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748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上岸(gl)、无双局(1v2 父子丼)、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皆其靡也(剧情nph)、《觊觎(女S男M,np)》、【星际abo】洛希极限(H)、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既然方向已定,那就开始排兵布阵了。
不过在此之前,张经提出一个问题,他皱着眉头说:“大帅,是不是一定要先告知苏莱曼二世?”
“张侍郎此话何意?”
“若是他那边有叛军的细作呢?”
朱凤是出于习惯性的思考,毕竟他长期在这里,有什么事情大部分都是和吕宋国主互通有无的。
“张侍郎的意思是……”
“我军出兵,是为保护大明百姓,这和苏莱曼二世并无牵扯。此外,我军强而叛军弱,此次出兵并不需要苏莱曼二世从旁协助,而且反倒是省了对他帮倒忙的担忧。再有,陛下曾说过,苏莱曼二世有防备上国的心思……”
朱凤懂了。
就是不打招呼,神兵天降一般的消灭掉叛军。
如此一来也能够震慑苏莱曼二世。
明面上是帮他,但从此之后他就得担心,若是他不老实,明军会不会也给他来这么一遭?
载垚在旁听了心中赞了几句,这张经升官也是比较快的那一类了,看来也的确有几分独到的见解。
按照他的想法,这场仗打下来,一石二鸟,石塘港就能安生不少了。
朱凤紧锁眉头,思量了一下说:“这样似乎也不错。”
其实就是强势了一些。
哪有不和国主打个商量,就直接出兵?
但这次皇帝派来的张经、郑布这些人那都是急着建功立业的主。
郑布提督海军,好几年没战功了,毕竟没对手啊。
张经呢?正德十二年及第,短短八年,皇帝提他当兵部侍郎,这种速度实在吓人,他必须得立个大功,否则在朝堂上是难以立足的。
至于苏莱曼二世,谁还顾得上他?
第八百四十一章 宗藩改制
所谓的石塘港其实就是巴石河口两岸的一片三角地带,其规模大约是中原一个镇的大小,街道四五条,建筑几百幢,都是围绕着港口而造。
到目前为止,连一个像样的城墙都是没有的。
因为最初也没有考虑过打仗的问题,且吕宋是属国,属国的百姓和大明的百姓都在这片区域聚居。
再有,大明人都心知肚明,这才哪儿到哪儿,总不能就筑个这么小的城吧?
从这里开始,若是乘船沿着巴石河向里,不到两个时辰的功夫,其实就是一片密林野外了。
尤其是在这种热带的海岛之上,在人类没有获得大机器以前,外面都是树木的天下。
本地的土著部落则在靠近水源的平地上生活,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村落,沿着贝湖,似这样的部落就有几十个。
这里没有官道,交通不便。
规模巨大的骑兵不用想了,不可能远渡重洋,可即便是步卒,大明最先进的火炮仍然重达上千斤,以这种道路条件来运,实在是太慢了。
最终明军几个将领一商议,还是选择乘船直插贝湖。
这样可以利用好战船上的舰炮。
舰炮先将近岸部落全部轰一遍,地面部队随后插进,打扫战场,若是还有口汤,那就各凭本事喝了吧。
简单的说,就是水陆并进。
考虑到皇子的安全,朱凤让载垚上舰,沿巴石河而上。
大明的宝船比这破岛上最大的建筑还大,当地土著也没有什么火器,凭他们手中的长矛大刀就是站在岸边给他投,也投不到船上来。
所以完全就是明军船舰对着他们一顿乱轰。
“千里镜!”
载垚伸出手。
初入战场,他还是很兴奋,把这镜子套在眼睛上细细观察。
突然,他的视野里多出两个光着膀子在密林中奔跑的人,“那是当地人的服饰吗?怎么如此奇怪?”
“有人吗?”
张经随即也举起千里镜。
“按照成国公所说,着棕色服装、露两条胳膊的便是叛军,看他们的样子应当是出来打探消息的。”
“本来这大的一艘战船想藏也藏不住。”
之后不久,他们顺着先前的情报,以及对现场的判断确定了一处叛军部落。
没别的,开炮。
轰轰轰的几声下来,密林中飞出上百只鸟兽。
长手打短手,没什么战术与战策,仅是凭着武器就完全压制敌人。
但凡是经历过这种场景的人,谁还敢怀疑火器的重要?
载垚欣喜之下,道:“还是父皇有先见,想方设法的提高火铳和火炮的性能,仗这样打,怕是历朝历代的第一次了。”
“是啊,而且这也是中原人第一次打到这么远的地方!”
“这面湖不错,捕鱼赏景、训练水兵都是个好的所在,他们不知道用好,那就让给咱们!”
陆地上的部队则是成国公朱凤亲自带领。
最终是的确没和苏莱曼二世通气,明军自己找个清净的凌晨突然对叛军发难。
至于石塘港内,也一下子炸了开来,这里的叛乱已经有些日子了,老百姓们也一直在猜,官军究竟准备如何应对。
等到突然得知消息,自然是个个震惊。
现在明军也贯彻了朱厚照所说的宣传战的重要性,大兵出动之时,在在总督府门前也高高挂起了一条横幅:叛贼阿贝,伤我百姓,大明吕宋驻军奉旨讨还!
店铺的掌柜,走遍四方的商旅……大明人一见此景就明白了:明军这是护卫他们来了!
而南洋其他国家的人看到则要叹息一声:明人有自己的士兵保护,他们就只能自己多多小心了?
因为已经进入军事行动状态,
所以石塘港内也加强了巡逻,一队一队的士兵骑马在街道上转悠,正德二十年了,最年轻的士兵长大到成年,经历中都少不了‘汉民族’的这种教育。
哪些是本族,哪些是外族,那对待起来可是完全不一样。
……
……
热河,避暑行宫。
皇帝在柳树荫下,召集自己的大臣议事。
先前在马车上谈到的宗室问题又被重新拿了出来。
朱厚照听来听去,基本上臣子们的想法也都了解了。
到现在这个阶段,他出手拿掉一些部分宗室的特权和利益,对于整个国家是不会影响什么的。
最大的影响,其实是面子上不好看。
先前那个谁说的很对,民间百姓之家也不会轻易赶走自己的族人,皇家来这样做……实在不好。
再有就是皇帝本身也会背上恶名。
不过朱厚照不在乎这些。
他神色平静的与自己这一众阁老和臣子交代,“都察院御史楼天英的奏疏,朕以为是有些道理的。唐太宗也曾说,不可劳百姓以养天子宗族。朕当然明白亲亲之道是要顾的,也明白这些都是太祖血胤,不过朕相信就算是太祖皇帝在世,看到现今这样大的宗室规模,也会对百姓心生不忍。
先前朕清查天下田亩,就是为了减一减百姓身上的担子。这次也是一样。我们老朱家啊,人实在是太多了。哪怕是你们这些最聪明的大才,也认不全皇室中人吧?不要说你们,周王府下,周王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人。有的,能生出一百多个儿子,总不至于朕要封他一百多个王爷吧?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天下百姓会恨死我们老朱家。这难道是太祖皇帝愿意看到的?”
诸臣都低头默默听着。
其实张璁最早拿出来说的时候,朝堂上的反对声音就只是稀稀拉拉的。
因为多年过来,人们已经看明白,天子就是‘听’张璁的。
现在张璁的位置很稳,这个时候跳出来太过激烈的反对,那皇上可能不把你怎么样。
但事后,张璁一定会找机会报复你。
所以说要留得有用之身,以待佳时。
尤其像是姜雍等载垨的支持者都是这样想的,宗室之事虽大,但他们心中还有更大的事,不能在这个时候陷入太深。
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
皇帝自己都不在乎身后之名,要给户部的国库省银子。
当大臣的还拦着干什么?
尤其各地的藩王多有不法,老百姓本身也怨声载道。
“皇上圣明。”张璁跟着拍了一句马匹,然后说:“臣等几人也在讨论过,为大明江山计,宗藩俸禄之事宜早不宜迟,不若就趁此机会将这事做了。臣以为,主要的措施可有两条,第一,便是将原先‘六世以下皆授奉国中尉,不再降爵’给取消。”
其实大明朝的宗室也是有降等袭爵这样的制度的,只不过是部分,也就是“一子承袭,余子降等”。
皇子呢,是亲王。
亲王嫡子是亲王,其余的是郡王。
后面孙子是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六世以后,皆为奉国中尉。
也就是说你就是血缘关系再远,但只要族谱里查得到你,你就是封国中尉的爵位,每年领俸禄200石。
在朱厚照给那帮官员加俸以前,一个五品官的年俸差不多就是200石。
不止如此,因为出了朱棣造反这档子事,老朱家是什么都不让这群‘天龙人’干的。
然而200石正经吃可能还够,可算起钱来确实也不多。
可是朝廷规定啥都不许干,要想挣钱,有个最容易得法子——生孩子。
不过在此之前,张经提出一个问题,他皱着眉头说:“大帅,是不是一定要先告知苏莱曼二世?”
“张侍郎此话何意?”
“若是他那边有叛军的细作呢?”
朱凤是出于习惯性的思考,毕竟他长期在这里,有什么事情大部分都是和吕宋国主互通有无的。
“张侍郎的意思是……”
“我军出兵,是为保护大明百姓,这和苏莱曼二世并无牵扯。此外,我军强而叛军弱,此次出兵并不需要苏莱曼二世从旁协助,而且反倒是省了对他帮倒忙的担忧。再有,陛下曾说过,苏莱曼二世有防备上国的心思……”
朱凤懂了。
就是不打招呼,神兵天降一般的消灭掉叛军。
如此一来也能够震慑苏莱曼二世。
明面上是帮他,但从此之后他就得担心,若是他不老实,明军会不会也给他来这么一遭?
载垚在旁听了心中赞了几句,这张经升官也是比较快的那一类了,看来也的确有几分独到的见解。
按照他的想法,这场仗打下来,一石二鸟,石塘港就能安生不少了。
朱凤紧锁眉头,思量了一下说:“这样似乎也不错。”
其实就是强势了一些。
哪有不和国主打个商量,就直接出兵?
但这次皇帝派来的张经、郑布这些人那都是急着建功立业的主。
郑布提督海军,好几年没战功了,毕竟没对手啊。
张经呢?正德十二年及第,短短八年,皇帝提他当兵部侍郎,这种速度实在吓人,他必须得立个大功,否则在朝堂上是难以立足的。
至于苏莱曼二世,谁还顾得上他?
第八百四十一章 宗藩改制
所谓的石塘港其实就是巴石河口两岸的一片三角地带,其规模大约是中原一个镇的大小,街道四五条,建筑几百幢,都是围绕着港口而造。
到目前为止,连一个像样的城墙都是没有的。
因为最初也没有考虑过打仗的问题,且吕宋是属国,属国的百姓和大明的百姓都在这片区域聚居。
再有,大明人都心知肚明,这才哪儿到哪儿,总不能就筑个这么小的城吧?
从这里开始,若是乘船沿着巴石河向里,不到两个时辰的功夫,其实就是一片密林野外了。
尤其是在这种热带的海岛之上,在人类没有获得大机器以前,外面都是树木的天下。
本地的土著部落则在靠近水源的平地上生活,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村落,沿着贝湖,似这样的部落就有几十个。
这里没有官道,交通不便。
规模巨大的骑兵不用想了,不可能远渡重洋,可即便是步卒,大明最先进的火炮仍然重达上千斤,以这种道路条件来运,实在是太慢了。
最终明军几个将领一商议,还是选择乘船直插贝湖。
这样可以利用好战船上的舰炮。
舰炮先将近岸部落全部轰一遍,地面部队随后插进,打扫战场,若是还有口汤,那就各凭本事喝了吧。
简单的说,就是水陆并进。
考虑到皇子的安全,朱凤让载垚上舰,沿巴石河而上。
大明的宝船比这破岛上最大的建筑还大,当地土著也没有什么火器,凭他们手中的长矛大刀就是站在岸边给他投,也投不到船上来。
所以完全就是明军船舰对着他们一顿乱轰。
“千里镜!”
载垚伸出手。
初入战场,他还是很兴奋,把这镜子套在眼睛上细细观察。
突然,他的视野里多出两个光着膀子在密林中奔跑的人,“那是当地人的服饰吗?怎么如此奇怪?”
“有人吗?”
张经随即也举起千里镜。
“按照成国公所说,着棕色服装、露两条胳膊的便是叛军,看他们的样子应当是出来打探消息的。”
“本来这大的一艘战船想藏也藏不住。”
之后不久,他们顺着先前的情报,以及对现场的判断确定了一处叛军部落。
没别的,开炮。
轰轰轰的几声下来,密林中飞出上百只鸟兽。
长手打短手,没什么战术与战策,仅是凭着武器就完全压制敌人。
但凡是经历过这种场景的人,谁还敢怀疑火器的重要?
载垚欣喜之下,道:“还是父皇有先见,想方设法的提高火铳和火炮的性能,仗这样打,怕是历朝历代的第一次了。”
“是啊,而且这也是中原人第一次打到这么远的地方!”
“这面湖不错,捕鱼赏景、训练水兵都是个好的所在,他们不知道用好,那就让给咱们!”
陆地上的部队则是成国公朱凤亲自带领。
最终是的确没和苏莱曼二世通气,明军自己找个清净的凌晨突然对叛军发难。
至于石塘港内,也一下子炸了开来,这里的叛乱已经有些日子了,老百姓们也一直在猜,官军究竟准备如何应对。
等到突然得知消息,自然是个个震惊。
现在明军也贯彻了朱厚照所说的宣传战的重要性,大兵出动之时,在在总督府门前也高高挂起了一条横幅:叛贼阿贝,伤我百姓,大明吕宋驻军奉旨讨还!
店铺的掌柜,走遍四方的商旅……大明人一见此景就明白了:明军这是护卫他们来了!
而南洋其他国家的人看到则要叹息一声:明人有自己的士兵保护,他们就只能自己多多小心了?
因为已经进入军事行动状态,
所以石塘港内也加强了巡逻,一队一队的士兵骑马在街道上转悠,正德二十年了,最年轻的士兵长大到成年,经历中都少不了‘汉民族’的这种教育。
哪些是本族,哪些是外族,那对待起来可是完全不一样。
……
……
热河,避暑行宫。
皇帝在柳树荫下,召集自己的大臣议事。
先前在马车上谈到的宗室问题又被重新拿了出来。
朱厚照听来听去,基本上臣子们的想法也都了解了。
到现在这个阶段,他出手拿掉一些部分宗室的特权和利益,对于整个国家是不会影响什么的。
最大的影响,其实是面子上不好看。
先前那个谁说的很对,民间百姓之家也不会轻易赶走自己的族人,皇家来这样做……实在不好。
再有就是皇帝本身也会背上恶名。
不过朱厚照不在乎这些。
他神色平静的与自己这一众阁老和臣子交代,“都察院御史楼天英的奏疏,朕以为是有些道理的。唐太宗也曾说,不可劳百姓以养天子宗族。朕当然明白亲亲之道是要顾的,也明白这些都是太祖血胤,不过朕相信就算是太祖皇帝在世,看到现今这样大的宗室规模,也会对百姓心生不忍。
先前朕清查天下田亩,就是为了减一减百姓身上的担子。这次也是一样。我们老朱家啊,人实在是太多了。哪怕是你们这些最聪明的大才,也认不全皇室中人吧?不要说你们,周王府下,周王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人。有的,能生出一百多个儿子,总不至于朕要封他一百多个王爷吧?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天下百姓会恨死我们老朱家。这难道是太祖皇帝愿意看到的?”
诸臣都低头默默听着。
其实张璁最早拿出来说的时候,朝堂上的反对声音就只是稀稀拉拉的。
因为多年过来,人们已经看明白,天子就是‘听’张璁的。
现在张璁的位置很稳,这个时候跳出来太过激烈的反对,那皇上可能不把你怎么样。
但事后,张璁一定会找机会报复你。
所以说要留得有用之身,以待佳时。
尤其像是姜雍等载垨的支持者都是这样想的,宗室之事虽大,但他们心中还有更大的事,不能在这个时候陷入太深。
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
皇帝自己都不在乎身后之名,要给户部的国库省银子。
当大臣的还拦着干什么?
尤其各地的藩王多有不法,老百姓本身也怨声载道。
“皇上圣明。”张璁跟着拍了一句马匹,然后说:“臣等几人也在讨论过,为大明江山计,宗藩俸禄之事宜早不宜迟,不若就趁此机会将这事做了。臣以为,主要的措施可有两条,第一,便是将原先‘六世以下皆授奉国中尉,不再降爵’给取消。”
其实大明朝的宗室也是有降等袭爵这样的制度的,只不过是部分,也就是“一子承袭,余子降等”。
皇子呢,是亲王。
亲王嫡子是亲王,其余的是郡王。
后面孙子是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六世以后,皆为奉国中尉。
也就是说你就是血缘关系再远,但只要族谱里查得到你,你就是封国中尉的爵位,每年领俸禄200石。
在朱厚照给那帮官员加俸以前,一个五品官的年俸差不多就是200石。
不止如此,因为出了朱棣造反这档子事,老朱家是什么都不让这群‘天龙人’干的。
然而200石正经吃可能还够,可算起钱来确实也不多。
可是朝廷规定啥都不许干,要想挣钱,有个最容易得法子——生孩子。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81072/207290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