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562节
推荐阅读:碎星、临时夫妻(nph)、【年代婊】重生后又娇媚勾人(nph 插足)、炸厨房、【星际abo】洛希极限(H)、晴日物语、珀迪达之雾【简】、恶督心奴(1v1,sc)、无双局(1v2 父子丼)、私生女(np 强制 骨科)、
“父亲。”崔恒小心翼翼的说:“二弟只是胡乱猜测……”
“王孝卿已然说过了,你二人老实些,不许与东宫、秦王子弟来往。”崔信冷冷道:“三月十二日迎亲,婚事过后,立即滚回贝州!”
看着两个儿子沮丧的离开,崔信揉着眉心觉得好烦,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想出仕那是好事,但决不能在这个时候,毕竟身份特殊,说不定就会被东宫……或者直接说被裴世矩给算计了。
如果说之前崔信有把握,即使裴世矩得手,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危险,但在裴世矩独子命丧华亭之后,崔信就有点拿不准了……即使清河崔氏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的,自己这个清河县公的爵位,也是有不少族人觊觎的。
“让世侄看笑话了。”崔信叹了口气。
王仁表苦笑两声,“其实不止于此,再不济让两位世兄去河东。”
一听这话,崔信立即听出来了,王仁表肯定知道裴世矩,但肯定不知道李善的政治立场……这也是应该的,毕竟王仁表虽然是太原祁县王氏子弟,但本身没什么分量,甚至都没有出仕。
“数年间得怀仁举荐而出仕者,无一庸碌之辈。”崔信摇摇头,“对了,听二郎说,今日还碰见了马宾王?”
“是。”王仁表试探问道:“据说当年在山东时候,怀仁得马宾王颇多襄助?”
“依稀记得。”崔信目光闪烁不定,他现在当然知道马周可能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前院两人叙话,后院内,今日来访的长孙氏正与张氏、朱氏商量着提前迎亲的事,延寿坊那处宅子早就完工了,家具什么的都已经打制好了,婚事过后,下人仆役往里面一塞就算完事。
但日月潭那边的宅子还没有完工,现在才正月,土地冻实,天气寒冷,一时半会儿是开不了工的,张氏有意让小两口就住在延寿坊,但朱氏却还是想住在日月潭,倒不是她不喜欢延寿坊那栋大宅,而是李善出征前特地提及的。
天台山一战之后,夺嫡局势骤变,如果说之前是李世民来选择动手时机的话,那现在选择时机的变成了太子或者裴世矩。
对于事变,李世民、李善也有相应的对策,但有一点是难以预料的,裴世矩晚年丧子,谁都不敢保证他会做什么,会做到什么程度。
如果裴世矩下定决心动手的话,延寿坊那栋宅子是毫无抵抗能力的,而日月潭则不同,苏定方几年前知晓内情后立即对庄子的防御做了很多布置,庄子内多有上过阵的老卒,对李善忠心耿耿,再加上东山寺密仓内有存粮、军械,即使有千余士卒攻打,短时间内也能坚守。
朱氏虽然什么都不知道,但清楚儿子不会无缘无故的着重提到这一点,张氏虽然有些不乐意,但也没坚持。
长孙氏是个知情人,瞥见朱氏脸上隐隐的忧色,话题一转道:“等怀仁回京,真的要好好训责一顿,泾州一战率中军冲阵,此次又亲自率军偷袭萧关……”
“不过三郎倒是来信,说并无大碍,放心就是。”
朱氏勉强笑了笑,“雪夜下萧关,这般凶险……我是管不了了,只能拜托平阳公主。”
“听说了,听说了。”长孙氏掩嘴笑道:“不过也合适的很,当日加冠,平阳公主可是在内室的。”
行冠礼的那一日,平阳公主夫妇都在内室,是以李善姐姐姐夫的身份参加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的确有管教李善的资格。
事实上,宗室子弟大都畏惧平阳公主三分,一方面是这位公主威名赫赫,如李道宗、李道玄等小辈的武艺都是她教导的,如李神通等长辈都曾是她麾下部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平阳公主极得李渊宠爱,如今柴绍能得以执掌北衙禁军,很大程度还是因为是平阳公主的夫婿。
甚至不少人都觉得,平阳公主是最适合出任宗正卿的人选。
眼看着黄昏时分了,长孙氏告辞离去,张氏回了主院,看崔信一脸愁容,随口道:“听说训斥了大郎二郎?”
“嗯。”崔信有些没精神,心里还在琢磨马周……适才围绕着马周这个人与王仁表打了半天的机锋,这方面崔信实在没什么天赋。
“朱娘子非要在庄子迎亲……”
“应该的。”崔信哼了声,他也去过不少次日月潭,知道庄子戒备森严,内蓄甲士,真到了关键时刻,说不定自己都要带着家人去那儿避一避呢。
“父亲,母亲。”
清脆悦耳的声音传来,崔信登时眉头舒展,笑着问:“可有成诗?”
“数月前他可是许诺至少三首诗的。”
崔小娘子嘻嘻笑着靠在张氏的肩头,却不吭声。
张氏搂着女儿小声嘀咕着什么,崔信竖着耳朵细细听了会儿,插嘴道:“无需施展手段……”
“周氏是个软脾气,但那小蛮却有些娇蛮。”张氏却不同意,“打听过了,小蛮最得怀仁宠爱,向来肆无忌惮。”
“既入李门,自然打理后院,不使郎君烦忧。”崔小娘子正色道:“李郎君也不是那等不识礼节之人。”
张氏还是有些担忧,小声传授女儿些驯夫秘术,而崔信却悄悄撇了撇嘴,虽然不得不承认李怀仁的文韬武略,但正如几个月前他对李善所说的那样,李善气人,看似文雅,实则内勇,腹有韬略良谋,胸怀英雄气概,是世间第一流人物,但却未必是个好夫婿。
刚开始的默许是因为对其的欣赏以及那篇《爱莲说》,但之后的牵绊越来越深了,崔信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如果悔婚,那得罪的不仅仅是李善,还要加上秦王。
第九百八十六章 落幕(上)
略高的山丘上,张士贵平静的眺望正处于混乱中的固原县城,山丘下数员唐将正蠢蠢欲动,其中表现的最为急切的是面色黝黑的新任灵州总管郭孝恪。
当邯郸王雪夜下萧关的战报传来的时候,郭孝恪那张脸几乎都不能看了,用屁股都能想得出自己在长安中会成为什么样的笑话,而且说不定还会影响到秦王。
还好只是平调灵州总管,还有立功的机会,而且那位邯郸王即将回京,也不用在其麾下听令……想到这儿,郭孝恪回头看了眼,百步外,数百亲卫环绕之中,李善正与窦轨相谈甚欢。
“张武安确有名将之姿。”窦轨如此点评道:“这些时日困而不攻,梁军自乱。”
“困而不攻,不攻也攻。”李善笑道:“梁洛仁此僚倒有些能耐,能压制近十日之久。”
正月初三,苏定方破那城,窦轨、李道玄率军困固原,几次攻打都没什么效果,张士贵献计使士卒遍射携信羽箭,许诺不杀俘……自那之后,固原县城内的数千梁军开始内乱,无数人都想打开城门投降,甚至很多人还想砍下梁洛仁的脑袋立功。
也亏得梁洛仁能压制得住,今日已经是正月十二了,几乎每天都有兵变,每天都有内乱,但唐军始终没能攻破固原,当然了,这也与唐军不愿意耗费兵力蚁附攻城有关。
不过梁军的抵抗已经到了极限,特别是在每天都有书信射入城内的情况下,石门关等关卡纷纷降唐,坐拥数千骑兵的稽胡大帅刘女匿成举同心县而降,而且还发兵攻下了安乐,扫荡梁军。
这样的战报意味着固原已经成为一枚死子,像是被丢入沙漠的一条鱼,再也没有逃生之机了,就算能守得住固原县城,难道还能等得到援军?
萧关都丢了,不可能会有援军的。
如果选择逃窜,就算能凭借一时之勇杀散困城的唐军,难道还能攻破萧关?
或者南下攻破之前几个月都没能攻破的六盘关、陇山关,再或者翻越陡峭的六盘山从会州或者陇右道逃生?
梁洛仁再也压制不住麾下了,这一日从天才蒙蒙亮开始,惨烈的厮杀就在城内爆发,正巧已经接到诏令的李善启程回京,赶到固原观战。
对于这场已经注定结果的战场,李善并没有什么兴趣,只饶有兴致的与窦轨商议接下来的战事,事实上这几日他已经写了好几封信给窦轨了,而后者也很配合。
当然不是因为窦轨通情达理,而是李善指出了一条让窦轨捞取军功的捷径。
“单字号嗣王,本朝未有之赏。”窦轨消息也灵通的很,实在有些羡慕。
李善摇摇头,“功高当赏,陛下乃是明君,但此番封赏实在太过,回京后当会力拒。”
窦轨忍不住笑道:“若不晋爵,那只能晋职了,总不能还是司农卿吧?”
“司农卿有什么不好?”李善嘿然道:“或可领个十六卫大将军的虚职……呃,如今尚未出缺,不如窦公让个?”
“亏你想得出来!”窦轨瞪了眼,他如今是右千牛卫大将军。
“那就司农卿吧。”李善想了想,“六部尚书如今只有吏部勉强算是出缺。”
吏部尚书如今还是中书令杨恭仁兼任的。
窦轨心想,以李善的战功,若是宰辅出缺,说不定真的能顶上去了,可惜现在不仅宰辅,就是如中书侍郎、黄门侍郎都是满员的。
远远眺望,前面爆发出如雷的吼声,城门已经打开了,山丘上的张士贵命亲卫挥旗传令,最善步战的阚陵与最为勇猛的宁州刺史胡演,以及最为迫切的灵州总管郭孝恪率兵扑了上去。
李善瞄了几眼不再关注,只道:“这些时日,还请窦公襄助一二。”
“分内职责。”窦轨一口应下。
就在一个多时辰前,城内厮杀正烈的时候,刚刚赶到的李善召见众将,下令大军一分为三,等待调令……之前几个月,大半个关内道的兵力都汇集在原州,现在拿下了萧关,收复灵州、会州主要是用骑兵,而且还有稽胡骑兵助阵,大部分的步卒已经派不上用场了。
接下来可能会有一部分府兵留驻原州,毕竟战事还没有完全结束,一部分兵力会北上灵州,但其他兵力会有其他用途。
李善下令,萧关左右的兵力由赵国公苏定方节制,以薛万彻、张仲坚为辅,固原附近的兵力由原州刺史张士贵统领,以淮阳王李道玄、原州长史李乾佑为辅,百泉县附近的后军由长史温彦博统率。
这条调令影响最大的就是军中副帅窦轨,但让很多将领意外的是,向来性情直率火爆的窦轨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同时这条调令也正式将苏定方推到了前台,毕竟接下来的战事主要是以骑兵为主,而如今唐骑基本上都在萧关左右,换句话说,苏定方已经实际掌控了大军。
喊杀声越来越低了,看来战事即将落幕,李善突然幽幽道:“窦公,小侄可还有上阵之机?”
这一世的夺嫡之争,如果是李建成获胜,那一切休提,如果是李世民登基为帝……虽然天台山一战死伤惨重,但还是英才济济,那么多留名青史的大将在摩拳擦掌,更别说还有在代州盼着突厥来的代国公李药师。
自己还有可能重归战场吗?
以自己如今的身份地位,一旦上阵,必是主帅,就算李世民不介意,也需要考虑到其他将领的意愿。
李善不禁自嘲,对于男人来说,充满血腥的战场永远有着最为独特的吸引力,即使自己第一次上战场那般的恐惧,就算划破一个小口子都怕破伤风,而现在却如此念念不舍。
一旁的窦轨没有吭声,但神情略有些恍惚,记得五年前,大胜而归的秦王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舅舅,孤还有重回战场之机吗?
片刻后,窦轨的视线集中在被押送来的梁军将领身上,心中却在想,或许还是有机会的,毕竟秦王就在那一年末,再度持槊跃马,率兵征伐河北。
其实李善也如此想,李世民登基之后,估计自己是没戏了,但在武德年间,说不定还有机会。
第九百八十七章 落幕(下)
梁洛仁是昂着头的,并不是因为他自诩勇武,也不是想展示不畏死的气概,他也知道斩首对自己都是宽恕,他只是想抬头仔细的看着那位端坐在马背上青年。
从根本上来说,梁国即使有突厥为后盾,也难与大唐一争长短,但从战事走向来看,半年之内,梁军几度大破唐军,几有在关内西北扎根的迹象。
半年内多少场战事,若说其中关键几场,不过是天台山、泾州、固原三战,而这三战都是面前这个青年郡王一手定夺,可以说梁国的命运就是毁在此人手中。
这样的仇恨,在下九泉之前,梁洛仁如何能不细细打量,牢牢记住这张脸?
不过李善可没有打量梁洛仁的心思,只笑着对张士贵说:“多谢武安兄了,此次回京还能带上此僚。”
“李怀仁,李怀仁……”
李善像是没听见似的,“泾州、原州两战,得士卒奋勇,更得诸位用命,方有今日,待得收复灵州、会州后,朝中必有封赏,此番孤先行回京,还望诸位再建新功。”
众将齐齐行礼,在这三四个月内,李善做到了他所承诺的一切,不以派系而有别,功过分明,甚至做到了众人想不到的地步,两场战事的胜利都是以李善本人为发起点的,众将如何不心悦诚服。
“李怀仁!”梁洛仁在地上挣扎起来,似乎那位邯郸王对自己的蔑视比砍头更让他难以接受。
李善眉头一皱,王君昊还没来得及动手,刘黑儿已经跳下马背,一只大脚猛地踹在了梁洛仁的脸上,登时血花四溅,满是血污的脸庞,嘴角还有两颗牙齿。
两个亲卫像拖死狗一般将梁洛仁拖走,估计等待这位的很可能是腰斩……这种刑罚比千刀万剐好不了太多,因为被拦腰砍断,一时半会儿人死不了,极为凄惨。
李善瞄了眼被士卒押送的梁军将校,指了指面色灰败的老者,“当日言土鸡瓦狗,可是虚言?”
那老者就是几个月前数次以使者身份去唐军营地的陆季览,梁师都麾下重臣,听了这话只能低下头,谁能想得到在除夕那般风雪中,这位邯郸王亲破萧关,一举扭转战局。
“放你回去。”李善笑道:“梁师都若自缚出降,只一刀枭首,不连累家族,若是部将献上头颅,当能封爵。”
“殿下用计,神鬼莫测。”陆季览长叹道:“萧关一失,上下无不破胆,灵州、会州各地梁军只怕也相仿,殿下无需如此了。”
李善却正色道:“即使只是一个士卒,若后续战事能因此不死,世间少死一个儿子,少死一个丈夫,也少死一个父亲。”
陆季览怔了怔,看着李善的神色,突然拜倒在地。
“看来你是知晓为何了。”李善笑着说:“稍后有书信予你,若能劝降一二,必有恩赦。”
“王孝卿已然说过了,你二人老实些,不许与东宫、秦王子弟来往。”崔信冷冷道:“三月十二日迎亲,婚事过后,立即滚回贝州!”
看着两个儿子沮丧的离开,崔信揉着眉心觉得好烦,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想出仕那是好事,但决不能在这个时候,毕竟身份特殊,说不定就会被东宫……或者直接说被裴世矩给算计了。
如果说之前崔信有把握,即使裴世矩得手,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危险,但在裴世矩独子命丧华亭之后,崔信就有点拿不准了……即使清河崔氏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的,自己这个清河县公的爵位,也是有不少族人觊觎的。
“让世侄看笑话了。”崔信叹了口气。
王仁表苦笑两声,“其实不止于此,再不济让两位世兄去河东。”
一听这话,崔信立即听出来了,王仁表肯定知道裴世矩,但肯定不知道李善的政治立场……这也是应该的,毕竟王仁表虽然是太原祁县王氏子弟,但本身没什么分量,甚至都没有出仕。
“数年间得怀仁举荐而出仕者,无一庸碌之辈。”崔信摇摇头,“对了,听二郎说,今日还碰见了马宾王?”
“是。”王仁表试探问道:“据说当年在山东时候,怀仁得马宾王颇多襄助?”
“依稀记得。”崔信目光闪烁不定,他现在当然知道马周可能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前院两人叙话,后院内,今日来访的长孙氏正与张氏、朱氏商量着提前迎亲的事,延寿坊那处宅子早就完工了,家具什么的都已经打制好了,婚事过后,下人仆役往里面一塞就算完事。
但日月潭那边的宅子还没有完工,现在才正月,土地冻实,天气寒冷,一时半会儿是开不了工的,张氏有意让小两口就住在延寿坊,但朱氏却还是想住在日月潭,倒不是她不喜欢延寿坊那栋大宅,而是李善出征前特地提及的。
天台山一战之后,夺嫡局势骤变,如果说之前是李世民来选择动手时机的话,那现在选择时机的变成了太子或者裴世矩。
对于事变,李世民、李善也有相应的对策,但有一点是难以预料的,裴世矩晚年丧子,谁都不敢保证他会做什么,会做到什么程度。
如果裴世矩下定决心动手的话,延寿坊那栋宅子是毫无抵抗能力的,而日月潭则不同,苏定方几年前知晓内情后立即对庄子的防御做了很多布置,庄子内多有上过阵的老卒,对李善忠心耿耿,再加上东山寺密仓内有存粮、军械,即使有千余士卒攻打,短时间内也能坚守。
朱氏虽然什么都不知道,但清楚儿子不会无缘无故的着重提到这一点,张氏虽然有些不乐意,但也没坚持。
长孙氏是个知情人,瞥见朱氏脸上隐隐的忧色,话题一转道:“等怀仁回京,真的要好好训责一顿,泾州一战率中军冲阵,此次又亲自率军偷袭萧关……”
“不过三郎倒是来信,说并无大碍,放心就是。”
朱氏勉强笑了笑,“雪夜下萧关,这般凶险……我是管不了了,只能拜托平阳公主。”
“听说了,听说了。”长孙氏掩嘴笑道:“不过也合适的很,当日加冠,平阳公主可是在内室的。”
行冠礼的那一日,平阳公主夫妇都在内室,是以李善姐姐姐夫的身份参加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的确有管教李善的资格。
事实上,宗室子弟大都畏惧平阳公主三分,一方面是这位公主威名赫赫,如李道宗、李道玄等小辈的武艺都是她教导的,如李神通等长辈都曾是她麾下部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平阳公主极得李渊宠爱,如今柴绍能得以执掌北衙禁军,很大程度还是因为是平阳公主的夫婿。
甚至不少人都觉得,平阳公主是最适合出任宗正卿的人选。
眼看着黄昏时分了,长孙氏告辞离去,张氏回了主院,看崔信一脸愁容,随口道:“听说训斥了大郎二郎?”
“嗯。”崔信有些没精神,心里还在琢磨马周……适才围绕着马周这个人与王仁表打了半天的机锋,这方面崔信实在没什么天赋。
“朱娘子非要在庄子迎亲……”
“应该的。”崔信哼了声,他也去过不少次日月潭,知道庄子戒备森严,内蓄甲士,真到了关键时刻,说不定自己都要带着家人去那儿避一避呢。
“父亲,母亲。”
清脆悦耳的声音传来,崔信登时眉头舒展,笑着问:“可有成诗?”
“数月前他可是许诺至少三首诗的。”
崔小娘子嘻嘻笑着靠在张氏的肩头,却不吭声。
张氏搂着女儿小声嘀咕着什么,崔信竖着耳朵细细听了会儿,插嘴道:“无需施展手段……”
“周氏是个软脾气,但那小蛮却有些娇蛮。”张氏却不同意,“打听过了,小蛮最得怀仁宠爱,向来肆无忌惮。”
“既入李门,自然打理后院,不使郎君烦忧。”崔小娘子正色道:“李郎君也不是那等不识礼节之人。”
张氏还是有些担忧,小声传授女儿些驯夫秘术,而崔信却悄悄撇了撇嘴,虽然不得不承认李怀仁的文韬武略,但正如几个月前他对李善所说的那样,李善气人,看似文雅,实则内勇,腹有韬略良谋,胸怀英雄气概,是世间第一流人物,但却未必是个好夫婿。
刚开始的默许是因为对其的欣赏以及那篇《爱莲说》,但之后的牵绊越来越深了,崔信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如果悔婚,那得罪的不仅仅是李善,还要加上秦王。
第九百八十六章 落幕(上)
略高的山丘上,张士贵平静的眺望正处于混乱中的固原县城,山丘下数员唐将正蠢蠢欲动,其中表现的最为急切的是面色黝黑的新任灵州总管郭孝恪。
当邯郸王雪夜下萧关的战报传来的时候,郭孝恪那张脸几乎都不能看了,用屁股都能想得出自己在长安中会成为什么样的笑话,而且说不定还会影响到秦王。
还好只是平调灵州总管,还有立功的机会,而且那位邯郸王即将回京,也不用在其麾下听令……想到这儿,郭孝恪回头看了眼,百步外,数百亲卫环绕之中,李善正与窦轨相谈甚欢。
“张武安确有名将之姿。”窦轨如此点评道:“这些时日困而不攻,梁军自乱。”
“困而不攻,不攻也攻。”李善笑道:“梁洛仁此僚倒有些能耐,能压制近十日之久。”
正月初三,苏定方破那城,窦轨、李道玄率军困固原,几次攻打都没什么效果,张士贵献计使士卒遍射携信羽箭,许诺不杀俘……自那之后,固原县城内的数千梁军开始内乱,无数人都想打开城门投降,甚至很多人还想砍下梁洛仁的脑袋立功。
也亏得梁洛仁能压制得住,今日已经是正月十二了,几乎每天都有兵变,每天都有内乱,但唐军始终没能攻破固原,当然了,这也与唐军不愿意耗费兵力蚁附攻城有关。
不过梁军的抵抗已经到了极限,特别是在每天都有书信射入城内的情况下,石门关等关卡纷纷降唐,坐拥数千骑兵的稽胡大帅刘女匿成举同心县而降,而且还发兵攻下了安乐,扫荡梁军。
这样的战报意味着固原已经成为一枚死子,像是被丢入沙漠的一条鱼,再也没有逃生之机了,就算能守得住固原县城,难道还能等得到援军?
萧关都丢了,不可能会有援军的。
如果选择逃窜,就算能凭借一时之勇杀散困城的唐军,难道还能攻破萧关?
或者南下攻破之前几个月都没能攻破的六盘关、陇山关,再或者翻越陡峭的六盘山从会州或者陇右道逃生?
梁洛仁再也压制不住麾下了,这一日从天才蒙蒙亮开始,惨烈的厮杀就在城内爆发,正巧已经接到诏令的李善启程回京,赶到固原观战。
对于这场已经注定结果的战场,李善并没有什么兴趣,只饶有兴致的与窦轨商议接下来的战事,事实上这几日他已经写了好几封信给窦轨了,而后者也很配合。
当然不是因为窦轨通情达理,而是李善指出了一条让窦轨捞取军功的捷径。
“单字号嗣王,本朝未有之赏。”窦轨消息也灵通的很,实在有些羡慕。
李善摇摇头,“功高当赏,陛下乃是明君,但此番封赏实在太过,回京后当会力拒。”
窦轨忍不住笑道:“若不晋爵,那只能晋职了,总不能还是司农卿吧?”
“司农卿有什么不好?”李善嘿然道:“或可领个十六卫大将军的虚职……呃,如今尚未出缺,不如窦公让个?”
“亏你想得出来!”窦轨瞪了眼,他如今是右千牛卫大将军。
“那就司农卿吧。”李善想了想,“六部尚书如今只有吏部勉强算是出缺。”
吏部尚书如今还是中书令杨恭仁兼任的。
窦轨心想,以李善的战功,若是宰辅出缺,说不定真的能顶上去了,可惜现在不仅宰辅,就是如中书侍郎、黄门侍郎都是满员的。
远远眺望,前面爆发出如雷的吼声,城门已经打开了,山丘上的张士贵命亲卫挥旗传令,最善步战的阚陵与最为勇猛的宁州刺史胡演,以及最为迫切的灵州总管郭孝恪率兵扑了上去。
李善瞄了几眼不再关注,只道:“这些时日,还请窦公襄助一二。”
“分内职责。”窦轨一口应下。
就在一个多时辰前,城内厮杀正烈的时候,刚刚赶到的李善召见众将,下令大军一分为三,等待调令……之前几个月,大半个关内道的兵力都汇集在原州,现在拿下了萧关,收复灵州、会州主要是用骑兵,而且还有稽胡骑兵助阵,大部分的步卒已经派不上用场了。
接下来可能会有一部分府兵留驻原州,毕竟战事还没有完全结束,一部分兵力会北上灵州,但其他兵力会有其他用途。
李善下令,萧关左右的兵力由赵国公苏定方节制,以薛万彻、张仲坚为辅,固原附近的兵力由原州刺史张士贵统领,以淮阳王李道玄、原州长史李乾佑为辅,百泉县附近的后军由长史温彦博统率。
这条调令影响最大的就是军中副帅窦轨,但让很多将领意外的是,向来性情直率火爆的窦轨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同时这条调令也正式将苏定方推到了前台,毕竟接下来的战事主要是以骑兵为主,而如今唐骑基本上都在萧关左右,换句话说,苏定方已经实际掌控了大军。
喊杀声越来越低了,看来战事即将落幕,李善突然幽幽道:“窦公,小侄可还有上阵之机?”
这一世的夺嫡之争,如果是李建成获胜,那一切休提,如果是李世民登基为帝……虽然天台山一战死伤惨重,但还是英才济济,那么多留名青史的大将在摩拳擦掌,更别说还有在代州盼着突厥来的代国公李药师。
自己还有可能重归战场吗?
以自己如今的身份地位,一旦上阵,必是主帅,就算李世民不介意,也需要考虑到其他将领的意愿。
李善不禁自嘲,对于男人来说,充满血腥的战场永远有着最为独特的吸引力,即使自己第一次上战场那般的恐惧,就算划破一个小口子都怕破伤风,而现在却如此念念不舍。
一旁的窦轨没有吭声,但神情略有些恍惚,记得五年前,大胜而归的秦王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舅舅,孤还有重回战场之机吗?
片刻后,窦轨的视线集中在被押送来的梁军将领身上,心中却在想,或许还是有机会的,毕竟秦王就在那一年末,再度持槊跃马,率兵征伐河北。
其实李善也如此想,李世民登基之后,估计自己是没戏了,但在武德年间,说不定还有机会。
第九百八十七章 落幕(下)
梁洛仁是昂着头的,并不是因为他自诩勇武,也不是想展示不畏死的气概,他也知道斩首对自己都是宽恕,他只是想抬头仔细的看着那位端坐在马背上青年。
从根本上来说,梁国即使有突厥为后盾,也难与大唐一争长短,但从战事走向来看,半年之内,梁军几度大破唐军,几有在关内西北扎根的迹象。
半年内多少场战事,若说其中关键几场,不过是天台山、泾州、固原三战,而这三战都是面前这个青年郡王一手定夺,可以说梁国的命运就是毁在此人手中。
这样的仇恨,在下九泉之前,梁洛仁如何能不细细打量,牢牢记住这张脸?
不过李善可没有打量梁洛仁的心思,只笑着对张士贵说:“多谢武安兄了,此次回京还能带上此僚。”
“李怀仁,李怀仁……”
李善像是没听见似的,“泾州、原州两战,得士卒奋勇,更得诸位用命,方有今日,待得收复灵州、会州后,朝中必有封赏,此番孤先行回京,还望诸位再建新功。”
众将齐齐行礼,在这三四个月内,李善做到了他所承诺的一切,不以派系而有别,功过分明,甚至做到了众人想不到的地步,两场战事的胜利都是以李善本人为发起点的,众将如何不心悦诚服。
“李怀仁!”梁洛仁在地上挣扎起来,似乎那位邯郸王对自己的蔑视比砍头更让他难以接受。
李善眉头一皱,王君昊还没来得及动手,刘黑儿已经跳下马背,一只大脚猛地踹在了梁洛仁的脸上,登时血花四溅,满是血污的脸庞,嘴角还有两颗牙齿。
两个亲卫像拖死狗一般将梁洛仁拖走,估计等待这位的很可能是腰斩……这种刑罚比千刀万剐好不了太多,因为被拦腰砍断,一时半会儿人死不了,极为凄惨。
李善瞄了眼被士卒押送的梁军将校,指了指面色灰败的老者,“当日言土鸡瓦狗,可是虚言?”
那老者就是几个月前数次以使者身份去唐军营地的陆季览,梁师都麾下重臣,听了这话只能低下头,谁能想得到在除夕那般风雪中,这位邯郸王亲破萧关,一举扭转战局。
“放你回去。”李善笑道:“梁师都若自缚出降,只一刀枭首,不连累家族,若是部将献上头颅,当能封爵。”
“殿下用计,神鬼莫测。”陆季览长叹道:“萧关一失,上下无不破胆,灵州、会州各地梁军只怕也相仿,殿下无需如此了。”
李善却正色道:“即使只是一个士卒,若后续战事能因此不死,世间少死一个儿子,少死一个丈夫,也少死一个父亲。”
陆季览怔了怔,看着李善的神色,突然拜倒在地。
“看来你是知晓为何了。”李善笑着说:“稍后有书信予你,若能劝降一二,必有恩赦。”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81789/208625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