/207289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